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1.1、设计依据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

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

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一)一工程概况1.1本工程位于沧江以东的景洪城区西北部嘎栋工业园区内。

拟建挡墙位于A1路西北侧,场地现状为橡胶林和苗圃,边坡支护最大高度约11m,支护长度约为195.5m。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场地开挖现状对边坡进行支护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边坡对边坡进行加固,以确保坡顶运动场的安全和使用。

1.2本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20g。

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设计依据2.1 中国水电顾问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小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零一四年四月)2.2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场地地形图及边坡高程图等设计资料及国家相关法规规范,行业标准。

2.3有关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的规程,规范。

(混凝土结构实际规范)GB50010一20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一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一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 一2003(重力式挡土墙图集)04J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一20122.4 本工程采用理正6.0岩土软件.理正结构软件分析计算。

三边坡支护方案由于边坡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边坡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该边坡工程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等监测信息,必要时对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综合考虑该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环境控制条件,边坡支护结构,排泄水系统方案如下:3.1采用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对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并在基础底设置。

3.2 边坡排泄水系统:3.2.1坡顶,坡脚,截排水沟。

3.2.2边坡排水沟应与场地内排水系统统一设置。

3.2.4边坡坡面设置仰斜软式透水水管排水,具体位置置见剖面图,水平间距4m,上斜10%。

m7路边坡设计说明

m7路边坡设计说明

M7路高边坡支护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M7路起点接平行于中横线的规划次干道M9路,道路往北与D线东延线、M4路平交,从光国水库东侧穿过,终点止于巴南区与南岸区的区界。

设计范围K0+000~K2+125.827,是平行于中纵线的服务性次干道。

M7路全长2125.827m,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为26m。

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本次设计的M7路全线填方边坡大于8m的段落长度为659m,面积为15739m2,最高填方高度为22.3m。

全线挖方岩质边坡高度≥15米的段落长度为40m,面积为1416m2,最高挖方高度为16m。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支挡工程设计基准年限为50年。

1.2 可行性评估报告及执行情况2012年12月对我单位提供的《M7路道路工程高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进行了可行性评估,评估认为:(1)设计按照《M7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2+125.827)》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2)进行,依据充分。

(2)设计内容全面,深度满足国家和重庆市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3)填方边坡防护设计以分级放坡为主,坡率自上而下分别为1:1.5、1:1.75及1:2,每级边坡高度8m,每级边坡设2m平台,坡面采用网格骨架护坡,方案合理科学。

(4)建议:施工时应加强监测,确保安全。

执行情况:按评估意见执行。

2设计依据、采用的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2.1.1 M7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1.2 M7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K2+125.827)2.1.3业主提供1:500地形图2.1.4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2.1.5《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M7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13]17号】2.1.6《M7路高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2.1.7《M7路高边坡支护工程方案设计评估报告》2.2采用的技术规范2.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2.2.《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2.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2.2.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2.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2.2.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2.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2.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道路高边坡情况根据重庆市建委文件,本次设计,填方高度大于等于8m,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的边坡划分为高边坡,M7路高边坡分布段落见下表:4工程地质概况4.1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全线基本为原始地貌,地形开阔平坦,小有起伏。

边坡设计总说明

边坡设计总说明

新县京九路帝豪家园二期东边坡支护工程设计总说明报告编制单位:河南省信阳工程地质勘察院资质证书:国土资地灾勘资字第(**********)号豫国土资地灾设资字第(2009326004)号提交日期:二○一○年六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新县京九路帝豪家园二期,地理坐标东经114°52′45″,北纬31°38′19″。

帝豪家园二期商住楼为取得建设用地,需对一处山体局部进行开挖整平,将在拟建楼盘东、南两侧形成人工高陡边坡(见规划附图),坡下即拟建商住楼,需对边坡采取防护工程。

受河南智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河南省信阳工程地质勘察院针对新县京九路帝豪家园二期场地东侧边坡(不包括南侧边坡部分)进行防护工程设计。

