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浮选试验

合集下载

复杂高硫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复杂高硫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时选别效率为佳,故选用 BK - 301 用量为 40 g / t。
2. 2. 1. 5 金扫选试验
为了降低尾矿中金的含量,提高金的回收率,进
行了 金 扫 选 试 验。 试 验 条 件 为: BK - 301 用 量
20 g / t,2 号油用量 10 g / t。金扫选试验结果见表 6。
表 6 金浮选扫选试验结果
1 矿石性质
矿石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 1。
表 1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
成分 w/%
Au* 5. 76
Pb 0. 13
Zn 3. 77
Fe 43. 64
Al2 O3 0. 14
MgO 0. 98
* w( Au) /10 - 6 。
该矿石是以硫化物为主的含金多金属矿石。矿 石中硫化物含量较高,约占总矿物量的 70 % 左右。 金与硫化矿物关系密切。矿石的矿物成分较复杂,含 多种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黄 铁矿、闪锌矿、自然金为主,其次是方铅矿、白铁矿、金 银矿,少量自然铋、辉铋矿等。矿石中脉石矿物较少, 并且大部分是碳酸盐类矿物,主要是方解石、菱铁矿 等。大量的碳酸盐矿物不利于矿石的加工处理。
6. 40 93. 60 100. 00 6. 57 93. 43 100. 00 4. 72 95. 28 100. 00 5. 72 94. 28 100. 00
Au 品位 / ( g·t - 1 )
51. 55 2. 16 5. 14
50. 95 2. 34 5. 54
68. 35 2. 10 5. 23 47. 7 2. 30 4. 90
100. 00
5. 56
100. 00
精矿
6. 12
52. 37

浮选课件

浮选课件

浮选领域的进展
• • • • 近二三十年来,浮选领域的进展是: 1. 浮选机的不断改进和大型化 2. 新药剂、新工艺不断涌现 3. 浮选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
追溯浮选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四个阶 段:
⑴1860年~1902年,全油浮选法为主要时期, 效率底,耗油大。 ⑵1902年~1912年,除全油浮选外,出现了表 层浮选和泡沫浮选,并在方法砂锅内不断改进、 完善。 ⑶1912年~1925年,是泡沫浮选与其他浮选竞 争,并取得优势的时期。这一时期内:人们通 过生产实践和反复的比较发现,由于气泡的引 入是矿粒分选效率大为提高,尤其是1910年机 械搅拌式浮选机的制造成功,1912年正式投入 使用以后,人们开始偏向使用泡沫浮选。
• 大于0.3~0.5mm的颗粒,其它物理分选法有 较好的适应性。近年发展起来的泡沫分离法 (foam fractionation)对0.5~1.0mm的颗 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小于0.01~0.03mm的微细颗粒迄今也已有一 系列成功的分选工艺,近年来利用相界面实 现分选的工艺过程发展到可以分离胶粒、离 子、分子等更微小的颗粒领域,如电泳分离、 离子浮选等。
四 浮选在贵州的矿产开发中的地位
贵州作为矿业大省,煤、磷、铝、电是我省 四大支柱产业,但是,优势矿产资源却未能得到 充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未能变成经济 优势,大量的矿产资源流失。 长期以来,我省矿业以采矿为主,为追求短 期效益而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加之浮选技术水 平低、成本高,导致我省矿产资源存在有用成分 回收率低、综合利用率低、储量利用率低等问题, 且大量难选矿产资源成为“死宝”而未得到利用, 仅资源回收率就只有国家规定回收指标的三分之 一。我省现阶段矿业发展的状况与一个矿产资源 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刚果金某含碳硫氧混合铜矿石浮选试验

刚果金某含碳硫氧混合铜矿石浮选试验

矿业工程黄 金GOLD2024年第3期/第45卷刚果金某含碳硫氧混合铜矿石浮选试验收稿日期:2023-11-12;修回日期:2023-12-08作者简介:张书超(1990—),男,工程师,硕士,从事复杂低品位铜矿浮选与锂矿浮选工作;E mail:1799567686@qq.com张书超,代 定(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刚果金某含碳硫氧混合铜矿铜品位1.27%,矿石氧化率25.98%,选别过程中存在药剂消耗量高、易泥化、选别指标低等问题。

