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评审标准
如何做建筑方案设计的评审标准

建筑方案设计的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一:创意性和独特性
一个优秀的建筑方案设计必须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能够突破传统的设计思路,展现设计
师的独特创意和想法。
评审人员需要评估设计方案是否具有新颖的外观、结构和空间布局,是否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美感。
评审标准二:功能性和实用性
建筑是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提供场所的空间,因此功能性和实用性是建筑方案设计
的重要考量因素。
评审人员需要评估设计方案是否满足业主的需求和要求,是否能够合理
利用空间、便利使用,并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评审标准三:符合当地环境和规划要求
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协调。
评审人员需要评估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当地的建筑风格、规划要求和建筑标准,是否能够和
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评审标准四:结构安全和技术可行性
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技术可行性,评审人员需要评估设计方案是否
符合相关的建筑法规和标准,是否设计合理、结构稳固,是否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和人为
的灾害。
评审标准五:可持续性和节能性
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节能性,评审人员需要评估设计方案是否能够
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否能够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
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评审时,评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评审标准,对设计方案进行
全面、科学的评估,以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可行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评审过程,才能产
生出优秀的建筑方案设计,满足业主的需求,赢得市场的青睐。
建筑方案评审标准

建筑方案评审标准建筑方案评审标准是评价和审核建筑设计方案的准则和指导原则,旨在确保建筑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方案评审标准的内容。
一、总体规划和布局建筑方案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是评审的重点,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功能布局:建筑方案要能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如办公、居住、商业等。
评审时要关注各功能区域的合理性和流线布置的便利性。
2. 建筑体块布局:建筑群体的布局要符合城市规划和环境要求,评审时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一体性。
3. 交通与绿化布局:评审时要关注交通组织的合理性和通行效率,绿化布局的美观性和环境效应。
二、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建筑造型和立面设计是建筑方案的外观表现,评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的整体形象:建筑的整体造型要符合功能需求和审美要求,评审时要关注建筑的独特性和视觉冲击力。
2. 建筑立面设计:评审时要考虑建筑立面的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和造型处理,以及立面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3. 建筑节能和环保设计:评审时要关注建筑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措施,如保温材料的选择、光照利用和雨水收集利用等。
三、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建筑方案的结构设计和安全性是保证建筑安全可靠的重要考虑因素,评审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布局和承重系统:评审时要关注结构的布局合理性和承重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建筑在各种荷载下能正常工作。
2. 结构材料和构造设计:评审时要考虑结构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构造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可行性。
3. 防火设计和安全预防措施:评审时要确保建筑的防火设计和安全预防措施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四、室内设计和功能布置建筑方案的室内设计和功能布置是评审的重要内容,评审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室内空间规划和布局:评审时要考虑室内空间的合理划分和功能布置,确保室内空间的流线和使用效率。
2. 室内装饰和家具设计:评审时要关注室内装饰的美观性和材料选择,家具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建筑方案评审打分标准

建筑方案评审打分标准建筑方案评审打分标准一、设计创意与创新性(20%)评审人员应首先评估建筑方案的设计创意和创新性。
这包括方案对于建筑风格、形式和功能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处理。
评分应基于该方案能否向人们展示全新的设计思路,并体现出创新的概念和理念。
二、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20%)评审人员应评估设计方案中功能布局和空间组织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这包括方案中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通道和流线的设计,以及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布局。
评分应基于方案满足功能需要的程度和空间组织的高效性。
三、建筑外观与风格(15%)评审人员应评估建筑方案的外观设计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这包括建筑的整体形象、外观材料的选择、立面处理和建筑风格的表达。
