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基础设计探讨
风力发电机主轴设计方案

风力发电机主轴设计方案风力发电机主轴设计方案介绍: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驱动涡轮机旋转产生电力。
风力发电机主轴是连接涡轮机和发电机的重要部件,其设计对于风力发电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风力发电机主轴的设计方案,并分享对这个关键词的观点和理解。
一、风力发电机主轴的重要性风力发电机主轴起到承载风轮和传递转矩的作用,直接影响整个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合理设计的主轴能够提高风能的转化效率,减少能量损耗,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寿命。
二、基本要求和设计考虑因素1. 强度和刚度:主轴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风力和旋转所带来的巨大载荷,并保持稳定运行。
2. 自振频率:为避免共振现象,主轴的自振频率应与涡轮机的工作频率相差较大。
3. 材料选择:主轴通常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或复合材料制成,以满足强度和重量的要求。
4. 轴承支撑:主轴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轴承的支撑方式和布置,以减少摩擦和磨损,并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主轴设计方案1. 结构设计:主轴通常采用空心的圆柱形或锥形结构,以减轻重量并提高强度。
2. 加工工艺:主轴的制造需要采用精密加工工艺,确保几何尺寸的精度和表面的质量。
3. 强度计算:通过强度计算和有限元分析,确定主轴的断裂强度和稳定性。
4. 轴承选型:根据工作条件和轴承要求,选择适当的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四、总结与回顾风力发电机主轴设计是风力发电技术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合理的主轴设计方案能够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同时降低维护成本和能源损失。
在设计主轴时,应考虑强度、刚度、自振频率、材料选择和轴承支撑等因素,并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保证主轴的性能和可靠性。
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风力发电机主轴的设计是实现高效能风力发电的关键步骤。
通过深入探讨设计要求和考虑因素,可以找到最佳设计方案。
主轴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对其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精密计算和分析。
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方案。
该方案涵盖了施工组织的目标、原则、整体方案等内容,旨在确保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
2. 施工组织目标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作业- 高效组织施工队伍,提升施工效率- 控制施工成本,优化资源利用- 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3. 施工组织原则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第一: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作业,规避安全风险- 系统化:通过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实现施工过程的高效运作- 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组织方案,确保适应性和实施性- 合理分工:合理划分施工任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调4. 施工组织整体方案基于上述目标和原则,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整体方案如下:4.1 施工队伍组织- 成立施工管理团队,负责组织和协调整个施工过程- 划分施工人员的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指定专业人员负责安全管理,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作业4.2 施工资源配置- 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配置施工设备和机械设备- 配置足够的施工材料,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协调资源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3 施工进度计划-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关键工序和工期安排- 监控施工进度,及时调整计划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确保施工能按计划进行,减少延误和工期浪费4.4 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建立质量检查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 及时修正施工中的不合格问题,确保工程质量达到要求5.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施工组织目标、原则和整体方案。
