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维护检修规程只是分享
仪表维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7篇范文)

仪表维护和修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7篇范文)【第1篇】仪表维护和修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上班时间正确穿着劳动防护用品,防止中毒烫伤事故的发生。
2、定时进行巡回检查,并自动向岗位操作工了解仪表运行情况,发觉异常适时处置,若处置不了时,要适时报告有关领导。
3、严禁拆卸检修带压设备、管道上的压力表及一次测温元件,仪表阀门及变送器、流量计、液位计等。
特别情况,要经工艺、生产调度同意,实行安全措施,并使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在安全的参数指标内,方可进行拆卸检修。
4、检修仪表时,若遇有毒、有害物质,需两人以上方可检修,且必须按规定穿着劳动防护用品。
5、检修带联锁的仪表时,必须经工艺、生产调度同意解除联锁后方可进行,修复后将联锁适时投入使用。
6、不准任意开停仪表电源,以免仪表元件及仪表电机因开、停过频引起故障,或造成操作人员误判,而影响生产。
7、不准任意改动数字过程掌控器、调整器内部的全部参数,若工艺参数发生变更,掌控不稳时,必须报告有关领导同意,方能进行修改。
8、动火作业,必须实行安全措施,清除四周易燃、易爆物质,办理动火证,方能作业。
9、登高作业,必须实行安全措施,办理登高作业证,方能作业。
且要有人监护。
10、气瓶内气不能用完,应留有0.05mpa余压,且使用中乙炔与氧瓶要分开摆放距离>7米,工作点与上两者之间>10米。
11、雨天或潮湿场所进行电焊作业,要实行防触电措施。
12、数人作业或进入交叉作业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13、检修运转设备时,必须切断该设备电源,并挂禁止合闸标示牌。
14、更换空压机活门时,要先切断相关联的阀门,并确认压力卸尽后,才略拆螺栓,更换过程要防止物体打击。
【第2篇】仪表维护和修理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遵守《仪表工一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检修或排出故障时,须与岗位的主操作人员联系,并讨论安全措施,紧密搭配。
对紧要环节,联锁掌控系统危及停车者,须与车间和调度联系后方可进行工作。
仪表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仪表维修安全操作规程仪表维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进行安全操作来确保维修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事故。
以下是一个2000字的仪表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一、总则1. 仪表维修是指对各类仪表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的过程。
2. 仪表维修必须遵循安全第一原则,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3.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参与仪表维修工作的人员。
4. 本规程的内容包括仪表维修前的准备工作、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维修后的检验和使用等方面。
二、仪表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 维修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未经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严禁进行维修操作。
2. 维修前必须对维修对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了解,包括仪表的结构、原理、性能和维修方法等。
3. 维修前必须对维修区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维修过程中不存在危险因素,如有必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维修前必须检查维修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其符合要求并能正常工作。
5. 维修前必须准备好所需的维修材料和备件,避免因材料不足或备件不齐导致工作延误。
三、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操作1. 在维修过程中,必须按照规程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改变维修顺序或方法。
2. 维修过程中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3. 维修过程中必须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不得使用损坏或不合适的工具进行维修工作。
4. 在进行维修操作时,必须关闭相应的电源或断开相应的电路,确保维修对象处于安全状态。
5. 维修过程中必须注意仪表上的各种标识和标志,遵循相应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6. 维修过程中严禁随意更换仪表的部件、线路或元件等,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更换或修理。
7. 维修过程中必须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安全,避免杂物或工具放置在不当位置。
8. 在维修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有安全隐患,必须立即停止维修操作,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四、维修后的检验和使用1. 维修完成后,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维修对象的性能和功能符合要求。
仪表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仪表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本1. 概述仪表维修工作是一项专业且具有一定风险的工作,为了保障维修工作的安全性,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以指导维修工安全操作,防止事故发生。
