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之空间角(经典)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第六讲:空间中的角

立体几何第六讲:空间中的角

第六讲:空间中的角(二)二面角 一,知识点 1,基本概念1)半平面:当两个平面相交时,我们往往只画起一部分,就像一本翻开的书,我们把其中一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面角的大小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即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做交线的垂线,两条射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范围:],0[π特别:重合为0,共面为π,即相当于把一张纸折叠后的两种极限情况。

3,步骤:一找,二证,三计算4,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

二,典型例题与解读求解二面角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题型,也是各地高考中的“热点”问题,虽然对此可说是“千锤百炼”,但我们必须面对新的情境、新的变化,如何以基本方法的“不变”去应对题目中的“万变”就是我们研究的中心话题.总的来说,求解二面角的大体步骤为:“作、证、求”.其中“作、证”是关键也是难点,“求”依靠的计算,也决不能忽视,否则因小失大,功亏一篑,也是十分遗憾之事.1 定义法即在二面角的棱上找一点(特殊点),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分别作棱的射线即得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法是“众法之源”,万变不离其宗,“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求二面角的一切方法盖源出定义这个“根”!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例1 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 ⊥平面ABCD ,PA=AB=a ,求二面角B-PC-D 的大小。

jA B CDP H2、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例2 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PA=AB=a,∠ABC=30°,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

3、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例3 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a,求B-PC-D的大小。

立体几何综合复习——空间角(完整版)

立体几何综合复习——空间角(完整版)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空间角的求法(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 b ,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a 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O 的选择无关,把,a 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O 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理解说明:(1)平移法:即根据定义,以“运动”的观点,用“平移转化”的方法,使之成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2,0(π(3)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a b 垂直,记作a b ⊥. (4)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法1:通过平移,在一条直线上找一点,过该点做另一直线的平行线;法2;找出与一条直线平行且与另一条相交的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即为所求(5).向量法: CDAB CD AB →→=.cos θ(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线面角的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2、记作:θ;3、范围:[0,2π]; 当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时,所成的角θ=2π,即直线与平面垂直;1.二面角的平面角:(1)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O 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OA OB ,则AOB ∠叫做二面角lαβ--的平面角(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l αβ--的棱l ,且与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OA OB O 为垂足,则AOB ∠也是l αβ--的平面角说明:(1)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0,180];(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特点:1)角的顶点在棱上 ;2)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3)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2、作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常用方法:①、点P 在棱上——作垂直于棱的直线(如图1) ;②、点P 在一个半平面——三垂线定理法;(如图2) ③、点P 在二面角内——垂面法。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立体几何-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

空间角求法题型(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空间角能比较集中的反映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体现,也是历年来高考命题者的热点,几乎年年必考。

空间角是线线成角、线面成角、面面成角的总称。

其取值范围分别是:0°< θ ≤90°、0°≤ θ ≤90°、0°< θ ≤180°。

空间角的计算思想主要是转化:即把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把角的计算转化到三角形边角关系或是转化为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

空间角的求法一般是:一找、二证、三求解,手段上可采用:几何法(正余弦定理)和向量法。

下面举例说明。

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4AB =,3AD =,12AA =。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1EB FB ==。

求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思路一:本题易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把1EC 与1FD 所成角看作向量EC 1与FD 的夹角,用向量法求解。

思路二:平移线段C 1E 让C 1与D 1重合。

转化为平面角,放到三角形中,用几何法求解。

(图1)解法一:以A 为原点,1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D 1(0,3,2)、E (3,0,0)、F (4,1,0)、C 1(4,3,2),于是11(1,3,2),(4,2,2)EC FD ==-设EC 1与FD 1所成的角为β,则:112222221121cos 14132(4)22EC FD EC FD β⋅===⋅++⨯-++ ∴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2114解法二:延长BA 至点E 1,使AE 1=1,连结E 1F 、DE 1、D 1E 1、DF , 有D 1C 1//E 1E , D 1C 1=E 1E ,则四边形D 1E 1EC 1是平行四边形。

则E 1D 1//EC 1 于是∠E 1D 1F 为直线1EC 与1FD 所成的角。

空间几何的立体角计算

空间几何的立体角计算

空间几何的立体角计算在空间几何中,立体角是指球心所在的立体角。

它是一个以球心为顶点,包含在球面上的一个锐角空间图形。

计算立体角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方法。

一、球体的立体角计算对于球体而言,可以通过球的半径和球心与球面上两点之间的弧长计算立体角。

假设球心为O,球面上两点为A和B,对应的单位法向量为a和b。

则球体的立体角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Ω = acos(a·b)其中,·表示向量的点积运算,acos表示反余弦函数。

