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生理
昆虫的神经系统

昆虫的神经系统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其繁衍和生存能力令人惊叹。
而昆虫能够进行各种行为的表现,完全依靠于其复杂而精确的神经系统。
本文将探讨昆虫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揭示其独特之处。
一、神经系统结构昆虫的神经系统分为中央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
中央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胸腹神经节,是昆虫的智力中枢。
周围神经系统由与中央神经系统相连的神经丝和其他感觉器官组成,负责接收和传递感觉信息。
1. 大脑:昆虫的大脑相对较小,但非常高效。
它控制着昆虫的行为和感知能力,包括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等。
大脑内的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回路。
2. 胸腹神经节:昆虫的胸腹神经节分布在胸部和腹部,负责控制昆虫的运动和内脏活动。
不同的胸腹神经节控制着昆虫身体的不同部位,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
3. 神经丝:昆虫的神经丝相当于人类的神经纤维,将感觉器官的信号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并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
神经丝的分布非常广泛,将整个昆虫体内联接起来。
二、神经系统功能昆虫的神经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主要包括感知、运动、学习与记忆以及自主调节等。
1. 感知:昆虫的感觉器官非常灵敏,能够感知光线、声音、化学物质等多种刺激。
昆虫通过复杂的感觉器官,如触角、眼睛和鼻子等,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
2. 运动:昆虫拥有高度灵活和精确的运动能力。
这得益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精细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使昆虫能够做出各种复杂的运动,如飞行、奔跑和跳跃等。
3. 学习与记忆:昆虫的神经系统具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昆虫能够学习到适应环境的行为和反应,并形成记忆。
这种学习和记忆对昆虫的适应和生存至关重要。
4. 自主调节:昆虫的神经系统能够自主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昆虫通过神经调节体温、新陈代谢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使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昆虫神经系统的独特之处相比于其他动物的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具有以下独特之处:1. 分散式神经系统:昆虫的神经系统呈现出一种分散和去中心化的结构。
昆虫的排泄器官及其生理

• 昆虫排泄器官概述 • 昆虫的马氏管排泄系统 • 昆虫其他排泄器官的特点和功能 • 昆虫排泄器官与生理的关系
• 昆虫排泄器官的发育和进化 • 昆虫排泄器官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前
景
01
昆虫排泄器官概述
排泄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器官是昆虫体内负责排泄废物和 调节水分平衡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排除多余的盐分、尿素等代谢废物, 以及调节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排泄器官还具有回收和再利用水分、 营养物质等功能,以维持昆虫正常的 生理功能。
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和特点
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包括马氏管、直 肠和气孔等。其中,马氏管是昆虫主 要的排泄器官,由许多曲折的小管组 成,能够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水分、 营养物质。
直肠也是昆虫排泄废物的重要器官, 能够排除昆虫消化道中的废物。气孔 则是昆虫呼吸系统的一部分,能够排 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
排泄器官在昆虫生理中的重要性
排泄器官在昆虫生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 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昆虫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 昆虫正常的生理功能。
排泄器官还能回收和再利用水分、营养物质,有助于昆虫适 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其生存和繁殖能力。因此,了解昆 虫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深入了解昆虫生理机制和生态 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技术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排泄物的成分,了 解昆虫排泄器官的代谢过程和物质转化机 制。
昆虫排泄器官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农药研发
利用昆虫排泄物中的活性成分,开发新型生物农 药,有效防治农业害虫。
天敌昆虫繁育
通过研究昆虫排泄器官的生理机制,为天敌昆虫 的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3
