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名校联考作文“面对信息洪流我们该持何种态度”解析及优秀范文
信息洪流时代,理应学会独立思考作文

信息洪流时代,理应学会独立思考作文XXX前全球总裁XXXX在《深度思考》中写道:“只有独立思考,你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真相。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王辰院士一样主动思考的能力,这样才不会溺毙在信息的汪洋之中。
浩如烟海的电子书籍,实时更新的海量信息,内存告急的手机应用,社会热点、时政新闻、专业知识,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信息之中。
有信息就会有推送,从简单的商场促销到算法的精准推送,每一个人都将面临如何应对信息的甄别和选择。
面对海量信息,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判断我们是否真正需要。
著名经济学家XXXX曾说“信息的丰富,导致我们注意力的贫困。
”而懂得独立思考的人却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王辰院士不认识撒贝宁,没有人觉得他很low,因为他不是孤陋寡闻,而是这样的信息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如果一个主持人说,他不认识小萨﹔一个高中生说,他没有听过凯撒﹔一个厨师长说,他没听过披萨﹔那就会贻笑大方。
全球现有的书籍有1.3亿本,即使不再有新书出版,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能阅读九牛一毛。
日本作家池田干惠在《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引用了一组数据: “2000-2020年的20年间,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增长了6450倍。
”并忧虑道,“信息过剩,人们往往会陷入选择迷茫"。
面对巨量信息,我们首先思考我们是否需要,而不是是否得了实惠,占了便宜。
那个买了鞋子忘了风衣的人就是典型的忘记需求的人。
面对信息过载,更要独立思考,学会分辨,不做信息的奴仆。
XXX说:“不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步入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模考的资料,从名校仿真到必刷题,从三年模拟到十年高考,信息制造者为我们准备了齐全的资料,如何去做呢?我们需要像院士王辰那样,主动选择,去搜寻我们需要的信息。
自己的弱科是哪门?短板是哪块﹖是需要则重知识讲解的、还是注重练习的?是要选择高考真题呢,还是模考试题呢?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首先要拿来”拿来的过程就是思考、分辨、选择的过程。
面对丰富的信息作文600字(通用23篇)

面对丰富的信息作文600字面对丰富的信息作文600字(通用23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面对丰富的信息作文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面对丰富的信息作文600字篇1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开端。
面对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的局面,我们青少年人该如何应对?首先,要选择性的汲取信息。
以鱼龙混杂的网络为例,我们既可以利用它将自己提升到新的高度,也可能因它坠入无尽深渊。
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分辨它们的性质,并规避对自己身心发展不利的部分,转而汲取那些有利信息。
同样一个搜索网站,有人用它查找资料、开阔视野,有些人则利用其庞大的信息量满足自己的不良嗜好或因沉溺其中而荒废了自己真正的生活。
面对丰富的信息,我们应当紧握选择权,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驾驶好自己那一叶扁舟。
其次,要理性对待这些信息。
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迷失于其中而丧失自己的观点,随波逐流。
这时我们需要铭记——信息是支持我们主见的附加品,而不是我们的全部。
看似严谨的科学结论如今也可能一天一变,更不用说流言的走向。
同一件事的叙述方式只要稍加改动,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只有发自内心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哪怕它最终被证明是错的——才不会在当今社会迷失自我。
最后,要学会将其化为己用。
如前文所言,信息是支持我们主见的附加品,而这并不代表它任何时候都万分廉价。
一旦我们具备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将它们化作自身观点的一部分,赋予其真正的价值。
现代丰富的信息如同千军万马,群反叛乱可能覆没一段历史,指挥得当可能成就一个王朝。
一方屏幕是信息时代的缩影。
身处时间洪流的我们,应当融入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而不是被时代所控。
面对丰富的信息作文600字篇2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只带把钥匙、手机就出门了。
如果你还挎个大包,里面装满了什么现金、优惠券、记账本……那我敢肯定,你的手机可能还是八十年代的小灵通,你一定是个宅女,而且宅得非常严重,这简直与世隔绝!现在这个时代,是科技、年轻人的时代。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信息茧房:智能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塑造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信息茧房:智能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塑造在智能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
这片海洋无边无际,波涛汹涌,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叶扁舟,随风摇曳,被信息洪流所裹挟。
古语有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加容易被与自己观点相近、兴趣相投的信息所吸引,久而久之,我们便被自己所构建的“信息茧房”所包围,开始在茧中自我塑造,逐渐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智能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途径变得更加多元,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等多种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然而,这种便捷性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越来越容易陷入“信息茧房”的困境。
当我们的浏览、点赞、分享和感动都被同类型的信息所主导时,我们的思维便开始被固化,我们的观点也开始变得偏激。
我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而对外界的不同声音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种“信息茧房”的现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影响了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信息茧房”中,我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的驱使,做出冲动的决定。
我们可能会因为一则片面的新闻而义愤填膺,也可能会因为一段煽情的视频而泪流满面。
我们被信息所绑架,被情绪所控制,逐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信息茧房”的困境呢?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接触不同的信息和观点。
