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赏析导学教案

唐诗宋词赏析导学教案一、导言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顶峰。
通过赏析唐诗宋词,我们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瑰丽与深邃,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导学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欣赏唐诗宋词,学习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目标1.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2.学习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导学过程1. 导入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品被广泛传播和赏析。
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对唐诗宋词有何了解?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是什么?请举手发言。
2. 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唐诗是指盛唐时期产生的诗歌作品,它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等为题材,表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唐诗以诗人王之涣、杜牧、杜甫等为代表,具有豪迈宏伟的气势和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
宋词是指宋代时期产生的较短篇幅的词作,它以婉约词意和婉约词曲著称,情感表达细腻而含蓄。
宋词以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具有意境深远、含蓄隽永的特点。
3. 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1) 鉴赏诗词的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方式,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作品中,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2) 鉴赏诗词的音韵:音韵是指诗词的声音美和节奏感。
诗词的音韵能够给人一种韵律之美,传达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 鉴赏诗词的字词:字词是诗词创作中的基本元素,通过选取合适的字词能够准确表达情感和意思。
(4) 鉴赏诗词的结构:诗词的结构包括诗句的组织和章法的布局等。
合理的结构使诗词表达更加完整和感人。
4. 唐诗宋词的欣赏体验(1) 阅读唐诗宋词:学生们可以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默读并理解其诗意和意境。
然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见解。
(2) 背诵唐诗宋词:学生们可以选择经典的唐诗宋词进行背诵,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诗词的美感和情感。
唐诗宋词鉴赏教案

唐诗宋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背景。
2. 学会分析和理解唐诗宋词的内涵与艺术表达。
3. 掌握几首经典唐诗宋词,培养欣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介绍。
2. 唐诗的代表作品欣赏与分析。
3. 宋词的代表作品欣赏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铺垫: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唐代和宋代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和画作,让学生感受唐宋时代的氛围。
2. 了解唐诗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可以通过课件或手册向学生介绍唐诗的特点,如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经典唱和等。
然后选择几首经典的唐诗,如杜甫的《登高》、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3. 了解宋词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同样可以通过课件或手册向学生介绍宋词的特点,如咏史抒怀、咏物咏景等。
然后选择几首经典的宋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4. 学生演唱与表演: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唐诗或宋词,进行演唱或表演。
可以鼓励学生自创曲调或舞蹈动作,以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
5. 总结与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和展示,对唐诗宋词进行总结和评价。
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心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2. 学生对唐诗宋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水平和创造力。
五、教学拓展:1. 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进行创作和表达。
2. 组织学生进行唐诗词朗诵比赛或演出,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导入中国古代文学的其他领域,如古文、散文等,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唐诗宋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通过课堂的欣赏、分析和表演,进一步培养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课程教学大纲

Course Outline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CH902
*学时
(Credit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Title)
