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课程设计
消防课程设计技术要求

消防课程设计技术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和火灾逃生技巧,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原因•掌握常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初期火灾扑救•能够运用火灾逃生技巧安全撤离现场•能够参与灭火器和消防栓的定期检查和维护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预防的积极态度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火灾的危害和原因、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火灾逃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火灾的危害和原因:介绍火灾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分析火灾的常见原因,让学生了解火灾的严重性。
2.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介绍常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烟雾报警器等,并演示其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技巧。
3.火灾逃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介绍火灾逃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火场疏散、逃生通道的选择等,并通过实地演练让学生熟悉火灾逃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和原因、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火灾逃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火灾的认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火灾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的严重后果,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4.实验法:通过实地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掌握火灾逃生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消防安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网络课程设计

消防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识别常见火灾隐患。
3. 学生掌握火灾报警流程和火场逃生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2. 学生能独立设计并实施火场逃生计划。
3. 学生能运用网络资源,收集并整理消防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养成预防火灾的好习惯。
2. 学生增强责任感,关心他人生命安全,积极参与消防活动。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消防安全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技能。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火灾基础知识:火灾的定义、分类及危害;火灾发生、发展及熄灭的基本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火灾与消防基础知识2. 消防设施与器材: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防栓的使用方法;其他消防设施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 消防设施与器材3. 火灾预防与隐患识别: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的火灾预防措施;常见火灾隐患的识别与整改。
教材章节:第三章 火灾预防与隐患整改4. 火灾报警与火场逃生:火灾报警流程;火场逃生方法及注意事项;火场自救与互救技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火灾报警与火场逃生5.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火灾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五章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6. 消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 消防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6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二课时学习火灾基础知识和消防设施与器材;第三、四课时学习火灾预防与隐患识别;第五课时学习火灾报警与火场逃生;第六课时进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及实践活动。
消防员培训课程设计

消防员培训课程设计一、培训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员掌握消防法律法规、火灾预防知识、火灾扑救原理和方法、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体能目标通过体能训练,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以适应消防工作中的高强度体力需求。
3、心理素质目标培养学员的勇敢、果断、坚韧、冷静等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二、培训内容1、消防法律法规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消防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消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火灾预防知识(1)了解火灾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掌握常见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方法。
(2)学习建筑物的防火设计要求和消防设施的配置标准。
(3)掌握电气防火、易燃易爆物品防火等方面的知识。
3、火灾扑救原理和方法(1)学习火灾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的条件、类型和特点。
(2)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如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和抑制法。
(3)了解不同类型火灾(如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电气火灾等)的扑救策略和注意事项。
4、消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1)熟悉各类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斧、消防梯等)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
(2)学习消防器材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知识,确保器材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
5、体能训练(1)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以提高上肢、腹部和下肢的力量。
(2)耐力训练:进行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3)速度训练:进行短跑、折返跑等训练,提高反应速度和移动速度。
(4)灵敏性和协调性训练:通过跳绳、篮球、足球等运动,培养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6、心理素质训练(1)模拟火灾场景,进行实战演练,让学员在逼真的环境中锻炼心理素质。
(2)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员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活动增强学员之间的信任和协作能力。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
在大型公共建筑、商场、住宅小区等场所,消防设施的设置和使用已成为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条件。
为了培养更多专业的消防工程人员,各高校设立了消防工程专业,并开设了相应的消防工程学课程。
本文将从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角度,对消防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讨论。
一、课程设置消防工程学是一门针对消防安全技术的科学,它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正常情况下,消防工程专业的学制为四年。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可分为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
以本科课程为例,它由基础、专业和实践课程组成。
