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评价

合集下载

对曹操的评价1000字左右

对曹操的评价1000字左右

对曹操的评价1000字左右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人物,他是东汉末年乱世中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

对于曹操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下面是对曹操的一些评价。

曹操被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乱世中,曹操能够以出色的智谋和决断力来处理复杂的政治局势,稳定东汉政权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和政治手段,成功地将北方诸侯纳入自己的麾下,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发动了一系列的征伐战争,征服了南方的孙权、刘备等势力,统一了中国北部,为后来的三国时期奠定了基础。

曹操被认为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诗人。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之余,还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以《短歌行》和《观沧海》等最为著名。

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个人情感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他的文学成就使得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建树,同时也在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曹操的统治方式也存在一些争议。

他在统治过程中往往采取强力手段,对政敌和异己进行残酷的镇压,这使得他在历史上被一些人质疑其道德品质和统治合法性。

他的军事征伐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此外,曹操的统治也存在一些政策上的问题,他过度集权,导致了官僚体系的腐败,使得社会秩序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破坏。

在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存在着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使得中国北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和稳定,为后来的三国时期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的文学成就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也有人批评他的统治方式过于强硬和残暴,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此外,他的统治也存在一些政策上的问题,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人物。

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使得他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势力并统一了北方。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对曹操的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历代名人对曹操的评价篇1"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就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可是智者千滤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无意是他吃败仗之原因。

他的野心亦能体现在他的生性残忍,为报父仇,攻城屠杀百姓数万,无辜的残骸把汜水都堵的水泄不通。

可是他的雄才大略依然为我们至尽传诵。

曹操是中国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褒贬不一,誉之者为为命世英雄、毁之者称其为逆贼奸臣。

曹操有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这是无法泯灭的历史事实。

在北方统一的战争中,曹操发挥了杰出的才干,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说曹操是军事家,这点我很同意。

有的学者认为曹操是个诗人,我也赞同。

因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样的诗句不是一般文人所能达到的文学意境。

有的人认为曹操是政治家,我认为有些评价偏高:首先,曹操有屠杀百姓的暴行,公元193年,曹操借替父亲曹嵩报仇,曾经血洗徐州和从雍、凉逃难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

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

屠杀的黎民达到几十万之多,‘泗水流之不畅’(《后汉书·陶谦传》)足见当时杀人场面之惨烈。

太残忍了,这件事暴露了曹操内心深处的凶残。

也是曹操一生最大的污点。

曹操也有镇压农民起义军的罪行,曹操的双手沾满了黄巾军的鲜血。

其次,曹操个人作风也有很大问题,曹操这个人非常的好色,虽然‘圣人’有云:‘食、色,性也’的高妙论调,但曹操为了女人确实到了疯狂的地步。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试析三国志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一个极具权谋智勇的历史人物。

以下是对他形象的一些分析:
1.雄才大略:曹操被描绘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他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善于制定计谋和应对复杂的局势。

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表明了他的雄才大略。

2.谋略多变:曹操以其出色的谋略而闻名,他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经常使用诈降、离间、分化等手段来瓦解敌对势力,同时也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政治立场以谋求最大利益。

3.勇武果决:曹操是一个勇猛果断的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断力。

无论是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汉中之战等重要战役中,曹操都表现出了冷静果断的指挥风格。

4.文治武功:尽管曹操以其军事才能而闻名,但他也是一个重视文化和教育的统治者。

他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家思想,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图通过文治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5.多面性格:曹操的形象也展示了他复杂的个性特点。

他既有统治者的威严和权威,又有人情味和幽默感。

他在与刘备、孙权等其他角色的互动中展现了他的智慧、机智和幽默感,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的来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矛盾而多面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深受读者喜爱,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如何评价曹操

如何评价曹操

如何评价曹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影响力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和道德家,他在不同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成就。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曹操进行评价。

1. 政治家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三国时期成功地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北方。

他通过实行一系列有益于社会稳定的政策,使得中国北方地区在他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

首先,曹操重视农业发展,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他注重法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例,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他还倡导廉洁政治,通过打击腐败、减少官僚主义等手段,提高了政府效率。

然而,曹操在政治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甚至杀害了一些反对他的官员和民间人士。

此外,他在统治后期越来越专制,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 军事家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他在三国时期成为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他在战争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善于运用水军和骑兵等兵种,使得他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重要胜利。

曹操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他的战略眼光和精心的策划上。

他在战争中不仅注重军队的战斗力,还注重对敌方心理的洞察和把握。

例如,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打败了敌军,这显示了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地形和气候等条件进行战术布置,使得他在战争中总是能够占据优势。

然而,曹操在军事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他在后期变得越来越傲慢自大,多次拒绝听取部下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了他在几次战役中的失败。