上述公式表示了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

二、多面体的立体角计算对于多面体,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共有顶点的面组成的角。

然后根据面的法向量来计算每个面对应的立体角,并将其相加得到总的立体角。

比如,假设有一个四面体,顶点分别为A、B、C和D,面分别为ABC、ACD、ADB和BDC。

其中,每个面都可以计算对应的立体角。

假设面ABC与面ACD的夹角为α,面ABC与面ADB的夹角为β,面ABC与面BDC的夹角为γ,则四面体的立体角Ω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Ω = α + β + γ而计算每个面对应的立体角,可以使用球体的立体角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棱锥的立体角计算对于棱锥而言,可以通过棱锥的顶角和侧面法向量计算立体角。

假设棱锥的顶点为O,底面上一点为A,底面上的两条棱为OB和OC,顶角为∠BOC,底面上的法向量为n,则棱锥的立体角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Ω = 2π - ∠BOC其中,∠BOC可以通过向量OB和向量OC的点积计算得到。

四、扇形的立体角计算对于扇形而言,可以通过确定扇形对应的圆锥的顶角和底面法向量计算立体角。

圆锥的底面是扇形的圆心O、半径r和夹角θ所在的圆。

假设圆锥的顶点为O,扇形上的两点为A和B,顶角为α,则扇形的立体角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Ω = α - sinα其中,α可以通过扇形的半径r和夹角θ计算得到:α = rθ。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空间几何中立体角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几何形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三) 空间角专题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三)   空间角专题

空间角例题讲解:一、异面直线夹角问题例1、(1)如图,正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12AA AB =,则异面直线1A B 与1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 _ _(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CA= 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和A 1C 1的中点,若BC=CA=CC 1,求BD 1与AF 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_________。

二、线面夹角问题例2、(1)直线a 是平面α的斜线,直线b 在平面α内,当a 与b 成60O 的角,且b 与a 在α内的射影成45O的角时,a 与α所成的角为( ) (A)60O (B)45O (C) 90O (D)30O(2)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 ,DB ⊥平面ABC ,AC BC ⊥,且 2AC BC BD AE ===,M 是AB 的中点.(I )求证:CM EM ⊥;(II )求CM 与平面CDE 所成的角.三、二面角问题例3、(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 是平面ABCD 外一点,且⊥PA 平面ABCD ,PA=AB=a ,则二面角D PC B --的大小为 。

(2)在二面角βα--l 的一个平面α内有一条直线AB ,它与棱的夹角为︒45,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为︒30,则二面角的大小为 ;1A(3) 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 =60°,E 是CD 的中点,P A ⊥底面ABCD ,P A =2.(Ⅰ)证明:平面PBE ⊥平面P AB ;(Ⅱ)求平面P AD 和平面PBE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正弦值大小.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E 是SB 的中点,则AE 、S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3B.23C.33D.232.如图,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为正方形,SD ⊥底面ABCD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C ⊥SBB .AB ∥平面SCDC .SA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等于SC 与平面SBD 所成的角D .AB 与SC 所成的角等于DC 与SA 所成的角3.已知三棱锥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侧棱长均为2,则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32 B.12 C.33 D.364.已知正四面体A -BCD ,设异面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α,侧棱AB 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为β,侧面ABC 与底面BCD 所成的角为γ,A B C E D P则( )A.α>β>γB.α>γ>βC.β>α>γD.γ>β>α二、填空题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6.已知点O在二面角α-AB-β的棱上,点P在α内,且∠POB=45°.若对于β内异于O的任意一点Q,都有∠POQ≥45°,则二面角α-AB-β的大小是__________.7.已知点E、F分别在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B1、CC1上,且B1E=2EB,CF=2FC1,则面AEF与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SD⊥底面ABCD,E、F分别为AB、SC的中点.(1)证明:EF∥平面SAD;(2)设SD=2CD,求二面角A-EF-D的余弦值.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1D1上的动点,F为棱BC的中点.(1)求证:AE⊥DA1;(2)求直线DF与平面A1B1CD所成角的正弦值;(3)若E为C1D1的中点,在线段AA1上求一点G,使得直线AE⊥平面DFG.10.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平面ABC⊥平面ACD,AB⊥BC,AD=CD,∠CAD=30°.(1)若AD=2,AB=2BC,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2)若二面角C-AB-D为60°,求异面直线AD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2025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之 空间角和空间距离

