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的管理[20P][460KB]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上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是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及进行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应用指征取决于患者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况。
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畅通,机体供氧需求二氧化碳排出的重要措施,是连接呼吸机实行正压通气的主要方式.[吸痰]对机械通气的病人应通过各种指标(包括听诊呼吸音粗糙,在容量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加或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少,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咳嗽,气道内可见到分泌物,监测到的流速压力波形变化,可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吸入,临床可见明显呼吸做功增加,动脉血气指标降低,影像学改变提示与肺内分泌物潴留相关)来及时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集聚,并通过正确方式的气道吸引确保分泌物的充分引流(2).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或因肺功能严重减退,呼吸肌无力等,大多不能自行排痰,极易造成分泌物潴留而堵塞呼吸道,使肺部感染加重。
用物准备: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吸痰管(根据气管插管导管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一、吸痰前评估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的潴留位置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2)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上3)挤压振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4)吸痰后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二、吸痰方式开放式、密闭式三、吸痰注意事项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后及时弃去,吸引气管插管和口鼻腔需分别使用吸痰管,不得混用。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人工气道的管理是重症监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管道插入气管,以维持呼吸功能。
这种管理涉及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经口气道。
管理人工气道的目标是保持气道畅通,确保氧气供应,维持适当的通气,并避免并发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人工气道管理的指南与最佳实践:1. 气道评估与准备在对气道进行管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
包括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阻塞、有无分泌物等。
同时,进行评估病情的稳定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准备气道管理之前,需要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检查气管插管或切开所需的器械是否齐全,并确保气管插管管道是否能够随时畅通。
2. 技术和操作对于气管插管,需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操作来确保正确插管。
这包括适当的位置和角度,以及适当大小的插管。
在插入气管插管之前,可以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气管切开手术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气管切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和固定器械的获取。
3. 高质量护理一旦人工气道插入,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这包括监测气道压力和通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及时拔除分泌物,以避免阻塞。
同时,专注于预防气道相关并发症。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以避免感染和梗阻。
通过床旁气管吸痰来清除分泌物,降低感染的风险。
确保插管处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4. 安全措施管理人工气道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这包括正确固定气管插管或切开管道,以避免其脱落或移位。
确保导管标识明确,避免与其他管道混淆。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设置和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保持呼吸机和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患者和家属教育对于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气道设备,如何维持通气和氧气供应,如何清洁和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部位。
人工气道管理

• 为此,有必要扎扎实实地落实一整套科学、严谨
的人工气道管理措施,使之在危重病人救治过程
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常用人工气道方法比较
1.经口气管插管
• 优点:插管容易,创伤小,导管口径大,
便于吸引气道分泌物。
• 缺点:清醒患者难以耐受,不易固定,难
以保持,影响口腔护理,患者不能进食, 插管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管道积水或打折 气管套管滑脱于皮下 肺顺应性下降 人机对抗或呛咳
处理方法
湿化吸痰,痰栓阻塞者应更换导管
拔除并更换导管 倾倒积水,调整管道位置 将套管重新插入气管 使用药物 调节呼吸模式或参数使机器与人适应, 必要时 使用镇静药
气道压过低
常见原因
呼吸机管道脱落、温度探头脱落 气囊充气不足、管道或贮水罐漏气 低限值设置过高
按要求定期消毒,吸痰用具,呼吸管道,湿化瓶
及气管内滴药用具,需每日更换。
开窗通风2次/日,口腔护理每日4次,气切口护
理每日2次,保持气切口敷料干燥。
室温22——24度,相对湿度55——65%
病人卧位
四、呼吸机常见的报警 原因及处理
气道压过高
常见原因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或痰栓
气囊破裂堵塞管口
⑴ 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
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的重要性
无论采用哪种人工气道,由于病人的上呼吸道
被导管所代替,原来鼻腔及上呼吸道的生理功
能,如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除尘、净化等功
能破坏。
再加上长时间吸入高流量,干燥气体,不 仅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变稠、干燥、耗损肺 泡表面活性物质,致使呼吸道的纤毛上皮 细胞受损,妨碍纤毛活动,延长了排痰时
超过8——10ML,压力35cmH2O以内
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

• 方法:手法与体位、口咽 管、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气管切开
