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讲++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合集下载

12小腿后区踝后区

12小腿后区踝后区

(5)腓肠神经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腓肠神经
3
3.深筋膜 4.肌层 (1)小腿后群肌
浅层:腓肠肌 跖肌 比目鱼肌
深层:腘肌 趾长屈肌(内侧) 胫骨后肌(中间) 踇长屈肌(外侧) 腱交叉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神经束
腓肠内侧 皮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沿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血管周围:腘深淋巴结
股骨下端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2
二、小腿后区
胫神经
1.皮肤 2.浅筋膜
腓肠内侧 皮神经
(1)小隐静脉)腓神经交通支
胫神经(神) (4)踇长屈肌腱 (么)
临床联系—踝管综合症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学习要点
1、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物 2、小腿后区的皮神经 3、小腿后群肌及腱交叉 4、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束
(胫后A、V,胫神经) 5、踝管的定义及内容物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7
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一、腘窝 1、位置: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2、境界:
上外:股二头肌腱 上内: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顶:腘筋膜 底: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019/12/23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腘窝的内容物:
胫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 胫神经
内容物:胫后动脉

【局部解刨学课件】.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局部解刨学课件】.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下肢
腘窝、小腿后区和足底
主要内容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膝关节动脉网 屈肌支持带和踝管及通过的结构 胫神经和胫后动脉
小隐静脉及皮神经
腘窝的境界及内容
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胫神经
膝关节动脉网
由腘动脉的膝上内、外侧动脉,膝下 内、外侧动脉和膝中动脉,股动脉的膝降 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以及胫前返 动脉等互相吻合而成。
深筋膜
骨筋膜鞘
屈肌支持带
小腿肌后群(一)
小腿肌后群(二)
小腿肌后群Leabharlann 三)足底深筋膜足底的肌和肌腱(第1层)
足底的肌和肌腱(第2层)
足底的肌和肌腱(第3、4层)

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踝后区

局部解剖学-小腿后区、踝后区

腓肠内侧 皮神经
腘静脉
腘动脉
沿外上界:腓总神经
腘血管周围:腘深淋巴结
股骨下端骨折时,易损伤腘动脉。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2
二、小腿后区
胫神经
1.皮肤 2.浅筋膜
腓肠内侧 皮神经
(1)小隐静脉
(2)腓肠内侧皮神经
(3)腓肠外侧皮神经
(4)腓神经交通支
(5)腓肠神经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 皮神经 腓神经 交通支
腓肠神经
3
3.深筋膜 4.肌层 (1)小腿后群肌
浅层:腓肠肌 跖肌 比目鱼肌
深层:腘肌 趾长屈肌(内侧) 胫骨后肌(中间) 踇长屈肌(外侧) 腱交叉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4
(2)血管神经束
腘窝、小腿后区、踝后区
一、腘窝 1、位置: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的间隙 2、境界:
上外:股二头肌腱 上内:半腱肌和半膜肌肌腱 下内: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腓肠肌外侧头 顶:腘筋膜 底:股骨腘面
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 腘肌及其筋膜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1
3、腘窝的内容物:
胫神经
由浅入深依次为: 胫神经
胫神经 (神) (4)踇长屈肌腱(么)
临床联系—踝管综合症
2020/2/24
温州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6
学习要点
1、腘窝的境界及内容物 2、小腿后区的皮神经 3、小腿后群肌及腱交叉 4、小腿后区的血管神经束
(胫后A、V,胫神经) 5、踝管的定义及内容物
2020/2/24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二、承山(chengshan,BL57,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腓肠肌腹下正中,约 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1~2.5寸。 【临床主治】腰痛,坐骨N痛,腓肠 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脱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腓肠肌: 4.比目鱼肌: 5.胫N、胫后A、V: 6.趾长屈肌、 长屈肌和胫骨后肌
思考题:
1.试述腘窝的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2.胫N的来源、走行、功能如何? 3 小腿后区浅、深层肌肉有哪些?神经支配及其位置关系如何? 4.简述踝管的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5.委中、承山穴的体表定位、进针层次。
腓肠N
小隐V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清理腓肠肌内、外侧头,切断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6.清理腘窝深部的结构。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2)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
一、皮肤切口 在内、外踝的后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腓N交通支
1)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
2)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胫后A、V、胫N
4) 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金子金母
踝管综合征:屈肌支持带增厚、骨折、骨错位、跟骨、距骨骨刺、腱鞘炎肿胀压迫神经所致。
一、委中(Weizhong,BL40,足太阳膀胱经)

