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细菌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种名:说明微生物皀颜色、形状、用途,有时用
人名、地名、微生物寄生皀宿主名称和致病皀性 质来表示。字母小写。
*黑曲霉 —— 颜色 *巴斯德酵母 —— 人名 *北京棒杆菌 —— 地名 *猪霍乱沙门氏菌 —— 寄生皀宿主名称和致病性质
*种名未确定:属名加 sp.(单数)或 spp.
(复数)表示。
*Bacillus *Bacillus
*
(一)生物分类皀两种基本原则 (二)细菌分类鉴定皀指标 (三)细菌分类鉴定皀实验室技术
*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皀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表
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迚化或不以反映生物亲
缘关系为目标。
*按照生物系统収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是
探寻各种生物乊间皀迚化关系,建立反映生物系统収 育皀分类系统。
标准化成品鉴定产品 (如:API试剂条)
半自动细菌鉴定仪 (如:ATB Expression)
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如:VITEK 2)
分子生物 学技术
人工鉴定 培养基皀微量化、标准化和商品化 数码分类鉴定技术(生化反应皀数字化) 自动化鉴定技术(生物信息皀电脑化) 细菌皀鉴定和药敏试验都实现了自动化
sp. spp.
一种芽孢杆菌 若干芽孢杆菌
* 亚种:subspecies,简称“subsp.”
* 变种:variety,简称“var.” * 命名:三名法
属名 + 种名 + (subsp.或var.)+ 亚种(或变种)可省略
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var. ellipsoideus 酿酒酵母椭圆变种 Bacteroides fragilis subsp. Ovatus 脆弱拟杆菌卵形亚种

最新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最新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

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

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

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

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

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

白细胞介素-6(IL-6)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

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

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

手工法细菌鉴定简易操作程序

手工法细菌鉴定简易操作程序

SOP_15-14 手工法细菌鉴定简易操作程序
细菌鉴定简易程序(手工法)
说明:
1、该表为简易鉴定,仅为鉴定提供大致方向,有些细菌并未包括进来,表中《规程》为第三版《全国临床检
验操作规程》,所有鉴定该书为准。

2、葡萄球菌属可使用杭州天和公司《葡萄球菌属鉴定编码册》(TH-16S )
3、β溶血性链球菌使用链球菌乳胶凝集进行分群
4、肠杆菌科细菌使用杭州天和公司《肠杆菌科鉴定编码册》(15e 或11e )
5、 弧菌科、气单胞、邻单胞使用杭州天和公司《弧菌科细菌鉴定编码册》(GYZ-9V )
6、非发酵菌杭州天和公司《非发酵菌鉴定编码册》(15n 或11n )。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1.样本收集:通常采用微生物标本采集套装,如采血培养瓶、骨髓培养瓶、尿培养瓶、分泌物培养瓶等。

不同类型的标本要按照不同的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以确保样本的纯度和无污染。

2.样本处理:在获得样本后,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血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浆/血清。

尿液样本要进行离心去除悬浊物等。

3.细菌培养:将已处理的样本分别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在适当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通常常规培养采用的培养基包括血浆琼脂、麦康凯琼脂等。

培养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特殊细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培养时间。

4.细菌鉴定:对培养出的菌落进行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如观察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

然后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如是否革兰阳性或革兰阴性。

根据初步鉴定的结果,可以选择进一步的生化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如氧化/发酵试验、羟基酸钠试验、目标序列扩增等。

最终确定细菌的种类和特征。

5.药敏试验:对已鉴定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通常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肉汤稀释法,通过观察菌落的生长抑制区域大小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6.结果分析和报告:根据细菌培养和鉴定的结果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判断。

最后将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供给临床医生参考,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总的来说,临床细菌常规检验方法包括了样本收集、样本处理、细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方法都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细菌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细菌鉴定的方法有哪些在临床检验中,对于细菌鉴定的流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标本采集是首要步骤,只有进行规范标本采集后,才能实施下一步的菌株分离,并借助相应的仪器对细菌类型进行鉴定。

然后才能实施药敏试验,通过试验明确细菌的耐药性及敏感性,临床再以此结果为依据,为患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达到促进其早日康复的目的。

但若临床治疗忽略了细菌鉴定,仅凭医师的主观判断而使用抗菌药物,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临床疗效,甚至增加耐药性,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且还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延长治疗时间,浪费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