为实现该混合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对其开展浮选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硫氢化钠用量为460g/t、丁基黄药用量为190g/t、Z200用量为120g/t、2号油用量为180g/t的条件下,采用两粗两扫三精的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铜品位17.10%、铜回收率80.76%的铜精矿。

关键词:硫氧混合铜矿;含碳;氧化铜矿;含硫;混合浮选 中图分类号:TD952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3-0046-04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311引 言世界铜矿资源主要包括硫化铜矿、氧化铜矿及硫氧混合铜矿。

硫氧混合铜矿通常采用黄药类捕收剂优先回收硫化铜矿,再以硫化钠或硫氢化钠为硫化剂通过混合浮选或先硫后氧工艺流程实现氧化铜矿的回收[1-2]。

随着优质硫化铜矿资源的减少及社会对铜资源需求的增加,氧化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更加重要。

尽管氧化铜矿具有开发潜力,但其矿石性质复杂,不同类型铜矿的表面性质差异大、与脉石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同时存在含泥量较高等缺点。

特别是对于亲水性高且硫化困难的氧化铜矿,如硅孔雀石和蓝铜矿等,通常需要添加大量硫化钠。

然而,过高的硫化钠用量可能抑制硫化铜矿的回收,导致硫化铜矿金属后移和金属流失。

此外,含碳物质存在微细粒嵌布特征,这也严重影响目的矿物的可浮性和选别指标,从而导致药剂消耗量增加、成本上升及选别指标下降[3-4]。

甘肃某细粒级难选金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甘肃某细粒级难选金矿的浮选试验研究
第3 5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Vo l _ 35 No. 5 Oc t .. 2 01 3
GANS U MET ALL URGY
文章编号 : 1 6 7 2 - 4 4 6 1 ( 2 0 1 3 ) 0 5 - 0 0 0 1 0 - 4
甘 肃 某 细粒 级 难 选 金 矿 的浮选 试 验 研 究
强化浮选过程 、 粗精矿再磨等技术措施 , 在原矿含金 1 . 8 8 g / t 的条件下 , 获得 了金精矿 的品位 3 5 . 2 0 g / t , 回收率 9 1 .
8 9 % 的 良好 指 标 。
关键词 : 微 细粒 ; 浮选 ; 分散矿 泥 ; 强化浮选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9 2 3 文献标识码 : A
( 1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B e i j i n g 1 0 0 0 0 0, C h i n a 2 . N o a h w e s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Mi n i n g a n d Me t a l l u r y, g B a i y i n 7 3 0 9 0 0, C h i n a )
Fl o t a t i o n Ex p e r i me n t f o r Ce r t a i n Fi n e - g r a i n e d Re f r a c t o r y

《选矿学》

《选矿学》

《选矿学》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选矿学是研究矿物分选、分离、富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整合了筛分破碎技术、重力选矿技术、浮游分选技术、分离技术等四门课程内容,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矿物加工方法的基本理论、矿物加工工艺及相应的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实践,使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流体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煤化学四、课程的教学内容1.破碎理论及破碎机械、磨矿与磨矿机械、粒度分离技术与设备、超细粉体技术。

2.重选基本原理、重介质分离技术、跳汰分离技术、流膜分离技术、重选生产工艺、物料可选性及重选工作效果评价。

3.矿物界面分选基本原理和方法、浮选药剂、浮选设备、典型浮选过程、其他界面分选方法、浮选工艺与实践。

4.固体物料脱水工艺,粗、细物料脱水设备、浓缩分级沉淀、凝聚与絮凝、干燥与除尘。

5.典型矿物加工实践。

五、课程的教学特点1."选矿学"课程结构新体系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加强基础,切实拓宽专业面;2.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教学利用校内矿物加工实验技术、校外现场生产实习、导师制下实施的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开展第二课堂这三个层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部分内容开展双语教学。