1.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基础,它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力学等学科,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基础。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理论力学和应力分析,因为理论力学是消防工程中最基本的力学基础,而应力分析是消防工程结构的基础。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核心,它包括建筑结构、防火技术、智能消防、消防设备、安全管理等学科。
其中,建筑结构和防火技术是消防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方向,智能化消防是近年来兴起的分支学科,它利用信息和智能技术提高消防安全的效率和可靠性。
3.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的重要补充,它包括实习、课程设计、毕业文献综述等。
其中,课程设计是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的重点内容,是消防工程专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种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系统性、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在消防工程学中,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将基础、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拓宽消防工程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1.原则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对课程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和职业需求,寻找适合的课程设计方案。
(2)实用性原则:将课程设计与现实消防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消防

课程设计消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消防的基本知识,如消防设施的使用、火灾的扑救方法等。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消防设施,掌握火灾逃生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消防安全意识,珍爱生命,预防火灾。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消防基础知识、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火灾的扑救方法、火灾逃生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防基础知识:介绍火灾的成因、火势蔓延的规律等。
2.消防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消防栓的操作等。
3.火灾的扑救方法:介绍室内火灾的扑救、室外火灾的扑救等。
4.火灾逃生:介绍火灾逃生的原则、逃生路线的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消防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消防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火灾逃生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火灾案例,让学生学会从实际情况中判断和处理火灾。
4.实验法: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火灾逃生的技能。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消防教材,参考书则选择与消防相关的专业书籍。
多媒体资料包括火灾逃生的视频、火灾现场的图片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火灾的危害和逃生的方法。
实验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用于进行实地操作和演练。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业包括火灾逃生计划的设计和火灾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消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考试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水平。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教案以及教学课程设计(10篇精选)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教案以及教学课程设计(10篇精选)三、引导学生说出预防火灾的方法。
1、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的学生园或者家里着火了怎么办?师:如果着火了我们要找消防叔叔,并且给他们打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
2、那着火的时候,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自己要做些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说出自救办法。
师小结:①预防火灾,小朋友们不能随便玩火。
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着火的物品。
③不能随便燃放烟花爆竹。
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灭的烟头,见了没熄灭的烟头应及时踩灭。
如果着火了我们要找消防叔叔,并且给他们打电话119,让他们来帮助我们。
如果消防叔叔还没到,我们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巴,猫着腰从安全出口离开…….四、出示防火安全标志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初步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与技能。
五、游戏:”安全防火自救”游戏。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遇火不惧怕、不慌张,提高学生防火自救的能力。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教案以及教学课程设计9一、设计意图:自然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安宁,然而,躲在和平、文明背后的火魔,正窥视着我们,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发生频率最和、高的莫过于火灾,一个小小的火星,可以使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化为灰烬,可以夺走人最宝贵的生命,对于火,儿童缺乏相应的防火知识和能力,因此,增强儿童的防火意识,提高儿童的防火自救能力,加强儿童防火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知道消防电话119,初步了解什么是消防。
3、结合日常生活,知道一些消防常识。
三、教学重难点:学习防火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娃娃、选项牌等五、教学过程:(一)火灾现场图片欣赏每幅图片教室进行讲说1、学生欣赏后讨论: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2、看到刚才的图片,老师真是触目惊心,俗话说:“水火无情”,如果对火使用不当或者管理不好,有时它也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二)引出课题1、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董老师走进消防安全的课堂,共同学习,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板书)(三)讲授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发生火灾时,拨打电话“119”,你们知道我国的消防日是哪一天吗?(11月9日),为了使“119”深入人心,于1992年11月9日起,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全国的消防日。
消防工程实战课程设计

消防工程实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消防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消防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消防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建筑类型的消防要求。
3. 学生能够了解火灾案例分析,掌握火灾发生、发展及蔓延的基本规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消防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消防系统图,提高制图技能。
