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及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二课时及第三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
2.午餐不宜选用的食物 各种油炸食物,如炸鱼、炸鸡、炸肉等。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晚餐——清淡至上
晚餐的能量与早餐大致相同,要少于午餐。 1 晚餐宜选择的食物 适量主食。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瘦肉、豆类制 品等。 多吃绿叶蔬菜。 适量摄取粥类或汤类食物。
2 晚餐不宜选用的食物 各种油炸食物,如炸鱼、炸鸡、炸肉等。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高能量食物,如奶油蛋糕等。
糖类
平衡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 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咱们国家的城乡居民不仅需要每天均衡地吃这五类 食物,还需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而且每日摄取的 总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和30%。 实际上是遵循了传统的“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的观念。
早餐——丰富多彩 让白色(牛奶)、橙色(果汁)、
巩固提升
1.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 小肠
B、 大肠
C、 胃
A D、 口腔
D 2.下列中哪项不是物理性消化( )
A、 牙齿咀嚼
B、 舌的搅拌
C、 胃肠蠕动
D、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
A 3.由消化道壁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进入的是( )
A、循环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运动系统
(3)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许多物
质在这里会神秘地消失?小肠 因为它们被消化吸收了 (4)“死胡同”是什么部位?盲肠或阑尾 (5)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 大肠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吸收无关的是( )。
B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长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第1节食物与营养(一)食物与能量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其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2.同等质量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脂肪>蛋白质=糖类3.由于年龄、性别、体质和日常活动的激烈程度不同,人每天所需能量也不同,一般人处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等快速生长期时,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A.水1.功能:水不提供能量,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并且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运输2.来源:各种食物与饮水B.无机盐1.功能:不提供能量,却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食欲减弱;缺碘会引起人体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2.来源:蔬菜、奶类、豆类、瘦肉等C.糖类1.功能: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2.来源:大米、小麦、马铃薯和玉米等D.蛋白质1.功能:细胞生长及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

蛋白质也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来源:肉类、禽蛋、鱼、虾、乳制品和大豆等E.脂肪1.功能:生物体内储藏能量的主要物质2.来源:植物油、动物油、核桃和花生等F.膳食纤维1.功能:不能被消化吸收,却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此外,膳食纤维还可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有助于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来源:植物性食物G.维生素1.功能:不提供能量,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对保持人的身体健康作用极大2.来源: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三)平衡膳食1.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谢,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平衡膳食2.应用平衡膳食宝塔时,每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应根据个人的情况作适当调整,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30%,中餐占40%为宜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A.消化系统的组成B.牙1. 牙是口腔内取食的重要器官,可咬切和磨碎食物 牙的结构消化系统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肛门 (进行食物的消化吸收)消化腺分布于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分布于消化道壁上:胃腺、胰腺分泌消化液, 参与食物的消化3.龋齿的形成:龋齿俗称蛀牙,是由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引起的C.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源,其内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三课时
• 营养物质的吸收
概念
•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水、无机盐、 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 分子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 脂肪酸等,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 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口腔:基本不吸收。 胃:吸收部分水、酒精。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小肠内表面放大图
许多皱襞和绒毛 (加大了表面积)
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很 薄的上皮细胞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总结: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1、吸收面积大:内表面有环行皱襞,皱襞 上有小肠绒毛,绒毛上皮细胞上有微绒 毛。 2、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 巴管,促进吸收。
3、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壁 很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使营养物 质容易通过,提高了吸收的效率。
7.在人体消化管内,既无消化功能,又基本无吸收 功能的器官是 【 】 A.口腔、咽 B.咽、胃 C.胃、小肠 D.咽、食道 8. 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后充分 振荡,置于37度的温水中,保温一段时间,植物 油不见了,试分析消化液的成分: 【 】 A.肠液、胰液和胆汁 B.肠液、胃液和胰液 C.肠液、胃液和唾液 D.唾液、胃液和胆汁
小肠的肠腺分泌肠液,可分解各种营养物质
部位 口腔 胃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唾液 蛋白质 淀粉 胃蛋白酶 胃液 多肽
切断、撕裂、 磨碎、搅拌
蠕动、混合
小肠 消化的主 蛋白质 蠕动、混合 要部位
麦芽糖 葡萄糖 胰液、肠液
氨基酸 多肽 胰液、肠液 甘油 脂肪 胆汁脂肪微滴 脂肪酸 胰液、肠液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优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_《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优质教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2课时章8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初步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鸡)的小肠绒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科研能力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

