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介绍
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保、海上交通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就业方向较为广泛。
以下是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介绍:
1. 能源领域:海洋能源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能源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例如海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海底热能等。
2. 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包括海洋石油、海底矿产、海水养殖等领域。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3. 海洋环保: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洋环保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环保的技术研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4. 海上交通: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上交通的管理、技术研究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5. 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海洋工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工作。
6. 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研机构是海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科研机构的技术研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总之,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可以在海洋能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保、海上交通、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海洋科研机构等领域找到适合的工作。
海洋工程的环评解读

"十五"期间正在开展海水直接提取钾盐产业化技 术、气 态膜法海水卤水提取溴素及有关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 发。 利用海水淡化、海水冷却排放的浓缩海水,开展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海水淡化 、海水冷却和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体现。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是 实现沿海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
海水综合利用工程
海水脱硫工程seawater desulfurization engineering
利用天然海水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海水利用的新建、扩建、 改建工程。
大生活用海水工程domestic seawater engineering
将海水作为生活杂用水的海水直接利用的新建、扩建、改建 工程。
海水直接利用,是直接替代淡水、解决沿海地区淡水 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 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以海水直 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相关技术的总 称。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海水冲厕 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印 染等。 海水直流 冷却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有关防腐和防海洋 生物附着技术已基本成熟 。目前我国海水冷却水用量 每年不超过141亿立方米,而日本每年约为3000亿立方 米,美国 每年约为1000亿立方米,差距很大。
海洋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简介:海水综合利用工程
海水综合利用工程seawater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将海水水体作为 资源以各种方式进行有效利用的新建、扩建、 改建工程。
海洋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海洋工程的发展与应用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不断深入,海洋工程也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从最初的简单渔业,到今天的海洋新能源开发、深海勘探、海底通讯、海洋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海洋工程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
一、海洋工程的历史海洋工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海洋工程主要是指水下建筑及桥梁、码头、军舰的建造和修建。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公元前220年至前210年间,中国联合吴国完成了南京夫子庙的建设,这是一座位于长江之上的桥梁式建筑,其先进的设计及结构在当时令人叹为观止。
到了19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工程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当时的工程技术家开始尝试修建潜水船、水下设备等,以便进行水底探测、水下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作。
在20世纪初期,人们又开始尝试水下油气勘探、深海勘探等工作。
从那时起,海洋工程进入了广泛发展的时期。
二、海洋工程的应用1. 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质等资源。
但是,这些资源都位于水下,在技术上非常难以开发。
然而,在近几十年的技术进步和海洋工程的广泛应用下,海底资源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针对海底资源开发已经涌现出了众多的海洋工程项目。
其中,油气勘探开发是最为著名的之一。
石油开采的最早尝试始于20世纪初期,然而当时由于技术原因并未取得成功。
80年代初,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成熟,人们逐渐掌握了水下油气勘探开发的技术,使得以往难以开发的海底石油成为人类可利用的资源。
2. 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新能源,特指利用海洋能源进行发电。