此外,他在对待战俘和投降者方面也存在一些残忍和不人道的行为。

3. 文化人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化人。

他热爱文学和艺术,提倡文化教育,使得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化人才。

曹操自己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诗歌作品如《观沧海》、《短歌行》等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和多面化。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战略、个人品质以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在领导曹魏建立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并对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为了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减税措施。

曹操还善于借助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与外族稳定关系。

这些政治才能使得曹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次,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通过和创新,使得曹魏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强大的部队之一、曹操善于制定作战计划,善于运用兵法的原则和战术,通常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善于运用奇兵和伏兵,善于诱敌深入陷阱并夺取战机。

他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曹魏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正面的。

曹操在权力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极端的冷酷和无情。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述为“奸雄”和“寇贼”。

他对待敌人和叛逆者都采取了极其严厉和残忍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威严和统治力。

曹操还表现出一些狡诈的一面,在内部斗争和政治策划中常常使用阴谋手段和政治手腕。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恨恶的形象。

最后,在《三国演义》的结尾,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他在临终前大放厥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而未能光大事业的遗憾和悔意。

他将自己的家族托付给了司马懿,表示自己对司马氏的信任。

这种转变显示出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使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再一致。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国谯县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东汉末年乱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曹操机智聪明,冷静沉着,深谋远虑,以其智勇才智在乱世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同时,曹操也有着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首先,曹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他善于诗文,尤其擅长写五言诗。

曹操的诗文中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抒发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作 often 描绘出战争的残酷以及乱世的苦难,篇篇皆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启示了他对于情感之苦的深刻理解。

曹操以其才华横溢而被后世称为“曹文瞒”。

其次,曹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他精明强干,善于权谋,深谙政治之道。

曹操曾经在中央政权混乱的东汉末年,渐渐崛起,并在乱世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他精心策划,狡猾机智地巧妙利用各种政治手段,使得自己的势力逐渐扩大。

他鼓励农桑,发展经济,重用人才,使得势力稳步发展。

曹操专注国家大事,推行一系列政策以实现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曹操同时也是一位崇尚礼义廉耻的人。

他注重纪律,倡导廉政,从不溺于酒色财气之中。

曹操奉行儒家的思想,崇尚礼义之道,尊重传统文化,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他鼓励士人治国平天下,提倡文化教育,尊重各类人才,不论出身高低,只要有才干,就能获取重用。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一些阴暗的一面。

在实现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他常常采取冷酷无情的手段,对待敌对势力和政治对手毫不留情。

他曾经屠杀袁绍的九个城邑,导致了无辜百姓的死亡。

他有时也显露出一些权谋之心,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顾亲情和友情。

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形象。

然而,历史上的曹操形象是复杂而多面的。

他是一个杰出的将领和政治家,他为了实现社稷安宁,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

他善于用人,重用贤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政治、军事、文学等成就都是值得尊敬的。

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并带来了中国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政治上,曹操营造了一种“顺服”的政治氛围,强调“忠诚而诚实”,为当时环境的改变提供了先导。

他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多种手段促成了当时的斗争,并为统一中国的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军事上,曹操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他的军事成就一直饱受称赞。

他采取了一系列聪明的措施,不仅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实力,而且对军队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军事实力。

他与袁绍、孙权等人展开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争霸”斗争,他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梦想。

在文学方面,曹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数几个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擅长篇章创作,也积极支持文学创作活动。

他的著作《谋学于文》,曹操也影响了许多文学、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曹操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出现,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是极具价值的影响。

他的政治力量和智慧,他的军事成就,他的散文论文等,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辉煌,令人敬佩。

他的杰出表现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金字招牌。

- 1 -。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代枭雄——曹操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不识英雄真面目,横看成岭侧成峰。

”曹操,是个令人争论不休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也有人说他是奸贼。

英雄和奸臣的两种说法,都是只重一面而忽视另一面。

英雄注重了“雄”(能力)而忽略了正义性,奸臣则没有突出能力。

因此,我们说“奸雄”是对曹操的最好评价,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又对其事业的非正义性作了论断。

曹操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人物。

他才华横溢,能诗擅赋;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长期打压吴蜀联盟,从而奠定了曹魏集团的军政基础。

在治世,他会成为一个出将入相的能臣。

奈何东汉纷乱,他只能成为一个雄踞一方的霸主。

乱世的奸雄,治国的良相,护国的将军,人中的龙凤。

这就是曹操。

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

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看来,曹操好像有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

这实在是一种“大气”。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

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

哪怕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

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

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

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曹操实在是聪明。

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

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

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

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

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

可以说,曹操这个人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对于曹操,不同的人对他有不同评价。

唐太宗评价曹操说:“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毛泽东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毛泽东也曾经说过:“曹操这个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

