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同步测试(含答案)

5.2.1 平行线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若直线a∥b,b∥c,则a∥c的依据是( ))A.平行公理B.等量代换C.等式的性质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若a∥b,b∥c,c∥d,则a∥dD.同一平面内,若一条直线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它也和另一条相交4.如图,AB∥CD,EF∥AB,AE∥MN,BF∥MN,由图中字母标出的互相平行的直线共有( )A.4组B.5组C.6组D.7组5.点P,Q都是直线l外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接PQ,则PQ一定与直线l垂直B.连接PQ,则PQ一定与直线l平行C.连接PQ,则PQ一定与直线l相交D.过点P能画一条直线与直线l平行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 )A.有两种:垂直或相交B.有三种:平行,垂直或相交C.有两种:平行或相交D.有两种:平行或垂直二、填空题7.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填在后面的横线上.(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 ;(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 ;(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 .8.如图,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符号表示出来:.9.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
10.如图所示,直线AB,CD是一条河的两岸,并且AB∥CD,点E为直线AB,CD外一点,现想过点E作河岸CD的平行线,只需过点E作,其理由是。
11.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条直线必。
12.观察下图所示的长方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符号表示两棱的位置关系:A1B1AB,AA1AB,A1D1C1D1,AD BC;(2)AB与B1C1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它们平行线(填“是”或“不是”).由此可知,在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三、解答题1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它们之间有哪几种可能的位置关系?画图说明.14.如图所示,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ABCD,将硬纸板ABCD对折使CD 与AB重合,EF为折痕.把长方形ABFE平放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EF无论怎么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参考答案5.2.1 平行线一、选择题1.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若直线a∥b,b∥c,则a∥c的依据是(D)A.平行公理B.等量代换C.等式的性质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若a∥b,b∥c,c∥d,则a∥dD.同一平面内,若一条直线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它也和另一条相交4.如图,AB∥CD,EF∥AB,AE∥MN,BF∥MN,由图中字母标出的互相平行的直线共有(C)A.4组B.5组C.6组D.7组5.点P,Q都是直线l外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连接PQ,则PQ一定与直线l垂直B.连接PQ,则PQ一定与直线l平行C.连接PQ,则PQ一定与直线l相交D.过点P能画一条直线与直线l平行6.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C)A.有两种:垂直或相交B.有三种:平行,垂直或相交C.有两种:平行或相交D.有两种:平行或垂直二、填空题7.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与b满足下列条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填在后面的横线上.(1)a与b没有公共点,则a与b平行;(2)a与b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a与b相交;(3)a与b有两个公共点,则a与b重合.8.如图,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符号表示出来:CD∥MN,GH∥PN.9.如图,PC∥AB,QC∥AB,则点P,C,Q在一条直线上.理由是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10.如图所示,直线AB,CD是一条河的两岸,并且AB∥CD,点E为直线AB,CD外一点,现想过点E作河岸CD的平行线,只需过点E作AB的平行线即可,其理由是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11.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条直线必相交.12.观察下图所示的长方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符号表示两棱的位置关系:A1B1∥AB,AA1⊥AB,A1D1⊥C1D1,AD ∥BC;(2)AB与B1C1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它们不是平行线(填“是”或“不是”).由此可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三、解答题1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它们之间有哪几种可能的位置关系?画图说明.解:有四种可能的位置关系,如下图:14.如图所示,取一张长方形的硬纸板ABCD,将硬纸板ABCD对折使CD 与AB重合,EF为折痕.把长方形ABFE平放在桌面上,另一个面CDEF无论怎么改变位置总有CD∥AB存在,你知道为什么吗?解:因为AB∥EF,CD∥EF,所以CD∥AB.。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测试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平行线的定义是什么?A. 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B. 相交于一点的直线C.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D. 相交于一个点但角度不同的直线2.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角度和是多少度?A. 90度B. 180度C. 360度D. 45度3. 以下哪项不是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在任何地方都不相交B.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C. 平行线可以相交D. 通过平行线之一可以画出无数条平行线4.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内错角的特点是?A. 内错角相等B. 内错角互补C. 内错角和为90度D. 内错角和为180度5. 同位角的定义是什么?A.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侧的角B.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C.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异侧的角D.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同侧角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形成的角中,____角相等。
