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课件

合集下载

《我国的人口问题》课件

《我国的人口问题》课件
人口流动频繁
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我国人口流动频繁,大量农民工 进城务工,对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 济发展产生影响。
02
我国人口问题
人口老龄化
01
总结词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的现象。
02 03
详细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年轻劳动力人口相对减少,这给社会经济发 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应对措施
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同时,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水平。
性别比例失衡
总结词
性别比例失衡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性别比例出现异常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在我国,由于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以及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等问题的存在,导致男女 比例失衡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给婚姻和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
人口增长会加速城市化进 程,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需求增加,加大 城市负担。
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负担加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养老 负担加重,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
稳定运行。
人口结构失衡
人口性别比例失衡、城乡差距扩 大等问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和
谐发展。
人口素质提升
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教育资源的 分配,导致人口素质提升滞后,
《我国的人口问题》ppt课件
• 我国人口现状 • 我国人口问题 • 人口问题的影响 •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 未来展望
01
我国人口现状
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大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 数量庞大,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 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农村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ppt课件

农村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ppt课件
将来:小岗村、华西村、南街村? 现在:最具普遍性的现象是村庄的“空心化”
4
5
6
7
8

10
11
12
(一)村庄空心化程度日益加剧
空心村问题的核心:
宅基地废弃、空置与低效利用。
空心化越来越严重表现在:
普遍性:北南东西中 长期性:与城镇化相伴 规模大:2.62亿农民工 程度深:15%——30%
55
2、激活乡村民主自治
简约治理、制度建设、积极的嵌入式治理 国家力量积极主动进入村庄,政策乡村民约化 国家权力嵌入乡村社会内部的结构、关系和地方
规范之中。
3、探索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大社区
56
例子:南街村
42
5、慎重引入资金发展资本农业
引导资本、工商企业在农村投资发展现代农业 公司+农户模式:
公司主导农业发展,农民依附于公司
政策限制比较多:挤出效应、影响粮食生产
43
(三)未来的农业
1、政府补贴的范围和力度会越来越大 2、农民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日益专业化 3、农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会越来越高 4、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对国民经
农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1
农村的发展变迁:
土改运动(1952):传统农村——小农社会 人民公社(1958):一大二公,集体化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短暂的繁荣、缓
慢的发展 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惠农支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年底十六届五中全会)
2
专题主要内容
3、城镇化:
升学、务工、经商、随迁等,留在城市。1%
34
4、农民工的未来:市民化之外 ⑴在漂泊中纠结地生活:新生代农民工 ⑵被迫回乡:第一代农民工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ppt课件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ppt课件

男性偏好的文化传统有着与传统农业经济相连的内在社 会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思想延续了上千年,不仅影响着中国,也 影响着与中国有着一脉相承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日本、 韩国等。这种男孩偏好在低生育率状态下表现得更为突 出。
吕世辰(2006)认为,近年社会要的推动,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家庭对人手的和劳动力的需要迫 切,男人的力气大,所以人们喜欢生男孩;农村的生活 环境差,社会保障的条件差,养儿防老的作用仍很大。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1
一、 概念
徐琴认为农村人口是指未建制的乡集镇和村庄 上的常住人口。按此标准划分全国仍有75%左 右的农村人口。
罗肇鸿、王怀宁认为:农村人口即居住在农村 的人口。并且将农村人口与农业人口进行了定 义阐述:农业人口是指其职业专门务农;农村 人口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而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5
三 、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的能力。
从微观角度看,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思想、 文化科学素质两部分。
从宏观角度看,可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种相关身体素质 指标来测量。
6
(一)科技文化素质
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 限为8.01年,比1900年提高了1.75年,比 2000年提高了0.39年。其中城镇人均受教 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 率为4.91%,乡村为10.71%。2002年,我 国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 为6.12%,而文盲率达到11.5%;城镇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则占31.83%,文盲率 为5.44%。城乡差异显著。
9
(一)人口性别结构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 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我国的人口问题PPT优选课件

我国的人口问题PPT优选课件

■ 我国人口现状的其他特点
◇ 农村人口多 ◇ 人口老龄化 ◇ 人口分布不平衡
小品《生日》
思考:联系本框内容,分析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2020/10/18
11
一、 严 峻 的 人 口 形 势
■ 人口问题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 影响经济的发展 ◇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一、 严
◇ 建国后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一、 ◇ 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
严 ◇ 毛泽东早期在人口问题上的失误


社会主义国家是不会出现人 口过剩的!

人多好办事!

人多力量大!


