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四道门和两大屏风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5.说“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15.说“屏”

5.课文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 山”的句子,起什么作用?
“抱膝看屏山”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 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闲倚画屏”就是闲得没事干,倚着画屏相思。
点出了“屏” 的文化内涵, 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 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 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 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 建筑师和家具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 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 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 中重新大放异彩。让中华文化发 扬光大。
词语解释
纳凉(nà ) 帷幕(wéi )
伧俗(cānɡ ) 休憩(qì )
忒( tuī ) 韶光( sháo)
词语解释
伧俗: 粗俗、鄙浅。 纳凉: 享受凉爽。纳:享受 缓冲: 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分: 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 定适宜办法。
整体感知
1.什么是屏(请用原文来解释)?
4.屏有哪些作用?
分隔作用
可以挡风
艺术点缀
缓冲视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 体 感 知
5.屏有哪些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装饰的华丽程度:
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石屏、木屏、竹屏等。
艺术上:雅俗之别。
外形上:大小之分。 说明方法:分类别
整 体 感 知
大小因地制宜
设置上注意问题
讲究造型、色彩、绘画
设置与整体相称 曲屏折度、视线远近得体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 2000),原名郁文,晚年 别号梓翁。浙江杭州人。 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并 擅长文、史、兼工诗词、 绘画。他揉中国文史哲艺 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 了第一本研究苏州园林的 专著,其《说园》五篇, 总结了中国园林的理论。

古建筑屏风解析

古建筑屏风解析


太和殿内楠木金漆宝座屏风
• 金丝楠木为桢楠属树种, 在中国约有34种,只要显 现金丝明显的均可确定为 金丝楠木。金丝楠木的名 气很大,是我国特有的珍 贵木材,但绝大多数人只 是听过没有见过,因为自 古以来金丝楠木就是皇家 专用木材,历史上金丝楠 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 寺庙的建筑和家俱,古代 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 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 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 礼制而获罪。明清两代均 严格禁止除皇家以外的建 筑使用金丝楠木。
金丝楠木
• • • 属性特点 第一:耐腐。埋在地里可以 几千年丌腐烂,所以皇帝癿 棺木多采用金丝楠木。 第二:防虫。金丝楠木有股 楠木香气,其木箱柜存放衣 物书籍字画可以避虫,所以 皇家书箱书柜都定金丝楠木, 现代有极贵重癿书籍和纪念 品,只要有条件也要金丝楠 木做盒。
• •
• •
传说中癿金丝楠木 第三:冬天触之丌凉。宫中 常用楠木制作床榻,冬天丌 凉,夏天丌热,丌伤身体, 而其他硬木则丌具备此优良 特性。 第四:丌易变形,很少翘裂。 第五:纹理细密瑰丽,精美 异常。金丝楠木质地温润柔 和,纹理细腻通达,新切木 表面黄中带绿,遇到下雨散 发阵阵幽香。
按画面分
按材质和工艺划分
• 屏风可分为浅浮雕屏风呾 深浮雕屏风。
屏风癿用途
• 屏风作为一种灱活的空间元素、装饰元素呾设计元素, 具有实用呾艴术欣赏两方面的功能,能通过自身形状、色 彩、质地、图案等特质融于丰富多元的现代空间环境,传 达着新中式的意味,演绎出中国传统文化韵味,把你带入 情景之中。因此至今仍然被广泛的运用。尽管屏风丌再局 限于某些固定功能、形式呾摆放位置,但每个特定的环境 都会有特定的设计要求,所以放置屏风应在充分了解空间 的基础上再作出规划。如何将屏风的美发挥到淋漓尽致呢?