(1)研制开发了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切实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信息量,拓宽专业面。

(2)课堂讲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综合法以及生产实际案例分析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3)采用讲课、大作业、讨论、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选厂浮选工规章制度

选厂浮选工规章制度

选厂浮选工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选厂浮选工作行为,维护生产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从事选厂浮选工作的员工。

第三条选厂浮选工是指将矿石进行分类、分离、提纯的操作过程,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工序操作规范,确保产品质量,确保生产安全。

第二章选厂浮选工作岗位设置第四条选厂浮选工作按岗位设置不同,可分为负责员、操作员、检验员、值班员等。

第五条负责员主要负责工作计划制定、指导操作员进行工作、监督生产过程及质量。

第六条操作员主要负责根据工艺要求操作设备,确保稳定生产。

第七条检验员主要负责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线发运。

第八条值班员主要负责设备运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三章工作流程及操作规范第九条选厂浮选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破碎、矿石破碎、磨机研磨、浮选、浮选末尾回收、浓缩、浓缩末尾回收、尾矿处理等。

第十条员工需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不得擅自改变工艺参数。

第十一条原料须经质检合格后方能进行后续工序。

第十二条操作员在操作设备时需佩戴防护设备,注意生产安全。

第十三条检验员需具备相关质检资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验。

第十四条值班员需不定时进行巡视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四章安全防护措施第十五条员工需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并签订安全承诺书。

第十六条操作现场需设置安全标识,合理布局设备,确保通道畅通。

第十七条定期检查设备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修。

第十八条操作员应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禁止随意调试设备。

第五章职责分工第十九条公司应明确选厂浮选工作的责任分工,实行科学管理。

第二十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表现。

第二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员工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六章违规处理第二十二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员工,公司将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职等。