排泄器官还参与调节昆虫的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 提高昆虫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昆虫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昆虫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 昆虫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之一,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甚至在极端的环境中都能适应并繁殖。昆虫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是多方面的,从神经系统到分子水平,它们的机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都呈现出各种特殊的适应性。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昆虫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以及这些适应途径的机理。
1. 对抗食物短缺和充足 大多数昆虫只生存于某一种或少数几种特定的植物上,它们要么以植物为食,要么通过捕食其他小昆虫获得营养。然而,植物食性的昆虫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植物资源充足的时候摄取足够的养分,同时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存活下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植食性昆虫发展出了相关的适应性,如更加高效地摄取养分、吸收更多食物和增加消化酶的产量。
2. 适应环境变化:冬眠和夏蛰 许多昆虫在适应季节性环境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例如,某些昆虫会冬眠,以便在气温升高时恢复活动。其他昆虫则会在夏天蛰伏,等到气温变得更加适宜于生活时再复苏。为了进入冬眠或夏蛰状态,昆虫可能要进行一些生理调整,如调节体温、代谢减缓和对水份的调节。
3. 适应高温和低温 昆虫在适应高温和低温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方式。例如,沙漠中的某些昆虫通过特殊结构的眼睛,可以反射和排放大量的热量,从而避免了过度蓄热。其他昆虫则在体内产生自然抗冻剂和保护性酶,以应对寒冷的气温。此外,一些昆虫还会在暴晒或严寒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色素,来吸收或排放热量并调节体温。
4. 抵御自然敌害 昆虫在生存的过程中,要防范不同种类的天敌,包括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如细菌和真菌。在这方面,昆虫有着多种自我保护的机制。例如,一些昆虫会出现特殊的芳香化合物,以抵抗寄生虫和其他天敌。另一些昆虫则会制造出一种特殊的甲壳素来抵抗真菌和细菌侵入。 5. 增强移动和导航能力 昆虫的高度敏感的视力和听力,对于其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神经系统特化,使其能够快速移动,并定位在正确的位置。许多昆虫具有杰出的导航技能,如蜜蜂可以通过对花朵的方向、距离和颜色进行标记,来寻找新的花园。其他昆虫则能感觉到地球磁场,并根据磁场的变化来进行导航。
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

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原创版)目录1.昆虫生理生化专业简介2.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标准3.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情况4.我国昆虫生理生化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正文一、昆虫生理生化专业简介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是一门研究昆虫生理功能、生化过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属于生物学领域。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昆虫生理生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二、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标准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建设:包括学科发展历程、学科平台、学科团队等;2.师资力量: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等;3.科研水平: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论文发表等;4.人才培养:包括学术氛围、实践教学、毕业生就业等;5.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学术交流、留学生教育等。
三、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情况根据以上标准,我国昆虫生理生化专业排名前五名的高校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这些高校在昆虫生理生化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四、我国昆虫生理生化专业发展现状与前景近年来,我国昆虫生理生化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昆虫生理生化专业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加剧,昆虫生理生化专业的研究领域将更加广泛,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昆虫生理生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昆虫的代谢与生理机能

脂肪:昆虫通过摄取食物来合成脂肪,用 于储存能量和参与细胞膜的合成等生理过 程。
激素:昆虫体内产生的一些小分子物质, 用于调节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
昆虫的生理机能
昆虫的消化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道、胃、肠等部分组成。
