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分析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分析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分析温庭筠的词,写得真是太好了,那么虚无缥缈,那么轻快而空灵。
以下是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
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如: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韦庄《菩萨蛮》其一),两首诗皆带有清丽秀艳和温柔缠绵之风。
然而细细品位,不难发现二者此风有不同之处。
首先,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
虽说二者皆描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享乐生活、流连光景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温词一般较客观地铺陈或描绘一些女子的音容笑貌和衣履装饰,描绘艳情,取材上略显狭窄,这也是温词最大的缺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 ,形象描绘了待嫁女子的穿着急神情。
而韦庄词是通过男欢女爱题材来写离情别绪,寄托自己身世之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
如韦庄的组词《菩萨蛮》,正是他写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同是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情感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语气披露男性的情感,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衰亡的前唐的怀念;即即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心里。
(二)在抒情手腕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托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能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情感。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
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心里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
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提纲】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
⑵(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语气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括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衰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
这种情感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心里,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
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种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腕,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
⑸(一)韦庄的一部份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温庭筠_韦庄花间词风格异同谈

2003年第2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03 (总26期) JOURNAL OF L IAONIN G TEACHERS COLL 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G eneral No.26温庭筠、韦庄花间词风格异同谈潘 丽 摘 要: 作为花间派词人的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但其词风绝非秾艳一体,而是同中有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可谓”春兰秋菊不同时”,”淡妆浓抹总相宜”。
关键词: 花间派;温庭筠;韦庄;风格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03)02—0018—02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花间派词人因此得名。
花间词在内容上多以写儿女恋情、闲情闺怨为主,风格艳丽软媚,婉约而含蓄,”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温庭筠、韦庄同属花间派词人,世人皆以”温、韦”并称。
花间词有其倾向和词风,但决非 艳一体,而是同中有异,有自己的个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温、韦”并称的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在词的风格、技巧上仍有迥然不同之处,温词以 艳、细密、婉约、含蓄见长,”密而隐”,韦词以清丽、疏朗、率直、明快取胜,”疏而显”。
一、温词委婉隐约,风格细腻含蓄,情思幽远;韦词风格粗犷、明朗温词大多描写妇女,香软密丽,充溢着脂粉气息,开了花间词的风气。
刘熙载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
王国维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花间词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说,温的词集所以叫《金荃集》”盖取其香而软也”。
”香而软”,是对温词风格恰当的概括,《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很能体现这种风格。
词中描写一个富贵华丽的妇人晨起打扮的情态,不明言主人心理,却描写她懒起、照镜、着衣等举动。
细谈”懒”、”迟”,已隐幻出埋在心底的幽怨。
”双双金鹧鸪”,道出其企羡”双双”而不得的痛苦。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

温庭筠词与韦庄词比较摘要:温庭筠、韦庄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其作品在内容及选材上皆具花间词“艳”的特点。
但二者的人生际遇和师承的不同决定了他们词的差异,温词华丽浓稠,绵密婉转,韦词清丽淡雅,疏朗劲直。
关键词:温庭筠韦庄词风格差异晚唐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编成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这十八家词风大体一致,集成《花间集》后花间派词人因此得名。
花间词多为当时“应歌”而作,是供歌姬演唱的,所以在内容上与歌者身份及场合相适应,写歌舞宴游。
题材大多以写闺阁生活、女子情思为主,风格艳丽软媚,简练典推,婉约而含蓄。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世人皆以“温韦”并称。
一、温韦词相似处同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于传统诗境中开辟新的词境,至此词才独立为一种的新的体裁,被推尊为“花间鼻祖”。
韦庄则是花间词的主要代表,他在词中融入民间抒情特点,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词的艺术价值。
二者都对对后世词创作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者都是花间词人,其词都具花间词“艳”的特点,脂粉气极浓、镂金错采。
在词的题材上,二者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不外乎男女情思,离愁别绪或是纵情享乐,流连光景等。
温庭筠《菩萨蛮》写“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音信不归来,舍前双燕回”、“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与韦庄《应天长》“碧云天,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