7.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其中一个角是9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____。
8.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任何地方都是____。
9.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和是____。
10.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则这个角的对顶角是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12. 垂直线是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
()13.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总是90度。
()14. 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15.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是钝角,那么这个角的对顶角是锐角。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解释什么是“对应角”,并给出一个例子。
17. 描述如何使用三角板来测量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8.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分别为40度和140度,请计算同旁内角的度数。
19.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重合,则它们( ).(A)平行 (B)相交 (C)相交、垂直 (D)平行或相交2.如图,AB∥CD,若∠2是∠1的4倍,则∠2的度数是( ).(A)144°(B)135°(C)126°(D)108°3.在下列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图是(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其中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 ).(A)垂直(B)相交(C)平行(D)不能确定5.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A)110°(B)115°(C)120°(D)125°6.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1)∠1=∠2;(2)∠3=∠4;(3)∠2+∠4=90°;(4)∠4+∠5=18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D)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8.∠1和∠2是两条直线l1,l2被第三条直线l3所截的同旁内角,如果l1∥l2,则必有( ).(A)∠1=∠2(B)∠1+∠2=90°(C)o90221121=∠+∠(D)∠1是钝角,∠2是锐角9.如下图,AB∥DE,则∠BCD=( ).(A)∠2-∠1(B)∠1+∠2(C)180°+∠1-∠2(D)180°+∠2-2∠110.如图,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ABC=∠ADC且∠3=∠4;④∠BAD+∠ABC=180°,能判定AB∥CD的有( ).(A)3个 (B)2个 (C)1个 (D)0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11.如图,AB与CD相交于O点,若∠AOC=47°,则∠BOD的余角=______.(第11题) (第12题) 1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E⊥AB,∠1=25°,则∠2=______°,∠3=______°,∠4=______°.13.如图直线l1∥l2,AB⊥CD,∠1=34°,则∠2的度数是______.(第13题) (第15题)14.王强从A处沿北偏东60°的方向到达B处,又从B处沿南偏西25°的方向到达C处,则王强两次行进路线的夹角为______度.15.如图,AB∥CD,BC∥ED,则∠B+∠D=______.三、解答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出必要的步骤。
平行线的测试题及答案

平行线的测试题及答案平行线测试题及答案◆随堂检测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相交或平行d、垂直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个(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2)经过直线外一点,能够画出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并且只能画出一条(3)如果a//b,b//c,则a//c(4)两条不平行的射线,在同一平面内一定相交a、0b、1c、2d、3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请举出一个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
5、如果a//b,b//c,则ac,根据是。
◆典例分析例:如图,按要求画图:过p点作pq//ab交ac与o,作pm//ac交ab于n。
a评析:画平行线的关键是:1、过哪个点画;2、画的线和哪条线平行。
◆课下作业●拓展提高1、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和k,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对应的位置关系:l和k没有公共点,则l和k的关系是;l和k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 和k的关系是。
2、如果mn//ab,ac//mn,则点c在上。
3、直线为空间内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相交或异面4、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如果要使其中两条且只有两条平行,那么它们()a、有三个交点b、只有一个交点c、有两个交点d、没有交点5、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相交于点o,且,则直线和的关系是()a、平行b、相交c、重合d、以上都有可能6、两条射线平行是指()a、两条射线都是水平的b、两条射线都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c、两条射线方向相反d、两条射线所在直线平行7、作图:在梯形abcd中,上底、下底分别为ad、bc,点m为ab 中点,(1)过m点作mn//ad交cd于n;(2)mn和bc平行吗?为什么?(3)用适当的方法度量并比较nc和nd的大小关系。