通过合理的施工队伍组织、资源配置、进度计划和质量控制,可确保风力发电机基础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
风机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

冲 切 强度 校 核 。 基 础 设 计 一般 采用 极 限状 态 设 计 方 法 ,荷 载 和有 关 分 项 系数 的 取值 应 符 合 相 关 规 定 ,以保 证 在规 定 的外 部条 件 、设 计 工 况 和 荷 载 条 件 下 ,使 风 力 发 电机 组 基 础 在设 计 使 用 年 限 50 年 内安全 、正 常工作 。
2 风机基础形式
风 机 基 础 分 为 陆 上 风 机 的 基 础 及 海 上 风 机 基 础 , 陆 上 风 机 基 础 形 式 主 要 包 括 重 力 式 基 础 、 梁 桩 基 础 、板 式 基 础 及 箱 变 风 机 复 合 式 基 础 等 ; 海 上 风 机 基 础 形 式 主 要 包 括 重 力 式 基 础 、 桩 基 础 、角 架 基 础 、浮 动 式 箱 基 础 及 吸 力 式 沉 箱 基 础 。
3.1 风机 基本 资料 贵州 竹 山风 电场工 程 总装 机 容量 50 MW ,该风
电 场 选 用 的 风 机 为 XE105D一2000型 风 机 ,轮 毂 高 度 80m。基 础 垫 层 混 凝 土 的 设 计 强 度 等 级 为 C15, 基础 主 体混 凝 土 强度 等级 为 C40。风 机 基 础所 处 山 脊 表层 为 残 积 土 组 成 的覆 盖 层 ,覆 盖 层 厚 度 一般 0.20 1.O0 m,下 部 基 岩 以凝 灰 质 板 岩 、变 余 凝 灰 岩 为 主 。 由于 风 机 基 础 所 处 地 质 条 件 良好 ,均 作 用 于 强 风 化 下 部 或 弱 风 化 凝 灰 质 板 岩 或 变余 凝 灰 岩 上 ,地 基 承载 力 均 不 小 于 600 kPa,本 地 区地 震 基 本 烈 度 为 6度 ,设 计 基 本 地 震 加 速 度 0.05g。因 此风 机 基础采 用 扩展 混凝 土基 础形 式 。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优化探讨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优化探讨文章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的理论分析,并针对发电机的叶片结构,提出叶型选择、叶片设计理论、叶片气动能量损失修正等关键技术理论;同时,通过对实际案例分析,以期设计出性能更加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标签:风力发电机;叶片;叶型;设计理论1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概述随着世界能源危机时代的来临,世界环保组织对维持生态平衡的推动,使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日益高涨。
1931年,苏联设计出容量100千瓦的风力发电装置;1979年,浙江省泗礁岛设计出容量18千瓦的风力发电装置;内蒙古后续在草原上设计装置出200台100-250瓦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目前,在全世界50个国家地方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支持下,出台了新能源开发相关法律法规,此举对风能的普及至关重要,风能发电行业开始成为规模化新兴产业。
随着世界对风力发电机组研讨逐渐深入,以期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风能。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前端(叶片、叶轮、轴承)、传动系统、后端(发电机、电气部件、电能储备)组成。
其中,叶片是发电效率提升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包括叶片的叶型选择、翼型设计、气动外型设计等,并可直接影响发电机组工作性能。
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叶片尺寸大型、结构复杂,在实践中对流线型、材料精度、强度、刚度、叶片表面粗糙度、质量要求严格,因此叶片技术对发电效率的提高起到决定性因素。
目前,研究人员对风力发电机组前端部分深入研讨,希望设计出优化叶片,提升机组系统的效率。
2 风力发电机的叶片设计与优化2.1 叶型的选择在风力发电机组前端,叶片外形结构设计尤其关键,它涉及机组捕获风能功率容量,决定后端机械能供能。
1888年,世界上第一台风力发电装置由美国的CharlesF.Brush设计实现,当时由于人们对叶片结构的不了解,因此叶片采用平板设计,对风能难以有效捕获,实践价值低;1891年,世界上第一台引用风洞的风力发电装置由丹麦的PoulLaCour教授设计实现,他率先将气体动力学与风力发电机组前端结合,当时世界对空气动力学的实验属于浅显水平,叶片设计仍然不适合风能转化,然而此举为后续风力发电机拓展开辟了新道路;20世纪初,伴随着世界研究组对空气动力学的深入,逐渐延伸至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气动设计,它成为机组对风能捕获量和转化效率的关键。
论风力发电机基础设计的要点及安全控制原则

N — e W — T e c h n o l _ 5 o
t ie f s a n d