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重点 1.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难点 1.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2.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餐桌上的美味要经过怎样的变化才能被我们利用呢?视频: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观看与思考引入新课,总体了解消化与吸收讲授新课二、食物在消化管中逐渐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4.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切断、撕裂、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图文介绍食物在口腔中的消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而容易下咽。

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经过充分咀嚼后,入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结果。

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

食管呈管状,长约25cm,通过食管的蠕动,食团被输送到胃。

咽和食管仅是食物输送的通道,不具备消化功能5.胃贮存食物并消化一部分食物(1)胃的结构胃呈囊状,能容纳1~2L升食物。

胃的上口叫贲门,与食管相连;下口叫幽门,与小肠相连。

胃壁自内向外由4层结构组成,即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肌肉是平滑肌,比较发达,伸展性较大,所以饭前和饭后胃的体积相差较大胃壁内有许多胃腺,胃腺是黏膜上皮向内凹陷形成的。

胃腺能分泌大量的胃液,胃液呈强酸性,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起初步的消化作用,可将蛋白质消化成多肽,但不能将其分解成氨基酸。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第九章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七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教版 )


,能促进
的乳化.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3)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

(4)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其最终被分解为

(5)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 ,
其最终被分解为

参考答案:(1) 8 肝脏 胆汁 脂肪 (2)小肠 (3)1 口腔 葡萄糖 (4)3 胃 氨基酸 (5)4 小肠 甘油和脂肪酸
• 蛋白质 蛋白酶 初步消化形成多肽 肽酶 • ③脂肪的消化:
氨基酸
• 脂肪 胆汁 脂肪微粒 脂肪酶 甘油 + 脂肪酸
参考教材33页图片,小组合作,总结:
1、口腔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胃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小肠中的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 2、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什么? • 3、消化的主要器官是?为什么?
• 2、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消化?不消化行吗?
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转 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 3、请按照消化方式进行分类。
消化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六大营养物质的消化
有机物 无机物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大分子物质
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 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 被消化道吸收。
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 的主要器官。 为什么?这与小肠的结 构有关。
小肠内除大部分的甘油、 脂肪酸被毛细淋巴管吸 收外,其余的各种营养 物质都被毛细血管直接 吸收进入血液。
观察小肠结构
• 目的:说明小肠结构特点。 • 器材:放大镜、培养皿、镊子、剪刀、鸭小肠等。 • 指导: 1、剪开一段鸭小肠,用水洗净。把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内表面向上。 2、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小肠内表面绒毛彼此松散、伸展开来。用放大镜仔细观

人教版 生物七年级下册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教版 生物七年级下册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 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导入新课
思考一下:大妈 为什么这样说?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够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讲授新课
一 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
残渣
肛门
唾液(淀粉酶)
口腔 咀嚼 、搅 拌
咽、食

