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装饰纹样16324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下面店铺整理了常见的青铜器纹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青铜纹饰的主要分类常见的青铜器纹饰1、饕餮纹饕餮传说中是龙的第五子,羊身,眼睛长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
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饕餮纹的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祭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2、夔龙纹夔是龙的一种,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夔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其变化很多,使用灵活,有时作饕餮纹两旁填充空白的辅助花纹,也可单独构成连续排列的装饰带,夔龙纹与圆涡纹相间排列的二方连续图案,被称为火龙纹。
常见的青铜器纹饰3、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
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传说中龙的出现与水有关,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形象更多出现。
根据龙纹的结构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蛟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几种。
爬行龙纹,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课件资料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一、青铜器的种类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可放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
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
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
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
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
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
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
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事活动等几类。
青铜器的纹样种类

青铜器的纹样种类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代表了古代工艺技术的高度发展,更展现了古人智慧和审美追求。
青铜器的纹样种类丰富多样,其中包括装饰性纹样和意象性纹样,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艺术价值。
一、装饰性纹样1. 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它由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如直线、弧线、圆形等。
这些几何纹样的排列和组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菱形、方形、波纹等,给人以简洁、规律的美感。
2. 动植物纹样:青铜器上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鸟、兽等,这些纹样既表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认知,又寓意着吉祥和神秘。
同时,青铜器上的植物纹样如花卉、树叶等也是常见的装饰元素,它们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富多样性。
3. 图案纹样:图案纹样是指一些具体的图案或符号,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这些图案纹样常常与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联系在一起,给人以神秘和庄重的感觉。
二、意象性纹样1. 神话传说纹样:青铜器上常见的神话传说纹样有神仙、神兽、神鸟等,它们是古人对神话故事的表达和诠释。
这些纹样形象生动,寓意深远,通过青铜器的装饰,将神话故事与现实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 礼仪纹样: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礼仪用途,因此常常会在器身上刻画一些与礼仪相关的纹样,如礼器、礼乐舞蹈等。
这些纹样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规范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周易纹样: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器上常见的周易纹样有八卦、六十四卦等。
这些纹样代表了古人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给人以深邃和智慧的感觉。
青铜器的纹样种类繁多,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和研究青铜器上的纹样,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古代工匠的精湛工艺和艺术造诣。
青铜器纹样的研究不仅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四下)美术优秀课件-15精美的青铜器 纹样 |广西版 PPT(24页)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各种云纹
宴饮
弋射
采桑
徒兵搏斗
水战
攻城
上述纹饰均来自 战国时期青铜器
火纹 绹纹(春秋战国)
夔龙纹
总结:青铜器有什么艺术特点?(用词语形容)
造型 纹饰
( 繁复 ) ( 精美 )
课堂练习
小组合作:设计一款青铜器纹样 要求: 有简洁的造型
有适当的装饰
可以穿杠搬运
耳
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 足、耳三部分组成。
可以盛物
腹
足
可以扬火
青铜器欣赏
乐器
兵器
兵器-戈
兵器-人面纹钺
兵器-盾
青铜饪食器
鼎
鬲
甗
簋
盨
簠
敦
豆
铺
盂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 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 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 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 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 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有所不同。
用纸板剪出一件“青铜器的外形,然后 设计纹样并用彩泥表现出来,做成一件 有浮雕效果的作品,注意纹样的设计要 独特。”
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欣赏了很多青铜艺术,青铜 器在我国分部很广,各个地区都有。 但有些精美的艺术品在其他国家的博 物馆,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 爱护国宝,爱护这些艺术品,我们要 要知道爱护文物,宣传保护文物,让 更多的人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从 我做起。
长冠凤纹(商晚期) 长颈鹿角鸟纹(商晚期)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

5、册命.这是古代君祝告天地宗庙,册立后妃、 诸、大臣使用的种文书.册命作为种制度产生于
西周早期,其铭文格式主要有时间、地点、受册
命者、册命词、称扬辞、作器、祝愿辞等部 分.后期的册命还有赏赐的内容. 6、 土地转让. 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者 纳税也是种制度.西周中期,在贵族之间兴衰不 定的情况下.些趋于败落的旧贵族出于生计,将 自己的那分土地转让给新贵族的现象增多,但是 田地的转让必须征得国家的许可,并在政府官员 的监督下履行严格的转让手续.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 成的有规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 感.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 上属于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 机会非常少.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 为主纹的陪衬或地纹使用,只有在这些纹饰衰退的时 代,才能大量起用几何纹,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才不断出 现.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 条纹、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 三角雷纹、菱形雷纹、网纹等.
