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复习要点答题技巧
专升本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专升本语文答题技巧大全摘要:1.专升本语文考试概述2.答题技巧详解2.1 选择题答题技巧2.2 填空题答题技巧2.3 简答题答题技巧2.4 论述题答题技巧2.5 作文题答题技巧3.复习与应试策略正文:一、专升本语文考试概述专升本语文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以及对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
考试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
为了在专升本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至关重要。
二、答题技巧详解1.选择题答题技巧选择题是专升本语文考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2)分析选项,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3)对比选项,排除错误答案。
(4)运用排除法、优选法等策略提高答题效率。
2.填空题答题技巧填空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给出的语境和信息,填写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答题要点如下:(1)审题清晰,了解题意。
(2)结合语境,推测答案。
(3)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避免错别字。
3.简答题答题技巧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作品内容、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答题时要把握以下要点:(1)抓住题目关键词,明确答题方向。
(2)条理清晰,组织恰当,突出重点。
(3)论述观点,要有依据,善于联系实际。
4.论述题答题技巧论述题是专升本语文考试中难度较大的题型,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答题时要注意:(1)深入理解题目,明确答题要求。
(2)构建答题框架,分层论述。
(3)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晰。
5.作文题答题技巧作文是专升本语文考试的压轴题型,占据较大分值。
答题要点如下:(1)审题准确,立意明确。
(2)构思新颖,素材丰富。
(3)行文流畅,表达自如。
(4)注重卷面整洁,避免错别字。
三、复习与应试策略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进行复习。
2.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强化训练。
3.做真题,总结经验,了解考试趋势。
4.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作息。
成考大学语文考点归纳以及各题型答题技巧

成考大学语文考点归纳以及各题型答题技巧一、汉字读音1、考查形式: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相同/读音不完全相同/读音全都正确/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
2、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3、注意:(1)读准形声字。
如:歼(jiān)灭,刹(chà)那;粗犷(guǎng);发酵(jiào)。
(2)比较形似字。
如:填(tián)空—慎(shèn)重—缜(zhěn(3)留心多音多义字。
如:咽(yān)喉;吞咽(yàn);哽咽(yè)。
(4)辨析习惯性误读。
如:档(dàng)案;应(yīng)届;惩(chéng)罚;4、做题技巧:反向排除法。
二、字形1、考查形式:下列词语中,找出有错别字/没有错别字/只有一个错别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
2、要求:掌握现代汉字字形。
3、错别字情况:(1)笔画错误。
如:歩伐(步);(2)偏旁错误。
如:狭獈(隘);(3)形近、音近、义近致误。
如:肆业(肄);题纲(提);串插(穿)。
4、做题技巧:依义辨形、依形析字;依据词结构析字。
三、正确使用常见词语1、同义词辨析(1)词义的轻重程度不同。
如:“希望”“期望”“渴望”一个比一个程度重。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如:“事情”比“事故”范围大。
(3)具体与概括不同。
如:“书”是具体的,“书籍”是概括的。
(4)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如:“教诲”是褒义的,“教训”“人”是中性的,“家伙”是轻蔑(5)语体色彩不同。
如:“黎明”是一般用语,“拂晓”一般用于军事上。
(6)适应对象不同。
如:“爱戴”对上,“爱护”对下。
(7)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如:说话用“含糊”,字迹用“模糊”,不能对换。
2、近义词辨析(1)要求:掌握相近词义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如: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2)技巧:一般可以从意义、色彩和功能三方面着手进行辨析。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

大学语文语文知识点大全大学语文语文综合知识点一、知识要点总括基本知识要点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
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
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
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
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1、叙事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
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
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
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大学语文》总复习及答题技巧

⾃学考试即将来临,本⽂就《⼤学语⽂》总复习提供⼀些思路,并就每类题型谈谈答题技巧,供考⽣参考。
⼀、明确⽬标,有的放⽮。
进⾏总复习,最关键的就是要明⽩《⼤学语⽂》考什么,围绕⽬标才能针对性地制定复习策略。
依据⼤纲,《⼤学语⽂》(本⽂以4学分为例,6学分只增⼀道古⽂翻译题)试卷共有七种类型:即单项选择(8分),多项选择(6分)、填空题(8分)、词语解释(8分)、简答题(8分)、简析题(22分)、作⽂(40分)。
可见,复习的重点可放在作⽂和简析题上,这两项分数的⾼低,关系到考试的成败,但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理清线索,把握脉络。
《⼤学语⽂》作为公共基础课,内容⼴泛,篇⽬繁多,基本涵盖了中国⽂学各个阶段的作品。
考⽣在总复习时应通晓中国⽂学发展历史,熟悉不同时期⽂学发展的流变,以⽂学发展为经线,以作家作品为纬线,识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中国⽂学发展轮廓。
这样考试时就能举⼀反三,触类旁通。
三、辨识⽂体,掌握特征。
《⼤学语⽂》按⽂体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说明⽂、记叙⽂、诗词,每⼀单元后都附有⽂体特点介绍。
考⽣应认真研读,着重掌握各种⽂体的特征。
如议论⽂的“三要素”、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论和驳论;记叙⽂的“六要素”、线索、叙述⽅式、描写⽅式;说明⽂的种类、顺序、结构和⼋种说明⽅法;诗词的抒情⽅式、表现⼿法和古体诗、近体诗格式等。
掌握这些⽂体特征不仅有利考试答卷,⽽且对作⽂的审题和写作都有很⼤帮助。
四、阅读课⽂,突出重点。
