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旋律写作基础

合集下载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如果从记谱上看,附点节奏的转位(就是后附点节奏)因为标记了圆点,所以应属于附点节奏, 但从律动感觉上看,它们应该属于切分节奏。
切分音:弱位上音的时值长于强位上音的时值。这样的节奏型感觉上是重音位置延后。同附点节奏 一样,由于轻重音对比大,增加了力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歌曲常用一拍内的切分音(俗称小切 分)和两拍内的切分音(俗称大切分): 例3
例7《遇见》(张帅词 南风曲)中的A段。首句是强拍后半拍起,接下来的各个乐句大多都是这样的 起始。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例8《远方的小山村》(银燕词 南风曲)中的A段。首句是弱拍起,接下来各乐句都是弱拍起: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节奏惯性规律是节奏运动的基本规律,尤其是段内歌词各句在长度、词格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更 能体现出来这个规律。如果段内各句歌词在长度、词格差别较大时,就不需要必须遵循这个规律。 【解决规律】节奏运动过程中,相对较短的节奏总是强烈地要求解决到相对较长的节奏上,以期达 到相对的稳定,所以乐句结尾的节奏一般较长。时值越长越稳定,除了动感较强的歌曲外,全曲的 结束音一般都是最长的,甚至用自由延长记号来表示。
歌曲写作基础(四)——乐句形态(三)
5、这个乐句最后结束到低音5,个人认为虽然很抒情,但少了些总体上的那种轻快跳跃情绪,从前 半句的旋律来看,大体是围绕中音5来进行的,所以我认为这句的结束音还在中音5上为好,如果决 定结束音是中音5,那么它前一小节的旋律似乎有必要也改动一下,怎么改呢?看一下前半句中音5 之前的旋律特点,从纵向的和声进行上看,第二小节前后两部分是下属到主的进行,根据这个特点 把第二小节的旋律变化一下就可以: 例19
因为民族调式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所以小三度常常被看做是级进的。

名词解释旋律

名词解释旋律

名词解释旋律一、旋律的概念:1。

文学艺术作品中一段有意义的乐音。

2。

在创作或演出时的配合形式,又称“动力形式”。

3。

歌唱、器乐演奏等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4。

音乐的组成部分。

5。

广义:音乐包括人声的唱词、各种器乐的演奏和说白;狭义:指音乐范畴内除人声唱词、器乐演奏和说白以外的所有艺术手段,如歌曲、戏曲音乐等。

以上两种原理为其基本表现形式。

二、音乐旋律的基本特征: 1。

自由性; 2。

线条性; 3。

多样性; 4。

歌唱性; 5。

不可重复性。

三、音乐旋律的结构形式: 1。

平行式; 2。

对比式; 3。

模进式;4。

起承转合式; 5。

再现式。

二、音乐旋律的组成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的变化形态,包括时值的长短、强弱关系以及力度的层次等方面。

这是音乐旋律结构的基础。

包括节拍、节奏、节拍速度、休止符等要素。

它是由单个音乐材料按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有组织的体裁,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

三、音乐旋律的形态类型:旋律线和节奏。

四、音乐旋律的结构形式: 1。

单一形态; 2。

复合形态; 3。

套曲形态。

五、音乐旋律的写作: 1。

小型; 2。

中型; 3。

大型。

六、音乐旋律的创作:音乐旋律创作的特点: 1。

主题性; 2。

重复性; 3。

标题性。

七、音乐旋律的鉴赏:音乐旋律鉴赏的特点: 1。

音乐旋律的形象美; 2。

音乐旋律的情感美; 3。

音乐旋律的音响美。

八、音乐旋律的审美标准: 1。

主题鲜明集中,结构完整统一; 2。

音乐语言清晰,和声色彩明朗; 3。

调式、调性色彩和旋法特征鲜明;4。

表现技巧灵活自如。

九、音乐旋律的审美方法: 1。

从整体入手;2。

由浅入深; 3。

从个别到一般。

十、音乐旋律的修改:音乐旋律的修改就是运用对比与变化的审美方法,将乐句的某些音程或节奏型作调整或增删,使其更加适宜,更加优美动听。

十一、音乐旋律的和声语言:音乐旋律的和声语言是由若干音响元素组成的音响系统。

它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必备要素。

再如,一首歌曲中间有插入一个舞蹈性的衬词,在主题和伴奏旋律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韵味,从而使听众获得一种强烈的印象,这也是和声语言运用的重要功能。