2. 个人防护装备2.1 维修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呼吸面具、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2.2 维修工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如有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3. 作业现场安全3.1 维修工作前,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彻底的检查,确保作业区域没有可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存在,并保持通风良好。
3.2 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防止他人误入作业区域。
4. 电气安全4.1 在进行电气维修工作前,必须断开电源,确保维修区域没有电流流动。
4.2 维修工作期间,切勿以湿手接触电气元件,以免触电。
4.3 维修工作完成后,应恢复电气系统,确保电源已重新接通,才能离开维修现场。
5. 火灾防范5.1 维修工作前,应检查维修区域是否有易燃物质存在,并远离明火和热源。
5.2 维修工作期间,如发现电气设备有异常发热、冒烟等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断开电源,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5.3 维修工作完成后,应清理维修区域,确保无火源存在。
6. 吊装和搬运6.1 吊装和搬运重物时,必须使用专业的起重设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6.2 维修工应接受专业的吊装和搬运培训,了解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6.3 在吊装和搬运过程中,要确保周围人员远离作业区域,防止伤害发生。
7. 废弃物处理7.1 维修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维修现场的废弃物,将其安全妥善地处理。
7.2 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并妥善处理有毒有害废弃物。
8. 应急处置8.1 维修工应熟悉相关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
8.2 维修工应参与企业定期组织的安全培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9. 交接班管理9.1 维修工在交接班时,应将工作现场情况、安全事项等详细告知接班人,并如实记录。
仪表维修工安全技术规程范文

仪表维修工安全技术规程范文一、总则仪表维修工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安全操作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员工安全。
为了保障仪表维修工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安全技术规程。
二、基本要求1. 仪表维修工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证书。
2. 仪表维修工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3. 仪表维修工必须熟悉所维修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保能够正确维修。
4. 仪表维修工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5. 仪表维修工必须遵守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不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仪表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1. 在进行维修工作前,仪表维修工必须检查相关设备的电源是否已切断,并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2. 在使用辅助工具时,仪表维修工必须确保工具的正常运作,严禁使用损坏的工具。
3. 在维修过程中,仪表维修工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手册或维修指南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4. 当遇到特殊情况时,如发现设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仪表维修工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
5. 维修过程中,仪表维修工必须注意设备周围的安全环境,确保周围没有杂物或其他危险物品。
6. 维修完成后,仪表维修工必须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四、事故应急处理1.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仪表维修工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确保自身安全。
2. 在紧急情况下,仪表维修工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相应的处置,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3.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仪表维修工必须配合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确保事故不再发生。
五、安全培训和考核1. 为了提高仪表维修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知识考核。
2. 安全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等。
3. 安全考核可以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定仪表维修工安全能力的重要依据。
六、责任与惩处1. 仪表维修工有义务遵守本安全技术规程的各项规定,确保工作安全进行。
仪表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3篇)

仪表维修工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仪表维修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各种仪表维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检修、维修、更换、调试等工作。
