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转动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方案说明书

转动套筒零件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方案说明书

说明书课题:转动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转动套筒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与工装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绪论11.1 夹具设计中的特点11.2 夹具分类11.3本章小结2第二章零件的分析32.1零件的作用32.2零件的工艺分析32.3本章小结4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53.1确定毛坯种类53.2定位基准的选择53.2.1粗基准的选择53.2.2精基准的选择53.3制定工艺路线53.4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83.4.1机床的选择83.4.2选择夹具83.4.3选择刀具83.4.4选择量具83.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83.5.1加工转动套筒零件外圆83.5.2加工转动套筒两端面93.5.3钻2-φ10孔<φ10)93.5.4.加工内孔93.5.5工外圆上四处润滑平面93.5.6铣R12mm圆弧槽103.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103.6.1工序1:备料103.6.2工序2 :粗车外圆,钻孔特,钻通孔。

103.6.3工序3 车端面,半精车外圆、孔特、孔163.6.4 工序4 半精车小端端面,外圆,车孔,车槽、倒角233.6.5 工序5 车螺纹特303.6.6 工序6 钻2-φ10mm孔313.6.7 工序7 铣大端两平面323.6.8 工序8 铣R12mm圆弧槽尺寸深5mm至5.3mm323.6.9 工序9 热处理333.6.10 工序10 喷砂333.6.11 工序11 磨小头端mm孔333.6.12 工序12 磨外圆四处润滑平面343.6.13 工序13 精磨小头外圆及端面,磨大头外圆353.6.14 工序14磨大头端面363.7 时间定额计算及生产安排363.7.1 粗车外圆、钻孔特54-左螺纹,调头,粗车外圆,钻通孔373.7.2 车大端端面、外圆,车孔、车孔特、车孔373.7.3 车小端端面、外圆、车孔、车槽383.7.4 车螺纹特54左螺纹特至图纸要求383.7.7 铣R12mm圆弧槽393.7.8 磨小端孔393.7.9 磨外圆上四处润滑平面403.7.10 精磨小端外圆、端面,调头,精磨大端外圆403.7.11 精磨大头端面40第 4章专用夹具设计424.1 半精车端面夹具设计424.1.1 问题的提出424.1.2 定位基准的选择424.1.3定位元件与夹紧元件的选择424.1.4夹紧力的计算444.2 钻转动套筒径向孔夹具设计454.2.1 问题的提出454.2.2定位基准的选择454.2.3定位元件及夹紧元件的选择454.2.4 钻套及夹具体设计474.2.5 切削力的计算与夹紧力分析484.2.6 夹具精度分析484.3 铣圆弧槽夹具设计494.3.1 问题的提出494.3.2 定位精准的选择494.3.3 定位元件及夹紧元件的选择494.3.4 铣削力与夹紧力计算524.3.5 定向键与对刀装置设计524.3.6 夹具体的设计54结论55参考文献56附录附录1 简明工艺过程卡57附录2 机械加工工艺卡57附录3 机械加工工序卡57附录4 检验工序卡75cad 图纸。

转动套筒课程设计完整版

转动套筒课程设计完整版

转动套筒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转动套筒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转动套筒的操作,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转动套筒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实践操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结构与功能、操作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1.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介绍转动套筒的工作原理,理解其转动机制和动力来源。

2.转动套筒的结构与功能:学习转动套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功能和结构特点,了解其整体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转动套筒的操作方法: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正确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4.转动套筒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转动套筒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场景和应用案例,认识其重要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转动套筒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转动套筒在工程中的应用和意义。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转动套筒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转动套筒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车床尾座套筒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车床尾座套筒课程设计

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成果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0级数控二班学生姓名:设计地点(单位):设计题目:学号:车床尾座套筒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教师签名:编号:荆楚理工学院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班级:机械工程学院10 级数控二班专业:姓名:数控技术学号:指导老师:成绩:职称:设计时间:2012年12月24日至2013 年1月 5 日年月日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年月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如下车床尾座套筒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二、原始数据和技术要求:生产类型:成批生产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图车床尾座9套筒车床尾座1、毛坯图1张(A4 幅面);套2、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筒及所有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3、设计说明书1 份。

学生姓名学专班号业级数控技术10级数控二班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签名:20年月日前言1. 设计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机械理论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则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学习机械专业来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机械设计能力的训练。

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课题:套筒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一、十四、教学目的:熟悉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主要技术要求。

掌握套筒类零件内孔一般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应用场合、了解套筒类零件内孔表面精密加工方法的加工原理、工艺特点及应用场合;掌握并能拟订长、短套筒零件的加工艺二、十五、教学重点:孔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长、短套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规程的编制。

三、十六、教学难点:套筒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孔的精密加工四、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