边坡属人工切坡形成的岩质边坡,最大坡高近26m,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边坡防护工程主要包括削坡(放坡)减载、挡墙支护工程、防渗与截排水工程和坡面绿化工程。

二、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9—2006);3、《挡土墙》(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J008);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甲方提供的相关图纸和资料;9、行业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10、北京理正程序(YANTU5.11)。

1三、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特征工程项目区位于新县京九路福华超市东帝豪家园二期,场地及周边现状呈近东西向山坡(图01),地形由东向西倾斜,最大高程为122.45m 左右,最低高程83.52m,开挖整平标高为+84.00m,开挖后形成的人工边坡近南北向,坡长54m,相对高差5—26m,最大坡高26m左右。

(二)岩土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的分析,结合相邻城区工程地质条件类似的向阳路滑坡勘查资料,本工程区地质构造简单,未见断裂构造活动通过。

边坡设计说明范文

边坡设计说明范文

边坡设计说明范文边坡设计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工程建设中,为了保障边坡稳定和安全而进行的相关工作。

边坡指的是山体、土地或堤岸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面。

边坡设计的目的是避免边坡坡度过大导致坡体破裂或滑坡等灾害事件的发生,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运营。

边坡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环境、土壤特性、水文情况、坡体形态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介绍边坡设计的相关要点。

首先,地质环境对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地质力学参数是进行边坡设计的基础。

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调查,确定断层、裂隙和软弱层等对边坡稳定性具有不利影响的地质构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土壤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和剪切强度。

土壤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和水文特性必须进行详细研究,以确定边坡设计方案中土体参数的选择和使用。

第三,水文情况对边坡稳定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水的存在和流动会增加土壤的重量和剪切强度,对边坡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

必须研究降雨的频率和强度,分析地下水位的波动情况,以确定相应的排水和防水措施,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

第四,坡体形态也是边坡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边坡的坡度、高度、形状和局部几何特征都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必须根据不同的边坡形态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例如设置挡墙、加固岩体、增设护坡和梯田等。

边坡设计的具体步骤包括:1.开展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调查,确定地质构造和土壤特性参数。

2.分析和评估边坡的稳定性,采用适当的工程地质力学计算方法,计算出边坡的稳定系数。

3.针对不同的稳定性问题和风险源,设计相应的边坡稳定措施,例如加固坡体、挡土墙、加设护坡等。

4.制定边坡施工方案,考虑施工工艺、工程机械和施工时间等因素。

5.施工过程中,监控边坡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6.完成施工后,对边坡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边坡的安全稳定状态。

某住宅小区边坡设计图纸及文字说明

某住宅小区边坡设计图纸及文字说明

某住宅小区边坡工程支护设计图版次:第一版设计阶段:施工图×××××有限公司××××××Co.,Ltd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住宅小区内边坡工程施工图×××××住宅小区内边坡工程工程编号:B-2014-0501××××有限公司××××× Co.,Ltd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县×××城中村改造×××住宅小区位于×××县×××开发区内,×××以东,×××路以北,地理位置优越,竣工后交通便捷。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丘陵岗地,地形起伏较大,由于建设需要,小区内经开挖后形成了较高边坡,主要有两段,分别位于12#楼、13#楼北侧及13#楼、19#楼、运动场东侧,具体可参见边坡防护平面布置图。

考虑到拟建建筑物距离坡脚很近,而且东侧边坡距离铁路轨道线不足30米,如果边坡出现失稳,将威胁到建筑物及坡底活动的群众安全甚至影响铁路路基稳定,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因此,本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本场地边坡坡脚地面标高取25.00m~26.45m,坡顶地面标高为27.10m~33.40m,设计边坡高度为0.60m~6.90m;因此需进行专门的边坡挡墙加固设计。