(完整版)古代屏风

(完整版)古代屏风
二、汉代的屏风
汉代,屏风的使用更为普遍,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都设有屏风。据《西京杂记》载:“汉文帝为太子时,立思贤院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帷帐甚丽。”
汉代屏风在种类和形式上较前代有所增改,除独扇屏外,还有多扇拼合的曲屏,也称连屏,或叠扇屏。此时,屏风常与床榻结合使用。如山东诸城汉画像石的屏风,中间放置与之配套的床榻和茵褥。有两面用和三面用的,也有多扇而两面用的。两面用是在床榻后面立一扇,再把一扇折成直角,挡住床榻的一头。三面用是在床榻的后面立一扇,左右各有一扇围住两头,也有多扇两面,即后面由两扇或三扇围护,一扇折成直角,另一扇立在床榻一侧。还有在屏风上安兵器架的。如山东安邱画像石上的屏风,后面右侧安兵器架,用以放置刀剑等兵器。还有一扇的,放在身后,长短与床榻相等。如甘肃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屏风,屏身不高,属小型屏风。
汉代时,屏风多以木板上漆,加以彩绘。纸张发明之后,则多用纸糊,上面画各种仙人异兽等图像。《后汉书;宋弘传》曰;“弘当燕见,坐新屏风,图画列女,帝数顾视之。弘正容言曰:‘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帝即为撤之。’”这种屏一般多扇组成,每扇之间用钮连接,可以折叠,比较轻便,用则设,不用则收起来。人称曲屏。四扇称四曲,六扇称六曲。还有多扇拼合的通景屏风。
屏风,一般多用于室内,偶尔也在室外使用,但不多见。有一种较大的屏风,专为挡门起遮蔽作用,位置相对固定,名曰“树”。也有把屏风称为“塞门”或“萧墙”的。《尔雅;释宫》:“屏,谓之树。”《礼记;杂记》下:“树,屏也,立屏当所行之路,以蔽内外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郑玄注:“屏谓之树,今罘也。”可知当时的屏风还有罘之名。
罘之名,由来已久,到王莽时才渐渐不闻。当时人们多把罘解释为“复思”。王莽篡政后,改国号“新”,下令拆去汉陵罘,其意在于使人们不复思汉也。

