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12《大自然的启示》练习题
习作三(大自然的启示)

第二个 人高马大,四肢发达, 同学 满怀信、完好无损、面 红耳赤、气喘吁吁、无 可奈何、 我 紧紧握在手中,全身的 力气集中在手上,;我 跺一下脚。
完好无损 迷惑不解 恍然大悟
9
试验后
解释原理
得到启示
10
试验后
解释原理
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所 承受的压力。因此,即使鸡蛋壳很薄, 但它却仍能很好地抵抗外界的冲击!科 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薄壳原理 ”。很 多建筑物也利用薄壳原理,比如:悉尼 歌剧院,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
Page 17
Page 18
握不碎的鸡蛋
下面的片段写得好吗?大家来当当小评委,说出你的看法吧。
那个男生走上讲台,接过鸡蛋,用力地去握鸡蛋,看能
不能把鸡蛋给握碎。每隔一会儿,他便打开手看看鸡蛋碎
了没有,同学们都被他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我们一起看看修改后的片段:
那个男生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接过鸡蛋,把蛋放在 手心里,然后把头转过去,用尽全身力气去握鸡蛋。但 他又怕把握碎的鸡蛋清弄到自己身上,所以每隔一会儿, 便回头看看鸡蛋碎了没有,同学们都被他的样子逗得哈 哈大笑。
Page 46
大自然的确是人类的老师。只要留心观察, 你就能从中有所发现并得到启示:
1、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不要张扬。 2、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3、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持 。 4、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5 、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 47
27
交际主题
28
29
利用八爪鱼的吸盘设计了贴手
Page 32
大自然就像人类的 老师,给我们以启 发,等待我们去发 明创造。 Page 34
四年级语文下册 12.大自然的启示 拓展阅读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素材 新人教版

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
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说说狼和鹿的关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但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
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人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
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
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
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25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6千多只。
凯巴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
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
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
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
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反倒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启示_1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大自然的启
示
大自然给过我们许多的启示,比如:树叶纷落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地震等自然灾难来临前动物会有异常反应……
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一起去春游。
清早,爸爸妈妈就准备了许多好吃的,然后一家人刷完牙洗完脸就开始上路了。
一路上,我和爸爸、妈妈有说有笑地聊天,渐渐地,天空有一点阴了。
我问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天怎么感觉有一点阴啊?会不会要下雨了呢?”爸爸抬头看了一眼天,肯定地说:“不会的,昨天晚上天气预报说今天没有雨啊,你看昨天的天气预报,阳光灿烂的,怎么会下雨啊?”我听了只好说:“哦。
”可是,一路上我还是担心会下雨,因为如果走到一半就下雨的话,那我的春游就泡汤了。
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见了空中飞来几只小燕子。
刚开始,我并没怎么在意。
可是,我们越往前走越发现,空中出现了更多只的小燕子,而且这些燕子飞得特别低。
我当时突然想起了一个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
不一会儿,真的下起了小雨来。
后来,天空越来越阴沉,雨儿也下得越来越大。
我想:“唉!完了,今天的春游看来又要泡汤了,只能等到下一次
再去春游了!”
