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合集下载

温庭筠_韦庄词风比较

温庭筠_韦庄词风比较
而韦庄坎坷的人生经历, 决定了他的词在内容上 较温词广泛。其作品或为忆往, 或为伤今, 有的写恋情 相思, 有的写悼亡哀痛, 有的写对于美好风光的眷念, 但更主要的是写了个人的生活情感, 如自己的游乐生 活、浪游情绪、生活情事等等。近十年的漂泊流离, 使他 能够较多地接触民间生活和接受民间作品的影响, 因 此, 他的词民间气息浓厚, 和温词比较, 具有疏淡而浅 显 、清 朗 而 自 然 的 特 色 。
关键词: 花间词派 词风 温庭筠 韦庄
晚 唐 五 代 时 , 后 蜀 赵 崇 柞 选 录 了 温 庭 筠 、韦 庄 、皇 甫松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 花间派词人 因此得名。 温 庭 筠 、韦 庄 是 花 间 派 的 代 表 作 家 , 前 人 读 唐 五 代 词 , 时 常 把 “温 韦 ”两 家 相 提 并 论 , 认 为 他 们 的 词 风 是 差 不 多的。实际上他们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词风。
韦 词 长 于 浅 白 粗 放 中 蕴 藏 细 腻 的 感 情 , 《女 冠 子 》 二首传神显示了这种感情。通过梦中重逢, 表现对前情 的留恋和别后的凄凉。前词的全部内容实际是对后词 的一番陈诉, 两词记一梦, 分中有合, 节奏舒缓, 细腻传 神。同时, 两词各为一体, 一气直下书写相思之情。两词 皆 不 见 曲 笔 , 不 加 修 饰 , 一 位 “本 色 当 行 ”, 明 明 白 白 道 出一段悲情, 其实感人, 不忍再读。
穷。”⑤像这样既有深刻哲理, 又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论 语》中很多, 它们都以形象生动的修辞方式 来阐发人生 的至理, 独具意蕴, 其文如诗, 其境如画, 令人沉思。
综上, 孔子是一位情商毅商极高的思想家, 他能看 重一般人所看轻的, 也能看轻一般人所能看重的。看重 时, 他严肃与执着; 看轻时, 他宽容与洒脱。他理解人, 理解社会。在情与理、灵与肉、自然性与社会性之间, 他 用诗一样的语言, 为人类寻找着更为妥帖、更为 轻松的 生存空间, 他为几千年的人生历程提供了用之不尽的 精神养料与实践动力。他“譬如北辰”, 引领着东篱采菊 的陶渊明、坐看云起的王维等, “众星拱之”的后世 慧者 不断地提升着人类的生活质量, 追求着诗化的人生境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感情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二)在抒情手段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

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

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提纲】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

⑵(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

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

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

⑸(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

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如: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韦庄《菩萨蛮》其一),两首诗皆带有清丽秀艳和温柔缠绵之风。

然而细细品位,不难发现二者此风有不同之处。

更多花间词介绍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首先,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虽说二者皆描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享乐生活、流连光景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温词一般较客观地铺陈或描绘一些女子的音容笑貌和衣履装饰,描绘艳情,取材上略显狭窄,这也是温词最大的缺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 ,形象描绘了待嫁女子的穿着急神情。

而韦庄词是通过男欢女爱题材来写离情别绪,寄托自己身世之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

如韦庄的组词《菩萨蛮》,正是他写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同是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语言修辞方面,两人的词也有一定的区别。

