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 病理生理设计实验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1.1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1.2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2. 实验原理2.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2.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3.2 进行实验操作3.3 记录实验数据4. 实验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4.2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5. 实验结论5.1 总结实验结果5.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和启示6. 实验中的困难与挑战6.1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6.2 如何克服实验中的困难7. 改进建议7.1 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改进建议7.2 对实验结果的改进建议8. 参考文献1. 实验目的1.1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在本次实验中,通过对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的学习,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机制。

1.2 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技巧。

2. 实验原理2.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作用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结合,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机制,旨在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2.2 病理生理学实验的意义通过病理生理学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1. 准备实验所需的生物样本、试剂和仪器设备。

2. 确保实验环境清洁、安全。

3.2 进行实验操作1. 按照实验步骤依次进行操作。

2. 注意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3 记录实验数据1.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2. 保持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实验结果分析4.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1. 分析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结果的特点和规律。

2. 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4.2 结果的分析和解读1. 分析实验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

2. 解读实验结果对病理生理学的意义。

5. 实验结论5.1 总结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前言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一) (16)实验五肿瘤(二) (20)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一肺水肿 (54)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一、病理学实习目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

学生病理学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学实验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病理机制以及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掌握正常和病理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

实验目的1. 理解病理学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系;2.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3. 培养学生的组织切片观察和分析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动物组织(实验动物为小鼠);2. 生理盐水;3. 麻醉剂;4. 组织切片染色试剂。

方法:1. 将小鼠置于适当的缓冲盐水中麻醉;2. 取出小鼠后,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选择相应组织进行取样;3. 将组织切片并制作玻璃载片;4. 根据需要进行不同染色试剂的处理;5. 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6. 记录观察结果,并按要求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本次实验选取了正常心脏和癌症病理组织进行观察和分析。

正常心脏组织切片观察在正常心脏组织切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肌细胞呈纵横交错排列成束,之间由间质连接。

心肌细胞呈长条状,内含多个核,有丰富的线粒体。

正常心脏组织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形态结构明确,排列整齐。

癌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在癌症组织切片中,我们观察到细胞无序增生,核较大且异型性明显。

细胞核分裂活跃,存在核分裂像。

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排列混乱,形成不规则团块。

病变组织中可以观察到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

讨论通过对正常心脏组织和癌症组织的观察与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癌症组织的异常特征和正常组织的区别。

癌症组织的细胞增殖失控,核分裂活跃,细胞形态异常,导致组织结构紊乱。

正常组织结构整齐,细胞排列有序。

这些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心脏正常组织切片和癌症组织切片,加深了同学们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机制的理解。

通过实验,我们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思维,提高了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水平。

病理生理学切片实训报告

病理生理学切片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切片的制作过程,熟悉病理生理学切片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病理生理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病理生理学切片的制作2. 病理生理学切片的观察3. 病理生理学切片的绘图与分析五、实训过程1. 病理生理学切片的制作(1)切片材料的准备:选取合适的病理生理学组织,如肝、肾、心脏等,将其置于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2)切片的制作:将固定好的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度约为5微米,进行脱蜡、水化、染色等步骤。

(3)切片的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封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2. 病理生理学切片的观察(1)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注意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

(2)高倍镜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切片,进一步观察病变的细节。

3. 病理生理学切片的绘图与分析(1)绘图:根据观察结果,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切片的形态图。

(2)分析:结合病理生理学知识,对切片的病变进行分析,探讨病变的原因、发展过程及治疗措施。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切片制作结果本次实训中,切片制作过程顺利进行,切片质量良好,无明显气泡、杂质等。

2. 切片观察结果(1)肝切片:观察发现,肝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坏死等病变。

(2)肾切片:观察发现,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水肿等病变。

(3)心脏切片:观察发现,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心肌细胞出现纤维化、坏死等病变。

3. 切片分析结果(1)肝病变: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可能与长期饮酒、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需调整生活习惯,控制血脂水平。

(2)肾病变: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关,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压、血糖。

(3)心脏病变:心肌细胞纤维化、坏死可能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有关,需调整生活习惯,控制血压、血脂,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七、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对病理生理学切片的制作、观察及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病理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理论。

实验采用动物模型,观察了不同病理状态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病理状态对生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引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模型,观察不同病理状态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

