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假设

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假设摘要:I.引言- 简要介绍凯恩斯和消费函数II.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设- 介绍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重点讲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决定消费和平均消费倾向减少这三个假设III.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局限性- 讨论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 指出该理论无法解释消费与财富、价格水平、利率等因素的关系IV.结论- 总结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贡献和不足正文:I.引言凯恩斯,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许多有关经济波动和稳定政策的理论。
其中,消费函数是凯恩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试图通过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解释总消费的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假设,并探讨其局限性。
II.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设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基于三个假设: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会逐渐降低。
这意味着,在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会倾向于储蓄而非增加消费。
2.收入决定消费: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当前的收入水平。
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相应地增加;反之,收入减少时,消费也会减少。
3.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凯恩斯指出,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人们的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这一假设意味着,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III.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局限性尽管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在分析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无法解释消费与财富、价格水平、利率等因素的关系: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主要关注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财富、价格水平和利率等,对这些因素的影响。
2.过于简化的假设: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基于一些简化的假设,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收入决定消费等。
这些假设可能导致理论在解释实际现象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IV.结论综上所述,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假设在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凯恩斯消费理论

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关注个人和家庭在面临不同经济状况时的消费行为。
该理论由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并对整个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费者心理面对微观经济事件在凯恩斯消费理论中,消费者的支出取决于他们的收入水平。
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倾向于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反之亦然。
这种“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是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要素之一。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水平、经济预期、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将消费者分为两类:有收入但不消费的个体和消费者。
这两类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将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消费水平和生产水平。
宏观经济中的消费理论应用在宏观经济中,凯恩斯消费理论强调了消费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中的重要性。
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不稳定的消费支出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消费水平,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通过刺激消费支出,政府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反之,通过控制消费支出,政府可以应对通货膨胀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总结凯恩斯消费理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强调了消费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政府可以通过调控消费支出来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观点。
在当今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机制,制定更有效的经济政策。
以上是关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这仅仅是一个虚拟的Markdown格式文档,其中的信息并不完整也不准确。
如需具体信息,请查阅专业资料。
消 费 理 论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 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 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10
边际储蓄倾向MPS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MPS =S/Y= 26-20/120-100= 0.3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
c = c(y)
450
y
满足dc / dy线性消费函数:c = a + by (1 > b > 0)
a-常数,自发性消费: 基本最低消费支出。 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
c
c=y
by-诱致性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 的部分。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 均储蓄倾向 APS =s / y = 0.2
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线性中,若a = 0,c = ky APC=MPC, 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7
4. 储 蓄
•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 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凯恩斯消费函数

了相应的统计。
在图表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增
加,边际消费倾向在逐步变小,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 与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这 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支 出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会越 来越少,同时,边际消费倾向 总是大于零小于1的,这是因 为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 部分。
2000 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其具体公式为:c = 0.4224y +
7893.7,其中0.4224表示此时的 边际消费倾向,7893.7表示必须 要有的生活消费,此公式的经济 含义是:+βy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公式:MPC=∆c/∆y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
也在递减,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
如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与边际消费倾向不同的是,平均消费 倾向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或等于1, 这是因为消费可能大于收入,也可能
小于或等于收入。
公式:APC = c / y
消费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
消费函数实训
LOREM IPSUM DOLOR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有很多,
凯恩斯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
家庭收入,收入增加,消费 支出也会增加,但是消费支
出不如收入增加的多,随着
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消费支 出的增加会变得越来越少,
为了印证这一理论,我们调
研了10个收入水平不同的家 庭,对其收入、消费水平做
加,黄色曲线在逐渐趋于平缓, 曲线上各点的斜率在逐渐变小, 这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在逐渐变小,
消费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基本内容