温词浓艳细腻,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严妆佳 淡妆亦佳:温庭筠韦庄词风的比较

严妆佳  淡妆亦佳:温庭筠韦庄词风的比较

邪 。 在 花 月 诗 酒 巾 消 耗 他 的 才 华 与 光 阴 。 他 的 词 ”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以 他 的 “ 游 狭 邪 ”为 背 景 . 他 的 青 狂 以 楼恋 情为 内容 的。韦 庄 生 活 在 唐 王 朝 崩 溃 的 时期 , 晚年 虽然在 蜀 做 了 大官 , 是 , 大 半 生辗 转 南北 , 但 他
L 00 0 01 7 —04 2 2 3 l
The Co p r s n b t e e n m a io e we n W n Ti g— y n a d W e n n iZhu ng a
( i n u ty & C t r e c o a i n lTe h o o y C l e e. " “ 3 2 0. hi d Y wu I d sr o y ̄ r e V c to a c n l g o l g y 2z 2 0 C n ) Ab t a t W e n y n a d W e Zh a g a c g e t m a t r n d s r b n sr c : n Ti g u n i u n r- ra se s i e c i i g
大 夫 的 雅 奏 。 韦 庄 与 之 并 称 . 《花 间 集 》 在 中
词 反 映 的 抒 除 还 写 了个 ^的 多愁旅 思 。
温 庭 筠 擅 长 写 乐 府 诗 , 时 与 李 商 隐 齐 名 , 称 当 并
同 为 领 袖 群 英 的 角 色 。 但 是 , 于 他 们 严 将 佳 风 将亦 佳 。 当 时墓 呤 体 诗 风 虽 不 盛 行 , 余 风 犹 在 。 由 受 不 同诗 淡 温李 / 李 齐 粱 宫 但
的 影 响 . 及 他 们 的 生 活 经 历 、 活 态 度 不 同 . 者 生 两 的 词 在 内 容 和 风 格 上 就 表 现 出 各 自不 同 的 特 色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花间派”词的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摘要:“花间派”词作为早期的‎一种词,其产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选取并简评‎其两位代表人‎物——温庭筠和韦庄‎的代表词作之‎后,对花间词的创‎作风格进行探‎讨并简述这种‎创作风格对宋‎词尤其是婉约‎词的影响。

关键词:花间派温庭筠韦庄宋词婉约词一、“花间派”词与《花间集》词体在盛唐时‎期孕育于民间‎,中唐时己有一‎些文人开始从‎事词的创作,至晚唐五代,词体已渐趋成‎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诗歌曲子词。

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另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因其来源《花间集》而得名。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谈到:“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花间词大多是‎伤春悲秋、离情别绪写的‎。

这一景象出现‎于晚唐五代, 原因虽较为复‎杂,但自有其必然‎性、合理性。

从客观角度看‎,同任何文学流‎派的兴起一样‎,花间词的出现‎,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

中唐以后政治‎腐朽、社会衰败,广大文人志士‎面对纷乱世事‎,无奈至极,转而需要消遣‎性、情绪化、日常性的软性‎文学来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在诗词的表达‎中求得慰藉和‎平衡。

加之中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步‎扩大,追求世俗享乐‎的意识迅速膨‎胀。

曲子词的兴盛‎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要,通过婉约细腻‎的词作吟唱情‎思和爱意。

也正在这一时‎期,特别是五代, 儒家思想的统‎治明显削弱, 封建礼教观念‎相当淡薄, 在婚姻爱情方‎面的思想解放‎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中唐以来,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渐多,及至晚唐李商‎隐等人,描写真挚的闺‎情、捕捉细腻的心‎绪,代表了唐代爱‎情诗歌的最高‎成就。

但是近体诗发‎展至此,在言情表达方‎面开始显露出‎力不从心。

它严整的形态‎,难以表达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但是这种新的‎情感心境、审美情趣一旦‎兴起,就必定要寻找‎到一种能够避‎免形式束缚,更加自由地传‎达心曲的文学‎载体。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摘要: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作品在内容及选材上皆具花间词“艳”的特点。

但二者的人生际遇和师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词的差异,温词华丽浓稠,绵密婉转,韦词清丽淡雅,疏朗劲直。

关键词:温庭筠韦庄词风格差异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编成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这十八家词风大体一致,集成《花间集》后花间派词人因此得名。

花间词多为当时“应歌”而作,是供歌姬演唱的,所以在内容上与歌者身份及场合相适应,写歌舞宴游。

题材大多以写闺阁生活、女子情思为主,风格艳丽软媚,简练典推,婉约而含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世人皆以“温韦”并称。

一、温韦词相似处同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于传统诗境中开辟新的词境,至此词才独立为一种的新的体裁,被推尊为“花间鼻祖”。

韦庄则是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他在词中融入民间抒情特点,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词的艺术价值。

二者都对对后世词创作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者都是花间词人,其词都具花间词“艳”的特点,脂粉气极浓、镂金错采。

在词的题材上,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外乎男女情思,离愁别绪或是纵情享乐,流连光景等。

温庭筠《菩萨蛮》写“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音信不归来,舍前双燕回”、“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与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别来半岁音信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写男女别离、女子相思之苦。

韦庄在《菩萨蛮》其三里写“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天仙子》第二首中“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着墨繁丽,刻画出一个流连于秦楼楚馆,宴饮享乐的人物形象也与温庭筠宴游享乐题材相合。

二者的词有一些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温庭筠《更漏子》其二“帘外晓莺残月”与韦庄《荷叶杯》其二“惆怅晓莺残月”,温庭筠第九首《菩萨蛮》里“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与韦庄《清平乐》第一首里“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温庭筠与韦庄词的比较研究