ad●体验中考1、(200x年广东肇庆中考题改编)如图,在长方体中,与棱ad平行的棱有_________条。
第一单元《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困难)(含答案解析)考试范围:第一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下列语句中: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错误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然平行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然平行C.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D.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 给出下列判断: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④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4. 如图所示,与∠α构成同位角的角的个数为( )A. 1B. 2C. 3D. 45.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④6. 以下四种沿AB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a,b互相平行的是( )A. 如图1所示,展开后测得∠1=∠2B. 如图2所示,展开后测得∠1=∠2且∠3=∠4C. 如图3所示,测得∠1=∠2D. 如图4所示,展开后再沿CD折叠,两条折痕的交点为点O,测得OA=OB,OC=OD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A. 4个B. 3个C. 2个D. 1个8. 如图,已知∠1=∠2,那么( )A. AB//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 AD//BC,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 AB//CD,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 AD//BC,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9. 如图1是长方形纸带,∠DEF=1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2,再沿BF折叠成图3,则图3中的∠CFE的度数是( )A. 165°B. 150°C. 135°D. 120°10. 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边BC上一点,且BD=1CD.点E,F分别在2边AB,AC上,且∠EDF=90°,M为边EF的中点,连接CM交DF于点N.若DF//AB,则CM的长为( )A.2√33B. 3√34C. 5√36D. √311. 如图,AB//CD,OE平分∠BOC,OF⊥OE,OP⊥CD,∠ABO=40°,则下列结论:①∠BOE=70°,②OF平分∠BOD,③∠POE=∠BOF,④∠POB=2∠DOF.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 4B. 3C. 2D. 112. 如图,在△ABC中,∠BAC=90°,AB=3,AC=4,BC=5,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连接AD,则下列结论:①AC//DF,AC=DF②ED⊥DF③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16④点B到线段DF的距离是4.2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B. 2C. 3D. 4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3. 平面上不重合的四条直线,可能产生交点的个数为______个.14. 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90°,将△ABC按如图方式进行折叠,使点A与BC 边上的点F重合,折痕分别与AC、AB交于点D、点E.下列结论:①∠1=∠2;②∠1+∠2=90°;③∠3+∠B=90°;④DF//AB.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______.(填序号)15. 已知∠1的两边分别平行于∠2的两边,若∠1=40°,则∠2的度数为______.16. 如图,多边形ABCDEFGHIJ的相邻两边互相垂直,要求出它的周长,至少需要知道条边的边长.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证明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1=∠2,∠3=40°,则∠4等于()A.120°B.130°C.140°D.40°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A.35°B.70°C.90°D.110°3.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A.60°B.50°C.40°D.30°4.如图所示,∠1+∠2=180°,∠3=100°,则∠4等于()A.70°B.80°C.90°D.100°5.已知在△ABC中,∠C=∠A+∠B,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B.C.D.7.直线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A.58°B.70°C.110°D.116°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A.55°B.60°C.70°D.75°9.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已知∠1=∠2,∠3=110°,则∠4=()A.70°B.80°C.110°D.100°10.如图,∠1=∠2,∠3=30°,则∠4等于()A.120°B.130°C.145°D.150°11.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A.118°B.119°C.120°D.121°12.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A.45°B.60°C.75°D.90°13.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A.15°B.25°C.35°D.45°14.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16小题)15.如图,∠1=∠2,∠A=60°,则∠ADC= 度.16.如图,∠1=∠2=40°,MN平分∠EMB,则∠3= °.17.如图,若∠1=40°,∠2=40°,∠3=116°30′,则∠4= .18.如图,AB∥CD,∠1=60°,FG平分∠EFD,则∠2= 度.19.如图,点B,C,E,F在一直线上,AB∥DC,DE∥GF,∠B=∠F=72°,则∠D= 度.20.如右图,已知:AB∥CD,∠C=25°,∠E=30°,则∠A= .21.如图,已知∠1=∠2,∠3=73°,则∠4的度数为度.22.如图△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1=155°,则∠B的度数为.23.如图,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则∠2= .24.