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经济的增长。
但与供给相比较,需求这个变量具有易变性。
需求的相对不足或过剩通常是造成经济波动的基本原因。
因此现代经济学特别重视对需求问题的研究。
现代经济学实际上就是需求管理的科学。
就需求的增长而言,消费、投资与净出口被称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因此,消费理论、投资理论以及涉外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与其他的消费理论相比较,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关键特色就是把消费需求仅看做当期收入的函数。
由此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若用非线性形式来表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为:C=C(Y)其中,C为消费需求量;Y为当期收入。
且满足dC/dY>0,d^2C/dY^2<0。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主要有如下几个关键性的结论:1、消费仅与当期收入有关;2、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
亦即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呈递减状态。
这被叫做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在消费函数为非线性函数这一更为常态的假设下,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这被叫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使得有效需求呈现出不足的趋势,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均衡的位置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致使失业率居高不下。
凯恩斯通过三大基本规律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这三大基本规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预期)边际收益率递减规律和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这三者均会导致人们将收入以货币形态保持在手中,使得消费和投资减少,进而减少了有效需求。
但在凯恩斯理论的这三大支柱中,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最为根本。
亦即消费不足被认为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
而投资不足最终不过是消费不足的派生现象。
这是因为“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资本不能离开消费而独立存在,反之,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4、由边际消费倾向这个概念引申推出乘数理论,藉以说明既定需求因素的变化对总需求(进而总供给)的影响。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线性化解释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线性化解释摘要: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的核心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但是现今有关绝对收入假说的解释研究中都没有将这一定律表现在消费函数中。
本文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重新加以解释,并对其消费函数进行修正,最后得出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
关键词: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MPC)消费理论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影响消费的相关因素如何影响消费水平的经济学理论。
对消费理论的研究,西方始于凯恩斯(Keynes,1936)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 Income Hypothesis, AIH)。
凯恩斯是第一个把收入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他的绝对收入假说对以后的经济学家研究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消费理论发展方面出现了几个重要理论,包括由杜森贝里(J.S. Duesenberry,1968)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由弗里德曼(Friedman,1957)提出的永久收入假说、由莫迪格利亚尼(Modigliani,1954)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和由霍尔(Hall,1978)提出的随即游走假说。
消费理论的线性化分析即研究能够正确表达该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代数表达式。
消费函数是分析一个经济体中所有消费部门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行为的一般函数,即反映消费与其各个决定因素之间的一般函数关系。
凯恩斯消费理论提出了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为收入水平,并建立了基于绝对收入水平的消费函数。
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凯恩斯消费理论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对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线性化形式重新修正,最后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取值及政策意义做一些探讨。
一、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的提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曾对其消费理论进行了详细说明,他是这样严谨地描述了他的消费理论:“我们把消费倾向定义为:存在于Yw和Cw之间的函数关系x”①,“消费倾向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总消费量一般取决于总收入量。
现代西方消费行为理论

一、关于收入与消费的假说(消费函数理论)自凯恩斯1936年首先提出消费函数概念之后,西方经济学者对于收入决定消费这一基础命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提出了许多新的消费函数假说和理论,消费函数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2.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J.S.Duesenberry)从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和假定入手,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
该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并揭示了了消费所存在的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的规律。
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到自身收入的影响,还要受到他人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消费是有“示范效应”(DemonstraionEffect)的。
基于这样的假定:与绝对消费水平相比,人们更关心自己与他人相比的相对消费水平。
同时,杜森贝利把消费行为的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认为消费支出不仅受本人目前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受过去“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
因此,消费支出的变化往往落后于收入的变化。
这种由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导致的现象被称为消费的“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
3.莫迪利阿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是生命周期假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
人们总是试图把自己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和投资之间做最佳分配,从而获得最大效用。
一般而言,一个人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在中年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为实现一生消费的效用最大化,一个人在其一生消费的现值不超过他一生收入的现值的条件下,会尽可能使他在一生中的消费保持恒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必然会揭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律,以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平稳增长。
从凯恩斯的就业兴趣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逻辑顺序来看,消费理论可以简述如下:
(1)将消费(c)与就业(n)联系起来。
人们认为一定程度的就业决定了一定数量的消费。
(“一般理论”,第79-80页)。
(2)一定的收入取决于一定的就业人数。
也就是说,“在本书的范围内,实际收入变化的原因仅限于特定资本设备上的就业增加或减少,因此实际收入随就业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通论”,第98页),因此将收入(y)与就业(n)联系起来。
与第一步结合,从而将消费与收入联系起来。
(3)讨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定义消费趋势(函数),c [,w] = x(y [,w])。
社会消费取决于三个因素:
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的变化;
(2)收入与净收入之差;
(3)资产货币价值变动;
(4)时间折扣率;
(5)改变财政政策;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期望。
除工资单位外,上述所有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不会对消费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主观因素
首先,分析影响储蓄动机的因素,包括谨慎,远见,计算,改进,独立性,事业,自豪感和贪婪。
然后,直接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归纳为享受,近视,慷慨,计算错误,炫耀和奢侈等等。
这些因素取决于系统,传统,资金,技术和设备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不容易改变,可以视为定量的。
这样,再次证明了消费是收入的稳定函数,这当然是指当前的绝对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