考⽣应反复阅读教材,熟悉课⽂内容,把握每⼀课的重点: (1)细读作家作品介绍,熟悉作家成就、代表作、地位、⽂学(政治)主张及对后代的影响; (2)紧扣注释,读懂课⽂,尤其是⽂⾔⽂,⼀定要⼀字⼀句地抠,掌握常⽤实词和虚词、意动和使动⽤法、词类活⽤及被动句、倒序句、判断句等; (3)围绕提⽰,分析课⽂的结构和内容。
结构包括⽂体、段落、层次、线索、顺序、开头、结尾等;内容包括写作意图、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征、⼈物形象、修辞⼿法、表现⼿法等。
大学语文考试知识点

大学语文考试知识点大学语文考试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估,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表达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入手,为大家介绍大学语文考试的常见考点。
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见的修辞艺术,通过巧妙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大学语文考试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设问、排比等。
比喻是将两个相似但属于不同领域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效果。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和性格特点,增强表达的形象力。
夸张手法常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夸大表达,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加作品的内涵和力度。
排比则是将几个相同或者相似的事物按照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并根据文章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型多种多样,包括短文阅读、长文阅读、诗歌鉴赏等。
在阅读理解中,除了理解文章表面的文字内容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意义和主题,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色彩。
掌握一些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如熟练使用排除法、寻找关键词、抓住主题句等等,能够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写作表达写作表达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写作题目的形式多样,有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等。
在写作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意和观点,然后合理组织语言,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逻辑连贯,表达准确。
此外,在写作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风格的得体,力求用简练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文学鉴赏文学鉴赏是大学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背景等进行深入剖析。
文学鉴赏的主要方法包括识别文学作品的体裁、解读作品的题目和文字、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把握作品的社会背景等。
大学语文易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与作品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大学语文易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与作品分析的方法与技巧在大学语文考试中,文学常识与作品分析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方向。
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与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准确把握其中的意义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文学作品分析方法与技巧,以帮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文学常识的掌握在进行文学作品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
这包括了作家的生平背景、文学流派的特点、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思想。
1. 了解作家的生平背景作家的生平背景对于理解其作品的意义和特点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环境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分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时,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鲁迅的生平和社会背景,更好地理解该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 熟悉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不同的文学流派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熟悉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作意图。
例如,在分析鲁迅的散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熟悉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作品中对社会现实的直观揭示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3.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了作品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呈现的情节和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分析古龙的武侠小说时,了解古龙所处的古代武侠世界,对我们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作品分析的方法与技巧除了文学常识的掌握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分析方法与技巧,来深入剖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1. 主题分析法主题是作品中最核心的思想和意义所在。
通过从作品中梳理出主要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全貌。
在进行主题分析时,可以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方面寻找线索,进一步挖掘主题的深层内涵。
2.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用于发现作品中的共性和差异。
很全很详细的语文答题技巧