道门文书汇要心香妙语卷之四

道门文书汇要心香妙语卷之四

道门文书汇要心香妙语卷之四疾病类疏语风疾建醮人有大患莫踰瘫痪之疾天无私亲当尽祈禳之敬谨舒卑悃冀格高明切念(某)质受驽骀荐衰犬马近以节宣之失遽惊缓纵之忧四体具而弗仁且致喎斜之状六脉浮而莫接未明伤中之因(其风有伤有中)庸医既无三候之求术者徒有五行之议乃洁蘅宇肃启兰筵排阊阖门奏封章之丹篆望通明殿瞻捧座之红云伏愿众圣护持万灵矜悯载投其药得逢扁鹊之神工不可以风永绝齐侯之笃疾风疾后酬天昔因中风之疾几致阽危今殚露奏之诚庸申报称切念(某)顷以风痰之苦转成瘫痪之灾战战兢兢向啻千惊而百险昏昏嘿嘿殆将十死而一生非千覆焘之私曷致清宁之喜爰申哀 冀洪造之护持幸感灵光遂丹心之控告因循既久昭答未能虽愧于中每念厥始今洁蓬居而申谢幸逢谷旦以丁临酬昔许之良因祈将来之嘉贶伏愿睟容穆若聪鉴昭然卑矜蒲柳之躯崇享苹蘩之荐四时安泰永无喎斜缓疭之忧百和平常有福寿康宁之喜目疾初起眸子瞭焉深切披云之患心君昭若庸申倾日之诚俯奏瑶章仰投天阙切念(某)近失五綦之养(荀子目欲綦色耳欲綦声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不免又曰养五綦而有具)遽为两目之灾身居暗室之中但能兀坐足履夷涂之上如际冥行不明莫致于悲⬤眩曜徒忧于生缬谨陈清醮用叩皇穹伏愿鉴察无私鉴观有赫金篦剖膜如逢龙树之灵(龙树菩萨能医瞑目)银海储精可见子都之姣(孟子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也)目疾后酬天目乃五官之主忽为子夏之失明天者群神之精庸效宣尼之致祷随感璇穹之听复增银海之光敢后寅恭谨先申报切念(某)顷以青眸之风入获兹黑水之云扰揣锁抽关隐若出门有碍(古诗)索涂摘埴冥如塞路无通未能见晓以悲丝祗若眩摇而生缬徒切金篦之剖膜谩勤玉箸之点睛爰望碧虚启丹心而控告果蒙洪造垂青眼以卑矜兹陈清醮用报皇穹伏愿鉴观如在临照何私皎皎明眸可察秋毫之末皤皤皓发即如椿算之延足疾后酬天厥足用伤(尚书说命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实切废人之叹乃心克敬用申事帝之诚既蒙覆焘之休遂脱蹒跚之患一万二千精光之内自有冲和三百六十骨节之间俱无痛苦感恩若是报德何如切念(某)顷以步趍遽然跖戾呻吟之声闻于外忧念之患窘于中虽云周道砥平不胜所履纵曰曹溪路直莫得其游伏地载祈 天致祷已沐更生之赐敢忘垂死之盟肃启芳筵特陈清醮伏愿仰企皇穹特垂洪造勿药有喜俾消蹇难之虞厥足无伤遂得有常之庆不偏不倚亦步亦趍痁疾疟备三因实切由中之虑诚存信念敢祈临下之恩切念(某)六凿相攘五綦并骋近因寒疾遽作沉屙阴动阳凝战战冬冰之冷阳开阴闭兢兢夏日之炎恐有甚于斯焉且不保其往也谨陈清醮上叩皇穹愿圣帝之降临鉴凡情之迫切水神呵护载闻韩愈之辞痁鬼知归毋添轩辕之祖痁疾后酬天昔邀鸿覆冀消痁疾之灾今控蚁诚用报洪休之赐载祈后福式鉴前盟切念(某)顷爽节宣遽婴寒 