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学生学习生活

合集下载

中美中学教育对比

中美中学教育对比

中美中学教育对比中学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踺时段,中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逐步形成和能力培养的极好时期,中学教育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比较中美两国的中学教育,从中可以得到很大的启发,对中学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可以从两国教育的问题中吸取教训,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中美两国由于各种原因,中学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影响着教育效果,致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的掌握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中美两国中学教育各有千秋利蔽,应当去其糟粕取之精华。

一.课堂教学情况不同中国课堂教学密度大,而美国的密度较小.主要原因是中国实际授课时间较短而美国较长.美国中学学校不管高考(高考由社会培训中心负责),没有专门的复习时间,初中到高中没有中考(美国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中学授课时间是六年.而中国则不同,初中只能授课两年,第三年要进行中考复习准备中考,高中只能上一年半,因为要留出半年进行毕业会考复习,还要留出一年进行高考复习.这样整个中学新课只能上三年半,几乎是美国的一半.因此,中国的课堂教学密度就比美国的大得多.课堂教学方式不同,中国中学课堂授课方式基本上是讲演式教学,虽然有时也搞些讨论,或做些实验,但是所占时间不多,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基本上是听课,以听懂记牢模仿学会为主.课堂上气氛较严肃,学生不能随便说话,提问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要起立,学生心理比较紧张.美国中学上课气氛比较活跃,做实验比较多,讨论也比较多,学生随便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思维活跃,学生没有紧张心理,比较自由随便.但是课堂密度较低,纪律不是很好.产生这些差别的原因除有教育思想不同外也有客观原因,比如中国一个班的人数较多,一般都有五十人左右,而美国中学通常都只有二十人左右.中国课堂上桌子排得很整齐,不便讨论,而美国排得较随便,是在桌子旁围坐,非常便于讨论.另外,由于时间关系,中国的老师迫不得已增加密度,讲的也比较多.而美国时间比较宽裕,可以降低密度慢慢讲.二.对作业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中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作业的重要性也是知道的,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很有问题.总认为要提高成绩就必须多布置作业,再加上教师间的竞争太激烈,于是造成作业过多,一天作业够做两天.学生抄作业现象和一知半解现象很严重,做过的作业老师普遍不检查,如果检查一下则大多数回答不出为什么.期未成绩也不包括作业,不少任课教师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如何计学校不强调.美国中学作业并不很多,没有抄作业现象,老师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比较清楚,学生的作业情况,包括对作业的态度和对作业的掌握情况要占期末成绩的50%,这是个很大的比例,而且高考录取时要作为重要依据之一.这样,学生自然就很重视作业.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作业.看来美国中学对作业有认识有措施而且很到位.三.对考试认识不同中国非常重视考试,往往通过考试来压老师和学生,有什么期末考、期中考、模拟考、联考、适应性考试,甚至还有月考、周考。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

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孩子,我爱你!晚安!做个好梦!”就回自己的卧室了。

孩子就抱个布狗熊、布娃娃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

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

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

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

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

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3、让孩子接受锻炼工程师杰姆斯带着3 岁的儿子到城外10公里的乡下看望父母。

吃过晚饭,天已黑,进城的公共汽车已经停开发。

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却带着儿子步行回城。

儿子走一段,他背儿子一段,就这样模黑回家。

为什么这么做?杰姆斯回答说:为了使儿子从小熟悉黑暗和吃一点苦。

4、教孩子适应环境约翰-柏拉姆夫妇假日里常带着8岁的儿子与5岁的女儿到山区旅游。

每遇山涧需渡过时就叫儿子观察水势,寻找最浅、水流较缓的涉水点,然后由父母决定是否可行。

如果选择不当,就讲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样识别水深及流速。

上山时,他们从不乘坐缆车,而由孩子选择登山路线。

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让孩子判断决定有无危险,是否攀登,并问孩子该怎样保证安全。

经过多次跋山涉水的实践,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险了。

5、进行自我保护训练时装设计师密契尔有一个10岁的女儿和一个7岁得男孩,他带他们上街时,随时随地教给孩子交通规则并嘱咐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怎样走危险,怎样才安全。

许多家长还叮嘱孩子记住必需的电话号码,如:父母的单位电话、警察局电话、消防电话、医院电话等。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之所以不做,是因为观念的问题。

一个美国女中学生的作息表作文

一个美国女中学生的作息表作文

一个美国女中学生的作息表作文国人长期以来总认为,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相比,中国孩子一直过着所有时间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的苦行僧生活,而美国孩子则是在玩耍中度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光。

当你看了下面这个作息表后,一定会感到吃惊,因为这是一个美国女中学生的时间安排:“我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5点到滑冰场。

