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郝全洪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编码:110213210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型:专业方向课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手段:板演一、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说、经济范畴和规律产生发展的历史。
揭示经济学说在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和阶段斗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经济理论的实质及其发展规律,使学生能针对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并自觉参与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同时为学习其他分支经济学科理论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目的。
教学重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学科特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二、经济学说的历史发展。
三、学习研究经济学说史的目的。
思考题: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问答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了解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四、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第二节古代罗马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古代罗马奴隶主的经济思想三、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第三节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概述二、阿奎那的经济思想三、异教和农民起义的经济要求四、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思考题: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2.柏拉图的“理想国”3.瓦罗的《论农业》4.公平价格问答题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重商主义的主要经济思想,并了解重商主义在英国和法国实践的效果和意义。
经济学说史教学活动大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编码:04000127制定单位:经济学教研室执笔者:翁媛媛审定时间:2012年3月7日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经济学说史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它是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在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后产生的。
它的形成是社会经济和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产生了多种经济学说,他们支间的相互矛盾与斗争,推动了经济学说的发展。
经济学说史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及其各种规律和范畴产生发展的历史来解释历史上各种经济学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发展规律,并探讨各种经济学说的产生、发展演变同当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阶级斗争的发展关系。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前人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考察,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培养一种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
通过对前人的理论思维足迹的追踪,寻求现代经济问题的理论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各个时期代表学说的基本思想、代表人物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其历史演进。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指出其科学和庸俗成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析思维能力。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在学习《经济学说史》课程之前,必须先学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该课程是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之后才能开展《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学习,学完本课程后将进一步学习经济类课程。
4、教学时数分配5、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1)晏智杰,《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经济学说史 课程大纲

【课程功能】本课程在经济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为经济学学科基础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同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课程内容简介【内容介绍】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学分:3学分课程类别:经济学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以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学的历史,探寻经济学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课程特色】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按时间顺序考察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本课程20世纪50年代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在国内首先设置,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鲁友章、李宗正教授为主编,编撰了国内第一本《经济学说史》高等院校统编教材,该教材1979年经修订再版,为国内最早的权威经济学说史教材。
为适应经济学说史教学需要,1992年出版陈孟熙主编的《经济学说史教程》,将经济学说史考察范围的下限从19世纪末的马歇尔经济学说后延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说。
该教材2003年又出版了修订后的第二版。
2003年由姚开建主编出版了新的《经济学说史》,在原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基础上,将20世纪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全部列入经济学说史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本课程作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教师以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适当把握讲授内容的详略程度。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注意介绍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产生的背景,以及各经济学流派和理论之间的联系,突出说明主要经济学范畴或概念的演变,以帮助学生在了解经济学说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记住一些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探索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本课程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还辅以课堂讨论、学生主题发言等教学形式。
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不拘形式、随时提问,进行灵活的师生对话,并根据学生的问题,相应增加讲授内容,特别是增加与现时经济学理论特点讨论有关的内容。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三版教学大纲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三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史并探讨其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包括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教学大纲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经济思想史、古代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近代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
在每个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理论,指出其主要思想和贡献,以及其对现代经济学产生的影响。