(中文)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英文)Humanistic interpretation of poetry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在江湖眼界赊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依古堞坐禅深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生自古谁无死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为病多情益淡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Requirement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人间但有诗书乐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生自是有情痴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生只合住江南
3
讲授+讨论
查找资料并制作PPT
出勤并参与讨论
课堂展示
人世几回伤往事
3
唐诗宋词赏析唐诗三百首教学设计

唐诗宋词赏析唐诗三百首教学设计唐诗宋词赏析——唐诗三百首教学设计导言: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
对于学习者来说,通过赏析唐诗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针对唐诗三百首,展开一系列教学设计,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第一章:了解唐诗三百首1.1 唐诗三百首简介唐诗三百首是指唐代诗人刘义庆所编选的一部诗集,共收录了唐代近百位著名诗人的作品,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节将对唐诗三百首的背景、特点以及代表作进行介绍,让学习者对这部经典诗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1.2 唐诗三百首选题特点分析通过对唐诗三百首选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节将对选题进行分类和分析,帮助学习者理解唐诗创作时的背景和文化氛围。
第二章:唐诗三百首教学设计2.1 学习唐诗基本韵律与体制唐诗有独特的韵律和体制,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对于理解和欣赏唐诗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唐诗的格律与体制,并通过例诗进行讲解和实践,提高学习者对唐诗韵律的感知与掌握。
2.2 解读唐诗三百首中的精彩之作唐诗三百首中,蕴含着许多经典之作。
本节将选取几首代表性的诗歌进行解读,包括李白的《静夜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唐诗的意境与艺术特点。
2.3 学习唐诗三百首的背景与历史唐诗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写照,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诗的创作意图。
本节将通过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让学习者与唐代文化产生共鸣,并能够更好地品味和欣赏唐诗的内涵。
2.4 唐诗三百首的比较研究唐诗三百首中,不同诗人所写的作品展现出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
本节将选取几位著名的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诗人之间的创作差异和共性。
第三章:唐诗三百首教学实践3.1 唐诗三百首背诵与朗诵通过背诵与朗诵唐诗三百首,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知。
初中语文教案:古诗文赏析——唐诗、宋词

初中语文教案:古诗文赏析——唐诗、宋词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和宋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初中时期是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和赏析的重要阶段。
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不仅可以培养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地教授唐诗和宋词,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 教学目标•了解唐代和宋代的文学背景和特点;•熟悉并能够运用常见的唐诗写作技巧;•学会分析和赏析唐诗和宋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通过模仿创作一些简单的诗词作品。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唐诗的教学,第二部分是宋词的教学。
2.1 唐诗教学2.1.1 唐诗的背景和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唐诗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雅士们对于诗歌创作有着极高的追求和创作热情。
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诗体和题材表现自己的情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唐诗以其纵横捭阖的艺术手法、深远的意境和精湛的文学表达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2.1.2 唐诗的常见题材和写作技巧•爱情诗:表达诗人对于爱情的渴望和痴迷;•自然诗: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田园诗:描绘农村和农民的生活,表达对纯朴生活的向往;•咏史怀古诗:回顾历史,表达对古代英雄和传统文化的怀念;•游记诗:描绘诗人的旅行经历,表达对风景名胜的赞美。
唐诗的写作技巧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对偶、反复、叠句等。
通过学习和模仿唐诗,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1.3 唐诗的鉴赏和赏析唐诗通过凝缩、浓缩的语言表达,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在鉴赏和赏析唐诗的时候,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的主题和感情色彩;•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段;•诗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唐诗宋词欣赏教案

唐诗宋词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背景及特点;2. 能够欣赏并理解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3. 学习欣赏唐诗宋词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介绍;2. 代表性的唐诗欣赏;3. 代表性的宋词欣赏;4. 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时期,唐诗以其雄奇豪放、意境丰富而著称;宋代是宋词发展的黄金时代,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而备受推崇。