如图,一束平行太阳光线照射到正五边形上,则∠1= .25.如图,a∥b,∠1=70°,∠2=50°,∠3= °.26.如图,AD平分△ABC的外角∠EAC,且AD∥BC,若∠BAC=80°,则∠B= °.27.如图,AB∥CD,∠BAF=115°,则∠ECF的度数为°.28.如图,∠B=30°,若AB∥CD,CB平分∠ACD,则∠ACD= 度.2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 ∥DC,则∠B= °.30.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平行线的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如图,∠1=∠2,∠3=40°,则∠4等于()A.120°B.130°C.140°D.4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4的度数.【解答】解:∵∠1=∠2,∴a∥b,∴∠3=∠5,∵∠3=40°,∴∠5=40°,∴∠4=180°﹣40°=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关键是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若∠1=∠2,∠3=70°,则∠4的度数是()A.35°B.70°C.90°D.11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根据∠1=∠2,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断出a∥b,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以计算出∠4的度数.【解答】解:∵∠1=∠2,∴a∥b,∴∠3=∠5,∵∠3=70°,∴∠5=70°,∴∠4=180°﹣70°=11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3.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则∠2=()A.60°B.50°C.40°D.3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3,然后判断a∥b,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的度数.【解答】解:∵∠1和∠3是对顶角,∴∠1=∠3=50°,∵c⊥a,c⊥b,∴a∥b,∵∠2=∠3=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4.如图所示,∠1+∠2=180°,∠3=100°,则∠4等于()A.70°B.80°C.90°D.10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证明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解答】解:∵∠1+∠5=180°,∠1+∠2=180°,∴∠2=∠5,∴a∥b,∴∠3=∠6=100°,∴∠4=100°.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已知在△ABC中,∠C=∠A+∠B,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在△ABC中,∠A+∠B=∠C,∠A+∠B+∠C=180°可求出∠C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B=∠C,∠A+∠B+∠C=180°,∴2∠C=180°,解得∠C=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2013•扬州)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B.C.D.【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掌握排除法在选择题中的应用.【解答】解:A、∵AB∥CD,∴∠1+∠2=180°,故A错误;B、∵AB∥CD,∴∠1=∠3,∵∠2=∠3,∴∠1=∠2,故B正确;C、∵AB∥CD,∴∠BAD=∠CDA,若AC∥BD,可得∠1=∠2;故C错误;D、若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可得∠1=∠2,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7.直线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如果∠1=58°,∠2=58°,∠3=70°,那么∠4等于()A.58°B.70°C.110°D.116°【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知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解答】解:∵∠1=∠2=58°,∴a∥b,∴∠3+∠5=180°,即∠5=180°﹣∠3=180°﹣70°=110°,∴∠4=∠5=11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顶角相等,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2,∠3=125°,则∠4的度数为()A.55°B.60°C.70°D.75°【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1=∠2,∴a∥b,∴∠3=∠5=125°,∴∠4=180°﹣∠5=180°﹣125°=55°,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9.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已知∠1=∠2,∠3=110°,则∠4=()A.70°B.80°C.110°D.10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可知a∥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解答.【解答】解:∵∠3=∠5=110°,∵∠1=∠2=58°,∴a∥b,∴∠4+∠5=180°,∴∠4=7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对顶角相等,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1=∠2,∠3=30°,则∠4等于()A.120°B.130°C.145°D.15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1=∠2,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与b平行,再由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得到∠3=∠5,求出∠5的度数,即可求出∠4的度数.【解答】解:∵∠1=∠2,∴a∥b,∴∠5=∠3=30°,∴∠4=180°﹣∠5,=150°,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A.118°B.119°C.120°D.121°【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ACB=120°,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CBE+∠BCD=6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结果.