评分应基于方案的外观设计是否引人注目、独特的同时与环境相融合。
四、结构安全与稳定性(15%)评审人员应评估建筑方案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方案对于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建筑结构的合理性、耐久性和抗震性。
评分应基于方案满足建筑安全和稳定性要求的程度。
五、可持续性与环境友好性(15%)评审人员应评估建筑方案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这包括方案对于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以及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考虑,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保持。
评分应基于方案在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方面的表现。
六、成本效益与可行性(10%)评审人员应评估建筑方案的成本效益和可行性。
这包括方案的建造成本、运营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等方面的预估,以及其对项目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的影响。
评分应基于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表现。
七、设计图纸与技术规范(5%)评审人员应评估建筑方案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这包括方案的平面布局图、立面图、剖面图等设计图纸,以及对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评分应基于方案图纸和技术规范是否清晰、准确,并能够满足建造和施工要求。
八、团队能力与经验(10%)评审人员应评估建筑设计团队的能力和经验。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标准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标准一、前言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活动,提高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的各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环节。
三、评审标准1.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建筑防火规范等。
2.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包括建筑使用功能、空间布局、通风采光、避灾逃生等要求。
3.合理利用场地资源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合理利用场地资源,包括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因素,充分发挥场地潜力。
4.符合结构安全要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符合结构安全要求,包括承载力、抗震性能、抗风性能、抗火性能等结构设计指标。
5.注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包括建筑节能设计、建筑排水处理、建筑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
6.符合审美要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符合审美要求,包括建筑外观、内部装饰、色彩搭配等方面,体现建筑艺术价值。
7.合理规划交通需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合理规划交通需求,包括车辆通行、行人通行、停车设施等交通规划设计要求。
8.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需求,包括建筑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室内环境舒适性等使用功能设计要求。
四、评审程序1.召集评审专家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应召集评审专家组,包括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暖通设计、节能设计、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的专家。
2.评审材料准备评审单位应提供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相关材料,包括设计文件、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设计报告等。
3.专家评审分析专家评审应根据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标准,对设计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
4.撰写评审报告评审专家组应撰写评审报告,对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进行评价,提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建议改进的措施。
建筑方案作图 评分标准

建筑方案作图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对建筑方案作图进行综合评价和打分的指标,它是建筑方案作图评审的依据。
一个好的建筑方案作图评分标准可以帮助评审人员全面客观地评价作图质量,从而选出最佳的建筑方案。
以下是一个可以用于评分建筑方案作图的标准,共分为五大类别。
一、设计概念和想法(30%)1. 原创性和创新性:方案是否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想法。
2. 艺术性和美感:方案是否具有艺术性和美感,是否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3. 功能性和实用性: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实际使用效果,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4. 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方案是否考虑了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是否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二、平面布局和空间规划(20%)1. 空间组织和布局:方案中的空间组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实现功能需求。
2. 空间流线和连通性:方案中的空间流线是否清晰,是否能够良好地连接各个区域。