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别来半岁音信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写男女别离、女子相思之苦。
韦庄在《菩萨蛮》其三里写“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天仙子》第二首中“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着墨繁丽,刻画出一个流连于秦楼楚馆,宴饮享乐的人物形象也与温庭筠宴游享乐题材相合。
二者的词有一些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都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如温庭筠《更漏子》其二“帘外晓莺残月”与韦庄《荷叶杯》其二“惆怅晓莺残月”,温庭筠第九首《菩萨蛮》里“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与韦庄《清平乐》第一首里“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韦庄、温庭筠词比较

作者: 戴明俊;潘蕴倩
出版物刊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65-66页
主题词: 韦庄;花间;王国维;温庭筠词;身世之感;主要作家;人间词话;美妇人;语言风格;词情
摘要: 韦庄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韦”。
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已之词,骨秀也。
”又说:“端已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
”周济的《介存斋论词杂著》说:“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飞卿,严妆也;端已,淡妆也。
”可见在晚唐五代词坛上,韦庄的词可与温庭筠的词分庭抗礼。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在词坛上温庭筠和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但他们的词各有千秋,试比较如下:㈠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藏在他笔下的那些女子的后面,通过她们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苦闷,可谓隐约。
韦庄写词是写自己的风流韵事,直抒胸臆,欢乐、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㈡温庭筠笔下的女性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她们的感情并不明显地显露出来。
温庭筠对她们寄寓了同情,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她们身上了,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看。
韦庄却是一切都明白如话,他不要什么寄托,把自己的灵魂打开让读者看。
㈢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的效果,以浓艳见长;韦庄的词中在写意,以疏淡为美。
㈣温词的美是色泽的美、装饰的美、词藻的美;韦词的美是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意境的美。
“春水碧于天”,自然、明快、爽朗、本色。
韦词不是特意制作的工艺品,不是令人目眩的装潢,而是淡墨绘成的写意画。
㈤温词的意象稠密,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
韦词的意象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
韦词常常是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才表达一个意思。
㈥温词有女性的细腻,温庭筠在写女性时,似乎是以同样身份的女性的眼光在观察她们、描绘她们,透过她们的举止和装扮,看到了她们内心的隐秘,处处流露出体贴和同情。
韦庄是从男性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女性的美,带着男性的柔情。
论描绘的细腻,韦不如温;论感情的温柔,温不如韦。
温韦二家各有所长,不可轩轾。
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种词风,在文学史上都有贡献。
当然,他们也各有所短:温词易流于涩,韦词易流于滑;温词易流于晦,韦词易流于浅;温词易流于隔,韦词易流于俗;温词味厚而易腻,韦词味淡而易泛。
他们都没有达到艺术的极致。
温庭筠与韦庄花间词的不同之处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才思敏捷却因恃才傲物,讥刺权贵,生活放浪不羁,因而仕途不顺,一生大半漂泊困顿。
花间派 温庭筠 韦庄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 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
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 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 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 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 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 人留恋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 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 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 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 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 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 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 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 “肠断”的感情。
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
一风格的认识。
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 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 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4.思考:前人评价其词“意象绵密,
富艳精工”。请结合词句内容加 以解说。
全篇选取“小山、鬓云、 香腮、蛾眉、花、镜、面、 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 画面交叠,富于视觉美, 故曰“意象绵密”。
温庭筠yún
唐代诗人、词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 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 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 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
温庭筠与韦庄词的比较研究

温庭筠与韦庄词的比较研究何玲霞(湖北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词作风格:温词香浓艳丽韦词清丽疏淡温词香浓艳丽。
在敦煌曲子词未被发现之前,词一般是经过文士整理、缩定成集后流传到后世的作品。
从‘花问集)开始.所谓词就是歌辞,是交给年轻美丽的歌伎舞女演唱的曲子.用于歌筵宴席间传唱。
为与美丽佳人和歌筵宴席相配。
词中所描述的名物都特别精美。
温庭筠作为花间词派之首。
在意象的选择和词语的运用上最具代表性。
温词喜欢选择大量精美的名物.选用诉诸感官的华丽词藻.敷设鲜艳浓丽的色彩,来描写痴女怨妇及其富丽生活,借此反衬春闺寂寞。
其代表作<菩萨蛮>(十五首),首首都有贵重的饰品名物、华丽的词藻、鲜艳的色彩出现。
如第一首中先运用艳丽繁复的诃藻描写了一个慵懒娇媚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小山、金明灭、鬓云、香腮雪、画蛾眉、照花、绣罗襦,末句却以“双双金鹧鸪”来间接揭示女子慵懒的原因。