二、编制依据1)、《×××县×××城中村改造×××住宅小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矿赣西地质工程勘察院);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04J008)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6)、建设单位提供的小区总平图等。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第一局部工程概况工程位于 XX 市 XX 区,XX 铁路〔XX 站周边〕与 XX 路穿插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 XX 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 XX 大道。

工程总占地面积约 8.8万平方,共有 10 处边坡。

其增边坡 3、增边坡 2、旧有边坡 1、增边坡 4、增边坡1、旧有边坡 2、TP-03、TP-04、增边坡 5、增边坡 6。

边坡平面位置图增边坡 3:拟建边坡总长约 173 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 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

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

前缘为素填土,层厚 1.0-3.0m。

增边坡 2:拟建边坡总长约 300 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 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

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 1:拟建边坡总长约 268 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 5-25m 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 1-2m 粉质粘土。

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

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 25-50°。

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大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增边坡 1:拟建边坡总长约 148 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 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 5-15m 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 1.0m 粉质粘土。

路堑边坡设计

路堑边坡设计

路堑边坡设计说明1、路堑边坡概况本次设计路堑边坡划分为两类:深挖路堑边坡和一般路堑边坡。

2、路堑边坡设计原则及概要2.1 设计原则设计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彻“安全、环保、经济”的指导方针,并遵循“减载、固脚、强腰、排水、绿化”相结合的原则,方便施工的原则。

1、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2、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预判,提高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合理放坡、加固适度,尽量做到土石方填挖平衡,减小征地和弃方;4、“减载、固脚、护腰、排水”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5、技术措施合理、实用可靠,施工方便、安全;6、增强边坡绿化,加固防护工程实用与美观相结合,力求工程与环境协调,提高工程社会效益;7、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力求设计—施工科学、合理。

2.2 一般路堑边坡设计概要本次设计密切结合工程地质情况,在合理设计坡率条件下,以防护为主、少加固或不加固的原则设计。

仅针对需要收陡边坡、不良岩土、地下水发育、边坡稳定性不够等情况采用加固措施。

一般路堑边坡坡形坡率设计如下:一般路堑边坡坡坡率表表1设计采用细则如下:1、边坡高度H≤12m,根据边坡岩性按1:1.00~1:1.25 一坡到顶。

2、边坡高度H>12m,采用台阶式设坡,单级坡高8m 或10m,平台宽2m 并设平台截水沟。

坡率跟3、地形陡峻地段,按上述坡率设坡将增加边坡总高度时,可采用陡坡率收坡,并进行适当加固,避免剥山皮式放坡。

4、软质岩(如泥质岩类)和受构造影响强烈路段,或地形陡峻路段,采用锚杆或锚索框架进行加固。

5、立交范围内弧状边坡,可根据地形适当放坡缓坡,避免因节理裂隙发育、风化等因素造成局部溜塌、垮塌等。

6、顺层边坡,应综合产状要素及地形地貌,合理采用放坡或收坡加固处理。

2.3 路堑高边坡设计2.3.1 路堑高边坡设计概要1、路堑高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1)地层岩性:地层岩性及其组合是构成高边坡的物质基础,岩性决定岩石的强度,抗风化能力,岩体结构与所能保持的稳定边坡高度及坡度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一、概述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

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

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

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三、地质概况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

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

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

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

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

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

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1、素填土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

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缩性。

路基素填土①2:属人工堆填土(Qml4),稍经压实,堆填年限约10年,主要分布于E区1#、2#楼之间地段,厚2.00~10.50m。

褐黄、暗褐色,其成分以风化砂岩为主,呈中密~密实状,土质较均匀,孔隙度大,已完成自重固结,湿,高压缩性。

2、黄绿色粉质粘土②:为冲沟沉积土层(Q al4),主要分布于沟谷底部在自然坡段缺失。

3、褐黄色粉质粘土③1:属坡积成因(Q dl4)褐黄色粉质粘土③1分布于自然边坡浅部,厚0.5~3m,褐黄色,可见有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少量石英砾石,碎块粒径为1~5cm,个别达10cm,局部含量达20~30%,无胶结。

