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曹操简介资料

曹操简介资料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曹操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三国志》称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年轻时期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当时的人不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乔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乔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南阳的许劭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完整版)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主要作品:
《让县自明本志令》、《龟虽寿》、《观沧海》
主要成就:
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关于曹操的人物介绍

曹操的人物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
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
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
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
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
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
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
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曹操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1]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生平出身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天子,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
《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是汉代初期的相国曹参。
刘宋裴松之《三国志注》曹操本姓夏侯,是夏侯惇的从兄,若真如此,则曹操为汉惠帝太仆夏侯婴的后裔。
早年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
只有桥玄、何颙、李瓒和王俊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将来一定会安定天下。
[2][3][4][5][6][7]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
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不肯给他看相,曹操找到机会威胁许劭,许劭不得已,给曹操做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另说:「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才逐渐知名。
[8][9][10]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曾经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着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稳健的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20岁时,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
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11]。
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
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
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曹操简历

曹操简历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曹操的古诗词

曹操的古诗词1、《观沧海》东汉末年/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龟虽寿》东汉末年·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苦寒行》魏晋·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4、《短歌行》东汉末年·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蒿里行》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6、《冬十月》东汉末年·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谣俗词》魏晋·曹操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8、《善哉行其一》魏晋·曹操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曹操个人简历

曹操个人简历你可知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曹操?想深入了解一下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曹操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曹操个人简历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生平事迹早年经历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三国志·武帝纪》中说曹嵩“莫能审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国志》时间接引用三国吴人所著《曹瞒传》中称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说可信度不高。
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且任性好侠、放荡不羁。
当时的人因他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故认为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曹操-ppt课件