P m d u c t s 目匪盈团圈 ● ■ ■ 啊 瞄 ■ ■ 硼 ■ ■ ●
论 风力发 电机基础设 计 的要 点及安全控制 原则
程 新 波
( 武汉联动设 计股份 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0)
疲 劳荷 载分项 系数 :1 偶 然荷 载分项 系数 :1 结 构重要 性 系数 :1 . 1 荷 载修 正安全 系数 :1 . 3 5 方 量计算 : 1 . 2; 基 础混凝 土体 积V 1 2 :5 3 6 . 1 6 4 m 基 础覆 土体积 V 2 2 :4 1 3 . 2 1 Mm 。 2基础 本 身 的抗裂 、抗 冲 切 、抗剪 、 抗疲 劳设计 控 制 ; 经 过基 础 本 身 的 抗 裂 、抗 冲 切 、抗 3基础 的整体 性和 与上 部 结构 塔筒 的 剪 、抗 疲劳 设 计控 制 ,以及基 础 的整体 性 连接设 计控 制 。 和与上 部结构 塔筒 的连接 设计 。 三 、设 计案 例 结 语 1 项 目简介 风 机基 础涉 及整个 风机 的安 全稳定 , 新 疆 某 风 电 场 , 单 机 装 机 容 量 旦设 计 出现 偏差 ,风 机将会 产生 倾覆 的 以下就 风机基 础设 计 的相关 理论及 技 2 MW 。 风 机 轮 毂 高 度 7 0 m , 叶 片 直 径 危 险 。 不 仅 产 生 很 大 的 经 济 影 响 ( 一 个 术作 一些 分析 与总结 ,仅 供参 考。 8 7 m。风 电机 组地 基基础 设计 级别 为 1 级, 风 机 含 直接 安 装 设备 的造 价都 在 5 0 0 万 左 当前 风机 基础 设计 的理论 及相 关 基 础 结构 安全 等级 为二 级 ,风 电机 组基 础 右 ),也可 能产 生 生命安 全事 故 。我们 在 规范 ( 国外 、国 内 ) 设计 使用 年 限为5 O 年 ,基础 采 用钢 筋混 凝 进 行设 计 的时 候 ,纪要 考虑其 经 济性 ,又 1当前 风机 基础 设计 的理论 土扩 展 圆形基 础 。风 电机组 基 础抗 震设 防 要 考虑其 安全 性 。 由 于 风 机 塔 筒 的高 度 相 对 比 较 高 , 分 类为 丙类 。 参 考文献 般在 8 0 m左 右 , 叶轮 半径 约 4 0 m,上 部 2设计 过程 【 1 】 G B 5 0 0 1 1 — 2 0 1 0 ,建筑抗震 设计 规 范 【 s 】 . 结构 约 2 5 0 t ,风机 基 础设 计 的理 论模 型 为 本 项 目 最 大 工 况 的 倾 覆 力 矩 为 【 2 1 G B5 0 0 1 0 - 2 0 1 0 , 混凝 土 结构 设 计规 范 77 0 7. 05 7 k N ・I n。 个 自重 较大 的 高耸结 构 。抗倾 覆 设计 为 3 【 s 】 . 其 设 计 的主要 考虑 因素 。 目前 比较 可靠 的 设 计计算程序为C F D 风 电工 程 软 件 f 3 ] F D 0 0 3 — 2 0 0 7 ,风 电机 组地 基 基 础设 计 基 础 理论 为通 过设 备及 基础 的 自重 对倾 覆 机 组 塔 架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软 件 ( WT F) 规定 ( 试行 ) 【 s 】 . 点 产生 的抗 倾 覆力 矩来 抵抗 由风机 工作及 ( v 4 . 4 . 1 )( 北 京 木联 能 工 程科 技 有 限公 [ 4 】 F D 0 0 2 — 2 0 0 7 ,风 电场 工程 等 级 划分 及 地 震 等产 生 的倾覆 力矩 。设 计 考虑 的是 偏 司 )。 设 计安 全标 准 【 s 】 . 心距, 基 础 底 板 半径 ,在 正 常 工 况 时 不 大 本 工程 采用 软件设 计 时 ,需要 不断 的 [ 5 】 G B 5 0 2 2 3 - 2 0 0 8 ,建筑 工程 抗 震 设 防分 于0 . 2 5 ,极端 工 况 与地 震 时 不大 于 0 . 4 3 。 调 整基 础底 板 直径 及基 础高 度来 试算 ,在 类标准 『 s 1 . 在 这一 基本 理 论 的前提 下北 京 木联 能工 程 满 足抗 倾覆 安 全 的前提 下 ,尽 量缩减 混凝 [ 6 1 G B 5 0 0 0 7 - 2 0 1 1 ,建筑 地基 基 础 设 计规 科 技 有 限公 司 开 发 了相 应 的风 电工 程 软 土 和钢 筋用量 。 范【 S 】 . 件一 机组塔架地基基础设计软件 ( WT F) 经过不断调整与试算 ,得出较为经济 ( v 4 . 4 . 1 ), 目前 风 机基 础 设 计也 主 要 是 合 理 的基础 尺寸 。
风力发电机设计.doc

4.1桨叶轴复位斜板水平轴风力机的风轮一般由1~3个叶片组成(本设计中取6片桨叶),它是风力机从风中吸收能量的部件。
叶片采用实心木质叶片。
这种叶片是用优质木材精心加工而成,其表面可以蒙上一层玻璃钢[9]。
在本设计中桨叶材料选用落叶松作为内部骨架,桨叶轴从左至右安装零部件分别为:桨叶轴复位斜板、桨叶轴支撑轴承座、轴套、光轴、轴向固定螺母、垫片、加强钣金、桨叶夹槽。
4.2 托架的基本结构设计托架是放置轮盘、主轴、增速器、发电机以及回转体、滑环和刹车装置等附件的。
它分两层上层为支撑轮盘、主轴、增速器、刹车装置和发电机。
下托板与回转体上端面联接,中间放置滑环和滑轮组件。
滑轮组件是把刹车装置的钢丝绳缠绕在滑轮上改变其方向令钢丝绳与托板不能接触。
5 风力发电机的其他元件的设计5.1 刹车装置的设计由于机械维修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需要对风轮机进行刹车,所我们在增速器高速轴侧加装一轮毂并在轮毂外安置刹车装置通过拉拽钢丝绳带动刹车带使风轮转速降低直至停止。
刹车带的复位由弹簧套筒内的弹簧来保证停止刹车后刹车皮与轮毂不在接触。
滑环是在一绝缘圆筒外壁镶嵌三到四个圆环并相应放置电刷电刷的另一端连接发电机的输出电线电缆,在绝缘圆筒内引线一直通到地面的变电所。
6风力发电机在设计中的3个关键技术问题6.1空气动力学问题空气动力设计是风力机设计技术的基础,它主要涉及下列问题:一是风场湍流模型,早期风力机设计采用简化风场模型,对风力机疲劳载荷和极端载荷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是动态气动模型。