3. 学生能够分析火灾案例,提出合理的防火和灭火措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消防工程,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关注公共安全。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消防工程的重要性,关注消防安全,积极参与消防安全宣传。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实践操作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消防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火灾发生、发展及蔓延的基本规律,消防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基础2. 消防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各类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建筑消防设计规范与标准3. 消防系统设计及计算:包括消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第四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第五章 防烟排烟系统设计4. 火灾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火灾案例,提出防火和灭火措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华大学消防课程设计

南华大学消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火灾预防、报警及初期灭火的原理与技能。
2. 熟悉各类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检查维护要点。
3. 掌握消防应急疏散逃生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初期火灾的扑救和疏散逃生。
2. 能够分析火灾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防火措施,提高防火意识。
3. 能够独立完成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形成自觉遵守消防法规的良好习惯。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冷静地应对,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提高集体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南华大学在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基础,但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应对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a. 火灾的危害与预防:讲解火灾的危害、成因及预防措施,引用教材第一章相关内容。
b. 消防设施设备:介绍常见消防设施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及维护要点,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
c. 消防法规与政策:解读我国消防法规、政策,分析典型案例,参考教材第三章。
d. 火灾应急疏散逃生:阐述火灾应急疏散逃生的基本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借鉴教材第四章。
2. 实践操作:a. 消防设施设备操作:指导学生操作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进行初期火灾扑救演练。
b. 疏散逃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逃生演练,熟悉疏散路线、操作要领。
c. 消防设施检查与维护:教授学生如何检查、维护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轻工业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汝州天林医院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姓名:院(系):建筑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时间:年6月日至年7 月日目录摘要 (1)1 绪论 (2)1.1 工程概况 (2)1.2 设计依据 (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2)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 (2)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设备的设置 (3)2.2.1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 (3)2.2.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3)2.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 (4)2.2.4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4)2.2.5 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 (5)2.2.6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 (5)3 报警控制系统 (6)3.1 区域报警控制系统 (6)3.2 集中报警控制系统 (6)3.3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7)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7)4.1系统选型 (7)4.2 防火分区的划分 (8)4.3 探测区域和报警区域的划分 (9)4.3.1 报警区域的划分 (9)4.3.2 探测区域的划分 (9)4.4 火灾探测器的设计 (10)4.4.1 火灾探测器的选择 (10)4.4.2 火灾探测器的布置 (10)4.5 手动报警按钮的设计 (12)4.6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13)4.6.1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联动设计 (13)4.6.2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设计 (13)4.6.3 火灾事故广播系统设计 (13)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为汝州医院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设计,本工程为六层的多层建筑。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有:熟悉国家相关的消防法规和标准;熟悉建筑的防火要求;了解建筑物的火灾特性和火灾防治技术;熟悉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结构;掌握一门绘图软件,如AutoCAD;对某建筑提出设计方案,进行方案论证并进行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系统分布合理、结构清晰;完成该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纸设计,包括该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布置图等。
系统需要设置的主要设备有: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模块等。
关键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规范;设备设置1 绪论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汝州天林医院,属于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加来往人员较多,在其内部还有各种贵重设备、资料、文献等。
该楼共六层,其中1到3层都带有副附楼,该建筑为二类建筑。
1.2 设计依据(1)GB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2)GB 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GB 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联动输出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装置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通过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以声或光的形式通知着火层及上下邻层疏散,控制器记录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扑灭初期火灾,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人们同火灾做斗争的有力工具。
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凡是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发生了火灾一般地说都能及早报警,不会酿成重大火灾。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设备的设置2.2.1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置(1)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内或有人值班的房间和场所。
(2)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等在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应符合本规范第3.4.8条的规定。
(3)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主显示屏高度宜为1.5m~1.8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
