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概论论文设计
船舶海洋工程论文船舶海洋工程论文

船舶海洋工程论文船舶海洋工程论文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摘要:由于造船形势的改变,船舶企业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关键词:造船新形势专业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一、我国造船新形势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世界造船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中心的转移,亚洲造船份额逐年增加,中国凭借其资源、成本和产业基础等综合优势,正在成为承接国际造船业转移的最佳区域。
在短短十年间,迅速扩大了造船能力,建设了大量修造船基础设施。
2007年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到2015年我国造船产量将达到3000万吨,将成为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引进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如各种大型数控设备、图形工作站、多种造船用软件包等,用于船舶制造。
同时,由于我国船舶工业造船模式的转换,先进的造船技术和施工方法正在广泛用于造船中,因此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应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掌握最新的船舶制造技术,并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
因此,在新形势下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课程体系重新构建及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对我国船舶工业的腾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用人单位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通过对船舶企业毕业生进行的调查,与企业界人士就本专业的内涵、能力结构、生产一线人才素质和规格进行研讨,从而对船舶行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具有了来自企业的反馈意见。
1.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岗位情况分析根据调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一部分在大型国企及合资造船企业,一部分在新兴的民营造船企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

食品及淡水自持力×人员数×定量=15×26×(4+150)/1000=60.06 t
燃油量45.1 t
滑油量45.1×0.045=2.03 t
备品及供应品0.7%×Lw =0.7%×745.42=5.22 t
载重量DW= =2.99+60.06+45.1+2.03+5.22+1000=1115.4 t
船舶与海洋工程论文
1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对各种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剧增。水路石油运输是整个石油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货运量大,运价低的特点,其任务极其繁重,因而这对我国油船的设计和建造是一个新的挑战。
本人毕业设计的任务是拟定一艘1000吨级中国沿海成品油船的方案设计,其中包括主尺度和排水量的确定,型线设计,总布置设计,静水力和装载稳性计算,结构设计及螺旋桨设计。本船载运闪点小于60度的成品油,货油比重0.73吨每立方米,货运价值相对较高。航线是大连至广州,满足CCS相关规范。
-
5735
8632
9933
19.5
5372
7705
9999
-
5868
8698
9999
20
6882
9040
-
-
6000
8763
10065
3.4
设计船的各项数据:
总长68.6 m
设计水线长62.65 m
垂线间长61.5 m
前体棱形系数0.701
后体棱形系数0.683
浮心纵坐标0.5%
首舷弧1 m
尾舷弧0.5 m
5654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关7000吨油船分段威海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5000T杂货船油船船舯典型分段生产设计设计与制造学生姓名:王建坡指导教师:余秀丽、王正海专业名称:船舶工程技术所在系部:船舶工程系目录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船体说明书 2 2.1总体部分 2 2.1.1 概述 2 第三章船舯分段构件数量 3 3.1纵向构件 3 3.1.1纵骨:52 件 3 3.1.2第二、三甲板:2*2 件 3 3.1.3旁底桁:6 件(水密旁底桁1件) 4 3.1.4纵向舱壁:1 件 4 3.2横向构件 5 3.2.1强肋位上强结构:16*5 件 5 3.2.2弱肋位上强结构:23*12 件 6 第四章识图7 第五章分段拆分8 第六章零件套料9 第七章舯部分段装配 9 第八章结论与建议 11 致谢 12 摘要本文介绍的是5000t油轮的舯部典型分段设计过程,采用的是母型船改造法。
设计过程包括主尺度的确定,总布置设计,舱容和各种载况下的稳性计算。
整个设计过程以货舱舱容、稳性、操纵性和经济性为中心。
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在现代济危机时代背景下,面临更多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把握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难度。
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是否持续低迷?5000T钢质油轮油轮生产企业的决策影响很大,要求我们站在全球经济背景下、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认清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发展形势、抓住机遇,准确预测5000T钢质油轮油轮行业未来走势,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在危机后迅速崛起。
