z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复习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神经系统挂图、神经元挂图、各种相关的投影片等。
一、导入新课一位老人突患脑血栓,致使脑的局部血液供应不足。
尽管她的四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
这是为什么呢?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上课铃声响起,你快步回到教室,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然后迅速找到课本,手指灵巧地将书翻到上节课学的内容⋯⋯从听到铃声开始,这一连串的活动是如此协调有序,主要靠的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1.神经系统的组成资料一:一位妇女脑颅内长了肿瘤。
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结果造成了这位妇女失明。
资料二: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因此受到了严重损害。
尽管及时进行了治疗,并且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该运动员还是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资料三:一位小伙子在劳动中不慎将腰部扭伤,致使由腰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经1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右侧坐骨神经受到了压迫。
这位小伙子的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却出现了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问题:读上述资料你产生了哪些疑问?这些损伤导致的后果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明晰:上述资料介绍的病例,分别涉及脑、脊髓或神经的损伤,说明感觉、肢体的运动、内脏器官的活动都与神经系统有关。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图4-53“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具体了解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神经的概念和功能。
脑、脊髓和神经都属于器官水平的结构。
这些器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组成它们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神经细胞。
2.神经元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细胞。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生活中的生物学】 喝醉了酒的人,为什么会走路摇晃,站立不稳?
提示:小脑具有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喝醉了酒的人,酒精麻痹了小 脑。
【图解知识】 1.神经纤维和神经
神经纤维可以比作一条导线,里面的金属丝是长的突起(轴突),外面的绝缘胶皮是 鞘。神经可以比作一条电缆,里面的导线是神经纤维,外面的绝缘胶皮是结缔组 织膜。
D.神经元又称为神经,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信息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 ( A ) A.树突→细胞体→轴突 B.细胞体→轴突→树突 C.轴突→细胞体→树突 D.树突→轴突→细胞体
【关键能力练】
9.(2020·河南学业考)人们对臭豆腐的特殊气味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臭,有
些人觉得香。形成这种感觉的部位是 ( B )
4.功能:接受信息并传出信息,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___构__基__础__。
合作探 神经元与其他人体细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神经元与其他人体细胞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区别 是神经元形态不规则,除细胞体外还有突起,这些突起可以接受信息和传出信息。
【易错点拨】 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概念辨析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纤维是神经元长的突起和鞘组成的。 3.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4.神经是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膜构成的。
知识点二神经元
6.(2020·广安学业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B )
A.神经
B.神经元
C.神经纤维
D.神经末梢
7.(2021·重庆黔江学业考)如图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A.神经元包括①和③两部分
人体解剖学中的神经系统结构知识点

THANK YOU
运动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 层发出指令,通过神经元 传递到运动器官的过程。
运动传导通路包括三个部 分:大脑皮层、下行传导 束和周围神经。
大脑皮层是运动传导通路 的起点,负责发出指令和 调控运动。
周围神经是指从脊髓和脑 干发出的神经纤维,负责 连接到肌肉和腺体等运动 器官。
下行传导束是指从大脑皮 层到脊髓和脑干的下行纤 维束,负责传递指令到周 围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神经系统疾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 行治疗。
康复治疗
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进行康 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血管疾 病等,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 于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03
脊髓能够调节躯体的自主运动和姿势,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
脊髓与大脑的联系
脊髓与大脑之间通过脑脊液进 行物质交换和营养输送。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 通过神经纤维束完成,包括 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等。
脊髓与大脑之间的联系对于维 持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至关重要 ,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感觉、
运动等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影像学检查
利用X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脑 部结构是否异常。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了解神经 系统的功能状态。
神经电生理检查
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技术,检测神经系统 的电活动是否正常。
0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专题”复习中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模型构建

