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ZDZTR0097 土壤 矿质全量元素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龙牡壮骨颗粒中钙含量(原子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龙牡壮骨颗粒中钙含量(原子吸收)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物质中特定元素含量的方法。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步骤,用于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龙牡壮骨颗粒中的钙含量:
1. 样品准备:称取一定量的龙牡壮骨颗粒样品,研磨并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
为了确保溶解完全,可能需要长时间搅拌或超声处理。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准备: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调整所需的元素(钙)的波长,并设置仪器参数。
3. 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制备不同浓度的钙标准溶液,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它们的吸光度。
绘制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 测定样品:将制备好的样品溶液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吸光度。
5. 结果计算: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钙的含量。
请注意,具体的步骤和参数可能因实验条件和所用仪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建议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标准操作程序(SOP),并确保遵守所有适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规定。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使用原理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使用原理1.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来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是利用微量元素的原子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的原理。
仪器通过电源产生一个电子束,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元素原子化,并通过对样品进行加热或气流载气来促使元素原子化。
然后,通过光源产生的特定波长的光束通过土壤样品,检测光束透过样品后的强度变化,从而测定特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2.火焰光度法:火焰光度法是土壤微量元素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溶解于适当的酸性溶液中,然后通过火焰的燃烧将元素原子激发到高能级,使其产生特征性的光谱线。
仪器通过光源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束,经过火焰后,通过光电倍增管等光电探测器检测光谱线的强度变化,从而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3.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土壤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土壤样品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合适的反应转化成电化学反应物质,测定电化学反应的电流或电势变化,从而间接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通常需要使用电化学电极,如电解池、参比电极和工作电极等。
通过调节电极的电位和电流,可以在土壤样品中实现微量元素的选择性测定。
4.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基于不同微量元素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呈现不同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的原理。
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可以通过分析土壤样品中元素对特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情况来确定微量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总之,土壤微量元素检测仪的使用原理主要涉及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光度法、电化学法和光谱分析法等。
不同的原理可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土体的化学成分全量测试方法

土体的化学成分全量测试方法进行土体样品的采集和准备工作。
需要选择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并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样品采集应遵循规范的采样方法,如随机采集或网格采样。
采集的土壤样品应当混合均匀,并将大颗粒杂质和根系等去除,以获得代表性的样品。
接下来,进行土体样品的前处理。
前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干扰物质,使土壤样品适合进行化学成分测试。
常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空气干燥、研磨、筛分等。
空气干燥可以去除土壤中的水分,研磨可以使土壤颗粒细化,筛分可以去除颗粒过大的杂质。
然后,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进行土体化学成分的分析。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火焰光度法(FLP)、离子色谱法(IC)、质谱法(MS)等。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元素和化学物质。
例如,AAS适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IC适用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测定。
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对土体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例如,对于固体土壤样品,可以采用酸提取、碱提取、水提取等方法,将土壤中的元素和化学物质转化为可测定的形式。
对于液态土壤样品,可以直接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试剂和仪器设备。
例如,对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常用的试剂有硝酸、盐酸、硫酸等;对于离子的测定,常用的试剂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仪器设备方面,常用的有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质谱仪等。
测试完成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通过比对标准值或参考值,评估土体化学成分的水平和偏差。
同时,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对土体的适宜用途进行评估和分析,如农田土壤的肥力评估、环境土壤的污染评估等。
土体的化学成分全量测试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和准备、前处理、测试方法选择、试剂和仪器设备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土体化学成分数据,为土壤性质和适宜用途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FHZHJTR007 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状态和燃烧器高度的影响较大,需使用富燃烧性(还原性)火焰,观测高度以 10mm 处最佳。
加入氯化铵可以抑制铁、钴、镍、钒、铝、镁、铅等共存离子的干扰。
中 2 原理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全部
国 进入试液,并且,在消解过程中,所有铬都被氧化成 Cr2O。然后,将消解液喷入富燃性空气-
7 结果计算
土壤样品中铬的含量 W(mg/kg) 按下式计算:
W
=
c ×V m(1 − f
)