稍湿~湿,结构松散,孔隙度大,中压缩性。

为可~硬塑状,一般与下伏基岩粘结差。

褐黄色粉质粘土③2:本次勘察见于ZKA一带,厚2.00m,褐黄色,土质较均匀,稍湿~湿。

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呈硬塑状,中压缩性。

4、黄色粉质粘土(砂岩残积土)④:属砂岩经长期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后残留原地形成的残积层(Q el),主要分布于平缓的谷底或缓坡地段,在自然坡段缺失。

5、砂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粉砂岩,局部夹灰黑色页岩。

根据钻孔揭露及周边边坡出露,岩层呈中、厚层状。

岩层产状:倾向315~330°,倾角45~53°。

根据坡面出露及钻孔揭露,按其风化程度分为以下风化带:(1)强风化砂岩⑤(εh):为边坡主要岩体,根据其力学强度分为⑤1、⑤2二个亚层:a、强风化砂岩⑤1:主要分布于西侧沟谷两侧坡体以及东侧沟谷边坡中上部,钻探控制厚度22.50m。

呈黄褐色、浅红色,局部灰褐色,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状,手可折断或捏碎。

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很发育,节理、裂隙面被铁锰氧化物渲染,呈锈黄、褐黑色。

遇水易软化、崩解。

属破碎的极软岩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b、强风化砂岩⑤2:主要见于西侧沟谷东段12~14剖面坡体及东侧沟谷大部分坡体下部,在坡面上直接出露,钻探控制厚度17.0m。

呈黄褐、灰褐、黄绿色,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岩芯及坡面岩石呈碎块状,手可折断。

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很发育,节理、裂隙面被铁锰氧化物渲染,呈锈黄、褐黑色。

岩石风化不均匀,局部夹中风化岩块。

本层与下部中风化层呈逐渐过度关系。

属破碎的极软岩类,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2)中风化砂岩⑥(εh):主要分布于东侧沟谷边坡下部,在坡面上直接出露,厚度不详。

黄褐、灰褐、灰黑色,岩石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节理、裂隙面被铁锰氧化物和钙质充填或渲染,而呈锈黄、褐黑色。

岩层呈中、厚层状。

(二)坡面形态特征、结构面特征0+361至0+415段右侧边坡:该段边坡所处的位置,对应于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剖面10—10′的西坡段西坡段:根据现场实地测量坡面、岩层面产状及结构面产状的调查分析,西坡段砂岩产状:330°∠45°,边坡岩体以强风化砂岩⑤1层为主。

岩层倾向与坡面倾相反,组合关系为反向斜坡。

0+660至0+757.5段右侧边坡:本设计的边坡所处位置,对应于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剖面29—29'~36—36'的东坡段。

东坡段:东坡段砂岩产状:315°∠53°,目前边坡主要坡面倾向为281°~340°,山坡自然坡度为30~37°,坡底局部为50~57°的人工陡坡,边坡岩体以强风化砂岩⑤2层或中风化砂岩⑥层为主。

岩层倾向与坡面倾一致,组合关系为顺向斜坡(三)边坡岩土层物理参数的选取边坡岩土层物理参数的选取主要采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层物理参数,见下表。

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四、设计依据1.平民冲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建设红线。

2. 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7年4月)。

五、设计标准、设计工况1.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边坡的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属永久性工程,设计年限为50年。

2.边坡的稳定分析工况为:工况一:边坡处于天然状态下,边坡安全系数K≥1.3。

工况二: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边坡安全系数K≥1.15。

3.滑坡推力安全系数取1.3。

六、边坡稳定分析(一)0+361至0+415段右侧边坡该段道路穿越云盖路三级179至184号住宅所在的平台,道路的设计高程比平台现状地面高程稍低,道路的右侧人行道边线位于该处的平台的边线处,边坡下部为高程约为41.6米的另一级平台,边坡高度约为13至15米,下部坡脚与建筑物紧贴,直高约5 米,上部坡度接近1 :1。