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只有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信息和观点时,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其次,我们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我们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也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我们应该学会分析问题的本质,挖掘信息的深层含义,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信息茧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所左右。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渠道。
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等新媒体。
关于在信息洪流中坚守自我的作文800字

关于在信息洪流中坚守自我的作文800字Living in a world full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stay true to oneself and uphold one's own values and beliefs.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里,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变得越来越困难。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social media have inundated us with an overwhelming amount of information.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让我们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
Amidst this deluge of information, it is easy to lose sight of who we truly are and what we stand for. 在这些信息的洪流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我们真正的内心和立场。
The pressure to conform to socie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often drive individuals to compromise their own valuesin order to fit in. 在社会期望和错失恐惧的压力下,很多人为了融入而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
However, it is essential to remember that staying true to oneself is crucial for personal integrity and self-respect. 然而,要记得坚守自我对于个人的完整性和自尊是至关重要的。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肚皮,获得打赏;9岁女孩发抖音哭诉视频,“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
看到互联网催生的这种社会现象,有些网民就认为应加强网络自媒体的素养、责任和义务。
还有网友认为人生价值不是只体现在视频里。
还有网友认为要通过正确渠道获得别人和社会的关注和肯定。
也有网友认为应该理智对待网络信息。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谈谈你的看法,也可从网友的思考中得到启发,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在很久以前,我们人类传递一个消息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而如今,信息的传递只在微秒之间。
在这个快速而又虚拟的信息世界里,有人任意发声,随意评价。
作为高中生的我认为:在信息世界里我们须谨慎。
科学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广的范畴。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距离的屏障成了历史,让地球上任意的面对面成为现实,我们都成了地球村的一员。
科学技术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多少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危害。
对我们来说,科学技术仍是一把双刃剑。
当今自媒体时代,如果以每个人每天发一条信息来计算,那么一年中便不知道有多少亿条的信息发布了。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能随时随地发声而感到“可喜”,但同时是不是也会因为海量信息的存在而觉得自己时时都有被淹没的“可悲”?在铺天盖地的信息圈里,每条信息并不会给自身贴标签,说自己是绝对真实或是假的。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智能时代下的“信息茧房”与自我塑造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智能时代下的“信息茧房”与自我塑造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每一次点击、浏览、点赞和分享,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认知世界。
正如古人所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我们倾向于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这种偏好在智能算法的助推下,形成了一种“信息茧房”,将我们紧紧包裹其中。
“信息茧房”这一概念,形象地描绘了我们在信息海洋中逐渐构筑起的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久而久之,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思维变得固化。
智能算法通过分析我们的浏览记录、点赞行为和分享习惯,为我们推送越来越多的同类信息,使我们陷入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
然而,这种“信息茧房”并非完全无害。
在短期内,它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一种舒适和满足,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欢的、认同的。
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舒适区却可能成为我们成长的绊脚石。
当我们习惯了只看一种观点、只听一种声音时,我们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退化,对世界的认知也会变得片面和狭隘。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努力打破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
首先,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声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避免陷入思维的误区。
其次,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
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不轻易被他人左右。
最后,我们还要主动拓展自己的信息来源,关注多元化的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
因此,我们不仅要警惕“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还要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各种信息,不传播不实言论、不制造谣言、不煽动情绪。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利用智能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便利条件,积极传播正能量、传递正确信息、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总之,智能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信息茧房:智能时代的自我塑造与突围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信息茧房:智能时代的自我塑造与突围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我们身处智能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中。