【解答】解:∵∠A=60°,∴∠ABC+∠ACB=120°,∵BE,CD是∠B、∠C的平分线,∴∠CBE=∠ABC,∠BCD=,∴∠CBE+∠BCD=(∠ABC+∠BCA)=60°,∴∠BFC=180°﹣60°=12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在△ABC中,∠A:∠B:∠C=3:4:5,则∠C等于()A.45°B.60°C.75°D.9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A:∠B:∠C=3:4:5,求出∠C的度数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80°乘以∠C的度数占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分率,求出∠C等于多少度即可.【解答】解:180°×==75°即∠C等于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13.如图,小聪把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并测得∠1=25°,则∠2的度数是()A.15°B.25°C.35°D.4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3,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用∠2=60°﹣∠3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直尺的两边互相平行,∠1=25°,∴∠3=∠1=25°,∴∠2=60°﹣∠3=60°﹣25°=3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的知识,比较简单,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对顶角、邻补角.【分析】两角互余,则两角之和为90°,此题的目的在于找出与∠CAB的和为90°的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对顶角相等作答.【解答】解:∵AB∥CD,∴∠ABC=∠BCD,设∠ABC的对顶角为∠1,则∠ABC=∠1,又∵AC⊥BC,∴∠ACB=90°,∴∠CAB+∠ABC=∠CAB+∠BCD=∠CAB+∠1=90°,因此与∠CAB互余的角为∠ABC,∠BCD,∠1.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平行线的性质,两角互余和为90°,对顶角相等.二、填空题(共16小题)15.如图,∠1=∠2,∠A=60°,则∠ADC= 120 度.【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已知一对内错角相等,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B与DC平行,再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A的度数即可求出∠ADC的度数.【解答】解:∵∠1=∠2,∴AB∥CD,∴∠A+∠ADC=180°,∵∠A=60°,∴∠ADC=120°.故答案为:12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6.如图,∠1=∠2=40°,MN平分∠EMB,则∠3= 110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得出∠2=∠MEN,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AB∥CD,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2=∠MEN,∠1=∠2=40°,∴∠1=∠MEN,∴AB∥CD,∴∠3+∠BMN=180°,∵MN平分∠EMB,∴∠BMN=,∴∠3=180°﹣70°=110°.故答案为:11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若∠1=40°,∠2=40°,∠3=116°30′,则∠4= 63°30′.【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1=∠2可以判定a∥b,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5,再根据邻补角互补可得答案.【解答】解:∵∠1=40°,∠2=40°,∴a∥b,∴∠3=∠5=116°30′,∴∠4=180°﹣116°30′=63°30′,故答案为:63°3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如图,AB∥CD,∠1=60°,FG平分∠EFD,则∠2= 30 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FD=∠1,再由FG平分∠EFD即可得到.【解答】解:∵AB∥CD∴∠EFD=∠1=60°又∵FG平分∠EFD.∴∠2=∠EFD=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9.如图,点B,C,E,F在一直线上,AB∥DC,DE∥GF,∠B=∠F=72°,则∠D= 36 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CE=∠B,∠DEC=∠F,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B∥DC,DE∥GF,∠B=∠F=72°,∴∠DCE=∠B=72°,∠DEC=∠F=72°,在△CDE中,∠D=180°﹣∠DCE﹣∠DEC=180°﹣72°﹣72°=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基础题,熟记性质与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0.如右图,已知:AB∥CD,∠C=25°,∠E=30°,则∠A= 5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AB与CD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求出∠EFD的度数,而∠EFD为三角形ECF的外角,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EFD的度数,即为∠A的度数.【解答】解:∵∠EFD为△ECF的外角,∴∠EFD=∠C+∠E=55°,∵CD∥AB,∴∠A=∠EFD=55°.故答案为:55°【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1.如图,已知∠1=∠2,∠3=73°,则∠4的度数为107 度.【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已知一对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a与b平行,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一对角互补,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即可确定出∠4的度数.【解答】解:∵∠1=∠2,∴a∥b,∴∠5+∠3=180°,∵∠4=∠5,∠3=73°,∴∠4+∠3=180°,则∠4=107°.故答案为:107【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2013•南昌)如图△ABC中,∠A=90°,点D在AC边上,DE∥BC,若∠1=155°,则∠B的度数为6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EDC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C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的度数.【解答】解:∵∠1=155°,∴∠EDC=180°﹣155°=25°,∵DE∥BC,∴∠C=∠EDC=25°,∵△ABC中,∠A=90°,∠C=25°,∴∠B=180°﹣90°﹣25°=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3.