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动物选择与处理选择同种小鼠进行实验,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病理模型组。

病理模型组通过注射特定药物或诱导特定疾病,使其产生相应的病理状态。

2.2 实验指标测定通过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器官功能指标、免疫指标等,评估不同病理状态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同时,利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器官进行观察和分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血液生化指标病理模型组的血液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异常。

例如,炎症模型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病理模型组的肝功能指标异常等。

这些结果表明,病理状态对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影响。

3.2 器官功能指标病理模型组的器官功能指标也与正常对照组存在差异。

以心脏为例,心脏病理模型组的心电图异常,心肌收缩力下降等。

这些结果提示,病理状态对器官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3.3 免疫指标免疫系统是机体应对病理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结果显示,病理模型组的免疫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炎症模型组的白细胞计数升高,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等。

这些结果揭示了病理状态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4.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病理状态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其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病理状态对血液生化指标、器官功能和免疫指标等产生明显影响。

这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件

[精品]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件
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有以下两种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在教学实验中最常应用。是在手术或人工控制条件情况下 直接观察动物机体或某个系统、器官、组织的活动情况。优点是可以在短期 内,即可在动物身上复制出疾病模型,便于观察其发生发展和结局。 2.慢性实验:是指给动物进行无菌手术(如脏器移植或切除),待其恢 复后再进行实验和观察,或把一定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致病因素作 用于动物,复制出疾病模型;观察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效果等。 优点是保持了动物机体的完整性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因此,实验结果 更接近客观实际,也比较真实可靠,但难度较大,时间较长。在教学中,同 学们往往只能观察到慢性实验过程中的一部分。
盘、玻璃分针、5mL注射器、丝线、蛙动脉套管、蛙下肢标本 灌流装置。
3.药品与试剂 蛙生理盐水、706代血浆。
实验一 水肿
【实验步骤】 1.灌流装置的准备: 2.蛙下肢标本的准备: 3.灌流: (1)45cm高蛙生理盐水灌流标本。 (2)改用90cm处的蛙生理盐水灌流。 (3)改用45cm高处的蛙生理盐水灌流。 (4)用血浆灌流蛙下肢标本。
【说 明】 1.0.65%NaCl溶液相当于蛙或蟾蜍的等渗盐水。 2.45cm高度的液压相当于正常状态下蛙或蟾蜍毛细血
管动脉端的血压4kPa(30mmHg)。
实验一 水肿
二、兔耳水肿(示教) 【目的和原理】
组织液回流剩余的部分须经淋巴系统回流进入血液循环,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大约有120ml液体经淋巴系统回 流入血液循环。组织间隙流体静压升高时,淋巴液的生成速度 加快。另外,淋巴管壁的通透性较高,蛋白质易通过。因此, 淋巴回流不仅可把略多生成的组织液送回体循环,而且,可把 毛细血管漏出的蛋白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大分子物质回吸收入 体循环。 本示教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淋巴回流对水肿的影响。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病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初探

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病理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初探
病例和科研案例 、 实验设计病理切片的制作和提 高授课教师素质 。『 结果】丰富 了课程教学 内容 , 扎 实研 究生病理读 片的基础 , 加 强了实践动手 能 力, 发挥教 师在教 学中的沟通指导作用。 f 结论1 病理 学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研究 生 自主学 习积极性, 提 高了实践动手 、 分析及解决问题 的
~ ~ ■囵■■
学、 科研及临床实践等工作 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 病理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理论与实验技能基础 , 提高科 研 创 新能 力 。
现、 疾病动物模型动态观察的结果 , 病理学的每一个 知识点均与相应的临床疾病 和科研 目标关联。 在病理 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中 , 引入各种相关临床病例和科 研案例 , 提出与疾病相关 问题 , 将临床病例和科研案 例融合在病理学的知识点 中, 例如联系心肌梗死临床
能力 , 为 其后 续课 题 研 究 工作 打 基 础 。
关键 词 : 研 究生: 病 理学实验技术: 教 学方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G4 2 0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5 0 9 ( 2 0 1 3) 0 7 - 0 9 1 9 - 0 2

