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部曲式
试论二人台牌子曲的曲体结构与宫调转换

试论二人台牌子曲的曲体结构与宫调转换作者:郭根虎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33期摘要: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较集中的体现了二人台器乐的风格特点,对于二人台牌子曲的曲体结构及其宫调转换两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而广泛的认识二人台牌子曲的自身形成与发展的内部规律性和同一性,同时也可以揭示出二人台音乐艺术的一些普遍遵循的原则和基本的规律性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将后对二人台牌子曲及其唱腔音乐的研究和运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二人台;牌子曲;曲式;宫调一、二人台牌子曲的曲体结构(一)总体来看,二人台牌子曲是将一个乐曲,通过板式变化为主要发展形式而形成的严格的变奏曲式。
这种形式既不同于传统戏曲曲牌,也不同于传统器乐曲的变奏形式。
传统戏曲曲牌是以不同板式的曲牌连缀而成。
如晋剧曲牌,它分别有四股眼、夹板、二性等不同板式的各种曲牌,按照需要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按照从四股眼→夹板→二性的由慢到快的顺序来演奏,它是有板式变化但没有音乐变奏;而传统器乐曲则是有变奏却没有板式变化。
例如传统器乐曲《阳关三叠》、《梅花三弄》以及《夕阳箫鼓》(后改编成了《春江花月夜》)这都是变奏曲式,这些乐曲是通过在旋律上加花变奏或是通过分首合尾进行变奏发展的。
顯然,它是有变奏却无板式变化。
二人台牌子曲则是融合了上述二者的形式形成的板式变化与变奏曲式交相辉映的一种综合性曲式结构。
从板式来看,它有明确的板式变化:慢板(一板三眼)、流水板(一板一眼)、捏子板(有板无眼)。
应该注意的是二人台牌子曲没有无板无眼的“散板”,它的起板是把慢板的首句放慢了,是有板有眼的(这与二人台唱腔中的“亮调”不同,亮调是属于无板无眼的散板);从音乐发展变化来看,二人台牌子曲的旋律变化明显多于节拍的变化,它使单调的板式更加丰满,形成了慢流水、慢二流水、二流水、快二流水等不同的旋律变奏和速度变化。
由此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二人台牌子曲的曲式框定在西洋音乐理论的变奏曲式当中,因为它不是单单的旋律变奏,它还有明确的板眼和速度的变化,其中在演奏当中,棒子的作用就是很明显的例证;然而也不能随便地将其归并于中国传统的板式变化体当中,因为它要比二者任何一种都要变化和丰富的多,从二人台牌子曲的实际演奏中更能说明这一点,他们在基本的演奏框架下,可以自由的发挥,而且,在基本框架下的“即兴性”是二人台音乐最主要的特点、最强大的魅力和能够不断传承发展的灵魂所在。
歌曲写作基础(七)——曲式结构

歌曲写作基础(七)——曲式结构这节的内容简单。
寥寥数语加几页乐谱就能说明白。
而且相关内容在第一个帖子里已经交流过了,但那时是针对歌词,现在是针对旋律。
过几天准备去上海呆一个月左右,不知道走之前还能完成几个帖子,抓紧,抓紧。
*************************************************************** ***********曲式就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器乐作品的曲式很复杂,在专业院校里,曲式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歌曲的曲式结构相对简单,但也有不少类型。
这里不全面细说,只跟大家交流最简单、最常用的几种类型。
一、一段体一段体也叫一部曲式,就是歌曲只有一个乐段。
在传统民歌、幼儿歌曲中常见。
现代歌曲中也不是没有这样的结构,比如上个帖子中的《九九艳阳天》就是个一段体的歌曲。
曲网中南梆子老师的《全民健身幸福多》也是一段体的歌曲。
因为一段体歌曲容量相对小,表达主题单一,情绪展开受限制,所以运用相对很少。
而且上个帖子是专门说乐段的,那么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二、两段体学院派的叫法是单二部曲式,就是简单的由两个乐段连接起来的结构。
既然有简单,那就有复杂的呗?对,叫复二部曲式,当然,接下来还有复三部曲式。
今天我们只涉及简单的,而且我和大家都是业余选手,别叫得那么正式,就说是两段体、三段体好了。
两段体结构是歌曲中运用最广泛、最广泛、最广泛(不是回声,重要的问题说三遍嘛)的曲式结构。
常见的有以下三种形式:1、再现性两段体:歌曲由A、B两个乐段构成,B段的前半部分旋律与A段对比性较大,B段后半部分再现了A段的部分旋律,使整首歌曲的旋律产生了对比中有统一的特点。
例1《共和国之恋》(刘毅然词刘为光曲)。
B段前两句都是不方整的3小节,通过音区提高,八度和六度大跳表现出来的情绪与A 段形成了较大的对比,后两句的旋律重复了A段的三、四句旋律。
(旋律试听)2、对比性两段体:A、B两个乐段在旋律、节奏、结构等方面对比较大。
歌曲曲式 乐段的类型13复习课程

歌曲曲式乐段的类型13歌曲13第二章乐段的类型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乐段的含义及其组成关系。