2.2.2 火灾探测器的设置(1)探测区域的每个房间应至少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
(2)感烟火灾探测器和A1、A2、B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2-1确定;C、D、E、F、G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根据生产企业设计说明书确定,但不应超过表2-1的规定。
表2-1 感烟火灾探测器和A1、A2、B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注:建筑高度不超过14m的封闭探测空间,且火灾初期会产生大量的烟时,可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
3 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应根据探测器的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确定,并不应超过本规范附录E探测器安装间距的极限曲线D 1~D11(含D′9)规定的范围。
4 一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不应小于公式(2-1)的计算值:式中:N——探测器数量(只),N应取整数;S——该探测区域面积(m2);K——修正系数,容纳人数超过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7~0.8;容纳人数为2000人~10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8~0.9,容纳人数为500人~2000人的公共场所宜取0.9~1.0,其他场所可取1.0;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
2.2.3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设置(1)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宜设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处。
列车上设置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每节车厢的出入口和中间部位。
(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当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3m~1.5m,且应有明显的标志。
2.2.4 火灾警报器的设置(1)火灾光警报器应设置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消防电梯前室、建筑内部2-1拐角等处的明显部位,且不宜与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灯具设置在同一面墙上。
(2)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3)当火灾警报器采用壁挂方式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
2.2.5 消防应急广播的设置(1)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
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扬声器距离不应大于12.5m。
(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3)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W。
(4)壁挂扬声器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
2.2.6 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1)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2)消防控制室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
(3)多线制消防专用电话系统中的每个电话分机应与总机单独连接。
(4)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消防水泵房、发电机房、配变电室、计算机网络机房、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防排烟机房、灭火控制系统操作装置处或控制室、企业消防站、消防值班室、总调度室、消防电梯机房及其他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值班的机房应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应固定安装在明显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应有区别于普通电话的标识。
2)设有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或消火栓按钮等处,宜设置电话插孔,并宜选择带有电话插孔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3)各避难层应每隔20m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4)电话插孔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m~1.5m。
(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3 报警控制系统3.1 区域报警控制系统区域报警控制系统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成的一种形式,它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自动报警和监控装置。
当探测器检测到火灾信号,电子线路将火灾信号转换为电压或数字信号,通过导线传输到区域报警器,经过处理后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将火灾部位传输给集中报警控制器,适用于较小范围的保护。
有些区域报警控制器可单独组成系统进行消防灭火自动处理。
区域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该符合以下的规定:(1)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报警控制器不应该超过3台。
(2)当用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警戒数个楼层时,应在每层各楼梯口明显部位装设识别楼层的灯光显示区域。
(3)区域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的高度不应小于1.5m。
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4)区域报警控制系统宜设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宾馆每层服务台。
3.2 集中报警控制系统集中报警控制系统是有电子线路组成的集中自动监控报警装置,各个区域报警巡回检测带的信号均集中到这一总的监控报警装置。
它具有部位指示、区域显示、巡检、自检、火灾报警音响、计时、故障报警、记录打印等一系列功能,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可自动采取系统的消防功能控制动作,达到消防的目的和手段,适用于较大范围内多个区域的保护。
集中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该满足以下规定:(1)系统中应设有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和两台以上区域报警控制器。
(2)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容量不宜小于保护范围内探测区域总数。
(3)集中报警控制器距墙不应小于1m,正面的操作距离不应小于2m。
(4)区域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上述区域报警控制系统的有关要求。
3.3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系统的容量较大,消防设施控制功能较全,适用于大型建筑的保护。
(1) 系统中应至少设置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和必要的消防控制设备;(2) 设在消防控制室以外的集中报警控制器,均应将火灾报警信号和消防联动控制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3) 区域报警控制器和集中报警控制器的设置,应符合上述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有关要求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4.1系统选型依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将天林医院界定为二级保护对象,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在每层设置一台楼层显示器,作区域报警器使用,共6台楼层显示器和一台集中报警控制器及联动控制装置(设计详见系统图)。
本工程选用安吉斯JB-LT-GEC2000型火灾报警控制器。
该系统是一种数字式智能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装置,它不同于传统的分布智能,也不通于简单的集中智能。
分布智能是探测器报警,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从而报出火灾地址;集中智能是由探测器将探测到的火灾信号不断的传输给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判断,从而报出火灾地址。
本系统为分布与智能集中相结合,在系统硬件上采用分布结构,而在软件报警算法上采用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