沿海成品油运输历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成品油供需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形成了“北油南运,西油东进”的格局。
为缓解成品油运输压力,提高成品油运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迫切需要开发新型成品油船。
第二章船体说明书 2.1总体部分 2.1.1 概述设计船为5000t油轮,航区为Ⅱ类航区,主要作业海区为各大洋近海航区1。
海洋工程方案设计

海洋工程方案设计序言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变得日益重要。
海洋工程是指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包括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海洋风力资源开发等。
本文将以海洋风力资源开发为例,设计一个海洋工程方案,并对方案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述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海洋风力资源开发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方式。
海风具有持续、高效、清洁、环保等特点,是一种非常适合用于能源开发的资源。
通过海洋风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还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海洋风力资源开发的技术路线1.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是利用风能源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叶片、主轴、齿轮箱、发电机、转子、塔架等部件。
一般情况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会安装在离岸的海上风电场中,通常采用多数装备,并通过输电线路将产生的电能传输到陆上。
2. 海上风电场布局海上风电场是指将多台风力发电机组集中布置在一个良好的风资源区域内,通过配套的输电系统将产生的电能输送到陆上,并交由电网进行分配。
一般海上风电场会选择在海上风能资源充足、水深适中、气候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建设。
3. 海上风电场养护与管理海上风电场的养护与管理是海洋风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
海上风电场一般需要定期的维护、清洗和检修工作,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监测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有效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海上风电场的性能和可靠性,保障风电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海洋风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案1. 地理选址在进行海洋风力资源开发前,需要对可能的海域进行调查研究,评估海风资源充足度和海底地质条件等。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是海上风电场建设的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海上风电场多选择远离居民区的海域进行建设,以避免对当地的环境和航行安全产生影响。
2. 技术设备的选择在海上风力资源开发的实施方案中,需要考虑到风电场的规模大小和所需要的设备。
船舶与海洋工程认知论文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认知实验论文专业班级: 船海1102班学号:************* 姓名:姓名: ***任玉杰时间:2012 年5月我们的船舶-------我们的未来1.对船舶的认识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号,时速约为 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航速超过了60公里。
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论文

深海采油装置—张力腿平台概述摘要:海洋工程油气开发逐步向深海域进军,目前主要的深海平台样式是张力腿平台,其结构一般有平台本体、张力腿系统和基础系统三部分组成。
本文主要是对张力腿平台的分类及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个论述。
关键词:张力腿平台;分类;平台结构原理深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海洋工程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深海石油资源的开发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由于深海环境恶劣,对相应的勘探、开采技术装备的设计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相关的决定因素有两个:其一是技术性问题,即在深海恶劣的环境载荷作用下,技术装备的总体性能要满足工作状态下正常作业的要求和极限状态安全性的要求;其二,深海石油装备应有较好的经济性相对较低的成本才有利于回收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深海领域投入使用的海洋平台主要有两大类:固定式平台(主要是重力式);顺应式平台(主要为张力腿式)。
实践证明顺应式张力腿平台比之固定式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技术性和经济性因素两者间的矛盾,其造价相对较低,总体性能优异,是深海水域的理想平台型式。
张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简称TLP)是在平台本体上设置的多组有预张力的绷紧的钢质缆索即张力腿系统将其固定于海底锚固基础上,从而保证了平台本体与海底井口的相对位置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
从结构上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五部分:平台上体、立柱(含横撑、斜撑)、下体(含沉箱)、张力腿、锚固基础。