利用海洋力量进行发电的方式有许多种,如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洋光资源等等。
人们利用海洋新能源,实现对煤、油、气、核等传统能源的替代,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也成为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保障海洋生态健康的关键。
它主要关注的是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影响,减轻海洋污染,避免与其他经济活动产生冲突。
海洋工程知识

海洋工程知识一、概述海洋工程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的工程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工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海洋工程领域1. 海底油气开发随着陆地油气储量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转向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
目前,全球超过70%的新勘探区位于深水和超深水区域。
2. 海上风电由于风能在海上更为稳定,且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也较小,因此近年来海上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而亚太地区也开始逐渐崛起。
3. 海底通信光缆全球90%以上的国际通信都依赖于海底光缆传输。
光缆需要经过复杂而恶劣的海底环境,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水深、海流、海底地形等。
4. 海上港口和码头由于陆地资源有限,海上港口和码头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运输枢纽。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水深、海流、波浪、风力等。
三、海洋工程技术1. 海底勘探技术海底勘探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勘探技术包括声学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声学勘探,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2. 海底钻井技术海底钻井是开发油气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于深水和超深水环境下的钻井难度较大,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例如,目前最深的海底钻井平台可以在水深3500米处进行钻井作业。
3. 海上建筑物设计与建造技术由于海洋环境极具挑战性,对于设计和建造海上建筑物来说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风浪影响、海水侵蚀、海底地形等。
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涂层等。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水文气象观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环境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海洋工程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海洋工程将更加智能化。
海工系列培训之一 海洋工程简介

(系泊)
(动力定位)
SPAR
钻井船
25 May 2012
Leadership in LNG
4
二、 海洋平台的分类
➢ 工作水深:60m以内。 ➢ 不足:工作水深不能调节,愈深则所需的立柱愈长,结
构愈重愈不经济,而且立柱在拖航时升起太高,容易产 生事故。对海底地形和土壤基础有一定要求,适应性不 强。已日渐趋于淘汰。
➢我国“胜利二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
2、自升式钻井平台
➢ 组成:一个上层平台和数个能够升降的桩腿 ➢ 工作过程:移航时桩腿升起,至井位后,船体升高作业,桩腿下
海工系列培训之一
Jansen Lu
海洋工程简介
May 2014
海洋平台
一、 概 述
➢ 海洋平台是在海洋上进行钻井与采油作业的海洋工程结构。 ➢ 船舶工程与海洋工程的差别:
海洋工程是以一定时期固定于某一水域进行专业活动如钻探、采 油为对象的工程技术问题。
船舶工程是以船舶的航运活动为主要对象的工程技术问题。
该半潜式钻机模块总长为 119米,总宽度为71.4米。
➢ 定位系统:
锚泊系泊系统:8-12只锚链连接平台与海底,适用于200300m水深
动力定位系统:利用声纳系统和自动控制对船舶定位;适用 1000m
锚泊与动力的组合定位系统:风浪小时用锚泊,风浪大时用 动力定位系统。适用600m以内
➢转移方式:自航和非自航式。距离远时,即使自航时也需拖船。 移动时为了减小受风面,平放钻井架
平台本体高出水面一定高度,以免波浪的冲击; 下体或浮箱提供主要浮力,沉没于水下以减小波浪的扰动力。
专业解读船舶与海洋工程(精选5篇)

专业解读船舶与海洋工程(精选5篇)专业解读船舶与海洋工程篇1什么是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海洋工程类,是研究各类船舶的设计、性能、结构、建造等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船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其研究对象不单单只是船舶,还包括各种海上运载器。
如海上移动固定建筑结构、水面船舶、水下潜器、水面浮台等等。
学生在本科阶段除力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主要课程还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动力学、船舶静力学、海洋工程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船舶设计原理等。
造船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当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带着一两艘一、二百吨小型帆船在海上探险时,郑和早就出动百余艘“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的巨轮航行在太平洋上了。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从海洋中获取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享受着海上运输带来的交通便利。
如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不断与新兴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等学科相联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的《中国制造》发布之后,业内有关专家进一步指出,互联网技术将促进我国船舶、海工的设计创新。
尤其是对设计环节来说,新技术会引发船舶设计方法、手段、工具、流程等一系列改变。
未来,造船业和海工装备制造业必然是融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新科技为一体的新业态。
