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项 强痛 、 腰背拘 紧、 四肢关节疼痛 等营卫 失调症状 。如督 脉受 累 则可有项背挛急 、 痛 、 疼 转头不 利等表现 。此时多为 颈椎病 的早
卫。
如上所述 , 颈项部位 有多数经脉通 过 , 是经络联 系人体脏 腑 器官和气血流通 的一个 枢 纽。在颈项 部 走行 的经 脉 中, 以循 尤 行于项部 的足太 阳膀胱经 、 督脉 、 足少 阳胆经和手 少 阳三焦 经等 最易受 到颈椎病 的影 响。在颈 椎病 的 产生 和发展 中 , 往往 首先
的延长和病变 的发展 , 气血伤耗 日益 严重 , 脏腑 功能受到 明显影 响 , 别是肝肾功能的损伤 , 特 导致 了筋 脉 、 骨节失养 , 临床 上可见
试验 、 臂丛神经牵拉 试验 阳性。在颈 椎 X线 片上可见 有颈 椎侧
弯、 钩椎关节不对 称、 椎间 隙狭窄 、 颈椎 生理 曲线改 变 和骨质 有 增生等改变 。治宜祛风散寒 , 舒经通络除痹 2 3 气滞血 淤型 . 主要 由于伤 处导致 脉 络破 损 , 液淤 滞 ; 者 由于病 程 日 血 或 久, 外邪留滞 经脉 ; 也见于久病体 虚或脾 胃虚弱 , 营养不 良, 气血 不足, 血行无力 , 以致气血滞 留脉 中所酿成 。本型 与痹证型 的不
严重者甚至丧失劳动及瘫痪 , 给家庭 和社会均 造成很大 的负担 , 患者 由于缺乏颈椎 病 的医学知 识 , 且颈 椎病 的初期 症状 与 其他 种类疾病症状 相 似 , 以容 易误 诊 或漏 诊 , 所 当被 确诊 为 颈椎 病 时, 其病程 已经较 长 , 错过 了早 期治 疗 的最 佳 时期 , 接影 响疗 直 效 及康复 。因此 , 早期发现是治疗该 病 的关 键 , 椎病是 中老年 颈 人的常见病 、 多发病 , 多因风 寒 、 劳损 、 伤等 因素造成 人体营卫 外 由于存有肾与膀胱 的表里 关 系加 肝 肾同源 的缘 故 , 以内传 时 所 往往多侵犯肝肾 。 主证为头痛头重 , 出汗或 无汗 , 畏寒 , 颈项强 硬疼痛 , 转头 不 利 , 肌发 僵或拘 挛 , 背 四肢 疼 痛, 颈 肩 双手无 力 , 手指 屈伸 不利 , 手指关节疼痛 , 全身发紧或 肌肤麻 木。舌苔多 薄或 白腻 , 舌质 正 常或稍淡 , 脉浮缓 或弦 浮、 浮紧 。检 查时 可见 后颈部 有压 痛点 ,
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中医疼痛科

第二节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病变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本病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属中医“项痹病”。
一、诊断1、诊断依据(1)病史: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好发人群: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症状: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体征: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 辅助检查资料: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我院CT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病理分型(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
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屡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颈椎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
颈椎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颈椎病分型及治疗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名之者谁(指醉翁亭);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指山水之乐)【教学提示】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 位。
(二)取穴与部位:风池、缺盆、肩井、天宗、 曲池、小海、合谷等穴,颈肩背及患肢。
(三)主要手法:滚、拿捏、点揉、拔伸、屈伸 旋转、搓、牵抖、拍打法等。
11 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
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
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
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
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方法:以颈椎推拿(间歇牵抖法)、牵引 为主,配合针灸、颈椎制动及药物改善微 循环治疗。
患者颈椎动静力平衡的失调已被最大限度 地改善,因此,如何加强颈椎稳定性,防 止复发就成为治疗的重点。
分期综合治疗方案
康复期,以主动颈部功能锻炼为主,锻炼颈椎相 关肌肉,提高神经肌肉控制能力,达到加强颈椎 稳定性,减少复发的目标。配合使用对症治疗, 解决患者日常疲劳、外伤、受寒等引起的症状。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一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而发生椎体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血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血痹”、“骨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气血不和所致。
一、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一)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无明显外伤史。
大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且有麻木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麻木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至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无力,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无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骨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示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而引起示、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诊疗常规