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对经济学史和理论的一般性理解•熟悉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贡献•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历史渊源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经济思想史本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定义经济思想史及其学科意义•经济思想史的分期和发展趋势•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和贡献本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古代经济生产和财富理论的发展•古代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如亚当·斯密、托马斯·穆尔、李嘉图等•古代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如自由市场经济、价格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第三部分:中世纪经济学本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中世纪经济理论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中世纪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如托马斯·阿奎那、威廉姆·奥卡姆等•中世纪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如劳动价值论、货币和信用理论、税收和财政政策等第四部分:近代经济学本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近代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趋势•近代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如重商主义、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奥地利学派等•近代经济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如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科学计量经济学等本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现代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趋势•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如新古典学派、实证经济学派、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对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影响,如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社会保障与福利政策等授课方法•幻灯片展示:将每个部分分别用幻灯片呈现,包括学派和代表人物的名称、重要理论和贡献,以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订)课程编号:070088英文名: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后置课:《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经济学名著选读》等学分:3学分课时:54课时主讲教师:郭海儒选定教材:Stanley L. Bru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Fort Worth, TX: The Dryden Press, 2000.课程概述:本课程采用清晰和有趣的方式结合现实讲述经济学的历史,分别介绍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历史学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学派、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背景、主要原则、代表的阶级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并结合实际做出客观评价,同时有选择地介绍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小穆勒、李斯特、罗雪尔、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杰文斯、瓦尔拉、门格尔、马歇尔、凯恩斯、凡伯伦、诺斯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和主要贡献,较好地总结经济学流派兴衰交替的一般规律,深化对当代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理解与反思,奠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能力。
教学目的:全面了解和把握经济思想史上主要流派的形成过程和主要思想,了解各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也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功底,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思想流派的兴亡,充分认识经济自由和国家干预思想产生的具体条件和互补性,甄别西方宣传的“华盛顿共识”——市场自由化、政府最小化和私有化的缺陷,初步掌握经济思想发展的规律,形成正确的认知视角和分析能力,为解决我国面临的失业、市场风险、公有与私有之争等热点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史、西方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经济思想的起源、发展和衰亡的背景和原因,注重分析和比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过去和当代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分析;双语教学,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英文课件教授,既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原义,又能够培养学生运用英文原版材料独立研究的能力;随堂的思考题主要培养学生的反思分析能力,是提高学生思想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西方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绪论(4学时)一、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学说史三、政治经济学史的基本历史线索四、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方法五、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意义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第一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前史——重商主义(4学时)第一节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线索和基本内容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线索(一)早期重商主义(二)晚期重商主义二、重商主义的基本内容第二节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一、早期重商主义(一)内容(二)代表人物二、晚期重商主义(一)内容(二)代表人物第三节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一、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二、重商主义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重点: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前史?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异同。
本章难点:重商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二章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4学时)第一节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述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含义二、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一)地位(二)作用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配第的生平、著作与经济理论(一)生平(二)著作(三)经济理论第三节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二、布阿吉尔贝尔的生平、著作与经济理论(一)生平(二)著作(三)经济理论本章重点:如何评价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配第的价值理论;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农业的思想本章难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阶段;配第的劳动价值论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第三章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重农学派(4学时)第一节重农学派的产生一、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二、重农学派的地位与作用(一)地位(二)作用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一、魁奈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魁奈的经济学说第三节杜尔哥的经济学说一、杜尔哥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杜尔哥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重农学派的特点;魁奈的经济表本章难点:魁奈的经济表;魁奈的阶级结构理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四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6学时)第一节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经济条件二、斯密经济学说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第二节斯密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斯密的生平二、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二、斯密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分工、交换和货币理论一、分工理论二、交换理论三、货币理论第四节价值理论一、价值决定理论二、价值理论的评价第五节三个阶级和三种收入的理论一、三个阶级理论二、三种收入理论第六节资本、生产劳动和再生产理论一、资本理论二、生产劳动理论三、再生产理论四、斯密教条第七节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一、自由经济理论二、政府理论三、税收理论本章重点: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的三种收入理论;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本章难点:斯密的价值理论;斯密的经济政策观点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第五章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经济学说(6学时)第一节李嘉图的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经济条件二、李嘉图经济学说产生的政治、社会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第二节李嘉图的生平、著作和研究方法一、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一)生平(二)著作二、李嘉图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价值理论一、价值理论的内容二、对价值理论的评价第四节货币理论一、货币理论的产生二、货币理论的内容第五节分配理论一、分配理论的产生二、分配理论的内容第六节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理论一、自由贸易理论二、和比较成本理论第七节积累和再生产理论一、积累理论二、再生产理论本章重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李嘉图的分配理论;比较成本理论。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古典时期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主张 自由放任、市场经济。