第三条仪表维修工在工作中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程。
第四条各级领导有权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第二章工作前的准备第五条仪表维修工在开始工作前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工作服、防护鞋等。
第六条仪表维修工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初步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维修工作负责人。
第七条仪表维修工应了解维修设备的性能和特点,熟悉维修工艺和操作步骤。
第八条仪表维修工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工具和仪器,检查其完好性和准确性。
第九条仪表维修工应确保自己身体健康,不得在饮酒、疲劳、病痛等情况下进行工作。
第十条仪表维修工应遵守维修工作现场的安全规定,不得将非维修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第三章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第十一条仪表维修工在工作中应做好防止工伤的措施,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
第十二条仪表维修工应将仪表停电或断电后再进行操作,切勿在电流通路中进行维修工作。
第十三条仪表维修工在拆卸和组装仪表的过程中应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设备。
第十四条仪表维修工在操作高处作业时应使用安全绳索和各种保护设备,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五条仪表维修工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仪表维修,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和维修方法。
第十六条仪表维修工在维修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工作结束后的安全措施第十七条仪表维修工在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现场,恢复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安全。
第十八条仪表维修工应将使用过的工具和仪器进行整理和归还,确保其完好和安全。
第十九条仪表维修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工作记录和安全报告。
第二十条仪表维修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时应立即上报维修工作负责人,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仪表维修安全操作规程(5篇)

仪表维修安全操作规程仪表维修是一项技术性较强、操作环境复杂的工作,为了保证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仪表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共计____字。
一、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1.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熟悉仪表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流程,并且具备一定的安全操作知识。
2. 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工作前,必须穿戴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防护服、工作帽、耐酸碱手套、防滑鞋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其他个人防护设备。
3. 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清醒状态,不得饮酒、吸烟或者使用药物。
4. 维修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班次制度,不得超时工作,保证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5. 维修人员在工作中要遵守岗位纪律,严禁私自离岗和擅离职守。
二、仪表维修场所的安全防范1. 仪表维修场所必须保持整洁有序,杂物必须及时清理,地面必须保持干燥,防止滑倒或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2. 仪表维修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3. 仪表维修场所应当标明禁止吸烟的标识,并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域,避免烟雾对设备和人员的影响。
4. 仪表维修场所应当保持温度适宜,避免极端寒冷或炎热的气候对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影响。
5. 仪表维修场所应当安装灭火设施,并设立疏散通道,确保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6. 仪表维修场所应当设有完善的安全警示标识,指明各种危险区域和危险源,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三、仪表维修设备的安全操作1. 维修人员在进行仪表维修时,必须根据操作说明书和维修手册进行操作,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 维修人员在进行仪表维修之前,必须熟悉仪表的工作原理和内部机构,并对维修的具体操作进行演练。
3. 维修人员在进行仪表维修时,必须关闭相应的电源,并进行电气隔离,确保维修过程中不会造成电击或其他电气危险。
4. 维修人员在维修高压仪表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佩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鞋,并使用绝缘工具。
仪表维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仪表维修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一般规定1.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仪表维修工作的人员,包括维修人员及相关人员。
2. 所有从事仪表维修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关技能和证书。
