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XXXX-XXX目录1 总论11、1 项目背景11、2 评价依据21、3 评价目的41、4 评价范围41、5 评价内容41、6 评价方法51、7 评价程序51、8 质量控制72 企业概况92、1 企业基本情况92、2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现状93 工程分析103、1 工程概况103、2 生产过程的原辅料使用量、产品产量123、3 总平面布置123、4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123、5 建筑物卫生学134类比企业144、1 类比企业选择144、3 类比企业发放的劳保用品144、4 类比企业职业卫生管理144、5 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144、6 类比企业应急救援144、7 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15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185、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185、2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5、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96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206、1 职业病防护设施206、2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206、3 拟采取的应急救援设施206、4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206、5 拟设置的辅助卫生用室206、6 职业卫生防治专项经费概算207 职业病危害评价217、1 选址217、2 总体布局217、3 建筑卫生学要求217、4 生产工艺设备布局217、5 职业病危害因素217、6 职业病防护设施227、7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227、8 应急救援227、9 辅助卫生用室227、10 职业卫生管理227、11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228 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239 结论与建议249、1 选址249、2 总体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249、3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249、4 职业病防护措施249、5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类259、6 职业病危害控制可行性分析25第3页共3页1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项目简介1、要体现建设项目的先进性,体现建设项目立项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文件范本1. 引言本文件旨在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以帮助组织进行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2. 范本内容2.1 监测与检测目的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目的是:- 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2 监测与检测方法本次监测与检测将基于以下方法进行:1. 实地巡查: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巡查,了解各个作业区域的情况;2. 采样分析: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本,并送实验室进行分析;3. 个人监测:通过佩戴个人监测仪器,收集相关指标数据。

2.3 监测与检测范围本次监测与检测的范围涵盖以下方面:-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细菌等指标;- 水质监测: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 噪音监测:评估噪音对员工的影响;- 其他特定危害因素的监测。

2.4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到的监测与检测数据将经过以下步骤的分析:1.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分布等情况;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

2.5 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监测与检测结果,将形成一份结果报告,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监测与检测数据分析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员工的潜在风险评估;- 针对性的改善建议或控制措施。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的范本,帮助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估能够帮助保障员工的健康,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危害程度。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适用于组织的具体需求和情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一种特殊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报告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相关部门和个人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品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人为因素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两种。

现场检测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直接监测和采样分析;实验室检测是指将采样回收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包括有害因素的允许浓度、接触限值、暴露限值等。

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意义1.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减少劳动者受到的危害。

2.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编制要点1.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检测的有害因素种类、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参数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第一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5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于1990年颁布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已成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某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二、项目概述2.1 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某某有限责任公司•所属行业:制造业•企业规模:100人•企业地址:XX省XX市XX区XX路XX号2.2 预评价目的本次预评价旨在了解该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职工职业病发病率。

2.3 预评价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T 189.10-2007)•《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GBZ/T 189.10-2002)2.4 预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并辅以文献资料调研、职工健康检查数据分析等方法。

三、危害因素调查3.1 调查对象对该企业100名职工进行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

3.2 调查范围对于该企业主要工序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冲压、组装、焊接和喷漆等。

3.3 调查内容•某些工序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在岗位上是否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物质;•是否保护良好的呼吸防护措施等。

3.4 调查情况经过现场调查和职工体检,我们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冲压、组装两个工序存在噪声污染,部分工人存在听力下降等职业病症状。

•粉尘:喷漆工序产生粉尘,有部分工人存在呼吸道疾病。

•气体:部分工序需要使用某些化学品造成气味刺激,部分工人反应出现头晕、咳嗽等现象。

四、危害评价4.1 危害因素评价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T 189.10-2007)对该企业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下:危害因素受害者受害程度噪声冲压工人、组装工人较高粉尘喷漆工人较高气体部分职工低4.2 远程风险评价该企业存在噪声、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如果不采取措施,职工将继续接触到这些危害因素,有可能影响职工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职业卫生(模板)

××××××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编号:CTI职检[2013]第0001号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说明1.本报告无CTI印章无效。

2.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3. 如为具体项目的委托监测,乙方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仅包含由甲方确定的工作场所作业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乙方仅对检测项目的结果负责。

4.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5.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我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6.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七日内向本公司提出。

7.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报告)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8.本报告一式二份(委托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人员资质报告编制人:蒋诗斓、助理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13号报告审核人:王克云、高级工程师、卫职服检(2010)052号报告签发人:何树悠、中级工程师、卫职服评(2010)177号××××××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评价编号:CTI职检[2012]第0001号委托单位:委托单位地址:监测类别:日常监测、委托监测样品来源:现场采样、现场检测附件:检测报告(编号:××××)1检测与评价依据1.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2002年5月1日起实施,2011年12月31日修订《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2002年352号,2002年5月12日起实施《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1.2 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T 19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XXXX》GBZ/T 160.X-200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XXXX》GBZ/T 189.XXXX-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XXXX》GBZ/T 192.XXXX-20072现场情况(日常监测用)XXXXXX公司是XXXXX(企业类型)企业(企业简介)。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XXX 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xxxxxxxx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检测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检测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XXXX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XX检测有限公司(公章)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XX检测有限公司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电话: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电话:XXXXXXX传真:XXXXXXX目录1 检测依据 (1)1.1 法律、法规、规章 (1)1.2 技术标准、规范 (1)2 检测流程 (3)3 用人单位情况介绍 (4)4 检测类别及范围 (5)4.1 任务来源 (5)4.2 检测类别 (5)4.3 检测范围 (5)5 现场采样和测量情况 (7)6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8)7 结论 (11)8 建议 (12)9 附件 (13)1检测依据1.1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2年5月1日施行,2011年12月31日主席令第52号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1.2技术标准、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T 160.28-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 160.40-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 189.1-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 189.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T 189.3-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T 189.4-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T 189.6-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 189.7-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 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 192.4-2007《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2003《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 18664-20022 检测流程通过 样品异常或损坏合格样品项目委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预调查合同评审通过现场调查制定采样和检测计划采样前准备现场采样(包括现场测量)样品运输、流转和保存样品处理和实验室分析报告及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签发归档与保存数据处理、报告编制3用人单位情况介绍XXXX有限公司位于XXXXX,主要生产安全鞋。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第二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5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必要时可赋分进行量化分析。

5.3 检测检验法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样例)
委托单位:
检测与评价场所: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号:
检测评价机构名称(盖章)
年月日
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说明
(一)检测与评价工作依据有关法规、协议和技术文件进行。

(二)报告中有涂改、增删或复印件检验印章不符者无效。

(三)本报告的检测结果及本单位名称,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评优及商品宣传。

(四)对本检测与评价报告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五)本报告正文共页,报告一式三份(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所在地卫生监督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检测与评价单位:
技术档案存放处:
联系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正文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一、一般情况
受检单位: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地址:电话:
邮编:检测项目:
采样时间:年月日样品数量:
检测时间:年月日检测仪器:
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一)采样依据:
(二)评价依据:
三、现场情况:
四、测试条件与样品采集
五、检测结果与评价(详细检验结果见附录2)
*C 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 MAX:最高浓度检测结果表明:
六、改进措施和建议:
七、附录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附录2. 检测检验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负责人(签名):
检测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审核人(签名):
报告签发人:检测评价机构(盖章)
年月日
附录1.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点分布示意图
企业名称:
制图单位:制图人:制图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