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之一部曲式

合集下载

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和方法

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和方法

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和方法作者:袁仁钢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5期摘要: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作品,是歌曲作品中最常见的两种曲式结构类型,它们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们的作品类型涉及到歌曲领域中的各种体裁和风格。

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作品,在歌曲的总量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因此,在歌曲创作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怎样让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歌曲创作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意义方法歌曲作法课(或称“歌曲写作”或“歌曲分析与写作”或“歌曲创作”课等)是本科音乐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歌曲作法课的学习,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得到规范和提高旋律记谱和记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得到旋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积累。

通过对歌曲作法课的学习,还能够综合性地全面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和素质,使学生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及在进行音乐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与帮助。

一、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在整个歌曲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学习歌曲作法的每一个人,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熟练地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才是学习歌曲作法的核心所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盲目的无意识创作向计划性的理论指导创作转变从歌曲存在的时候起,它由于其题材广泛、内容明晰、形象生动、旋律优美、结构短小、易唱易记等特点而成为世人极其喜爱的艺术形式。

谈到歌曲作法,虽然是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由于歌曲创作的特殊性(一方面它需要掌握多项音乐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考生来不及准备;另一方面又因本科音乐专业的扩招而起点降低所至),使其在歌曲作法课开设之前或开设之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进行歌曲创作的经历。

就是有少部分学生因其对音乐的热爱有过歌曲创作的经历,而由于其对歌曲创作方法的不了解,其歌曲创作的过程往往是无理论指导的、盲目的,完全依靠感性去创作完成,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创作出来的歌曲作品没有章法,自然就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就不容易流传下来了。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创作)一段体_课件1

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创作)一段体_课件1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由两个乐句构成 的一段体歌曲。
互动地带: 随琴唱一唱下列歌曲,并进行分析、标明乐汇、
乐句或乐段,然后,特点是曲式中最小的结 构,乐句数量1个或几个。
歌曲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结构,称为一段体 或一部曲式。
一段体也称为一部曲式或乐段,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 一个段,在音乐作品中是曲式中最小的结构,只包括一个 或几个乐句,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乐思,一般用以组 成其他曲式中的一部分,但有时也可以自行成为一个完整 的歌曲或乐曲。
一段体歌词写作方法——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是古诗中常用的句式,也是四句式歌词的基 本句式,那么怎么运用?请往下看。
起是中心句,要写出歌词中心,可以开门见山,也可 以先提是与主题相关事物,迂回入题。
承是接起的内容继续写,为转句的转折埋伏笔。 转句要出现转折,出现新素材,让人耳目一新。 合句,起概括全文的作用。

歌曲写作的构思

歌曲写作的构思

歌曲写作的构思一.确定歌曲体裁。

1 U- y' z% m. @3 `- I歌曲体裁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

它主要包括有:抒情歌曲、群众歌曲、舞蹈性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幽默诙谐歌曲等,也有的人按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分类。

但我还是喜欢用第一种分类。

" o' @, F' K! r4 @ e当你拿到一首歌词的时候,你一定要看一下这个歌词适合哪一种体裁,而不能随便张冠李戴。

抒情歌曲的特点是:情感味较浓,一般用于个人演唱,节奏应富自然感,曲调应起伏跌宕。

如:《春天的故事》、《小白杨》等。

而群众歌曲的特点是:多用于合唱的形式,节奏应趋于方整,曲调简洁明快。

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

舞蹈性歌曲的特点则是:节奏应赋于典型的舞曲节奏。

如:〈〈大坂城的姑娘〉〉、〈〈编花篮〉〉等都是具有明显地方风格的舞蹈性歌曲。

叙事歌曲是象叙事文一样把事情叙说的歌曲。

其特点是:节奏平和、方整。

曲调平直而少大的波澜,大有娓娓道来之感。

当然还有其他歌曲,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大家多听、多写、多总结。

一定会大有收获的9 J( L( U8k" @9 B5 I二.确定歌曲曲式。

曲式也就是歌曲的结构。

常见的曲式有:一段体,就是一段同样的旋律重复不同的歌词。

二段体:就是由二个相似或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的歌曲。

如AB、AA等。

三段体的结构有:ABC、ABA、ABB等不同的形式。

三.确定歌曲情绪。

当你确定了歌曲曲式后,就要对歌曲的情绪有个大概的构思。

是轻快、是沉重,还是舒展、是急促,是朦胧还是明朗,是宏大还是细腻,这都需要你去品味,去挖掘。

这个和音乐欣赏有点关系,请你多听一些有名的曲子,以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

为歌曲创作打好基础。

这也是为歌曲的速度和拍子提供有力帮助的依据。

四.确定歌曲速度。

歌曲一般分为快、慢、中三个速度层。

快的速度一般表现欢快、激昂的场面。

如:〈〈喜洋洋〉〉、〈〈辣妹子〉〉等。

歌曲写作与改编复习资料

歌曲写作与改编复习资料

《歌曲写作与改编》复习资料1、歌词:又被称为“歌诗”、“声诗”,它是一种供歌唱使用的“能合乐歌唱的诗”。

2、一首好的歌词应具备的条件:(1)思想性:内容健康,能正确地反映生活,与人类进步理想相关联,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德素质;(2)艺术性:应具有一定的品味;(3)本质:歌词应是相对旋律而独立并显现其美感的诗,也就是说,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方法,它都应该具有。