3. 在进行仪表维修工作前,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4. 严禁饮酒、吸烟等影响注意力的行为,同时也禁止在使用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时饮食。
5. 工作时必须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手套等。
6. 在维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修改或忽略安全操作。
二、仪表维修的安全操作规程1. 切勿忽视安全警示在进行仪表维修工作前,必须仔细阅读仪表的操作手册以及相关安全警示。
如发现异常或不符合常规的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并上报相关部门。
2. 安全隔离与标识在进行仪表维修工作前,必须对仪表和维修区域进行安全隔离,并进行明确的标识。
禁止他人进入维修区域,降低安全风险。
3. 使用正确的工具和设备在进行仪表维修工作时,必须使用合适且经过校准的工具和设备。
切勿随意使用非专业工具,以免导致意外事故。
4. 电气安全措施在进行涉及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时,必须采取相应的电气安全措施,如切断电源、使用绝缘工具、佩戴绝缘手套等。
在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的维修工作时,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按照相应的安全规程进行。
5. 防止火灾和爆炸在进行仪表维修工作时,必须注意防止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禁止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使用明火和火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通风、防火等。
6. 避免化学品伤害在进行仪表维修工作时,可能需要使用化学品。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定使用化学品,并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眼镜等。
维修后必须正确处理废弃的化学品,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7. 安全升降作业在进行高空或深坑维修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升降装置,如安全绳、爬梯等,并佩戴安全带。
不得擅自进行高空或深坑维修作业。
8. 紧急情况处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分析仪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

分析仪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第一节操作规程1、更换带联锁的仪表设备时,根据需要先解除联锁后再进行作业。
2、设备检修时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更换元器件时轻拿轻放,防止人为损坏。
3、检修更换设备前必须开好工作票,确认各项安全措施到位后方可进行。
原则上先停电后操作,必须带电作业时应作好防范措施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煤气区域仪表必须先断开电源后,才能开盖检查;检查完毕后,外壳封好后方可送电。
4、各种仪器仪表的参数设定、性能整定、启动、停止严格按操作说明书执行。
5、严格执行技术保密制度。
6、严格执行安全制度。
第二节维护规程1、设备维护内容:1)设备名牌是否清晰无误。
2)设备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度、振动等)应符合设备的要求。
3)设备外观有无污垢、划痕、损伤、断裂等外观缺陷。
4)设备供电应符合要求。
5)设备各指示灯显示正确。
6)设备电源、信号线连接正确,无松动、脱落、断路、短路现象。
7)密封件应无泄漏。
8)可控件应处于可调位置。
9)现场仪表、显示仪表、HMI显示值三者应显示一致。
10)仪表管线、线路敷设整齐,应做固定安装。
11)管号、线号、端子号应齐全、清晰、准确。
12)系统原理图和接线图应完整、准确。
13)表常数及其更改记录应齐全、准确。
14)防爆型仪表应有防爆鉴定机关颁发的防爆合格证。
2、点检项目及内容:1)外部应完整无缺,各种铭牌标志齐全。
2)表面清洁,各种零部件齐全,装配牢固。
3)引线无折痕、伤痕和绝缘损坏等情形。
4)仪表性能检查,包括精度、灵敏度、响应时间。
5)仪表的报警系统工作正常。
第三节检修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钢联合钢铁计控处仪表系统(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动力厂)分析仪表,主要包括CO分析仪、O2分析仪。
2、检修内容1)电源及信号连接故障检修2)外观损伤故障检修3)性能标定3、检修步骤1)检查供电是否正常2)检查信号线有无脱落、松动、短路现象。
3)取样装置是否完好。
4)伴热、保温、冷却装置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表维护检修规程1 目的为了我厂仪表正确指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为了规范仪表工规范作业。
特制订本制度。
2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工业用热电阻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装置中在线使用的铂热电阻(以下简称热电阻),其他型号热电阻亦应参照使用。
3职责3.1生产调度技术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
3.2电仪维修车间负责本制度的贯彻执行。
3.3电仪维修车间检修班组负责按照本制度进行相关的检修活动。
4控制要求4.1 基本工作原理热电阻是利用物质在温度变化时本身电阻也随着发生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4.1.1 编写依据:依化工部《设备维护手册》及随机资料编写。
4.1.2 检修周期与内容热电阻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厂年度大修同步进行。
检修内容:4.1.3 检查保护套管是否破损、积水、锈蚀。
4.1.4 检查热电阻接线是否松动或损坏。
4.1.5 检查热电阻与保护套管之间的绝缘电阻。
4.2 一般规定4.2.1 维修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4.2.2 了解工艺流程及该热电阻在其中的作用。