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编成《兵法要》,还有注释 《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
20岁时,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朝中宦官专权,多次 上书进谏,无法扭转局势。
十常侍 张让 赵忠 汉灵帝
2.陈留起兵
184年,黄巾军农民起义,后西北的边章、韩遂率兵 10余万反叛朝廷,天下纷乱。 董卓入京,犯上作乱,另立新帝,焚烧皇宫,迁都长安。
7.创建曹魏
212年,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 殿” 216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位于诸侯王 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 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三、为政举措 1、用人唯才 2、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 3、作风朴素,提倡节俭 4、钻研兵法(汉末三国时最有名的的军事家) 5、治军严整,法律严明
五、曹操诗歌赏析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竟:死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骥:良马,千里马。 伏:趴,卧。 枥(lì):马槽。
此时,曹操回到家乡陈留,散尽家财征募乡勇,讨 伐董卓。后各方势力一起反董卓,以袁绍为盟主,曹 操为奋武将军。
张 角
3、逼降黄巾军,势力逐渐强大。
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 被杀,曹操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历经苦战,终于大破敌 军,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 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
四、艺术成就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 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人。
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原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汉末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五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
性格,事例:猜忌、奸诈、温情、狠毒、宽容、报复心强、性格矛盾,海纳百川。
胆大心细:首先他敢于刺杀董卓,说明这个人有很大的胆量,而且非常冷静,在事情败露之后,巧妙的以献刀为名,躲过了杀身之罪。
性情多疑、心狠手辣:逃亡之中,父亲的好友吕伯奢款待曹操,厨师为了给曹操杀羊做菜,磨刀时被曹操误以为要谋他姓名,所以斩杀吕伯奢一家。
自知之明、恭谦敬上:曹操在家聚众起义,当各路诸侯聚集一起事,曹操确退袁绍为盟主。
曹操自己知道论声望与实力都比不上袁绍,所以做顺水人情,让袁绍为盟主,这样又体现自己的恭谦,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信心坚定,目标明确:当攻下洛阳之后,各路诸侯争夺战利品的时候,曹操确很冷静的提出要乘胜追击,但是因各诸侯各怀鬼心,不远前行,曹操孤军前往,虽然中了埋伏,但是这足够体现出他的长远谋略。
虚心:曹操起兵之时,身边很多的谋士都给他出主意,曹操都利用的很好,官渡之战之时,对方兵力多余曹操几倍的时候,郭嘉分析的十胜十败之道深受曹操的认可,战争胶着之时,荀彧,程昱等人劝曹操坚持,曹操都能够冷静分析虚心接受,这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狡诈多端、审时度势坚毅果断:许攸投降曹操的时候,曾问粮草如何,曹操能连骗许攸3次,都不肯说出实情,可见其心狡诈。
许攸提出轻装偷袭袁绍粮草的时候,各将军都劝曹操不要亲自前往,但曹操还是亲率大军偷袭成功,可见其性格非常的坚毅果断。
礼贤下士:这点用在关羽身上不为过,关羽在许昌之时,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对关羽毕恭毕敬,这还引来很多人的不满。
名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重要情节:
曹操献刀:曹操借王允宝刀去刺杀董卓,不料拔刀时被董卓看见。
曹操假借献刀,骗过董卓,
随即脱身。
错杀吕伯奢:操暗杀董卓未遂,从长安出逃,至他父亲朋友吕伯奢家过夜,听到磨刀声,以为是吕伯奢要杀他。
曹操多疑,便先拿刀把吕伯奢杀了。
他到厨房才知道,吕伯奢磨刀是要杀鸡款待他。
他心里就很惭愧,但是还是忍心把吕伯奢一家杀了。
割发代首:攻打张绣期间,所到之处,麦子成熟。
为赢民心,曹操下令,“大小将校,经过麦田,有践踏者,一律斩首”,但没想到自己的马因鸟而惊,闯进麦田,违了军令,理当斩首。
于是,便借郭嘉之语“法不加于尊”,以割发代首,并显示三军自己带头执法。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士兵都很渴,曹操脑筋一转,办法来了,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割须弃袍
一次战役,曹军大败。
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
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
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后人有诗说: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赶来一员战将,回头一看,正是马超。
曹操惊恐万状。
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
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你跑不了!”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
看看赶上,马超从背后使枪刺去。
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逃远了。
马超催马追去,山坡边过来一员战将,大叫:“不要伤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抡刀上前,拦住马超。
曹操才逃了性命。
曹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渐渐乱了起来。
这时,夏侯渊率数十骑赶到。
马超独自一人,恐怕寡不敌众,被他们暗算,便拨马而回。
曹操回寨,叹着气说:“我若杀了曹洪,今日必然死在马超手里!”便叫来曹洪,重加奖赏。
收拾败军,坚守寨栅,不许出战。
梦中杀人
有一次,他对照料、服侍自己饮食起居的侍从们说:“我有个毛病,或者说特殊功能,当我在睡梦中时,只要人稍一接近我,我就会跟梦游症似的,马上跳起身来杀死这个人,所以今后当我睡着、尤其是熟睡之际,造成不要靠近我,以免误杀。
”付从们一笑,口头上答应了。
曹操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装作受冻而不知的酣睡状态。
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对曹操的照料也十分精细入微的小男童,见主人在寒夜受冻,出于职责、更出于对曹操的爱戴,便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到曹操卧床前,刚要伸手捡起地上的被子给主人盖好,曹操突然翻身跳起,抽出床头宝剑,狠命一挥,男童即刻身亡。
曹操杀人之后,一言不发,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起来。
其他侍从吓得面无人色,都呆傻般一动不能动。
很长时间才清醒过来,但谁也不敢再靠近曹操。
那个被杀的小童也就一直横在曹操床下。
第二天清晨,曹操醒来,一见床头床毛溅满鲜血、床下又横卧着已死的小童,大惊之后便大怒:“谁敢杀我所爱之人?!”众侍从一直战兢兢远避在旁边,见曹操怒问,才一齐跪倒,说出事情经过。
曹操听后,惊愕又悔伤,顿时流下泪来。
抱起那小童尸身,难过地说:“我跟你说过,我会梦中杀人而不自知。
你怎么还在我睡觉时靠近我呢!”于是,曹操下令,厚葬这个被自己误杀之人。
整个葬礼中,曹操表情十分沉痛。
军中众人终于相信:曹公睡梦中,确有神秘的自我保护能力。
并互相告诫:当曹操睡觉时,万万不可靠上前去。
曹操这种伎俩,只有一个人看得透明之极。
这个人就是杨修。
当曹操装模作样为那小童送葬时,他扶棺苦笑道:“不是曹公在梦中,而是你在梦中啊!”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阴谋,深恨杨修。
后来,终于找了个借口杀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