《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歌曲写作》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歌曲写作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周星期四、节授课地点:艺术楼任课教师姓名:史旻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短号:)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前、课间及课后,于师范学院艺术楼教室或琴房,方式为问答和在钢琴上进行创作实践指导。

二、课程简介歌曲写作是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及音乐表演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以一般性歌曲、艺术歌曲和通俗歌曲为主要学习对象,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作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歌曲创作实践及广泛地接触与分析各类型、风格的歌曲,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知识,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技术,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基本具备分析歌曲、理解歌曲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歌曲写作的理论知识及进行歌曲创作的实践,使学生较系统地认识并理解歌曲创作的基本规律,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手法,使学生基本具备创作不同风格、结构歌曲的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歌曲写作的基本技术,理解单声部旋律写作的基本知识与曲式结构的基本理论,并运用其分析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创作,为日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教案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后进行,是乐理、基础和声的后续课程,也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的同修课程,它是掌握作曲及其他相关音乐理论课程的基础,通过实践,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歌曲写作能力, 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技术理论,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与其他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

歌曲写作复习资料

歌曲写作复习资料

歌曲写作复习资料一、歌词,又被称为“歌诗”、“声诗”,它是一种供歌唱使用的“能合乐歌唱的诗”。

二、歌词的艺术特征:1.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2.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3.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4.语言的凝练性、通俗性;5、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6.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三、歌词结构的基本单位——句式,表现多样,其基本的样式为七字句、五字句,这与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诗歌、古诗中的“七言”“五言”不无关系。

四、歌词的段式,在一般情况下多是旋律段落形式的依据。

分为1.一段式2.二段式3.三段式4多段式五、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1.直叙2.比兴3.对偶4.排比5.序列6.比拟7.对比8.衬托9.设问10.夸张11.叠置12.重复13.衬词六、旋律线,又称音高线。

是乐谱横向连接中的形态标志。

是种隐伏的、表现多样的线条。

它以其音高的精心配置和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推动着旋律的发展。

内在动力分两个方面体现:1、乐音横向进行的音程大小2、乐音接续进行的形态七、乐音横向进行的音程大小来看,旋律线可分为级进和跳进两种。

1.级进,调式自然音列间的序进。

是旋律线的基础,是旋律不间断性和流畅性的体现,是形成线条的因素。

2.跳进,三度及三度以上的音程进行。

常给人一种宽广和破坏不间断性的印象。

不仅是加剧紧张性和增强力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使旋律的表现力个性化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棱角的因素。

跳进常易体现开阔、有力的感受,表现高昂突进的情绪。

八、乐音接续进行的形态来看,旋律线可分为水平式、上升式、下降式、环绕式、波浪式等类型。

九、音乐的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

在它的作用下,调式音列中音的井然有序的运动,才有横向的旋律、纵向的和声的产生。

十、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旋律的骨骼,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渗到旋律生命中的因素。

1.旋律的各种表现力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来体现的。

2.虽然脱离开节奏的旋律是不存在的,但相对而言节奏却可以离开旋律线而单独存在。

音乐旋律 公文写作

音乐旋律 公文写作

音乐旋律公文写作旋律写作浅谈在国内想找一个认真教你写歌(songwriting)的学习地方都很难各大唱片公司签的songwriter也有不少是未经专业训练自己摸索的。

但旋律写作的逻辑并不复杂,掌握一些基础的乐理规律,要写出一首完整的旋律并非难事。

一首歌的旋律,包含的信息无非是时间和音高两个维度。

先从时间轴的角度来说说律动(节奏)吧。

来看一个十分简单的律动。

不考虑音高信息,单纯的节奏型如下图:(附音频:rhythm01)在这个律动的基础上,来看看张靓颖的《画心》:从上述两张图片的对比来看,音高虽然不同,但节奏型是一致的,可以很简单地看出3+3+7这个律动是如何被使用的。