更好地反衬出女子的孤单。
因此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道:“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韦词清丽疏淡。
温韦在。
花间词派”中成就最高。
并称“温韦”。
韦庄虽也以表现女性的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
但其词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晦涩的意象.较多地运用自描手法和质朴直率的语言.对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情感作直接的显露.实现了浅语与深情的完美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清丽疏淡风格。
如其代表作《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为表现对江南的喜爱。
词人先用“春水碧于天”描写江南的风景之美。
再用“画船听雨眠”表现江南的生活之美,后用“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摹写江南的人物之美.如此风景、生活、人物均美之地,谁不喜爱呢?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说:“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二、抒情方法:温词客观隐曲韦词主观直接温庭筠在词中是以旁观者。
、观赏者的态度客观地描摹女子们的体态、衣饰及外在举止,对这些描写对象的心灵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也极少主观地表现自己的悲欢哀乐。
正因为他喜欢用艳丽的词藻对名物作客观的叙写.而不作主观的理性的解说.加之名物的叙写跳跃性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
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如: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韦庄《菩萨蛮》其一),两首诗皆带有清丽秀艳和温柔缠绵之风。
然而细细品位,不难发现二者此风有不同之处。
更多花间词介绍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首先,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虽说二者皆描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享乐生活、流连光景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温词一般较客观地铺陈或描绘一些女子
的音容笑貌和衣履装饰,描绘艳情,取材上略显狭窄,这也是温词最大的缺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 ,形象描绘了待嫁女子的穿着急神情。
而韦庄词是通过男欢女爱题材来写离情别绪,寄托自己身世之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
如韦庄的组词《菩萨蛮》,正是他写身世之感的代表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同是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语言修辞方面,两人的词也有一定的区别。
温词浓艳细腻,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通过对妇女服饰的描写,占线了红香翠软的特色。
韦词较为淡雅,笔调清新流畅,显直明朗,表达较为真挚深厚的感情,如"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俗。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菩萨蛮》)忆往昔洛阳之乐,
感慨现金遭离乱,有乡不得归的悲苦,写景自然妍秀,抒情质朴沉郁。
再次,在篇章结构上,温词绵密,韦词疏朗。
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而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翠翘金镂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
青锁对芳菲,玉关音信稀",以浓墨重彩铺陈春光妍色,翠翘、金镂、鸂鶒、海棠梨等意象迭出,着力刻画了美的环境,美的人,表现美少妇风情万种而又惆怅多思,在欢乐中透露出不尽的思念和烦忧,展现篇章结构上的绵密、雕饰。
再看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
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愧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别离。
脱口而出,用白描作直接而分明的叙写,不借重重迭迭的意象隐约暗示。
真切动人,畅发尽致。
最后,在造境抒情上,温词以深隐含蓄取胜,韦词以明朗显直见长。
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
美的联想而已,韦词则直抒胸臆,显而易见。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展现出美人的一系列娇慵的情态以及闺房的陈设、气氛,接连给人以感官与印象刺激,没有明白表现美人的情思,只是隐隐透露出一种空虚孤独之感。
由于诉诸感观直觉,温词内在的意蕴情思,主要靠暗示,显得深隐含蓄。
再看韦庄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作者以白描手法,清新明朗的笔触,勾出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
语言质朴多情韵,无辞藻堆砌现象,却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
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鼻祖,其词奠定了花间词“典型风格”的基础,而韦庄词就继承并发展了温词特点,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花间词奠定了词的基本特质,及美学特点,影响深远。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花间词就没有后来的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诸家。
我国传统诗歌以“言志”为中心,花间词以“缘情”为中心。
在花间词人中也各有各的特点。
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而风格不同。
温庭筠写女人以艳丽的色彩,华丽的词藻,构成特有“香而软”的风格,把女人的姿色、风情写到尽态极妍的地步。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子重叠的发髻,闪着金光的首饰,雪白的香腮,双双金鹧鸪的罗襦,一个慵懒、妩媚的贵妇人形象跃然纸上。
温庭筠的词高贵、华丽,词多艳语,富有暗示力。
遣词用字复用金玉香雪等富丽堂皇和色调妖冶的词语,使他的词在香艳之外又蒙上一层贵气。
韦庄的词清新淡雅,疏朗生动,浅白如画,多用白描,“不尚词藻,贵在情真”。
更多花间词介绍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我们看他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本词为第二篇,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
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
“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
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
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然而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
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
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词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至此可看出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可以说“春兰秋菊不同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各有千秋,不分轩轾。
给后代的婉约派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