或医或炙谩施灌熏炷艾之功曰诅曰符徒律医灵挥舟之力未知攸止莫敢或遑爰殚素悃之祈冀感苍穹之听誓心才起生意渐回灭除烈火之炎驱退寒冰之冷洁陈大醮答报圆灵伏愿九清之昭鉴下临一介之微忱上达不兢不战永无疟鬼之侵凌多福多祥常有吉星之临照保产念生育之未形实切家人之虑望穹窿而有感能消无妄之灾谨陈虚室之丹诚敬彻玄关之清听(民)切念妻(某)苹蘩贱质蒲柳微躯将临卧蓐之期深轸彻桑之念熊罴应梦且居犹豫之中蛇虺呈祥亦在狐疑之域惟冀保安之二字敢忘致敬于三清爰敷玉蕊之章聊效琼枝之荐伏愿驾八龙而婉婉来九凤之锵锵鉴予荆阃之情享我兰筵之礼如生巽女愿闻叶瑞于棠花若诞震男敢冀储灵于桂子俾作盈门之喜庆尚几就馆之和平得男酬愿熊罴在梦会申丹悃之诚蚁蛭酬恩庸格皇穹之听切念妻质之甚弱命乃多迍倾因诞月之降祥实切履冰之加虑璋期再弄莫安载寝之心珠欲重擎未入捧观之掌惟冀保安于中馈敢忘徼福于上穹果蒙干父之休遂获震男之喜兹尽献芹之礼敬殚寸草之忱伏愿云祉用敷霓旌来驻护我添丁之累鉴予切已之祈更冀孩婴○克嶷克岐早识居易之无之字何思何虑永消童乌顾盻之忧喜自见于充闾能庶几于当户得女酬神昔孕棠花之梦爰仰皇穹今申芹荐之诚敬投洪造切念妻(某)氏顷以大期之至(汉吕后临产谓之曰大期)深为小已之忧虽巽得女震得男各由造化然干称父坤称母曲遂生成乃瞻紫府之真爰许碧虚之醮果得门楣之喜须增户齿之光兹卜良辰特陈醮谢伏愿载生载育既已谐室之欢以长以成愿早遂闺门之秀预禳瘟疫瘴疠札(大死曰札)瘥之为患不胜切已之忧戒慎恐惧之在心母致噬脐之悔谨瞻玉汉恭奏朱章切念六欲内攻七情外骋岂作孽之可逭欲寡过而未能近观邻里之间远视乡闾之内疫气之流行将盛愚心之兢战弥深上奉庭闱幸有有常之吉下临闺阃且无无妄之灾虽彻桑未克先知然蔓草尤宜后虑爰设碧虚之醮冀消黑簿之灾敢云在上之高高莫测由中之恻恻伏愿寂然不动欲则必从六沴消而六极除预灭未然之奇祸五运行而五福备载为将至之佳祥疫中建醮帝令风行因染相传之疫人心自畏敢忘载祷之诚爰于人境以陈情敬叩帝阍而请命切念(某)愚而自用顽则弗灵违颜子之四非犯卜商之三罪况乃节宣不谨致兹祲沴交侵虽痒屙疾痛之忧谁能免此然燥湿寒温之脉孰与明之爰命羽流特陈醮醴赦其方死勿烦起死之良医赐以再生永锡好生之大德 天致祷俯地祈恩伏愿昭若无私豁然有喜散冲和于经络拯危急于膏肓收敛瘟风融作道风之披拂发舒慧日散为瑞日之照临疫疾后酬天疫方为疾莫收瞑眩之功感而遂通允藉生成之力谨涓谷旦肃拜瑶章切念(某)喜溺燕安戒咅(偷上声相与语唾而不受也)鸩(音正)毒虽有孳孳为善之意岂无皇皇求利之心过不自知罚其可悔罪既彰于积日病因染夫瘟风阴脉沉危且极阴胎之苦阳经传变益深阳孕之忧嗟束手之奈何为请命而已极果沐鸿庞汪惠得全蚁蛭微躯爰蒇旧仪恭寻前誓望碧虚其缥缈瞻绛阙以岧峣上绛忱辞下祈睿鉴伏愿不灾不害划祲沴以冰消曰寿曰康蔼吉祥而云委同前(疫疾中有死者可用也)昔因疫疠之为灾载先申祷今望穹窿而报德敢后寅恭谨殚昧死之诚庸叩好生之德切念(某)鸿毛微命萤爝末光言轻则辱行薄则辜不念厥德善小弗为恶小弗去速戾于躬爰自仲春及于初夏明自逃于人祸幽实染夫天殃严父云亡○○继逝巽女在沉屙之内幸获全身震男居未疾之中殆将殒命兢兢危惧恳恳祈禳兹陈清醮之仪用请皇穹之德死者不可作愿言度脱于朱陵生而何所倚尚冀帡幪于洪造降之殊祉绥以繁禧疫疾送天符掌玉帝之符虽司祸福现金仙之相实主慈悲谨陈伏地之恭用叩都天之主切念(某)蝇蜗计利雀鼠求生贪痴爱欲犹恐失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宜令皇穹之谴遽增黑籍之愆染此三灾罹兹六沴未见盈门有喜可胜举室为忧爰依不动之尊愿救不瘳之疾吉涓蓬户肃启兰筵伏愿降冲和于经络之间敛疠气于精光之内雷音电吼俾予无害以无殃日居月诸庶我有为而有守疫疾后酬天符厥疾弗瘳实切有生之苦其尊不动能消无妄之灾感极脯膺惠周顶踵谨罄由中之信敬殚报上之仪切念(某)顷以泡影之身遽染札瘥之气辨明传变谁为仲景之良医诊视浮沉孰是叔和之妙手借日天殃之致是岂容人世之阙如爰依雷音电吼之尊敢冀日照月临之德果脱鲸鲵之网得全蚁蛭之躯兹启醮筵敬酬景贶伏愿金容显赫玉趾迁临敛瘟疠于三百六旬永消六沴降祯祥于二十四气克叶四时以谢以祈诚惶诚恐预禳天符患恐未然爰轸彻桑之虑尊称不动敢忘蕴藻之诚谨陈琅函之词特叩金容之帅切念(某)受材凡下赋性愚顽近观六沴流行实切三思兢战夙兴夜寐岂无言行之尤朝往夕归未免作为之误惟虑皇穹降谴时深黑簿增愆乃陈伏地之恭敬设都天之醮伏愿震雷音于 