由于乐段内部次级结构(动机、乐节、乐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它们之间组合关系的多样性,那么,乐段类型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乐段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方面:即从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上分类。
1、一句体乐段:即一首完整的歌曲是有一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种结构比较少见,常见一些民歌中。
如:《酸枣刺》,单句体乐段,由两个乐节构成,第一个乐节分为两个动机。
四川民歌《划龙舟号子》(庞41)湖南民歌《要嫁妆》(庞41)。
2、二句体乐段:即乐段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
如《牧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如《绣荷包》山西民歌(冯148),两句式的单乐段结构,材料不同,对比式乐段。
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山西民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两句材料基本相同,叫平行式乐段。
歌曲的每乐句小节数相同,并且每一乐句的小节数均为偶数(2、4、8,不包括6),乐句数也为偶数(2、4、8,不包括6),这样的乐段属于方整性乐段。
不具备方整性条件的乐段叫非方整性乐段。
《嘎达梅林》: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在那遥远的地方》3、三句体乐段: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从方整性来看,三句体乐段都属于非方整性的乐段,因为乐段的乐句数为奇数。
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三句体:第一句: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第二句:共产党领导的崭新的国家,处处盛开社会主义花朵。
第三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这是一首独立的一部曲式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材料运用是混合型的,即有相同材料,又有对比材料,如前两句的头部材料相似,为平行关系,后一句使用对比材料。
河北《放风筝》(冯152),三乐句单乐段结构,第一二乐句为一对上、下句,第一句运用衬词扩大句幅,第二句唱两句歌词节奏压缩,形成与第一小节相同的句幅(8小节),第三句的前半部分使用衬词,后半部分重复第二句的后半部分。
一段曲式详解

1 一段曲式1、分析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开始部分引子A2 a a1 4 6 g t t 该作品片段的曲式结构为非方整型平行双句体乐段包含2小节引子g小调。
上句4小节收于主调主和弦下句引入了平行大调bB大调的离调使乐句扩充为6小节后又回到主调并收拢于主调主和弦。
该乐段为收拢性乐段体现了二分性的布局与呼应原则。
2、分析格里格《挪威舞曲》OP 35 NO.2主题 A a b b1 4 4 4 A 属音属音主音该舞曲主题的曲式结构为非方整型对比三句体乐段A大调。
第一、二句都结束在调式的属音上为开放结构第三句收拢于调式主音。
前两句与第三句在和声上形成了属主的呼应关系。
第一句与后两句在素材上体现出了一前二后的对比。
该作品片段体现出了曲式发展的呼应结构原则。
3、分析南斯拉夫民歌《深深的海洋》主题A a b b1 c 4 4 4 4 D 主音属音下属音中音改民歌主题的曲式结构为方整型对比四句体乐段D 大调。
第一句结束在调式主音上第二句则开放于调式属音第三句则结束在调式的下属音上结束句2 则没有按常规收拢于主音而是结束在调式的中音上给人以回味。
4、分析肖邦《F大调玛祖卡》OP68NO.3主题A A A1 a b a b1 4 4 4 4 F DTIII C T F DTIII T 该作品主题的曲式结构为复乐段结构F大调。
复乐段的第一个乐段为方整型平行双句体乐段每句各4小节上句结束在在F大调的三级和弦上而下句后半则转调至C大调并结束在C大调的完全终止上。
乐段内部体现了曲式发展的二分性呼应原则。
复乐段的第二个乐段的结构同前一乐段上句完全重复了第一乐段的上句下句则是变化重复了第一乐段的下句并在主调主和弦上终止收拢。
该乐段的结构与平行双句体乐段十分相似但上下两片不同的调性终止鲜明地体现了其与双句体乐段的不同特征。
5、分析肖邦《前奏曲》NO.4 A a a1 12 13 e D t 该前奏曲的曲式结构为非方整型平行双句体乐段e小调。
歌曲曲式乐段的类型

第二章乐段的类型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乐段的含义及其组成关系。
