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术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

胫骨前动脉
为小腿前区提供血液供应,维 持肌肉和神经刺激,参 与脚背的感觉和运动。
外侧区的骨骼结构
骨骼结构 腓骨长骨,外侧区的骨骼支撑。
外侧区的肌肉解剖
1
腓侧长肌
负责足背屈曲和脚指伸展。
2
腓侧短肌
参与足背和脚背的肌肉运动。
3
腓侧肌腱
与腓侧长肌协同工作,传递肌肉力量至足背。
外侧区的血管和神经
腓侧动脉
提供外侧区血液供应,维持组织的健康和功能。
腓总神经
传递感觉和运动的神经刺激至外侧区。
足背的骨骼结构、肌肉解剖、血管和神经
1 腓骨
2 足背肌肉群
作为脚背的骨骼支撑,连接外侧区和足部。
包括足背屈肌和趾伸肌,提供足部强大的 运动能力。
3 前胫胫骨动脉
4 足背浅神经
为足背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保持肌肉和 组织健康。
传递足背的感觉刺激,参与足部运动。
医用局部解剖学-小腿前 区、外侧区和足背
探索医用局部解剖学,深入了解小腿前区、外侧区和足背的骨骼结构、肌肉 解剖、血管和神经。
小腿前区的骨骼结构
胫骨
位于小腿前侧,长骨之一,支撑和保护腿部 重要结构。
腓骨
位于小腿后侧,与胫骨共同形成小腿骨骼结 构。
小腿前区的肌肉解剖
胫骨前肌
促进足背屈曲和脚指伸展,提 供脚部力量。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术

患者术后反馈与评价
患者反馈
术后患者普遍对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 术的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患者认为手术改善 了小腿畸形,恢复了正常行走功能,提高了 生活质量。同时,术后恢复过程中,患者积 极配合康复训练,逐渐恢复了行走功能。
评价总结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骨延长术对于小腿短缩 畸形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手术, 患者的小腿畸形得到改善,行走功能恢复正 常。术后患者普遍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生 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然而,手术也存在一 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需要医生严格掌握手术
2023 WORK SUMMARY
小腿前外侧区解剖及 骨延长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目录
• 小腿前外侧区的解剖结构 • 骨延长术的基本原理 • 小腿前外侧区的骨延长术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PART 01
小腿前外侧区的解剖结构
皮肤与浅层结构
皮肤
小腿前外侧区的皮肤较薄,容易 受到损伤。皮肤下的浅筋膜组织 疏松,有利于下肢的灵活运动。
血管与神经
血管
小腿前外侧区的血管主要来自胫前动脉和腓动脉。这些血管为该区域提供血液 供应。
神经
小腿前外侧区的神经主要来自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支配该区域的肌肉和皮肤, 传递感觉信号。
淋巴系统
小腿前外侧区的淋巴回流主要通过淋 巴管收集并汇入腘淋巴结。淋巴管对 维持下肢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能够运输淋巴液和回收蛋白质。
生长因子作用
生长因子在骨延长过程中 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促进 骨骼再生和骨愈合。
骨延长的方法与技术
逐渐延长法
通过逐渐牵拉骨骼,使其缓慢延 长,同时给予骨骼充分的再生时
间。
腓骨截骨手术操作规范

腓骨截骨治疗骨关节炎手术规范
一、患者体位
平卧位,患肢大腿近端止血带,常规碘酒酒精无菌消毒铺单。
二、麻醉方式:
腓骨小头下方4-10cm处,针头触及腓骨外侧皮质及前后缘,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异丙酚1-2mg/kg诱导,间断维持,起镇痛催眠作用。
局麻加强化麻醉患者恢复快,术后即可下地,活动不受限。
三、腓骨截骨推荐截骨位置及长度
腓骨小头下方6-8cm处,截除约2cm长腓骨段。
四、腓骨截骨推荐手术入路(暂行)
腓浅神经从腓总神经发出后,其伴随腓骨中上段走行的分支及变异在均位于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间隙的前方--即小腿肌肉外侧群与后群间隔的前方。
因此腓骨后外侧入路损伤腓浅神经的概率最低,为腓骨近端截骨术式推荐入路。
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入路(后、外侧肌群间入路)。
手术切口位于腓骨小头下方6-8cm处,略偏腓骨后方,找到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小腿外、后侧肌群间隙)后,钝性分离至腓骨,行骨膜下剥离后显露腓骨,该入路均为间室外操作,可以明显减少腓浅神经损伤风险。
手术讲解模板:胫骨延长术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并发症: 肌肉挛缩、轴线移位、神经损伤 、血管 损伤、迟愈合、针道问题 、再骨折。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术后护理:
1.在病儿可以耐受的前提下,尽早开始功 能练习。最好术后第1d即开始小范围的膝 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术后第2或3d 扶拐行走。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术后护理:
2.儿童术后3~4d开始延长,青少年和成 人推迟至术后1周。每天延长1.0mm,分4 次进行。如果使用延长器,则延长即简单, 又准确,每旋转听到一次响声,即延长 0.25mm。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手术步骤:
撬拨造成后侧皮质骨骨折(图12.44.5-7C)。为了证实截骨完全与否,应 该牵拉远近侧两组圆环,同时外旋远侧组圆环来证实。缝合骨膜,关闭切 口。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手术步骤:
皮质骨切开术能否保护髓腔内血运,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此外,折骨 术产生的后侧皮质骨的骨折线可能通向针道的一侧,从而影响固定的稳定 性。因此单臂外固定架延长技术中介绍的截骨方法似乎更简单、易行,还 可避免上述并发症,而且似乎不影响骨的愈合。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概述:
端进针法,经皮骨钻孔、闭合折断胫骨, 腓骨截骨和胫腓下关节融合术,防止踝关 节外翻畸形等。Anderson(1952)认为这 种方法具有软组织损伤轻、保留骨膜、促 进局部骨组织生长的优点。肢体延长术包 括骨骼、肌肉、神经及血管等组织的延长 和再生。在肢体延长过程中涉及问题较多, 此处着重讨论下肢骨延长的问题。
手术资料:胫骨延长术
概述:
5-0-3),均可采用肢体延长的方法,解 决肢体短缩畸形。Codivilla(1905)提 出股骨斜形截骨延长法,Putti(1992) 在截骨上下端横穿一根克氏针牵引延长, Abbott(1928)改进了Putti氏骨牵引方 法,即在骨折上下两端各穿入两根克氏针 进行固定牵引,从而增强了牵
手术讲解模板: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概述:
4.目前常用的肢体延长方法 根据延长速度,可分为股骨一次延长和逐 日延长。前者因所延长的长度有限,并发 症较多,如血管神经损伤、骨愈合时间长, 甚至不愈合等,已较少采用。目前多采 用逐日延长,逐日延长的方法较多,主要 区别在于截骨部位和使用的外固定器械 (延长器)不同。例如Wagner采取
伊氏架股骨延 长术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科室:骨科 部位:下肢 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概述: 伊利扎罗夫股骨延长术可用于儿童肢体的 延长。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概述:
前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根据治疗大 量伤员的经验,Ilizarov(1951)报道用 一种新的外固定架延长肢体的方法。并介 绍到意大利(1981),随后推广到欧美各 国,成为目前矫正肢体短缩畸形的最佳骨 延长方法而广泛应用。Ilizarov装置是一 种复杂的环形支架系统,通过多平面的水 平穿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概述:
.44.3-0-1~12.44.3-0-3),均可采用肢 体延长的方法,解决肢体短缩畸形。 Codivilla(1905)提 出股骨斜形截骨延长法,Putti(1992) 在截骨上下端横穿一根克氏针牵引延长, Abbott(1928)改进了Putti氏骨牵引方 法,即在骨折上下两端各穿入两
适应证: 3.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功能良好,肌力在 Ⅳ级以上或者下肢骨延长后,有条件调整 肌力平衡者。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手术禁忌: 1.年龄<8岁。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手术禁忌: 2.肢体短缩在3cm以下或大于15cm者。
手术资料:伊氏架股骨延长术
Ilizarov 股骨延长术

Ilizarov 股骨延长术1. 适应症Ilizarov 股骨延长术适用于:1、先天性或后天性所致肢体短缩畸形,肢体短缩>3cm者。
2、手术适宜年龄为10~12岁,如果采用骺板延长者,则应在接近发育成熟时进行,即骨龄达14岁左右。
3、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功能良好,肌力在Ⅳ级以上或者下肢骨延长后,有条件调整肌力平衡者。
2. 禁忌症1、年龄<8岁。
2、肢体短缩在3cm以下或大于15cm者。
3、下肢肌力差,骨延长术后,无邻近正常肌肉可替代者。
4、髋、膝和踝关节不稳定或有明显畸形者。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体高和下肢长度测量。
2、股骨和胫骨X线片的真实长度测量。
3、确定下肢不等长的总长度。
4、摄腕部X线片,确定骨龄。
5、垫高患肢调整骨盆倾斜,平衡躯干等综合性因素来决定骨延长时所需的长度,在需要骨延长的总长度基础上再增加0、5~0、6cm,作为补偿骨短缩畸形。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近端半径针的置入当股骨外固定架组装好以后,先置入第1根半径针。
根据病儿的年龄大小,选用4mm 或5mm直径的半径针从大粗隆下缘外侧,与下肢生物力线相垂直(而不是与股骨轴线相垂直)置入,并连接到最近侧弧形板的上面。
调整外固定架使大腿均匀地位于架子中间,开始置入第2根半径针,应与第1根针垂直,并从最近侧弧形板的下面置入,然后与弧形板固定。
第3根针应与上述2根针呈45°角置入,并固定在远侧弧形板上,必要时(大龄儿童)在远侧弧形板上置入第4根针。