在这个海洋里,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筛选着各种信息,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信息茧房。
正如古人所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关注着与自己观念相似的人和事,久而久之,我们的思维、行为甚至价值观都被这些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然而,这种信息茧房的存在,虽然让我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加高效,但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隐患。
首先,它可能导致我们陷入信息孤岛,对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视而不见,甚至产生偏见和误解。
其次,过度依赖同类信息,可能会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狭隘,缺乏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当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被单一的信息所塑造时,我们可能会变得盲目和偏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信息茧房,实现自我突围呢?首先,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要只关注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也要尝试去了解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形成更加客观和理性的认识。
其次,我们要学会批判性思维。
在信息海洋中,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要敢于质疑和挑战那些看似权威但实则存在问题的观点和理论。
最后,我们要积极拓宽自己的信息渠道。
除了通过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获取信息外,我们还可以阅读书籍、参加讲座、参与讨论等多种方式,以获取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信息。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我们的每一次浏览、点赞、分享和感动,都在无形中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不被信息茧房所束缚,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更加广阔和多元的世界。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破信息茧房的限制,以开放的心态、批判的思维和多元的信息渠道,塑造一个更加美好和多彩的未来。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互联网时代与我们的未来

2020年高考优秀作文:互联网时代与我们的未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们在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的同时,也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这样的信息环境,或许正可喻为“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的形成,与个体在获取、处理信息时的主观选择密切相关。
获取信息时,我们往往选择那些自己赞同或喜欢的内容;处理信息时,我们又常常屏蔽掉那些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信息。
这样的选择,看似无害,实则可能在不知不觉中限制我们的视野,使我们陷入一个由相似信息构建的“信息茧房”之中。
“信息茧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身处其间却不自知,甚至沉溺其中而不愿自拔。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被“信息茧房”束缚呢?首先,我们需要对“信息茧房”保持警惕。
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只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要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信息来源,多接触一些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信息。
通过接触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更好地丰富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判断力。
其次,我们要学会甄别信息的真伪。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现象愈发严重,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涌入我们的视线。
如果我们不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就很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验证信息,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迷惑。
最后,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我们不能轻易地相信或接受,而应该运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这些信息。
通过批判性地思考,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从而避免被“信息茧房”所左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尚且如此,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应该勤于反思,善于从自身找原因。
在“信息茧房”形成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了推手的角色。
因此,要想打破“信息茧房”,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互联网时代为我们带来了便捷和多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的挑战。
只有保持警惕、甄别信息真伪、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跳出“信息茧房”的束缚,实现真正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三名校联考作文“面对信息洪流我们该持何种
态度”解析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生活中,人们总结出了各种“效应”。
下面列举了几个“效应”:
戈培尔效应:来源于纳粹铁杆党徒戈培尔,他负责纳粹党的宣传工作,他说过“重复是一种力量,谎言重复一百次就会成为真理”。
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权威暗示效应:一位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
美即好效应: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
读了这几个“效应”,你有怎样的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语文试卷。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指导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