TLP结构上的特点使其与同类平台如半潜式相比较,具有波浪中运动性能好、抗恶劣环境作用能力强等优点;与固定式平台相比,除了造价低以外,其抗震能力显著优于前者,且便于移位,可以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其通用性和经济性。
张力腿平台最重要的特点是平台的竖向运动很小,水平方向的运动是顺应式的,结构惯性力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回弹力。
一、张力腿平台的分类1、按照总体结构分类根据张力腿平台结构形式进化的阶段,大致可将它们分为两个大类,即第一代张力腿平台和第二代张力腿平台。
海洋工程概论

海洋工程的发展及其控制技术概述学院:学号:姓名:1.概述海洋,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话题。
在人类社会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一系列问题,在陆地上的发展已经受到很大制约的今天,海洋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
这个世纪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海洋工程,特别是海洋高科技工程的发展。
近30年来,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已形成了近海石油、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四大产业,海洋产业的产值也在不断大幅度上涨。
所以,海洋工程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和发展,也是当前经济发达的沿海国家不断追加投资,竞相发展,力图抢占的“制高点”。
21世纪,谁有能力掌握先进的海洋技术,在海洋工程上有大的发展,谁就能够控制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成为海洋强国。
海洋工程亦称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
海洋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其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一般认为海洋工程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设施技术两大部分,具体包括:围海造田、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它与军事工程、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机械工程、造船工程、航海工程、电子计算机工程、采矿工程、系统工程等工程技术学科密切相关。
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人类最初的生存空间不过是陆地上的一隅,随着人口的增加,居住地的不断扩大,逐步向海洋发展。
在过去很长时期里,人们开发利用海洋主要限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即进行传统的海洋渔业、盐业和海运业开发。
直到后来,人们才对海洋资源进行了细致地调查。
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与实现

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也越来越深入。
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实现成为了当今工程领域的一个难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实现的现状、挑战和展望。
一、背景大型海洋工程是指涉及深海开采、海洋能源利用、海底通信、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大型工程项目。
这些工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深海油气开采能够增加石油储备,缓解人类对于化石燃料的依赖;海洋风电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全球能源短缺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海底光缆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全球信息的传输和沟通。
因此,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实现意义重大。
然而,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实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深水环境下的海洋工程需要承受极高的水压和水流,对于材料、结构和操作技术都提出了严格要求。
其次,海洋环境对于工程设备的腐蚀和侵蚀作用较大,需要耐久耐腐蚀的材料和防护措施。
最后,海底地形复杂,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二、设计与技术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大型海洋工程的设计和实现需要结合前沿的科技和技术。
以下是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深海环境对于工程结构和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高强度、耐久性、防腐抗侵蚀等特性是材料选择的关键。
此外,根据实际工程环境对材料的腐蚀情况进行实验和测试,以求更好的材料选择。
在设计方面,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操作技术和人员培训一些大型海洋工程需要在深海进行施工和调试。
这就需要操作技术和专业人员具备承受极端环境的条件和能力。
因此,在操作技术和人员培训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
3. 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深海环境下操作困难,因此需要大量应用自动化技术和机器人。
海洋巡航机器人、深海潜水器、遥感监测系统等设备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操作效率和减少人员风险。