2、远端克氏针的置入先在最远端环上横行从外侧向内侧钻入第1根克氏针,这根针的中间偏外侧应带橄榄,并应与膝关节平行(a),在钻入之前应保持膝关节屈曲位(以防股四头肌在伸直位被穿过,而影响术后膝关节屈曲);第2根也是橄榄针,要从内向外横行钻入,固定在远端近侧环上(e);钻入另外两根克氏针,其中1根要从前外侧钻入(f),而另外1根从前内侧(g)。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Ilizarov 胫骨延长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Ilizarov 胫骨延长术
概述:
端克氏针时,在胫骨内侧端 要稍偏向骺板(图12.44.54A~C)。截骨完成后,将 远近两组圆环调整至相互平 行。这时出现了5°的过度 矫正,这个成角会在延长过 程中会逐渐得到矫正变成直 线。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 大多数的胫骨延长中这一步 是没有必要的,待延长过程 中出现成角畸形再矫正也不
手术资料:Ilizarov 胫骨延长术
概述:
延长器完成的。两种规格克氏针,即直径 1.5mm和1.8mm,通常后者用于下肢。有的 克氏针上带有“橄榄”,用以在骨延长期 间对抗骨外侧的预期应力。为了避免克氏 针对骨骼和皮肤产生异常的压力,必须采 用各种方式将克氏针固定到圆环上,目的 是保持克 氏针无论在冠状面,还是矢状面都呈直线、 不能弯
手术资料:Ilizarov 胫骨延长术
概述:
用于胫骨延长的伊氏架主要零部件有直径 为9cm、11cm、13cm、16cm 4种型号的半 环形圈,使用时将2个半环形圈用螺栓和 螺母组合成完整圆环,通常由4个圆环组 成伊氏架,每端2个构成一组,由六面形 柱体连接;两组环之间用4根丝杠或延长 器连接,无论是延长,还是压缩,都是通 过调节丝杠或
手术资料:Ilizarov 胫骨延长术
概述: 外侧(图12.44.5-3)。截骨完成后这2根 丝杠将被取掉,代之以4根丝杠将远、近 两组内侧圆环连接起来。
手术资料:Ilizarov 胫骨延长术
概述:
用于小腿肌肉的分布关系,胫骨延长过程 中预计将会发生向前成角和外翻,为避免 上述情况发生,两组圆环不能平行安装, 而应将近侧组环向后下、向外倾斜5°。 这个度数通过在近侧组环的丝杠上添加2 套锥形垫圈来控制,这种垫圈可以提供任 何方向上7°范围内的调节,安装时每套 垫圈的锥形突起朝向圆环;钻近
骨缩短-延长术治疗儿童小腿离断

骨缩短-延长术治疗儿童小腿离断罗旭超; 欧昌良; 邹永根【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21)012【总页数】4页(P908-911)【关键词】小腿离断; 骨延长; 断肢再植; 功能康复; 儿童【作者】罗旭超; 欧昌良; 邹永根【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矫形儿童手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大肢体离断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高能量创伤所致节段性毁损合并长段组织缺损的复杂性离断肢体,由于再植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为抢救生命,往往直接做残肢缝合或截肢术,给患者留下很大遗憾。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毁损性离断肢体再植成功率不断提高[1-3]。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儿肢体离断均在小腿,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11岁,平均6.0岁。
小腿自上段离断3例,中下段离断4例。
致伤原因:火车碾压1例,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伤2例。
术前按照MESS评分均在5~8分,均合并有皮肤肌肉复合组织缺损和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属强烈的意愿下,均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法行保肢治疗。
见表1。
表1 7例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岁)致伤原因离断部位MESS评分胫骨短缩长度(cm)延长时间(d)男7火车碾压伤小腿上段(胫骨结节下4cm)710100女5机械伤小腿中下段55.555女6道路交通伤小腿中下段5770男9机械伤小腿上段(胫骨结节下5cm)6770男11道路交通伤小腿上段(胫骨结节下4cm)88.585女6道路交通伤小腿中下段8660男8道路交通伤小腿中下段77702 手术方法再植前准备:积极抢救生命,在双下肢大腿根部上止血带,阻断双下肢血供,增加有效回心血流行抗休克治疗。
同时在30min内完成配血、输血及术前相关检查。
离断肢体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清创,修整皮缘,清除远端污物、血凝块及失活组织,显微镜下清创胫前、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找出可吻合的细小动脉及静脉并做好标记,切除失活组织,保留可修复的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验目的
• 掌握小腿外侧区和前区皮神经、浅静脉分支及分布
• 掌握小腿外侧区和前区深筋膜及其内肌肉的名称、位 置、形态、起止及神经支配。
• 掌握小腿外侧区和前区深层血管、神经起始、形成、 分布
• 了解骨延长术方法、适应人群、并发症
医学ppt
2
小腿境界
• 小腿上界为平胫骨粗隆的环 形线,下界为平内、外踝上 缘的环形连线。
医学ppt
12
• 适应人群:双下肢不等长、侏儒症、腿部 畸形矫正等患者。
• 并发症:针道感染、钢针松弛、提前钙化 融合、骨不连、轴向偏移、肌肉挛缩、神 经血管损伤等。
医学ppt
13
医学ppt
14
思考题
• 腓总神经起自什么神经?它的主要分支什么?其分 布范围如何?在什么部位最容易损伤?