由于乐段内部次级结构(动机、乐节、乐句)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它们之间组合关系的多样性,那么,乐段类型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乐段的分类,角度不同,分类的方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结构方面:即从构成乐段乐句的数量上分类。
1、一句体乐段:即一首完整的歌曲是有一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这种结构比较少见,常见一些民歌中。
如:《酸枣刺》,单句体乐段,由两个乐节构成,第一个乐节分为两个动机。
四川民歌《划龙舟号子》(庞41)湖南民歌《要嫁妆》(庞41)。
2、二句体乐段:即乐段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
如《牧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如《绣荷包》山西民歌(冯148),两句式的单乐段结构,材料不同,对比式乐段。
如《一心向着毛主席》(庞41)(山西民歌),这是一首两句体乐段的歌曲,分上下两句。
两句材料基本相同,叫平行式乐段。
歌曲的每乐句小节数相同,并且每一乐句的小节数均为偶数(2、4、8,不包括6),乐句数也为偶数(2、4、8,不包括6),这样的乐段属于方整性乐段。
不具备方整性条件的乐段叫非方整性乐段。
《嘎达梅林》:四句歌词,上下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
《在那遥远的地方》3、三句体乐段: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从方整性来看,三句体乐段都属于非方整性的乐段,因为乐段的乐句数为奇数。
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三句体:第一句:中国中国壮丽的山河,长江奔腾昆仑巍峨。
第二句:共产党领导的崭新的国家,处处盛开社会主义花朵。
第三句: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这是一首独立的一部曲式歌曲,由三个乐句构成,材料运用是混合型的,即有相同材料,又有对比材料,如前两句的头部材料相似,为平行关系,后一句使用对比材料。
河北《放风筝》(冯152),三乐句单乐段结构,第一二乐句为一对上、下句,第一句运用衬词扩大句幅,第二句唱两句歌词节奏压缩,形成与第一小节相同的句幅(8小节),第三句的前半部分使用衬词,后半部分重复第二句的后半部分。
曲式常识一段曲式

课程目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与复二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一部曲式导学一部曲式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可以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
它的内部可以划分为乐句、乐节及乐汇等次级结构。
句式构成、结构原则、和声安排、调性布局及方整程度等曲式学中的概念和形式,都能在一部曲式中得到体现,因此,本章是学好曲式课的基础。
一部曲式任务指派一、了解一部曲式的概念、类型,以及次级结构。
二、区分呈示型乐段与展开型乐段的差异。
三、了解复合乐段以及三重、四重复乐段。
四、区分开放性结构与收拢性结构的差别。
五、理解“无终旋律”式乐段的内涵。
六、具有对一部曲式的独立分析能力。
一部曲式一部曲式一、一部曲式的概述一部曲式通常由乐段构成,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
在音乐作品中,主题往往表现出乐段的结构形态,它通常具有明确、单纯的情绪特点。
主题开始的旋律音调(即“主题头”)往往具有揭示主题性格面貌的结构特征,“主题头”常含有动机的意义,成为整个主题形成的基础与核心。
二、乐段的分类(一)单乐段依据乐段内乐句的数量,结合主题材料的组合关系,可对乐段作如下分类:1、单乐句结构乐段结构中,乐思以一种连续发展的方式,或以分阶段发展方式在形成一定结构规模的段落后结束于完全终止的结构称为单乐句乐段。
由单乐句构成的乐段或多或少因乐思具有较强展开性质,通常具有一气呵成的结构特点。
例1-1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Op21第三乐章开始主题由于模进、片断重复等关系致使乐段中间没有出现明显的换气间歇,从而没有必要或不便于细分乐句。
例1-2 肖邦《E大调夜曲》首部的再现乐段上例在第3、4小节出现往C大调的离调,又由于第4、5小节是对第2、3小节材料的自由模进,使音乐的进行分不出两个(4+4)乐句。
2、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1)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是传统音乐中最常见的结构,它表现出音乐结构中最基础的结合关系:在和声终止方面,一般第一句结束在半终止,第二句结束在完全终止(包括从属调性);在主题材料的组合方面,一般体现出两种基本形态:第一种为平行结构,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a1 标记,指两个乐句开始的主题材料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从两个乐句为重复关系到仅有主题头材料相同的情况都属于平行关系。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一、曲式的基本概念曲式是音乐作品结构的组织方式,它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乐章或段落的排列和发展规律。