2. 代表性的唐诗欣赏2.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江畔独步寻花》- 杨万里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4《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 代表性的宋词欣赏3.1《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2《渔家傲》- 陆游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3《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3.4《永遇乐》-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处。
昨日江山如此多娇,只见长江天际流。
4. 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4.1 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和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内涵;4.2 注意品味诗词的音韵、押韵和节奏感;4.3 注意品味诗词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等;4.4 注意品味诗词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参与课堂讨论,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唐诗宋词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准确欣赏并理解代表性的唐诗宋词作品;3. 能够熟练运用唐诗宋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欣赏并解读其他优秀的唐诗宋词作品;4.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唐诗宋词名篇解析教案

唐诗宋词名篇解析教案教案:唐诗宋词名篇解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2. 掌握几首经典唐诗宋词的核心内容和艺术特色;3. 培养学生对唐诗宋词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4.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唐诗宋词名篇的核心内容;2. 理解唐诗宋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唐诗名篇解析一、导入(5分钟)1. 背景引入: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唐诗的印象和喜爱的诗人、诗歌。
二、讲解与学习(30分钟)1. 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特点。
2. 分析并解读以下几首唐诗名篇:a) 杜甫《月夜忆舍弟》:探讨亲情和生死的主题。
b) 杜牧《秋夕》:赏析其景物描写和孤寂感的表达。
c) 王之涣《登鹳雀楼》:解读其中的豪放和壮美。
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理解其离别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 总结: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唐诗名篇的理解。
第二课时:宋词名篇解析一、导入(5分钟)1. 背景引入:宋词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色。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宋词的印象和喜爱的词人、词作。
二、讲解与学习(30分钟)1. 介绍宋词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特点。
2. 分析并解读以下几首宋词名篇:a) 苏轼《水调歌头》:探讨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赞美。
b)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其缠绵的爱情描写和离愁别绪。
c)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解读其中的对时光流逝和往事回忆的思考。
d) 杨万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理解其对长江壮丽景色的描绘。
三、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2. 总结: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宋词名篇的理解。
四、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喜欢的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并解读其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教学大纲.docx

《中国古代诗词赏析》教学大纲第一讲绪论一、课程意义与目标二、诗歌的艺术特征1、言志说、缘情说、模仿说、想象说、法度说、押韵说、灵感说、语言结构说、感觉说、思维说、发愤说2、强烈的抒情性、内在的韵律美、强烈的节奏感第二讲诗歌的功能一、娱乐功能二、教谕功能三、认知功能四、实用功能第三讲诗歌的赏析方法一、首先必须了解作品所产生的背景二、要积累知识,提高学识,做一个主动性诗歌欣赏者三、揣摩诗语、捕捉意象、品味意境、分析诗法、体悟诗情第四讲先秦两汉诗歌赏析举要一、先秦诗歌概说主要由两局部组成:北方是《诗经》——现实主义代表作;南方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浪漫主义诗歌最高峰。
二、先秦诗选赏析《诗经•秦风•兼葭》《楚辞•涉江》三、两汉乐府概说四、汉乐府诗选赏析《上耶》《有所思》《东门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第五讲魏晋南北朝诗歌赏析举要一、概说二、魏晋南北朝诗歌赏析举要1、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2、鲍照拟乐府《拟行路难》第六讲唐诗赏析举要(一)一、初唐诗风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二、盛唐诗风山水田园诗1、孟浩然《过故人庄》2、王维《山居秋暝》三、盛唐诗风——边塞诗1、高适《燕歌行》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王昌龄《参军行》《出塞》4、王翰《凉州词》5、李硕《古参军行》第七讲唐诗赏析举要(二)一、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一李白1、李白诗风概说2、《将进酒》《行路难》二、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一杜甫1、杜甫诗风概说2、《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