此外,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也可以提高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工程概论论文15级海洋工程与技术黄嘉荣容概论:本文就我国的海洋工程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景进行分析和探究,了解到我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海洋工程,从广义上说,所有涉及货与海洋环境有关的工程都可以归入海洋工程研究的围,如我们经常谈论的海洋平台,系泊系统,海底管线以及其他开发海洋资源的设备和工程建筑,如海浪能源转换系统之类的。
海洋工程研究围有海洋环境动力学,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研究,海上施工技术,以及大部分的船舶工程。
海洋工程,从其所指的建筑物角度来看,实际上包括了两类建筑物:沿岸结构物和近海建筑物。
一.我国海洋工程的发展现状。
1.我国海洋石油工程。
我国海洋石油工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海域辽阔,海安县长达18000多公里,海域面积472.2万平方公里,大陆架为130多平方公里,由于中国沿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后一批面积大,易于开采而尚未勘探开发的地区之一,而且水深在120m以的水域占很大一部分,作业条件优于油田(其水深在100m~300m),已经引起全世界的注目1979年以来,经过我国政府批准,利用外资,同国外联合开发,已经先后与日本,法国,美国,英国等石油公司签订了在渤海,南海的北部湾,莺歌海,珠江口盆地的合作勘探开发合同。
我国目前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以下四个方面的挑战:1.我国近海石油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如渤海油田的近岸滩涂地区。
2.原有性质特殊,轻,中,重三种油质中,中质和重质油储量可能会多一些。
3.国际油价起伏不定,不时处于疲乏状态。
4.海况条件比中东等地区差,台风,海冰,地震影响较大。
另外,较于其它英,美发达国家,我国海洋石油工程正处于落后的阶段,表现在平台设计,平台材料,平台设备及仪器仪表系统,平台的制作工艺,海上施工安装等方面。
我国海洋工业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最早的海洋石油开发起步于渤海湾地区,该地区典型水深约为20m。
到了80年代末期,在南中国海的联合勘探和生产开始在100m左右水深的围进行。
现在我国也准备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在500~2000m,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
鉴于此,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参与,投入大量资金,共同研究深海海洋油气开发技术。
目前,中石油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12万km2 的海域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并以辽河油田和大港油田为基地成立了海洋石油工程公司。
中海油也已获批准在南中国海7万多km2的海域勘探和开发油气资源,并且已有8个区块开始向全球招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
另外,其子公司中海油服股份公司也投入巨资开始建造122m(400ft)深水钻井平台,并正积极准备建造1500m作业水深的半潜式平台。
中国石化集团根据国家把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摆在优先考虑位置的战略部署,计划在2010年前投资240亿元,加快中国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步伐。
到2010年累计将在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富集带部署90多口探井,累计拿到天然气探明储量4000亿~4200亿m3,达到年产天然气80亿~100亿m3的目标,满足、等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海洋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近几年围绕着海洋石油生产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我国工程界积极组织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在环境、载荷、结构、检验、维修工艺以及海洋工程设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海洋石油的开采技术已有很大提高,开采的围也逐渐从浅海向深海发展,并正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1.深海石油平台技术的研究深海石油平台的设计、建造及相关技术是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了解和掌握国外深海平台的建造和使用情况,探讨国外深海平台设计和使用中积累的经验,对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对深水开采,钢质导管架平台的造价会随水深增加而急剧增长,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这就促使在深海开发中使用新的结构形式,如混凝土结构和浮式结构。
典型的浮式结构是FPSO、半潜式平台、力腿平台(TLP)和SPAR平台。
目前,我国海洋工程界对FPSO与半潜式平台的了解较多,技术也相对成熟。
而对TLP和SPAR平台却了解较少,也没有设计、建造和使用的经验。
因此,目前的研究重点将是TLP和SPAR平台,研究的项目主要有:(1)平台的环境载荷计算及环境参数选取;(2)平台的稳定性与运动;(3)平台的结构强度与有限元技术;(4)平台的结构疲劳强度与断裂;(5)平台的检验技术等。
2.推动风险分析与综合安全评估技术在生产及检验中的应用海洋平台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昂贵,所处的海洋环境十分复杂和恶劣,风、海浪、海流、海冰和潮汐时时作用于结构,同时还受到地震作用的威胁。
在此环境条件下,环境腐蚀、海生物附着、地基土冲刷和基础动力软化、材料老化、构件缺陷和机械损伤以及疲劳和损伤累积等因素,都将导致平台结构构件和整体抗力的衰减,影响结构的服役安全度和耐久性。
另外,操作不当、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影响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性。