一、 严 峻 的 人 口 形 势
误批一人,多生四亿
节制生育 控制人口
马寅初
1882-1982
新 人 口 论
(马寅初)
初 三
我国的

治 人口 问 题


一、 严 峻 的 人 口 形 势
中外人口对照表(单位:亿): 国中印美印巴俄日法英 家国度国尼西国本国国 人 数 12.9 10.2 2.8 2.2 1.7 1.5 1.3 0.6 0.6
(2000年7月统计)
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 严 峻 的 人 口 形 势
我国是世界 上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重要国情之一
严峻的

人口形势
基本特点(3)

人口现状的特点

一般特点(3)

口 问
制定依据(2)

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

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引言随着我国快速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动现象日益普遍。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的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产生的问题。

二、农村人口流动的背景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大比例,然而,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相对落后,就业机会有限,因此农村人口流动成为许多农民寻求更好生活的途径。

三、人口流出的原因1. 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缺乏就业机会和低薪水是主要原因之一。

2. 教育因素: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想让自己的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流出到城市。

3. 年轻人观念的变化:年轻人更加追求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和自由度,导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离开农村。

四、人口流入的原因1. 就业机会:城市相对于农村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水平。

2. 教育资源: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吸引农民迁往城市以给予子女更好的教育。

3. 城市生活方式:城市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文化活动和社交机会。

五、人口流动的影响1. 农村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新的经济机遇,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2. 城市压力: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就业压力。

城市的基础设施、住房资源和环境质量面临巨大挑战。

3. 家庭分离:人口流动导致农民工和家人的分离,家庭关系紧张,孩子的教养问题等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六、应对农村人口流动的挑战1.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人口流失。

2. 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力。

3.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吸引人口返乡。

七、未来的趋势未来农村人口流动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可能会减缓。

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一部分农民可能会选择留在家乡创业。

八、人口流动的可持续性农村人口流动的可持续性应得到重视。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吸引农民扎根乡土。

中国的人口问题PPT教学课件

中国的人口问题PPT教学课件

A、和平 B、发展 C、生态恶化
2、解决上题的根本途径是 A、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A
B、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
3、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内容是 A、提高人口素质 B、控制人口数量
A
C、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人口越少,经济发展越快
人口越多,经济发展就越慢 人口与资源开发利
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增长
人口数量趋势和人口 自然增长图如左。 利用所学回答:
左图说明了我国人 口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是什 么?
河姆渡人、半 坡人时期用的 生产工具又是 什么?
夏商西周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 又是什么呢?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人口基数大、净增多 人口质量低 人口老龄化加速 各地计生工作不平衡 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管理难 内容
方针 目标
原因
适度的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理论 依据 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促进或延缓作用
1、现在世界中最富有的385个人所拥有的资产,相当
于25亿人穷人一年总收入,这表明了当今世界的主
题是
B
第五次人口普查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 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72%,下降了 9.16个百分点。
2、人口增长的规律是怎样的?

3、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 么?有什么意义?理论依据是什么?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
平,控 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理论依据: 人口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促进或延缓作用
6、晚婚晚育的作用是什么? 延长生育周期,使一个世纪中原本生育5代人减少 到生育4代人。
7、当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的目的、 方针、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分别是?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表1国际人口类型划分标准(%)
0~14人 口比 例 >40 30~40 ≤30 60岁以上人 65岁以上 口比例 人口 比例 <5 5~10 ≥10 <4 4~7 ≥7 老少人口 比例 <15 15~30 ≥30 年龄中位 数(岁) <20 20~30 ≥30
判断指标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目前中国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多偏重于从人口学、社会学、 老年学等非空间的角度来考察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过程、 原因、影响及对策等(姜向群,1999;张再生,2000;杨 中新,2005;谢安,2004;穆光宗,1999),地域分异 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只侧重于聚类分析方法的使用(姚静, 2000;张晓青、李玉江,2005;于蜀、陈扬乐,2000); 对城市老龄化和总体人口老龄化问题论述较多(原新, 2005;柴彦威、刘璇,2002;国务院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办公室,2006),而专门的农村老龄化研究较为少见。事 实上,由于农村庞大的人口基数及长期以来非均衡的社会 保障体制,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压力 更为突出。
三 、人口质量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的能力。 从微观角度看,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思想、 文化科学素质两部分。 从宏观角度看,可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种相关身体素质 指标来测量。
(一)科技文化素质

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 限为8.01年,比1900年提高了1.75年,比 2000年提高了0.39年。其中城镇人均受教 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 率为4.91%,乡村为10.71%。2002年,我 国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 为6.12%,而文盲率达到11.5%;城镇高 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则占31.83%,文盲率 为5.44%。城乡差异显著。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概述(PPT 39张)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概述(PPT 39张)