由于细菌鉴定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检验方法,因此,大部分人对其并不陌生,但对于细菌鉴定的具体方法有哪些,相信多数人并未进行过详细了解,文章就细菌鉴定的常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科普。

1.细菌鉴定方法1.1形态学鉴别法形态学鉴别,顾名思义就是以细菌的形态特点作为依据对其种类进行鉴别。

细菌的形态特征以菌落形态、芽孢形态以及菌体形态为主。

其中芽孢形态的鉴别主要以分布位置、大小及形状为依据;菌落形态的鉴别则以其质地、形状、大小及颜色等特征为依据;菌体形态的鉴别以螺旋菌、杆菌、球菌及弧菌等特征为依据[1]。

形态鉴别法是现阶段进行细菌鉴别的基础手段,在细菌类型的初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生化鉴别法此方法对细菌种类的鉴别依据,主要是细菌的生化反应及其代谢途径。

针对生化反应的处理及检测,能够明确细菌的具体代谢途径及酶活性,随后再对细菌的种类进行准确鉴别。

而常见的细菌代谢途径则主要包含蛋白质分解、氧化还原、有机物转化以及糖代谢等方面。

临床应用中以葡萄糖酸盐试验、酪蛋白水解试验、尿素酶试验及氧化-酵试验等方法的准确度及应用率相对较高[2]。

1.3免疫学鉴别法免疫学方法对于细菌的鉴别依据主要与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作用密切相关。

一般情况下,细菌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之间会产生特异性反应,这一反应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细菌的细胞壁、表面抗原以及内毒素等组成。

细菌,真菌检查报告培养鉴定333

细菌,真菌检查报告培养鉴定333

细菌,真菌检查报告培养鉴定333(原创版)目录1.细菌和真菌检查报告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过程3.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结果解读4.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注意事项正文一、细菌和真菌检查报告的作用细菌和真菌检查报告是诊断和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患者的标本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从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检查报告还可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判断治疗效果,并对预后进行评估。

二、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过程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标本:从患者感染部位采集分泌物、脓液或组织样本。

2.培养:将采集的标本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细菌和真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3.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初步判断细菌或真菌的种类。

4.鉴定:对培养的细菌或真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如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

三、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结果解读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结果主要包括病原体的种类、数量、耐药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敏感:表示病原体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2.耐药:表示病原体对某种抗菌药物耐药,使用该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3.菌株数量:表示培养出的细菌或真菌数量,可以用来评估感染程度。

四、细菌和真菌培养鉴定的注意事项1.及时送检:采集标本后应尽快送检,以免病原体死亡或繁殖不足,影响检查结果。

2.准确采集标本:采集感染部位的分泌物、脓液或组织样本,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3.遵循医嘱: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培养和鉴定,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鉴定仪(ATB)与手工法鉴定结果比较分析

细菌鉴定仪(ATB)与手工法鉴定结果比较分析

安徽医学 2009 年第 30 卷第 4 期 Anhui Medical Journal Vol.30,No.4,Apr.2009
473
菌株来源
05 质控菌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ADCC25722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ADCC27853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临床标本 05 室间质控株 05 室间质控株 05 室间质控株 05 室间质控株 06 室间质控株 06 室间质控株 06 室间质控株 07 室间质控株 08 室间质控株 08 室间质控株 08 室间质控株 08 室间质控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 器 与 试 剂 ID 32 E;rapid、ID 32 STREP、ID 32 GN ID STAPH4 种鉴定板条及相配套试剂,ATB 自动细 菌鉴定仪,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微量生化发酵管 由杭州天河微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 内使用。 1.2 实验菌株 ATCC 质控菌株、2005~2008 年室间控 制部分菌株及部分临床标本菌株。 1.3 ATB 细菌鉴定仪鉴定法 根据细菌表型特征选择 相应的鉴定板条,通过阅读器自动阅读测试板条,依据 试条上的生化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相似程度(T 值)及 百 分 率(ID%)的 组 合 ,作 出 判 断 [1]。 Rapid ID动细菌鉴定仪在实际工作中的应 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6): 768.
[2] 郑燕莉. 细菌鉴定仪与手工方法结合鉴定细菌 . 现代中西医 结合杂志,2007,16(34):5 166. (2008-08-22 收稿 2009-01-08 修回)
472
安徽医学 2009 年第 30 卷第 4 期 Anhui Medical Journal Vol.30,No.4,Apr.2009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简述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简述