再一是新系列翼型。
6.2结构动力学问题准确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是风力机向更大、更柔和结构更优方向发展的关键。
6.3控制技术问题风力机组的控制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控制系统。
随着风力机组由恒速定浆距运行发展到变速变浆距运行,控制系统除了对机组进行并网、脱网和调向控制外,还要对机组进行转速和功率的控制,以保证机组安全和跟踪最佳运行功率2.5。
在横向力R的作用下底板链接接合面可能产生滑移,根据底板接合面不滑移条件,并考虑轴向力F∑对预紧力的影响,则各螺栓所需要的预紧力为:查得联结接合面间的摩擦系数f=0.35,查得螺栓的相对连接刚度系数=0.2,取可靠性系数=1.2 ,则各螺栓所需要的预紧力为f*1.2*0.2。
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与优化

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与优化一、引言风力发电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推广。
而风力发电机组作为实现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设备,其设计和优化对于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叶片优化、发电机的选择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
二、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1. 整机结构设计风力发电机组的整机结构设计包括塔架、机舱和叶轮系统三个部分。
塔架需要具备足够的高度和稳定性,以承受风力载荷和支撑整个机组。
机舱是发电机、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的安装位置,需要考虑良好的通风与散热。
叶轮系统包括叶片和轮毂,其叶片的形状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整机的转矩和发电效率。
2. 叶片设计与优化叶片是转化风能为机械能的关键部分,其设计和优化对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影响很大。
在设计叶片时,需要考虑风速、密度、风向的变化等因素,以及叶片材料的选择和叶片形状的优化。
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法如气动外形优化、结构优化等可以提升叶片的性能,降低噪音和振动。
3. 发电机的选择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选择适合的发电机对于发电效率和功率输出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风力发电机组使用的发电机有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等。
同步发电机由于具备高效率和较宽工作范围,在大部分的风力发电机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异步发电机在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中使用较多,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根据具体需求,合理选择发电机型号和参数是提高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效率和经济性的关键。
4. 控制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风轮的运行状态、功率输出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监控和控制。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应具备自适应性和高可靠性,能够根据风速的变化调节转速、叶片角度和发电机负载等参数,以实现最大的发电效率。
同时应具备实时监测和故障自诊断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发电机组的优化1. 提高发电效率提高发电效率是风力发电机组优化的关键目标之一。
镇赉风电场地基基础设计研究

豳
砾 砂
s
第 中 竺 四更大 新・ l
移 、 d
l
豳
●
籁警透豳 羞 骥
粉 萎 要 土
细 砂 ② s
② _ 囊 蟹
~ ~ … … …
萤
z
,=、 -
F ,J 、
1
l
l U
, . 且 vJ 、
— 啊 辆 — — — 脯 — — 黼 啊 啊 鼎 日w鞴
q2 J
竺. 圭
, H —L l
L b ~
水积 堆层Q ⑧
22 场地 地震 效应 分析 . 根 据
爱圜 墨霪 豳罄嚣 露 露豳
Ⅻ __ _一 一 _
圆:砾
H
占 : 。
\ ,O t
状 , 层 的剪 切波 速 范 围在 2 0 s 10 s 间 , 土 5 ≥V ≥ 4 m/ 之
簋 1 鲞筮 垒 2 翅
21 0 0年 1 2月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 .2. o. b11 N 4
J o s t t fDia tr r v n o . f n t u eo s se e e t n I i P i
De .0 0 c2 1
镇 赉风 电场 地 基 基础 设 计研 究
赉特旗 的公路 从风 电场 北侧 经过 ,风 电场 对 外交通
较为便 利 。 镇 赉 风 电场
勘 探孔 孔深 3 0m,液 化 判 ̄I - 深 2 。风 电场 UL L 0i T n
图 1 镇赉风 电场区综合工程地质图
2 地质 条件
2 1地 层岩 性 .