4.2.3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化工测量仪表及维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4.2.4 掌握热电阻维护、检修、投运及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技能。
4.2.5 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4.2.6 安全注意事项4.2.7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4.2.7.1 维护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4.2.7.2 影响工艺控制时应与操作人员联系,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4.2.8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4.2.8.1 检修时要办理检修工作票。
4.2.8.2 不得带压拆卸热电阻保护套管。
4.2.8.3 不得随意碰撞电阻体,以免损坏热电阻元件。
4.2.8.4 带联锁或阀位调节的热电阻,检修时必须先解除联锁。
4.2.9 投运安全注意事项4.2.9.1 投运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
4.2.9.2 投运前应与工艺人员联系。
4.2.9.3 带联锁或阀位调节的热电阻,待温度值稳定后方可投入联锁。
4.3 检修质量与标准4.3.1 定期校准4.3.2 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3.3 质量标准4.3.4 性能指标基本误差:A级±0.15℃B级±0.30℃绝缘电阻:>20MΩ测量范围:一200℃~350℃4.3.5 构成及功能热电阻主要由电阻体、保护套管、接线盒等部分构成,电阻体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护套管用来保护电阻体。
4.3.6 运行正常,符合使用要求:4.3.7 运行时热电阻应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4.3.8 热电阻工作温度应在测量范围的2/3之间。
4.4 维护与故障处理4.4.1 日常维护4.4.2 巡回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巡回检查,内容包括:4.4.2.1 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热电阻运行情况。
4.4.2.2 检查接线盒、套管、穿线管是否破裂或松动。
4.2.2.3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巡回检查记录。
4.5 定期维护4.5.1 定期维护内容包括:4.5.2 每月进行两次仪表定期维护、清洁工作;4.5.3 检查热电阻接线是否牢固。
4.6 障及处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4.7 热电偶维护、检修规程4.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4.7.1.1 本规程规定了工业用热电偶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4.7.1.2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装置中在线使用的镍镉—镍硅(K型)热电偶(以下简称热电偶),其他型号热电偶亦应参照使用。
4.7.1.3基本工作原理热电偶基于热电效应工作原理。
4.7.1.4 编写依据:依化工部《设备维护手册》及随机资料编写。
4.7.2 检修周期与内容4.7.2.1 检修周期热电偶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厂年度大修同步进行。
4.7.2.2 检修内容4.7.2.3 检查保护套管是否破损、积水、锈蚀。
4.7.2.4 检查热电偶接线是否松动或损坏。
4.7.2.5 检查热电偶与保护套管之间的绝缘电阻。
4.7.3 一般规定维修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4.7.3.1 了解工艺流程及该热电偶在其中的作用。
4.7.3.2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化工测量仪表及维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4.7.3.3 掌握热电偶维护、检修、投运及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技能。
4.7.3.4 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4.7.4 安全注意事项维护安全注意事项4.7.4.1 维护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4.7.4.2 影响工艺控制时应与操作人员联系,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4.7.5.1 检修时要办理检修工作票。
4.7.5.2 不得带压拆卸热电偶保护套管。
4.7.5.3 不得随意碰撞电偶体,以免损坏热电偶元件。
4.7.5.4 带联锁或阀位调节的热电阻,检修时必须先解除联锁。
投运安全注意事项4.7.6.1 投运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
4.7.6.2 投运前应与工艺人员联系。
4.7.6.3 带联锁或阀位调节的热电偶,待温度值稳定后方可投入联锁。
4.7.7 检修质量与标准4.7.7.1 定期校准: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7.7.2 质量标准:性能指标基本误差:I级≤±1.5℃Ⅱ级≤±2.5℃测量范围:-40~1200℃, 热电极直径:0.2~3.2mm。
4.8 构成及功能热电偶主要由热电偶元件、保护套管和接线盒构成。
热电偶元件将温度的变化转换成热电势的变化。
护套管用保护热电偶体。
运行正常,符合使用要求:4.8.1 运行时热电偶应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4.8.2 热电偶工作温度应在测量范围的2/3之间。
4.8.3 热电偶接线端子所处的环境温度不应超过100℃。
4.8.2 维护与故障处理巡回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巡回检查内容包括:4.8.2.1 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热电阻运行情况。
4.8.2.2 检查接线盒、套管、穿线管是否破裂或松动。
4.8.2.3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巡回检查记录。
4.8.3 定期维护内容包括:4.8.3.1 每月进行两次仪表定期维护、清洁工作;4.8.3.2 检查热电偶接线是否牢固。