针推穴位应用解剖课件第十一节 腘窝、小腿后区和

针推穴位应用解剖课件第十一节 腘窝、小腿后区和

3.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神经分布,到该 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四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腓肠内侧皮神经的分 支和小隐静脉。
(3)腓肠肌: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 经纤维来自第一、二骶神经。
(4)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深面,并与之 合成小腿三头肌,其神经支配同腓肠肌。
(5)胫神经:正当穴位深处,若刺中有触 电感,可放射至足底。
上述血管均属中等大血管,所以该穴不宜 盲目深刺,以免刺破血管造成出血。
(二)承山
1.体表定位 腓肠肌腹下正中,约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2.操作方法
正坐或伏卧,于腓肠肌腹下正中,伸足时 呈人字纹处取之。
针法:直刺1~2.5寸。 感应:局部酸胀感,有时扩散至腘窝;深
刺时,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 灸量:灸3~5壮;温灸5~15分钟。
(4)第二趾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动、静 脉在针的内侧,相距很近,可以刺中,第 二趾足底总神经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
(5)第二蚓状肌:由足底外侧神经支配。
(6)若针继续深刺可达位于第二、三跖骨 间的第一骨间足底肌和第二背皮下。
(七)三阴交
1.体表定位 在小腿内侧面的下部,内踝尖上3寸,当胫
(2)皮下组织:它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 的合称.由胫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 维来自第一、第二骶神经。
(4)胫神经:它是坐骨神经两终支之一。 在胫神经的前方有胫后动、静脉。胫后动 脉是腘动脉分支,胫后静脉是腘静脉的属 支。
(四)太溪
1.体表定位 在足内踝后方,当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
(6)若采用向前外刺透涌泉,尚可刺到拇 收肌及趾底总神经、动、静脉等。
(六)涌泉
1.体表定位 在足底部,对第二、第三跖骨之间,当足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腓N交通支
腓肠N
小隐V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向下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小腿三头肌?
6.清理腘窝内的结构。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2)腓总神经 3)腘深淋巴结:腘血管周围,4~5个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一、皮肤切口 在内、外踝的后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V,与腓肠N伴行(委中放血)
腓肠外侧皮N:腓总N分支 腓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二、承山(chengshan,BL57,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腓肠肌腹下正中, 约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1~2.5寸。 【临床主治】腰痛,坐骨N痛, 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 脱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腓肠肌: 4.比目鱼肌: 5.胫N、胫后A、V:
委中针刺宜偏外
7.膝关节A网:膝降A、旋股外侧A降支、胫前返A、腘A关节支交织而成。 8.清理腘肌、比目鱼肌腱弓(深面有胫N、胫后A、V穿过)。
9.切断比目鱼肌起点,观察小腿深层 结构。
1)胫后A、V 2)胫N 3)肌肉 趾长屈肌(内侧)
长屈肌(外侧) 胫骨后肌(两者的深面)
10.清理踝管:内踝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 骨围成的腔隙,支持带发出3个纤维隔,形成4个骨纤维管 (由前向后排列):

《局部解剖学》系列课程: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系列课程:局部解剖学

5.解剖臀区深层结构 • 清除臀筋膜,暴露臀大肌 并修出其上、下缘; • 将手插入臀大肌上、下缘 的深面,钝性分离臀大肌 与其深面的结构; • 在臀大肌的起点处切断臀 大肌,并将其翻向外下方 的止点处。
注意:①不要切断股后皮 神经和坐骨神经;②臀大 肌与深面的骶结节韧带紧 密结合,在向外翻转臀大 肌时,应沿该韧带浅面进 行分离,切勿伤及该韧带。
梨状肌上孔
梨状肌下孔
梨状肌
梨状肌上孔、梨状肌下孔
穿行梨状肌上、下孔、坐骨小孔的血管和神经
梨状肌上孔:臀上神经、臀上动、静脉(由外向内排列) 梨状肌下孔: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 阴部内动、静脉、阴部神经(由外向内排列) 坐骨小孔:阴部内静、动脉、阴部神经(由外向内排列)
坐 骨 神 经 与 梨 状 肌 关 系 类 型
三、膝后区 三、膝后区 (腘窝) (腘窝)
(一)浅层结构 皮肤 浅筋膜: 股后皮神经 小隐静脉 腘浅淋巴结
腘窝的边界 腘窝的底(腘筋膜) 腘窝的顶 (二)深层结构: 1.腘窝的境界
2. 腘窝的内容:腓总神经、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 腘深淋巴结
6. 解剖腘窝深层结构 • 沿腘窝中线纵行切开腘 筋膜,观察小隐静脉末 端及其周围的腘浅淋巴 结,去除腘筋膜; • 修洁并观察构成腘窝境 界的肌肉或肌腱; • 修洁腘窝内的胫神经、 腓总神经、腘静脉、腘 动脉及腘深淋巴结,注 意其排列关系。
二深层结构:股后群肌(股二头肌、半 腱肌、半膜肌)、坐骨神经
股 后 区 血 管 与 神 经
收肌管 闭孔神经 坐骨神经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膜肌
6. 解剖股后区深层结构 • 清除深筋膜,保留股后皮神经; • 修洁出半腱肌、半膜肌、股二 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 • 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或切断股 二头肌长头,追踪并清理出坐 骨神经及其至股后群肌、大收 肌的肌支。 • 寻找并清理出股深动脉的穿支。

