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图的制作方法(精选)
QC课题排列图制作

压实度
横坡
宽度
1 厚度
10% 0%
感谢聆听
QC课题 排列图制作
一、建立表格
注:在第一行之前插入一行空白行,累计百分比填写0.
二、插入组合图
注:1. 选择数据不要把空白行选中; 2.插入组合图,一定要勾选折线图选项。
三、设置坐标轴格式
注: 1.主要纵坐标轴设置格式最大值为不合格总数; 2.次要纵坐标轴设置格式最大值为固定值1.
四、调整间距
十、添加纵坐标刻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不合格点排列图
不
合
格 点
22
数
( 20
个
) 18
n=22
81.82%
95.45%
累
100.00%
计
100%
百 分
比
90%
80%
16
68.18%
14
12
50.00%
10
8
7 31.82%
6
4
4
4
3
3
70% 60% 50% 40% 30% 20%
2 00 平整度纵断 Nhomakorabea程注:全选柱状图,设置数据系列格式,分类间距设置为0.
五、折线图归零
五、折线图归零
注:选择数据一定把数据0一起选上。
五、折线图归零
五、折线图归零
六、消除次横坐标
注:选择数据选择系列2
六、消除次横坐标
注:轮廓里面选择无框线
七、添加数据值
八、次纵坐标转变数值类型
九、坐标轴标题转变文字方向
排列图1

制表:张秀丽
制表时间:2012年1月
五、排列图的画法
名称 总装 油漆 电气 加工 防护 包装 铸件 其它
频数 25 16 3 2 2 2 2 3
六、典型排列图案例
★实例1:某车型车身异响质量缺陷9\10\11月产品检测结果
***车车身异响质量缺陷统计表2005.12
月份
9
10
11
统计数量 200
97% 99.4% 100%
典型案例剖析
公司要求
生产现状
XXX机床床身合格率≥ 95%
频数(个)
累计百分比%
87.5% 95.8%
79.1% 66.6% ● ●
●
100%
15
54.1% ●
80%
●
10
29.1%
60%
7● 6
40%
5
33
21 2
20%
0
0
小组选题
提高XXX机床床身导轨精度合格率
现状调查1:对2011年1~3月生产的床身抽样进行问题汇总
率)和累计比率(累计频率); • 以左侧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按频数从大到小用条状块
依次排列;以右侧纵坐标为累计频率,绘制累计频率曲 线。 • 找出主要因素。按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
0~80%为A类因素,主要因素; 80%~90%为B类因素,次要因素; 90%~100%为C类因素,一般因素。
二、制作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2
液压箱噪音
105
3
快速箱异响
27
4
Y向丝杠噪音
12
5
其他噪音
9
453
66.1% 89.2% 95.4% 98.0% 100.0%
第二节 排列图

二 排列图的作法
1.确定调查事项、收集数据 (1)确定数据收集区间、收集方法、分类方
法 (2)原因分类:如材料、设备、作业者等
内容分类:不良项目、场所、工序、时间 等
(3)收集数据的区间,考虑问题发生的情况,可 按一星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来收集数据
二 排列图的作法
例:射出部品外观不良状况记录表
三 排列图的分析方法
在分析排列图时需从下列问题着手: 1.哪一项目问题最大; 2.问题大小排列如何; 3.各项目对整体所占比重及其影响程度如何; 4.减少不良项目对整体效果的影响.
四 排列图的使用方法
排列图可用于达成以下目标: 1.掌握问题点 2.发现原因 3.报告与记录 4.确认改善效果
波浪
221
3
1
9
毛边
7 9 10 8
8
42
碰伤
132
0
1
7
其他
101
2
0
4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4.改善前后排列图比 较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不良数由141个降至97个,降低44个.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例2:制程检验不良排列图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第二节 排列图
一 什么是排列图 二 排列图的做法 三 排列图的分析方法 四 排列图的使用方法 五 排列图应用案例
一 什么是排列图
排列图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所发明,是 根据收集的项目数据,按其大小顺序从左到 右排列的图,从排列图中可看出哪一项目有 问题,其影响程度如何,从而确定问题的主次, 并可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
项排在最后.
食品质量管理的工具—排列图

