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

合集下载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分析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说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然而,一些不诚信的公司可能会滥用财务报告,从而实施舞弊行为。

本文旨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以帮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识别可能存在舞弊行为的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引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评估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的重要工具。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借助舞弊手段,篡改财务报告以获得不当利益。

了解和分析舞弊动机对于预防和打击财务报告舞弊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分类1. 获得高涨停板效应:某些上市公司可能会利用财务报告舞弊来吸引投资者注意力,从而推高公司股价并获得高达涨停板效应的利润。

2. 突出业绩:为了避免公司股价下跌或投资者的质疑,一些公司可能会利用舞弊手段来突出虚假的业绩,使公司看起来更具吸引力。

3. 欺骗投资者:通过篡改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可能会误导投资者,使其对公司的价值和前景产生错误的认知,进而控制市场。

三、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影响1. 投资者信心丧失:一旦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舞弊行为,他们很可能会对该公司失去信心,并撤资或减持其股份,从而对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市场不稳定:财务报告舞弊会损害市场公平性和透明度,使市场充斥着不真实的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进而导致市场不稳定。

3. 监管机构信任危机:财务报告舞弊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是一次挑战。

一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现舞弊,监管机构可能会受到质疑,其有效性和可靠性遭受质疑。

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动机的措施1. 加强监管: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核和监督,提高舞弊行为的发现几率,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公司治理的完善:上市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并建立独立的监事会或董事会,防止公司高层利用财务报告舞弊。

3. 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应提高自己对财务报告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辨别可能存在舞弊行为的迹象,并及时报告给监管机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与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与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与思考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由于财务舞弊行为的存在,上市公司的信誉受到了严重损害。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与思考进行探讨,从而加深人们对财务舞弊的认识,并提出一些缓解财务舞弊的思路。

一、什么是财务舞弊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以虚假的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股东、管理层、政府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财务舞弊通常涉及涨价或缩小损失范围的做法,以提高公司的财务表现,从而使投资者产生错误的决策。

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包括虚报收入、操纵成本、隐藏负债、突出资产、掩盖损失等。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面临着来自股东和投资者的巨大压力,需要实现高回报率和稳定的财务增长。

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一些公司选择走捷径,通过财务舞弊来虚增财务数据。

2. 监管不力:尽管政府、证监会等机构设立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但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监管中还存在不足。

监管部门在制定和执行监管政策时,可能会存在操作上的漏洞,导致企业容易采取财务舞弊手段。

3. 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监督机制不完善,职业道德缺失,容易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

由于内部控制不到位,金融人员很容易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操纵。

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影响1. 投资者利益受损:财务舞弊导致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使投资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依赖于企业财务报表,如果财务报表虚假,投资者将难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 市场信任打击:财务舞弊行为对整个市场的信任程度造成重大影响。

当投资人对市场的透明度和诚信程度产生怀疑时,他们将对市场的长期稳定性产生疑虑。

3. 经济稳定受威胁:财务舞弊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加,进而对经济稳定产生直接影响。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否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缓解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思路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当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合集5篇]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合集5篇]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合集5篇]第一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摘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一直是证券市场的“痼疾”,并一直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

这不仅仅危害到市场本身的公平性,阻碍市场健康的发展,而且伤害到各个利益相关者得切身利益,使他们的投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进行有效治理,这不仅是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实务人员探讨的课题,更是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鉴于此,本文将要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以及遏制舞弊的方法,旨在对投资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目录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1 1.1 法律环境的缺陷................................................1 1.2 证券市场相关制度的不完善......................................1 1.2.1 “IPO”制度..............................................1 1.2.2 配股政策.................................................2 1.3 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2 1.4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空隙..........................................2 1.5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2 2 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3 2.1 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3)2.2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4 2.2.1 加强内部审计.............................................4 2.2.2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4 2.2.3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4 3 结论..............................................................4 主要参考文献. (5)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舞弊探讨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1.1 法律环境的缺陷首先, 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会计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宏观经济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股市从零起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市值已经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在今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市场的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常的预期机制。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主体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财政部2000年调查157家企业,结果利润、资产不实的竟然占到154家,失实率接近100%。

而上市公司情况亦不会太好,相继出现的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事件、中科创业事件、基金黑幕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规范证券市场,打击财务舞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财务舞弊的受害者绝对不仅仅是投资者而已,舞弊之风会严重影响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市场发展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进而进一步削弱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乃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解决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相关概念1.财务报表舞弊我国2001年7月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它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告舞弊包括了除侵占资产以外的其他行为(挪用或侵占资产是不同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种舞弊行为)。

2.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以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关系在这三个概念中,会计信息失真所涵盖的范围最大,它包括了无意识的会计错误和有意识的盈余管理及财务报表舞弊。

财务报表舞弊与会计错误最大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错误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财务报告舞弊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指的是管理层或相关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公司利益,通过虚构、篡改或隐瞒财务数据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从原因、手段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透析。

首先,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主要包括盈利压力、治理结构薄弱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

