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遗传算法与函数优化
遗传算法优化技巧

遗传算法是一种优化技术,基于生物进化原理,包括交叉、突变和自然选择等过程。
遗传算法通常用于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例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控制系统等。
以下是一些遗传算法的优化技巧:1.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编码方案是将问题的解空间映射到遗传算法能够处理的搜索空间的方法。
对于某些问题,二进制编码可能更适合,而其他问题可能需要实数编码或有序编码。
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可以使遗传算法更加有效。
2.合理设计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是用来评估每个个体的优劣程度的函数。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应该与问题的目标函数相匹配,并且应该尽可能简单和高效。
同时,适应度函数还应该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或实际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算法的性能和结果。
3.选择合适的交叉和突变算子:交叉和突变算子是遗传算法中的两个重要操作,它们可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并有助于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
选择合适的交叉和突变算子可以提高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4.使用精英策略:精英策略是一种保留优秀个体的策略,即将每一代中的最优个体直接复制到下一代中。
使用精英策略可以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并提高找到的解的质量。
5.控制种群大小:种群大小是影响遗传算法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种群大小太小可能会导致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而种群大小太大则可能会导致计算时间和内存消耗增加。
因此,需要根据问题的规模和复杂度选择合适的种群大小。
6.合理设置终止条件:终止条件是控制遗传算法运行时间和终止条件的方法。
常见的终止条件包括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找到满意的解或达到某个收敛标准等。
选择合适的终止条件可以平衡算法的运行时间和找到的解的质量。
7.并行化遗传算法:对于大规模的优化问题,可以将遗传算法并行化以提高计算效率和性能。
并行化遗传算法可以通过将种群分成多个子种群,并在不同的处理器上同时进行进化来实现。
8.与其他优化方法结合使用:遗传算法可以与其他优化方法结合使用,例如梯度下降法、模拟退火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弥补遗传算法的不足之处,提高算法的性能和效率。
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问题求解的技巧

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问题求解的技巧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过程的优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优化问题的求解中。
它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遗传、交叉和变异等过程,不断演化出更优解的种群。
本文将介绍使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问题求解的一些技巧。
一、问题建模在使用遗传算法求解优化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建模。
建模的关键是定义适应度函数,即评价解的好坏程度的函数。
适应度函数应该能够准确地反映出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在建模时,还需要确定问题的变量范围、约束条件等。
二、编码与解码遗传算法对问题的解进行编码,将解表示为染色体或基因的形式。
编码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二进制编码、实数编码和排列编码等。
编码的选择应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求解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解码是将编码后的染色体或基因解码成问题的实际解。
解码过程应与编码过程相逆,保证解码后的结果能够准确地表示问题的解。
三、种群初始化种群初始化是遗传算法的起点,它决定了算法的初始状态。
种群的初始化应该尽量保证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常见的初始化方法有随机初始化和启发式初始化等。
在初始化时,还可以利用问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初始化,提高算法的效率。
四、选择操作选择操作是遗传算法中的关键步骤,它决定了哪些个体能够生存下来并参与后续的交叉和变异操作。
选择操作的目标是根据个体的适应度值,按照一定的概率选择优秀个体,并保留下来。
常见的选择方法有轮盘赌选择、锦标赛选择和排名选择等。
选择操作应该保证优秀个体有更高的生存概率,同时也应该给予较差个体一定的生存机会,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五、交叉操作交叉操作是遗传算法中的重要步骤,它模拟了自然界中的基因交叉过程。
交叉操作通过将两个个体的染色体或基因进行交叉,产生新的个体。
交叉操作的目标是将两个个体的优秀特征结合起来,产生更优解的个体。
常见的交叉操作有单点交叉、多点交叉和均匀交叉等。
在进行交叉操作时,应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求解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Matlab中的遗传算法实现与优化