本次作文材料所给的真实情境是,列举了生活中人们总结出的几个“效应”:戈培尔效应、晕轮效应、权威暗示效应和美即好效应。
这几个效应都会造成人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认知障碍。
戈培尔效应警示我们,面对纷乱的信息,不盲从,不轻信,要能够剥去谎言华丽的外衣,辨伪而存真。
晕轮效应启示我们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谨防认识片面,要全面看待问题。
权威暗示效应说明了尊重权威,更要听从真理的重要性,不要迷信盲从,要敢于质疑,坚持真理。
美即好效应说明了不可以貌取人,不要以偏概全的道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也要辩证看待问题。
写作时要从材料所给的“效应”出发,谈自己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
2.典型任务的限制。
本次作文所给的材料是生活中的几个“效应”,目的是为了引出写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立意时要把材料所选的“效应”现象和中心话题联系起来构思行文。
不可只谈“效应”,不谈“态度”;也不可只谈“态度”,不谈“效应”。
3.价值取向的限制。
从材料中“纳粹铁杆党徒”“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误认为”等词语可以看出,本次作文所给的“效应”具有共性,都是不良“效应”,都会影响人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正确认知。
对此,考生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写作任务明确要求写“应持的态度”,因此立场要鲜明,态度要明确。
4.文体限制。
材料要求考生谈谈“认识与思考”,考生可以自主确定文体,但议论说理更能体现思维的深度。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多元的。
四个效应展现了不同的写作角度,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效应为基础确定立意。
可以否定戈培尔效应,谈要剥去谎言华丽的外衣,辨伪而存真;可以否定晕轮效应,谈谨防认识片面,要全面看待问题;可以否定权威暗示效应,说明要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道理;可以否定美即好效应,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看待问题。
四个效应各自代表不同的角度,写作时组合的方式也有多种,因而写作角度是多元的。
2.素材的选用是开放的。
行文时除了可以引用所给的材料,还可以联想其他相类事例,比如三人成虎、掩耳盗铃、坐井观天等故事所反映的道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谣言满天飞的现象,如何看待青春偶像及明星人设等,写作时可以根据所选角度与需要选择使用。
解题
这是一道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意识。
材料给出了生活中人们总结出的几个“效应”,由此引出写作任务:谈谈考生“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应持有的态度”。
所给材料中的几个“效应”有一个共性,即都是不良“效应”,都会影响人对接触到的外界信息的正确认知,从而构成认知障碍。
对几个效应的正确认知是立意的基础,综合几个“效应”的含义可立意为: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尊重权威,更要听从真理;理性辨别,摒弃偏见;剥去谎言外衣,辨伪而存真等。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理性对待外界信息。
2.拂开乌云见月明。
3.莫让效应掩盖了真理。
4.以理智态度邂逅大千世界。
5.悲兮人云亦云,乐兮慎辨笃行。
6.擦亮眼睛,看清世界。
7.乱花迷人眼,求实得真知。
8.于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
9.理性认知,敢于质疑。
10.莫让效应失理性,对待信息不盲从。
……
偏题立意:
1.实践出真知。
(偏离题意,题目并未谈及“实践”)
2.理性是一道光。
(空谈“理性”,未点出是面对外界信息的态度)
3.小议效应。
(就事论事,未突出中心任务“面对外界信息应持的态度”)
4.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太过空泛,没有针对性)
5.态度决定高度。
(偏离写作任务,未点出“应持的态度”是什么)
范文展示
悲兮人云亦云,乐兮慎辨笃行
材料中,提到凡此种种的效应,表现的都是一种从众思想、一种误判信息和那背后的不笃定。
在我看来,惟有慎思明辨笃定笃行,方能抵御外界虚假信息,进而获得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慎思之,保持独立思考。
迈克尔·杰克逊曾说:“印刷成文也不代表它就是真理。
”而戈培尔效应通过重复不断地给人们灌输思想,摧毁意志,达到“三人成虎”的效果。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经济学中的广告,不少广告商花费巨资来打造品牌,恰恰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依靠“重复”来洗脑。
传销组织不也是如此吗?依靠的就是那所谓“无懈可击”“无可挑剔”的完美宣传,运用反复强调来达到“赚大钱”的宣传目的。
可怕的是,现实生活中,“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自然,骗子洗脑的信息就会铺天盖地,让人难以辨别真假,此时就更需要我们拥有独立思考这尤为重要的品质。
醉心于思考,就有了梭罗瓦尔登湖旁那千回百折的低头深思;潜心于思考,就有了鲁迅先生那深入浅出、入木三分的冷峻言论;热心于思考,就有了张伟丽那智慧型拳击女王……保持独立思考,使他们一骑绝尘,超凡脱俗,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之事,达到令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笃定之,杜绝迷信盲从。
堂吉诃德曾说:“人们证明你写的是谎话,也不能剁掉你写下这句谎话的手。
”可见权威的话影响之根深蒂固,只有勇敢者挺身而出,才能拨乱反正,去伪存真,创造真正的历史。
苏格拉底曾拿一个假苹果让学生嗅香味,在他人声称“空气中弥漫着苹果清香之气”的时候,柏拉图毅然决然断定“闻不到”。
勇于挑战权威,敢于与众不同,最终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笃定,于是有了日本演奏家小征泽尔“乐谱错了”的质疑;笃定,于是有了钟南山批驳爱丁堡大学教授错误公式的自信;笃定,于是有了汪勇在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笃定,是战胜权威的最后一击,是行稳致远的压舱之石。
正如普朗克所说:“发现,要么荒诞不经,要么惊世骇俗。
”笃定之,相信自我结论。
笃行之,勇于投身实践。
陶行知先生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不论是“美即好效应”,还是“晕轮效应”,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一个肤浅阶段,就轻率下结论,草草了事。
而唯一能避免于此出错的方法莫过于大胆探索、积极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单就外貌而言,古人告诫我们:“莫要以貌取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日久见人心”。
这些人生格言恰恰是从人与人相处的点滴实践中得出的经典结论。
世事繁杂,更需要我们笃定笃行,方能小心驶得万年船。
醉心于笃行,有了钟南山院士在自己身上做人体实验的壮举;投身于笃行,有了屠呦呦奶奶成功提取青蒿素的践行;热衷于笃行,有了伽利略比萨斜塔那举世瞩目的实验成就……秉持“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态度,保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做
法,留下精耕细作的足迹,开出筚路蓝缕的道路,使他们到达“灯火阑珊处”的惊世辉煌。
保持清醒,当慎辨笃行。
如此,方能在风起云涌之尘世,完美避开所谓“效应”,守得云开见月明。
点评:
本文立意准确,中心突出,拟题新颖、典雅,抑扬之间表明自身立场。
使用三个分论点结构成文,脉络分明。
行文中,迈克尔、梭罗、陶行知、堂吉诃德、普朗克等人物或引用或举例,信手拈来,积累丰厚。
语言掷地有声,体现出较好的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