机 位 置属 于堆 积地 形微 倾斜 平地 。勘 探深 度 内,地 层 根据 沉积 物 成 因类 型 及岩 性特 点 ,划 分 为第 四系 上 更 新统顾 乡 屯组冲 积 层 ( ) Q ,岩性 为粘 土 、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机基础设计探讨
摘要:风力发电是目前新能源开发技术最为成熟、最具有大规模
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已成为公认的战略替代能源之
一,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风力发电机组投资占风电
场投资的比重较大,所以风力发电机基础的设计就变的尤为重要,
本文就风力发电机基础设计流程及基础类型做了一下总结。
关键字:风机基础验算 荷载类型 基础选型 外部条件 基础设计
优化 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 tb8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力发电一般基础设计主要包括基础选型、基础验算、基础设计
和构造等,其一般流程如下:
一、风机基础验算主要内容
地基承载力 (受力层范围内软弱下卧层) 验算;基础的抗滑稳
定、抗倾覆稳定等稳定性计算; 甲乙级地基基础沉降和倾斜变形
验算;基础的裂缝宽度;基础(桩)内力、配筋和材料强度验算;
材料的疲劳强度验算;基础的抗滑稳定、抗倾覆稳定计算;基础动
态刚度;抗浮稳定等。
采用桩基础时,计算和验算还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及全国民
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等的有关规定的
要求。
对受洪(潮)水影响的地基基础应满足防洪要求,并在基础周边
一定范围内采取可靠永久防冲防淘保护措施。
二、主要荷载类型及工况
根据作用于风机基础上荷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荷载可分为三
类:
永久荷载,例如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基础自重、回填土重等。
可变荷载,例如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力,水平力矩、扭矩、多遇
地震作用等。
偶然荷载,例如如罕遇地震作用通过塔筒传来的水平力、水平力
矩等。
根据作用在风机基础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极端荷载工况、正
常运行工况、多遇地震工况、罕遇地震工况、疲劳强度工况等进行
荷载组合,并按最不利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三、基础选型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从结构形式主要分为:
1、扩展基础依靠重力平衡的板筏或梁筏,扩展基础包含方形、圆
形、八边形等形状。
2、桩基础当地基的软弱土层较深厚,上部荷载大而集中,采用
浅基础已不能满足高耸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时,可采用
低承台桩基础。风力发电机基础的桩基础宜优先采用预制钢筋混凝
土管桩、(对抗拔桩宜采用预制混凝土方桩)或钻孔混凝土灌注桩
(含钻孔扩底混凝土灌注桩)和钢管灌注桩。布桩的原则一般为:
细桩多布,短桩多布;中间稀布,周围多布;亦可调整桩长,基础
周圈长桩,中间短桩;单桩承载力较大时,中间塔筒承台范围宜构
造布桩。选用时应根据地质情况、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施工
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3、岩石锚杆基础,应用于基岩地基上,尤其是置于中风化、微
风化基岩上的风电机组基础,宜优先使用端头扩孔的岩石锚杆基
础。
四、设计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1、明确和落实外部条件
(1)、风机工作荷载特性
由于风机工作的荷载特性,水平力及倾覆力矩成为设计的主控荷
载,这对基础的沉降变形、动刚度等提出了更严的要求。
(2)、风机机位选址的优化
风机基础设计的流程为:风资源专业综合考虑风资源、线路、道
路及设备运输等情况进行微观选址工作。机位确定后进行地质详勘
工作,土建专业根据地质详勘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这种流程在整
个风电场机位宏观定位以及风能的充分利用层面上是合理的,但在
地形、水文、土层岩性分布变化大的场地,就需要风能、地质、水
文及土建等各专业密切的配合进行选址,有的机位甚至需要舍弃。
这种调整和优化往往比风机基础设计本身更为有效。
(3)、核实风机厂家提供荷载的准确性及类别