喉罩
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对患者有哪些不良影响
1.破坏呼吸道的的正常防御机制 2.抑制正常咳嗽反射 3.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 4.患者的自尊受到影响
病人身高、体重和体位 监测频率:每4H监测一次
如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气流冲击法 在气囊放气的同时,通过呼吸
机或手动皮囊经人工气道给予较大 的潮气量,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 正压,将滞留物冲到口腔,从而达 到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持续声门下吸引 在声门与气囊间放一引流管,
放置的背侧气囊上缘并固定,与气 管套管并行引出体外,可接负压吸 引装置持续吸引分泌物
增加治疗 费用
增加ICU 住院天数
机械通气 时间延长
Company Logo
非计划性拔管(UEX)原因
• 置管不适:疼痛、紧张、舒适改变 • 与置管方式及种类有关 • 导管固定方式欠妥 • 未及时持续使用镇静剂 • 未采取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 • 健康宣教不到位 • 护士的知识、经验不足,巡视不到位 • 医疗护理操作失当
Prophylaxis • 插管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吸引
40 40
推荐的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措施
•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 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
2~6小时一次; •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范文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范文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工气道使用,确保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经过插管或造口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
第三条人工气道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评估:在给予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之前,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
2. 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案。
3. 安全性:确保人工气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包括正确选择气道设备,进行适当的操作技巧,监测气道通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4. 评估与监测:持续对患者进行气道评估和监测,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情况、交通障碍潜在风险、呼吸机依赖度评估、血气分析等,确保及时调整和优化气道管理方案。
5. 告知和同意:在进行人工气道管理之前,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人工气道的目的、过程、风险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第二章人工气道的选择和插管操作第四条对于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宜的人工气道方式,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
第五条人工气道的插管操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务人员完成,操作前应进行适当的术前准备,包括备齐所需设备和药品、准备好抢救设备、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等。
第六条人工气道插管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采取无菌操作:在插入人工气道之前,应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区域的无菌。
2. 选择适当的器械和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预计使用时间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气管插管、导管等器械,并确认其尺寸是否合适。
3. 用药麻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可选择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方式进行麻醉。
4. 插管定位和固定:确保人工气道插管正确放置并固定,避免意外脱出或误压等情况。
5. 确保通畅性:插管后应进行气道通畅性评估,并确保通气和氧合正常。
第三章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措施第七条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工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完成。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管理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医疗手段在患者呼吸道内插入的一种设备,用于帮助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可以包括气管导管、气管切开管、面罩、喉罩等多种形式。
人工气道的使用是为了应对和解决患者在呼吸方面的问题,例如呼吸衰竭、通气不足、气道阻塞等。
人工气道有多种作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它可以提供有效的氧气输送,同时也可以帮助排除呼出的二氧化碳。
此外,人工气道还可以辅助呼吸机的使用,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人工气道主要用于以下场景:重症监护病房:当患者因严重疾病或创伤而不能自主呼吸时,需要插入人工气道来辅助呼吸。
手术室:在某些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需要插入人工气道。
危重病房:对于严重疾病或创伤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支持患者的呼吸,人工气道是必要的工具之一。
总之,人工气道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它在特定的患者场景下能够起到维持呼吸功能、保证患者通气的关键作用。
人工气道是一种用于维持或恢复呼吸功能的医疗措施。
下面介绍常见的人工气道种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将一根塑料管插入患者气管内,用于维持气道通畅,使空气能够进入肺部。
气管插管适用于需要短期机械通气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患者。
使用时需注意定期更换气管插管,避免感染和机械损伤。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在患者的气管上开口,然后将一根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
气管切开适用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或无法摘除的气道阻塞患者。
使用气管切开时需谨慎,注意术后护理和定期更换气管套管。
支气管造瘘:支气管造瘘是将一根塑料管插入患者的支气管内,用于恢复呼吸功能。
支气管造瘘适用于肺功能不全、呼吸困难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使用支气管造瘘时需注意通气量和管路的定期检查。