腘窝的概念

腘窝的概念

腘窝的概念
腘窝又称为“腘槽”、“腘沟”,是人体肌肉的一个区域,位于大腿后侧的骨肌交界处,也就是股骨和半腱肌之间的凹陷部分。

腘窝内有腘动脉、腘静脉、股神经、半腱肌和半膜肌等结构。

腘窝周围肌肉主要包括股二头肌、股三头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等。

腘窝是一个生物解剖的概念,它在人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腘窝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和协调下肢的运动,特别是屈膝动作。

在运动过程中,腘窝的肌肉、神经和血管配合协调,提供人体需要的动力和支持。

此外,腘窝也是人体的一个敏感区域。

在运动过程中,腘窝可能会受到外力的冲击或者受伤,导致肌肉拉伤、肌肉疼痛或其他相关损伤。

因此,保护和注意腘窝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合理锻炼和预防运动伤害可以帮助维持腘窝区域的健康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腓N交通支 腓肠N
小隐V
3.清除浅、深筋膜。 4.清理腘窝境界。 内上界:半腱肌、半膜肌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5.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向下翻 开,观察比目鱼肌和跖肌。
小腿三头肌?
6.清理腘窝内的结构。 1)胫N、腘V、A(浅→深,外侧→内侧) 膝上内侧A 膝上外侧A 腘A关节支 膝下内侧A 膝下外侧A 膝中A 2)腓总神经 3)腘深淋巴结:腘血管周围,4~5个
三、三阴交(sanyinjiao,SP6,足太阴脾经)
【体表定位】内踝尖上3寸,当胫 骨内后缘。 【操作方法】直刺1.5~2寸。 【临床主治】男、女泌尿生殖系统 疾患,下肢痹痛、痛风、肠炎、消 化不良、痔疮、失眠、N衰弱、肝 炎、黄疸 【进针层次】 1.皮肤:由隐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大隐V
3.趾长屈肌 4.胫骨后肌 5. 长屈肌
第十一讲
腘窝和小腿后区穴位解剖
一、皮肤切口 在内、外踝的后方作一横切口。
二、解剖程序 1.翻开皮肤。 2.浅筋膜内找 小隐V:注入腘V,与腓肠N伴行(委中放血) 腓肠外侧皮N:腓总N分支 腓肠外侧皮N 腓肠内侧皮N:胫N分支 腓N交通支:腓肠外侧皮N或腓总N分出 腓肠N: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N交通支合成 腓肠内侧皮N
肿胀压迫神经所致。
一、委中(Weizhong,BL40,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在腘窝横纹中央,股二头 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 【操作方法】直刺0.5~1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主治】中暑,急性胃肠炎,腰背
痛,坐骨N痛,膝关节病,下肢瘫痪, 腓肠肌痉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股后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针通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
委中针刺宜偏外
7.膝关节A网:膝降A、旋股外侧A降支、胫前返A、腘A关节支交织而成。 8.清理腘肌、比目鱼肌腱弓(深面有胫N、胫后A、V穿过)。
9 .切断比目鱼肌起点,观察小腿深层 结构。 1)胫后A、V 2)胫N 3)肌肉 趾长屈肌(内侧) 长屈肌(外侧) 胫骨后肌(两者的深面)
10.清理踝管:内踝后下方,由屈肌支持带与内踝、跟 骨围成的腔隙,支持带发出 3 个纤维隔,形成 4 个骨纤维管 (由前向后排列): 1)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 2)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3)胫后A、V、胫N 4) 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踝管综合征:屈肌支持带增厚、骨折胫N,腘A、V
二、承山(chengshan,BL57,足太阳膀胱经)
【体表定位】腓肠肌腹下正中, 约当委中与昆仑之间。 【操作方法】直刺1~2.5寸。 【临床主治】腰痛,坐骨N痛, 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疮, 脱肛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腓肠内侧皮N分布。 2.皮下组织:还有小隐V 3.腓肠肌: 4.比目鱼肌: 5.胫N、胫后A、V:
思考题:
1.试述腘窝的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2.胫N的来源、走行、功能如何? 3 小腿后区浅、深层肌肉有哪些?神经支配及其位置关系如何? 4.简述踝管的构成、内容及其排列位置关系。 5.委中、承山穴的体表定位、进针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