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 D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类 ④无机盐 ⑤维生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②①
D.②①③
随堂训练
6.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 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 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图中D表示小肠 B.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 C.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D.蛋白质在口腔就开始被消化
课堂小结
开始消化 部位
淀粉 口腔
蛋白质 胃
脂肪 小肠
消化产物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脂肪酸
需要的消 唾液、肠 胃液、肠 化液 液、胰液 液、胰液
肠液、胰 液、胆汁
随堂训练
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D )
A.牙齿咀嚼的缘故
B.舌搅拌的缘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 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C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C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肠液
随堂训练
4.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 ( B )
①唾液腺 ②胃腺 ③肝脏 ④肠腺 ⑤胰腺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消化道各段的吸收情况
口腔、食管:基本不吸收
思考:小肠为什么是吸收的 主要部位?
活动:观察鸡小肠的结构
观察小肠绒毛(由外到内) 1.小肠外表面与内表面有什么不同? 2.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你能看到 哪些结 构? 3.思考这些结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
小肠的结构
总结: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情况。
口腔、食管:基本不吸收。 胃:吸收部分水、酒精。 小肠: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各种营养物质。 大肠: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怎样运用模拟实验方法理解实验本质?
模型部位
透析袋 透析袋周围的水
人体部位
小肠内壁(细胞膜) 血液(或细胞质)
透析袋周围的淀粉(葡萄糖) 消化管中的食物
二、食物的消化
• 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 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 【探究问题】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 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这 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或唾液
使试管内温 度维持在 37℃左右, 如何保证温 度恒定?代 替水浴加热 的方法?
放入唾液 放入清水
• ⑵ 淀粉液经过上述处理检测淀粉的变化,具 体措施是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淀粉溶液中加入 碘液 颜色 __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的变化。 • 设计一张简明的表格,既能展示实验方案又能 记录实验数据。
变蓝
变蓝
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二、食物的消化
(一)口腔内的消化是怎样进行的? 牙齿的咀嚼、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二)胃内的消化是怎样进行的? 胃壁肌肉发达;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练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案练习)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第2课时)教学设计物,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对消化速度是否有影响?推断: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越大,消化速度越快。

一、食物的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播放视频食物在消化道内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一)什么是消化?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物的过程,叫做消化。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有哪些?(三)消化的类型1.物理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逐渐被软化和细化的过程。

(即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切割、研磨,胃肠的蠕动等。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玉米粒磨成玉米面小麦粒磨成面粉2.化学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举例说明物理消化思考、回答。

初步了解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明确食物中需要消化和不需要消化的成分。

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物理消化。

通过图片理解化学消化。

如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等。

读图: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消化作用?(口腔、胃、小肠)2.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3.它们被初步消化的场所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思考:1.口腔中的牙齿和舌在消化食物时有什么作用?(视频播放牙齿的作用)牙齿:咀嚼研磨食物舌:搅拌并品尝味道读图、思考、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属于物理消化)2.细嚼慢咽的好处?减轻胃肠负担3.如果米饭在口腔内慢慢地咀嚼,你会觉得有甜味吗?这些甜味来自哪里?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有甜的味道。