第八讲唐诗赏析举要(三)一、中唐诗风概说二、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一白居易1、白居易诗风概说2、白居易《长恨歌》《轻肥》三、中唐诗人贾岛、孟郊、刘禹锡、李贺1、孟郊《游子吟》2、刘禹锡《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酬白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游玄都观》《竹枝词》《秋词》3、李贺《雁门太守行》第九讲唐诗赏析举要(四)一、晚唐诗风概说二、杜牧《江南春》《赤壁》《泊秦淮》《山行》《秋夕》《赠别二首》《谴怀》《寄扬州韩绰判官》《清明》三、李商隐《无题》三首第十讲宋词赏析举要(一)一、宋词概说二、柳永《雨霖铃》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定风波》第十一讲宋词赏析举要(二)一、李消照《武陵春》《声声慢》二、辛弃疾《破阵子》《青玉案》三、陆游《书愤》《钗头凤》第十二讲元曲与明清诗歌赏析举要一、元曲概说二、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四、王伯成《中吕•阳春曲•别情》五、明清诗歌概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唐诗宋词赏析教学课时:32适用专业:文、理、工科学生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教学目标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人生百味,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读懂古代诗词,也即是了解一门以历史文化为根柢,以人生体验为精髓的生命科学。
因此,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审美熏陶,学会审美操作,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使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相结合,达到生活的审美境界。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要求了解什么是现实人生,什么是诗化人生,亦即艺术人生。
了解存在的四种形式。
懂得创造、审美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们不但要发现世界,也要创造世界,创造美,创造生活,要珍惜生命,关怀生存,热爱生活。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运用他们的生存智慧在做这样一个课题,他们通过文学创作这样一种审美操作方式来超越生存,把握生命。
尽量使自己不被生存所沉埋,不迷失生命,迷失美。
他们以美质自珍,以贤人自比,从而超越生存,超越不幸,走出困境,进而释放自我,拯救自我,实现自我。
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了解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如兴、观、群、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等。
了解诗歌的特质,诗缘情而绮靡。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流。
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
第二章初唐诗1、初唐四杰作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昂扬开朗,启盛唐之音。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
惜春意识,生命意识,宇宙意识。
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无人理解的悲愤。
三立意识: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章盛唐诗1、山水田园诗派王维诗《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鹿柴》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
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也的确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涤污去浊,平息烦恼,使人忘却尘世纷扰,产生忘情山水而甘于淡泊的情怀。
“禅是中国人接受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的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
静默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二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孟浩然诗《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象浑灏,的动态的美,表现了积极的用世之心,充满生命活力,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
《夏日南亭怀辛大》清幽宁静之境,舒适闲散之情,孤独情人之思绪。
《宿建德江》将一缕淡淡的乡愁融汇于烟水朦胧的江面,境界清幽而又不失明净、开阔。
常建《题破山寺》光与影的结合,进入一种纯净恬悦的精神境界。
2、边塞诗派王之涣诗《凉州词》悲不失壮,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王昌龄诗《出塞》囊括了悠长久远的历史时空,千古永恒的长城与明月既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又是古往事今来边战不息的无声见证。
高适《燕歌行》朝廷的导向激起了人们强烈的竞争意识,造成“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陶入汉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现实。
3、李白诗《将进酒》源于对生命的叹息,对生命意识的觉醒,诗人感受到生命短暂、去而不返的痛苦现实。
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充满无比自信。
此诗表现是正是李白诗中“人生苦短”与“怀才不遇”两大情结。
但由于有对自己才华的自信,所以不全是消极的。
《登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时而悲观,时而乐观,情绪变化幅度很大。
但根本问题是时光已逝而报国无门。
《行路难》今人多赏其末两句,殊不知这正是经过了一番艰难的精神挣扎所得出的。
李白不是没有消沉过,但始终不言放弃,而是充满自信。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置饮酒》《独坐敬亭山》李白在山水诗中,一方面表现了不畏强暴、鄙弃凡俗、向往崇高伟大事业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将自己躁动的灵魂安息于恬静清秀的大自然山水境界中。
4、杜甫诗《望岳》少年时所作,但其博大宏伟的胸襟,生命的力度,青春的憧憬,对才华的自负,志向的高远,都可看出。