7点滑冰结束,然后去学校。

放学后,我练习钢琴,做家庭作业,再到滑冰场练一个小时,然后回家,9点半上床睡觉。

”这是美国前国务卿(也是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在其自传《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中如此描述自己的中学生活。

在自传发行仪式上,有媒体问赖斯:“你难道对父母这种近乎严酷的安排不感到厌倦也不去反抗吗?”赖斯的回答令人意外:“父母这样的安排,让我每天都感觉到在不停地进步。

拿滑冰来说,是这项运动教会了我如何做到自控和坚韧。

我非常感谢父母对我做出这种看似严酷、实则信任的安排。

”赖斯回忆说:在她3岁时,妈妈就培养她广泛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的习惯,5岁时就能流利地读书,入学前,就已能看懂乐谱,并养成了自律精神。

在6岁进小学后,她始终严守校规,举止得体。

一些同学觉得她做得太完美,太一本正经,但她并未因此而改变,依然我行我素。

即使课余时间,她也严格按照父母排的时间表,大量阅读文学书籍,而且从来不是为了消遣而阅读。

为让她接触不同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更好地开阔视野,父母不断地让她换学校。

在每个学校,父母都对她提出严格要求:“必须做拔尖生,不是比同学加倍地好,而是三倍地好。

”在中学的每个暑假里,当别人的父母带他们的孩子去美国最大的自然公园——黄石公园游玩时,父母却总是带她参观美国最顶尖的大学。

“我的父母很有战略眼光,设法培养我熟悉白人社会的规矩和礼仪,并且要求我做得比白人强,使得最挑剔的种族主义者对我也无可指责。

”赖斯对此感慨道。

在传记中,赖斯记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她7岁那年的一个中午,父母正与她做一个大力鼠的游戏,其间保险代理人宾厄姆来家造访,但父母并未因此而停下来,而是对宾厄姆说:“请您先在客厅等一会儿,我们必须要和孩子完成这个游戏。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Reading (I) 示范课教学设计

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Reading (I) 示范课教学设计
通过聆听学生的语音、语调,了解学生的发音情况。
教学活动
11. Students draw a mind map and retell the article(s). (Choose one or two)
学习理解之分析与判断;应用实践之描述与阐释
观察学生的复述情况,了解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
环节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跟读和复述文章内容,纠正语音、语调,内化语言信息。
活动层次
学习理解之感知与注意
效果评价
观察学生的活动反馈,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环节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已知。
环节二:在语境中学习新词,并调动已知,做好读前准备。(3 mins)
通过回答问题,学习新词的活动,做好读前准备。
教学活动
2. Students answer some questions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6. Students read the second article and complete the table.
7. Students read the second article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8.Students read the two articles and writeTorF.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两篇文章,获取、梳理文章关键信息。
教学活动
4. Students read the first article and complete the table.
5. Students read the first article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美国中学生的课外生活

美国中学生的课外生活

美国中学生的课外生活
美国的(American)中学生每天要上6—10节不同的课,每节课大约30—60分钟。

每天,他们会在不同的教室面对不同的老师,与不同的同学一起学习。

他们的课外生活十分丰富。

学校开办了很多课外兴趣小组,比如编写学校当年的大事记(yearbook)、国际象棋俱乐部(chess club)、外语俱乐部、表演队、绘画、刺绣、武术班等。

即使你五音不全,你也可以参加合唱团(glee club),重要的是学校鼓励你参与(participate)。

美国中学生的周末生活(weekend life)可谓丰富多彩。

学生们一般在星期五、星期六晚上和朋友们一起聚会(party)。

他们常常去广场和电影院闲逛,或去他们认为比较酷的餐馆(restaurant),或在朋友家里玩。

大部分的美国学生星期天会去教堂(church),跟教堂的青少年团体去参加社会慈善活动(community events),然后回家完成作业,跟家人聚会。

美国中学生不能开车,他们的交通(出行)通常需要依赖父母,所以父母对他们玩的时间管得比较严格,经常会规定他们周末回家的时间。

美国的生活习惯

美国的生活习惯

美国的生活习惯
美国是一个多元化和开放的国家,其生活习惯也因此变得多姿多彩。

在美国,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美国人非常注重时间和效率。

他们通常会按时到达约会地点,做事情也非常迅速高效。

这一点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尤为明显,他们往往会在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追求高效率和成就。

其次,美国人非常注重健康和生活方式。

在美国,健康意识非常强,人们热衷于健身运动和健康饮食。

他们喜欢在周末去户外活动,比如骑自行车、跑步、爬山等。

此外,美国人对于有机食品和健康饮食也非常重视,他们会选择新鲜的食材来烹饪自己的饭菜,尽量避免过多的加工食品和糖分。

另外,美国人也非常重视家庭和社交生活。

他们通常会在周末和假期与家人朋友聚会,一起享受美食和美好时光。

此外,美国人也非常注重社交礼仪,他们会在社交场合表现得非常友善和礼貌,这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总的来说,美国的生活习惯体现了他们对时间、健康和社交的重视,这些习惯也成为了美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中学生守则