温庭筠与韦庄词的比较研究

温庭筠与韦庄词的比较研究何玲霞(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词作风格:温词香浓艳丽韦词清丽疏淡温词香浓艳丽。

在敦煌曲子词未被发现之前,词一般是经过文士整理、缩定成集后流传到后世的作品。

从‘花问集)开始.所谓词就是歌辞,是交给年轻美丽的歌伎舞女演唱的曲子.用于歌筵宴席间传唱。

为与美丽佳人和歌筵宴席相配。

词中所描述的名物都特别精美。

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之首。

在意象的选择和词语的运用上最具代表性。

温词喜欢选择大量精美的名物.选用诉诸感官的华丽词藻.敷设鲜艳浓丽的色彩,来描写痴女怨妇及其富丽生活,借此反衬春闺寂寞。

其代表作<菩萨蛮>(十五首),首首都有贵重的饰品名物、华丽的词藻、鲜艳的色彩出现。

如第一首中先运用艳丽繁复的诃藻描写了一个慵懒娇媚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小山、金明灭、鬓云、香腮雪、画蛾眉、照花、绣罗襦,末句却以“双双金鹧鸪”来间接揭示女子慵懒的原因。

更好地反衬出女子的孤单。

因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道:“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韦词清丽疏淡。

温韦在。

花间词派”中成就最高。

并称“温韦”。

韦庄虽也以表现女性的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

但其词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晦涩的意象.较多地运用自描手法和质朴直率的语言.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情感作直接的显露.实现了浅语与深情的完美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清丽疏淡风格。

如其代表作《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为表现对江南的喜爱。

词人先用“春水碧于天”描写江南的风景之美。

再用“画船听雨眠”表现江南的生活之美,后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摹写江南的人物之美.如此风景、生活、人物均美之地,谁不喜爱呢?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二、抒情方法:温词客观隐曲韦词主观直接温庭筠在词中是以旁观者。

、观赏者的态度客观地描摹女子们的体态、衣饰及外在举止,对这些描写对象的心灵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也极少主观地表现自己的悲欢哀乐。

正因为他喜欢用艳丽的词藻对名物作客观的叙写.而不作主观的理性的解说.加之名物的叙写跳跃性大。

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比较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

温庭筠和韦庄都是唐代著名的女词人,她们的词作在唐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在风格和题材上有一些不同之处。

以下是对温庭筠和韦庄词风的异同进行比较:异点:1.题材取向:温庭筠的词作较多涉及婉约、爱情和离别等主题,她的词歌情感细腻、含蓄,描绘了绵绵不绝的爱情和思念之情。

而韦庄的词作则更多涉及豪放、豪情、哀思等主题,她的词歌情感直接、慷慨激昂,表达了对生活的豪情壮志和对命运的抱怨与无奈。

2.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温庭筠的词作多以柔婉、细腻的语言表达,运用比喻和意象来描绘情感、自然景象,以及个人内心的情绪状态。

而韦庄的词作则更倾向于直接、豪放的表达方式,她的词歌语言更加直接、生动,不拘泥于传统的婉约风格,以舒展的笔触展现出丰富的情感。

3.形象表现:温庭筠的词中经常描绘女性形象和自然景物,并强调细腻的情感触动。

她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往往柔美婉约,突出了女性的美丽和情感的纵深。

韦庄的词作则更注重展现男性英雄形象和豪情壮志,通过描绘男性情感、英勇行动来表达对男性的赞美和理解。

同点:1.才情出众:温庭筠和韦庄在唐代女词人中都以其才情出众而著称。

她们的词作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语言技巧和形象描绘上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才华与创意。

2.表达爱情情感:尽管在题材和风格上有一些不同,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作都注重表达爱情和情感,通过描绘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世间事物的感知来表达内心的真挚和渴望。

3.文学地位的认可: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作在唐代文学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受到后世文人的广泛赞誉和推崇。

她们的词作展现了独特的才情与创造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综上所述,温庭筠和韦庄在词风和题材上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尽管她们的风格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才情出众的一面,注重表达爱情情感,且在唐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她们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在词坛上温庭筠和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但他们的词各有千秋,试比较如下:
㈠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藏在他笔下的那些女子的后面,通过她们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苦闷,可谓隐约。

韦庄写词是写自己的风流韵事,直抒胸臆,欢乐、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㈡温庭筠笔下的女性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她们的感情并不明显地显露出来。

温庭筠对她们寄寓了同情,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她们身上了,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看。

韦庄却是一切都明白如话,他不要什么寄托,把自己的灵魂打开让读者看。

㈢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的效果,以浓艳见长;韦庄的词中在写意,以疏淡为美。

㈣温词的美是色泽的美、装饰的美、词藻的美;韦词的美是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意境的美。