虽然这次春游没有成行,心里很失望。
但我也了解了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那就是燕子低飞会下雨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啊!。
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部分参考答案

部分参考答案1 古诗词三首我会写庭庭亭蓝篮兰我会选 1. D A C 2. A 3.B 4.C我会填 1.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湖光秋月潭面君山洞庭湖君山宁静,柔美 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略) 3.眼前看到的诗人的感受读一读相同之处:形式相同;都是回忆性的诗词。
不同之处:描写的季节不同;描写的景点不同。
2 桂林山水我会写攀登波澜屏障罗列我会选 si 似的 dao 倒下我会改 1. 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仿写略)2. 这是伟大的奇观我判断 1.√ 2. × 3.√我会填 1. 奇秀险静清绿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让你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2. 围绕倒映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连绵不断 3.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会写蜿蜒稍微浓淡一簇臀部额角根据钟乳我判断蜻蜓蜿蜒稍微树梢根据剧烈钟乳我会做 1. 无论都 2.即使也我会查 1. 排进入 2. 不同奇异我能行 1.(1)宽窄缓急变换调子(2)宽窄缓急(3)走向速度声音起伏变化(4)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溪水声也就各不相同。
作者当时游兴很浓,所以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的感叹。
2.很宽宽敞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4 七月的天山我会填巨大盛开融化高悬细碎密密我模仿 1.兴致勃勃斑痕累累千里迢迢 2.模模糊糊弯弯曲曲密密麻麻我会做 1.雪峰白缎云影花 2.显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紫花。
我知道 1.进入天山深入天山 2.雪峰、雪水汇成的溪水原始森林、塔松五彩斑斓的野花我能行 1.白皑皑翠绿 2.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塔松巨伞我会读 1.绿色、黄色、蓝色、深褐色、银色 2.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辽阔潘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质朴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峰峦雄伟浙江攀登屏障蜿蜒无暇稍微三、镜峦绵兀似澜拔罗彩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无暇的翡翠蜿蜒的小溪新生的竹笋撑开的巨伞五、1.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李白敬夜思望庐山瀑布2.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君山青螺(或湖面镜子)3.唐白居易怀念江南美景六、1.围绕倒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连绵不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金华双龙洞罗店罗店盘曲而上映山红溪流山势宽窄缓急调子七、1.宽阔的街道一人流如潮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3.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小练笔大自然

精彩开头
大自然,教了我们许多知识,也给了人类许多启 示,发明了许东西。
大自然是伟大的,大自然也是神奇的。只要认真 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就会从中受到启迪。
梅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那是让我们要勇敢面对 困难;小草在冬天弯下腰杆,那是教导我们学会能屈能 伸:莲亭亭玉立,不枝不蔓,那是告诫我们出淤泥而不 染。
从大自然身上学会了很多东西,为人们造福, 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习作要求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走进过大自然,观察过动、植物的生长和其它自然现 象。我们可以写动物带来的启示,也可以写植物带来的启示,或者写某自然现象 带来的启示。
2.我们还可以写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过和心得。
牵牛花
蜜蜂——团结、分工的精神; 蜗 牛——坚持不懈; 小 草——坚忍不拔; 蜘蛛织网——坚持不懈;
小溪——要有目标,才能成功; 大树——无私奉献
……
一、写作范围:两个主题: 1、发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发现:(感受品质):
二、你打算选哪个主题作文? 三、写作指导:
标题:《XXX的启示》、《由XXX想到 的》、《我发现了XXX的秘密》、《从动物 身上得到的启示》、《大自然,人类的老 师!》、《XXX的力量》
开头: 交代事情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
事由。
例:一大早,我在外公家的墙角处发现了一 张蜘蛛网,好奇心驱使我捉来一只蚂蚁放在 网上。
中间:
重点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观察到了什么、发 现到了什么、得到哪些启发、想发明什么。
结尾: 1、谈感受。 例:动物身上有很多本事等着我们去细
细观察,认真研究,从而会有更多的发明。 2、首尾呼应: 例: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呀!人们
(1)发明:动植、物与仿生学 例如: 含羞草——自动防盗铃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2大自然的启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原文《“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g)。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pú)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ào)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fǔ)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rǎng)的肥力。
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chěng)凶啦。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人类的老师》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
其实蜻蜒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每只蜻蜒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lüè)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动的关键(jiàn)。
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四年级下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基训部分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自学提示1.luótán ān2.李白白居易唐词唐刘禹锡巩固运用1.亭洞庭潭螺遥2.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谙:熟悉3.(1))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面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2)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能不忆江南两个黄鹂一行白鹭(3)拟人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语文活动1.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就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西湖庐山泰山淮河2《桂林山水》自学提示2.(1)②(2)③无瑕攀登峰峦危峰兀立罗列屏障泰山波澜壮阔波澜攀登无暇绵延不绝滋润举报假日棉花拓展阅读1.栩栩如生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