美国中学生守则

• 在学校不准打架,否则给予严厉的惩罚。 • 学校需要家长提供学生的有关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 址、电话、电子邮箱、出生日与出生地、年级、进入亚 特兰大公立学校的时间、以前的奖励情况、以前读书的 学校、体育运动爱好,还有父母(或监护人)的信息, 等等。信息必须绝对准确,不得造假,否则后果如下: 首先是赔偿相关费用,还要予以罚款。如果在第一年被 发现,家长坐不多于十年的牢;如果在第二年被发现, 家长坐不多于五年的牢;如果在毕业时被发现,家长罚 款不超过一千元,坐牢不多于五年。发现造假的时间愈 晚,对家长的处罚愈轻,这是因为学校没有及时发现也 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每次上课,老师都会记考勤。 • 尽管上课时学生可以随意插话,但进出课堂却受到一定 的管制。上课时间走出课堂时必须向老师申请一个Hall Pass(走廊通行证)。如果出教室时没有通行证,你会被 带到纪律办公室接受教育,并且给你一张Detention(课后 留校谈话)的纸条。
• 《学生手册》里有关于学生成绩的分数构成与记 载方法的说明。90-100分是A,说明你成绩好;8089分是B,说明你的成绩还说得过去;70-79分是C, 说明你还得加油;0-69分是F,说明你学习没用心; 0分记作NE,说明你根本就没认真学习。最后的总 评成绩不是由期末考试一项构成,而是你的平时 作业、研究报告、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等等的综 合评分,每一个部分都占总评成绩的一定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期末考试只占总评成绩10%的比 例,就算你期末考试得了满分,但其它的分数都 是0,那么你的总评成绩只是10分。不同老师对总 评成绩的构成比例安排不完全相同。如果你考试 舞弊的话,就给你记0分,而且还要记录在档案里。
• 不仅学校里规矩多,在学校外面处处都有 规矩制约着你,不管是成文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不成文 的。比方说坐公共汽车时不能大喊大叫, 不能吃东西或者喝水,不能说脏话,不能 用外语大声说话,你听音乐时声音不能开 得太大,以免干扰别人。 • (摘自闻启卫《我在美国念中学》 )

美国课程表

美国课程表

美国中学生的课表当初刚到美国才两个月,很偶然的机会我竟开始成了一位公立学校的代课老师。

第一天在一所初中代课,早上一早到了学校,办公室秘书把当天的Schedule日程表给我,领我到了第一节课的教室,望着下面叽叽喳喳的学生,我那种懵懵懂懂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上课铃响了,我按压住怦怦的心跳,强作镇静地让学生安静下来,然后按着老师留下的课程安排让他们做题,感觉时间还过得真快,一会儿铃声响了,教室里的学生迅速收拾好书本,很快都离开了教室,还没等到我明白过来,又一拨学生陆陆续续走进教室,铃声又响了,将学生安顿好,按我的Schedule上的指示再将练习题发下去,一会儿铃声又响了,如此这般几个回合,我也没明白这些学生从哪儿来,又去往哪里。

终于到了Schedule上我的休息时间,走到教室过道里只见学生们挟着书本,背着书包,个个行色匆匆,我心里非常奇怪,非常糊涂,环顾四周,教室一个挨着一个,门上都贴着Mr.**’s Class或Mr.**’s Class,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我在国内英语课上教给学生的类似“Class Three,Grade One”的教室。

稀里糊涂代课一星期下来才明白美国学校与中国学校第一个不同在于美国学校班级的概念以老师为主,学生上什么课,去什么老师的教室,也就是说中国老师去不同的教室上课,结束回到办公室,而美国恰恰相反,老师静止不动,“守株待兔“,教室就是教学兼办公的地方,学生始终处于动态,“游击战”,从一个教室换到另一个教室。

美国初中生和高中生每人有自己的,被叫做Schedule的课程表,根据各学区,学校不同情况,或是每节课长度,每天都有固定数量的课,比如七节,八节或四节(每节课九十分钟),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有四节必修课和三至四节选修课,教学大纲有统一规定每个年级要开设的必修课和许多可选择的选修课,每个学生进度不同,兴趣不一样,选修的课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课表都是不一样的。

让同一年级的每个学生用统一的课表,上一样的课程,一样的进度,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是完全不可思议的,怎么可能所有学生都一样的进度,有一样的兴趣和需要呢?!美国教育的个性化从最普通的学校日常教学的运作,一张课程表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