形,则在正四棱柱 ABCD - A 1 B 1 C 1 D 1中,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D )
A. 30°
B. 45°
C. 60°
D. 90°
[解析] 根据题意还原正四棱柱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取 AA 1的中点 G ,连接 KG ,
则有 KG ∥ LM ,所以∠ AKG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 AK 和 LM 所成的角.由题知 AG =
A 1 C 1=5, BC 1=4 2 ,所以 cos
52 +52 −(4 2)2
9
1
∠ BA 1 C 1=
= < ,所以60°<
2×5×5
25
2
∠ BA 1 C 1<90°,则过点 D 1作直线 l ,与直线 A 1 B , AC 所成的角均为60°,即过一
点作直线,使之与同一平面上夹角大于60°的锐角的两边所在直线所成的角均成
2 z -1=0的交线,试写出直线 l 的一个方向向量 (2,2,1)
的余弦值为
65
9
.

,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角
[解析] 由平面α的方程为 x +2 y -2 z +1=0,可得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n =(1,
⑫ [0, ] ,二面角的
2
n1,n2>|.
范围是⑬

[0,π] .

易错警示
1. 线面角θ与向量夹角< a , n >的关系
π
2
π
2
如图1(1),θ=< a , n >- ;如图1(2),θ= -< a , n >.
图1
2. 二面角θ与两平面法向量夹角< n 1, n 2>的关系
图2(2)(4)中θ=π-< n 1, n 2>;图2(1)(3)中θ=< n 1, n 2>.

立体几何篇(空间角之二面角)

立体几何篇(空间角之二面角)

立体几何篇(空间角专题之二面角)二面角的定义:在两个平面的交线上任取一点,过该点,在各自的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两根射线所成的平角即为两个平面的二面角,二面角的范围为ο≤θ或]0≤180,0[π二面角的求法:1、定义法:2、三垂线法:(最重要的方法)3、面积比法:4、垂面法:5、向量法:(建系)例题1、定义法:(当等腰三角形出现的情况下,用定义法)1、求正四面体相邻的两个平面的所成二面角余弦值的大小2、如图,在三棱锥A BCD-中,侧面ABD ACD,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D是公共的斜边,且31AD BD CD===,,另一侧面ABC是正三角形.(1)求证:AD BC⊥;(2)求二面角B AC D--的余弦值;2、三垂线法(也叫站柱法)三垂线定理:(1)垂直于斜线由垂直于射线;(2)垂直于射线则垂直于斜线。

ABCD例3、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PB=90°,∠PAB=60°,AB=BC=CA,平面PAB⊥平面ABC.(Ⅰ)求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Ⅱ)求二面角B﹣AP﹣C所成角的正切值.例4、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 AB ∥CD ,∠DAB = 60,FC ⊥平面ABCD ,AE ⊥BD ,CB =CD =CF .(Ⅰ).求证: BD ⊥平面AED .(Ⅱ)求二面角F -BD -C 的余弦值.E F BA C D3、面积比法原射S S =θcos例5、1111D C B A ABCD -是长方体,侧棱1AA 长为1,底面为正方体且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求面DE C 1与底面CDE 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

例6、E 为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1CC 的中点,求平面E AB 1的底面1111D C B A 所成锐角的余弦值。

4、垂面法通过作二面角棱的垂面得到平面角的方法叫垂面法。

例7、空间的点P 到二面角βα--l 的面α、β及棱l 的距离分别为4、3、3392,求二面角βα--l 的大小.Pβα lC B A。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第2讲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问题