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
相映成趣: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2.半江渡画山黄布滩碧莲峰3.“只见两岸群山如千万株玉笋破土而出,青翠欲滴,碧波倒影,山水含情,宛若置身仙境。
碧莲峰玲珑、俊秀,很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莲花,生意盎然。
”语文活动1.长城 2.九曲十八弯 3.九寨沟 4.黄山3《记金华的双龙洞》自学提示2.叶圣陶游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BACED按游览顺序记叙、运用恰当的词汇描绘事物特点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巩固运用1.浙浓淡油桐一簇臀部擦伤蜿蜒钟乳源2.盘曲各异森郁多端3.(1)宽—窄缓—急(2)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
4.(1)稍微额角擦伤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以及孔隙窄小和矮的特点。
(2)变化多端颜色各异观赏形状颜色拓展阅读1.惟妙惟肖(xiào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生动,或是雕刻得非常精美、十分逼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大自然的启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2大自然的启示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内容或主题相似的课文,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原文“打扫”森林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护林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林务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yāng)。
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pú)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sào)帚(zhǒu),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fǔ)烂之后,变成了腐殖质,能增强土壤(rǎng)的肥力。
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chěng)凶啦。
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人类的老师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yì)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过了许多年,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共5页
四年级下册12《大自然的启示》练习题
《大自然的启示》练习题
一、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遭殃(yānɡ yànɡ) 扫帚(zou zhou) 土壤(rǎn rǎnɡ) 腐烂(fǔ
fù)
关键(jiàn jiǎn) 机翼(jì yì) 简略(nü;è lü;è) 鲸
鱼(jīnɡ jì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栖( ) 从( ) 攻( ) 末( ) 形( )
晒( ) 丛( ) 功( ) 未( ) 型( )
三、照样子连线。
砍光 原理 异想天开的 飞机
除尽 灌木 机毁人亡的 地方
增强 杂草 轻而易举地 命令
捕食 肥力 动物栖息的 惨祸
研究 害虫 性能优良的 超过
四、选词填空。
保持 支持 坚持
1、我们要( )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虽然他生病了,可他仍然( )每天按时上学。
3、谁的意见正确,我就( )谁。
咬 吃 钻 锄 毁 砍 飞
第2页/共5页
4、林务官把灌木丛( )了,把野草( )了,鸟儿( )走了,森
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
( )树叶,( )树根,( )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
渐给( )了。
五、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1、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 ( )
2、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 ( )
3、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 )
4、设计师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 )
5、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
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这是因为 。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 船头是尖尖的, 总
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 常常 地超过海轮。这是
因为 。
3、科学家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4、科学家从鲸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七、读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1、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
发明了飞机。
2、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3页/共5页
3、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船头是尖尖的,
但总是开不快。
八、阅读理解。
发明家的“老师”
可以这样说,遍及海、陆、空的千姿百态的生物,都是
发明家的“老师”。
从前,有几个船员在北冰洋遇见一条漂浮的小鲸,他们
便开船赶去。哪知这条鲸的鳍起了发动机的作用,船员没有
追上。船员受此启发,给船装上了“船鳍”,使船航行得更快。
后来,又有了仿照鱼类呼吸的原理,制成了“人工鳃”,使潜
水员潜入深海。
海豚可以赶超一般船舰或潜艇,这是因为海豚具有流线
形体态。它那独特的双层弹性皮肤,成了优良的消振器,能
消除湍流的阻力。据试验,用人工仿造的海豚皮做成的鱼雷,
航速提高近一倍。
南极的企鹅平蹒跚(pán shān)而行,但遇到紧急情况,它
能以三四千米的时速,在雪地上急驰如飞。原来,企鹅会匍
匐在地,蹬起双脚,好像滑雪者。在它的启示下,人们设计
出雪地越野汽车。这种无论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地行
驶,时速可达五十千米。
发明家模仿袋鼠跳跃前进的方法,制成了“跳跃型汽车”。
这种新型汽车无需道路,在沼泽、丘陵、草地或沙漠都可通
第4页/共5页
行无阻。
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薄膜,它能在黑夜感知远处动物散
发的体温,从而准确地袭击猎物。人们受到响尾蛇的启示,
研制出热敏元件,将它装配在导弹里,当作热定位器,就能
弹无虚发。
人们参照蝙蝠在黑夜超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纳”,
进而制成了盲人探路器。
1、选字填空。
驰 弛
奔( ) 疾( ) 松( ) 一张一( )
漠 摸
沙( ) 冷( ) 抚( ) ( )索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 寸步难行——( )
3、填空。
人们受 启发,给船装上了 ,使船航得更快;受 的启
发,制成了 ,航速提高近一倍;受 的启发,设计出 ;模
仿 ,制成了 ;受到 的启示,研制出 ;参照 的原理,发
明了“ ”,制成了 。
九、读了课文之后,你一定受到很大的启发吧!请你举出
生活中生态不平衡的现象,并且设计治理方案。
生态不平衡的现象:
第5页/共5页
1、 。
2、 。
治理方案: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