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要点和简答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一、大学语文的意义1、大学语文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重要。
大学是中国教育机构的最高层次,大学语文是大学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语文是社会交流的基本技能,可以让学生获得解决多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2、大学语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历史和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大学语文,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历史和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历史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大学语文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大学语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4、大学语文可以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习大学语文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认知,发挥重要作用。
二、学习大学语文的方法1、系统掌握语言知识。
要想学好大学语文,首先要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逻辑等,当学生掌握了语言基本知识后,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考试体现出来的会是更高的掌握能力。
2、积极阅读,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学习大学语文,要积极阅读,多看一些古典著作,这样可以加深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熟悉古典文化,拓展思维,更好地把握语言的运用。
3、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加强技能的练习。
及时完成课外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加强技能的练习,这也是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方法。
4、注重思想理论的学习。
学习大学语文,不仅要重视技能的练习,还要注重思想理论的学习,加强认知能力,以增强文化素养,更好地发挥学习大学语文的作用。
三、取得学习成果的技巧1、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大学语文,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把学习放在首位,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果。
大学语文知识点详解

大学语文知识点详解作为大学生,语文作为一门基本功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你是否了解大学语文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大学语文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修辞手法在大学语文中,修辞手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修辞手法是指作家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语言效果而采用的一些手段。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
这些手法可以起到直观形象化语言的作用,增强文章的实际和趣味性,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指关于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这包括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文学类型、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三、古代文学在大学语文中,古代文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学生必须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历史背景、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代文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四、现代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文学已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大学语文课程也应涵盖现代文学的学习。
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发展趋势、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成果。
五、作文技巧作文是大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语文中,学生需要学习各种作文技能,掌握文体、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大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关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书籍可以向大家推荐。
以上是大学语文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大学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大学大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大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作为大学大一学生,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对于我们的学术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大学大一语文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基本功:大学语文学习中,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理解古文的基本方法包括:词义推测、句法分析、修辞手法辨析等。
2. 修辞手法: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对仗、反问、设问等。
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
3.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作品是大学语文学习中的经典。
我们要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
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1. 词语辨析:汉语词汇丰富多样,许多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存在差异。
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常用词语的正确用法,避免使用词义模糊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
2. 修辞手法:现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排比、夸张等。
学习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有趣。
3. 阅读理解:大学语文学习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思维能力。
三、写作技巧1. 论述文写作:论述文是大学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我们需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
2. 写作结构:写作时,要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
可以采用总分总、对比分析等四种常见的写作结构。
3. 作文素材丰富:写作时,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引用相关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丰富作文的内容。
四、修辞与鉴赏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
比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
2. 文学常识:学习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了解文学流派、作家及其作品对我们的文学触觉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3. 作品鉴赏: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大学语文 简答题

[题型]:简答题{阅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1.诗歌中的“我”指谁?2.诗中作者都写了哪些意象?3.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
仿照诗歌,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2分),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2分),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1分)。
2.作者写的意象有:水车(1分)、矿灯(1分)、稻穗(1分)、路基(1分)、驳船(1分)。
3.(5分)答案不唯一,符合题干要求即可,每写对一句1分。
难度:较易分数:15所属知识点:知识体系/本科各专业/《大学语文》/文学品读{根据纳兰性德《谈读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大学语文简答题

[题型]:简答题{阅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
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
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
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
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
且先以这样的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1.第一自然段要说明的意思是什么?2.“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中的“特殊感受”指什么?3.“那长廊将成何景象”一句中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景象?4.第二自然段引出有人的提问,其作用是什么?5.请你列举一例生活中遵循“重复与变化和谐统一”的具体实例。
}答案: 1.颐和园的长廓,是千篇一律的典型作品。
(3分)2.整齐和谐的美感。
(3分)3.混乱不堪。
(3分)4. 从“大同小异”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千篇一律”的审美规律。
(3分)5.答案不唯一,遵循重复与变化和谐统一规律即可。
(3分)难度:中等分数:15所属知识点:知识体系/本科各专业/《大学语文》/文学品读{根据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第一篇:《大学语文》知识要点《大学语文》知识要点《诗歌鉴赏概要》知识要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涉及《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唐宋诗的最主要发展梗概,以及作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
词的简要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词人及其成就。