学实验技术课程计划课时 3 4学时。 根据研究生已有 定 的医 学基 础 , 有 的甚 至 已做 过 临 床 、 教 学 或科 研

工作 的学 习特 点 , 病 理学 实验技 术课 程 内容分 为 3部
分来完成 : ①以病理组织制片技术为引导将病理学基 础理 论知 识与 病理 学实验 基本 技术 有机整 合 , 形成 4 讲 , 每讲 4学时;②实践操作课程分为课内课外 2 个环 节 , 课内 1 4学 时 , 课 外结合 开放 性实 验 2 0学 时 ; ③进入学校重点实验室和检测 中心实习 4 学时。 通过 病理 学实 验技 术课 程 的理论教 学和 实践学 习 , 使研 究 生在 有 限 的时间 内 , 熟悉 和掌 握病理 学实 验技 术 的专 业 知识 和基本 技能 , 了解 病理 学研究 领域 的新 理论 和 新技 术 , 培养 自学 和实践 能力 , 奠定 科学研 究基 础 , 2 联 系临床病 例 和科研 案例 , 扎 实病理读 片基 础 病理学作为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及执业医师资 格考试的必修课程, 与临床有密切关系 , 病理学实 验技 术 为疾病 的临床 和基础 科学研 究提 供平 台 。 病理 学 以形态 学 研 究 为 主 , 所 涉及 知 识 面 广泛 , 临 床上 病 理学 诊断 被认 为是 “ 金标 准 ” , 医学 基础 教学 中病 理学

病理生理学实验设计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设计报告

病理生理学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题目探究某种药物对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治疗效果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某种药物对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和病理变化,评估该药物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三、实验原理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

在小鼠心肌梗死模型中,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可模拟心肌梗死的发生。

给予实验药物后,观察其对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

四、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选用 6-8 周龄的雄性 C57BL/6 小鼠,体重约 20-25g,购自_____动物实验中心。

实验动物在标准环境中饲养,自由饮食和饮水,适应环境 1 周后进行实验。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1、实验药物:_____(纯度>98%),用生理盐水配制。

2、戊巴比妥钠:用于麻醉小鼠。

3、心电图机:记录小鼠心电图。

4、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小鼠心功能。

5、组织切片染色试剂:如苏木精伊红(HE)染色剂、TUNEL 凋亡检测试剂盒等。

(三)实验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10 只:1、假手术组(Sham 组):只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2、心肌梗死模型组(MI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药物治疗组(Drug 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给予实验药物治疗。

(四)实验步骤1、小鼠麻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小鼠。

2、手术操作:在小鼠左侧胸部做切口,暴露心脏,用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

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

3、术后处理:缝合切口,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 24 小时开始,药物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实验药物,假手术组和心肌梗死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 2 周。

4、指标检测心电图检测:在术前、术后 24 小时和 2 周分别记录小鼠心电图,观察 ST 段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2. 掌握取SD大鼠海马匀浆、测蛋白,使用试剂盒测定SOD、MDA、
CAT的方法。

3. 讨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

二、实验原理:
脑缺血一定时间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的生成、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白细胞高度聚集和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缺乏等有关。

脑缺血后短时间内ATP、CP、葡萄糖、糖原等均减少,乳酸明显增加。

缺血期cAMP含量增加,而cGMP含量减少。

缺血-再灌注后脑内cAMP进一步增加,cGMP进一步下降,这提示缺血-再灌注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脑是一个富含磷脂的器官,再灌注后cAMP升高可导致磷脂酶激活,使膜磷脂降解,游离脂肪-酸增多,最显著的是花生四烯酸及硬脂酸增多,自由基与游离脂肪酸作用使过氧化脂质生成增多。

脑缺血时脑细胞生物电发生改变,出现病理性慢波,缺血一定时间后再灌注,慢波持续并加重。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越长,兴奋性递质含量越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也越严重。

三、实验材料
动物:SD大鼠(200g左右,雌雄不限)
药物:20%水合氯醛,Folin-酚试剂,SOD、MDA、CAT试剂盒。

器材:鼠板,注射器,电凝器,剪刀,绳子,匀浆机,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箱,试管。

四、实验方法
1.取7只SD大鼠,称重,编号并记录。

7只大鼠分别以20%水合氯醛(30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在枕骨后切开皮肤,暴露第一颈椎两侧的翼小孔,用尖端直径为0.5mm的电凝器插入翼孔,烧灼双侧的椎动脉,造成永久性闭塞。