按地质剖面反映,边坡上部为厚约1.5米的素填土层,下部则是强风化砂岩层,砂岩产状为330°∠45°,边坡岩体以强风化砂岩⑤1层为主。

岩层倾向与坡面倾相反,组合关系为反向斜坡,该段边坡为稳定边坡。

而在边坡上部的素填土部分则会有崩塌的危险存在,不能直接作为路基使用。

(二)0+660至0+757.5段右侧边坡该段道路穿越凸出的山体,需挖入现有道路右侧10多米,最在处达15米多,需开挖出高达6~11米的临空面,所以需进行支挡。

对于29~33断面的边坡,地质主要是岩层产状与坡向一致的强风化砂岩⑤2层和中风化砂岩⑥层,预测边坡整体变形破坏模式为沿岩层状产生的滑动,该部分边坡按岩层产状界面作滑动面,按直线滑动法计算剩余下滑力进行支挡结构的设计。

另外并用圆弧形滑动法计算边坡整体变形的安全情况。

现选择0+740的断面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圆弧形滑动法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如下:工况一K=1.502工况二K=1.269按岩层产状界面作滑动面的K=0.838所以边坡会出现按岩层产状界面的滑动七、边坡设计(一)0+361至0+415段右侧边坡该段边坡考虑到主要崩塌出现在坡顶处的人行道位置处,所以在人行道边线处设桩板式挡墙进行支挡,桩径1.2米,桩中心距3.0米,悬臂长度4 米,桩长除2 至6 号桩为15米外均为10米,边坡下部的强风化砂岩边坡坡则用土钉墙结构支护。

对于2至6号桩处则由于下部开挖较入,桩下部的砂岩层稍薄些和上部桩板墙墙后需进行填土,则在该处外部设浆砌片石挡墙进行支护处理。

在坡脚处砌一花池种植爬墙虎、牵牛花等植物,以使坡面绿化。

该处边坡的排水是利用原下一级平台的原排水系统,不另行进行设计。

(二)0+660至0+757.5段右侧边坡为减少边坡开挖对白云山山体的破坏,该段边坡在下部设1.25×1.8m的矩形抗滑桩进行支挡,桩距3.5米,桩顶距地面7米,桩顶上部则适当按1:1 坡度进行削坡,削坡部分用锚杆格构梁进行加固。

由于削坡后的坡面均是强风化砂岩层,所以在格构梁间用六棱砖植草进行坡面防护和绿化。

该处边坡的排水主要是在边坡上部设截水沟进行截水设计,通过急流槽接到道路的排水系统。

八、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注意事项(一) 0+361至0+415段右侧边坡施工组织设计本段边坡的工程项目主要分为桩板式挡墙、土钉墙和浆砌片挡墙三部分,施工时期宜选择在雨水较少的季节和已进行路基开挖形成一定的施工便道后进行施工。

主要的施工顺序建议按如下进行:1.做好桩位的放样和横断面图的复核测量工作。

按桩的定位线,放出桩的位置,按桩位线补充测量横断面图,复核桩长和边坡情况,如与图纸出入较大,应通过变更设计处理。

同时做好砍树和坡面除草等施工的准备工作。

2.按确定的桩位进行桩的施工。

3.同步进行土钉墙和浆砌片石挡墙的施工。

4.进行桩板墙的挡板施工。

5.进行桩板墙墙后的回填土施工。

(二) 0+660至0+757.5段右侧边坡施工组织设计本段边坡的工程项目主要分为锚杆格构梁和抗滑桩两部分,施工时期宜选择在雨水较少的季节进行施工。

主要的施工顺序建议按如下进行:1.做好抗滑桩桩位的放样和横断面图的复核测量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