人工气道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
在使用人工气道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使用注意事项,及时观察并处理与人工气道相关的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人工气道的管理涉及到多种方法和步骤,包括人工气道的固定、清洁、翻身、防护等措施,以及日常检查和维护。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序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人工气道来维持呼吸功能。
然而,人工气道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为了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
第二部分:管理范围和目的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
其目的在于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提高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三部分:管理原则1.依法依规。
在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操作合规合法。
2.严格操作流程。
对于人工气道的使用,必须遵循专业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严格培训要求。
医护人员在使用人工气道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相关证书才能进行操作。
4.重视术前评估。
在进行人工气道操作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手术风险等。
第四部分:管理责任1.医疗机构负责人对人工气道使用管理负最终责任,并应当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2.医师在人工气道的使用过程中负有最终责任,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护士在协助医师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负有全程监控和记录的责任,及时发现并报告操作中的异常情况。
第五部分:管理流程1.术前评估: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人工气道的选择等因素,并制定操作方案。
2.手术准备:医疗机构应对使用人工气道的手术进行精心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药品等,并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3.操作过程: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护士负责配合和监控手术过程,记录手术情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术后管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第六部分:管理措施1.定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人工气道使用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人工气道的管理1

• 最长使用时间67天
结论:
• 封闭式吸痰是控制VAP的重要手段。 • 不需要常规每日更换。 • 最长使用时间有待确定。
• 如果管道被肉眼可见的血、呕吐物、脓痰污染,则进行更换。
人工气道的湿化
Humid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s
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34 ℃ RH 100% AH 37.6mg/L 37 ℃ RH 100% AH 43.8mg/L
35 ℃ RH 95% AH 37.6mg/L
34 ℃ RH 63% AH 36.7mg/L
37 ℃ RH 100% AH 43.8mg/L
机械通气时的湿化要求
• 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内的气 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对湿度100%, 绝对湿度44mg/L,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 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 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若一开始Y形件处的气体已达到体温饱和 气体(37度,相对湿度100%,绝对湿度 44mg/l)。则气体通过气管插管末端时, 温度和湿度无明显变化,也就意味气管 插管保持畅通,粘液很容易吸出,粘液 纤毛转运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气体湿化不足可 以引起:
• 破坏气道纤毛和粘 液腺 • 假复层柱状上皮和 立方上皮的破坏和 扁平化 • 基膜破坏 • 气管、支气管粘膜 细胞膜和细胞质变 性
<30℃ 26mg/L
正常呼吸时温度与湿度的变化
30 ℃ RH 95% AH 28.8mg/L
22 ℃ RH 50% AH 9.7mg/L
I. 吸痰管内径:应小于人工气道的1/2(Joanna Briggs) II. 持续吸痰时间:小于10-15S(Joanna Briggs) III. 吸痰管插入深度:人工气道长度再延长1-2cm。 IV. 吸痰压力: 成人 100~120mmHg 儿童 80~100mmHg 婴儿 60~80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外拔管的处置
气管插管 ◆ 8㎝内:吸净口鼻及气囊上的滞留物,放气 囊 ,送回原来深度 。
◆﹥8㎝ :气囊放气 ,拔管 ,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观察病情变化 , 必要时重新插入。 气管切开 ◆ 48小时内,耳科医生处理 。 ◆ 窦道形成后,吸痰,放气囊,重新插回导 管,重新固定。
2、气囊的管理
① 气囊的种类
咳而导致心率增快、SpO2下降,同时因为
呛咳而使药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改进: 将针管改为3-5ml容量、长度为5cm、具顶 端1cm处开6—8个侧孔,使滴液呈喷洒状滴 入,效果更好。
持续泵入:用注射泵或输液泵,持续泵入。将细泵管插
入导管内15—18 cm(气管切开5—8cm),痰
少者4—8ml/h,痰粘稠者8—20ml/h。
恢复。
第二、气囊放气时容易导致气囊上方积液流入下呼吸道造成肺 部感染或窒息,影响有效的机械通气效果。 第三、采用Mov技术不需定时放气,在维持VT和SaO2稳定方 面,优于定时放气。所以采用Mov技术管理气囊时,不 需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③ 囊上积液的清除
◆ 气道冲洗: 经鼻插管至声门下方。5-100ml生 理盐水反复冲洗 ◆ 持续冲洗:经鼻插入—引流管至气囊上部,每 30-60分钟冲洗抽吸1次
湿化效果的评价
●满意 痰液希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无
干鸣或大量痰鸣,呼吸通畅,病人安静。
●湿化过度
痰液过度希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痰
鸣多,病人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
可出现缺氧性发绀 、SpO2下降,心率、血压的
改变。 ●湿化不足 痰粘稠不易咳出或吸出,气管内有干鸣, 导管内可形成痰痂,病人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 难,烦躁、发绀、SpO2降。
能,主要用于痰液极度粘稠、严重脱水、高热
患者。
B 生理盐水:等渗,维持纤毛功能。较常用。但 水份蒸发后在局部形成高盐环境,加重对局部 的刺激和使气道粘膜失水。所以国外已不将作 为常规滴药。 C 0.45%氯化钠:低渗,失水后接近等渗,局部 刺激性小,现较常用。 D 1.25%碳酸氢钠:可以软化痰痂。
4、痰的吸引
※ 吸痰过程的规范否是影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环 节。
※ 吸痰前后给100%的O2吸入
※ 严格无菌操作
※ 注意翻身拍背
※ 体位引流
谢 谢!