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多数的情况 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 直条纹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没有多
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卣、觯的腹部有直条纹, 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 横条纹 旧称平行线纹、沟纹、瓦纹.是宽阔的横条作突起或凹
• 商代中期 特别是盘庚迁殷以后,青铜器铸造技术有了较大 的发展,甲骨卜辞的书契也迅速进步,铜器铭文的铸造也就在 这个时候逐渐兴盛起来.铸铭铜器增多,但每器所铸字数仍不 多,般只有两字,多者四五字.
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古代青铜器的主要纹饰夔纹: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说文:“夔……一足”。
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
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
龙纹:《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
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蟠螭纹:形状象夔,张口,卷尾,《国语·吴语》“为虬弗摧,为蛇将若何”。
韦昭注:“虬小蛇大”。
图案以蟠屈的小蛇(虬)构成图形。
鸟纹:有的长翎垂尾,有的长尾上卷,头前视或作回首状。
也有的鸟头上作仰起或下垂的高冠,这种形状的鸟纹,也通称为凤鸟纹。
鸟纹多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
蝉纹: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云雷纹。
也有作长形,并有前后足的,中间再填以云雷纹。
蚕纹:头圆,两眼突出,体屈曲状。
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
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也有单以象头、象鼻为图案的。
鱼纹: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有的鱼形象较呆板,有的形象生动。
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
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
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
龟纹:其状一般是刻画出龟的全形,在铜器中见到的不多,多施于盘内。
贝纹:形状作贝壳状,将单独的贝壳连接起来组成图案。
云雷纹:青铜器上的一种典型纹饰。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
云雷纹常作青铜器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
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
勾连雷纹:由近似“T”形互相勾连的线条组成。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
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
另有一种,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点1、量大中国青铜器究竟有多少,没有做过精确的统计,其原因也在于它的数量太大,到处都有,难以确知。
1949年后殷墟出土的青铜礼器已有1000余件,兵器约有3000件左右,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该墓共出土铜器460余件,其中礼器210件,兵器130余件,另有乐器、工具、生活用器等。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

• 斜条纹 就是弦纹作45度排列,大多饰于分档鼎及鬲
的下腹部,初见于商代二里冈期,西周时代还有使用。
• 云雷纹 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
的凹旋线条是雷纹。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 主纹出现的。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 构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乌纹的空 隙处,常填以云雷纹,而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了陪衬作 用。春秋战国之际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 种云雷纹变形图案。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 的流云纹。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云纹壶已用金银片镶嵌 非常华贵。
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列, 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小圆圈,它 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雷纹的上下栏作 为次要的纹饰。
• 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
条。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 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整理ppt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整理ppt
• 菱形雷纹、 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
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 代。
• 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pt
斜条纹((西周中期)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连珠纹
青铜器纹样

又 共 相 名 互 , 尊 连 是 为 称 指 高 , 一 体 既 组 的 表 祭 大 示 器 型 它 , 或 们 而 中 是 不 型 礼 是 的 器 指 容 中 某 酒 特 种 器 别 礼 。 重 器 尊 要 的 与 的 专 彝 盛 名 一 酒 。 样 器 尊 , , 彝 是 也 各 祭 代 有 祀 表 其 的 一 用 礼 套 , 器 相 但 之 尊 盛 , 酒 盖 器 作 。 形 兽 似 觚 , 中 部 较 粗 , 口 径 较 小 , 也 有 方 形 的 。 流
商 周 《 考 工 记 梓 人 》 引 《 韩 诗 》 云 : ” 一 升 曰 爵 , 二 升 曰 觚 , 三 升 曰 。 · 之 《 际 礼 饮 发 记 酒 展 礼 为 器 。 形 似 爵 , 前 后 都 有 尾 , 无 两 柱 。 有 的 ” 礼 宗 器 庙 , 之 流 祭 行 ” 于 , 周 ” 中 尊 期 者 之 举 前 觯 , , 之 卑 后 者 开 举 始 角 衰 ” 器 · · 角 有
青铜器纹样
青铜器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还 带 勺 取 酒 器 。 一 般 作 短 圆 筒 形 , 旁 有 柄 。 棱 盛 。 酒 腹 器 有 。 曲 高 的 方 , 身 有 , 直 有 的 盖 , , 有 盖 的 形 在 似 腹 屋 旁 顶 还 , 有 且 两 有 耳 钮 。 。 有 的 方 彝 上 后 有 方 觚 彝 、 有