Matlab中的遗传算法实现与优化引言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遗传和自然选择的计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和搜索问题。
在Matlab中,我们可以利用其强大的编程功能和优秀的优化工具箱来实现和优化遗传算法。
一、遗传算法简介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操作,逐步演化出最优解。
它包含了种群的初始化、适应度评估、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步骤。
1. 种群初始化在遗传算法开始前,我们需要初始化一个种群。
每个个体都表示一个可能的解。
个体的表达方式可以是二进制、浮点数等。
2. 适应度评估适应度函数用于评估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即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应度函数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设计。
例如,对于求解最优化问题,适应度函数可以是目标函数的值。
3. 选择选择操作根据个体的适应度,以一定的概率选择父代个体。
适应度高的个体被选中的概率更大,从而保留优秀的基因。
4. 交叉交叉操作模拟了基因的杂交。
通过对两个个体的基因进行交叉,产生新的子代个体。
交叉操作可以保留原始个体的优点,同时引入新的变化。
5. 变异变异操作模拟了基因的突变。
通过对个体的基因进行随机变化,引入新的多样性。
变异操作有助于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6. 迭代优化通过重复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逐步优化种群中的个体,直到满足停止准则。
二、Matlab中的遗传算法实现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优化工具箱中的遗传算法函数来实现和优化遗传算法。
1. 遗传算法函数Matlab中的遗传算法函数包括`ga`、`gamultiobj`和`patternsearch`等。
其中,`ga`是最常用的单目标遗传算法函数,而`gamultiobj`用于多目标优化问题。
`ga`函数的基本调用形式为:```[x, fval] = ga(fun, nvars)```其中,`fun`为适应度函数,`nvars`为变量的个数。
`ga`函数会返回最优解`x`和最优值`fval`。
2.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适应度函数的设计对于遗传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
遗传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分析

遗传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分析介绍: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优化算法是一类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遗传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遗传算法是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优化算法。
它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遗传、交叉和变异等过程,逐步搜索最优解。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编码、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步骤。
编码将问题转化为染色体的形式,选择通过适应度函数筛选出较优的个体,交叉将两个个体的染色体进行交换,变异则是对染色体进行随机变动。
二、遗传算法的优势1. 广泛适用性:遗传算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问题,包括线性和非线性问题、连续和离散问题等。
这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2. 全局搜索能力:遗传算法通过随机性和多样性的搜索策略,能够在搜索空间中找到全局最优解,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3. 并行性:遗传算法的并行性较强,可以通过多线程或分布式计算等方式提高求解效率。
三、遗传算法的不足之处1. 参数调整困难:遗传算法中的参数设置对算法的性能影响较大,但很难确定最优的参数取值。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这增加了算法的复杂性。
2. 运算时间较长:由于遗传算法的搜索过程是通过迭代进行的,因此在求解复杂问题时,运算时间较长。
这限制了其在某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中的应用。
3. 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虽然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搜索空间较大或问题的特殊性,遗传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
四、与其他优化算法的比较1. 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
与遗传算法相比,粒子群算法更加注重个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遗传算法更具优势。
2.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通过模拟固体物体冷却过程中的原子运动,搜索最优解。
与遗传算法相比,模拟退火算法更注重局部搜索能力,对于复杂问题的全局搜索能力较弱。
遗传算法 - 函数最优解计算

遗传算法 - 函数最优解计算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函数的最优解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函数的最优解往往是指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变量取值。