物品准备
用物及插管前的准备
间断滴药:每30—60分钟滴一次,成人每次3—5ml,小
儿1.5—2.5ml,新生儿0.5ml。间断滴药的缺 点是:一次滴药量大,容易引起患者的呛
人工气道的管理
泸医附院ICU 黄忠碧
一、人工气道的概念
将一导管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切
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ETT) 二、 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 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
是改善和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三、人工气道建立前的准备
物品准备 带气囊导管、喉镜、导管芯、其他
病人不耐管而自行拔管。
意外拔管的原因
患者方面的原因有
谵妄: 意识障碍:患者因意识障碍、烦躁而自行拔管。 疼痛: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CO2潴留,而出现头痛、烦躁。 与患者相关的其他因素:环境陌生、限制探视。
医院方面的原因有
危险因素:ICU特殊的环境。 相关因素:工作忙、缺乏经验、未镇静处理等。 技术层面的因素:未充气时行通气、放气时吸痰 、 气囊处置不当、充气不够。
◆ PeeP泵:
3、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的方法
▲ 呼吸机湿化:温度32—35℃。 湿化罐内加无菌 注射用水。
▲ 气道滴药: 间断滴药和持续滴药两种方法。
▲雾化吸入:沐舒坦。
▲ 湿纱布覆盖:注意无菌。
▲ 空气湿化:温度22—24℃,湿度50—60%
湿化液的种类有:
A
无菌注射用水:低渗,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功
A、低容高压气囊:乳胶材质,注气后呈球形,与气管壁
接触面积小。
B、高容低压气囊:目前临床多用。材质采用顺应性好的
医用塑气囊通过活瓣与外界相
通,当活瓣被打开时气囊自动充气,并根据气管导管
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自动调节气囊的充盈度。
② 气囊的充气与放气 气管壁内的动脉压为30—35cmH2O 静脉压为18—20cmH2O
淋巴管压为5—8cmH2O
当气囊压
超过淋巴管压时,可引起淋巴回流受阻,局
部粘膜水肿。
超过静脉压,静脉回流受阻,局部淤血。
超过动脉压并持续一段时间,局部缺血性
坏死而出现气道并发症。
充气量
经验判断:7-10ml(教科书3-5ml)。硬度如:口
唇、耳廓。 最小封闭压力(mop):25cmH2O
最新技术
最小封闭容积(mov):18—21cmH2O
方法 : 先打满气囊, 再从气囊往外抽气,每次
0.2-0.5ml,听到漏气 , 再注回0.2-0.5ml。
气囊放气
● 传统方法是4-6小时放气1次,每次3-5分钟。 ● 最新研究表明,采用Mov技术后,已将气囊 对气管壁的压力降至最小,不必定时放气。
不必定时放气的依据是
第一、气囊放气1小时内气囊压迫过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以
如牙垫、听诊器、吸引器、吸痰管、 简易呼吸器 药品准备 肌松剂、麻醉剂、镇静剂 病人体位准备 平卧、去掉床头栏、可以在肩 部置一小枕使头后仰、简易呼吸器面 罩加压给氧以提高氧储备
四、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管理 1、确定导管位置不移位
▲ 成人一般为22±2㎝(左右支气管分叉即
隆突上1-2㎝)。
▲ 固定并记录好插管的长度。 ▲ 气管切开时,系带松紧度为一个小手指的尺度。 ▲ 注意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防止意外 拔管。 ▲ 在麻醉清醒后需要注意沟通。 ▲ 凡插管后的病人要适当的进行约束、镇静,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