曲式通常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组织: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是指整个乐曲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乐曲的主题、副题、发展和重复等部分的排列和发展规律。
微观结构是指乐曲中不同乐章或段落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不同乐章或段落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曲式的基本类型1. 二部曲式:二部曲式是最简单的曲式类型,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
二部曲式通常用于简单的歌曲或小型器乐作品中。
2. 三部曲式: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第三个部分为A段。
三部曲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中型器乐作品中。
3. 二重奏式:二重奏式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A’段,A’段与A段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二重奏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器乐作品中。
4. 三重奏式:三重奏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第三个部分为A’段,A’段与A段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三重奏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器乐作品中。
5. 套曲式:套曲式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通常都是独立完整的乐曲,但它们又以某种形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套曲式通常用于交响乐、协奏曲、组曲等大型音乐作品中。
以上是常见的曲式类型,不同类型的曲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组织方式和发展规律,对于学习和理解曲式分析非常有帮助。
三、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1. 主题和变奏:主题和变奏是曲式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乐曲中不同部分对主题的发展和变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乐曲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逐段分析:逐段分析是曲式分析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乐曲中不同段落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乐曲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
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

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
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单一部曲式:这是最简单的曲式结构,通常由几个乐句构成,没有明显的重复段落,也没有第二主题或副歌。
2. 单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这种曲式结构中A段和B段通常会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细的划分中,它又可以分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和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其中,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中B段的前半部分通常为对比部分,后半部分为再现部分。
3. 单三部曲式:由三个乐段构成,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材料,结构为A+B+A。
有些作品的B段主题也可能由A段的主题变化而来。