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 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注意事项
01 确保采集工具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02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
03
及时送检,避免延误检验时间。
04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PART 02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方法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固体或 液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 环境下进行培养,使细菌得以生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细 菌的鉴定。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 种细菌的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 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 度。
稀释法
E试验
将细菌接种在含有抗菌药物的平板上 ,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通过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观察 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程度。
结果解读
1 2
解读临床意义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细菌种类、 感染部位及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鉴别病原菌
通过细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实验手段,鉴 别不同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3
判断耐药性
监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治疗效果,为 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
伤口分泌物标本
用无菌棉签擦拭伤 口表面分泌物。
血液标本
采集静脉血液,常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
呼吸道标本
采集鼻咽拭子或痰 液,用无菌棉签擦 拭鼻咽部或咳痰。
粪便标本
采集新鲜粪便,避 免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常见细菌的手工鉴定和结果判断一.细菌的鉴定步骤1、鉴定的概念:将一个未知的菌株按其生物学特性,经过与所有已知菌种进行比较后划归到一个已知菌种的分析过程。

2、对待鉴定的菌种要明确已经获得纯化培养或者该菌种在血平板上生长良好,有单个菌落可以进行生化试验。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预先纯化培养)+––+b)G,G,c,对待鉴定的菌种进行革兰染色,3、观察形态(Gc,Gb做触酶,氧化酶实验,然后按科,属,种逐步鉴定。

要注意对待鉴定的菌种选择一个合适的鉴定系统,临床常见细菌的快速简单的鉴定系统我们都已经设计好,参考鉴定质控单。

4、按鉴定质控单的要求填写好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标本编号,送检日期等。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好该菌种的菌落形态以及有无溶血。

5、复习革兰染色,触酶实验,氧化酶实验。

⑴.革兰染色:是细菌鉴定过程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的染色方法。

首先要将待鉴定的细菌涂片,固定(目的:杀死细菌,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

第一步:以结晶紫初染(染色液Ⅰ)第二步:以卢戈氏碘液媒染(染色液Ⅱ)乙醇脱色(染色液Ⅲ)95%第三步:用.第四步: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染色液Ⅳ)⑵.触酶实验(HO实验):22a.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双氧水生成水和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b.方法:一般用玻片法,就是挑取菌落在洁净的玻片上涂开,滴加3%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立即有大量气泡产生者为阳性,不产生气泡者为阴性)。

要注意不能在血平板上进行实验,这样易出现假阳性;另外陈旧菌落要是进行实验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还有不能在接种针或环上进行实验。

c.阳性对照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性对照用链球菌;试剂要避光置4℃冰箱保存。

d.应用:绝大多数含细胞色素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细菌触酶实验阳性,链球菌属阴性。

临床常见细菌鉴定实验中我们一般用于区别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

⑶.氧化酶实验(Kovac实验):a. 原理:氧化酶又称细胞色素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

酶并不直接与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起反应,而是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出现深兰色反应。

b. 方法(滤纸法,菌落法,试剂纸片法):一般我们采用滤纸法,取白色洁净滤纸条,沾取菌落少许,结继而出现深兰色。

阳性者立即呈粉红色,加试剂一滴,果读取在10秒钟时为最佳,60秒内读取可靠。

本实验避免接触含铁物质(假阳性),也不能在含糖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进行实验(假阴性)。

c. 阳性对照用铜绿假单胞菌,阴性对照用大肠埃希菌。

d. 应用:奈瑟氏属的菌种均阳性,也用于区别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二.葡萄球菌属的鉴定葡萄球菌属主要的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1、形态与染色:葡萄球菌直径0.5~1.5μm,菌体圆形,呈单个,成双以及不规簇状排列。

染色呈紫色,为革兰阳性球菌。

2.与链球菌的区别:触酶实验为阳性,而链球菌阴性;菌体形态链球菌小于葡萄球菌,呈成双和链状排列的卵圆形的革兰阳性球菌。

3. 与微球菌的区别:触酶实验同为阳性,但微球菌的菌体呈四联状,要大于葡萄球菌,微球菌葡萄糖氧化发酵实验(操作方法同甘露醇OF试验)为氧化型;而葡萄球菌为发酵型。

另外呋喃唑酮(即痢特灵50μg/片)敏感实验微球菌为耐药,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敏感。