前 流 盉 (hé) (hé) 有 盖 、
人 圈 形 足 卣 。 , 有 盖 和 盛 提 酒 梁 器 , 是 腹 盛 或 酒 圆 器 或 中 椭 的 或 主 方 要 , 一 也 种 有 。 作 一 圆 般 筒 形 形 状 、 为 鸱 椭 鸮 圆 形 口 或 、 虎 深 食 腹 、 (y u) (y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一、青铜器的种类
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
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可放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
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
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
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
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
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
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
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
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
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
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
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
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
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事活动等几类。
商周青铜器主要纹饰图例
(一) 动物纹样
饕餮纹
多位于器腹的突出部位。
纹样以鼻为中心左右对称,有双耳、双眼、双角。
器头又常由两个侧面的龙形纹样构成,结构颇为巧妙。
这种纹饰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夔纹
是一种想象中的近似龙的动物,多作侧面。
龙纹
其纹样有的表现几条龙盘绕,也有的作一头二身的巧妙结构。
鸟纹
以图案构成的长尾的鸟形。
鸟头上带花冠的则成为凤纹,多流行于西周时期。
象纹
以图案纹样表现大象,着重刻画其形体粗壮、长鼻下垂的特征。
鹿纹
多表现鹿的侧面形态。
(二) 几何纹样
云雷纹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
作圆形的回旋纹样,单称为云纹;作方形回旋形纹样,单称为雷纹。
绳纹
由弯曲的波浪状线结成绳索状的花纹,盛行于西周后期。
环带纹
由起伏曲折的波浪纹组成,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三)人物活动纹
流行于春秋战国之际,多反映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占等礼制生活场景。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百花潭
水陆攻战纹铜鉴
(四)青铜器的装饰意匠
青铜器的装饰意匠,首先表现在纹样的造型、结构与铸造工艺密切结合方面;其次是适应器物的形体构造特点
,划分为若干不同的装饰面或装饰区,并根据不同的装饰面施以不同装饰母题和不同组织形式的纹饰,从而使纹饰与器物密切结合,形成统一完整的艺术整体。
二、各时期青铜器艺术的装饰特征
1. 商至西周初期的青铜装饰艺术
①流行的主要纹样
②装饰手法
③商代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特征
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
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者为代表,器型有鼎、盉、觚、簋等;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钉纹方鼎,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为商代前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丰富,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虎耳四足大铜甗等,皆具有形制凝重结实、纹饰繁丽雄奇的特征。
饕餮乳钉纹方鼎商代前期
龙虎纹尊商代后期
四羊方尊商代后期妇好扁足方鼎商代
司母戊鼎商代
2. 西周中后期青铜器装饰艺术
①流行的主要纹样
②装饰手法
③西周中后期青铜艺术的审美特色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陕西临潼零口乡出土的武王征商簋明文记载了武王伐商重大历史事件;今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的西周早期神面卣,形象于狰狞中呈现几分和蔼,外形线条流畅,装饰题材丰富,也是青铜时代盛期的艺术精品。
西周中后期,奴隶制趋向停滞衰落,青铜器出现簋、盨、匜、钟等新品种,形制与纹饰日趋简率,饕餮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夔纹、鸟文、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已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大克鼎及史墙盘,眉县出土的盝方彝等皆属西周中后期的典型器。
大盂鼎西周初期
伯矩鬲西周前期
大克鼎西周晚期
颂壶西周晚期
毛公鼎西周晚期
虢季子白盘西周
3.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艺术
①流行的主要纹样
②装饰手法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特色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
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垄断,各诸侯国铸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
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法等新工艺,流行繁缛的蟠螭纹与蟠虺纹。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晚期墓出土的蟠虺纹大铜禁及王子午列鼎,花纹繁密而剔透,器型奇巧而富丽,标志着失蜡法铸器的卓越成就。
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战国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
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装饰技法广泛使用,使青铜器具有富丽堂皇、光彩夺目的格调。
生活气息浓郁的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台榭等图案纹饰的广泛流行,是各国新兴的封建统治者推行奖励耕战政策在青铜艺术上的反映。
莲鹤方壶春秋中期
错金银骑士刺虎纹铜镜战国
蟠虺纹铜尊盘湖北随县曾候乙墓战国
曾侯乙墓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