3、歌词的艺术特征: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语言的凝练性、通俗性;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

4、衬词:属歌词主题之外的部分,它是在歌词主题词句之前、之间、之后,插入的一些衬托性的字、词或句子,以参与情感的积极表达。

5、旋律线:又称音高线。

是乐音横向连接中的形态标志。

是种隐伏的、表现多样的线条。

它以其音高的精心配置和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推动着旋律的发展。

6、级进:调式自然音列间的序进。

是旋律线的基础,是旋律不间断性和流畅性的体现,是形成线条的因素。

7、转调:即从一个调转换到另一个调。

也就是说,根据形象内容发展的需要,在音乐陈述中,改变它的调式、调性并结束、停留在新的调式、调性上,即构成转调。

8、主题(1)定义:乐曲中具有鲜明特征,并处于显著地位的旋律,能表现某一完整或相对完整基本乐思,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

(2)特征:①具有种子的作用;②音乐作品的核心音调;③一定的结构形式;④主题的个性鲜明、情感饱满、内容集中;⑤能确定作品的风格特点及体裁特征。

9、模进:将音乐主题的乐思节奏不变,进行移位重复,巩固和发展音乐形象。

10、一部曲式:是歌曲曲式结构中最小的独立单位,是音乐陈述的基本载体,是由音乐陈述的基础结构乐段所构成。

11、乐句:乐段的次级结构,为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

旋律上明显的句逗感、明晰的终止式,一定的表情达意的能力,常为乐句的划分提供依据。

12、起承转合的意义:起句:乐思的初步陈述,为全曲发展的基础;承句:乐思的进一步陈述和巩固。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doc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doc

《歌曲写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726英文名称:Songwriting授课对象:录音艺术专业(电子音乐制作方向)、音乐编导、音乐经理人、流行音乐表演开课学期:四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复调、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方式:理论讲解,范例写作、谱例分析、弹唱试听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考试:卷面考试:片断写作与整体写作相结合,题型多样。

作品考试:给指定歌词创作完整歌曲,要求既有纸质乐谱,又有音响(保存为MP3、MIDI、WAV 等格式)。

课程简介:《歌曲写作》是作曲基础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创作实践特点。

课程教学以歌曲创作所涉及的作曲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通俗歌曲、民歌改编等风格的作品创作。

在授课过程中,将声乐作品的基本写作规律、作曲技巧、歌曲分析三者结合,具体内容涉及主题构思、旋律写作、曲式安排、词曲结合、歌曲改编等技巧。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门课程旨在系统培养学生一定的歌曲编创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歌曲的艺术特色,能够掌握歌曲的创作语言和基本写作技巧,胜任一般声乐作品的创作(主要是通俗歌曲),并在创作实践中提升音乐修养,适应当代传媒领域对音乐传媒人才素质和能力多元化的要求。

教学要求: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与趣味、内容与形式、风格与技术、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教学内容不在于理论精深,而在于实用有效。

课程学习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唱和歌曲实例分析的练习,勤于思考创作。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 节)重点' 难点学时第一章课程导入第一节歌曲的常见体裁第二节歌曲的演唱形式第三节人声分类及音域第四节关于歌词1.歌词的艺术特征2.歌词的结构形式1•歌曲的演唱形式;2.人声音域及分类;3.歌词韵律与旋律音乐性的和谐结合;4.歌词的句式与段式。

流行歌曲曲式结构

流行歌曲曲式结构

流行歌曲的曲式结构通常较为简单,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主题(主歌)、副歌、桥段、流行句(记忆点)和结尾。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流行歌曲结构:
1. 主题(主歌):这是歌曲的核心部分,通常包括两个或多个相似的段落,称为A1、A2等。

主题部分通常在歌曲的开始和结束出现,起到铺垫和总结的作用。

旋律和歌词往往具有一定的重复性,便于听众记忆。

2. 副歌:副歌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具有重复和对比两大功能。

副歌的旋律通常较为激昂,歌词表达歌曲的核心情感。

副歌部分经常出现在歌曲的中间,可以增强歌曲的动态感。

3. 桥段:桥段是歌曲的过渡部分,位于主歌和副歌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桥段通常在音乐和歌词上与主歌和副歌形成对比,为歌曲增加层次感。