针灸科项痹(颈椎病)诊疗常规病名概念颈椎病多因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经气不利所致。
以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并可伴有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
诊断中医诊断:项痹西医诊断:颈椎病中医诊断依据主症:颈部经常疼痛麻木,连及头、肩、上肢。
次症:头晕,耳鸣,提臂或下肢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瘫痪。
其它:长期低头工作,年老体弱。
具备主症及部分次症,结合病史及影像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一中医辨证施治(1)风寒湿痹型主症: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脉象: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祛风化湿,温经通络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10 独活10 藁本10 防风10甘草(炙) 5 川芎各10 蔓荆子10 桂枝10麻黄5 葛根15中成药针剂使用:红花针20ml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口服:追风透骨丸 6g bid。
中风回春丸 1.8g tid。
(2)气滞血瘀型主症: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
兼症:肢体麻木。
舌、脉象: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红花10川芎12赤芍15当归10生地15桔梗10甘草5枳壳12柴胡15牛膝10走马胎20中成药针剂使用:予苦碟子针40ml加入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或予银杏达莫针20ml日1次,持续5到10天。
口服:复方丹参片10# tid。
(3)痰湿阻络型主症: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
舌、脉象:舌质暗红,舌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痰利湿,通络止痛方药:二陈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陈皮10枳实10茯苓20甘草5制南星10白芍10郁金12生姜10苏梗12 橘红10 白术10中成药针剂使用:葛根素粉针0.5加入0.9%NS或5%GS250ml中静滴,日1次,持续5到10天。
中医辨证,颈椎病分3种,用药需对症(附中医处方)

中医辨证,颈椎病分3种,⽤药需对症(附中医处⽅)你了解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多选)1415⼈77%颈肩疼痛、⿇⽊1227⼈67%头痛,头晕408⼈22%四肢强直拘挛投票已结束欢迎来到中医⼩⾦⽅,我是中医⽼刘,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相当繁杂,根据症状可分为3类:痹痛型,眩晕型和痉症型。
如果投票选择第⼀种,为痹痛型颈椎病症状:颈肩痛、僵为主症,或伴⼀侧上肢⿇痛,或兼见胸、背痛。
⾆苔薄⽩。
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治宜温经活⾎通络,⽅⽤桂枝加葛根汤组⽅:桂枝15g、⽩芍20g、⽢草10g、葛根30g、⽣姜3g、⼤枣3枚、羌活20g、当归20g、川芎10g⽤法:⽔煎服,每⽇1剂,3剂可见效果。
如果投票选择第⼆种,为眩晕型颈椎病,根据类型⼜可分为三类⽓虚下陷型病因:中⽓虚陷,清阳不升,营⾎不能上承,清窍失养症状:眩晕、神疲⽓弱、⾆淡、脉沉细或虚⼤,⾎压偏低治宜益⽓升阳,⽅⽤补中益⽓汤加味组⽅:黄芪20g、⽩术10g、陈⽪10g、升⿇10g、柴胡12g、⼩红参10g、⽢草6g、当归10g、枳壳20~30g、川芎7g、五味⼦15g同时⼝服颈椎活⾎胶囊。
眩晕消失后继服颈椎活⾎胶囊1~2个⽉浊痰中阻型病因:⼼脾不⾜,痰涎内⽣,痰⽓相搏,上僭阳位,蒙蔽清阳症状:眩晕,⼼烦欲呕,惊悸怵惕,⾆红苔腻,脉弦或滑等治宜涤痰化浊通络,佐以和胃降逆法,⽅⽤温胆汤加味组⽅:法半夏10g、陈⽪10g、茯苓10g、⽢草6g、枳壳10g、⽵茹10g、⽯菖莆15~2g、⽩术10g、天⿇10g、⽣龙牡各15g。
同时配服颈椎活⾎胶囊,⽤法同上。
风寒束络型病因:风寒客于经络,经脉拘挛不舒,⽓⾎上⾏不畅,清窍失养症状:眩晕,伴有恶⼼,甚⾄呕吐。
头颈转动或精神激动即可发病,脉弦紧,⾆淡苔⽩,脑彩超多提⽰椎动脉痉挛。
治宜舒筋活⾎,⽅⽤桂龙活⾎⽌眩汤组⽅:⾁桂10g、地龙30g、当归10g、川芎10g、葛根30g、⽩芍15g、羌活15g、防风10g、姜黄10g、天⿇10g 僵蚕10g。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一、病情描述⒈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关节、颈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⒉病因分析: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工作姿势、颈部受伤和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四诊分析⒈望诊: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有肿胀、红斑、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
⒉闻诊:听取患者对颈部疼痛的描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⒊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特点等。
⒋切诊: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检查患者颈部是否有压痛点、紧张度等。
三、中医辨证分析⒈气血不调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紧张、头晕乏力、手麻、舌淡苔白等。
⒉肝肾亏虚证:表现为颈椎病疼痛加重、颈部肌肉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等。
⒊寒湿内蕴证:表现为颈部疼痛、湿重感、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苔厚白等。
