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测试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_9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_9

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开展及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土地改革的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收集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图片集歌剧《白毛女》。

同学们,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了喜儿。

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

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

请讨论一下: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1952年)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课、土地改革。

(二)讲授新课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原因)课件展示中国农村解放前具体情况。

师:这幅图反映的是旧社会四川一个农民贫穷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

农民交完地租后被迫逃荒要饭。

古诗《悯农》描写了当时穷苦农民的生活写照。

千百年来,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根源何在?(封建土地所有制)教师:根据本课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村人口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5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57%的贫农、雇农,却只占有14%的土地,处于无地和少地状态。

师: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生: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素材新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素材新人教版

土地改革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五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五十的土地。

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

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

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

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他们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军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

《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的开展了土改运动。

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三百五十亿千克粮食的地租。

1950年,美术家朱宣咸创作的作品《争阅土地改革法》,就非常典型生动的记录了在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场景。

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

1952年冬,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

而在1959年,西藏地区也开始了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目录(精校版)

【人教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目录(精校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抗美援朝
第3课、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对外开放
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钢铁长城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上课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上课新人教版

·知识讲解
材料三: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 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 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知识讲解
材料四:
1949—1952年全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土地改革的背景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
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
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
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
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的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知识讲解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发展生产力: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主要原因)
满足农民要求: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巩固新生政权: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知识讲解
土地改革的过程
时间:1950—1952年底
地点:新解放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 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当堂练习
3.“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
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材料中土
地改革的“主要成就”是(B)
A.土地公有制
B.巩固新政权
C.实现工业化
D.人民公社化
·当堂练习
4.黄继光的母亲回忆儿子离家前曾说:“妈妈,这回我志愿到前线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土地改革的时间背景和过程,使学生能够将这一历史事件放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空背景下,形成正确的历史时序和空间观念。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如教材中的插图、文献资料等,来证实土地改革的过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的第3课土地改革。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土地改革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土地改革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土地改革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3.随堂测试:教师将设计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以评估学生对土地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土地改革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4.学生作业:教师将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对土地改革的理解、对农民生活变化的分析以及对土地改革影响的阐述。通过学生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土地改革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土地改革的基本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3课土地改革。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了土地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土地改革的原因,掌握土地改革的过程,以及认识到土地改革的意义。
答案:土地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任务。土地改革的过程主要包括: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2. 分析题:请分析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的角色和权益。
2. 分析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农民在土地改革中的角色和权益。
3. 探讨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土地改革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4. 研究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趋势。
5.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土地改革的认识和体会。
示例题型:
1. 简答题:请简述土地改革的原因和过程。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首先,我会更加深入地讲解土地改革的原因,特别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一原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其次,我会在实践活动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我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_14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_14

《土地改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土地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

其承接上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文件节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如果当年也有朋友圈”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

二、讲授新课(一)土地改革原因1、展示数据材料: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所占农村人口比例VS占有土地比例);2、分析当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与地主对比)?3、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封建土地所有制4、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思考回答: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二)土地改革概况1、展示报纸,引导学生回答:土改开始的时间、标志。

2、分组分析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讨论土改中的诉求及理由。

3、“各阶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析土改的实施。

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课 土地改革

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Image
12/11/2021
第六页,共六页。
工业化 建设准备了条件。
2021/12/11
第四页,共六页。
提升点新中国土地改革前后中国土地制度(zhìdù)的比较
类别 名称
不同点 土地占有者 产品分配
相同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 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民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2021/12/11
第五页,共六页。
第一单元(dānyuán)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021/12/11
第一页,共六页。
第3课 土地改革(tǔdì gǎigé)
2021/12/11
第二页,共六页。
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新解放还区没有进行土
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
第三页,共六页。
知识点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tǔ的dì完gǎ成ig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cúnzài)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
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翻dì 了zhǔ身jiē,得jí) 到农了民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
更加巩固,也大大人解民放政了权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
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guǎngdà)农民迫
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土地改革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A. 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B. 承包到了土地C. 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D. 增强了生产能力【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在20世纪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中,我国农民最直接受益的是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3.下列选项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建立土地公有制②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④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①排除;仔细审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4.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A. 开国大典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三大改造【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结合所学可知,与对联中“当年分田”直接相关的是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关于土地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消灭了2000多年封建土地剥削制度D. 农民普遍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答案】D【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错误”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3年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普遍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因此D项中的说法错误,故选D。

6.建国初期,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有()A. 使用权B. 管理权C. 经营权D. 所有权【答案】D【解析】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

ABC不属于建国初期,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几千年来,我国农民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是在()A. 1912年B. 1945年C. 1949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哪一个重要历史进程()A. 三大改造B. “一五”计划C. 土地改革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是1951年《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使用制。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ABD与图片信息无关,故选C。

9.图表法是梳理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下表所示表格空白处的内容是()A. 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B. 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C.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D. 洗雪了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答案】B【解析】题目给出的表格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CD与土地改革无关,故选B。

10.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C. 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 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农村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答案】D【解析】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D搭配正确。

符合题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A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没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故B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故C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此为目的,我国进行了()A. 土地改革运动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三大改造D. “包产到户改革“【答案】A【解析】土地改革的内容是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BCD与题意无关,故选A。

12.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A. 推行土地改革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 掀起“大跃进”运动D.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土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12分×1题=1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边两幅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的标志是什么?通过土地改革运动谁成为土地的主人?(4分)材料二:土地改革法草案第一条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刘少奇《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根据材料二,指出土改的目的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进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列举两个,4分)【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土改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归农民私有),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只需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可以概括出土改的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根据材料二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