五、习题:六、教学后记:第四节套筒类零件的加工一、概述(一)、零件的功用与结构1、2、1、功用:支承、导向作用2、结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圆表面,零件壁厚较薄,长度大于直径。

常见的有轴承衬套、钻套、液压油缸,如图所示:(二)、技术要求1、孔的技术要求孔是套筒零件与回转轴颈,刀具或移动活塞相配合,是起支承或导向作用,孔的直径尺寸一般IT7,精密轴套IT6,气缸液压缸为IT9形状精度在尺寸公差内,精密轴套控制在1/2-1/3T,长套筒要圆柱度要求,表面粗糙度Rai. 6〜0. 16um, 高的可达Ra0.4o2、2、外圆表面要求外圆一般以过盈或过渡配合与机座或箱体上的孔相连接,它是套筒零件的支承表面。

外圆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辽T7,形状尺寸精度控制在外径公差范围内表面粗糙度R&3.2〜0.63。

3、孔与外圆的同轴度当孔的终加工是在套筒装入机座后加工的,要求较低,最终加工是在装配前完成的,一般同轴度为0.01〜0.054、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端面(包括凸缘端面)若在工作中受轴向或作定位基准(装配基准)时,其垂直度为0. 01"0. 05o(三)、材料与毛坯1、1、材料:钢、铸铁、青铜或黄铜,或双金属结构如滑动轴承以离心铸造法浇注巴氏合金。

2、2、毛坯:孔径小的用热轧或冷拉棒料,也可用实心铸件,孔径大的用无缝钢管或带孔铸件,锻件大量生产时采用冷挤压或粉末冶金。

套筒——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套筒——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 : 套筒学生姓名: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成绩:_______机械工程学院2011年12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套筒二、设计内容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在对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制定之前,首先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内容包括:(1)分析零件的作用以及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2)分析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以及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设计基准等;(3)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以及机械加工的工艺性2,确定毛坯毛坯的选择主要以生产类型确定,并考虑零件的复杂程度,加工表面以及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使整个工艺过程更加经济合理。

3,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在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零件的工艺路线,并划分粗,精加工阶段。

可以先考虑几个方案,分析比较后,再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加工方案。

(2)选择定位基准进行必要的工序尺寸计算。

根据基准选择原则,合理选定各工序的定位基准。

当某工序的基准不重合的时候需要对其工序尺寸进行计算。

(3)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合理安排各表面的加工顺序。

(4)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

(5)选择机床以及工,夹,量,刀具。

(6)确定各加工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时间用量和时间定额。

(8)填写工艺文件。

三,设计工作量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3.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分组按学号的先后每四人一组,最后两组是五个人一组。

五,设计时间2011年12月19日到12月25日六,参考书籍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王先逵主编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手册机械设计手册附:套筒工作图目录序言.............................5. 一,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6)二,确定毛坯 (6)三,制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6)四,工序尺寸计算以及公差 (7)五,选择机床以及工,夹,量,刀具 (7)六,检测方法 (8)七,确定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 (9)设计体会 (11)参考书目 (12)序言所谓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调速套筒课程设计

调速套筒课程设计

调速套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调速套筒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2. 学生能够掌握调速套筒的调速方法,并了解不同调速方法对机械性能的影响;3. 学生能够解释调速套筒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床、风力发电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速套筒的拆装和组装操作;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调速套筒的调试方法,并能够分析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调速套筒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调速套筒,培养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增强工程意识;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3. 学生能够认识到调速套筒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装备制造业的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速套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机械原理有浓厚兴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调速套筒的相关知识;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调速套筒的结构与原理- 介绍调速套筒的组成,包括内套筒、外套筒、螺旋齿轮等;- 解释调速套筒的工作原理,如螺旋齿轮的传动比、转速与扭矩的关系。

2. 调速套筒的应用领域- 分析调速套筒在机床、风力发电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探讨调速套筒在各类机械系统中的作用和优势。

3. 调速方法及其影响- 介绍常见的调速方法,如改变齿轮传动比、调整电机电压等;- 分析不同调速方法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如转速、扭矩、效率等。

4. 调速套筒的拆装与组装- 按照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进行调速套筒的拆装和组装;-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培养学生严谨的操作态度。