遗传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遗传交叉和变异等过程,逐步优化解空间中的个体,找到最优解。
我们来了解一下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遗传算法的核心思想是模拟达尔文的进化论,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对种群进行进化。
算法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组个体作为初始种群,每个个体代表函数的一个解。
2. 适应度评估: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定义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个体的好坏程度。
适应度函数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来设计,例如,对于求解函数的最大值问题,适应度函数可以直接使用函数值作为评估指标。
3. 选择操作:根据适应度函数的评估结果,选择一部分适应度较高的个体作为父代,用于后续的交叉和变异操作。
选择操作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轮盘赌选择、锦标赛选择等。
4. 交叉操作:从父代个体中随机选择两个个体,通过交叉操作生成新的个体。
交叉操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单点交叉、多点交叉等。
5. 变异操作:对新生成的个体进行变异操作,从而增加种群的多样性。
变异操作可以随机选择个体的某些基因,并进行随机变换。
6. 更新种群:将新生成的个体加入到种群中,形成新一代种群。
7. 终止条件判断:根据问题的要求,设置终止条件,例如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或找到满足要求的解等。
8. 迭代操作: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通过以上步骤的迭代,遗传算法能够逐步优化种群中的个体,找到函数的最优解。
在实际应用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各种函数的最优解问题,例如优化函数、组合优化、排课问题等。
遗传算法具有一定的优点,如能够在解空间中全局搜索、适应于多样化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算法的收敛速度较慢、对问题的依赖性较强等。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可以用于求解函数的最优解问题。
遗传算法在机器学习中参数优化作用

遗传算法在机器学习中参数优化作用机器学习领域中,参数优化是提高模型性能和泛化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遗传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优化算法,因其对搜索空间的全局探索和多样性维持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问题。
本文将介绍遗传算法在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作用,并探讨其应用的优势和限制。
首先,遗传算法在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局搜索能力:遗传算法通过在参数空间进行随机搜索和迭代优化,能够有效地遍历搜索空间并找到全局最优解。
相比于其他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等,遗传算法更适用于非凸、高维的参数优化问题。
2. 多样性维持能力:遗传算法通过使用交叉、变异等操作来产生新的个体,从而保持种群的多样性。
这一特性可以防止陷入局部最优解,并提高整体搜索的效率。
3. 适应度评估机制:遗传算法通过适应度函数来评估每个个体的优劣,并根据适应度的大小进行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
这一机制可以根据问题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适应度函数,从而实现对优化目标的灵活定义和调整。
除了以上的优势,遗传算法在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1. 计算复杂度高:由于遗传算法需要维护一个种群并进行大量的随机搜索和迭代优化,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特别是当参数空间较大或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并行优化时,计算负载会进一步增加。
2. 参数设置困难:遗传算法中的参数设置对最终优化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遗传算法参数和设置交叉、变异操作的概率等参数都需要经验和实验的支持,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和调优。
3. 适应度函数设计:适应度函数的设计对遗传算法的性能至关重要。
合理设计适应度函数可以引导算法在搜索空间中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区域,但如果适应度函数定义不合适,可能导致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或过早收敛。
尽管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遗传算法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机器学习中的参数优化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将介绍几个实际应用的例子:1. 神经网络参数优化: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其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参数的选择。
如何优化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与适应度函数