专业解读船舶与海洋工程篇2核心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原理、船舶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技术、游艇设计制造、海洋平台设计、现代新型传感器技术、智能海洋装备控制系统设计等。
基本技能: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具备编程、大数据分析、数字化设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学知识;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专业解读船舶与海洋工程篇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造船厂、研究院、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海洋工程产品介绍

海洋工程产品介绍海洋工程是指对海洋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包括港口和航道工程、海岸与滩涂工程、海底管道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等。
海洋工程产品是指用于海洋工程建设和开发的各种设备和工具,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工程产品。
1.海底测量设备:海底测量是进行海洋工程的前提工作,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海底测量设备包括多波束测深仪、单波束测深仪、声纳和水下摄像机等。
它们可以测量海底地形、海底植被和海底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的海洋工程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海洋结构物:海洋工程中常用的结构物包括海上风电机组、海洋平台、海底管道和海底电缆等。
海上风电机组用于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可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
海洋平台可用于油气勘探、海洋科研和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
海底管道和海底电缆用于输送油气和电力等。
3.海洋挖泥设备:海洋工程中常用的挖泥设备包括挖泥船、挖泥浮筒和挖泥射水器等。
挖泥船可在海底进行挖泥作业,清除海底淤泥和障碍物,为港口和航道工程的建设提供清淤和堆填材料。
挖泥浮筒可用于深水区的挖泥作业,通过吊起海床淤泥并将其转运至指定地点。
挖泥射水器可通过高压水流将海床淤泥冲刷至远离工程区域。
4.海洋能源设备:海洋能源是一种广阔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等。
海洋能源设备主要有潮汐发电机组、波浪发电机组和温差发电机组等。
这些设备利用海水的动能或温度差产生电能,并且具有持续稳定的发电能力,为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海洋工程产品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海洋资源的开发需求,也是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工程产品的种类和功能将会更加丰富和先进,为海洋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述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述1.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述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船舶设计、建造、维护、修理、改造、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船舶是人类在海洋上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海洋工程是指在海洋上进行的工程建设活动,包括海洋石油开采、海洋风能利用、海洋养殖、海洋旅游等。
2.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历史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航海活动。
在古代,人们使用木船进行航海,主要用于捕鱼、贸易和战争。
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船舶的种类和功能逐渐增多,出现了商船、军舰、渔船、游轮等不同类型的船舶。
海洋工程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最早的海洋工程活动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在海边修建渔港、码头等设施。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工程的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海洋石油开采、海洋风能利用、海洋养殖、海洋旅游等新的海洋工程领域。
3.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现状目前,世界上的船舶保有量超过10亿艘,其中商船约占90%,军舰约占10%。
船舶的种类和功能多种多样,包括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客轮、游轮、渔船、军舰等。
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产量不断增长,海洋风能利用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海洋养殖和海洋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4.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前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船舶领域,未来将重点发展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船舶。
同时,随着海上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对大型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等商船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在海洋工程领域,未来将重点发展海洋石油开采、海洋风能利用、海洋养殖、海洋旅游等领域。
同时,随着海洋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工程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出现更多的新的海洋工程领域。
5. 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就业前景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是一个就业前景广阔的行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船舶和海洋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工程企业形成三大阵营。
其中中国、巴西、俄罗斯等海洋工程产业新兴国家的企业作为后起之秀正在迎头赶上。
