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1-3节: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1(练习)节测试科学试卷B卷

2019-2020年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1(练习)节测试科学试卷B卷

2019-2020年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1-3节测试科学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形成后是固定不变的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腐殖质组成C.土壤的形成过程是长期的,目前还在持续进行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2 .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其生长地并非非海水或海里,而是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近年来,我国在“海水稻”方面的研发取得了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海水稻”的说法,错误的是A.种子的胚中只有一片子叶B.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C.主根与侧根无明显区别是直根系D.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不同3 . 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大棚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A.保持水分B.提供氧气C.提高温度D.防治害虫4 . “治水先治山”,必须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种草,其主要目的是A.叶片能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B.植物的根能紧抓土壤,防风固沙C.减少噪声,防治噪声污染D.增加大气温度,调节气候5 . 下列有关植物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的根有吸收和固定的功能B.直根系上有明显的主根C.主根上生出的根,称之为侧根D.植物的根系的分布只与地下水水位高低有关6 . 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许多科学道理。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B.给落“红”的植物施用有机肥,是为其生长提供有机物C.二氧化碳能进入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D.这两句诗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7 . 为了研究土壤的成分,小乐做了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水分B.图甲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根据现象能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C.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无机盐D.图乙实验,加热干燥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有空气8 . 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三节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三节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一)植物的根系、根的吸水和失水(A)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根的作用,能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主要的根系。

2.理解植物根尖四个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知道根尖(根毛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夯实基础巩固1.关于植物的根和根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和叫作根系B.根分为主根、侧根、不定根C.植物根的生长分布与环境无关D.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2.种子萌发先长出的是胚根,胚根发育成幼根。

幼根的继续发育对幼苗生长的主要作用是()。

A.固定幼苗,为幼苗提供水分和无机盐B.刺激幼苗不断生长发育C.使幼苗和幼根保持平衡D.幼根的生长发育与幼苗的生长发育没有任何关系3.分别从干旱地区和潮湿地区挖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白菜,比较它们的根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比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根系更发达B.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比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根系更发达C.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直根系D.生长在潮湿地区的是须根系,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是直根系4.【聊城】如图所示为植物根尖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C.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D.④具有保护作用,主要由导管细胞构成5.如图所示为蚕豆和玉米根系生长示意图,不同植物根的组成具有不同的特点。

(1)蚕豆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一直向下伸长,长成为一条明显发达的根叫,其周围陆续生出许多的根叫。

这样由主根及其反复分支的侧根形成的根系叫。

(2)玉米种子的胚根突破种皮后向下伸长,不久主根的生长停滞下来,而在胚轴的基部又陆续生出许多。

这样的根系长成后像一把胡须,称之为。

6.为了证明植物主要靠哪种器官吸水,设计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盆已经出现萎蔫现象的同种盆栽植物。

甲盆:小心地将水喷在叶片上(注意:防止水滴落到花盆土壤中);乙盆:将水浇在花盆土壤里。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测试题(含答案)

第4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A. 保卫细胞B. 气孔C. 叶片D. 根毛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A.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 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C. 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D. 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局部的95%3.如下图,能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的实验是(D)4.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

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C)A. 细胞核B. 细胞壁C. 液泡D. 叶绿体5.学习了根的相关知识后,你认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C)A. 根尖的根毛区能吸收水和无机盐B. 根尖的分生区细胞能分裂C. 根的导管能运输有机物D. 移栽植物要注意保护幼根和根毛6.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是培养液中有(A)A.无机盐 B.水C.维生素 D.有机物7.水分进出植物的主要途径依次是(A)A. 根毛、导管、气孔B. 气孔、筛管、根毛C. 根毛、筛管、气孔D. 气孔、导管、根毛8.以下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C)A. 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B. 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C. 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9.不同作物缺少无机盐种类不同,表现出不同病症:大白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向日葵秆细茎弱,易倒伏;玉米苗长得特别矮小,叶暗绿色,叶片出现紫红色。

上述作物分别缺少的无机盐是(D) A.氮、磷、钾 B.钾、磷、氮C.磷、氮、钾 D.氮、钾、磷10.旱地作物如玉米等适宜在较枯燥的旱地上生长,假设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那么会因水分比例过大,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烂根〞。