上市公司需要保持持续增长,满足投资者和分析师的期望,否则股价可能会受到打击。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公司管理层可能会通过财务报告舞弊来虚增盈利,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另外,一些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薄弱,监管机制不完善,给了管理层或相关人员更多的操作空间,容易产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其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手段主要包括收入和成本虚增、资产负债表篡改、虚假披露和现金流量造假等。

收入和成本虚增是一种常见的手段,公司可能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来夸大业绩。

同时,也会通过将部分费用记入资本支出或其他非运营成本来虚减成本。

资产负债表篡改主要是通过虚构或隐瞒资产或负债来改变公司的财务状况,比如通过虚构应收账款或隐瞒坏账等。

虚假披露则是通过不按规定披露真实的财务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现金流量造假则是通过篡改现金流量表来掩盖真实的经营状况。

最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会给公司、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于公司而言,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导致其形象受损,信誉降低,甚至可能面临诉讼和罚款。

对于投资者而言,财务报告舞弊会误导他们对公司的投资决策,导致投资损失。

对于市场而言,财务报告舞弊会破坏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影响市场信心,不利于市场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质量。

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惩罚。

同时,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和内部审计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中存在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用户无法获得真实和公正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伤害投资者利益,损害市场秩序,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成因复杂,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财务报告舞弊,需要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采取虚假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手段,虚增收入、利润或者减少负债等,以达到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 管理层诚信缺失: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满足投资者和市场的业绩预期,会选择操纵财务报告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不良情况,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和股价支撑。

3. 会计核算灰色地带: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利用灰色地带来进行财务报告舞弊,虚增利润、掩盖亏损。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觉得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滋生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对策建议1. 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监管,完善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监管的效能和透明度,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2. 提高管理层诚信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独立董事监督,增强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层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降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动机。

3. 加强会计监管:强化会计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提高会计师的独立性和审慎性,严格约束会计核算灰色地带,防范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4. 加大处罚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惩,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5. 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解和辨别能力,增强市场透明度,形成舆论监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告针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财务舞弊的手段、危害及防范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简介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2015年至2018年间,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公司利润,误导投资者。

具体舞弊手段如下:1. 虚构交易:A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公司报表,虚增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A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当期利润。

3. 隐瞒费用:A公司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减少当期费用,虚增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A公司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公司报表,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三、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将不存在的销售收入计入报表,从而达到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A公司虚构了大量的销售合同,虚增了营业收入。

2. 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财务舞弊的另一种常见手段,企业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延长收入确认周期等手段,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延长收入确认周期,将本应计入下期的收入提前计入本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3. 隐藏费用:隐藏费用是财务舞弊的又一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费用、降低费用标准等手段,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在本案例中,A公司通过降低费用标准,将本应计入本期的费用推迟计入下期,虚增了当期利润。

4.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财务舞弊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虚增资产价值等手段,将不存在的资产计入报表,从而虚增公司资产总额。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一、背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的现象,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采取编造虚假报告来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虚增收入、减少负债,虚构应收账款等手法。

2. 内部控制不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滋生。

内部控制环境欠佳,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失职渎职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重要原因。

3. 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给投资者带来了误导,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获得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容易成为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者。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不力,监管体系缺失,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了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屡禁不止。

5. 道德风险: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企业管理层的私心、私欲,往往会导致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发生。

三、对策1. 完善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3.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审核,加大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掩盖、造假财务报告的行为。

4.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组织架构,保证企业管理层真实、公正地履行公司治理职责,有效约束公司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

5. 增加投资者教育: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投资,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受害可能。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问题也日益凸显。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和健康发展。

深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规范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因分析1. 利益驱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往往是出于利益的驱使。

一些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股价和更大的市场价值,会在财务报告中夸大利润、隐瞒损失,以此来吸引投资者和提高公司的估值。

这种利益驱动的行为使得一些上市公司放弃了诚信和透明度,而去追求短期的利益,从而导致了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2. 监管不力在我国,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监管漏洞和不足。

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监管和审计,进而实施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

监管部门在审计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漏洞,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制度,导致了监管的不力和失灵。

3. 内部控制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完善,使得财务报告的舞弊行为得以持续。

内部控制不完善使得公司管理层难以监督财务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行为,也使得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从而导致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对策建议1. 完善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在审计监管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和制度,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管。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定期审核和不定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防范和遏制财务报告舞弊的发生。

2.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上市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建设,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对公司高管层和财务人员的监管和约束,规范公司的财务报告行为,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3. 强化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信息的披露,及时向投资者和公众公布重大事项和财务信息,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与思考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分析与思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构、隐瞒、夸大财务信息等手段,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误导市场的目的。

这种行为违背了上市公司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破坏了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对于这一现象,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利益。

首先,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

外部原因包括监管不力、市场环境恶劣、投资者质量低等。

监管不力是导致财务舞弊较为主要的外部原因,监管机构在审核、查处方面存在疏漏,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容易让上市公司找到漏洞进行欺诈行为。

市场环境恶劣包括经济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这些因素给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动因。

投资者质量低则是指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了解不足,容易被忽悠和误导。

其次,内部原因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职业道德缺失等。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是指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职责未能履行,导致公司决策不合理、财务信息失真。