套筒零件CADCAM课程设计图文

套筒零件CADCAM课程设计图文

CADCAM软件应用领域
机械制造:用于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 建筑设计:用于建筑设计、施工和维护空航天产品设计、仿真和测试 汽车制造:用于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和装配 医疗设备:用于医疗设备设计和制造
03
套筒零件CADCAM课程设计流程
零件建模
加工参数:设置合适的加工参数,如 刀具、转速、进给等
验证优化方案:再次进行模拟,验证 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模拟结果:查看模拟结果,分析加工过 程中的问题
确定最终方案:根据验证结果,确定 最终的加工方案
零件后处理与加工代码生成
后处理:对零件进行尺寸、形状、精度等方面的处理 加工代码生成:根据零件的后处理结果,生成相应的加工代码 加工代码验证:对生成的加工代码进行验证,确保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加工代码优化:对生成的加工代码进行优化,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添加标题
CAD软件用于设计和绘制产品图纸,CAM软 件用于生成制造指令和加工程序。
CADCAM软件分类和特点
CAD软件:用于设计、绘制和修改二维和三维图形,如AutoCAD、SolidWorks等。 CAM软件:用于生成数控加工程序,如MasterCAM、UG NX等。 特点:CAD软件具有强大的绘图和修改功能,CAM软件具有高效的加工编程能力。 应用: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提高设计效率和加工精度。
02
CADCAM软件介绍
CADCAM基本概念
添加标题
CADCAM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和计算机辅助制造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的缩 写。
添加标题
CADCAM软件包括CAD软件和CAM软件。
添加标题
CADCAM软件是用于设计和制造产品的计算 机软件。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_副本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_副本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_副本目录一、设计任务............................................................3 二、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4)三、零件的分析 (5)、零件的作用......................................................5 、零件的工艺分析 (5)四、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6)五、工艺规程设计 (7)、定位基准的选择................................................7 、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8 、制定工艺路线...................................................9 、确定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11 、确定切削用量、基本工时 (15)六、夹具设计 (31)、设计要求…………………………………………………31 、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32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 (33)七、设计小结 (34)八、5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选择定位基准该零件的重要加工表面是支承孔Φ50H7,其与底面A有平行度关系,所以底面自然就成了精基准面,粗基准的选择应是未经加工的面,第一步工序是粗铣底面A,根据以重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我们选择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作为粗基准,考虑到第二基准面选择的方便性,同时底面的一对螺栓孔成为工艺孔,并将其精度原来的Φ提高到Φ,该定位基准组合在后续底面台阶孔及支承孔上径向孔的加工中都将作为精基准面,自然应该在工艺开始阶段安排加工将来作为精基准的底面和底面工艺孔。

支承孔为重要加工表面,精度要求高,故采用左右支承孔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可以保证零件图技术要求所以粗基准就是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精基准就是底面A和底面上的一对工艺孔以及支承孔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套筒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系 机械工程系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学生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职称(务)

完成日期 年 12 月 25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年第一学期 机械工程 学院 机械工程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机 械 制 造 课 程 设 计 设计题目: 套筒的制造 完成期限:自 年12 月 22日 至 年12月28 日

内 容 及 任 务 设计内容:(一)对零件(中等复杂程度)进行工艺分析,画零件图。 (二)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 (三)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选择加工方案,制订工艺路线; 2.选择定位基准; 3.选择各工序所用的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等); 4.确定加工余量及工序间尺寸和公差; 5.确定切削用量 (四)填写工艺文件 1.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2.填写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五)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任务: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方法、加工装备等基本知识,提高 学 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每个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一张; 2.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一套; 3.设计说明书一份。

进 度 安 排

起止日期 工 作 内 容 2011.12.22-2011.12.22 熟悉课题、查阅资料 2011.12.23-2011.12.25 零件分析,画零件图 2011.12.26-2011.12.27 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 2012.12.27-2011.12.28 填写工艺文件,编写设计说明书 主 要 参 考 资 料 【1】张世昌,李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狄瑞坤,潘晓红主编.机械制造工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 【3】杨梳子主编,机械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4】赵如福主编.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 目 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 7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 7 第二节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 8 第二章 零件的图样结构分析 ················ 9 第一节 零件结构特点 ·················· 9 第二节 材料分析 ···················· 9 第三节 零件的总体分析说明 ·············· 10 第三章 毛坯设计 ···················· 11 第一节 毛坯的选择 ·················· 11 第二节 毛坯尺寸的确定 ················ 12 第四章 零件的工艺加工方案及工序 ············ 13 第一节 加工方案的制定 ················ 13 第二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工序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 工艺过程卡 ·················· 31 第五节 工序卡 ···················· 31 第五章 参考资料 ···················· 32 第六章 总结 ····················· 33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概述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主要有以下内容: 1) 绘制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2) 根据生产类型和所拟定的企业生产条件,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和工艺分析。有必要的话,对原结构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3) 确定毛坯的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 4) 拟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模具、工具),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各工序的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5) 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机械加工工序卡片(可根据课程设计时间的长短和工作量的大小,由指导老师确定只要填写的部分主要加工工序的工序卡片)等工艺文件。 6) 设计制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装配总图和主要零件图 7) 撰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1.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①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本课程及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生产实际知识,训练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的知识;