如何优化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与适应度函数优化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与适应度函数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选择和遗传机制的优化算法,它通过模拟生物进化的过程,逐步搜索最优解。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优化遗传算法的搜索空间和适应度函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方面的优化方法。
一、优化搜索空间1. 确定合适的变量范围在遗传算法中,搜索空间的定义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确定变量的范围,即每个变量可以取值的范围。
合适的变量范围可以保证搜索空间不会过大或过小,从而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
2. 采用变量编码方式变量编码方式是指将变量转化为遗传算法中的染色体表示形式。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实数编码和排列编码等。
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问题的特性,提高搜索效果。
3. 交叉与变异操作交叉和变异是遗传算法中的两个重要操作,可以增加搜索空间的多样性。
在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时,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进行调整,以保证搜索空间的充分探索。
二、优化适应度函数1. 确定合适的目标函数适应度函数是遗传算法中评估个体适应度的函数,它决定了个体在进化过程中的生存能力。
确定合适的目标函数是优化适应度函数的关键。
目标函数应能准确地描述问题的目标,同时具备可计算性和可优化性。
2. 引入约束条件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存在一些约束条件,如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等。
为了优化适应度函数,需要将这些约束条件引入到适应度函数中,从而保证搜索到的解满足问题的约束条件。
3. 适应度函数的动态调整在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中,适应度函数的选择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可以动态调整适应度函数的权重或参数,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
三、优化遗传算法的综合策略1. 多样性保持策略在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中,多样性是保证搜索空间充分探索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持多样性,可以采用多样性保持策略,如精英保留策略、多样性保持操作等。
2. 改进选择策略选择策略是遗传算法中选择优秀个体的方法。
多种遗传算法在函数优化方面的性能比较分析

、 , 0 I . 3 3 、 No . 5 Oc t . 2 01 3
多种 遗传算法在 函数优 化方面
的性 能 比较分析
齐
摘
畅 ,王冬 霞 ,韩
颖
( 辽宁工 业 大学 电子与 信 息工程 学 院, 辽宁 锦 州 1 2 1 0 0 1 )
要:进行 了 4种常用的遗传算法 ( 适值 函数标 定遗传 算法、顺序选择遗传算法 、两 点交叉遗传算法和 自
An d M AT L AB wa s u s e d t o s i mu l a t e t h e e x p e i r me n t . h e T s i mu l a i t o n s h o ws t h a t b e t t e r s t a b i l i t y i s s h o wn i n i f t n e s s f u n c t i o n c a l i b r a t i o n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h m,s e q u e n i t a l s e l e c i t o n g e n e t i c a l g o i r t h m a n d a ap d t i v e g e n e t i c a l g o r i t m h e x c e p t i nt wo - p o i n t L " T O S S O V e r g e n e i t c a l g o r i t h m, a n dt h e o p i t ma l s o l u i t o n s o f t h e m a r e
适应遗传算法 )在求函数最优解 问题上 的性能 比较分析 ,并采用 M A T L A B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表 明,除两点交叉 遗传算法外 ,在求函数最优解 问题 上适值 函数标定遗传算法、顺序选择遗传算法和 自适应遗传算法均表现 出了较 好 的稳定性 ,同时所求得 的函数最优解均较准确 。其 中,顺序选择遗传算法在求 函数最优解 方面性 能最好 。 关键词 :适值 函数标定遗传算法 ;顺序选择遗传算法 ;两 点交叉遗传算法 : 自适应遗传 算法 ;函数最优解 中图分 类号 :T N 9 1 1 文献标 识码:A 文章编号 :1 6 7 4 . 3 2 6 1 ( 2 0 1 3 ) 0 5 . 0 2 9 0 . 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遗传算法与函数优化4.1 研究函数优化的必要性:首先,对很多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后,可将其抽象为一个数值函数的优化问题。
由于问题种类的繁多,影响因素的复杂,这些数学函数会呈现出不同的数学特征。
除了在函数是连续、可求导、低阶的简单情况下可解析地求出其最优解外,大部分情况下需要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来进行近似优化计算。
其次,如何评价一个遗传算法的性能优劣程度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现实问题种类繁多,影响因素复杂,若对各种情况都加以考虑进行试算,其计算工作量势必太大。
由于纯数值函数优化问题不包含有某一具体应用领域中的专门知识,它们便于不同应用领域中的研究人员能够进行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算法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和实际应用能力。