.葡萄球菌属的种间鉴定:4.⑴.菌落色素与溶血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呈金黄色,柠檬色或者淡黄色,而其他葡萄球菌则在血平板上菌落大多数为白色,也有部分为柠檬色或深黄色。

⑵.溶血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有α﹑β﹑γ﹑δ溶血毒素,各毒素的区别是对动物红细胞的溶血范围﹑抗原性及溶血时的温度等。

其中以α溶血毒素为主。

而其他葡萄球菌大多数不产生溶血毒素,只有表葡有极少能产生溶血毒素。

⑶.血浆凝固酶实验:用与区别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表皮葡萄球菌(阴性),腐生葡萄球菌(阴性)。

血浆凝固酶是金葡菌所产生的,有结合凝固酶和游离凝固酶两种。

血浆凝固酶检测有两种方法,为玻片法和试管法,我们一般采用玻片法。

a. 操作方法:挑取少许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在玻片上与血浆乳化,结合凝固酶能作用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从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发生凝集,所以我们肉眼能看见凝集颗粒。

玻片法主要由结合凝固酶作用产生;游离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胞外酶,能与血浆中的血浆凝固反应因子(类似凝血酶的一种物质)作用,形成复合物再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而发生凝集。

试管法主要由游离凝固酶作用产生。

b. 注意事项:菌落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结果观察;凝固酶阳性要做自凝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代替血浆),只有在.阴性对照也不凝集才能认为是真正的阳性,有一部分葡萄球菌有自凝现象。

⑷.新生霉素敏感实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纸片(5μg/片)敏感;而腐生葡萄球菌,微球菌则对之耐药。

抑菌环直径>16mm即为新生霉素敏感。

⑸.甘露醇氧化发酵实验:a.操作方法:取两支甘露醇微量生化管,在微量管内接种待检细菌,然后一支加两滴石腊密封,另外一支则不加,放37℃孵箱内18~24h 后观察结果。

b.结果观察:微量生化管变黄色为阳性,也就是能利用甘露醇。

若两管都变黄色则说明是发酵型;其中加石蜡管不变色,没加石蜡管变黄色则为氧化型;如果两管都不变色则说明该细菌是不利用甘露醇(产碱型)。

c.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需氧和厌氧的条件下都能利用甘露醇(即两管都变黄色);表皮葡萄球菌需氧部分产酸,厌氧条件下不利用甘露醇(即没加石蜡管有部分会变黄色,加石蜡管不变黄色);腐生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类似。

三.微球菌属的种间鉴定微球菌属主要的种有易变微球菌,藤黄微球菌,玫瑰微球菌。

鉴定生化见下表.微球菌属的种间鉴定易变微球菌藤黄微球菌玫瑰微球菌色素产生黄色黄色粉红色需氧葡萄糖产酸++硝酸盐还脲素 d d氧化+(弱新生霉素敏 S/R SR:不:敏:耐四.链球菌形态和染色:链球菌的直径0.1.,呈成双和状排列的卵圆形革兰阳性球菌,菌体小于葡萄球菌,无鞭毛没有芽胞,但有些菌株会形成荚膜。

肺炎链球菌呈矛头状,端相对,尖端向外。

.2.根据链球菌在血平板上溶血现象的不同分为三种:⑴甲型(α-)溶血,即菌落周围出现较窄的草绿色溶血环;⑵乙型(β-)溶血,即菌落周围出现较宽的透明溶血环;⑶丙型(γ-)溶血,即菌落周围无溶血环。

3.根据抗原结构(C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B﹑C﹑D﹑E﹑F ﹑G﹑H﹑K﹑L﹑M﹑N﹑O﹑P﹑Q﹑R﹑S﹑T等18个群,对人类有致病者90%属于A群,偶见其他群链球菌致病。

4.链球菌属的种间鉴定⑴.乙型溶血链球菌的鉴定:a.对杆菌肽(0.04U/片)(抑菌圈直径≥10mm)敏感:A群链球菌(主要为化脓性链球菌)。

b.对杆菌肽不敏感,胆汁七叶苷实验阴性,但马尿酸钠水解实验﹑CAMP实验阳性:B群链球菌(主要为无乳链球菌)。

c.对杆菌肽不敏感,胆汁七叶苷实验阴性,马尿酸钠水解实验阴性,CAMP实验阴性:主要为马链球菌﹑类马链球菌﹑兽疫链球菌;对三者的区别实验要加做海藻糖和山梨醇实验。

d. CAMP实验:将能产生β-溶血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血平板上划一横线接种,再将待鉴定菌于金黄色葡萄球菌3mm处垂直种一短线,若在有CO小6~5条件下培养2.时,或无CO条件下培养18~24小时,在两细菌连接处2出现一个半月型的加强溶血区即为CAMP实验阳性。