3. 空间比例和尺度:方案中的空间比例和尺度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给人舒适的使用感受。
三、建筑形态和外观设计(20%)1. 整体造型和形象性:方案中的建筑整体造型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标志性。
2. 立面处理和材料运用:方案中的立面处理是否得体,材料运用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和视觉效果。
3. 硴面设计和景观融合:方案中的硴面设计是否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是否能够与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融合。
四、技术可行性和施工可行性(20%)1. 结构设计和承重系统:方案中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承重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
2. 施工工艺和流程:方案中的施工工艺和流程是否合理,能否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可行性分析和可靠性研究:方案中的可行性分析和可靠性研究是否充分,是否能够确保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绘图质量和表达清晰度(10%)1. 图面规范和完整性:方案中的图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具有完整的关键信息。
2. 平面布局和图面比例:方案中的平面布局是否合理,图面比例是否适当。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标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标一、项目背景及概况XXXX项目位于某某市某某区,拟建设一座XXXX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建筑。
本次招标旨在征集优秀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旨在将项目打造成为某某市的地标性建筑,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设计方案评审标准1. 设计理念是否符合项目需求,并是否满足相关规范和法规要求;2. 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3. 设计方案对建筑环境及场地的适应性;4. 设计方案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美观、实用;5. 设计方案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考虑;6. 设计方案的施工可行性。
三、设计方案评审委员会成员:1. 委员长:某某某,某某市建筑设计院院长;2. 委员:某某某,某某市规划局局长;3. 委员:某某某,某某大学建筑学院教授;4. 委员:某某某,某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5. 委员:某某某,某某市建筑行业协会会长。
四、设计方案评审流程1. 委员会成员将根据提交的设计方案文件进行初步评审,对符合要求的方案进行初步筛选;2. 初步筛选出的方案将进行现场汇报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将对现场答辩内容进行评定,并提出意见和建议;3. 最终评审委员会将对经过答辩的方案进行综合评分,最终确定中标方案。
五、设计方案评审1. 第一阶段:初步评审根据设计方案提交文件,委员会成员对设计理念、创新性、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给予初步评分。
初步评审结果如下:- 设计方案A:符合要求,创新性较高,空间布局合理,给予90分;- 设计方案B:建筑风格特色鲜明,但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地方,给予80分;- 设计方案C:设计理念清晰,但在空间布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给予85分;- 设计方案D:创新性较低,且存在严重的不符合规范问题,给予60分。
2. 第二阶段:现场答辩经过初步评审,设计方案A、B、C进入现场答辩阶段。
在现场答辩中,各设计方案负责人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并回答了委员会成员的提问。
经过现场答辩的评定,结果如下:- 设计方案A:现场答辩表现较好,给予95分;- 设计方案B:现场答辩表现一般,给予85分;- 设计方案C:现场答辩表现良好,给予90分。
如何做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评审

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评审一、项目概况该项目是一座商业综合体建筑,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项目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是一个极具投资价值的地段。
建筑包括商业楼、写字楼、停车场等功能,是一个为市民提供购物、娱乐、办公等一体化服务的综合性建筑。
二、设计原则1.功能合理:根据项目定位和需求,设计合理的商业楼、写字楼、停车场等功能空间,使建筑各部分互相协调、有机统一。
2.安全可靠: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防火防盗等安全设施完善。
3.节能环保:设计建筑采光、通风、供暖等系统,使建筑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对建筑的环保要求。
4.美观实用:设计考虑建筑外观的美观性和实用性,使建筑款式简洁大方、功能实用。
三、设计内容1.分析:对项目定位、市场需求、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设计要素,确定建筑的整体风格。
2.功能布局:设计商业楼、写字楼、停车场等功能空间的布局,确保各部分功能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3.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包括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屋面结构等,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牢固。
4.建筑设备:设计建筑设备系统,包括电气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确保建筑设备正常运行。
5.装饰设计:设计建筑装饰,包括外立面装饰、室内装饰等,使建筑呈现出美观的外观和舒适的内部环境。
四、设计评审1.开会议:组织设计团队成员、业主、相关专家等人员进行设计评审会议,确定评审时间和流程。
2.评审材料:设计单位提供设计方案、施工图纸、材料报价单、技术参数等评审材料。
3.评审内容:对设计原则、设计要求、设计内容等进行逐一评审,提出意见建议。