很全很详细的语文答题技巧1、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手法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③多角度描写(听觉、枧觉、嗅觉、远近,高低等)④从心里感觉出发来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特征等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牡会本质特征③渲染气氛④烘托人物形象、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发展⑥深化作品主题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题顺序:①开端…②发展…③高潮…④结局…4、一篇传记在表现人物上的特点①根据时间顺序②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③选取典型事例5、小说解题的诀窍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当问题涉及到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应尽力与其他两个要素尤其与主旨相联系思考)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好处①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可行性、吸引力②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标题作用①线索作用②紧扣情节③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④紧扣(揭示)主题⑤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构思)⑥具有象征意味、寓意(内容)8、小说中的作用题常用答题方法①制造悬念,埕下伏笔②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分析小说的结尾①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A.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C.从内容安排上看,总结、深化、提升主题②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B.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C.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分析令人喜悦的结尾A.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耐人寻味B.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诺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C.从主题上看。
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④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好处: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10、细节描写作用①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显人物个性)②凸现作品的主题③展示故事情节④增强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触动读者心弦)11、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③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12、情节作用题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13、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点明中心(散文)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14、某联描写…的景象有何作用①描述美景(用自己的话)②营造…的氛围③表达诗人的情感15、古代战争的特点:肃穆、悲壮、激烈…16、抒情方式景情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愦、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17、诗词分类①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②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③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④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⑤)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⑥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⑦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⑧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述对战争的厌恶18、描写景物的技巧①动静结合(衬托、化动为静、以动衬静)②虚实结合(虚的3类:神仙思性世界和梦境、已逝去之景、设想未来之景之境)19、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点A.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B.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C.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D.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田园生活的向往、内心豪情、苦无知音的烦闷、乐观、不怕病不服老、渴望为国效力、一生漂泊的沧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对友情珍惜、对朝廷不会用人浪费人才之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20、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21、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①人称本身的作用②线索作用③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④形成对比(对照) ⑤揭示主题作用2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23、结构作用答题样式使用的方法土内容士术语(写几点。
大学语文答题技巧提高作文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大学语文答题技巧提高作文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提高大学语文答题技巧:作文及阅读理解大学语文答题是一项重要的考试技巧,不仅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理解题目和文章内容,还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掌握一些提高作文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势必对大学语文答题技巧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针对大学语文答题技巧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作文的提高技巧1.仔细审题:对于作文题目,要仔细理解题意,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明确文体要求,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2.构思清晰:在动笔前,充分构思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合理安排段落和章节。
确定好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展开论述时,要有条理地展开中心思想。
可以采用提纲法或心智图等方法,将构思的要点串联起来。
3.注意语言表达: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达形式,要注意使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句式。
要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
同时,要注意平衡语言的简洁和修辞的华丽,避免过度修饰和啰嗦。