所以人们专门设计了一些具有复杂数学特征的纯数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对这些函数的优化计算情况来测试各种遗传算法的性能。
4.2 评价遗传算法性能的常用测试函数在设计用于评价遗传算法性能的测试函数时,必须考虑实际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中所可能呈现出的各种数学特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影响因素。
这里所说的数学特性主要包括:●连续函数或离散函数;●凹函数或凸函数;●二次函数或非二次函数;●低维函数或高维函数;●确定性函数或随机性函数;●单峰值函数或多峰值函数,等等。
下面是一些在评价遗传算法性能时经常用到的测试函数:(1)De Jong函数F1:这是一个简单的平方和函数,只有一个极小点f1(0, 0, 0)=0。
(2)De Jong 函数F2:这是一个二维函数,它具有一个全局极小点f 2(1,1) = 0。
该函数虽然是单峰值的函数,但它却是病态的,难以进行全局极小化。
(3)De Jong 函数F3:这是一个不连续函数,对于]0.5,12.5[--∈i x 区域内的每一个点,它都取全局极小值30),,,,(543213-=x x x x x f 。
(4)De Jong函数F4:这是一个含有高斯噪声的4次函数,当不考虑噪声的影响时,它具有一个全局极小值f4(0,0,…,0)=0。
(5)De Jong函数F5:这是一个多峰值函数,它总共有25个局部极小点,其中有一个是全局极小点,全局极小值为f5(-32,-32)=0.998。
(6)Shaffer函数F6: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只具有一个全局极小点f6(0,0)=0。
(7)Shaffer函数F7: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只具有一个全局极小点f7(0,0)=0。
(8)Goldstein-Price函数: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只具有一个全局极小点f(0,-1)=3。
(9)Shubert函数:这是一个多峰值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它总共有760个局部最小点,其中的18个点是全局最小点,全局最小值为f=-186.731。
(10)六峰值驼背函数(Six-hump Camel Back Function):该函数共有六个局部极小点,其中(-0.0898,0.7126)和(0.0898,-0.7126)为全局最小点,最小值为f(-0.0898,0.7126) =f(0.0898,-0.7126) = -1.031628。
(11)带有复杂约束条件的函数(之一):该函数的全局最小点为:f(1,1,1,1,1,1,1,1,3,3,3,1) = -15。
(12)带有复杂约束条件的函数(之二):该函数的全局最大点为:f(1,0,0) = 2.471428。
4.3 De Jong的研究结论De Jong用来进行函数优化问题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前面所介绍的De Jong测试函数F1~F5。
他采用了下面的一些研究方法:1.编码方法用二进制编码符号串来表示个体。
2.算法的影响参数●群体大小M;●交叉概率p c;●变异概率p m;●代沟G。
3.算法种类(子代群体复制策赂)●R1:基本遗传算法(比例选择、单点交叉、基本位变异);●R2:保留最佳个体模型;●R3:期望值模型;●R4:保留最佳期望值模型;●R5:排挤因子模型;●R6:广义交叉模型。
群体规模对等位基因损失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1,测试函数为F1)群体规模对离线性能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1,测试函数为F1)群体规模对在线性能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1,测试函数为F1)变异概率对等位基因损失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1,测试函数为F1)变异概率对离线性能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1,测试函数为F1)变异概率对在线性能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1,测试函数为F1)优化策略R1,R2,R3在基因损失方面的性能比较(测试函数为F1)优化策略R1,R2,R3的离线性能比较(测试函数为F1)经过仔细分析和计算,De Jong 得到了下述几条重要的结论: 结论1群体的规模越大,遗传算法的离线性能越好,越容易收敛。
结论2规模较大的群体,遗传算法的初始在线性能较差;而规模较小的群体,遗传算法的初始在线性能较好。
结论3虽然变异概率的增大也会增加群体的多样性,但它却降低了遗传算法的离线性能相在线性能,并且随着变异概率的增大,遗传算法的性能越来越接近于随机搜索算法的性能。
结论4使用保留最佳个体模型或期望值模型的遗传算法比基本遗传算法的性能有明显的改进。
结论5对于广义交叉算子,随着交叉点数的增加会降低遗传算法的在线性能和离线性能。
这些结论在遗传算法的开发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4 多目标优化多目标优化问题一般可描述为下面的数学模型: 优化策略R1,R2,R3的在线性能比较(测试函数为F1)排挤因子对离线性能的影响(优化策略为R5,测试函数为5)式中,V-min 表示向量极小化,即向量目标中的各个子目标函数都尽可能地极小化的意思。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难点在于,在很多情况下,各个子目标有可能是相互冲突的,一个子目标的改善有可能会引起另一个子目标性能的降低,也就是说,要同时使这多个子目标都一起达到最优值是不可能的,而只能是在它们中间进行协调和折衷处理,使各个子目标函数都尽可能地达到最优。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与单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为了正确地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必须对其最优解的概念进行定义。
定义:设m R X ⊆是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约束集,p R x f ∈)(是多目标优化时的向量目标函数,X x X x ∈∈21, 。