式中:c ——试液的吸光度减去空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在校准曲线上查得铬的含量(mg/L); V ——试液定容的体积(mL); m ——称取试样的重量(g);
2
ƒ ——试样中水分的含量(%)。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FHZHJTR007 土壤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F-HZ-HJ-TR-007 土壤—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土壤中总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方法的检出限(按称取 0.5g 试
样消解定容至 50mL 计算)为 5mg/kg.。铬是易形成耐高温氧化物的元素,其原子化效率受火焰
然后,分别加入 5mLNH4CI 溶液(3.7),3mL 盐酸溶液(3.2),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其铬 的含量为 0.05、1.0、2.0、3.0、4.0、mg/L。此浓度范围应包括试液中铬的浓度。按(6.2)中的
条件由低到浓度顺次测定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用减去空白的吸光度与相对应的元素含量(mg/L)绘制校准曲线。
3.9 铬标准使用液,50mg/L; 称取铬标准储备液(3.8)5.00mL10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标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概述
矿质全量元素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它们主要包括氧、碳、氢、氮、磷、钾、钙、镁、铁等十多种元素。
其中,铁是土壤中的一种金属元素,
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
为了检测土壤中的铁含量,可以采用原子吸
收分光光度法(AAS)来进行测定。
二、原理
原子吸收光度是一种大量测定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测定各种
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含量。
原子吸收光度法是基于原子的能量吸取原理的一
种光谱分析技术,根据金属原子分子对其中一特定波长的光能的吸收能力
来测定元素含量。
当原子吸取光谱线的外加光能量时,原子内部的一些电
子会因量子跃迁而由原子内的低层跃迁到高层,吸取特定波长的光能,这
对原子的表征,比如测定其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就至关重要。
三、仪器器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土壤中的铁含量,需要准备一下仪器器材。
1.原子吸收光度仪,其中仪器有发射源、检测枪、检测头等,仪器可
以根据检测需要使用不同的发射源,比如氩光发射源,火焰发射源,检测
枪和检测头是仪器测定金属元素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离器,分离器是指土壤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分离,以便于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测定其中一种元素。
简述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

简述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地质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是地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分布可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物质来源、岩浆演化过程、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循环等重要信息。
为了高效地进行微量元素测试,研究人员们采用了一系列方法和技术。
第一种高效测试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原子化技术将样品中的元素转化为气态原子,然后通过测量原子对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吸光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AAS方法具有高精密度、高选择性和低重复性的特点,适用于测定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别是对于具有较高浓度的元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第二种高效测试方法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ICP-MS是一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源产生离子束,进而通过质谱技术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测定多种元素的含量,并且对于微量元素和超微量元素的分析有相当的优势。
第三种高效测试方法是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EPMA)。
EPMA利用电子束轰击样品表面,通过测量由样品表面产生的不同能量和角度散射电子束以及样品表面产生的X射线来确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EPMA方法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的特点,适用于多种材料和矿物的微区分析。
第四种高效测试方法是同位素质谱法。
同位素质谱法通过测量样品中不同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同位素质谱法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适用于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污染和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种主流的高效测试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微量元素的测试,如火焰光度法、荧光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样品和元素,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测试方法。
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的高效测试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样品性质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以获得准确、高效的测试结果。
水溶性盐分钙镁离子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FHZDZTR0080 土壤水溶性盐分钙镁离子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HZ-DZ-TR-0080土壤—水溶性盐分(钙、镁离子)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土壤水溶性盐分(钙、镁离子)的测定。
2 原理土样水浸出液中的钙、镁离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方法灵敏、快速,磷酸根、硫酸根、硅酸根、铝、锰、铁等干扰,可加入氯化锶释放剂有效地消除。
3 试剂3.1 氯化锶溶液:称取40.6g氯化锶(SrCl2·6H2O)溶于水,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3.2 氯化钠溶液:称取25.4g氯化钠溶于水,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3.3 钙标准溶液:称取已在120℃烘干2h的碳酸钙2.4973g(CaCO3),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盖表面皿,从烧杯嘴慢慢加入盐酸(1+1)溶液直至碳酸钙全部溶解,加热煮沸除去二氧化碳,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1mL 含1000µg钙。
再用水稀释10倍,得到1mL含100µg钙标准溶液。
3.4 镁标准溶液:称取10.1407g硫酸镁(MgSO4·7H2O),精确至0.0001g,溶于水,再加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含1000µg镁。
再用水稀释20倍,得到1mL含50µg镁标准溶液。
3.5 盐酸溶液,1+4。
4 仪器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2 钙、镁空心阴极灯。
4.3 容量瓶,50mL。