4.评审结果:根据评审意见,设计单位进行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并报告评审结果。
5.评审通过:经评审委员会通过后,设计方案合格,开始进行实施。
五、施工实施1.招投标:根据设计方案,编制招投标文件,组织招标,并选定合格的施工单位。
2.施工过程:监督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要求

建筑工程方案设计评审要求一、前言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评审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工程设计合理、可行、安全、经济、环保并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保障。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评审要求,明确评审的目标、内容及标准,以达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管理的目的。
二、评审目标1. 确保建筑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2. 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尽可能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隐患,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 促进工程设计创新,提高设计方案的环保性和经济性;4. 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保障工程的施工周期和质量;5. 促进设计单位和相关专业人员的责任担当和专业技能提升。
三、评审内容1. 概述(1)项目规划、建设背景和需求;(2)项目设计目标和特点;(3)项目规模、用地和环境情况。
2. 总体方案设计(1)项目总体布局、功能规划;(2)建筑风格和外观表现;(3)设计理念和创新性。
3. 结构方案设计(1)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2)结构形式和抗震设防要求;(3)结构材料选择和使用。
4. 建筑设备方案设计(1)建筑设备配置和功能要求;(2)照明、通风、空调等设备设计;(3)环保设备和节能措施。
5. 绿色建筑设计(1)绿色建筑理念和设计要求;(2)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设计措施;(3)绿色建筑认证相关要求。
6. 交通规划设计(1)道路、人行道、停车场等交通设施规划;(2)交通设施与建筑物的协调性;(3)交通组织和安全规划。
7. 安全设计(1)建筑物结构安全性;(2)消防安全设施配置;(3)各种安全隐患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8. 建筑施工可行性(1)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2)施工工序和施工组织;(3)施工技术与资源保障。
四、评审标准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相关规范要求;2. 设计方案合理、创新、经济、实用;3. 结构、设备和绿色建筑设计满足相关标准和认证要求;4. 交通规划和安全设计具备可行性和合理性;5. 施工工艺、工序和施工管理规范和可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方案设计评审标准
1. 目的:
确定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的操作程序及操作细则。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全资和控股地产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
3. 经办部门:
设计管理部
4. 参与部门:
项目发展部、集团总师室、营销策划部、销售部、物业公司等
5. 内容:
为确定方案设计、控制方案设计质量、进行方案报建、需进行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5.1会议召开条件:
我司在完成如下工作后应向集团设计工程部申请召开方案评审会,设计工程部应审核资料的准备情况并有义务在条件不成熟时要求会议延期:方案评审会必备资料表
5.2 会议组织:
5.2.1由集团设计工程部主持会议,分公司司设计管理部负责组织。
5.3 会议要求:
5.3.1会议应以建筑方案设计的介绍和评议为主题,其他材料主要由相关部门在会后交流研讨;
5.3.2会议原则上在项目所在地召开,由项目操作公司负责会务组织工作;
5.3.3会议组织者应至少提前三天向参会者发出会议通知,并确认参与情况;
5.3.4全部会议资料(含方案图纸)应至少提前一天送达与会者。
5.4 评审会人员组成:
5.5议程安排:
5.5.1由我司设计管理部对《项目建筑方案设计指引》进行讲解,介绍项目概念设计成果、公司对项目规划方案的方向性设想、存在的问题及项目操作难点等内容;
5.5.2评委对项目背景情况提问,我司设计管理部负责答疑;
5.5.3由设计单位介绍方案,并回答评委提问;
5.5.4评委对方案发表意见,会议主持人员应引导评委按《集团项目建筑方案设计简评表》中所列的条款进行重点评议;
5.5.5方案评定:评委对方案进行点评,并填写《项目建筑方案设计简评表》。
5.6方案评审控制点:
5.6.1规模与分期结构
5.6.1.1合理规模的确定分期计划
5.6.1.2结构模式策略,产品分布
5.6.2交通系统
5.6.2.1道路网络形式:分级是否明确?人行、车行是否混杂?
5.6.2.2联系道路
5.6..2.2.a 尽端路
5.6.2.2.b 可选择的交通系统
5.6.2.2.c “交通安宁”策略
5.6.2.3小汽车、公共汽车和服务车辆
5.6.2.4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
5.6.2.5消防车道及紧急疏散通道系统
5.6.2.5.a 是否满足消防设计规范要求?
5.6.2.5.b 是否与平时道路交通系统有机结合?是否对平时使用造成最小影响?
5.6.2.5.c 是否符合成本最小化原则?
5.6.2.6 步行道设计
5.6.2.6.a 是否考虑步行道的连续性?是否考虑步行道与机动车道交接处的处理方法?
5.6.2.6.b 在有高差地形中,是否考虑步行道与等高线的关系?是否考虑步行道、非机动道坡长与坡度的设计?
5.6.2.6.c 住户50户的步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2米,非机动车车流小于200辆/小时,人车混行,道路宽度2.5米可满足要求。
5.6.2.6.d 人非混行道路是否考虑路面材料的选择兼顾行人与骑车者的要求?
5.6.2.7 出入口布置与交通转换
出入口是否具有明确的标识指引?是否与整体环境匹配、大气?
5.6.2.8 停车规划(方式与分布)
5.6.2.8.a 是否具有优化的停车效率(如双侧垂直停车的车道)?
5.6.2.8.a 是否具有发展空间?
5.6.2.8.a 是否考虑行车的舒适性(单向闭合、指引明晰等)?
5.6.3 服务网络
5.6.3.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策略
5.6.3.1.a 公共设施服务网络应量化分析:
5.6.3.1.b 考虑不同服务设施的最优布局方式。
5.6.3.1.c 是否考虑各类管道管沟的设置位置与要求?有否管线综合的考虑?