4. 流行句(记忆点):流行句是歌曲中最具有传播性和记忆性的部分,通常出现在副歌中。

流行句的歌词和旋律简洁明了,容易让人记住。

5. 结尾:结尾是歌曲的收尾部分,通常包括一两个段落,与主题部分相似。

结尾部分可以起到强调歌曲主题和情感的作用,使歌曲更加完整。

总的来说,流行歌曲的曲式结构主要以主题、副歌和桥段等部分构成,具有简单明了、易于传唱的特点。

不同的歌曲可能会根据需要调整各部分的比例和顺序,以实现最佳的音乐效果。

歌曲写作复习资料

歌曲写作复习资料

歌曲写作复习资料一、歌词,又被称为“歌诗”、“声诗”,它是一种供歌唱使用的“能合乐歌唱的诗”。

二、歌词的艺术特征:1.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2.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3.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4.语言的凝练性、通俗性;5、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6.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三、歌词结构的基本单位——句式,表现多样,其基本的样式为七字句、五字句,这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诗歌、古诗中的“七言”“五言”不无关系。

四、歌词的段式,在一般情况下多是旋律段落形式的依据。

分为1.一段式2.二段式3.三段式4多段式五、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1.直叙2.比兴3.对偶4.排比5.序列6.比拟7.对比8.衬托9.设问10.夸张11.叠置12.重复13.衬词六、旋律线,又称音高线。

是乐谱横向连接中的形态标志。

是种隐伏的、表现多样的线条。

它以其音高的精心配置和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推动着旋律的发展。

内在动力分两个方面体现:1、乐音横向进行的音程大小2、乐音接续进行的形态七、乐音横向进行的音程大小来看,旋律线可分为级进和跳进两种。

1.级进,调式自然音列间的序进。

是旋律线的基础,是旋律不间断性和流畅性的体现,是形成线条的因素。

2.跳进,三度及三度以上的音程进行。

常给人一种宽广和破坏不间断性的印象。

不仅是加剧紧张性和增强力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使旋律的表现力个性化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棱角的因素。

跳进常易体现开阔、有力的感受,表现高昂突进的情绪。

八、乐音接续进行的形态来看,旋律线可分为水平式、上升式、下降式、环绕式、波浪式等类型。

九、音乐的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在它的作用下,调式音列中音的井然有序的运动,才有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的产生。

十、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旋律的骨骼,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渗到旋律生命中的因素。

1.旋律的各种表现力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来体现的。

2.虽然脱离开节奏的旋律是不存在的,但相对而言节奏却可以离开旋律线而单独存在。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概述曲式是音乐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组织和结构的研究,通过分析曲式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以曲式分析的视角对一首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结构和特点。

音乐作品介绍在曲式分析之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分析的音乐作品。

这首音乐作品名为《夜的钢琴曲》,是由著名作曲家X创作的一首独奏钢琴曲。

作曲家X在当代音乐界具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常常以独特的曲风和情感表达而著称。

曲式分析第一部分:引子《夜的钢琴曲》以一个缓慢而安静的引子开始,引子部分是音乐作品的开端,通常用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建立起音乐的氛围。

在《夜的钢琴曲》中,引子采用了柔和的琴声和流畅的旋律,营造出一种安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主题1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部分。

主题1是音乐作品中的核心部分,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旋律和节奏,是音乐作品中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部分。

在《夜的钢琴曲》中,主题1以简单而优美的旋律呈现,节奏感明显,给人一种踏实而温暖的感觉。

第三部分:过渡主题1之后,音乐进入过渡部分。

过渡部分用于引导音乐的发展和衔接各个主题,起到平缓转换的作用。

在《夜的钢琴曲》中,过渡部分采用了变化多样的音乐元素,如快速的音阶、跳跃的音符等,使整个音乐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变化。

第四部分:主题2过渡之后,音乐再次进入主题部分。

主题2是对主题1的发展和变化,通常与主题1具有某种关联性。

在《夜的钢琴曲》中,主题2在旋律和节奏上与主题1相似,但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入和细腻,给人一种沉思和温柔的感觉。

第五部分:高潮主题2之后,音乐进入高潮部分。

高潮是音乐作品的最高潮部分,通常通过音乐元素的积聚和发展达到高潮效果。

在《夜的钢琴曲》中,高潮部分采用了高强度的音符和强烈的强奏,给人一种紧张和激动的情感体验。

第六部分:结尾高潮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

结尾通常用于音乐的总结和结束,给人以完整和圆满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乐段与一部曲式
主 讲 李彦仪
第一节 乐段的构成
“乐曲的结构和设计”称其为曲式。乐段是最小的完
整的曲式单位,但乐段内部仍有更小的非完整的结构 单位: 乐 汇 乐 节 乐 句
一、两句的乐段
这种乐段是由两个乐句以呼应的关系共同来 完成的基本的曲式结构单位。可分为重复性乐 段和对比性乐段。这种乐段在我国的民歌中非 常常见。
三句体 五句体 六句体 你的盖头来》
实践训练:
作业:分析《心中的玫瑰》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写作:《大海与小草》
重复性两句 《小情人》
对比性两句乐段
《牧歌》
二、起承转合四句的乐段
第二乐句往往是第一乐句的重复、变化重复、引深或
模进,第三乐句在旋律进行、节奏因素、乐句落音等方
面与前面两个乐句形成对比,第四乐句则要出现第一乐 句或第二乐句中,或节奏或旋律方面的因素并终止乐段。
《满怀深情望北京》
三、其他句式的乐段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