浮世上得闻赫赫威声显日表于紫极宫中获睹煌煌真相消我无形之过孽赦予有衅之罪端瘟疫后酬送天符(有死亡者用之)柄握干符实主群生之命化行坤载能消六沴之灾惟既穷而疾呼岂将安而转弃切念(某)凡笼混处罪贯满盈顷乖节宣摄养之宜遂染疫疠札瘥之气虑疏彻桑忧深延蔓死于瘟司者已矣亡生生于病键者幸哉逃死爰尽丹衷许陈清醮兹酬白水之盟庸效潢污之荐伏愿雷音震动云驭降临发舒解愠之风俱沾存殁敷显垂光之日普照幽明染瘟后还慱身斋饭象人而用得逃蝼蚁之生唯神之灵允藉鸿庞之惠有感必应无言不酬切念(某)素钟罪衅忽染瘟灾载为切已之忧爰许慱身之愿果沐皇明之德竟除黑簿之愆收其膏肓垂死之魂被以骨肉更生之力谨控由中之信敬殚报上之仪托物替灾于以报刺刍之义荐馐致敬姑少摅蕴藻之诚举斯加诸(孟子言举斯心加诸彼而矣)幸获转移于忧患恍兮戾止尚祈敷锡于康宁爰居爰处何虑何思染瘟十保乡邻有疾可胜延蔓之忧里巷无虞当尽彻桑之虑谨致三上杳之敬同申十保福之诚伏愿为族为比而为联预消祸孽俾炽俾昌而俾寿普袭祥光邻人疫疾还十保福受一廛而为氓(孟子)岂忍乡邻之有疾偕十家而保福庶几里巷之无虞谨陈葵藿用荐苹蘩切念(某)滥居人品遽染天殃莫收功于瞑眩殊切戒于战兢属在枌榆之末何可听之庸申蔬食之恭必斋如也(上论)伏愿鉴友助扶持之义除札瘥疫疠之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宁均赖箕筹敷锡十为联五为比四为族相安同并优游许妆扮罪人酬愿昔居病键曾申荷校之祈(易荷校灭耳凶)今效囚累庸致结缨之谢切念(某)置身无道处已有惭顷以微弱之躯遽染痒屙之疾实切关心之虑何以逃生许为灭耳之囚(注见前)从而赎罪一忱致敬果消未疾之忧三 为期兹展初朝之礼(此愿一 则为初朝之礼二 攺为六沴之忧再朝之礼三 攺为一已之私三年之礼)诚惶诚恐隐然居缧绁之中以祷以祈尚冀托帡幪之下余灾电扫诸福云臻拜香自许请命玉庭实切兢兢之虑脱身鬼箓庸陈仆仆之恭(子思使巳仆仆尔亟拜)三沐三熏一 一礼切念(某)德轻蝉翼利较蝇头顷因调摄之失宜忽致痒屙之为疾回予寿脉遍求仓扁之医在我膏肓不胜彭坚之苦爰许鳝朝之礼冀垂鸿造之休有感必通果沐更生之赐无德不报容殚垂死之盟爰秉丹衷载申素愿拜手稽首敢忘致敬于腹心降志辱身(上孟)尚冀施恩于顶踵方境春醮六阴既剥三阳既泰方迎奉于龙丹五家为比八闾为联敢敷陈于蚁悃天其有相日者无虞切念(某)等郑里凡民周廛贱士勿正勿忘勿助长既已违之欲富欲寿欲逸安莫非图此积悔过而盈罪贯稔愆尤而招祸端兹逢气转于洪钧深恐名书于黑簿邀结枌榆之社共殚苹藻之仪恭延琳宇高流敬演金经妙范仰冀皇皇之鉴俯垂赫赫之灵花雨一沾洗涤人人之殃咎条风四拂吹嘘户户之祥休方境夏醮绘画莲舟用叶离明之序尘清蓬宇载祈感应之诚仰望皇穹俯陈金简切念(某)二三为伍千万买邻经之营之惟计蝇头之利八者出者俱忘鸩毒之危莫非横目之民(庄子)孰是检身之上(书检身若不及)兹月临于建已喜星聚乎同寅念蚁众之无知命羽流之有祷庸殚微敬特举常仪伏愿广推洪覆之私克顺朱灾之景阜吾之