⒋气郁血瘀证:表现为颈部疼痛、胸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范围明显、舌质紫暗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⒈气血不调治疗:调养气血、活血祛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⒉肝肾亏虚治疗:益肝肾、滋阴补阳,使用温阳滋肾的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结合针灸、艾灸疗法。
⒊寒湿内蕴治疗:祛湿散寒,使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草果、红花等,结合针灸、拔罐疗法。
⒋气郁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火罐疗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附件一:中医草药方剂配方表格。
⒉附件二:针灸治疗所需的穴位图。
⒊附件三: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颈椎病:根据《中华医学会颈椎病防治指南》,颈椎病是颈椎解剖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⒉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⒊辨证分析: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中医说—颈椎病

中医说——颈椎病中医学将颈椎病分为落枕型、痹证型、痿证型、脊髓型和五官型。
但由于目前中医对颈椎病辨证缺乏统一认识,直接影响了中药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颈椎病隶属中医学“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的病因,无外乎外感风寒湿邪、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伤、畸形等几个方面。
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客居经脉,气血瘀滞为标。
一般认为肝肾亏虚、筋骨劳损,复加风寒湿邪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痹阻经络产生痛、麻、酸、重是本病主要的病因病机;肾精亏虚,脊髓不充,骨骼退变,而发生骨赘,压迫刺激神经、血管、韧带等而发生颈僵痛诸症。
颈椎病治则治法1、落枕型落枕型颈椎病以颈部症状为主,相当于西医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最为常见。
以颈部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
约半数以上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征或骨质增生。
本型颈椎病目前有以下治疗方法。
(1)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本法在落枕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甚广,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袭所致颈椎病,临床治疗本证大部分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收效甚著。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型颈椎病180例,总有效率98.33%。
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配合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110例,总有效率98.2%。
用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通过与颈舒颗粒疗效比较显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字操”在有效率及改善患者疼痛方面优于颈舒颗粒,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通过研究发现加味桂枝葛根汤较西药西乐葆及妙乐,疗效持久,不易复发,体现出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颈椎病的证型很多。
目前比较一致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
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
1.落枕型颈椎病
中年以后体质渐弱,肝肾之气渐失旺盛,如兼气血亏虚或外伤、劳损等因素,则可导致关节囊松弛、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引起颈背疼痛反复发作。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症状发作时颈项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个别合并有眩晕或偏头痛者,每次发作三五天后,可有一段时间缓解。
2.痹证型颈椎病
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关节囊松弛,椎间孔变窄,均可影响颈神经根,风寒及劳累可加重症状。
症状以一侧肩臂疼痛、麻木或肌肉萎缩为多,间有两臂麻痛者。
从主诉及症状的轻重不同,又可分为疼痛型、麻木型和萎缩型三种。
(1)疼痛型:发病较急,颈、肩、臂、手均觉疼痛、酸胀,肌力和肌张力也有所减弱,大多系一侧发病,患者头部微偏向患侧,以减轻症状。
咳嗽可有震动痛,夜间症状加重,睡眠时常选择较合适的卧位,如侧卧时患侧在上等。
(2)麻木型:发病较慢,肩臂和上胸背麻木不仁,或兼有轻度疼痛,麻木以前臂及手为主,夜间症状较为明显,白天可无症状,皮肤痛温觉减退,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
(3)萎缩型:患侧上肢肌力减弱,大小鱼际肌萎缩松弛,肌力明显减退时影响劳动,但无疼痛、酸麻感觉。
3.痿证型颈椎病
肝肾久虚,筋骨痿弱,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痿细。
如兼气血不足,经脉空虚,筋骨失养,宗筋弛纵,则症状逐步加重,可兼有二便失控。
4.眩晕型颈椎病
肾水亏损,肝阳上亢,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眩晕为特点,还可见头痛,急躁易怒,偶有肾气亏损、气血俱弱而突然晕厥、跌倒者,但较为少见。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比较多见的是眩晕时作,头重脚轻,走路欠稳,或同时有偏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五官型颈椎病
较少见,症状多不典型。
或眼睑无力,眼胀痛,易流泪;或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咽部
不适,有异物感,易恶心;或面部发热,皮肤多汗或少汗,血压忽高忽低,心跳加速等。
来源:医学教育网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