2.待大鼠适应24h后,在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各组大鼠均用动脉夹夹闭阻断, 15min后松开动脉夹恢复血流,进行再灌注,第1组再灌注0分钟;第2组再灌注15分钟;第3组再灌注30分钟;第4组再灌注45分钟;第5组再灌注60分钟;第6组再灌注90分钟。

第7组为对照
组,处理同以上组,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缺血时保持其直肠温度在36.5-37.5℃之间。

以缺血动物体征表现判断缺血模型的可靠性。

3.再灌注后取SD大鼠海马,用匀浆机匀浆,再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具体操作如下:1.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支干燥的试管,编号,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牛血清蛋白液,分别加入蒸馏水,碱性硫酸铜试剂,10分钟后加入Folin-酚试剂,混匀,40℃,10分钟,500nm波长比色后,以光密度为纵坐标,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作图。

2.样品测定:准确吸取样液0.5ml于干燥的试管中,同样加入以上试剂,测出光密度值后,对照标准曲线求出样液的蛋白质浓度。

4.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测定每一实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氢酶(CAT)值。

具体操作如下:
(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
试 剂测 定 管对 照 管
试剂一(ml) 1.0 1.0
样品(ml)a*
蒸馏水(ml)a*
试剂二(ml)0.10.1
试剂三(ml)0.10.1
试剂四(ml)0.10.1
用旋涡混匀器充分混匀,置37℃恒温水浴40分钟
显色剂(ml)22
混匀,室温放置10分钟,于波长550nm处,1cm光径比色杯,蒸馏水调零,比色。

注:a*代表样本取样量和双蒸水取样量;
计算SOD值:
(2). 丙二醛(MDA)试剂盒:
标准管标准空白管测定管测定空白管
**
10n mol/ml标准品(ml)a*
无水乙醇(ml)a*
测试样品(ml)a*a*
试剂一(ml)a*a*a*a*
混匀(摇动几下试管架)
试剂二(ml)3333
试剂三(ml)111
50%冰醋酸(ml)1
旋涡混匀器混匀,试管口用保鲜薄膜扎紧,用针头刺一小孔,95℃水浴(或用锅开盖煮沸)40分钟,取出后流水冷却,然后3500~4000转/分,离心10分钟,(3000转/分以下离心时间需延长,目的使沉淀完全)。

取上清,532nm处,1cm光径,蒸馏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值。

注:a* 表示所取的样品量、标准品量、无水乙醇的量、试剂一的量,四者均相等。

计算MDA值:
(3).过氧化物氢酶(CAT)试剂盒
对照管测定管
试剂一(37℃预温)(ml) 1.0 1.0
试剂二(37℃预温)(ml)0.10.1
1%组织匀浆(ml)0.05
混匀,37℃准确反应1分钟(60秒)
试剂三(ml) 1.0 1.0
试剂四(ml)0.10.1
1%组织匀浆(ml)0.05
混匀,0.5cm光径,405nm水调零测各管吸光度。

计算CAT值:
5.统计作图,根据结果讨论全脑缺血再灌注的现象和发病机制。

注意事项:
1.模型制作的关键步骤是凝断双侧椎动脉,有些大鼠翼孔很小,电凝器根本插不进去,可以用牙科微型小磨钻,将翼孔扩大,直视下用电凝器凝断双侧椎动脉,用磨钻扩大翼孔也要注意,容易损伤椎动脉造成出
血。

另外,电凝针插入翼孔的角度也要掌握好,向外下(约于大鼠脊柱正中线呈50度角)插入翼孔,不然容易损伤脊髓。

2.高血糖可加重脑损伤,增加梗塞面积1.4倍,所以做手术前大鼠禁食12h。

还可以防止麻醉过程中呕吐物窒息呼吸道。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脑温,因为脑温每降低10℃,大脑代谢率可降低50%。

一般控制在37℃±0.3℃。

附:
鉴定大鼠脑缺血模型标准如下:缺血前大鼠处于完全清醒状态,其生命体征正常。

缺血后30-60秒内大鼠即失去知觉和活动能力,翻正反射消失,呈现角弓反张,同时痛觉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强光刺激闭睑反射消失,眼球颜色灰白(正常为鲜红色)。

再灌注后眼球颜色立即恢复红色,瞳孔回缩。

缺血15分钟需再灌注约1小时后才能恢复自主活动。

假手术组处理同实验组,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