“春水碧于天”,自然、明快、爽朗、本色。

韦词不是特意制作的工艺品,不是令人目眩的装潢,而是淡墨绘成的写意画。

㈤温词的意象稠密,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

韦词的意象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

韦词常常是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才表达一个意思。

㈥温词有女性的细腻,温庭筠在写女性时,似乎是以同样身份的女性的眼光在观察她们、描绘她们,透过她们的举止和装扮,看到了她们内心的隐秘,处处流露出体贴和同情。

韦庄是从男性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女性的美,带着男性的柔情。

论描绘的细腻,韦不如温;论感情的温柔,温不如韦。

温韦二家各有所长,不可轩轾。

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种词风,在文学史上都有贡献。

当然,他们也各有所短:温词易流于涩,韦词易流于滑;温词易流于晦,韦词易流于浅;温词易流于隔,韦词易流于俗;温词味厚而易腻,韦词味淡而易泛。

他们都没有达到艺术的极致。

温庭筠与韦庄花间词的不同之处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才思敏捷却因恃才傲物,讥刺权贵,生活放浪不羁,因而仕途不顺,一生大半漂泊困顿。

词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作者,是花间词派鼻祖。

现存词近330首,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温庭筠词几乎都是女性生活题材,抒情主体多为宫人、歌伎、思妇、怨女,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寂寞惆怅。

确立了文人多写女性情事的“艳
科”格局,也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美的风格类型与审美特质。

温词多以女性形貌为中心视点,着力香闺绣帷的空间展示和富艳华美的画面构成。

如“玉炉香,红蜡泪。

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更漏子》)“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归啼,绿窗残梦迷。

”(《菩萨蛮》)
又如《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全词除了“惹”、“剪”、“隔”三个动词以外,呈现在词中的只是一片香艳精美的名物意象的描写。

“水精帘”、“颇黎枕”,可见居室之清雅无染,“暖香”、“鸳鸯锦”又可见环境之温馨,情事之香艳,而江天、柳烟、飞雁、残月等清疏之景又隐约透出寂寞之情思。

温庭云词多写普泛性的类型化情感,是对女性生活、心绪的揣摩,是“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达。

多采用冷静旁视的角度,尽量避免词人个人情感的直接渗入,而代之以渲染暗示,使其所表现的人物情事显得更为朦胧幽深。

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词并没有直接明晰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心绪,只是将卧室环境、娇艳姿容、幽深动作一一写来,末句以“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暗示词旨。

而“懒”、“迟”等细节隐约透露了慵懒迟暮之幽怀,也就落到了内涵的实处。

韦庄,字端已,“花间派”重要词人。

词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但情感内涵及表现风格有所不同。

韦庄词以其自身经历为基础。

词人主体直接进入了词中。

与温庭筠词相比,抒情主体、抒情内容、抒情手段等都具备了新特点。

词中的人事,不再是虚拟的对象,而是实指对象;词中的情感,不再是普泛化的人所共有之情,而是词人自己的情志体验;表现方法也不再是揣摩代达,而是再现和自诉。

因此,韦庄词的时空场景,也就突破了香闺绣帷中包孕性片刻的精美把握。

如这首《菩萨蛮》所写就是词人漂泊江南时的羁旅之仇和乡国之思:“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此外,韦庄的一些词作记录了他的情感经历,具有很强的感事性特征。

如《女冠子》二首:“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四月十七”、“昨夜夜半”,详记日月时间,犹如追叙恋情的日记,词人心底分明珍藏着一个温馨的旧梦,隐含着词人自身的某些经历。

又如《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词中地点、时间、情事写得如此具体、真切,亦非一般泛泛赋咏,“情景逼真,自与寻常艳语不同”(汤显祖《花间集》评语)。

韦庄词的感情性特征,使词中的情感流程具有明晰性,它是以情绪记忆的形式再现自身的情绪体验的,故不必如温庭筠词那样过多地依靠意向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

王国维《人间词话》形容温、韦词风,可谓生动:“‘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已语也,其词品亦似之”。

温庭筠与韦庄同为“花间派”词人,且世称“温韦”,但温词之秾艳,韦词之份丽,却是不言自明的。

因此,周济评工人词风,说“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

不过,这只是表现手法的不同。

从词所表达的情感境界来看,韦词描写男女之情,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词中有己;而温词描摹女性娇情慵态,尽管逼真精致,但多直录摹绘,将自身置于旁观者的地位,词中有人无己,因而缺少真情实感。

这,才是二人词风的内在分野。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

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

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

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花间派”和“南唐派”两个词的中心。

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温词浓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