凯恩斯主义时期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 济的理论,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调节总需求。
新古典时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以马歇尔为代表 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强调个体理性、供需 决定价格。
02 03
供给学派与货币主义
供给学派强调减税和减少政府管制以刺激经济增长,而货 币主义则重视货币供应和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两者在政策 主张上有所不同。
新古典综合学派与新自由主义
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张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强调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新自由主义则更加强调市 场的作用,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私有化。两者在政府角色 和市场机制方面存在分歧。
经济学说的评价标准
理论逻辑
一个经济学说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和逻辑严 密性,其理论能否自圆其说。
实证支持
一个经济学说是否经过实证检验,其预测和 解释能力如何。
政策效果
一个经济学说在实践中是否能够产生预期的 政策效果,能否解决现实问题。
学术影响
一个经济学说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如何,是否 具有持续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应用
新古典综合学派成为主流经济学说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和企业的经济决策中,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
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使凯恩斯主义面临挑战,新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主 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微观经济学和新兴的理论,形成了新的经济学说。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核心
经济学说史ー讲稿

经济学说史教案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权哲男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经济学说史是经济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结合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西方经济学说,加深学生的经济理论修养和方法论的认识。
该课程是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经济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更深刻地理解当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在提高经济学的理论修养和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系统地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加深经济学理论修养和方法论的认识,而且培养和提高应用经济理论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以及各经济学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2.要理解和掌握各个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方法、基本思想、主要理论及其发展过程、以及可取的成果和所存在的问题,对各个经济学说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3.要培养应用所学到的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透过经济现象,探索和发现经济规律的能力。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课题及意义和研究方法,以及经济学说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点:研究课题、意义、研究方法教学难点:经济学说史的研究方法教学学时:2学时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发展的历史,理论性很强,学习当中同学们可能感觉到很单调和枯燥。
但是理解和掌握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不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且也会加强自己的理论基础,这对你们理论性地思考和分析当代的经济现象,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会有好处的。
有一位英国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上经济学家的当》,我想这句话的意识是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独立分析,理解和判断经济现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0级北京(兵器)班、上海(百联)班
世界经济专业
《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郝全洪
第一讲前古典经济学时期(一)
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一、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及以前的经济思想
二、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经济思想(苏格拉底学派)(重点)
(一)色诺芬的财富观、分工论、价格论及财政观
(二)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货币与利息思想和“理想国”
(三)亚里士多德关于家庭经济、交易观点和货币利息的思想
三、古罗马经济思想
四、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思考题:
1、简述色诺芬的主要经济观点。
2、柏拉图在社会分工、货币、利息方面提出了哪些观点?
3、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
4、试述古罗马思想家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
5、评述托马斯•阿奎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讲前古典经济学时期(二)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异同
(一)早期重商主义
(二)晚期重商圭义
(三)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基本思想的共同点和区别
三、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及思想
四、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五、对重商主义的总体评价
思考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观点?如何评价重商主义?
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哪些异同点?
3、试述托马斯•孟的主要经济思想。
第三讲古典经济学时期(一)
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
一、布阿吉尔贝尔(重农学派的先驱)与重农学派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体系和特点(重点)
(一)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秩序思想
(二)重农观点,反对重商主义
(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开辟道路
(四)重农主义者的理论和政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又带着浓厚的封建外观。
三、魁奈——重农学派的领袖
魁奈的主要理论观点:
(一)魁奈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石——纯产品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的源头)(重点)(二)再生产中的资本分析
(三)再生产分析——魁奈的《经济表》(重点)
(四)魁奈在经济政策上的主要主张
四、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
杜尔哥的基本理论和主张:
(一)对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的发展
(二)对纯产品学说的发展
(三)对工资和利润理论的发展。
思考题:
1、布阿吉尔贝尔有哪些主要经济观点?
2、试述重农学派的体系和特点。
3、试析魁奈“纯产品”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4、魁奈的《经济表》有哪些创见和不足之处?
5、杜尔哥对重农主义有哪些发展?
第四讲古典经济学时期(二)
亚当•斯密和《国富论》
一、亚当•斯密和《国富论》(重点)
二、分工、交换、货币和价值理论
(一)分工与交换理论
(二)货币理论
(三)价值理论
三、分配理论
(一)工资理论
(二)利润理论
(三)地租理论
四、资本积累学说
(一)资本的性质
(二)资本的分类
(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学说
五、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思考题:
1、《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试述斯密提出的两种价值论。
3、斯密怎样看待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评述斯密生产劳动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5、述评斯密关于国家的作用及赋税原则。
6、怎样评价亚当•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第五讲古典经济学时期(三)
李嘉图和萨伊的经济思想
第一部分、李嘉图的经济思想
一、19 世纪初英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二、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简称《原理》)
三、劳动价值论(重点)
(一)“原始社会”的价值决定
(二)“资本”条件下价值决定
(三)“资本”变化条件下价值决定
(四)“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四、收入分配理论
(一)地租学说(重点)
(二)工资学说
(三)利润学说
五、货币学说
(一)货市流通量决定于其价值的原理
(二)货币数量学说
六、国际自由贸易学说
第二部分、萨伊的经济思想
一、时代及著作
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三、财富的生产理论(重点)
(一)生产三要素论
(二)“萨伊定理”
四、财富的分配理论
思考题:
1、比较斯密《国富论》和李嘉图《原理》的方法论。
2、试述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要点。
3、试述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4、李嘉图如何看待分配关系发展的趋势?