l
调节 过程
有 的概念 图整合在 一起 , 对原 有 的核心 概念模 型进 行 拓展, 经 过加 工整 理 , 建构 的成 图 2所示 的 综合 概 念
细 胞 体
}
树 突 1 } } 幸 《 l 经 冗 一神 调 一 反 劓 皇 一 反 射 弧
突 起 j 轴突J ; 高级 。 调节
说 明动作 电位是如何产生 、 恢复及传导 ; 区别三个过 程 即去极化 、 反极化和复极化 以及两个状 态 : 极化状态 和 反极化状态 ; 得 出动 作 电位是 以局 部 电流 的形 式在 神
念、 原理 、 规律和模 型等 内容 ” 的考纲能力 要求。那 么 ,
学 生该如何将 一 系列抽象 晦涩 的 问题具 体化 、 系统化 呢?其实 , 此问题可借助模 型的构建加 以解决。本文 以
习中将打破教材 的编排顺 序 , 将各 章节 中分散 的“ 点”
串成“ 线” 并进一 步形成 “ 网” , 但学生 自己构建 此网络 有一定的难度 , 故教 师在本 专题 教学 中可 帮助学 生构
建并拓展核心概念模型 ( 图1 ) 。
神绛 冲 动 的产 牛和 传 导 — r 一突 } ¨ 的 倚 吁传 递
又要学会把各种物理模型与相关 的理论 知识 结合起
[ 1 6 ] 赵贵红. 2 0 0 6 . 牡丹花粉保健 面条研制. 粮油加 工 , 3 7 ( 3 ) : 6 6—
6 8
[ 1 2 ] 赵贵红. 2 0 0 6 . 营养型牡丹梨酒的研制. 酿酒 , 3 3 ( 4 ) : 7 9— 8 1 [ 1 3 ] 刘 风梅. 2 0 0 6 . 调配 型牡丹花葡 萄酒的研制. 现代农业科技 , 3 5
— —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实验证明: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确定该反射弧中2、4结构分别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6、(06重庆卷)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 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 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 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 结论: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 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 经冲动。
+ b 图1 a b 图3 a
• 实验现象
+
刺 激
b
图2
a
b
图4
a
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内外有电位差吗 ?
微电极 轴突 轴突
微电极
微电极 轴突
静息电位
微电极 轴突
静息膜电位:外正内负
极化状态
动作电位
+ a b +
双向传导性
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兴奋即以电信号的 形式双向传导,且各处速度相同 体内单向传导:树突→胞体→轴突
不衰减性
绝缘性
A
B
C
D
刺激在A点,兴奋传到D点时。电表的指针偏 转几次,方向如何?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在另一个神经元的 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突触。
化学突触的结构
突 触 小 体
)
+髓鞘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集结成束,外 包结缔组织膜 神经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
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到一定刺激后,由 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

结构
反射 中枢
传出 神经 元
效应器
组成
调节某一特 定生理功能 的神经元群
传出神经纤 维及胞体
传出神经末 梢和它所支 配的肌肉、 腺体等
分布
分布在中 枢神经系 统中
主要分布 在周围神 经系统中
主要分布 在肌肉、 腺体等处
功能
被损结果
把传入的神经
冲动进行分析、既无感觉
综合,然后把 冲动传给传出
又无效应
神经元
把神经冲动从 只有感觉
反射中枢传向 效应器
无效应
把传出神经元 传来的神经冲 只有感觉
动转变成肌肉 无效应 或腺体的活动
“反射”完成所必需的两个必备条件
(1)需存在完整的反射弧——凡不经历完整反 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肌肉收缩)不可称“反 射”。
(2)需适宜的刺激——不仅刺激“种类”要适 宜,刺激强度也要适宜,只有强度达一定 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一 旦产生就不会因刺激强度加强而增高。
(4)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 梢。
提示 错。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不是指 传出神经末梢,而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 体。
(5)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提示 错。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元损伤,刺 激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仍能反应,但该过程不叫反 射。
五、大脑皮层的功能 1.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结构组成传入神来自 感受器 末梢的特殊结构
传入 神经
元
传入神经 纤维及胞 体
分布
功能 被损结果
主要分布 接受内外 在皮肤、 界刺激, 感觉器官、 产生神经 内脏等处 冲动
高考二轮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件(47张)浙江版