而整首歌曲其他每一句的节奏型,也是这个3+3+7的各种组合和变奏,比如:“爱着你像心跳难触摸(3+3+3)”“你是我一首唱不完的歌(3+7)”等等。

谱例就不贴了,大家可以自行敲桌子感受下(认真脸)。

可以说整首歌曲就是靠这个律动撑起来全部的框架的。

同样地比如仙剑4的主题曲《回梦游仙》,主题句也是建立在这个律动的基础上,不过3+7的7那句有一个附点变奏:比如我自己采用这个律动,配合五声音阶,也可以很容易写出类似风格的“古风”旋律(第三句使用了和《回梦游仙》同样的变奏方式):(音频:rhythm02)即使是没学过音乐的人,敲这个律动琢磨一整天,再配合中国人最喜爱的五声音阶,写出类似风格的“古风”旋律也是不难的。

《画心》聊完了,再来说说《夜曲》。

来看《夜曲》的谱例,可以看到红圈里的律动居然在一段中连续出现了5次之多,也正是这个独特的节奏型给全曲的风格定了性(为谱面方便调整休止符,之后同):这个律动提取出来就是这样:(附音频:rhythm03)这个律动独特的切分音后来也被网络歌曲大量使用,比如徐良,汪苏泷的《后会无期》:许嵩《玫瑰花的葬礼》:其他还有很多,比如王强的《秋天不回来》,马天宇《该死的温柔》,一抓一大把,就不单独打谱了。

由上述案例,可以明显地看出律动的重要性。

歌曲是怎么写的

歌曲是怎么写的

1.歌曲是怎么写的一、词曲创作的先后顺序并不是完全绝对的!一般说来,曲较之于词表达更为抽象,为创作方便起见,由既定的词作为背景去谱曲,词曲的相容性往往更强。

然而随着音乐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基于歌曲的批量化生产,词曲创作的先后顺序已经显得无足轻重了。

据相关研究,现代流行音乐的听众更为注重词,而曲只要差不太多就行,曲呈现出极大的趋同状态。

2.歌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1.为歌词写旋律,这是大多数西藏歌手在做的被认为是比较简单的方法。

2。

配伴奏,也叫配器。

这是写歌的两个途径,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

如果一个人能同时掌握这两种方法。

那就算是可以写歌了。

作曲的概念还应该包含以下众多因素:写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独奏或合奏,还有,不同风格的音乐。

如:流行乐、爵士乐、民族的和乡村乐。

写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习,曲式。

多听音乐,分析音乐,作曲和作文章一样,作文章要有文章的格式。

怎么开始,怎么阐述故事,高潮设计在那里,结尾怎么安排?这就是必须要事先设计好。

歌词的格式,直接影响到旋律的格式。

在选择歌词时,首先要对它的格式进行设计。

格式的设计,好多歌手比较生疏。

藏民族有很好的写作旋律的基础,因为民歌本身就是创作的源泉。

如果有了旋律的素材,对旋律素材的发展,将成为主要的环节。

有了这个环节,再有曲式的设计。

通过学习和琢磨,最好再有和声的思维逻辑能力(你所听到的,好多乐器同时在响,就是和声)。

这种旋律的写作、曲式的设计、和声的匹配等。

就是写歌的基本技术。

这些能力需要长期与音乐的磨合才能有这种相应的思维逻辑能力。

世界上没有任何老师教你产生旋律(主题材料),旋律是跟据你听觉的潜在力和想像力所决定的。

是一种多声部的思维,还是单声部的思维。

这全靠你听音乐的时候听到的音乐感觉和你所掌握的音乐知识而定。

作曲作为一个时间的艺术和声音的艺术,它必须具备;人要有耳朵听,还要有时间听。

还要有良好的记忆。

如果懂一件乐器,你的记忆就牢靠,你也有实践,也有修改的机会,周而复始的进行创作才能出最理想的音乐作品。

如何写歌作曲 写作技巧

如何写歌作曲 写作技巧

如何写歌作曲写作技巧写一首好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写歌作曲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好的创作音乐。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如何写歌作曲写作技巧》,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写歌作曲写作技巧》篇1写歌作曲是一种艺术,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灵感的涌现。

下面是一些写歌作曲的技巧:1. 找到灵感来源:灵感是创作的源泉,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经历、周围的人和事、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方式寻找灵感。