以下土壤中,最适宜玉米生长的是(C)【解析】玉米适宜在枯燥的旱地上生长,那么排除B,而A水分太少,不适宜。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习题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习题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习题植物与土壤习题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 (B)氧气 (C)水 (D)臭氧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 (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 (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 (B)蛋白质 (C)无机盐 (D)金属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 (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 (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 (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 (B)干硬的土堆中 (C)小水洼 (D)湿润的草地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性,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U值的测定:(1)把适量土样放人烧杯,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得到土壤浸出液;(2)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_______上;(3)将其与__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性。

29、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在长期的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被风化,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_____________、水和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土壤。

30、如果土壤黏性差,表示土壤中___________性能好,但_____________性能差。

31、植物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_____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__状况等有关。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浙教版8年级下册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实验探究题一、土壤的成分与种类1.一个学生用如下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刚开始时,广口瓶A和广口瓶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实验组。

(2)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3)该实验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①对照原则、①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解答】(1)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实验中的唯一变量为泥土是否经过强热;其中A组经过强热,B组没有经过强热;根据对照实验中,对照组的要求可知,A组是实验组,B组是对照组;(2)因为A组中的泥土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而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B组中的泥土没有经过强热,泥土中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A;(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某同学将甲、乙两种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中,分成A、B、C、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遮光,降低光照30%,请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1)若探究甲、乙两种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就实验设计来看,应比较A、B、C、D中哪两组之间的生长差异?请列出两种正确的组合:________或________。

(2)土壤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各种无机盐,该同学为了验证镁是家中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设计了如下实验,选择两盆生长状况相似的甲种植物,在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蒸馏水,在另一盆甲种植物的土壤中浇灌等量的含镁离子的蒸馏水,保持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观察比较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你认为这样的设计合理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中考汇编)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中考汇编)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1-3节)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 矿物质 B.氧气 C.水 D.阳光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A. 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 小动物食用后排出C. 微生物分解D. 植物根的呼吸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A. 小细砂B. 蛋白质C. 无机盐D. 金属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A. 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 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C. 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 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5、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B. 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C. 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D. 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6.研究观察土壤的结构成份时,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我们应选用下列什么工具来进行观察()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D.近视镜7.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约占固体部分的()A、95% B.75% C.50% D.25%8.土壤的形成正确的顺序为()a. 岩石的风化b. 岩石进一步风化,有最低等的生物出现c. 出现森林和草原,土壤最终形成d. 形成原始土壤,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A.abcd B.bcad C、abdc D.cbad9.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C.土壤中有空气,可以供植物根呼吸D.土壤生物仅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和植物10.小明把一块大理石埋进花园的四五厘米深土壤里,用黑土把石板盖住,上面播下几粒豆科植物,等到秧苗出土、茎蔓吐须时,挖开土层,发现植物的一部分根遇上了石板,洗去土壤后,小明发现大理石有网状的条纹,这可能的原因是 ( )A.根在重力作用下使石板受压而形成的B.受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颗粒的摩擦作用形成的C.土壤中小动物活动留下的痕迹D.根呼吸时在土壤中产生酸性物质腐蚀而成的11.某地区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A.改良碱性土壤B.改良酸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提高农作物产量12.下列植物属于直根系的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大豆13.根尖的根毛区有许多根毛,下列关于根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 B.一根根毛就是一个细胞C.由若干个表皮细胞组成一根根毛 D.由根毛区所有的细胞构成14.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根毛区 D.伸长区15.下列不属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特点的是()A.细胞较小B.细胞质密度大C.细胞能不断分裂D、细胞生长速度快16.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①土壤结构②土壤肥力③光照强度④水分状况⑤通气状况A. ①②③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17.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其原因是( )①根毛细胞有大液泡②生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的接触面积③有输导组织④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通常比土壤溶液的浓度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全部都是18.小明家的苹果树枝繁叶茂,却在形成花蕾以后出现落蕾现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4章 植物和土壤 第3节 植物的根和物质吸收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同步练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4章 植物和土壤  第3节 植物的根和物质吸收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同步练