风机的生产厂家众多,且多为国外厂家或引进国外技术的国内厂
家,这些国家在结构设计时,所采用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结构可
靠度指标均不相同,故其外部荷载的标准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因
此,开展设计时工作时,首先落实荷载是否是标准值(针对国内设
计标准而言),还是隐含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分项系数等;其次需
要落实荷载所对应的具体工况(不同验算内容采用不同工况荷载)。
(4)明确风机厂家对基础环与风机基础的连接要求
根据风机厂家提供基础环与基础环调节螺栓的详图确定①排水
孔及电缆孔的位置;②调节螺栓是否足够长(如长度不够长时,应
在调节螺栓下增加支座) ; ③调节螺栓支座埋件位置。
2、基础设计
(1)、基础结构型式的确定
风电机组基础承受的主要荷载为风荷载,由于风向随机性
(00~3600)均存在,故基础底板做为圆形或正多边形较为适宜。
根据不同的地址条件,合理确定基础埋深,经多个风电场的验算
和对比, 加大基础埋深对风机基础抗倾覆安全度的提高十分明显。
(2)、地基承载力验算及变形控制
在合理确定基础底面积的前提下,风机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
高,基底平均压力一般在150~180kpa,基础边缘最大压力为
180~220kpa,因此地基土承载力要求比较容易满足。
由于设计竖向荷载较小,风机基础整体沉降就较小,对风力发电
机组的功率输出整体影响不大,其变形允许值可按《风电机组地基
基础设计规定》fd003-2007(实行)进行控制。
为将风机基础的倾斜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设计过程中应
根据地基土的土工试验压缩曲线,合理的确定基础类型和底面积,
控制地基土压力处于弹性变形范围内,避免地基土产生较大、不可
恢复的塑性变形。
(3)、地基稳定控制
风机基础的稳定验算主要包含抗滑验算和抗倾覆验算,实践表
明,基础的水平抗滑验算容易得到满足。常规基础增强抗倾覆要求
的主要手段有:①增大基础底面截面抵抗矩;②适当的增加基础埋
深;③设置能提供竖向抗拔的构件,如抗拔桩或岩石地基的抗拔锚
杆等。
3、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特点、环境
条件(气象、噪声、振动等)、材料供给、工程费用以及工期等诸
多因素,并经比较后,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施工进度快的方
案。
(1)、换填或置换法
地基浅层处理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地基持力层埋藏较
浅,且无软弱下卧层的情况。当采用换填时,换填厚度不宜超过
2~3m,否则经济性不高。滨海地区的风电场,合适的持力层一般埋
深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应用的可能性不大;山区埋藏较浅的岩石
地基,若基岩面起伏较大,可采用部分或局部超挖换填(毛石混凝
土)方案。
(2)、强夯、强夯置换以及振动成桩工艺,均需注意施工振动、
挤土效应及噪声污染对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3)、散体材料桩(如砂石桩) 复合地基
主要发挥成桩设备对土体的挤(振) 密作用和桩体的排水作用。
用于松散砂土、粉土地基效果最佳;
(4)、水泥土搅拌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
其桩身强度与原土性状密切相关, 桩身沿轴线为变强度,土的
孔隙比、含水量、塑性指数越大,桩身强度越低。对不均匀地基需
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产生过大的不均匀变形;
(5)、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
其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的特点,对建筑物变形要
求高和减少地基不均匀变形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安全、合理、经济的风机基础设计方案的取得,
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和落实基础设计的外部准确条件,包括风机机型和工作
特性、场地条件、风机基础外部荷载等。
二、充分做好基础本身的优化工作,包括基础型式的比选、地基
计算、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及优化设计、基础防腐以及其它提高基础
安全性的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