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记录下灵感闪现的瞬间。

2. 确定歌曲类型:在开始创作之前,需要确定歌曲的类型,是流行歌曲、摇滚歌曲、民谣歌曲还是其他类型的歌曲。

不同类型的歌曲有着不同的旋律和结构,需要在创作之前确定下来。

3. 创作旋律:旋律是歌曲的灵魂,需要在创作中着重考虑。

可以通过吉他、钢琴、口哨等方式创作旋律,注意旋律的流畅性和可听性。

4. 确定歌曲结构:歌曲的结构包括 intro、verse、chorus、bridge、outro 等部分。

根据歌曲类型和旋律来确定歌曲结构,注意歌曲结构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5. 填词: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旋律和歌曲主题来填写。

注意歌词的语言表达和押韵技巧,让歌词和旋律相得益彰。

6. 编曲:编曲是将旋律和歌词转化为音乐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各种乐器和音效来编曲,注意音乐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7. 不断修改:创作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听取意见和反馈,对歌曲进行修改和完善,直到达到最佳效果。

写歌作曲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需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寻找灵感和尝试新的创作方式。

《如何写歌作曲写作技巧》篇2写歌作曲是一种创作过程,需要灵感、技巧和实践。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可以帮助你写歌作曲。

1. 寻找灵感:灵感是创作的源泉,可以来自生活、爱情、友情等方面。

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去体验生活,可以让你更容易找到创作的灵感。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歌曲写作基础(二)——乐句形态(一)

歌曲写作基础(⼆)——乐句形态(⼀)乐句形态(⼀)⼀⾸歌曲是由若⼲个乐句组成⼀个乐段,⼜由若⼲个乐段组成的。

好⽐⼀篇⽂章由⼀句句话构成⼀段话,⼜由⼀段段话构成整篇⼀样。

对于⼤多数⾮专业作曲者来说,当我们看好⼀⾸歌词时,⾸先是把⼀句歌词谱成⼀个乐句,然后再往下进⾏。

在我们这些⼈眼⾥,乐句应该是构成⼀⾸歌曲的最⼩单位了。

在⼤多数专业的歌曲创作教材中,讲授歌曲创作往往从“动机”开始,这是⾳乐的最⼩构成单位,好⽐⼀句话的字和词组。

但我觉得还是直接从乐句的各种形态讲起为好,因为这不仅是我们业余作曲者的习惯,⽽且“动机”的定义中也指出:动机不仅仅是⼏个⾳的组合,也可以是⼀个乐节或⼀个乐句。

所以接下来我会⽤较⼤的篇幅说⼀下关于乐句写作的问题。

⼀、乐句的判定⾸先了解⼀下什么是乐句。

能够完整地表达⼀个乐思或⼀种⾳乐形象的旋律⽚段叫乐句。

乐句相当于⽂学作品中的⼀句话,⽂学作品中的⼀句话有长有短,从纸⾯上看,从第⼀个字开始,直到我们发现了句号,这才判定⼀句话结束了。

那么,在乐谱中如何判定⼀个旋律⽚段是不是⼀个乐句呢?乐句的判定通常有三个标志:、句末长⾳。

1、句末长⾳乐句结尾处有较长时值的⾳。

⼀个乐⾳被延长后,旋律就没有了上下起伏的状态,旋律线就变成⽔平了,听觉上就有旋律静⽌了的感觉。

如同我们念完⼀句话,在句号处要停顿⼀下。

这种情况在⼤家的曲谱中⽐⽐皆是。

如《蔚蓝的召唤》(丁育政词张朱论曲)中的前两句:第⼆、四⼩节有两个⼆分⾳符的长⾳,说明形成了两个乐句。

例1、句末休⽌。

乐句末尾没有长⾳,但有较长时值的休⽌。

这种情况在速度较快,动感较强的歌曲2、句末休⽌⾥常见。

如《快乐⽼家》(浮克词曲)中的前两句,在⼆、四⼩节中,虽然有伴奏过门,但演唱是停⽌了的:例2、旋律或节奏重复。

3、旋律或节奏重复有时候句末没有长⾳,也没有休⽌,但前后的旋律或节奏是重复的形态,也能分清楚乐句。

这样的情况通常也是在速度较快、动感较强的歌曲中出现。

如《解放区的天》(陈志昂曲)例3实际上,在这个谱例中我们看到,两个句末字“天”和“欢”所对应的⾳符5是四分⾳符,相对于它前⾯的那些旋律⾳,四分⾳符是最长的,只不过在习惯上,我们总是把⼆分⾳符、全⾳符等看成是长⾳,其实,⼀个⾳长不长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