)()(21x f x f k k ≤),2,1(p k =∀并且)()(21x f x f k k <),2,1(p k =∃则称解x 1比解x 2优越。
定义:设m R X ⊆是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约束集,p R x f ∈)(是向量目标函数,若X x ∈*,并且x *比X 中的所有其他点都优越,则称x *是多目标极小化模型的最优解。
由该定义可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x *就是使向量目标函数f (x )的每一个子目标函数都同时到达最优点的解,如图所示。
显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是不存在的。
定义:设m R X ⊆是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约束集,p R x f ∈)(是向量目标函数,若X x ∈~,并且不存在比x~更优越的x,则称x~为多目标极小化模型的Pareto最优解,或称为非劣解。
由该定义可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仅仅只是它的一个可以接受的“不坏”的解,并且通常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大多都具有很多个Pareto最优解,如图所示。
由上述三个定义可知,着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存在最优解的话、则这个最优解必定是Pareto最优解,并且Pareto最优解也只由这些最优解所组成,再不包含有其他解。
所以可以这么说,Pareto最优解是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合理的解集合。
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遗传算法对于如何求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目前已经提出了多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方法。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主要的方法。
1.权重系数变化法对于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若给其各个子目标函数f i(x),(i=1,2,…,p),赋予不同的权重w i(i=1,2,…,p),其中各w i的大小代表相应子目标f i(x)在多目标优化问题中的重要程度。
则各个子目标函数的线性加权和可表示为:若以这个线性加权和作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评价函数,则多目标优化问题就可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
权重系数变化法就是在这个评价函数的基础上,对每个个体取不同的权重系数,就可以利用通常的遗传算法来求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个Pareto最优解。
2.并列选择法并列选择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群体中的全部个体按子目标函数的数目均等地划分为一些子群体,对每个子群体分配一个子目标函数.各个子目标函数在其相应的子群体中独立地进行选择运算,各自选锋出一些适应度较高的个体组成一个新的子群体,然后再将所有这些新生成的子群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群体,在这个完整的群体中进行交叉运算和变异运算,从而生成下一代的完整群体,如此这样不断地进行“分割——并列选择——合并。
过程,最终可求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
这种方法很容易产生个别子目标函数的极端最优解,而要找到所有目标函数在某种程度上较好的协调最优解却比较困难。
3.排序选择法排序选择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Pareto最优个体”的概念来对群体中的各个个体进行排序,依据这个排列次序来进行进比过程中的选择运算.从而使得排在前面的Pareto最优个体将有更多的机会遗传到下一代群体中。
如此这样经过一定代数的循环之后,最终就可求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
这里所谓的Pareto最优个体,是指群体中的这样一个或一些个体,群体中的其他个体都不比它或它们更优越。
需要说明的是,在群体进化过程个所产生的Pareto最优个体并不一定就对应于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
当然,当遗传算法运行结束时,我们需要取排在前面的几个Pareto最优个体,以它们所对应的解来作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
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Pareto最优个体排序的算法是:算法ParetoIndividual①设置初始序号r = 1。
②求出群体中的Pareto最优个体,定义这些个体的序号为r③从群体中去掉Pareto最优个体.并更改序号r = r+1。
④转到第②步,直到处理完群体中的所有个体。
由上述Pareto最优个体排序算法可知,排序选择法仅仅度量了各个个体之间的优越次序,而未度量各个个体的分散程度,所以它易于生很多个相似的Pareto最优解,而难于生成分布较广的Pareto最优解。
4.共享函数法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时,一般希望所得到的解能够尽可能地分散在整个Pareto最优解集合内,而不是集中在其Pareto最优解集合内的某一个较小的区域上。
为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利用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技术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
这种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方法称为共享函数法,它将共享函数的概念引入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遗传算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