《散文鉴赏概要》知识要点唐宋八大家清代桐城派散文三大家《小说鉴赏概要》《戏剧鉴赏概要》泛读《文学专题》之《中国现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标志作家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冰心、朱自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丁玲、萧红、林语堂、曹禺、赵树理、孙犁、张天翼、钱钟书、张爱玲、艾青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少数民族叙事诗代表作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反思文革的散文代表作家作品网络文学的兴起和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文化散文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外国文学概述》知识要点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独唱体抒情诗人,三大悲剧家,喜剧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伟大成就日本文学:《源氏物语》法国古典主义喜剧:莫里哀及其代表作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及其代表作法国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及其代表作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左拉及其代表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及其代表作德国文学:歌德的创作表现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上课讲授重点课文《春江花月夜》《长恨歌》《雪花的快乐》《大学(节选)》《傅雷家书》《黛玉葬花》《家(节选)》《人生》《哈姆雷特》课外重点阅读课文诗歌:《蒹葭》、《西洲曲》、《终南别业》、《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秋兴》、《无题》、《明妃曲》散文:《中庸》、《论语》、《战国策》、《韩非子》、《史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乌篷船》、《我与地坛》小说:《世说新语》、《三国演义·曹孟德横槊赋诗》、《**》、《金锁记》、《棋王》《安娜·卡列尼娜》、《饥饿艺术家》、《堂吉诃德》戏剧:《单刀会》、《西厢记》、《俄狄浦斯王》阅读作家小传、作品背景概述、课文内容、解读点拨、课文链接应用写作1、了解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知识点总结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还对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大学语文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古代文学1、先秦文学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主要包括《诗经》《楚辞》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楚辞》则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如《离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2、秦汉文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文学发展相对缓慢。
到了汉代,出现了赋这一重要文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
同时,汉代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3、魏晋南北朝文学这一时期文学自觉意识逐渐增强,诗歌、散文、小说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文人的作品各具特色。
陶渊明的田园诗为后世所称道,如《归园田居》等,表达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出现了众多流派和杰出诗人。
初唐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有李白、杜甫、王维等,中唐有白居易、李贺等,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
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此外,唐代的古文运动对散文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5、宋元文学宋词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形式,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柳永、李清照等为婉约派代表,苏轼、辛弃疾等为豪放派代表。
元代则以杂剧和散曲闻名,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是杂剧的经典之作。
6、明清文学明清小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此外,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优秀作品。
二、现代文学1、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鲁迅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大学语文考试知识点

大学语文考试知识点大学语文考试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估,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为大家介绍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考点。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修辞艺术,通过巧妙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大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设问、排比等。
比喻是将两个相似但属于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效果。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性格特点,增强表达的形象力。
夸张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夸大表达,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内涵和力度。
排比则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按照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根据文章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型多种多样,包括短文阅读、长文阅读、诗歌鉴赏等。
在阅读理解中,除了理解文章表面的文字内容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意义和主题,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色彩。
掌握一些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如熟练使用排除法、寻找关键词、抓住主题句等等,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写作题目的形式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
在写作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然后合理组织语言,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逻辑连贯,表达准确。
此外,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风格的得体,力求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进行深入剖析。
文学鉴赏的主要方法包括识别文学作品的体裁、解读作品的题目和文字、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把握作品的社会背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
1《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
子汇集而成,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
思想的谈论。
2.《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富,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
散文
3.在宋代,四书合编为:《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4.《老子》相传为老聃所作,
5.《老子》语言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具
有深刻的哲理性与系统的思辨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6.《大同》相传是西汉宣帝时戴圣所辑,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
7.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8.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说:“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
和《封神榜》的”
9.高尔文在日内瓦掌握了宗教大权,把一个敢独立思想、敢批评教条
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
10.《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作者:莫言 诺贝尔文学
奖
11.李白《古风》共59首,是五言古体诗集
12.《秋兴八首》是杜甫漂泊夔州所作,现实主义
13.《一滴水可以活多久》作者:迟子健 中国
14.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苏轼 苏洵 苏辙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15.朱光潜的主要著作:《悲剧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
史》 《谈美》
翻译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2.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译: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译:自然的规律是损减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自然社会世俗
的做法则不然,而是损减不足的来供奉有余的
4.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
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
得以顺利成长。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
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
5.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译:桥下春水碧绿,我却伤心如斯,这沈园的水照见大雁的
影子,像我一般孤独伶仃
6.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我已经老了,眼看着要长埋在这会稽山上,成为这里的
一掊土,回过头,却依然很怀恋过去
习题
1.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在语言运用上具有
哪些特点?
答:语言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谏逐客书》p57
2.文章的中心议题是客卿问题,但作者始终不谈客卿的利益,
而处处从秦国的危亡着眼,为秦王的统一大业着想,你认为
作者在策略上有何高明之处?
答:当时秦王的最大欲望是兼并天下,凡是违反这一欲望,就
难以立足,凡是利于达到这一欲望,就容易被接受。李斯紧紧
抓住秦王的这一心理,把秦国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贯
串始终。每个层次都反复论述这样一个根本的利害关系:纳客
就能统一天下,逐客就有亡国危险。以利劝之,以害怵之,这就
紧紧抓住了秦王的心,深深击中其要害,使秦王顺理成章地接
纳其意见,并收回逐客令,达到了上书的目的。
3.