第三段为第一段的再现,有些作品完全一样,有些作品可能会产生一些微小的变化。
4. 复三部曲式:这种曲式的大结构与单三部曲式完全一样,只是在这里的三个段落中,每个段落还包含一个独立的曲式结构,可能为单二部曲式,也可能为单三部曲式。
5. 回旋曲式: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曲式结构,通常会有多个主要主题,并在乐章之间多次重复和变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曲式结构,如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
这些不同的曲式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能够给乐曲带来不同的音乐效果和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乐段的附加结构
• 1、引子——①音型式引子
• ③主题预示性引子
②长音式引子
④陈述独立主题的引子
• 2、连接——①声乐作品乐句、乐段间的间奏(过门) • ②器乐作品非主题陈述的过渡部分。 ②再现性尾声
• 3、尾声——①补充性尾声 •
③与引子呼应的尾声 ④陈述独立主题的尾声
• 例:《船歌》 《小河淌水》 《悲怆》 《小夜曲》
• 方整乐段——乐句等长、小节数为2的几何数。 • 非方整乐段——不符上述条件。
六、乐段的分类
• 3、调性方面:
• 守调乐段——始终在同一调性上陈述。
• 转调乐段——始于某一调,终于另一调。
•
•
或首尾同调,中间转调。
4、终止方面:
• 收拢乐段——以完满全终止结束。 • 开放乐段——以半终止结束、不完满全终止结束、 • 或转调全终止结束、以及无终止而化为连接。
一、概述
• 单一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完整曲式单位。它仅陈述 单一音乐主题,一般由乐段或复杂化乐段构成。单一部曲
式可以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以作为其它曲式的组成部
分而应用。
二、乐段的基本概念
• 由乐句与乐句的呼应联合而形成的完整段落。乐句间的不 同终止是形成呼应的重要因素。
三、乐段的次级结构
五、结构的组合方式
• 1、结构的循环—等长片段相接。均衡,平稳。 • 2、结构的分裂—长片段后接短片段。活跃,紧张。 • 3、结构的综合—短片段后接长片段。饱满,松弛。 • 例:《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小草》
•
•
《卖报歌》《东方红》《金蛇狂舞》
贝多芬《月光》二乐章
六、乐段的分类
• 1、主题材料方面: • 平行乐段——各乐句材料相同。 • 对比乐段——各乐句材料不同。 • 2、结构方面:
• 1、乐汇—围绕一个重音形成的节奏音组。 • 2、乐节—由两个乐汇构成或相当于两个乐汇的规模而不
可分割。
• 3、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或相当于两个乐节的规模而不
可分割。
• 乐句一般都有明确的半终止或全终止。
四、结构划分的标志
• 1、节奏停顿—休止符、相对长音符造成的停顿感。 • 2、同分异合—相同主题音调或节奏音组重复、模进的衔 接处。 • 3、和声终止式—不同类型终止形成的呼与应是句与段的 结构标志。
全曲结构为:平行(对比)、非方整、转调、 开放 Nhomakorabea段┄ ┄
八、复杂化乐段
• 1、乐段的变化反复——乐段再次陈述,仅在音区、织体、旋律装
饰方面加以变化。 • 2、双乐段——同一主题的两乐段组合,在结构、调性、和声等方面 发生明显变化,但保持头部材料与尾部终止相同。 • 3、复乐段——同一主题的两乐段组合,在结构、调性、和声等方面
•
《新大陆》《苏尔维格》《乌苏里船歌》《我爱你中国》
单一部曲式实例分析曲目
• 1、舒曼《初衷》(谱例集第一册第12页) • 2、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谱例集第一册第13页) • 3、格里格《我爱你》 (谱例集第一册第4页)
• 4、李斯特《你像一朵花》 (谱例集第一册第16页)
• 5、舒曼《梦幻曲》 (谱例集第一册第30页) • 6、刘炽《我的祖国》 (谱例集第一册第28页) • 7、肖邦《C大调前奏曲》 (谱例集第一册第1页) • 8、肖邦《e大调前奏曲》 (谱例集第一册第3页) • 9、西贝柳斯《小圆舞曲》 (谱例集第一册第7页)
七、图示分析法(例)
• 乐段:
• 材料: • 乐句: • 小节: • 调性终止: #f :
┌────── A─────────┐
a a⒈ ( b )
├───────┼─────────┤ 4 S D A: 6 D7 t
• 文字简述: 前乐句歌唱性主题
• • • 在#f 小调缓进入┄
后乐句转入平行
大调推向高潮┄
发生明显变化,保持头部材料相同,但尾部终止不同。
八、复杂化乐段
• 4、乐段群——同一主题三个至四个乐段的组合。
• (注:以上各类乐段,虽规模增大,但因无对比性思维,不能升级为
二部曲式,所以说,曲式的升级不是量变的结果,而是质变的结果。)
• 5、大乐段——以常规典型化的两句平行乐段为基础,均衡地扩大两 句的规模,使之容纳更复杂的乐思。 • 6、扩充展开型乐段—以常规典型化的两句平行乐段为基础,极不均 衡地用展开手法扩大后句的规模,使之容纳更复杂的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