浙江省专用
专题18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清单
考点1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1.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3.神经元功能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兴奋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 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 组织产生了兴奋。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 的过程,即为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过程。
易混易错 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判断方法(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元。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脊髓中呈“H”形的“蝴蝶”区域是它的灰质,其中两个角(前角)是宽 的,两个角(后角)是窄的,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是“窄进宽出”,即与前角(粗大端)相 连的为传出神经元,与后角(细小端)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与 “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元,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元。 (4)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反射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应答,而刺 激向中段(近反射中枢的位置),效应器产生反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元,反之则为传出神经元。
三、体温调节 1.体温恒定的原因: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1)行为调节:如增减衣服、不在极端环境中停留过长时间等。 (2)生理调节
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调节,机体实现了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体温的恒定。但是人 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环境温度长时间地剧烈变化,或机体内调节过程发生了障碍,就可 能出现中暑或体温过低等病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二讲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课件浙教版必修 PPT

图表信息获取能力 膜电位变化曲线 [典型图表]
[信息解读] a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膜为极化状态。此时K+通道开 外,K+外流。 ab段——外正内负,膜为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中,Na+ 通道开放,Na+内流。 bc段——外负内正,膜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反极化过程中, Na+通道继续开放。 cd段——复极化过程中,K+外流。
(1)阻断传出神经,刺激后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
(2011·上海卷T7C改编)(√ ) (2)在“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健康牛蛙的
脚趾皮肤进行环割剥除的操作是为了研究感受器在反射活动
中的作用
(2014上海卷T24B) (√ )
2.判断有关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的正误。 (1)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2013·海南卷T19A)(√ )
(4)传导方向: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知识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① 轴突 ,② 线粒体 ,③ 突触小泡 ,④ 突触前膜 , ⑤ 突触间隙 ,⑥ 突触后膜 。
2.写出乙图中A、B的突触类型 A: 轴突—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另外还存在轴突—
轴突型。
3.分析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1)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 中。
次偏转。 (2)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膜上的传导: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
纤维膜外侧(如下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不能准确判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 生偏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倒置的“变形矮人”。
大脑皮层运动区 位置:大脑皮层中央前回 功能:控制躯体运动 特点:
支配对侧躯体运动 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 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皮层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
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
有关。
资料:功能定位
负责说话和 书写文字 负责理解听到的语言
各功能区归纳
功能区 皮层运动区 皮层体觉区 言语区 白洛嘉区 韦尼克区
感受刺激,钠 通道先开放, 大量钠离子内 流,使膜成为 反极化状态。
钠通道关闭, 钾通道打开, 大量钾离子外 流,使膜恢复 极化状态。
复极化
动作电位的产生
突触
神经冲动传导与突触传递的比较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实质 特点 生物电 快 细胞间的传递 神经递质 慢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双向性 单向性、突触延搁
LOGO
2009.3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
细胞体(内含细胞核)
神经元
突起
树突(多个、短而呈树状分枝)
轴突(一个,长而分枝少)
归纳
极化状态
神经冲动的产生
反极化状态
极化状态
1、膜外钠离子 浓度高,膜内钾 离子浓度高。 2、神经细胞膜 对钾离子的通透 性较高,钾离子 可扩散到膜外。. 去极化
位置
功能特点
受损后(症状?) 受损后(症状?)
大脑的功能区
资料:功能定位
20世纪30年代,德国神经外科医生福斯特和加拿大梦特利 尔神经研究所的潘菲尔德用电刺激各个部位,从引起的脑电 反应来确定大脑皮大脑皮层的功能区。根据实验结果,他们 绘制出了皮层上的功能区域图。 经过长期的努力,发现不仅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反映 到大脑皮层上,而且绘制成图在大脑皮层上出现一个 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