财解吾之愠(舜帝南熏歌)均蒙长养之恩休俾尔而寿俾尔而昌俱沐康宁之福祉方境秋醮月应清商爰绘龙舟而集福露陈丹悃敢同蚁众以祈恩俯奏瑶章仰投玉汉切念(某)蝇营是计鳞次而居过则弗攺善则弗迁已盈罪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上论)浸八凡笼置身罟擭之中(中庸)立足岩墙之下(孟子)幸际烹葵之候敬修蕴藻之诚披金简之灵文仰皇天之厚德伏愿鉴相保相赒之义悯将恐将惧之情拂拂金风收敛家家之庛疠瀼瀼玉露发舒户户之清凉上瘟神聪明正直之谓神岂难感格戒慎恐惧在乎预当尽祈禳俯罄丹衷仰陈清听切念枌榆结社蓬荜偷生奈异乡之疫疾流行而载路之愁声洋溢闻之恻恻行者遑遑惟此群居幸有有常之乐比诸越境且无无妄之灾静言思之曰已安矣然念遇灾而后虑 知思患以先防兹绘神舟特陈清醮伏愿瘟部灵祗垂印可城隍社令作证盟里巷往来长处里仁之乐乡田有助永臻乡党之安赐我洪恩介尔景福送神舟五彩为舟已尽通灵之妙八闾曰族其为邀福之图兹卜良辰特陈清醮伏愿来止戾止恍兮惚兮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归载家家之明月泛泛其逝浮浮其往去遗户户之祥光病许元帝瞑眩无功莫御玉枝之汗灵光有炜爰依金阙之尊陈伏地以寅恭望镇天而申祷切念(某)近因末疾遽作沉屙十死一生以在膏肓之域千惊百险将迷魂魄之乡参苓菧朮饵之弗瘳黍稷稻梁饮而不下爰罄精诚虚室敬呼真庆玄关涓洁陋居敬陈清醮伏愿礼吾者寿俾尔而昌驱电雾而施阴功狂灾速去游乾坤而收逆鬼道气常臻(昔陈拱宸军人大半染患拱宸梦见神龟来言军人染患川净水一盂以扬枝对面洒之咒曰天罡大魁立驱电雾施我阴功狂灾速去如此三遍即安痊也)病后还玄帝望玄元应化之真不言而教申丹悃勤劬之祷惟疾是忧应若鼓桴报惭铢两切念(某)积愆莫赎寡过未能顷乖荣卫之和旋致痒屙之苦问命实五行有蹇求医则三世无良爰依金阙之尊敬许玉虚之醮言滕诸口誓问肺腑之盟病脱于身随救膏肓之厄惠既拜夫鸿庞酬敢忘乎蚁蛭顿首投诚上香称谢伏愿念速去灾咒永臻无害以无殃化自在心钱常付有灵而有感(启圣记凤翔府钟进明见一道士化自在心钱进明问道人何方人氏道人曰吾姓裴名郭仕居武当进明拜求一救世之方道人于地拾钱一文付进明曰汝持此钱不拘水火疾病厄难将钱浸于水中以水洒之即愈后带回遇患者洒之皆愈)病中斗醮斗运璇玑七政之枢常居其所人禀阴阳五行之秀惟疾之忧谨瞻宸极用罄云台切念(某)蜉蝣微躯蚤虱弱质惟知蜗角之图仅切鳝朝之礼近因疾疚遽作沉屙一万二千灵光乏元皇之正气三百六十骨节忘太乙真形爰摅丹悃敬奏朱章伏愿三命灵官悉来拥护五脏神君各保安宁上生籍落死名俾尔绵延之寿增福基消祸孽锡予穰简之休病后还斗醮天经以斗司消灾解厄之权人拱乎辰藉起死回生之力冥心设醮刻骨酬恩切念安处穷居侵寻老景顷以痒屙之苦深惟颠眩之忧九窍百骸未获安宁之喜三魂七魄孰施陶铸之功爰瞻北阙敬叩青都言才脱口病已离身元皇之正气偕来太乙之真形护守谨涓谷旦式践葵盟伏愿应如鼓桴之随恍若玑衡之运南箕宫里南陵使者悉垂光北极阙中北斗神君齐降瑞俾寿山之巩固增福海之突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课文原文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这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历史了。