《月夜》情圣。
与李白不同的家庭责任感。
此诗极有章法,一切承接“独”字而来。
《春夜喜雨》表现了杜甫对生命的热爱,从而爱人间一切事物的“民胞物与”的博大胸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句中对,又名当句对。
生平第一快诗。
《登高》借对。
此首七律不但格律精整,气势苍凉开阔,而且语言凝炼,概括力极强,集中体现了杜诗艺术特点。
《旅夜书怀》《不见》《绝句》(迟日江山丽)《赠卫八处士》《登岳阳楼》第四章中唐诗1、刘长卿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王、孟遗韵,但少清朗而更幽远。
2、刘禹锡诗《酬乐天席上初逢见赠》3、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长恨歌》情是欲的升华,此诗写了升华过程。
一是生离死别的惨痛,爱情在反思与回忆中得到升华。
二是人在失意的时候才更觉得情的可贵。
元和体。
4、柳宗元诗《江雪》诗人面对冰天雪地,决不退缩,决不屈服。
无论地老天荒,也要坚持自己的人格。
5、李贺诗《梦天》《雁门太守行》色彩浓重,想象奇诡,匪夷所思,是与李白不同的另一种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第五章晚唐诗1、杜牧诗《沈下贤》清绝净绝幽绝。
晶莹澄澈的境界,是人品襟怀的外化象征。
《江南春》对历史文化的追思遐想。
《乌江亭》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不言失败。
人是人自己所打败的。
2、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以深切的爱情体验为基础,着重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和凄美意境的创造。
《无题》(昨夜星辰)这是一种为外力阻隔而无法实现的爱情,但又是一种宁愿为此承担一切痛苦与牺牲的爱情。
割不断的思恋,无法舍弃的追求,百折不挠的意志,在绝望中燃起不熄的希望之火,使这些无题诗成为千古爱情绝唱。
第六章词的起因与体制1、清乐、雅乐、宴乐。
小令、中调、长调。
2、词的审美特质:诗言志,词缘情;诗庄词媚;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所能言。
”(王国维《人间词话》)3、简介温庭筠、李煜等人作品。
第七章北宋词1、范仲淹词《渔家傲》开豪放词先声。
词中的忧患意识与伤感情绪。
《苏幕遮》与诗相比较,词更具有美的特性。
一是多情,二是特别重视美,尤其是秀美、柔美。
文人性格与人格的多重性。
豪放之作与婉约之作。
2、晏殊词《浣溪沙》“夕阳”句是沉深的人生感触。
使具体的怀人之情进一步扩展到了对整个人生在渐变中悄悄流逝的锐利伤感。
而“无可奈何”两句使它赋有了深广得多的哲理性思想内蕴。
大晏词境是温润秀雅的,而温润秀雅,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既多愁善感,又不失淑女风范,正是词的一种审美特性。
3、张先词《天仙子》张三影《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这就是词心,情结。
4、欧阳修词《踏莎行》两个“渐”字,把人的心理感受拉细、拉长,仿佛了随之出现了春水般的迢迢之感。
春水喻愁,春山喻远,分写游子与思妇。
“状难写之情,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5、晏几道词《临江仙》小晏的身世,多情善感的特点。
词中三位美少年。
此词所写乃是一种梦后的追忆。
表现出一种人去楼空、一切都如同梦幻般的怅惘。
正宗的宋词境界总是情深深,雨蒙蒙的。
正因为雨蒙蒙,才有助于表达情深深、意绵绵。
6、柳永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种不同境界的比较。
词贵点染。
凄清婉约。
《八声甘州》天涯漂泊、羁旅行役之愁。
7、苏轼词“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饱经忧患,气韵沉雄。
慷慨激昂。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念奴娇·赤壁怀古》出现在苏词中的,是大量进入不惑之年后的复杂人生况味。
即使是《江城子·乙卯正月记梦》这样的作品,也融入了无比深重的身世之感。
《水调歌头》苏词是多思的,他已不仅限于个人的忧愁哀乐了,当他个人遇到不幸遭遇时,便往往从宇宙人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于是他词中的愁便有了一种极深广的普遍性。
这是智者的深思,不是弱者的哀叹。
《定风波》面对人生道路上突如其来的风雨袭击,东坡却“何妨吟啸且徐行”,处困境不惊不扰不惧,安之若素,这就是东坡的功夫。
正是这种处顺境淡然处逆境泰然的人生态度,支撑着他承载着生命的苦难,使生命既不为威逼所屈服,也不为利诱所迷惑,而获得自由。
当具备大气的诗人去除了荣辱、得失、苦乐、利害等束缚后,拨去浮蔽,便敞亮了生命的本真。
《西江月》蕴藏着诗人多么宽广博大的的人格与泛爱天地万物的情怀。
比起那些仅懂得“怜香惜玉”的词人来,东坡的胸怀显然阔大得多。
“但心头不系一物,便世间无事不可乐。
”这是生命的体验,也是生命的超越。
8、秦观词《八六子》此词很注意意象。
芳草、杨柳、娉婷、夜月……这些字面都很秀雅高洁。
通过“销凝、怆然、暗惊”等动词,表现的是深微细腻,幽约怨悱的情怀。
柔美意象所体现的正是柔美的风格。
《浣溪沙》通体都显出轻、柔、淡、细的特点来。
含蕴深细,韵味无穷。
《鹊桥仙》歌颂了真挚、专一的爱情。
显示了多于情、深于情的特点。
情辞兼胜,婉雅有致,自是词中上品。
9、贺铸词《青玉案》美人迟暮之感。
词中的“闲愁”。
10、周邦彦词《六丑》咏物词,其寄托有:惜韶华,伤美质,悲不遇,叹知音。
于回环往复之中展现嫣然风致,极尽长调一唱三叹之妙。
同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意,诗与词的表现手法有异。
一、抒情方式有直率与宛曲之分;二、造境有开阔与幽深的不同;三、语言有明白畅达与含蓄曲折的不同。
《少年游》温馨旖旎的闺房镜头。
有特写,有中景,有近景,有室内之景,有室外之景。
有动作,有神情,有对话,体情状物,无不细致入微。
第八章南宋词1、李清照词大学士赵明诚。
文坛佳话,归来堂赌茶,易安居士。
《醉花阴》高情雅趣,“东篱把酒”与“人比黄花瘦”所表现的词品与人品。
《一剪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幽深的心态,构成了这些词的“词心”。
《声声慢》寻求从苦痛解脱的精神挣扎历程。
《武陵春》2、岳飞词《满江红》豪情词。
婉约词柔情似水,豪放词则壮气如山。
是气的产物。
婉约词则是韵的产物。
《小重山》3、张孝祥词《念奴娇·过洞庭》在一派平湖秋月的景色中,诗人的愤懑暂时得到了冲淡与平歇,在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过程中,词人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光风霁月的自然境界和心灵境界。
从融我入物到万物皆备于我。
4、陆游词《钗头凤》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三情结:情爱、功业、人格。
两首《沈园》诗。
《诉衷情》报国无门的老英雄悲剧性的人生体验。
《卜算子》当情爱与功业都不能如愿时,文人士大夫还有人格可以坚守,这正如柳宗元一样。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要为一点小事打消耗战。
5、辛弃疾词身世介绍:非一般意义上的文人,是弓刀游侠,英雄豪杰,文韬武略都不同凡响。
辛的气是“狂气”。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