4.8.4 故障及处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4.9 电磁流量计维护、检修规程4.9.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4.9.1.1 本规程规定了电磁流量计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4.9.1.2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装置中在线使用的电磁流量计,其他同类型仪表亦应参照使用。
4.9.1.3 基本工作原理电磁流量基于电磁感应工作原理(或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编写依据:依化工部《设备维护手册》及随机资料编写。
4.9.2 检修周期与内容4.9.2.1 检修周期该仪表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工厂年度大修同步进行。
4.9.2.2 清除转换器内部灰尘、锈蚀。
4.9.2.3 检查插件、接线是否松动。
4.9.2.4 清洗传感器电极。
4.9.3 一般规定4.9.3.1 了解工艺流程及该仪表在其中的作用;4.9.3.2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化工测量仪表及维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4.9.3.3 掌握该电磁流量计维护、检修、投运及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功能;4.9.4 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4.9.4.1 维护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4.9.4.2 影响工艺控制时应与操作人员联系,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4.9.5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4.9.5.1 不得带电、带压拆卸仪表。
4.9.5.2 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准使用。
4.9.5.3 清洗仪表零部件和印刷线路板时,要使用适宜的清洗剂。
4.9.5.4 传感器拆卸前应排放、泄压。
4.9.6 投运安全注意事项4.9.6.1 投运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
4.9.6.2 投运前应与工艺人员联系,并取得工艺人员的协助和配合。
4.9.6.3 仪表投运后,应观察其流量变化是否正常。
4.9.7 检修质量与标准4.9.7.1 定期校准: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9.7.2 质量标准基本误差:±0.5%流速范围:0.3~10.0m/s4.10 构成及功能该仪表由传感器和转换器两部分组成。
传感器将液体流量信号变成与之有一定函数关系的感应电动势。
转换器将自传感器来的电势信号(mV),转换成统一的4~20mADC信号,并由数字面板显示流量。
运行正常,符合使用要求:运行时,仪表应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正常工况下,仪表显示值应在全量程的2/3之间。
4.10.1 维护与故障处理巡回检查,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巡回检查内容包括:4.10.1.1 向当班工艺人员了解仪表运行情况;4.10.1.2 查看仪表显示是否正常;4.10.1.3 查看表体(套管、线路)是否有泄漏、损坏、腐蚀;4.10.1.4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巡回检查记录。
4.10.2 定期维护内容包括:4.10.2.1 每月进行两次仪表清洁工作;4.10.2.2 每六个月进行一次仪表零位调校;4.10.3 故障及处理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见表:4.11 超声波液位变送器维护、检修规程4.1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4.11.1.1 本规程规定了超声波液位的维护、检修、投运及其安全注意事项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
4.11.1.2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装置中在线使用的超声波液位,其他同类型仪表亦应参照使用4.11.1.3 基本工作原理超声波信号的发射到接收之间的时间间隔与传感器到液面的距离成正比。
4.11.1.4 编写依据:依化工部《设备维护手册》及随机资料编写。
4.11.2 检修周期与内容4.11.2.1 检修周期热电阻每12个月进行一次检修,通常与厂年度大修同步进行。
4.11.2.2 检修内容清除探头表面的水汽或锈迹。
检查护套管、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或腐蚀。
4.11.3 一般规定维修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4.11.3.1 了解工艺流程及该仪表在其中的作用;4.11.3.2 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化工测量仪表及维修等方面的理论知识;4.11.3.3 掌握该超声波液位计维护、检修、投运及常见故障处理的基本功能;4.11.3.4 掌握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
4.11.3.5 维护安全注意事项维护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影响工艺控制时应与操作人员联系,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4.11.3.6 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对运行仪表的检修必须办理检修工作票。
不得带电拆卸仪表或零部件。
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准使用。
4.11.3.7 投运安全注意事项投运必须由两人以上作业。
投运前应与工艺人员联系,并取得工艺人员的协助和配合。
投运带联锁的超声波,待液位稳定后方可投入联锁。
4.11.4 检修质量与标准4.11.4.1 定期校准:校准周期为12个月。
4.11.4.2 质量标准基本误差:±0.5%,回程误差:2.5mm,测量范围:0.3m—8m4.12构成及功能它由探头和电路单元构成,探头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电路单元提供励磁电压和转换电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