5.6.3.2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
5.6.3.3 基础设施的利用
5.6.3.3.a 功能上的使用
5.6.3.3.a 美观的要求,与整体环境协调的要求;
5.6.4 景观网络
5.6.4.1 绿化系统配置策略
5.6.4.1.a 路边绿化
5.6.4.1.b 步行绿廊
5.6.4.1.c 集中花园
5.6.4.1.d 立体绿化
5.6.4.1.e 空中花园绿化
5.6.4.2 外部共享空间与功能空间
5.6.4.2.a 是否考虑公共共享空间的利用与分配以及公共共享空间与建筑组团的关系?
5.6.4.2.b 是否对空间功能进行详细的设计?
5.6.4.3 自然景观改善策略
5.6.4.3.a 是否就场地自然景观进行场地评价?
5.6.4.3.b 现状景观
5.6.4.3.c 新型景观
5.6.4.4 人工设施
5.6.4.5 前、后花园
5.6.4.5.a 前花园道路退线、窥视阻止、防盗、私密性?
5.6.4.6 水体利用设计
5.6.4.6.a 是否考虑减少场地的地表水径流的方法?
5.6.4.6.b 大型项目是否结合蓄水池的水体景观设计?
5.6.4.6.b 水体设计是否有效提升环境品质?是否保证高附加值户型或最大数量户型的景观?
5.6.5 环境质量控制
5.6.5.1 环境控制
5.6.5.2 节能与环保
5.6.5.2.a 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材料?
5.6.5.2.b 是否可以申请生态绿色样板工程?
5.6.7 单体建筑
5.6.7.1 户型配比
5.6.7.1.a 是否满足指引要求的户型配比?
5.6.7.1.b 是否保证高附加值户型价值最大化?
5.6.7.1.c 是否保证户型的基本均好性?
5.6.7.2 户型设计创新性
5.6.7.2.a 是否有户型创新?
5.6.7.2.b 是否保证户型使用的舒适性?
5.6.7.3 技术经济指标
5.6.7.3.a 是否满足任务书要求的明细指标?
5.6.7.3.b 是否保证舒适使用指标?
5.6.7.3.c 是否保证有竞争力的使用效率?较高的实用率?
5.6.7.3.d 日照分析与噪声控制等
5.6.7.3.e 结构系统是否经济?是否转换?与下部裙楼(商业)的关系
5.6.7.3.f 建筑天际线的控制
5.7 会议结论及知会:
5.7.1 会议结论通过方案简评的方式得出,由集团设计工程部负责整理,并根据会议结论确定方案;由项目操作公司负责整理会议的技术性意见;
5.7.2 会议结论以如下方式给出:
5.7.2.1 同意XX设计,建议增加XX内容,在XX方面应予注意;
5.7.2.2 倾向通过XX设计,应在XX方面改进至XX程度,不需另行开会;
5.7.2.3 方案难满足要求,须在XX方面仔细考虑,完成设计后申请重新召开评审会。
5.7.3 结论知会:
会议结论应由集团设计工程部在会议结束后3天内作出,以集团设计工程部文件的形式发文给项目操作公司,并抄送集团领导和各与会人员。
会议纪要应由项目操作公司在会议结束后3天内作出,发集团设计工程部作为评审会资料存档,如未能形成结论或方案须重新设计,会议纪要应抄送各与会人员。
5.8条文说明:
5.8.1 根据集团项目审定委员会工作章程规定,《项目调研报告优化》和《项目开发计划书》应在项目立项听证会之前完成,本办法将其列入《项目建筑方案设计指引》作为方案评审时的背景资料。
5.8.2 项目方案设计启动时,我司应提供《建筑方案设计指引》作为控制设计大方向的指引文件和设计单位的基本设计依据。
5.8.3 《建筑方案设计指引》应全面提供项目所在地的客观设计条件和我司对项目规划方案的基本设想及原则要求。
5.8.4 《建筑方案设计指引》应对项目材料、部品计划提出总指引。
5.8.5 在与会人员对用地状况都熟悉或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简单的前提下,提倡使用远程可视会议系统召开规划方案评审会。
5.9 内部专业人员评委名单:
5.10 外部专家组评委的选择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人员:
5.10.1 政府规划国土部门的专家,有利于正确把握项目规划设计与政府部门要求之间的关系。
5.10.2 在所处地区有很高威望的专家,他们的意见能对政府规划国土部门的观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5.10.3 创作灵感丰富的优秀中青年设计师。
6. 相关文件及记录:
《项目建筑方案设计简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