第二十三条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公司有权辞退涉事员工。

矿物加工学 第6章

矿物加工学 第6章

6.1 磁选基本原理 2)磁铁矿的磁化本质
磁铁矿的磁化本质,可以用磁畴理论解释。 从磁畴在磁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看,在磁化前期,以磁畴壁移动为主,后 期以磁畴转动为主。磁畴壁移动所需的能量较小,磁畴转动所需的能量较大。
3)颗粒性质对磁性的影响
除了磁场强度对矿物磁性的影响 外,颗粒的形状、颗粒的粒度、强磁 性矿物的含量和矿物的氧化程度等对 磁性也有影响。
处理铁、锰矿石
磁 选 技 术 工 业 应 用
有色金属及稀有 金属矿 非金属矿 重介质选矿过程 环境工程 医 学
6.1 磁选基本原理
磁选技术的发展:
从19世纪末,工业上开始使用磁选法分选矿石,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在1955年前,几乎所有磁选机都是电磁的,之后开始永磁材料,有铝镍钴 合金、铁氧体等,近年来又研制出高性能的稀土永磁体。 高梯度磁选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磁选技术,它能有效回收磁 性很弱、粒度很细的磁性矿粒。 近年来,将高梯度技术和超导技术结合起来,又研制出高梯度超导磁选机。 磁流体分选作为磁选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分选理论、磁流体的制备及分选 设备尚在不断完善阶段。
6.1 磁选基本原理 五.磁选效果的评价
在选煤重介质回收系统中,常用磁性物回收率和磁选效率用来评价磁选 效果。 1.磁选回收率(重介质系统) 磁选回收率是指精矿中磁性物重量含量占入料中磁性物重量含量的 百分数。
100% j 100% Qy
( ) 100% ( )
6.1 磁选基本原理
磁场力的定义表明,磁选时,仅仅只有一个适宜的磁场强度是不够的, 这个磁场还必须有一定的磁场梯度。这就是在前面强调的磁选是在一个非 均匀的磁场中进行的原因。 磁力或比磁力公式均表明,作用在磁选颗粒上的磁力决定于颗粒的磁 性和磁选设备的磁场力HgradH。无论是提高磁场力或提高颗粒的比磁化 率,都可以提高颗粒所受的磁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浮选试验 第一节概 述 浮选是选别细粒嵌布的矿石,特别足选别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非金属矿和可溶性盐类等的一种主要的方法。在大多数矿石可选性研究中,浮选试验足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一、实验室浮选试验的内容 浮选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选别方案;通过试验.分析影响过程的因素.查明各因素在过程中主次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程度,确定最佳工艺条什,提出最终选别指标和必要的其他技术指标。由于浮选过程中各种组成矿物的选择性分离基与矿物可浮性的差异, 因此用各种药剂调整矿物可浮性差异,是浮选试验的关键。 二、实验室浮选试验的程序 实验室浮选可选性试验通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拟定原则方案根据所研究的矿石性质,结合已有的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拟定原则方案。例如多金属硫化矿矿石的浮选,可能的原则方案有全混合浮选、部分混合浮选、优先浮选等方案;对于红铁矿的浮选,可能的原则方案有正浮选、反浮选、絮凝浮选等方案。 如果原则方案不能预先确定,只能对每一可能的方案进行系统试验,找出各自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指标,最后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予以确定。 (2)准备试验条件 包括试样制备、设备和仪表的检修等。 (3)预先试验 预先试验的目的是探素所选矿石的可能的研究方案、原则流程、选别条件的大致范围和可能达到的指标。 (4)条件试验(或称系统试验) 根据预先试验确定的方案和大致的选别条件,编制详细的试验计划,进行系统试验来确定各项最佳浮选条件。 (5)闭路试验 它是在不连续的设备上模仿连续的生产过程的分批试验,即进行一组将前一试验的中矿加到下一试验相应地点的实验室闭路试验。目的是确定中矿的影响,核定所选的浮选条件和流程,并确定最终指标。 实验室小型试验结束后,一般尚须进一步做实验室浮选连续试验(简称连选试验),有时还需要做半工业试验甚至工业试验。 第二节浮选试样的制备、试验设备和操作技术 实验室浮选试验,通常是指“小型单元浮选试验”,也有人叫做“分批浮选试验”。一般都是用天然矿石进行试验,但在探索某一新的药方时,或研究浮选基础理论时,常进行纯矿物浮选试验。 一、试样制备 (一)破碎和分样 考虑到试样的代表性和小型磨矿机的效率,浮选试验粒度一般要求小于1~3mm。破碎的试样,要分成单分试样装袋贮存.每分试样重最为0.5~lkg,个别品他低的稀有金属矿石可多至3kg。细物料的缩分,可用两分器(多槽分样器),也可用方格法。 (二)贮存 若矿石中含有硫化矿,特别是含有大量磁黄铁矿时,氧化作用对矿石浮选试验结果可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硫化矿石的试验最好在试样制备好后立即进行。然而耽搁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影响。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在较粗的粒度(如6~25 mm)下密封贮存,然后分几次破碎矿石和制备试样,每次都按照同样的方法加工,同时必须进行比较试验,校核贮存时间和粒度的稍许差别对试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封存的试样应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另一个解决办法是一次为整个研究计划制备足够的试样,并贮存在惰性气体中。 在试样制备过程中,都要防止试样污染。少量机油的混入,将影响浮选正常进行,因此切忌机油和其他物料的污染。污染可能来自试样的采取和运输过程;或来自试样加工和缩分设备中所漏的机油;或来自前一试验残留在设备中的物料和药剂等等。 (三)磨矿 实验室常用的内壁尺寸为Φ160×180mm和Φ200×200mm的筒形球磨机,XMQ-67型Φ240×90mm锥形球磨机,它们均用于给矿粒度小于l~3mm的试样。还有Φ160×160mm等较小尺寸的简形球磨机和滚筒磨矿机,它们用于中矿和精矿产品的再磨。 磨矿介质习惯上多用球,球的直径为12.5mm至32mm。对于Φ160 x 180mm磨矿机选用25、20、15mm三种球径,XMQ-67型Φ240×90mm锥形球磨机可配入部分更大的球(28~32mm)。12.5mm的球则仅用于再磨作业。用棒作介质时,棒的直径一般为10~25mm。 如XMB-68型Φ160×200mm棒磨机常配有17.5和20mm两种棒。 装球量对磨矿细度的影响至关重要,过大过小都不利。装球最过多,中间粒级的粒度较多,而极粗和极细粒级的含量较少。装球最不足,不仅平均粒度较粗,而且粒度分布偏粗,过大颗粒较多。原则上装球量以填满磨矿机容积40~50%为宜,最优充填率为45%。但磨矿机直径较大时,充填率可以低些,凶为装球过多往往不便操作。球磨机转速偏高,充填率也应低些。 各种尺寸球的配比相对干充填率和磨矿浓度而言对磨矿粒度影响较小。配比没有一定规定。按照代们的经验,若60球磨机采川25、20、10mm三种球,用q1:q2::q3=d1n:d2n:d3n表示三种球的配入重量与直径的关系,则一般可令n等于1~3,常用2,为了简单起见也可取3(此时不同尺寸球的个数相等,因而便于记忆)。上述配比可保证产品粒度均匀,过大粒度较少,但不易获得很细的产品,因而细磨时应增加小球,一般可令n等于0,即让三种球的重量相等。小球多时縻矿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将因冲出力小而使品中过大粒度增多。需要配入大于25mm的的球,其配入量一般不超过总重量的40%。 如果试验要求避免铁质污染,可采用陶瓷球磨机,并用陶瓷球做介质,但陶瓷縻矿机的磨矿效率较低,因而所需磨矿时问较长。 磨矿浓度随矿石性质、产品粒度、磨矿机型式和尺寸,以及各研究单位的操作习惯而异。一般,磨矿浓度对粒度分布影响显著,浓度增加,磨矿效率提高,磨矿细度提高,粒度分布偏细,可减少过大粒度的含量。浓度高而装球量多,大球不能过少,否则磨矿效率将显省降低,因此,采用较高的浓度时,要求配入较多的大球。常用的有50%、67%、75%三种浓度,此时液固比分别为l:1、l:2、l:3,因而加水量的计算比较简单,如果采用其他浓度值;则可按F式计算磨矿水量: 100CLQC