清李兆洛在《骈体文钞》中尊本文为“骈体之祖”,你认同这
一说法吗?请结合文本略作阐析。
答:认同,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
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
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
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
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
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秋兴八首P97
4.有人说,这两首诗的前三联气势磅礴,尾联却境狭气短、虎头蛇尾,
你的看法如何?
答:我觉得不对,在其一中,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
活中。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
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
想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在其四中,
尾联
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
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
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
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国思与前面的故园心一脉
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
5.指出两诗中的对偶句,具体说说他们的精到之处
答:
中间两联对仗。即“江间波浪兼天涌”对“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
两开他日泪”对“孤舟一系故园心”。而对仗的要求是平声对仄声,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虚词对虚词。如平声方位名词
“江间”对仄声方位名词“塞上”,仄声名词“泪”对平声名词“心”等。对
仗能使诗句整齐优美,收到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表达效果。
张中丞传后续 p280
6.
体会并说明本文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的特色
答:全文的最大特色是议论与叙事并重。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驳斥了污蔑
许远的错误论调,并补叙和赞扬了张巡、许远守城捍卫天下的事迹。后半
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乞师于贺兰进明的英勇事迹,然后补叙张
巡、许远的轶事。前后两部分虽各有侧重,但又有内在联系,前者议论是
后者补叙的“纲”,后者是前者的事实佐证,两部分相辅相成,紧紧围绕着
赞美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7.
本文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方法?试作具体分析。
答: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将张巡、许远、南霁云这三个主要人物,写得生
动传神。如写南霁云拔刀断指、抽矢射塔的细节,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
的刚烈和嫉恶如仇的个性。补叙张巡轶事几乎全用细节,如读书过目不忘,
不过三遍,就能记一辈子;写文章不需打草稿,一挥而就;对守城的近万
名士卒,只要见过一面,以后没有不认识的。这些细节充分表现了张巡过
人的记忆和非凡的文才,使张巡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作者笔下的张巡
不仅是为国殉身的武将,同时也是一位博通今古、文思敏捷、智勇双全的
英雄。
8.韩愈写作本文的起因是什么?主要意图是什么?
天宝十四载冬,安禄山起兵叛变,长安危急,玄宗西避蜀中,各军则迁
延不进。面对这种形势, 张巡与许远合守睢阳,孤军奋战,以少击众,
扼其咽喉,坚持一年之久,力挫叛军锐气,屏蔽了 朝廷财赋主要来源的
江淮地区,为以后官军全面反攻、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时机和条件。最后
终 因敌强己弱、粮尽援绝而城破身死,他们的英勇气概和历史功绩,深
受后世称仰。 乱平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许远后代的幼稚无知,竭
力散布许远降贼有罪的谣言,制造 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张
目。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为说明事实真相,驳斥小人的谬论, 他写下本
文,以弘扬正气,打击邪恶。
《沈园二首》 P154
9.《沈园》(其一)是如何借景言情,来表达对往事的感伤的?
诗用借景言情的手法,以斜阳暗淡、画角哀鸣来渲染气氛,眼中之色、
耳中之色无不凄凉哀怨,于是触动诗人的伤心情怀。 第三句“伤心”二
字由眼前景象转入回忆,第四句借桥下春波当年曾映照过唐婉身影,展现
也深藏诗人心底那翩若惊鸿的美好形象。
10. 《沈园》其二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
诗用反衬笔法,以“柳老不吹绵”——草木无情,来反衬自己四十年不
变、至老弥坚的一往深情。自己将化为会山上的一捧黄土,仍要凭吊遗踪,
令人泫然泪下。
婴宁 P161
11.作品中是怎样描写婴宁“笑”的音容姿态的?
“笑容可掬”、“笑语自去”、“含笑拈花而入”、“隐有笑声”、“嗤嗤笑不已”、
“笑不可遏”、“忍 笑而立”、“复笑,不可仰视”、“女又大笑”、“笑声始纵”、
“狂笑欲堕”、“且下且笑”、“女笑又作”、 “微笑而止”、“浓笑不顾”、“极力
忍笑”、“孜孜憨笑”、“笑处嫣然”、“笑极不能俯仰”、“一笑即解”、 “不避
而笑”、“见人辄笑”……
12. 结合小说结尾处的议论,就整篇文章分析婴宁的性格特征。
“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说明婴宁既
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
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
蔑视、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
“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表面上的特点是“笑”,用笑声塑性格,而内
心深处,婴宁还有精明的一面,笑是她应付生活,探讨人生,取得胜利的
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