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所选的文章体裁多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表达了作者对德行高远者的追思景仰。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讲述了人们学习雷锋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赞颂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道德。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议论文,作者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短文两篇》是两篇短小的文言文,《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本单元写作“怎样选材”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学会通过观察、思考生活来积累材料,在此基础上,能围绕中心选择真实新颖的材料,表达生活。

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让学生懂得“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敬爱老人。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目的或需求,如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构思、把握作者观点等,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指导学生习得一些常用的略读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和表达产生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阅读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21.积累生字词,背诵富含哲理和富有文采的语句。

2.学习叙述、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3.掌握略读方法,感受不同风格文章的语言美。

15.驿路梨花216.最苦与最乐1 4.了解课文中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德,树立人生标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题及答案(3)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题及答案(3)

1. 本调研卷共 8 页,共五部分,22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在调研卷和答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和姓名。

3. 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纸上,选择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随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注意事项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2021.01学校班级 姓名 成绩一、基础·运用(共 16 分)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大美海淀·身边的文化遗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大美海淀·昆玉河】下面是同学推介昆玉河的材料,阅读这则材料,完成(1)(2)(共 4 分)被誉为“京城水美乃昆玉,水之灵秀数昆玉”的昆玉河,从颐和园的昆明湖到玉渊潭的八一湖,全长约 10 公里,既是沟通昆明湖、紫竹湖、玉渊潭的重要水道,也成为游客游览的一道风景线。

它北端的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甲】”的造园准则;它南端的玉渊潭公园是市属历史名园,有樱花园、湿地园、万柳堂等一批特色景区和园林建筑,是“春赏樱、夏亲水、秋观叶、冬嬉雪”的佳地。

昆玉河将中华世纪坛、玉渊潭公园、中央电视塔、玲珑塔等景观 ① (勾连 串联)起来,不仅使这些景观富于节奏感,也使一游览线成为 ② (展现 展示)其两侧旅游资源的重要窗口,让游人能够充分感受古都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1) 结合语境,填入文段【甲】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石无定形,山有定法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C.虽由人作,宛自天开D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2) 根据文段内容,从括号内分别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②处应填。

(2 分)2.【大美海淀·苏州街】下面是同学推介颐和园苏州街的材料,阅读这则材料,完成(1)-(4)题。

(共 7 分)乾隆时期皇家园林内有三处俗称“苏州街”的买卖街市【甲】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乙】清漪园(后改称“和园”) 后河买卖街【丙】从万寿寺往北剧海淀镇、畅春园沿线长达数里的苏式“商业街”。

文言文的四道门和两大屏风

文言文的四道门和两大屏风

文言文的四道门和两大屏风作者:李锡林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3年第1期李锡林学习文言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依然是畏途。

因为学生发现文言文既跟现代汉语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却是最使他们困惑的地方。

这就使学生对文言文只能是看得半懂不懂。

文章看不懂,翻译就必然成为考生头痛的题目。

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上,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同理,文言文翻译设题的关键也是着眼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而不是相同。

因此,要准确高效地做好文言文翻译,必须准确、熟练地把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在哪里。

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现代汉语大多为双音节的词,文言文大多为单音节的词。

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一道大门。

现代汉语表意多为实词,虚词的作用较弱;文言文实虚均可表意,且文言文中虚词表意的作用尤其突出。

虚词的不同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二道大门。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可以有多种用法,但活用的较少;而文言文实词活用则很常见。

至于实词的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则更为文言文所独有。

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三道大门。

参照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可以见出文言文独特的句式特点,如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四道大门。

下面依次看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子的翻译。

一.单音节词大多译为双音节词。

原文: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012年全国大纲卷)译文: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提示:大多数单音节的词都译为双音节的词。

闻—听说;虑-担忧;间-机会;盗-侵犯;边-边境;愿-希望;选-挑选;将-将领。

)二.关键虚词的翻译,一是虚词的多重用法,一是虚词的特殊用法。

原文: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2012年安徽卷)译文: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提示:本句中有几个关键虚词显然是得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的四道门和两大屏风
作者:李锡林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1期
学习文言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依然是畏途。

因为学生发现文言文既跟现代汉语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却是最使他们困惑的地方。

这就使学生对文言文只能是看得半懂不懂。

文章看不懂,翻译就必然成为考生头痛的题目。

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上,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同理,文言文翻译设题的关键也是着眼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而不是相同。

因此,要准确高效地做好文言文翻译,必须准确、熟练地把握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在哪里。

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现代汉语大多为双音节的词,文言文大多为单音节的词。

这是一个基本概念,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一道大门。

现代汉语表意多为实词,虚词的作用较弱;文言文实虚均可表意,且文言文中虚词表意的作用尤其突出。

虚词的不同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二道大门。

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可以有多种用法,但活用的较少;而文言文实词活用则很常见。

至于实词的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则更为文言文所独有。

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三道大门。

参照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可以见出文言文独特的句式特点,如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把握此,也就等于进入了文言文的第四道大门。