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同步练习题1.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庄稼、养花都需要施肥,肥料为植物生长提供( )A.有机物 B.无机盐 C.能量 D.水分2.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含锌、氮、钾的无机盐 B.含钙、氮、钾的无机盐C.含硼、磷、钾的无机盐 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3. 3.植物能从土壤中吸收的物质有( )①水分②有机物③无机盐④氧气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④4.某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在视察中,发现有一块农田中的玉米,和周围其他农田相比,植株矮小、发黄。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缺水 B.缺含氮无机盐 C.缺含钾无机盐 D.缺含磷无机盐5.小麦的茎秆软弱、容易倒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缺少含硼的无机盐 B.缺少含钾的无机盐C.缺少含磷的无机盐 D.缺少含氮的无机盐6. 人们常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 )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7.如果植株生长得矮小,叶片呈暗绿色,甚至发红,主要是由于植物体内缺少含哪种元素的无机盐( )A.氮 B.磷 C.钾 D.铁8. 与化肥相比,农家肥具有的特点是( )A.肥效高,见效快 B.来源广,肥效长C.养分单一,宜作基肥 D.长期使用易使土壤板结9.小华给花生苗施肥,可是却出现了“烧苗”现象。

造成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肥施少了,花生苗缺乏营养B. 土壤板结,花生苗无法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肥施多了,土壤溶液浓度过高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10. 无土栽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培养液中获得足够的( ) A.水和有机物 B.水和二氧化碳 C.水和无机盐 D.水和氧气11. 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12. 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所示,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的( )A.水 B.无机盐 C.阳光 D.温度13.海洋环境的恶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引起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

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第4章植物与土壤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浙教版)上课课件
4.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根据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差异,水分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最后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根毛吸水的过程可表示为水→根毛细胞→各皮层细胞→根的木质部导管,如图所示。
典例3 含糖量很高的葡萄用水洗后不久会出现果皮胀裂现象,其原因是葡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____(选填“高”或“低”),细胞______(选填“吸水”或“失水”)。
归纳总结
题型3 根的吸水和失水
典例7 图1是某同学设计的一组实验:在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两个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1)图1中玻璃管内液面升高的是____(选填“甲”或“乙”)萝卜。
A
A.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②处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C.③处的细胞没有细胞壁D.④是分生区,主要起保护作用
[解析] ①是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②是伸长区,②处的细胞生长较快,但不具有分裂能力;③是分生区,③处的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细胞壁较薄;④是根冠,④处的细胞构成保护组织,故A正确。
植物比较项目
大豆
小麦
根的数目


有无明显发达的根


还有哪些植物具有类似的根
棉花、油菜、菠菜
水稻、玉米、洋葱
大豆的根
小麦的根
蒲公英的根 韭菜的根
2.根系及其作用
3.根的种类
(1)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叫主根。
(2)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与主根相比,侧根又短又细,但数量众多,向四周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例1:D
例2:(1)①②
(2)不合理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3)甲、乙两种植物地上部分是否会争夺空气中的资源。

(4)水分和无机盐。

例3:C
例4: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例5:D
例6:(1)A根毛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2)①的名称是根毛,它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根与土壤
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3)保护分裂增大根毛区
(4)根毛区分生区
例7:B
例8:(1)D
(2)验证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

(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4)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5)由于谷粒自身含有无机盐,因此在实验开始时应切去谷粒,从而避免植物自身的无机盐对实
验结果造成干扰。

1-5 CABCD 6-10 ABCCB
11-15 DCADC
16.(1)A与D B与C(2)探究光照强弱对两组植物生长影响(3)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17.(1)少(2)A
18.(1)吸水A(2)乙小于失水
19.(1)没有控制变量,植物种类、浇水量、每天浇水次数应相同。

(2)C
20.(1)1 (2)水、空气
(3)根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4)样本数量少
21.(1)对照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
(2)控制变量。

(3)该含铬溶液影响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22.(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 A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3.(1)对照实验变量。

(2)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4)_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蚁巢中什么成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24.(1)同一植物在相同的生育期,对不同的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同一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3)不同的植物对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