⑵.甲型溶血链球菌的鉴定:a.草绿色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对奥普托欣(Optochin)不敏感,胆汁溶菌实验阴性,胆汁七叶苷实验阴性,在高盐中不生长。

主要有变异链球菌,轻型链球菌,血链球菌,唾液链球菌等。

b.肺炎链球菌:菌体呈矛头状,成双排列,钝端相对,尖端相背,较葡萄球菌,其他链球菌略大;在血平板上菌落细小﹑圆形﹑表面光滑﹑灰白色﹑半透明,开始时菌落呈扁平状,以后中心塌陷,呈脐窝状。

与草绿色链球菌的主要区别是胆汁溶菌实验阳性,对奥普托欣(Optochin)敏感。

奥普托欣(Optochin)含量为5μg/片,抑菌环>18mm 为敏感,<15mm为不敏感,15~18mm应重复实验。

⑶.肠球菌(D群链球菌)的鉴定:溶血不定,主要是α-﹑γ-溶血;对杆菌肽不敏感,但其特异性实验是胆汁七叶苷实验阳性;若能在6.5%NaCl的心浸液肉汤中生长即为D群肠球菌,不能生长为D群非肠球菌。

⑷.链球菌属鉴定的系统生化结果判断美兰牛乳 1% .ab.胆汁七叶苷实验:变黑为阳性。

c. PH9.6肉汤实验:变浑浊为能在碱性环境中生长(阳性)。

d. 6.5%NaCl心浸液肉汤:由紫变黄为能在高盐环境中生长(阳性)。

e.精氨酸双水解酶实验:变红色(对照不变色,仍为黄色)为性五.奈瑟氏菌属和布兰汉菌属奈瑟氏菌属主要有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病奈瑟氏菌;布兰汉氏菌属只有卡他布兰汉氏菌。

两者系需氧革兰阴性球菌。

⑴奈瑟氏菌的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球菌,需氧,卵圆形或肾形,无动力,氧化酶及触酶均阳性。

培养时对营养要求高,能在巧克力平板或有丰富营养的血平板上,在5~10%CO环境中生长。

2⑵.鉴定过程:a. DNA酶实验阳性为布兰汉氏菌,阴性则为奈瑟氏菌。

b.能在普通血平板上生长的为其他奈瑟氏菌,在巧克力平板上生长的主要为脑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病奈瑟氏菌。

c.能使麦芽糖氧化分解产酸的是脑膜炎奈瑟氏菌,不利用麦芽糖的是淋病奈瑟氏菌。

.⑶.几种主要细菌对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的氧化分解产酸结果如下:氧化分解产酸菌种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淋病奈瑟氏菌+--脑膜炎奈瑟氏菌++-粘液奈瑟氏菌+++卡他布兰汉菌---⑷ DNA酶实验:a.方法:将待鉴定细菌点种于含0.2%DNA的DNA琼脂平板上,培养后用1mmol/LHCl覆盖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者为阳性。

b.原理:某些细菌能产生DNA酶,可使DNA长链水解成由几个单核苷酸组成的寡核苷酸链;长链DNA可被酸沉淀,而水解后形成后的寡核苷酸链则可溶于酸,故在DNA(肠可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琼脂平板加盐酸,杆菌科中只有沙雷氏菌和变形杆菌可产生DNA酶,阳性球菌中只有金葡菌能产生DNA酶。

)六.肠杆菌科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对人致病性较强的鼠疫耶尔森菌(现已基本没有流行)和伤寒沙门菌;4类常引起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希氏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和8种常导致院内感染的细菌(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多源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和摩根菌属)。

另外还有很多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致病(条件致病菌)。

实验过程中对于革兰阴性杆菌首先要做氧化酶实验,阴性为肠杆菌科细菌;阳性的为非发酵菌(我们实验室还没有简单的系统鉴定方法,一般要仪器上卡检测)或弧菌科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