5、述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6、试述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和“三位一体”公式。
7、试述萨伊定理的主要内容。
第六讲古典经济学时期(四)
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一、时代、生平和著作
二、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三、生产理论(重点)
(一)生产要素理论
(二)决定劳动生产力的要素
(三)生产增加的规律
四、收入分配理论(重点)
(一)所有制理论
(二)工资论
(三)利润论
(四)地租论
五、交换理论(重点)
(一)价值论
(二)货币论
(三)生产过剩论
(四)国际贸易理论
六、经济发展理论和社会改良的思想主张
思考题:
1、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综合的主要内容。
2、试述穆勒生产要素理论的要点。
3、试述穆勒关于决定劳动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增加的规律的理论?
4、试述穆勒关于分配理论的主要观点。
5、述评穆勒的价值论。
6、试述穆勒的货币论和生产过剩理论。
7、评析穆勒的改良主义主张的内容和意义。
第七讲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一)
边际效用学派
一、门格尔、庞巳维克与奥地利学派
(一)门格尔的贡献
(二)庞巴维克的贡献
(三)客观交换价值论(重点)
(四)时差利息论
二、克拉克:美国的效用学派
(一)新三分法
(二)边际生产力论(重点)
三、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
(一)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重点)
(二)杰文斯的交换方程式
(三)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重点)
(四)稀缺价值论
(五)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思考题:
1、“戈森定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试述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3、试述庞巴维克的主观价值和客观交换价值及其两者关系的观点。
4、试述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5、述评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工资论和利息论。
6、试述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7、简评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
第八讲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二)
马歇尔的经济思想
一、马歇尔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一)马歇尔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马歇尔的生平、著作
(三)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
(四)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重点)
二、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重点)
(一)价格的决定过程
(二)需求的决定和变动趋势
(三)供给的决定和变动趋势:
(四)均衡价格论
三、马歇尔的收入分配理论(重点)
(一)分配论的实质
(二)各种要索价格的决定
(三)“准地租”概念
四、关于垄断和其他问题的观点
(一)马歇尔关于垄断的观点
(二)马歇尔在货币和国际贸易方面的观点
五、庇古、罗宾逊、张伯伦等对马歇尔理论的发展
思考题:
1、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2、试述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主要内容。
3、试述马歇尔各种要素决定的观点。
4、马歇尔收入分配论的实质是什么?
5、论述马歇尔的“准租金”概念。
6、试述庇古、罗宾逊、张伯伦对马歇尔理论的发展。
第九讲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三)
制度学派(旧制度学派)
一、绪论
(一)制度主义或旧制度主义
(二)新制度主义
(三)新制度经济学。
二、制度学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特点(重点)
四、凡勃仑的经济观点(重点)
(一)凡勃仑的生平与著作概况
(二)凡勃仑的经济观点
五、康蒙斯的经济观点
六、米契尔的经济观点
(一)韦斯利•克莱尔•米契尔的生平和著作概况
(二)米契尔的经济观点。
思考题:
1、试述与制度相关的三个不同派别和三个不同的存在阶段。
2、试述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特点。
3、试述凡勃伦的主要经济观点。
4、试述康蒙斯的主要经济观点。
5、试述米契尔的主要经济观点。
第十讲串讲
一、串讲
二、经济学说史纵向发展
(一)货币与利息学说史
(二)价值与价格学说史(含剩余价值学说)
(三)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学说史
(四)经济政策演变——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角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概述
(一)凯恩斯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
(二)新自由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思考题:
1、试述货币与利息学说史的发展。
2、试述价值与价格学说史的发展。
3、试述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学说史的发展。
4、试述经济政策的历史演变。
本课程教学参考书:
《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晏智杰主编(2002.10) 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