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

司马光评价曹操说:“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其蓄无君之心久矣。

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易中天评价曹操:“大
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错,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错,有句歇后语就是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为得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体现,他不急于求成,知道韬光养晦,不挣一时之得,深谋远虑。

但只从曹操的一个方面去评价曹操,这样不行。

曹操在历史上有他不好的一面,但他也为国家奉献过,他也有丰功伟绩。

他讨董卓,统一北方所有军阀,使得北方在三国时期得以太平,而且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为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

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三国动乱时期,才人辈出,战乱不断。

袁绍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孙策占据江东,如果没有曹操这个人,不知当时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那么就会加剧当时的战乱。

别人怎么看曹操我不管,曹操是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曹操的诗歌,还有他的智谋,都让我钦佩。

“驾六龙,乘风而行。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这就体现了他想一统天下的野心。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这说明他希望天下的人才都为他所用。

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有气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就能说明曹操有常人不能有的智谋。

望梅止渴,表现了曹操的聪明才智。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大军,这说明曹操能征善战。

赤壁之战虽然败了,但是他能很快的稳住军心,这说明他治军有方。

在关键时刻他知道休养生息,这说明他能审时度势。

但是,我不可否认,曹操在历史上有过暴行,他曾以为父曹嵩报仇为由,屠杀徐州和从雍州、凉州逃难过来的手无寸铁的百姓十几万,“泗水为之不流。

”战争是残忍,而百姓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军阀之间征战的牺牲品。

曹操的此举确实为他在后人的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形象,也在自己心中留了阴影。

对于曹操是政治家这一点,我觉得有些不对,他屠杀百姓十几万,这点说明他不是真正的一个政治家。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乃真英雄也!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

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

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

曹操就是曹操,他从不隐藏自己想一统天下的野心。

一直以来,世人都知道曹公想统一天下,成就霸业。

天下贤士都去投靠,赤壁之战时,曹操拥有水陆两军百万,良将千员,谋士就更不用说了。

这就是曹操。

遇事审慎,临危不乱,且多有决绝之举。

初平元春正月,袁绍等官员连兵讨伐董卓。

曹操在丹阳招幕兵丁四千余参战。

走到龙亢发生兵变,叛卒火烧曹操帐篷。

仓促之间,曹操沉毅冷静,敏锐决断,手持利刀奋杀数十人,镇定了局势。

这就是曹操。

胸襟博大,乐观宏达,且多在危难之中见精神。

胜不骄,败
不馁是他勇武气质的又一大特色。

征乌桓迷走沙漠生死攸关,唯曹操能想出使将士望梅止渴而战胜自我脱离险境的妙策。

这种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正是玉成一世英雄的根基。

赤壁大战,曹氏惨败,狼奔豕突之中仍能不失将帅之风范,笑指江山,畅言地利,高度集中地体现了曹操的鸿鹄之志。

这就是曹操。

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和融合。

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又是非法理性的独断专制残酷无情。

曹操渴仰贤才,广纳善良,不止一次地下过招贤令、求言令,确实给当时人妖莫辨的污浊社会吹进一股清新之风,让有报复于天下的能人才俊看到了一线希望。

曹操用人唯才,对蔡瑁张允卖主求荣,一时利用,但心中早有处置;而对张辽等人的弃暗投明,他慧眼识才,对其重用;更在晚年时期重用司马懿。

曹操广屯田,修水利,倡节俭,轻徭薄赋,抑制豪强,为天下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但无休止的争权夺利,无意义的军阀倾轧又惨杀了大批降卒和劳力,更深地加重了百姓的痛苦,阻滞了社会的进步。

这就是曹操。

曹操多才多艺,不仅在军事上是一个统帅,在文学、音乐等等艺术方面也多有自己的创见。

曹操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先头兵,他应该有一个辉煌的结果,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充实的圆满的,但是他矛盾的本性决定了他在关键问题上决断的底气不足。

当时的天下大势,的确需要曹操来作一个果决地亮像,倘若果真如此,后来的历史必然是另一番景象了。

但曹操却没有这一点真勇敢,他是牢牢立足于旧基础上的花朵,徒有灿烂之色,根子却是腐朽的。

所以,曹操的鞭挞宇内只不过是清扫历史殿堂的必然行为,他本人充其量不过是个尽责的“佣人”,一个新旧中接力长跑时期转换过程持第二棒的中间接手而已。

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但也仅仅如此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一,关东义士首起兵。

屯田数载就黎明,官渡一站挫傲军。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

千古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曹公啊曹公,你走了,你在人们心中确实一个纷争,你留给世人的有事一个接一个的迷。

可悲啊!可叹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