4.注重结构和连贯:要注意段落和篇章的结构,确保整个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段落之间要有过渡和融合,句子之间要有衔接和承接,避免突兀的转折和跳跃。
5.多练习多积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可以读一些优秀的范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要注重积累素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
二、阅读理解的提高技巧1.先读题后读文:阅读理解题目往往离散地分布在文章中,不同题型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先瞻前顾后,对题目有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细读相关段落或句子,找到答案的线索。
2.注重关键词:阅读理解中常常会涉及到关键词,如数字、人名、地名、时间、观点等。
在阅读过程中要格外关注这些关键词,并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有助于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和答案。
3.理解上下文:对于较长的文章,要将句子、段落放在上下文中理解。
理解文章的脉络和行文逻辑,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来推测出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专复习要点答题技巧《大学语文(专)》是自学考试中的公共课程。
其客观性选择题主要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及其初步运用能力,具有覆盖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的特点。
考生复习大致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一、作品主要内容。
这类题目主要测试学员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随机性较大,但也不是随意抽取,无迹可寻。
一般来说,都与作品的要点有关。
因此学员在熟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对课文后的“提示”多加注意。
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下列对《廉颇蔺相如列传》情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渑池之会、完璧归赵、将相和欢;B.渑池之会、将相和欢、完璧归赵;C.完璧归赵、将相和欢、渑池之会;D.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欢。
如果熟悉课文可直接选择D.另外,课文后的“提示”对三个故事也作了概括,可以帮助记忆。
二、文学史知识。
这类题目是考查学员必须掌握的文学史常识,所涉及内容一般都在课文前的作家、作品介绍中出现过。
因此学员在阅读课文时,不能轻易放过这部分的介绍,应该用心阅读,认真记忆。
其中一些关键性句子正是要掌握的文学史常识。
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他小说的代表作”。
又如“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等。
这类题目答题时还可适当注意运用技巧。
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朱自清参加过的文学团体是()。
A.创作社;B.太阳社;C.左联;D.文学研究会。
此题的答案在《论气节》一文前的作者介绍中:“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
”如果学员在复习时对这一点事先作过整理和记忆,可直接选择。
倘若学员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也不要放弃,可以运用“排除法”:四个选择项中,“太阳社”在材料中没有出现过,首先可以排除:”左联”是政治倾向性比较鲜明的文艺团体,结合朱自清的作品和生平看,大致也可排除;剩下的两个选择项中,“创造社”只在郭沫若的介绍中出现过一次,因此大致可选择D.三、作品的写作方法。
主要是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员的基本功,需要学员对大纲规定的一些基本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但考虑到这几年自考试卷题目基本上都出在教材上,学员可以多看课文后的“提示”对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
如2001年上半年有一题:《科学的春天》中,作者论证“科学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时,用了“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作为根据,这里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学员如果有比较扎实的功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写作方法进行判断。
但如果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一时又难以提高,可关注课文后的“提示”,这道题的答案就在“提示”里,而且几乎一字没改。
三、写作基础知识。
这类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都在课文单元结束后的文体知识及写作知识的介绍上,如《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等。
但又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直接考文体知识;基二是要求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从这几年的试卷看,第二种情况出现较多。
如2000年上半年有一题:下列文章中,属于说明实体事物的科学小品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D.《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解这道题要求两点:一是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并能运用,二是对课文熟悉,具体来说就是用文体知识分析课文。
其实这类工作都可以在考试前做一下,教材中8篇说明文,哪几篇是实体事物说明文,哪几篇是抽象事理说明文,考试时就可胸有成竹地答题了。
四、诗词的背诵和诗词名句的理解。
这类题目一般考句子的理解和背诵,其中背诵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给上句要求找下句或给下句要求找上句,另一种是给作者,要求找出该作者所写的句子。
如2001年上半年有一题:下列诗句中,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的是()。
A.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此题属给作者找诗句,但在试题上又给考生设置了一点障碍。
课文中的诗题是《乌衣巷》,这里却用《金陵五题》,其实该诗的注释中讲过,《乌衣巷》是《金陵五题》之一。
如果学员在读课文时仔细一点,这点障碍自然不会成问题。
除单项选择题外,每年还考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在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上也大体相同,惟一区别是单项选择考核的是点,多项选择考核的是面,即几篇课文或几个句子中的相同问题。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同类问题作些归纳,如参加“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有哪些,记叙文中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哪几篇等,这样回答问题时就能胸有成竹了。
推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学考试应试诀窍和考前演练—大学语文(专)》一书。
理由:书中提供了大量实用而有效的练习题。