昆虫的口器包括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和舐吸式等类型,不同口器类型适应不同的食 物来源。
营养物质在昆虫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和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构建生物体的材料。
昆虫的呼吸作用是物质代谢的重要环节,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昆虫的排泄系统负责排除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昆虫的代谢调节
温度调节:昆虫通过调节体温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
激素调节:昆虫体内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其代谢过程,影响生长发育和生 殖。
昆虫的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胃内的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
昆虫的肠主要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排除废物。
昆虫的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孔和气管 组成,能够为昆虫提供氧气并 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在昆虫的代谢过程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维持 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不同形态 和功能的呼吸系统,以满足其 特定的生存需求。
0 1
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系统的主要 功能是排除体内 的代谢废物和多 余水分,维持体 内环境的稳定。
0 2
排泄方式:昆虫 的排泄方式包括 排尿、排便和呼 吸排泄等,不同 的排泄方式适用 于不同的生理需 求。
0 3
排泄系统的调节: 昆虫的排泄系统 受到神经和内分 泌系统的调节, 以适应不同的生 理状态和环境变 化。
昆虫的运动系统
昆虫的肌肉系统:昆虫的肌肉主要分布在胸部和腹部,通过收缩和舒张来驱动昆虫的运动。
昆虫生理生化

昆虫能通过体壁从环境中获得水分,也能透过体壁丧失水分。
(二)杀虫剂
杀虫剂等外源性化合物进入虫体比水分来得容易,原表皮鞣化以后,亲水性降低,能阻止某些药剂的进入,但节间膜、感觉毛和气门气管等处都为杀虫剂进入虫体提供了可能。
二硬度和强度
1.昆虫表皮的机械性能包括硬度、强度和张力等几方面。在虫体的不同部位,这些性能有很大差异,而咀嚼式口器中构成上颚的表皮有极大的硬度和强度。
2.鞣化激素作用
鞣化激素首先活化血细胞中酪氨酸酶,并使酪氨酸进入皮细胞,在酶作用下转变为N-乙酰多巴胺。
直接作用于皮细胞,增加多巴胺的穿透性,改变cAMP系统的效应。
鞣化激素还有维持新表皮可塑性的作用,使新表皮在硬化前能充分伸展。
第六节体壁的功能
体壁既是昆虫的物理屏障,又是它们的生理代谢库。
一穿透性
2.保幼激素除了抑制幼虫发生变态以外,对前胸腺具有调控作用,并依不同的发育状态而产生抑制或刺激作用。
(1)在前期可抑制前胸腺对促前胸腺激素的感受性,从而影响它的活力,使蜕皮激素分泌受阻。
(2)后期可刺激脂肪体产生一种蛋白因子,再激发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诱导出脱皮过程的发生。
二鞣化作用的激素调控
1.鞣化激素(bursicon):大多数昆虫由神经分泌细胞产生,是分子量为40KD的蛋白质,能启动鞣化作用,是昆虫表皮形成和鞣化所必需。
三脱皮
1.脱皮(ecdysis):新的原表皮开始沉积以后,旧表皮逐渐被消化,最后剩下旧上表皮、外表皮和少数几层未消化的内表皮。接着,昆虫就脱去旧表皮,这就是脱皮。
脱皮过程意味着新的虫龄的开始,在变态期由此化蛹或羽化,所以它是两个虫龄或虫态的分界线,而实际上新表皮的形成开始于皮层溶离之后不久。
昆虫的内部结构和生理

表皮层--内表皮
• 表皮层中最厚的一层(10~200μ m) ,也 是皮细胞向外最后分泌一层
• 主要含有几丁质-蛋白质复合体,呈多层片状, 表皮层具有特殊的弯曲和伸展性能 • 昆虫饥饿和脱皮时,内表皮可被消化、吸收, 有贮备营养成分的功能
表皮层--外表皮
• 在内表皮的外面,色深而坚硬,厚3~10μ m • 是经鞣化反应形成的骨蛋白层,几丁质排列呈丝状, 是表皮中最坚硬的一层
气管系统
• 气管的组织结构 • 气管的分布和排列 • 微气管和气囊
• 气门及其开闭构造
气管的组织结构
• 外胚层构造
• 分层
– 底膜
– 管壁细胞层
– 内膜 • 内表皮 • 外表皮
• 螺旋丝
底膜
气管的分布 和排列
• • • • • 气门 气门气管 背气管 内脏气管 腹气管
• 背纵干 • 内脏纵干 • 腹纵干 • 气管连索
二、马氏管-直肠系统的排泄作用
马氏管中原尿的形成
• 离子泵使离子主动进入管壁细胞,建立局 部高渗区域
• 水分子及小分子溶质随渗透压差,被动扩 散进入马氏管管腔
• 管壁细胞中丰富的线粒体,持续为离子泵 提供能量
直肠对原尿中离子及水分的回收
• 在马氏管--直肠系统中,马氏管负责原尿的形成, 而直肠在选择性回吸中起主要作用 • 有些昆虫中,原尿在通过马氏管基端时,有用物 质的回收即开始,并在经过直肠时进一步完成; 但很多昆虫,原尿中水分、K+和Na+等的回收是 由直肠单独完成的-马氏管类型 • 两者共同构成“排泄循环 • 直肠垫和隐肾是直肠进行回收作用的特化结构
• 形态分类 – 单极神经元 – 双极神经元 – 多极神经元 • 功能分类 – 感觉神经元 – 运动神经元 – 联络神经元
昆虫的内部结构及生理

昆虫的内部结构及生理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繁多的动物之一,其内部结构和生理对于了解昆虫的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昆虫的内部结构及生理:外骨骼结构、器官系统和生命循环。
外骨骼结构是昆虫的独特特点之一、昆虫的外骨骼是由几层坚硬的外膜组成的,它提供了昆虫身体的支撑和保护。
外骨骼结构使得昆虫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
同时,外骨骼还起到了保持昆虫体形稳定、维持内部器官位置的作用。
但是,外骨骼的僵硬性也限制了昆虫的身体运动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昆虫的外骨骼上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关节,这些关节可以自由弯曲,使得昆虫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动作。