不过,中国海洋油气工程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今后应该借助世界海洋工程的第三次转移之契机向设计、深水安装等高端环节转移。
中国:海工第三梯队在全球海洋油气工程产业链中,欧美企业遥遥领先,韩国与新加坡企业紧跟其后,中国、俄罗斯等海洋工程产业的新兴国家成为后起之秀,三大阵营已然鼎足而立。
辽阔的墨西哥湾井架林立,巨大的采油船轰鸣作响,伴随着海浪轻轻摇晃。
汩汩流油从大海深处沿着管道奔涌而出,不断为世界输送着能源血液。
走进海洋,这里正在成为世界能源的下一站。
据悉,全球海洋油气储量为1000亿~2500亿吨油当量,占探明总储量的34%。
目前全球海上油气产量占总量的近4成,预计到2015年,全球海洋石油所占比例达到45%。
除了油气资源之外,海上风能、潮汐能等海洋新能源以及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开始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人类正迎来海洋资源的大开发时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走向海洋、走进深海的过程中,海洋油气工程产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海洋工程产业可以从多个角度分类,本文主要从产品和产业链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洋工程产业。
从产品方面来说,按照产品的功能,海洋工程产业所涉及的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海洋工程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其中海洋工程装备又可分为勘探开发装备、生产装备和工程施工装备三大类;其他海上设施是指不可归类为装备的其他海上结构物。
从产业链方面来说,海洋工程产业可以分成设计、建造、安装和维护四个主要业务领域。
其中设计包括工程设计、海工装备设计和其他海上设施设计,工程设计是指对海洋资源开发项目的整体或专项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建造包括海工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的建造;安装是指利用工程船舶和其他工具对某些海工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进行海上固定和装配的过程;维护是指对海工产品进行检测、保养、维修、拆除和改造,包括码头维护和海上维护两种方式,勘探开发和工程施工装备一般采取码头维护,生产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一般采取海上维护。
当前世界海洋油气工程企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阵营为欧美企业,第二阵营为韩国和新加坡企业,第三阵营为中国、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及中东等海洋工程产业新兴国家的企业。
欧美企业:先行者欧美企业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先行者,也是世界海洋工程技术的引领者。
20世纪90年代以前,欧美企业是海洋工程各类产品和各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导者。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了海洋工程建造和维护业务的中低端产品领域,但是目前仍然在设计、安装和高端产品的建造及维护业务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就海洋工程设计业务领域来说,欧美企业在各类深水产品的设计方面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垄断了工程设计以及生产装备、工程施工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深水产品设计。
在海洋工程建造业务领域,目前欧美企业面向市场供应的产品主要包括生产装备深水产品、勘探开发装备的核心零部件、工程施工装备深水产品及其核心零部件和其他海上设施深水产品等高端产品,并且垄断了生产装备和其他海上设施的深水产品建造。
就海洋工程安装业务来说,欧美企业几乎是全球每一个海洋资源开发企业(主要是石油公司)的战略伙伴,其强大的安装船队和工程技术能力让其他企业望尘莫及。
同时,它们还垄断了所有深水产品的安装业务。
在海洋工程维护业务领域,除新加坡和韩国企业在码头维护方面具有与其相抗衡的竞争力以外,欧美企业在海上维护业务领域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韩新企业稳居中端韩国是传统的造船强国。
依托在船舶建造方面的实力,韩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涉足海洋工程产业,90年代开始加大对海洋工程市场的培育,大举进军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建造和维护环节,并涉足安装等环节。
韩国企业目前在海洋工程产业的高端建造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钻井船、FPSO等高端海工装备的总装建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几乎垄断了浮式钻井生产储卸油装置(FDPSO)、浮式储油再气化装置(FSRU)、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卸油装置(LNG-FPSO)等新式高端海工装备产品的建造。
韩国企业在海洋工程维护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对钻井装备和施工装备的升级改造方面。
2011年,韩国在海洋工程建造和维护业务领域的新订单高达350多亿美元。
在取得钻井船等高端海工装备建造的主导地位的同时,韩国企业在海工装备设计业务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很大发展。
三星重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STX造船等企业,已经具备了大多数所建造的海工产品的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力。
韩国企业在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安装业务领域也有很大发展,现代重工、三星重工等韩国主要海工企业都拥有较强的工程作业船队和海上安装技术能力,在固定式生产平台、浅水海底管线、FPSO等产品的安装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韩国政府正在努力促进韩国企业在全球海洋工程市场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2011年,韩国把开发高附加值的LNG-FPSO技术作为一项“国策课题”。
该课题包括两个子课题,预算规模为260亿韩元(约合2300万美元),将在5年内实施。
其中LNG-FPSO工程应用技术,开发课题预算为90亿韩元,其主持机构为韩国国有天然气企业KOGAS,主要研究内容是优化工程的技术开发、安全设计和工程技术的开发等;另一项是LNG-FPSO装置设计及建设技术,开发课题预算为170亿韩元,其主持机构为现代重工,主要研究内容是装置上部结构(Topside)设计技术、装置建造技术、装置-CCS连接技术的开发等。
韩国政府推出此项目的目的是确保其在LNG装置领域的竞争力处于全球前五位。