(2)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如图(2),过点O作OH⊥BD,交直线BD于点H,连接CH.
由ABC-DEF为三棱台,得DF∥CO,
所以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等于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由BC⊥平面BDO,得OH⊥BC,又BC∩BD=B,
故OH⊥平面DBC,
所以∠OCH为直线CO与平面DBC所成角.
(2)(2021·温州模拟)如图,点M,N分别是正四面体ABCD的棱AB,CD上 的点,设BM=x,直线MN与直线BC所成的角为θ,则 A.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B.当ND=2CN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C.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D.当CN=2ND时,θ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又∵AA1∥B1B,∴BB1⊥BM. 又BM∩BC=B,BM,BC⊂平面BMC, ∴BB1⊥平面BMC, 又CM⊂平面BMC,∴BB1⊥CM.
(2)求直线BM与平面CB1M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方法一 作BG⊥MB1于点G,连接CG. 由(1)知BC⊥平面AA1B1B,得到BC⊥MB1, 又BC∩BG=B,BC,BG⊂平面BCG,
MN= x2-3x+7,
所以在△MNE 中,cos θ=2
4-x x2-3x+7
=12 1+x2-9-3x5+x 7(x∈[0,3]),
令 f(x)=x2-9-3x5+x 7,
则 f′(x)=5xx22--31x8+x-782<0,
所以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即x增大,f(x)减小,即cos θ减小,从而θ 增大,故D正确,C错误.
所以在△FNM中, cos θ=2 x25--3xx+7=21
1+x21-8-3x7+x 7(x∈[0,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1对1课外辅导专家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
授课对象 冯芷茜 授课教师 徐江鸣 授课时间 2013-9-19 授课题目 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 课 型 复习课
使用教具
讲义、纸、笔
教学目标 熟悉高考中立体几何题型的一般解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难点:二面角,线面角的空间想象能力 参考教材 人教版高中教材 高考考纲 历年高考真题
教学流程及授课详案
【知识讲解】
空间角的求法:(所有角的问题最后都要转化为解三角形的问题,尤其是直角三角形)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通过直线的平移,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平面内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o
o
900≤<α;
注意:若异面直线中一条直线是三角形的一边,则平移时可找三角形的中位线。

有的还可以
通过补形,如:将三棱柱补成四棱柱;将正方体再加上三个同样的正方体,补成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2)线面所成的角:①线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线面所成的角为o
0;
②线面垂直:线面所成的角为o
90;
③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范围o
o
900<<α;即也就是斜线与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3)二面角:关键是找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方法有:①定义法;②三垂线定理法;③垂面法;
注意:还可以用射影法:S
S '
cos =θ;其中θ为二面角βα--l 的大小,S 为α内的一个封
闭几何图形的面积;'S 为α内的一个封闭几何图形在β内射影图形的面积。

一般用于解选择、填空题。

时 间 分

及 备 注
【题海拾贝】
例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棱PA垂直于底面,E、F分别是AB、PC的中点.
EF平面P AD;
(1)求证://
(2)当平面PCD与平面ABCD成多大二面角时,
EF平面PCD?
直线
例2已知多面体ABCDE中,AB⊥平面ACD,DE⊥平面ACD,AC = AD = CD = DE = 2a,AB = a,
F为CD的中点.
(Ⅰ)求证:AF⊥平面CDE;
(Ⅱ)求异面直线AC,BE所成角余弦值;
(Ⅲ)求面ACD和面BCE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例3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PB ⊥平面ABCD ,MA//PB ,PB=AB=2MA , (Ⅰ)证明:AC//平面PMD ;
(Ⅱ)求直线BD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Ⅲ)求平面PM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例4已知斜三棱柱111ABC A B C -,90BCA ∠=

2AC BC ==,1A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恰为AC 的中点D ,又知11BA AC ⊥。

(I )求证:1AC ⊥平面1A BC ; (II )求1CC 到平面1A AB 的距离; (III )求二面角1A A B C --的大小。

例5(2007年4月济南市)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FC 和高为2的直角梯形ADEF 所在的
平面互相垂直且DE=2,ED//AF 且∠DAF =90°。

(1)求BD 和面BEF 所成的角的余弦;
(2)线段EF 上是否存在点P 使过P 、A 、C 三点的平面和直线DB 垂直,若存在,求EP 与PF
的比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6(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D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且与底面垂直,底面ABCD 是60ADC ∠=
的菱形,M 为PB 的中点.
(Ⅰ)求PA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 (Ⅱ)求证:PA ⊥平面CDM ; (Ⅲ)求二面角D MC B --的余弦值.
【课堂练习】
1.(2007武汉3月)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
AB ⊥AD ,CD ⊥AD ,PA ⊥底面ABCD ,PA=AD=CD=2AB=2,M 为PC 的中点。

(1)求证:BM ∥平面PAD ;
(2)在侧面PAD 内找一点N ,使MN ⊥平面PBD ; (3)求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

2. 如图所示,已知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各棱长都为a ,P 为A 1B 上的点。

(1)试确定PB
P A 1的值,使得PC ⊥AB ;
(2)若3
21=PB
P A ,求二面角P —AB —C 的大小;
(3)在(2)条件下,求C 1到平面PAC 的距离。

3. 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是BC 的中点,AA 1=AB =1. (I )求证:A 1C //平面AB 1D ;
(II)求二面角B—AB1—D的大小;
(III)求点c到平面AB1D的距离.
【课后总结】
家长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