财务管理不规范是指财务管理流程不严格,内部控制不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

职业道德缺失是指公司高管人员缺乏职业操守,为了个人利益或追求公司业绩,不择手段地进行财务欺诈。

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情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和纠正。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审核、监测和追踪,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及时发现和惩处财务欺诈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提高其独立性和专业水平,严禁其参与财务欺诈活动。

其次,改善公司治理机制。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内部监督和约束,提升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此外,公司应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披露,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向投资者公开。

再次,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

投资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盲目投资或被公司财务信息误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学院商学院专业会计学班级会计071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会计学专业201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会计学专业201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会计学专业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时值2011,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 多年,不可否认在这30 年里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股市也从无到有,从不为人知到家喻户晓实现了跨步式飞跃。

但是,自从中国股市诞生之日起,财务报表舞弊就如梦靥萦绕无数投资者的心头。

其破坏力之强,波及面之广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

现在正值中国进行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整顿市场纪律,防止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先对财务报表舞弊进行了定义,然后例举了财务报表舞弊的 6 种动机,以期从动机中寻找舞弊的根源。

继而本文列出了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法,并从收入、费用和关联方三方面进行了分类。

最后本文尝试从投资者和审计者两方面的角度提出符合其身份特征的识别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动机;解决方法I 会计学专业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At the year of 2011 Chinese revolution has been going on for morethan 30 years. Admittly in this 30 years’ period Chinese economy have had a greatdevelopment and Chinese stocking market also witnessed a dramatic growth. But onething shall never be forgotten is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ulent which caused so greatdamage and so many people had been involved in. Nowadays the new phase of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going the problems about how to reorganizethe marketing disciplines and how to deliberately calculated to make cheatingimpossible are at urgent to be researched and solved. This article firstly givedefinition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and then tries to list the six motivations ofthe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and then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regular ways to fraud interms of incoming aspect cost aspect and affiliated companiesaspect. At last thisarticle attempts to give out the solutions about the above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investors and audits. Key Words:Public company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Motivation Solution II 目录一、引言................................................................................................... .....................2二、财务报表舞弊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2 (一)国外的财务报表舞弊定义. (2)(二)我国的财务报表舞弊定义.........................................................................2 (三)财务报表舞弊、盈余管理和会计错误的概念辨析.................................3三、财务报表舞弊的动机分析....................................................................................3 (一)上市融资动机 (3)(二)保牌、摘帽 (4)(三)虚抬股价动机 (5)(四)借款动机................................................................................................... ..5 (五)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5四、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5 (一)收入舞弊手段 (5)(二)费用舞弊手法 (6)(三)关联方舞弊 (7)五、识别舞弊风险的相关因素....................................................................................8 (一)投资者角度. (8)(二)审计者角度 (10)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我国的证券市场自从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1 年风风雨雨。

在这21 年里,我国证券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从发行总规模还是从股票数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在成就背后不总是欢声笑语,一次又一次财务报表舞弊丑闻让企业无颜让监督部门脸上无光更让中小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中农信倒闭、株洲有色巨亏以及中创集团、海南发展银行被接管、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被关闭;“银广厦”虚构主营业务收入、“琼民源”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欺骗广大投资者,使虚构巨额利润事件震惊全国;其股东蒙受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红光实业在股票发行上市申报材料中,虚构产品销售、虚增产品库存等将亏损虚报为盈利,骗取公司上市等等。

财政部2000 年调查157 家企业,结果利润、资产不实的竟然占到154 家,失实率接近100%!1 当然财务舞弊的受害者绝对不仅仅是投资者而已,舞弊之风会严重影响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市场发展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进而进一步削弱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乃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解决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财务报表舞弊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一)国外的财务报表舞弊定义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将财务报表舞弊定义为:有意地、故意地错报或漏报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会计数据,以及提供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一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改变或调整其判断和决定的会计数据。

2(二)我国的财务报表舞弊定义我国2001 年7 月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 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它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告舞弊包括了除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侵占资产以外的其他行为挪用或侵占资产是不同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种舞弊行为。

3(三)财务报表舞弊、盈余管理和会计错误的概念辨析从上述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得知,财务报表舞弊是一种故意的欺诈投资者的犯罪行为,其行为与会计错误和盈余管理有着差别。

首先会计错误是指无意识的由于会计人员水平或者对于准则理解的偏差而产生的录入财务报表的错误。

会计错误与财务舞弊的本质区别是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

近年来许多上市公司滥用调整操控利润却借口会计错误,这实在是一种很低级的借口。

相比会计错误和财务舞弊的区别,盈余管理和财务报表舞弊的区别就不是那么的大,中间还存在许多灰色地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会计人员和公司管理者利用从而操控利润,这在本篇稍后些的舞弊常用手段中会提到。

总体而言,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操控利润的一种行为。

具体的举例而言: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夸大研发费用的摊销,夸大重组费用和资产冲销和低估坏账准备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属于盈余管理,一旦超出合理合法的范畴也属于财务舞弊,至于提前确认收入,编造虚假收入,倒签销售发票等这些属于典型并且已经被用滥了的财务报表舞弊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