如图,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放在一个矩形的对边上,若∠1=25°,则∠2= 11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将各顶点标上字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DEG=∠1+∠FEG,从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2=∠DEG=∠1+∠FEG=115°.故答案为:115°.【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4.如图,一束平行太阳光线照射到正五边形上,则∠1= 3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作出平行线,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出辅助线如图:则∠2=42°,∠1=∠3,∵五边形是正五边形,∴一个内角是108°,∴∠3=180°﹣∠2﹣∠3=30°,∴∠1=∠3=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25.如图,a∥b,∠1=70°,∠2=50°,∠3= 6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4的度数,再由平角的性质求出∠3的度数即可.【解答】解:∵a∥b,∠1=70°,∴∠4=∠1=70°,∴∠3=180°﹣∠4﹣∠2=180°﹣70°﹣50°=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6.如图,AD平分△ABC的外角∠EAC,且AD∥BC,若∠BAC=80°,则∠B= 50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由∠BAC=80°,可得出∠EAC的度数,由AD平分∠EAC,可得出∠EAD的度数,再由AD∥BC,可得出∠B的度数.【解答】解:∵∠BAC=80°,∴∠EAC=100°,∵AD平分△ABC的外角∠EAC,∴∠EAD=∠DAC=50°,∵AD∥BC,∴∠B=∠EAD=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27.如图,AB∥CD,∠BAF=115°,则∠ECF的度数为6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根据平角的定义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AF=115°,∴∠BAC=180°﹣115°=65°,∵AB∥CD,∴∠ECF=∠BAC=65°.故答案为:6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8.如图,∠B=30°,若AB∥CD,CB平分∠ACD,则∠ACD= 60 度.【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AB∥CD,可得∠BCD=∠B=30°,然后根据CB平分∠ACD,可得∠ACD=2∠BCD=60°.【解答】解:∵AB∥CD,∠B=30°,∴∠BCD=∠B=30°,∵CB平分∠ACD,∴∠ACD=2∠BCD=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将△BMN沿MN翻折,得△FMN,若MF∥AD,FN ∥DC,则∠B= 9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BMF、∠BNF,再根据翻折的性质求出∠BMN和∠BNM,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MF∥AD,FN∥DC,∴∠BMF=∠A=100°,∠BNF=∠C=70°,∵△BMN沿MN翻折得△FMN,∴∠BMN=∠BMF=×100°=50°,∠BNM=∠BNF=×70°=35°,在△BMN中,∠B=180°﹣(∠BMN+∠BNM)=180°﹣(50°+35°)=180°﹣85°=95°.故答案为:95.【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性质,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 7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求得∠DAC+∠ACF=(∠B+∠B+∠1+∠2);最后在△AEC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AEC的度数.【解答】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又∵∠B=40°(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B+∠2)+(∠B+∠1)=(∠B+∠B+∠1+∠2)=110°(外角定理),∴∠AEC=180°﹣(∠DAC+∠ACF)=70°.故答案为:7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相交线、平行线单元测试

图 2 A BC图7AO B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 、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垂线段最短D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2. 如图1,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 如图2所示是“福娃欢欢”的五幅图案,②、③、④、⑤哪一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 (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 4.如图3,若∠1=70°,∠2=110°,∠3=70°,则有( ). A 、a ∥b B 、c ∥d C 、a ⊥d D 、任两条都无法判定是否平行 5.一副三角扳按如图4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则∠1=( ) A 、 18° B 、54° C 、72° D 、70° 6.如图5,图中对顶角共有( )对A 、6B 、11C 、12D 、137. 如图6,直线AB ,CD 与EF 相交于G ,H ,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2=∠8;④∠5+∠8=180º,其中能判定AB ∥CD 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如图7,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 是1200,第二次拐的角∠B 是1500第三次拐的角是∠C ,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 是( ) A 、1200 B 、1300 C 、1400 D 、15009. 下列命题:①两条直线相交,一角的两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垂直;②两条直线相交,一角与其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垂直;③内错角相等,则它们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④同旁内角互补,则它们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4 B 、3 C 、2 D 、110.如图8探照灯、锅形天线、汽车灯以及其它很多灯具都与抛物线形状 有关,如图所示是一探照灯灯碗的纵剖面,从位于O 点的灯泡发出的两束光线OB OC 、经图 1图3 图4 图 5图6灯碗反射以后平行射出.