• 小腿外侧、前群肌的名称、位置、形态、起止如何? • 伸肌上下支持带形态、位置、内容是什么?
(anterior osseofascial compartment)
外侧骨筋膜鞘
(lateral osseofascial compartment)
后骨筋膜鞘
(posterior osseofascial compartment)
内容物:小腿肌群及相应的血管 、神经
医学ppt
6
前骨筋膜鞘的内容
• 小腿前群肌(由内向外)
医学ppt
4
深层结构
• 小腿前区的深筋膜较致密,尤以近 膝部坚厚。深筋膜在胫侧与胫骨体 内侧面的骨膜融合,在腓侧发出前、 后两个肌间隔分别附着于腓骨前、 后缘的骨膜。
• 小腿前外侧区深筋膜,小腿前、后
肌间隔,胫、腓骨骨膜及骨间膜共
同围成小腿前骨筋膜鞘和外侧骨筋
膜鞘。
医学ppt
5
小腿骨筋膜鞘前骨筋膜鞘源自选方法。医学ppt
10
• 现代改进方法:
– 肢体同步方法: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在踝(或膝) 关节处加装一个仿生关节,应用“软硬兼治”的原理, 使肢体的神经、血管、肌腱等各种软组织与骨组织以同 样的速度延长增长 。
– 内外结合方法:首次手术是在同步肢体延长方法的基础
上, 在骨内穿放一枚钢针,达到预延长度后拆除延长
– 胫骨前肌 – 长伸肌 – 趾长伸肌 – 第3腓骨肌 • 伸肌上、下支持带
医学ppt
7
• 胫前动脉 (anterior tibial a.)
• 胫前静脉 (anterior tibial v.)
• 腓深神经 (deep peroneal n.)
医学ppt
8
外侧骨筋膜鞘
• 外侧群肌(由内向外)
– 腓骨短肌 – 腓骨长肌
器,改由骨内钢针维持延长肢体的稳定和长度。
医学ppt
11
• 增高术分为围手术期、延长期和功能康复期。 围手术期10-14天(包括术前检查和手术后7 天),胫骨、股骨一般延长期为7-14d,掌骨 指骨等短小骨则需要21d。延长速度平均每日 1毫米最佳,每次延长不要超过原骨长度的3%。 骨延长长度应限制在原骨长度的10%,最大不 要超过15%。
• 腓浅神经
医学ppt
9
骨延长术
• 传统方法:增高手术需在延长肢体骨上采用截骨 术使骨形成一新的骨生长线,然后经皮在骨骼上
穿放数枚特制钢针,并与体外装置连接成一个具
有牵伸功能的延长器,术后通过有规律的牵伸,
使骨的长度增加,直至达到预延长度。待新生骨
达到足够强度后,将延长器拆除。此法的并发症
多,所以一般情况已不作健康成人增高手术的首
医学ppt
15
医学ppt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经内、外踝中点所作的垂线,
将小腿分为小腿前外侧区和
小腿后区。
医学ppt
3
前外侧区浅层结构
•浅静脉
•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
足背静脉弓(dorsal venous arch of foot)
•皮神经
•隐神经 (saphenous nerve)
•腓肠外侧皮神经(later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足背外侧皮神经(lateral dorsal cutaneous nerve)
•腓浅神经(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足背内侧皮神经
(medial dorsal cutaneous nerve)
•足背中间皮神经
(intermediate dorsal cutaneous n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