下面依次看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子的翻译。

一.单音节词大多译为双音节词。

原文: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012年全国大纲卷)
译文: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提示:大多数单音节的词都译为双音节的词。

闻—听说;虑-担忧;间-机会;盗-侵犯;边-边境;愿-希望;选-挑选;将-将领。


二.关键虚词的翻译,一是虚词的多重用法,一是虚词的特殊用法。

原文: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2012年安徽卷)
译文: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利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
提示:本句中有几个关键虚词显然是得分点。

虽然:即使这样。

以:把。

三.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

原文: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2011年福建卷)
译文: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提示: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是活用现象。

原文: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2011年山东卷)
译文:国君你想要称霸诸侯成就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根本的事情做起。

提示:注意“本事”的翻译,在句中是两个词,本——主要的,根本的;事——事情。

这是典型的古今异义的现象,要与现代汉语中的“本事”一词区别开来。

原文: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鸿门宴》
译文:派遣大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别的强盗进入关内以及其他意外的(发生)。

提示:“出入”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在“入”,所以,对“出入”的翻译应是“进入”。

四.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原文: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2011年湖北卷)
译文: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无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提示:“厚衣之以薪”是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应该归位为“以薪厚衣之”,即“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

原文: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2009年天津卷)
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提示:“必不吾予也”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归位为“必不予吾也”,即“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由上可知,高考命制文言文的句子翻译,正是在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下手。

因此,我们要学好文言文,必须走进上述的四道门。

除此之外,文言文还有两大屏风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屏风一:根据句子的对称性由已知推出未知。

文言文的特点之一是句子具有骈俪对仗性,其实就是讲究句子的对称性,有些句子前后两个部分结构一致,表意也大致相同,相当于对偶的浓缩。

这种结构在表意上起着强化的作用;在吟诵上起着节奏复沓的效果,具有音律美。

这样的句子当我们只理解其中一部分的意思而不理解另一部分的意思时,就可以根据句子对称性的特点,借助已理解的部分大胆推知不理解部分的意思。

请看《汉书·杨胡朱梅云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其中的“靡财”是理解的,可是却不知道“单币”的含义。

如果学生有文言文句式对称性的意识,就可以看出“靡财”和“单币”结构上一致,“靡财”为动宾式,那么“单币”也应为动宾式,而前后同一位置的宾语“财”和“币”意思一致,由此可知前后同一位置的动词“靡”和“单”意思也是一致的。

“单”和“靡”一样也是动词“浪费”的意思;如果再有一点通假字的意识,就更可以大胆推知“单”通的是“殚”字。

因此,“靡财单币”就应译为“浪费耗尽钱财”。

再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关于“赤壁之战”中有“兵精足用”一句。

其实可以理解为“兵精用足”,根据句子的对称性,可以判断“用”和“足”一样是名词,并且是与打仗有关的名词,自然不难理解为“物资”。

这样的现象在成语里最多,因为成语本来就是文言文的“微缩景观”。

句子的对称性又大致分两种类别,一是前后一致性,一是前后相反性。

为了举例的方便,就以成语为例。

前后一致性:显亲扬名千辛万苦含辛茹苦痛心疾首
前后相反性:否极泰来党同伐异前倨后恭兴利除弊
屏风二:根据紧缩句的特点,准确推断出不同谓语的不同主语。

文言文句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简练紧凑,而达到简练紧凑的方法之一就是省略。

当把两个句子压缩到一个句子里,唯一不能省略的就是谓语。

现代汉语里也有省略句,以省略主语为例,或者是承前省,或者是蒙后省,但省略的主语前后是一个主语。

请看这个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

”这个句子前后两个小句的主语都是“鲁迅”。

换句话说,该句前后的谓语是共用一个主语的。

可是,文言文中的主语省略后前后两个谓语的主语不见得是一个主语。

请看韩愈《马说》中的一个句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是一个典型的紧缩句。

前面的谓语“鸣”和后面的谓语“通”主语并不一致,根据语境,可以推断他们的主语分别是“千里马”和“饲养人”,因此句子的翻译应为“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再以成语为例:
犯而不校。

(别人)冒犯我,(我)不计较。

有求必应:指只要(有人)请求帮助,(我)就一定答应。

不塞不流:(人们)如果不阻止(佛教、道教),(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

李锡林,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襄阳。

责任编校:老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