如果图中ABO DCO αβ∠=∠=,,则BOC ∠的度数为( )A 、180αβ--B 、αβ+C 、1()2αβ+D 、90()βα+-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9,当剪刀口∠AOB 增大21°时,∠COD 增大 。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有一个交点 B. 同位角相等 C. 两直线平行,对角线一定相等 D. 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2、以下不能说明直线AB与CD平行的是() A. AB//CD,A与B在同一方向,C与D在同一方向 B. $\angle 3 = \angle 4$ C. $\angle A = \angle C$ D. $\angle A + \angle B = 180^{\circ}$,$\angleC + \angleD = 180^{\cir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位角相等 B. 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填空题1、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简述为________.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__.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4、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共有________个交点.5、在同一平面内,若两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6、如图所示,若$\angle A + \angle B = 180^{\circ}$,$\angle A = \angle D$,则$\angle B =$________.7、如图所示,若$\angle A = \angle B$,则$\angle C =$________.8、如图所示,若$\angle A + \angle B = 90^{\circ}$,$\angle B + \angle C = 90^{\circ}$,则$\angle A =$________.9、若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_.10、如图所示,若AB//CD,则$\angle A + \angle B + \angle C=$________.三、解答题1、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形成的同位角的数量是多少?这些同位角还具有什么性质?2、利用所给图形探究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平行线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如图,BE 平分∠ABC ,DE ∥BC ,则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
A.3对
B.4对
C.5对
D.6对
2.如图所示,直线l 1∥l 2,∠1=55°,∠2=62°,则∠3为( ) A.50° B.53° C.60° D.63°
3.如图所示,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上,若∠1=35°,则∠2的度数为( )
A.10°
B.20°
C.25°
D.30°
4.)如图,AB ∥EF ,CD ⊥EF ,∠BAC =50°,则∠ACD =( )
A.120°
B.130°
C.140°
D.150°
5.某商品的商标可以抽象为如图所示的三条线段,其中AB ∥CD ,∠EAB =45°,则∠FDC 的度数是( )
A.30°
B.45°
C.60°
D.75°
6.如图所示,∠AOB 的两边OA 、OB 均为平面反光镜,且∠AOB =28°.在OB 上有一点P ,从P 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 上的Q 点反射后,反射光线QR 恰好与OB 平行,则∠QPB =( )
A.28°
B.56°
C.100°
D.120°
7.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1=∠5;②∠1=∠7;③∠2+∠3=180°;④∠4=∠7.
其中能判断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第6题图 第5题图 第4题图 第3题图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所示,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相交于点G ,H ,∠AGH =60°,则∠EHD 的度数是( )
A.30°
B.60°
C.120°
D.150°
9.若直线a ∥b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且AB =2 cm ,则a 、b 之间的距离( )
A.等于2 cm
B.大于2 cm
C.不大于2 cm
D.不小于2 cm
10.如图所示,直线a ∥b ,直线c 与a 、b 相交,∠1=60°,则∠2等于( )
A.60°
B.30°
C.120°
D.50°
11.如图所示,把矩形ABCD 沿EF 折叠,若∠1=50°,则∠AEF 等于( )
A.110°
B.115°
C.120°
D.130°
12.如图,△DEF 是由△ABC 平移得到,且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若BF =14,CE =6,则BE 的长度为( )
A.2
B.4
C.5
D.3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在不等边△ABC 中,已知直线DE ∥BC ,∠ADE =60°,则图中等于60°的角还有 . 14.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则∠1= .
15.如图所示,已知∠1=∠2,再添加条件 可使CM ∥EN .(只需写出一个即可)
16.如图,AB ∥CD ,BC ∥DE ,若∠B =50°,则∠D 的度数是 .
17.如图,标有角号的7个角中共有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对同
旁内角.
18.货船沿北偏西62°方向航行,后因避礁先向右拐28°,再向左拐28°,这时货船的航行方向是 .
19.如图所示,若∠1=82°,∠2=98°,∠3=77°,则∠4= .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第19题图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20.如图,已知∠1=∠2,∠B =35°,则∠3=_____.
三、解答题(共40分)
21.已知:如图,∠BAP +∠APD =180°,∠1=∠2.求证:∠E =∠F .
22.如图所示,要想判断AB 是否与CD 平行,我们可以测量哪些角?
请写出三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23.如图所示,已知AE ∥BD ,C 是BD 上的点,且AB=BC ,∠ACD =110°,求∠EAB 的度数.
24.如图所示,已知∠ABC =90°,∠1=∠2,∠DCA =∠CAB ,试说明:CD 平分∠ACE .
2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C >AD ,将AB ,CD 分别平移到EF 和EG 的位置,若AD =4 cm ,BC =8 cm ,求FG 的长.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0题图
第25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