5 操作步骤5.1 待测液的制备:称取通过2mm筛孔的风干土样50.000g(精确至0.001g)置于干燥的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50.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加塞,放在振荡机上振荡3min,然后干过滤或离心分离,取得清亮的待测浸出溶液。
也可以吸取水溶性盐分(全盐量)的测定—质量法待测液制备得到的清亮溶液测定。
同时做空白试验。
5.2 试样测定:过滤得到的土样水浸出液应立即酸化(一般50mL溶液加入1滴盐酸(1+4)),以防止钙、镁离子沉淀。
土壤分析方法

土壤分析方法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正因为土壤中含有多种物质,而这些物质对土壤中的作物及动物、微生物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土壤分析是土壤生成发育、肥力演变、土壤资源评价、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是环境科学中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土壤分析方法很多,但从大方面来分,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分析和化学分析。
土壤物理分析主要测定土壤中物质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以及能量的转移,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水势、饱和和非饱和导水度、水分常数、土壤渗漏速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比重和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结构和微团聚体、土壤结持度、土壤膨胀与收缩、土壤空气组成和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和导热率、土壤机械强度、土壤承载量和应力分布以及土壤电磁性等。
土壤物理分析方法多以现代化仪器为主,如土壤结构用测控仪;土壤结构的微域变化用磨片、光学技术及扫描电镜;土壤空气组成和土壤力学性质用气相色谱仪和三轴剪力仪,另外土壤物理分析还用到如测温仪、测磁仪、土壤颗粒自动分析记录仪等仪器。
土壤物理分析只占土壤分析方法中的很少一部分,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土壤分析是值土壤化学分析。
土壤化学分析是指测定土壤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某些性质。
包括土壤矿质全量测定(硅、铝、铁、锰、磷、钛、钾、钠、钙、镁等的含量),土壤活性硅、铝、铁、锰含量测定,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的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图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和钾含量的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突然微量元素和有效性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土壤酸碱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交换性盐基的组成测定等。
这些是土壤化学分析的重点项目,其中还有一个概念即土壤常规分析,是指其中的某些项目是必须进行测定的,包括土壤矿质全量、全氮量、土壤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HZDZTR0097 土壤 矿质全量元素钙镁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F-HZ-DZ-TR-0097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土壤与其粘粒矿质全量元素(钙、镁)的测定。
2 原理
取碱熔脱硅后的溶液,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铝、磷和高含量钛、硫对测定有影响,加入一定量氯化锶可消除干扰。
大量钠离子对测定也有影响,在标准工作曲线中加入相应的氯化钠可消除干扰。
盐酸浓度在0.3mol/L 以上有较明显的影响,同样在标准工作曲线中加入相应的盐酸消除干扰。
3 试剂
3.1 钙标准溶液:称取已在110℃烘2h 的碳酸钙2.4971g(CaCO 3),
精确至0.0001g ,置于250mL 烧杯中,加少量水湿润,加入10mL 盐酸溶液(1+1)溶解后,加热煮沸除去二氧化碳,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 含1000µg 钙。
再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5倍得1mL 含200µg 钙标准溶液。
3.2 镁标准溶液:称取干燥的金属镁1.0000g(Mg),精确至0.0001g ,置于250mL 烧杯中,加入少量水,再加入10mL 盐酸溶液(1+1)溶解后,加热煮沸除去二氧化碳,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mL 含1000µg 镁。
再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20倍得1mL 含50µg 镁标准溶液。
3.3 氯化锶溶液:称取30g 氯化锶(SrCl 2·6H 2O )溶于水,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
4 仪器
4.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2 钙空心阴极灯。
4.3 镁空心阴极灯。
4.4 容量瓶,50mL 。
5 操作步骤
5.1 试样测定:吸取5.00mL 碱熔脱硅后的系统分析待测液[F-HZ-DZ-TR-0085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的测定(动物胶凝聚质量法)
6.4或F-HZ-DZ-TR-0086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的测定(聚环氧乙烷凝聚质量法)6.3]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5mL 氯化锶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选定工作条件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于422.7nm (钙)和285.2nm(镁)波长处测定吸收值,从工作曲线上查得相应的钙量和镁量。
同时做空白试验。
5.2 工作曲线:分别取0、200、400、600、1000、1200、1400µg 钙标准溶液置于50mL 容量瓶中,加入2mL 盐酸溶液(1+4)和1mL 100g/L 氯化钠溶液,再加入5mL 氯化锶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然后在相同工作条件下测定吸收值,绘制钙工作曲线。
另分别取0、50、100、150、200、300、400µg 镁标准溶液置于50mL 容量瓶中,与钙工作曲线同样操作,测定吸收值,绘制镁工作曲线。
注:标准工作曲线中要加入与待测液中相当量的盐酸和氯化钠,吸取5mL 待测液,相当于0.4mL 浓盐酸和0.1g 氯化
钠。
如改变待测液吸取量,应相应改变盐酸溶液(1+4)和100g/L 氯化钠溶液的加入量。
6 结果计算
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钙)量按(1)式或(2)式计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镁)量按(3)式或(4)式计算:
1000103992.1(g/kg)61CaO ×××××=
K m t m w ……(1) 中国分析网
w Ca (g/kg)=w CaO (g/kg)×0.7147 (2)
w MgO (g/kg)=1000106583.16
2×××××K m t m ......(3) w Mg (g/kg)=w MgO (g/kg)×0.6030 (4)
式中:
m 1——从工作曲线上查得钙量,µg ;
m 2——从工作曲线上查得镁量,µg ;
t ——分取倍数(脱硅后系统分析待测液体积250mL/吸取溶液体积mL );
m ——风干土样质量,g ;
K ——风干土样换算成烘干土样的水分换算系数;
1.3992——钙换算成氧化钙的系数;
0.7147——氧化钙换算成钙的系数;
1.6583——镁换算成氧化镁的系数;
0.6030——氧化镁换算成镁的系数。
7 允许差
试样进行两份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取两位小数(大于5g/kg 取一位小数)。
两份平行测定结果允许差按表1规定。
表1 土壤及粘粒矿质全量元素(钙、镁)测定允许差 钙、镁量(g/kg ) 允许差(g/kg ) >500 >2.5 50~500 1~2.5 5~50 0.1~1 2~5 0.08~0.1 <2 <0.08 8 参考文献
[1] LY/T1253-1999.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硅、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
的测定.
[2] 孙鸿烈,刘光崧. 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52.
[3]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55. 中国分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