② 通过对套筒加工方案,合理选择加工机床,正确分析零件尺寸的能力、确定尺寸、选择材料,叫全面的考虑加工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等,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通用零件、简单机械设计的设计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的能力; ③ 进一步训练学生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任务 设计通常选择一般用途的较简单机械为题目,设计的内容包括“零件图样分析、毛坯设计及毛坯图、工艺设备的选择、工艺路线设计与比较、工序设计、工序加工程序编制、编写设计说明书等。

(3). 课程设计的要求 在加工时,保证零件加工质量;适合一般现场条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强;工艺合理,工艺资料齐全,说服力强。

(4).课程设计的效果 通过这次设计,使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熟悉以前旧知识,应运现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在上一步新台阶。

2.课程设计的原则 我认为设计的原则是从准备资料到说明书的结束,应尽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保证加工质量,稳定可靠,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 零件公益性分析

.零件的结构特点 该零件属于回转体零件,由三个通孔、两个外圆、两个端面和几个槽组成,属于套筒类零件。套筒零件是机械中常见的一种零件,通常起支承或导向作用。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支承旋转轴上的各种形式的轴承、夹具上引导刀具的导向套、内燃机上的汽缸套以及液压缸等。 由于它们功用不同,套筒零件的结构和尺寸有着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较薄容易变形、零件长度一般大于直径等。 由于它们功用不同,套筒零件的结构和尺寸有着很大的差别,但结构上仍有共同特点:零件的主要表面为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内外旋转表面、零件壁的厚度较薄容易变形、零件长度一般大于直径等。

2.材料分析 该零件材料选择45#钢。45号钢广泛用于机械制造,这种钢的机械性能很好。但是这是一种中碳钢,淬火性能并不好, 45号钢可以淬硬至HRC42~46。所以如果需要表面硬度,又希望发挥45#钢优越的机械性能,常将45#钢表面淬火(高频淬火或者直接淬火),这样就能得到需要的表面硬度。 应用于应力较大和要求韧性中等的零件。

2.零件图样分析 如图1-1所示为套筒的示意图,其主要是用来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是旋转体零件。所以采用45#钢棒料。

主要加工部位有Φ132mm、Φ95mm的外圆、两端面、Φ60mm的轴向通孔、Φ40mm和边长36的方形径向通孔、Φ10×60°的歇孔、Φ85×49、Φ93×4、16×85的槽、倒角、攻螺纹。其中右端面、Φ95mm的外圆、Φ60mm的轴向通孔的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加工时要经过几次工序才能达到。由于该零件要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所以在最后要进行调质处理。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达到使用要求。 二、确定生产类型 1.选用的生产类型为中批量生产。 2.工序适当的集中,以减少设备数量,,尽量采用通用设备,关键工序必要时采用专用设备。 3.采用专用夹具,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使生产具有较大的柔性。

第三章 毛坯设计 第一节 毛胚的选择 该零件的毛坯选择45#钢。零件在进行加工铣削时,由于加工过程,使用余量的大小,如何装夹的问题在设计毛坯时就要仔细考虑好。否则加工将很难进行,选择毛坯时应考虑一下因素:

零件材料的工艺特性,以及零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要求,例如,铸铁和青铜不能制造,只能选铸件;钢质零件的形状不复杂,且机械性能要求不高时,可用棒料;零件形状复杂,机械性能要求不高时,可用铸钢件;机械性能要求高时,宜用锻造件毛坯。

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外形尺寸:例如,尺寸较大的毛坯,通常不采用模锻,压铸和精铸,多数采用砂型铸造、自由锻造及焊接等方法制坯。毛坯应有充分、稳定的加工余量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的选择与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密切相关,在选择毛坯制造方法时应根据零件的生产纲领、毛坯材料、工艺特性、零件形状、生产条件来确定。

综上所述,该零件毛坯选用45#钢棒料。

第二节 毛坯尺寸的确定 “套筒”零件材料为45#钢,硬度为207~241HBW,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可采用45#钢棒料作为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确定毛坯尺寸如下: 1.外圆表面 考虑到最大外圆直径为Φ132±0.2mm,表面粗糙度值为6.3,只要粗加工,此时直径余量2Z=8mm已能满足加工要求。

2.轴线方向长度 经过零件分析,轴线方向总长度为294±0.2mm,左端面表面粗糙度值

为6.3,只要求粗加工,右端面作为设计基准,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因此,左端面留的加工余量要比右端面留的加工余量少。 轴线方向长度端面加工余量查《工艺手册》表8—5,其余量值规定为4mm。考虑到左右端面技术要求不同,所以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 经过分析,左端面加工余量为4mm,右端面加工余量为7mm。 最终确定毛坯尺寸为Φ140×305mm。

毛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