新加坡是传统的修船大国,自20世纪60年代转型进入海洋工程领域,开始一直专注于钻井平台建造,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最大的钻井平台生产国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海洋工程企业开始自主研发,进一步向高附加值建造领域发展,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当前,新加坡在全球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建造和维护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设计和安装领域取得较大发展。
新加坡企业在FPSO改造、半潜式平台建造和升级、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和维修等领域处于全球市场领导者地位,在工程施工装备建造和升级方面也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上世纪80年代,以远东莱文斯船厂和美国钻井平台设计商Friede & Goldman公司合作研发自升式钻井平台Monarch为标志,新加坡海洋工程产业链从制造领域向设计研发领域延伸。
2000年吉宝远东莱文斯公司(后更名为吉宝岸外海事公司)推出了自主设计的首座MOD-V B Class钻井平台。
2003年裕廊船厂成功的运用其自主研发的Load-out & Mating-in-Dock技术建造了第五代动力定位超深水半潜式平台。
2004年胜科海事的子公司PPL船厂启动了Baker Marine Pacific Class 37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自主设计。
当前,新加坡企业已经具备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工程施工装备等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
不可忽视的后起之秀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以及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是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它们当前虽然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活跃在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但在世界海洋工程产业中的市场地位日益上升,已成为当今世界海洋工程产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进入新世纪以来,依托本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巨大需求,巴西、俄罗斯、中东国家等资源大国开始培育本国的海洋工程产业,东南亚国家则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抓住欧美企业在亚太和中东市场建立“中转站”的契机进入海洋工程产业。
这些国家的发展策略不尽相同,巴西和东南亚国家推行“Local Content”(当地工作量)政策,大力扶持本国的海洋工程企业。
俄罗斯以本国能源公司的系列订单为“诱饵”,邀请日本、韩国等海工企业在俄罗斯建立合资公司,推动本国传统造船业向海洋工程产业转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海洋工程产业内新的竞争者。
当前,巴西、俄罗斯在工程施工装备和FPSO建造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东的阿联酋等国家在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固定式生产平台建造领域颇具竞争实力。
东南亚国家在浅水工程施工装备、生产装备的建造领域和浅水安装和维护业务领域有一定实力。
我国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进军海洋油气工程产业,并参与到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制造和安装两个业务环节。
随着世界海洋石油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
当前,我国企业在世界海工装备制造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克拉克松的统计,2010年我国共交付各类海洋钻井平台16座,新承接自升式钻井平台5座,海洋平台模块10座,拥有全球海工装备建造15%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0年底,我国半潜式钻井平台手持订单量已超过韩国,仅位居新加坡之后,全球排名第二,而自升式平台手持订单则超过新加坡和阿联酋,在全球排名第一。
同时,我国在工程施工装备的建造方面也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承接的工程施工装备建造订单一直在全球名列前茅。
海洋工程发展之道要成为海洋工程产业强国,我国应加强该产业的设计环节,建立产业一体化战略,提升水下安装能力等。
要抓住世界海工产业第三次转移的契机,致力于我国海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毋庸置疑,海洋正在成为中国油气资源最具潜力的接替区。
过去10年,我国新增石油产量有53%来自海洋,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85%左右。
中国正迎来海洋资源开发的新时代。
这对海洋工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
此外,海洋工程产业属于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海洋工程产业对促进我国尖端科技发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人质疑,作为一个全球年产值达数千亿美元的大产业,发展海洋工程产业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国企业仍然被欧美、韩国和新加坡企业挤压在海洋工程产业价值链的低端领域。
对标国际直面问题坦率地讲,我国企业在海洋工程产业价值链顶端的设计领域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目前我国海工设计企业主要承担一些中低端海工产品的详细设计,基本上不具备概念设计能力和高端产品的详细设计能力。
2000年以来,我国建造完成和在建的钻井平台40余座,70%以上为欧美公司设计。
其中自升式平台的设计公司主要有美国F&G公司、荷兰GUSTOMSC公司;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公司主要有美国F&G公司、挪威GM公司、SEVAN公司和意大利SAIPEM公司等。
我国企业虽然在海洋工程产业链的制造环节占有一席之地,但主要处于制造环节的中低端领域。
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承揽的主要是技术门槛较低且技术成熟定型的海洋工程产品的建造项目,如自升式钻井平台、1500米以内作业水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浅水工程施工装备等,而很少承揽到附加值较高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和深水工程施工装备等高端产品建造项目;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建造业务领域的参与度还不够深入,大多数情况下只负责钢结构的建造和总装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