与外骨骼结构相对应的是昆虫的器官系统。
昆虫的器官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消化系统是昆虫体内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关键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唾液腺、食管、胃和肠等。
另外,昆虫的消化系统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器官,比如食物储存器官和分泌物储存器官。
这些特殊器官的存在使得昆虫能够在特殊环境下存储和利用食物。
昆虫的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和鸟类有很大的区别。
昆虫的呼吸系统是通过气管来实现的,气管直接与昆虫体内的组织相连,通过气管分支将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
在昆虫呼吸中,空气在气管中通过扩散来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呼吸方式使得昆虫能够迅速获得氧气,满足其高代谢需求。
另外,昆虫的呼吸系统也存在一些特殊的适应机制,比如昆虫可以通过控制气体交换和气管的开关来调节呼吸速率。
昆虫的循环系统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细胞,并从细胞中收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昆虫的心脏是一个管状结构,可以通过压力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此外,昆虫的血液也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能够抗菌和凝结。
最后,昆虫的生命循环也是其独特的生理特点之一、大部分昆虫经历完全变态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这种生命周期使得昆虫可以在不同的生境中生存和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色是由于昆虫体壁上有极薄的蜡层、刻点、沟缝或鳞片等细微结构,使光波发生散射、衍射或干射而产生的各种颜色
合成色:这是一种普遍具有的色彩,它是由色素色和物理色混合而成
表皮是昆虫与环境之间的一个通透性屏障,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透体壁
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隙
血腔:由于昆虫的背血管是开放式的,血液在循环过程中要流经体腔,再回到心脏,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做血腔血窦:昆虫的血腔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膈膜在纵向分隔成两三个小血腔,称为血窦
消化系统:纵贯于中央(即围脏窦)的一根管道即消化道,它的前端开口于头部的口前腔,后端开口称肛门循环系统:在消化道的背面,有一根前端开口的细管,称背血管,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
神经系统:在消化道的腹面,有纵贯于腹血窦的腹神经索,它与脑组成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用以呼吸的气管系统以主气管和支气管网分布在围脏窦内消化道的两侧、背面和腹面的内脏器官之间,再以微气管伸入各器官和组织中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则附着于体壁内脊、低膜下面、附肢和翅基关节以及内脏器官的表面,使昆虫表现出各种行为内分泌系统:主要的内分泌腺体,如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位于头部、前胸内咽喉及气门气管附近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在昆虫体内起调控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排泄循环:通过端段以水溶液的形式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不断转入后肠;基段和直肠细胞将水分和无机盐选择性再吸收,并移除代谢废物贮存排泄是指血液中的的部分代谢产物被某些器官或组织吸收并贮藏起来,而不马上排出体外的特殊排泄方式
昆虫生理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各组织、器官、系统的结构、机能及其调节机制,控制昆虫生命活动与行为的一门科学
色素色:又称化学色。
是由于虫体一定部位有某些化合物的存在而造成的,这些物质吸收某种长光波,而反射其它
光波形成。
消化系数:食物经消化作用后,可消化吸收的部分与消耗食物的比值,称为消化系数
肠外消化:昆虫在取食前先将唾液或消化液注入寄主组织内,当寄主组织溶解后,在吸回肠内的过程,称为肠外消化。
常见于刺吸式口器和肉食性的昆虫中
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它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血细胞指悬浮在血浆中的游离细胞,约占血液的2.5%
血细胞可分为6类:①原血细胞:原血细胞无吞噬功能,但具有活跃的分裂增生能力,并能转化为浆血细胞,主要功能是通过分裂来补充血细胞②浆血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异物,同时也参与包被和成瘤作用,因此是重要的防卫细胞③粒血细胞:主要功能是贮存代谢,此外还参与防卫作用④珠血细胞:珠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具有贮存和分泌作用⑤类绛色细胞:主要参与物质代谢和分泌作用⑥凝血细胞:凝血细胞由粒血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功能是凝血和防卫。
另外,浆血细胞还常常发育成足血细胞和蠕血细胞血浆:是指体腔内浸浴着所有组织和器官的稍带粘滞性
的循环液体,是胚胎时就充满体腔内的一种组织液,约占血液总量97.5%,比重在1.012~1.070之间。
主要含有水分、无机盐、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另外还有少许的气体、有机酸和激素
血液的功能:止血作用、免疫作用、吞噬作用、成瘤作用、包被作用、溶菌作用、阻止天敌捕食、贮存营养和运输作用、机械作用
昆虫内分泌器官有两类:一类为神经内分泌器官。