3、《沙尘暴印象》:走路蒙着眼,吃饭捂住 见,衣服不用染。上述描述给我们的启示有 a、目前我国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应加大 b、我国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 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江苏省、山 场同时举行。2010年起,更为庞大的调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全面提速,主体工程 年均投资强度达440亿元,相当于南水北 工7年以来的总和。今年,还有14万移民 家园的路上。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b.这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举 c.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
(二)、中考选择题集锦
1、右图说明( ) A、我国人口老龄化 趋势加快; B、我国老年人占了 人口的多数; C、我国老年人的文
A
2、下列关于保护环境的观点错误的是( A碧水蓝天说:我样要金山银山,更要绿 B天晴朗说:“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 持续发展道路” C草花香说:”我们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 D不毛之地说:”只要挣钱,保不保护环境
(1)由于人口多,资源少, 染严重,我国 面临的环境压 (4分) (2)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持续发展战略;(2分) (3)是保护资源和环境的 策的要求;
3、材料1:2008年5月25日上午,“使 我们同行动”公益活动在株百超市5大门 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踊跃参与, 客在“支持环保购物袋签名墙”上签下 字。陈先生背着小孙子在签名墙上也签 和孙子的姓名。他说:“咱可不能图一 下子孙的环境债啊!” 材料2:2007年12月6日,经国家发展改 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群和长 湘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5、“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启示我 ① 实现垃圾回收再利用,发展循环经 ②边污染边治理,反对先污染后治理 ③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④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6、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 ) ①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四、人口结构
• 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年龄、性别、阶级、婚 姻、就业以及教育程度等社会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和关系状况。 人口构成对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具有全面影响。一方面,人口构 成是人口再生产的社会基础,同时又是未来人口过程的基础;另 一方面,人口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促 进或制约的作用。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一)人口性别结构
•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 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 佟新(2003)认为,文化因素通过人们的性别价值观和生育 观念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存在性别价值的 差异论,强调男人比女人更有经济价值和传宗接代的特权。 一方面,为了保证男婴的存活,在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家庭 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导致女婴难以得到与男婴一样的营养和健 康保障,直接的结果是女性预期寿命缩短。另一方面,对男 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偏好导致选择性流产,致使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我国农村人口的基数很大,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 1978年的82.08%下降到2004年的58.24%,下降了23.84个百分点, 但是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由1978年到1995年呈现上升趋势,之后 又有所下降。农村人口数量多、比例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种 状况加大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度。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三 、人口质量
•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 从微观角度看,可分为身体素质和思想、文化科学素质两部分。 • 从宏观角度看,可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
种相关身体素质指标来测量。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一)科技文化素质
• 2004年我国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1年,比1900年提 高了1.75年,比2000年提高了0.39年。其中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 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2002年,我国农村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仅为6.12%,而 文盲率达到11.5%;城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则占31.83%,文盲 率为5.44%。城乡差异显著。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男性偏好的文化传统有着与传统农业经济相连的内在社 会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儒家文化所强调的“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思想延续了上千年,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 响着与中国有着一脉相承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日本、韩 国等。这种男孩偏好在低生育率状态下表现得更为突出。
• 吕世辰(2006)认为,近年社会要的推动,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家庭对人手的和劳动力的需要迫 切,男人的力气大,所以人们喜欢生男孩;农村的生活 环境差,社会保障的条件差,养儿防老的作用仍很大。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二)身体素质
• 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低于城市,这从城乡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可以得到证明。1991年农村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比城市高出10.8、3.6和13.1个百分点,到2002年, 又分别高出13.5、20.9和25个百分点,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此外农村人口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加上农村的卫生条件 和社会保障条件落后,农村人口总体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水平。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持续攀升趋势,90 年代攀升更为显著。我国的农村人口的性别结构更为严重失衡。 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性别比、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6.00 和122.21,均高于全国水平(全国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 比分别为103.45和121.18)。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一、 概念
• 徐琴认为农村人口是指未建制的乡集镇和村庄上的常住人口。按 此标准划分全国仍有75%左右的农村人口。
• 罗肇鸿、王怀宁认为:农村人口即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并且将农 村人口与农业人口进行了定义阐述:农业人口是指其职业专门务 农;农村人口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区而不论从事何种职业。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的高出生率,不应归罪于不同 的偏好,而应是包括教育、收入保障、居住空间和死亡 率等在内的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这些环境条件主要由 公共政策来决定。
• 据统计,2004年末我国人口总数为12.9988亿人,其中 农村人口7.570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8.24%。国家统 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 年底我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 约占总人口的56.09%。而在2007年乡村人口为72750万 人,约占总人口数的55.1%,超出总人口的半数。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二)人口年龄结构
•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 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它是最基本的人口结 构,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
• 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或者说如何定义一个国家已经进入老 龄化社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无统一的标准。其主要原 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 高;二是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 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等的不同,国家之间人口的 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但为了研究问题方 便,无论是人口学家,还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一个国家人 口类型的划分还是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见表1),其中一个 重要的指标和界限是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 大于7%。
• 国家统计局在统计上的划分标准主要根据居住地,统计的是居住 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住在城镇的是城镇人口,住在乡村的就是 农村人口。
中国农村人口现状与问题
二 、人口数量
• 人口数量是人口的绝对量。 • 盖尔·约翰逊(1994)认为:父母生育一个孩子的预期收益包括以下几个组
成部分:孩子的工资收入,或者通过烹饪、照看弟弟妹妹,打扫卫生、修剪 花园、采集燃料和饲养动物等对家庭的贡献。如果生的是男孩,父母的一个 重要收益是收入,养老或者治病都有了安全保障。如果村子里的土地是根据 人口变动来分配的话,那么,当一些制度建立后,多生育一个孩子带来的重 要好处是收入或资本的转移。因此,家庭并不看重超生罚款,在超生罚款之 外,他们重视的是消费或者增加一个孩子所带来的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