《大语》(本)导学:扎扎实实打基础《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
一,《大学语文(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大学语文(本)》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记叙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诗词单元(收有30篇课文),小说单元(收有8 篇课文)。
每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后面的考试大纲里都能找到。
每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每单元后面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诗词曲赋的特点与写作》《小说的特点与写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一个一个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能有所遗漏。
同时,课程还有三方面知识要求掌握,即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语法知识。
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要下大气力去钻研,力求弄通弄懂。
二,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
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教材上面的课文,夯实基础。
这类话好像是废话,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确实,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首要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刻苦学习,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
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不是空话,而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阅读典范的,优秀的语文范文这条途径来达到目的。
因此《大学语文》考试,教材里犄角旮旯每个点全考,就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认真阅读教材上面这些典范的,优秀的课文了。
其中专门有一类题,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就能答出。
比如,去年10月考题第一道选择题: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3 ,百亩之宅,勿夺其时;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这道题没有任何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 3.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恐怕就答不出来了。
2001年一道考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 ,“受命于人主”2,“辟邪说,难壬人”3 ,“为天下理财”4,“举先王之政”这道题也没有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就能很顺利地答出来。
这类题在历年考题中占比较重要的份量。
占分值较多。
其他类的题目,也同课文有密切的关系。
就是只要掌握了课文,回答考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学生要学好《大学语文》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什么“押题”“漏题”,什么“权威模拟题”等等,全不要相信。
只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就会考出好成绩。
三,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上面的每一个要求,不能有遗漏地全要掌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的教学制度,就是教课的老师不参与出题,出题的老师不参与教学。
《大学语文》全国一张卷。
考试大纲把教学的,出题的,学习的这三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教学的按照考试大纲来教,学习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学,出题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出题。
考试大纲是连起教-学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
现在市场上卖的参考书,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编写的。
因此在学习时,对考试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要一个一个钻研,弄通弄懂。
从历年《大学语文》考题来看,全部是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没有出大纲的要求。
因此学生不要迷信什么“模拟试卷”,更不能听信什么“押题”“漏题”之说。
四,从历年考试情况看,以下三部分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丢分很多,要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1 ,文学表现手法。
2 ,修辞手法;3 ,文言语法知识。
这三部分在考试中占三类题,分值虽不很多,但是学生丢分很多,有的学生甚至一分都得不到,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高度重视起来。
1 ,文学表现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9 种。
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
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自己整理来掌握。
譬如烘托,主要在《兵车行》,《风波》中运用;铺垫主要在《种树郭橐驼传》《兵车行》《杜陵叟》中运用;比兴主要在诗词中运用,《摸鱼儿》是全篇比兴;白描在《风波》《背影》中运用;托物言志主要在《往事》中运用。
等等。
通过自己整理,找出规律,就容易掌握这部分内容了。
2 ,修辞手法,教材上面共介绍了12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其中“借代”在课文中没有涉及,可以不管它。
余下11种,可以分析一下。
反复,反语很容易识别,先把它们排除;一看到有问号的,就在“设问”“反诘”两个里找。
从正面问的是设问,《论毅力》《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反面问的,又没有回答的是“反诘”,《赵威后问齐使》《秋水》《谏逐客书》《灯下漫笔》等等。
一看到几个句子连排的,就在“排比”“对偶”中找,一般来说,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连排为排比,《秋水》《谏逐客书》《寡人之于国也》等等;两个句子为对偶,《谏逐客书》《答李翊书》等等。
引用典故来说明问题的是“用典”。
4 ,文言语法知识。
学生可以学习教材后面的“古代汉语语法常识”一节,如果学习起来有困难,还有一个相对变通的方法,就是把教材中每篇古文后面“思考与练习”的最后一道题认真做出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五,认真写作作文。
作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
而且作文要靠练习,光讲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只提醒学生在考试时注意几点,在现有作文水平的基础上面,尽量考得好一些。
1 ,审题。
这问题又是老生常谈。
但是是关键。
作文只要不跑题,基本就是胜利,基本就可以拿到15分以上(满分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