随着对海洋平台复杂性的深入了解,越来越认识到海洋结构物结构性和系统性的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历史上曾有多次海洋平台的事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例如,1965年英国的/海上钻石0号钻井平台支柱拉杆脆性断裂导致平台沉没;1968年/罗兰角0(Rowland horn)号钻井平台事故;1969年我国渤海2号平台被海冰推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1997年渤海4号烽火平台倒毁;1980年Ekofisk油田的AlexanderLKielland号五腿钻井平台发生倾覆,导致122人死亡;以及2001年巴西油田的P-36平台发生倾覆。
这些惨痛的教训给海洋资源开发以很大的警示,同时也促使国外石油部门更加努力研究海洋平台安全管理的关键科学问题。
3. 老龄平台的延寿评估与检验技术目前随着海上油汽田开发的继续,以及地质勘探初期的不确定性,一些导管架平台在到达设计寿命后,由于边际油田的发现,通常需要延长其使用寿命。
另外有些废弃平台由于仍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需要重新利用。
再有,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结构潜能,有些废弃平台可以先拆离,然后装载、运输、更新(如需要)并在新的地方重新安装使用。
对于上述情况,如何保证平台的安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降低成本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为保证平台结构的安全、可靠,需制定平台结构的安全保证计划,以保证平台安全。
整个安全保证计划包含:(1)平台的结构安全评估;(2)结构的检验(包括清除海生物、水下检验、NDT、测厚等);(3)海洋环境条件的调查与确认(海洋风、浪、流的条件,海底状况的调查等);(4)管节点及关键部位的疲劳裂纹检查与维修;(5)对受损结构进行更换、修复和加强;(6)对个别无法进行更换和加强的受损结构,确定其剩余强度和剩余寿命;(7)更新腐蚀防护系统;(8)依据以上数据和结果确定平台的检验、维修及评估计划,编制平台使用、检验、维修及评估手册;(9)建立平台的应急反应系统。
2.我国海洋环境。
1.海洋地貌。
结构简单的,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裙三部分组成大陆台阶,其外面就是大洋底。
结构复杂的,除了大陆台阶外,还带有一系列的边缘海盆,海盆外缘有弧形列岛以及岛弧脚下的深海沟等,其外面才是大洋底。
大陆架是被海水淹没的大陆部分,深度一般在200m以。
是目前钻探与开采海底石油活动最活跃的区域。
大陆坡从大陆架外缘开始,深度在1800~2000m之间的区域,坡度较陡,主要沉积着陆源物质。
大陆裙位于大陆坡脚下的坡麓带,它的坡度平缓,深度约为2000~4000m。
大陆裙是一个重要的堆积区,由数千米的沉积物构成。
具有生有条件的海区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水域。
其中藏油量最大的为大陆架,其次为大陆坡。
此外,在复杂过渡带的海盆与岛弧水域的第三纪沉盆地,亦具有含油气的良好前景,如我国的莺歌海,北部湾,珠江口外就属于这类地质构造。
2.风。
风对海洋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够提供动力资源和破坏海洋工程设备这两个方面。
我国海域的主要风系为季风,寒潮大风,台风。
季风是由于海洋与陆地在同一季节里温度的增加与冷却程度不同而形成的。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寒潮大风是由于巨大的高压冷气团南侵,造成温度剧烈下降,伴随着霜冻与大风的现象,我国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2月。
台风是热带地区海洋上空的热带气旋在适当条件下猛烈发展形成的急速旋转的气流运动。
海洋工程的设计常常需要了解具有一定概率的最大风速,并以某一重复期的风速特征值作为设计标准。
常以50年一遇或者100年一遇的年最大风速作为设计风速。
3.海浪。
各种海区的海洋工程都会收到海浪的威胁。
海浪是静水面收到外力作用后,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并向一定方向传播的自然现象,风是影响海浪的主要因素。
4.海流。
海流对海洋工程的结构有直接作用,影响其强度和稳定性。
设计海洋工程的水下部分,必须考虑海流引起的载荷,对拖航时的拖拽力与停泊理,也要分析海流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海流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三类。
1,。
潮汐流,是由潮汐现象引起的,是周期性的海流。
2.风海流,是由作用与广阔海面上的风力引起的海流,通常把一年四季中流向上与流速大致相同的海流称为漂流。
3.密度流,盐水流等梯度流。
是有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变化不均匀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5.海冰。
海冰主要有海水直接冻结而成,也包括由陆地注入海洋中的淡水冰。
我国渤海属于中纬度地区,由于是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半封闭陆浅海,受陆地特别是受极地冷空气的影响严重,所以每年都有冰情出现。
海冰造成的事故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在设计是特别要考虑到海冰的作用。
如:冻融损坏作用,膨胀挤压作用,静力推压作用,附着冰引起垂向力,动力撞击作用等。
抗冰防冰的设计,首先是导管架平台:1.改变冰排的破坏方式。
2.调节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
3.利用与冰力反相位的外部震荡力。
其次是重力式平台:1.窄侧面沉箱设计。
2.全侧面沉箱设计。
3.阶梯型重力基础结构设计。
2.我国海洋生态环境。
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
2. 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
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要素主要包括石油类、重金属、砷、多氯联苯、硫化物和有机碳,在我国管辖的海域共有581个监测点。
2012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5%,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