如脑分泌细胞;另一类为腺体内分泌器官,是典型的无导管腺体构造,如咽侧体
排泄系统的组成:①昆虫的排泄系统的主体是位于中后肠交界处的马氏管。
②辅以体壁、气管系统、消化道、脂肪体及围心细胞等排泄器官和组织所形成的系统
排泄系统的机能:①自血液中吸收并排弃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
②维持昆虫体内盐类和水分平衡、保持体内正常生理环境。
常见的呼吸方式①体壁呼吸:如弹尾目。
②气管鳃呼吸:如蜉蝣气管鳃、蜻蜓直肠鳃。
③气泡和气膜呼吸:如龙虱。
④气门和气管呼吸:大多数陆栖昆虫。
⑤寄生性昆虫的呼吸如小蜂、寄生蝇
气管系统由外向内主要由由气门、气管、微气管等组成
神经系统的分类①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联系和运动协调中心②交感神经系统:控制取食、呼吸、生殖及内脏器官活动③周缘神经系统:收集感觉器的刺激至中枢神经、传递中枢神经的讯号至反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组成:脑+咽喉下神经节+腹神经索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怎样调节昆虫的蜕皮的
参与调节昆虫变态的激素有促前胸腺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由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前胸腺激素PTTH储存于心侧体中,积累,然后释放,刺激前胸腺产生蜕皮激素。
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
高浓度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一起促使幼虫到幼虫状态的转变,低浓度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仪器使幼虫到蛹或到成虫的转变。
试述在各虫态时的滞育的激素控制
(1)以卵滞育的昆虫是否产滞育卵决定于成虫,成虫的咽下神经节试分泌卵滞育激素的,而咽下神经节的分泌活动又受脑分泌细胞所控制(2) 以幼虫或蛹滞育的昆虫,则是由于脑分泌细胞停止活动,不产生活化的前胸腺的脑激素,是
前胸腺的分泌活动受到抑制而不分泌蜕皮激素,而引起滞育(3)以成虫期滞育的昆虫,主要是成虫缺少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
昆虫体壁的构造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
脂溶性的有机杀虫剂便于侵入和穿透表皮;摩擦损伤,破坏其蜡层,使其失水死亡
昆虫产卵器的构造是怎样的?了解昆虫产卵器构造有何意义
背产卵瓣、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有专门的产卵器的昆虫把卵产到植物组织中或土壤中,无产卵器的昆虫产到物体的表面或缝隙中,有助于识别昆虫,有助于推断产卵部位试述前肠与后肠的组织区别
前肠组织由外到内分六层:内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纵肌,环肌,及围膜;后肠也分六层,由内到外:围食膜,肠壁细胞层,底膜,环肌,纵肌 ,围膜
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体壁的功能有哪些
由内向外分为底膜、皮细胞层、表皮层。
功能:着生肌肉、防治微生物侵入,防治水分蒸发,维持昆虫体型,具有
一定的生理功能等。
幼虫期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取食、增大体积,蜕皮等
简要叙述蝗虫消化道的结构及其功能
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又包括口腔、咽喉、食道、嗉囊和前胃,食物经口腔、咽喉、食道到达嗉囊,在嗉囊作暂时的停留后,在前胃得到磨碎,;中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后肠把消化后的食物残杂及马氏管的排泄废物形成粪便排除体外,同时,后肠还有回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昆虫是怎样进行呼吸的
通过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组织、器官或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储存的化学能以特定的形式释放,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死亡能量
昆虫的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2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外呼吸是指昆虫通过呼吸器官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内呼吸是指利用吸入的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高能化合物——ATP的过程
昆虫血液组成、功能及昆虫免疫的关系
A昆虫血液组成:昆虫的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B血液的功能包括:储藏水分、输送作用、中间代谢和贮藏营养、吞噬及免疫作用、机械作用、防御作用等。
C昆虫血液与昆虫免疫的关系:
昆虫免疫主要包括:a.吞噬作用b.成瘤作用c.包被作用d.抗菌肽的杀菌作用。
昆虫外激素种类及其应用
外激素包括性抑制外激素、性外激素、集结外激素和告警外激素等。
外激素应用:释放昆虫性信息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干扰昆虫寻找配偶,减少交配几率,以达到减少虫口的目的。
通过使用性外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诱杀昆虫进行害虫测报和害虫防治
杀虫剂怎样对昆虫神经系统影响
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抑制轴突神经冲动的传导高等动物/昆虫组成成分:50-60%血浆(血清,水,球蛋白,纤维蛋白)97.5%血浆(血清,水,球蛋白)/40-50%血细胞(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2.5%血细胞(白血球,血小板)酸碱度PH=7.5/PH=6.0—7.5比重
1.05-1.06/1.02-1.06渗透压稳定不稳定/变化大。
多气门式:全气门周气门半气门②寡气门式:两端前后③无气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