式中 L——磨矿时所需添加的水量(L); C——要求的磨矿浓度(%); Q——矿石重量(kg)。 在一般情况下,原矿较粗、较硬时,应采用较高的磨矿浓度。原矿含泥多,或矿石比重很小,或产品粒度极细时,可采用较低浓度。在实际操作中,若发现产品粒度不够,可考虑提高浓度,但浓度高时大球不能太少。反之,若产品太粘,粘附在机壁和球上不易洗下来,就要降低浓度。 试样比重很大或很小时,可按固体体积占矿浆总体积的40~50%计算縻矿水量。 长久不用的磨矿机和介质,试验前要用石英砂或所研究的试样去预先磨去铁锈。平时在使用前可先空磨一阵,洗净铁锈后再开始试验。试验完毕必须注满石灰水盛清水。 试验时,先将洗净铁锈的球装入干净的球磨机中,然后加水加药,最后加矿石。也可留一部分水在最后添加,但不能先加矿石后加水,这样会使矿石粘附到端部而不易磨细。磨矿时要注意磨矿机的转速是否正常?并准确控制磨矿时问。磨好后将矿浆倾入接矿容器中,把磨矿机倾斜,用洗瓶或连接在水龙头上的胶皮管以细小的急水流冲洗磨矿机的内壁,将矿砂洗入接矿容器中。像Φ160×180mm等磨矿机本身不带挡球格筛,就要在接矿容器上放一接球筛,隔除钢球,待磨矿机内壁洗净后,提起接球筛,边摇动边用细股急水流冲洗球,至洗净为止,最后将球倒回磨矿机,供下次使用。XMQ-67型Φ240×90锥形球磨机,本身带档球格筛,排矿时,将锥形筒体向排矿端倾斜,打开排矿口,将矿浆放入接矿容器中。取下给矿口塞,引入清水,间断开车搅拌冲洗干净即可。 在清洗磨矿机时必须严格控制冲洗水量,特别是在使用XMQ一67型锥形球磨机。水量过多,浮选机容纳不下,此时需要待澄清后,用注射器抽出或用虹吸法吸出多余的矿浆水,此矿浆水留作浮选时作补加水用。 实验室采用分批开路磨矿,与闭路磨矿相比,两者磨矿产物的粒度特性不一致。在与分级机成闭路的磨矿回路中,比重较高的矿物比其余的矿物磨得更细一些。如何减少上述差别,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为了避免过粉碎,实验室开路磨矿磨易碎矿石时,可采用仿闭路磨矿。其方法是原矿磨到一定时问后,筛出指定粒级的产品,筛上产品再磨,再磨时的水量应按筛上产品重量和磨原矿时的磨矿浓度添加。仿闭路磨矿的总时间等于开路磨矿磨至指定粒级所需的时间。例如某多金属有色金属矿石,采用开路磨矿和仿闭路磨矿的条件和流程做了对比磨矿试验。采用开路磨矿,磨矿产品中-20μm含量占47.2%,而采用仿闭路磨矿-20μm仅占31.6%,泥化程度显著降低。 磨矿细度是浮选试验中的首要因素。进行磨矿细度试验,必须用浮选试验来确定最适宜的细度。 (四)擦洗和脱泥 某些有色金属氧化矿、稀有金属硅酸盐矿石、铁矿石、磷酸盐矿石、钾盐,以及其他可能受到矿泥影响的矿石,有时在浮选前要进行擦洗、脱泥。擦洗的方法有: (1)在高矿浆浓度(例如70%固体)下,加入浮选饥中搅拌; (2)采用大约10r/min的低速实验室球磨机擦洗,其中装入会属凿屑或其他只擦损而不研磨矿石的介质; (3)采用回转武擦洗磨机或其他擦洗设备。擦洗之后,要除去矿泥。 脱泥的方法包括: (1)淘析法脱泥。即在磨矿或擦洗中加入矿泥分散剂,如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然后将矿浆倾入玻璃缸中,稀释至液固比5:1以上,搅拌静置后用虹吸法脱除悬浮的矿泥; (2)浮选法脱泥。即在浮选有用矿物之前,预先加入少量起泡剂,使大部分矿泥形成泡沫刮出; (3)选择性絮凝脱泥。即加分散剂后,再加入具有选择性絮凝作用的絮凝剂(如F 703、腐植酸、木薯淀粉、聚丙烯酰胺等)使有用矿物絮凝沉淀,而需脱除的矿泥仍呈悬浮体分散在矿浆中,然后用虹吸法将矿泥脱除。上述脱泥过程中选用的分散剂或絮凝剂,以不影响浮选过程为前提,必要时可用清洗沉砂的办法,脱除影响浮选过程的残余分散剂或絮凝剂。 二、浮选机和浮选试验操作技术 (一)浮选机 实验室浮选机的主体部分是充气搅拌装置和槽体。型号与规格主要由这两部分的差别决定。国产的浮选机型号有XFG和XFGC挂槽式、XFD单槽式和XFD一12多槽浮选机,用于选煤的有XFDM型浮选机。 挂槽浮选机的搅拌装置为装在实心轴上的简单搅拌叶片,空气完全靠矿浆搅拌时形成的旋涡吸入,吸入的空气量随搅拌叶片与槽底距离而变,试验前要特别注意调整其距离。位置调好后,整个试验就应固定在此位置上。槽体较大的挂槽浮选机的充气最常感不足。给矿量大干500 g以上时,特别是对于硫化矿的浮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