咽和食道没有消化功能咽: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食道:食物通道。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思考:胃壁很厚的肌肉层起什么作用?胃壁肌肉层有节律的收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有利于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唾液和胰液
D、胃液和胰液
3、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人体的哪个器官中初步被 消化( A ) A、口腔、胃、小肠 C、胃、口腔、小肠 B、胃、小肠、大肠 D、小肠、口腔、胃
4、患肝炎的病人,下列哪一过程将受到影响(
A、淀粉 C、脂肪 麦芽糖 脂肪微粒 B、蛋白质 D、脂肪微粒
C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2、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同学们 得出什么结论?
唾液可以消化淀粉。
3、口腔内牙齿和舌对食物消化的作用是什么?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可以促进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从而促进消化。
食物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二、食物的消化 ( 一)口腔内的消化是怎样进行的? 食物入口,要经过牙齿的切断、撕裂、磨 碎,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接触。口腔中舌的味 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借 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成食团, 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 麦芽糖。 食团经过食管时,食管受到食团的刺激, 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 成为蠕动。
部位 口腔 胃
物理性消化 切断、撕裂、 磨碎、搅拌 蠕动、混合
化学性消化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唾液 蛋白质 淀粉 胃蛋白酶 胃液 多肽
小肠 消化的主 蠕动、混合 要部位
麦芽糖 葡萄糖 胰液、肠液 氨基酸 蛋白质 多肽 胰液、肠液 甘油 胆汁 脂肪 脂肪微滴 胰液、肠液 脂肪酸
建议活动: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有,实验温度应控制在37℃,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或唾液
使试管内温 度维持在 37℃左右, 如何保证温 度恒定?代 替水浴加热 的方法?
放入唾液 放入清水
• ⑵ 淀粉液经过上述处理检测淀粉的变化,具 体措施是在经过不同处理的淀粉溶液中加入 碘液 颜色 __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的变化。 • 设计一张简明的表格,既能展示实验方案又能 记录实验数据。
特点:胃壁肌肉发达; 胃腺分泌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结晶
胃溃疡
(三)小肠内的消化是怎样进行的?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小肠腔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 肝脏分泌的胆汁。这些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 再经过消化液中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 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 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 残渣、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被 推入大肠。
第8章
第2节
人体的营养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2课时)
一、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探究问题】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 头变甜,说明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与什么条件有关?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活动目标】 ⒈设计并实施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方 案; ⒉理解食物消化的含义。 【活动准备】 淀粉液、碘液、清水、烧杯、滴管、试管等。
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现象 材料 实验组 淀粉液+唾液 对照组 ( )+( )
结论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现象 材料 实验前 预期结果 实验后 实验组 淀粉液 淀粉液+唾液 颜色 对照组 淀粉液 淀粉液+清水 颜色 不变蓝 不变蓝 结论 淀粉被 唾液中 的唾液 淀粉酶 水解成 麦芽糖
变蓝
变蓝
分析及结论 ⑴现象分析: 实验组 淀粉发生了变化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 ⑵得出结论: 淀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交流讨论: 1、对照组的实验材料、实验条件与实验组有什么不 同?
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实验条件要与实验组严 格保持一致。
【程序和方法】
探究问题 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咀嚼馒头变甜 馒头中淀粉成分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什 么条件有关? 作出假设 ⑴咀嚼后,感觉到甜味,馒头中淀粉的变化 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是_______________。 ⑵引起淀粉变化的原因是:
牙齿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分泌 共同作用的结果。
【小资料】 淀粉是一种大分子的糖类,无甜味。 麦芽糖是一种小分子的糖类,有甜味。
设计方案
1、完成“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设置几组实验?
两组。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条件有什么差异?
对照组用等量的清水代替唾液,其他实验条件要与实验组严格保持一致。
3、为什么收集唾液之前最好先用清水漱口?
保证唾液的纯度。
4、如何判断食物中淀粉是否发生变化? 用碘液遇淀粉变蓝的特性作为本实验的依据。
设计方案
(1)为了测定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你的 2 实验分为______组。各组实验所用的淀粉液量应 该_______,给予的适宜温度应该是__________。 相同 37℃左右
(2)口腔温度与实验条件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如何选择实验的温度条件?
特点:小肠壁内有肠腺。 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 胆汁通过导管送入小肠腔。
与小肠相通的消化腺
物理性消化
消化方式
化学性消化
食物在口腔、胃、小肠消化后的产物是什么? 列表总结消化方式与消化后产物:
物理性消化:食物经过牙齿的咀嚼和磨碎,舌的 搅拌,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食物变成碎小食 物,使消化液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下移,从 口腔推移到肛门的消化过程。 化学性消化: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进 行化学分解。由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将复 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 物质。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 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 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体内;最后进入血液 和淋巴液。这样的消化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
(二)胃内的消化是怎样进行的? 胃呈囊状,能容纳1—2升食物,食物在此 处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一般4—5h。胃壁肌 肉发达,使胃收缩有力。胃壁内有胃腺, 可分泌含有胃蛋白酶的胃液,胃液呈强酸 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胃的蠕动将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成粥状的 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蠕动被推入小肠。
油层
水层
建议活动: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胆囊
建议活动: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
胆汁
将胆汁放入油脂中
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脂肪微滴 胆汁
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滴
讨论:为什么两只试管内油滴的变化有所不同?
胆汁可以乳化脂肪,清水对脂肪没有乳化作用,因而 1号试管内的油滴漂浮在清水表面,而2号试管内的油 滴与胆汁充分混合。
曲线1、2、3分别代表哪种物质 在消化管的消化过程?
未 100 被 消 化 营 养 物 质 50 的 百 分 比淀粉 蛋白质2
1
3
脂肪
0
A (口腔)
B
C (胃)
D
E (大肠)
消化部位
思考与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水 B、氨基酸 C、葡萄糖
D D

D、麦芽糖 )
2、下列对蛋白质的消化起作用的消化液是( A、唾液和胃液 B、胆汁和胰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