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为A类因素,即 是亟待解决的质量问题。
频数
累计百分比(%)
150 帕累托曲线
●100
●
●
●
100
● 50
50
●
0●A B C D E F(0其他) 项目
排列图的作用
93.3%
97.8%
42 47.2% 28
净1重
固形 2 物
7 真空3 度
6 杂4质
4 块5形
2 其6他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图2-3 菠萝罐头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排列图的分析和注意事项
目录 Contents
1 排列图在PDCA循环中的地位 2 排列图的分析 3 使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
频数
累计百分比 (%)
排列图
排列图的原理
150 帕累托曲线
● 100
●
●
●
100
●
50
50
●
0● A
BCDE
0
F(其他)
项目
排列图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
比折线组成。
排列图
排列图的原理
此图是一个直角坐标图,它的左纵坐标 为频数,即某质量问题出现次数,用绝对数 表示;右纵坐标为频率,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排列图的原理和作用
目录 Contents
1 排列图的原理 2 排列图的作用
排列图的原理
[精彩]排列图的作法
![[精彩]排列图的作法](https://img.taocdn.com/s3/m/fd0ebd7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6d.png)
品质管理培训系列之九排列图的作法理解重点:品质七手法之一(排列图的作法)一、排列图的基本概念质量为题是以质量损失(不合格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不合格引起的,而这几种不合格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
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消除这些原因,避免由此所引起的大量损失。
用排列图法,我们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排列图是建立在巴雷特原理的基础上,主要的印象往往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地改进效果。
在质量管理领域,美国的朱兰博士运用洛伦兹的图表法将质量稳地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巴雷特分析法”。
朱兰博士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
排列图按下降的顺序显示出每个项目(例如不合格项目)在整个结果中的相应作用。
相应的作用可以包括发生次数、有关每个项目的成本或影响结果的其他指标。
用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大小,用累计频数表示各项目的累计作用。
(一)制作排列图的步骤第一步,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1.选题,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是哪一类问题,如不合格项目、损失金额、事故等等。
2.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间,如自3月1日至4月30日止。
3.确定哪些数据是必要的,以及如何将数据分类,如:或按不合格类型分,或按不合格发生的位置分,或按工序分,或按机器设备分,或按操作者分,或按作业方法分等等。
数据分类后,将不常出现的项目归到“其他”项目。
4.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在什么时候收集数据,通常采用检查表的形式收集数据。
第一步,选题,确定质量特性。
第二步,设计一张数据记录表。
第三步,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第四步,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有各项不合格数据,累计不合格数,各项不合格所占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比。
质量七大工具-柏拉图、排列图ParetoDiagram

质量七大工具-柏拉图、排列图ParetoDiagram排列图(Pareto Diagram,柏拉图、帕累托图)什么是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Pareto)图法,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帕累托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线”。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到品质管理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在推行自己发明的QCC品管圈时使用了排列图法,从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
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
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
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频数(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
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
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举个例子。
某酒杯制造厂对某日生产中出现的120个次品进行统计,做出排列图,如下图所示:排列图表明:酒杯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划痕和气泡,一旦这些问题得到纠正,大部分质量问题即可消除。
排列图的作用1、作为降低不良依据。
2、决定改善的攻击目标。
3、确认改善效果。
4、用于发现现场的重要问题点5、用于整理报表或记录。
QC工具-用Excel制作排列图(柏拉图)

02
CATALOGUE
使用Excel制作排列图(柏拉图)
数据准备
收集数据
收集需要分析的质量问题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
整理数据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按照问题类型、发生 频率等进行整理。
排序数据
将整理好的数据按照问题发生频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以便制作排列图。
创建图表
选择图表类型
05
CATALOGUE
实例展示
实例一: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分析
总结词:通过排列图(柏拉图)分析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找出主要
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详细描述
收集生产过程中不良品的种类、数量 等数据。
使用Excel制作排列图(柏拉图),按 照不良品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分析排列图,找出主要问题,如某一 类不良品数量特别多。
优先次序的确定有助于制定改进 措施,持续改进产品或服务质量 。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主要问题制定措施
通过排列图确定的主要问题,可以针对性地制 定改进措施。
实施改进措施
制定改进措施后,需要具体实施,以解决主要 问题。
监测改进效果
实施改进措施后,需要监测效果,评估是否解决了主要问题,并据此调整措施 。
04
通过排列图,可以明确问题的优先级 ,合理分配资源,集中力量解决主要 问题。
优先级排序
排列图可以用于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将问题按照影响程度进行排序,优先 解决影响最大的问题。
优先次序的确定
01
关键问题优先
排列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哪些问 题是关键的,因此应该优先解决 。
02
03
资源有效利用
持续改进
优先解决关键问题可以更有效地 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在次要问题 上。
柏拉图制作方法

柏拉图制作方法
柏拉图又名排列图。
在QIT改善中,通常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而采用的一种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重点在于发现“重要、关键的少数”(即80-20原则),针对某不良事件,或质量问题,分别统计其发生的频次,按频次高低排序,统计各个问题的累计百分比,找出导致80%问题发生的关键少数因子,进行改进。
柏拉图的制作过程(以office 2013 为例)
1、首先,我们将遇到的问题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制作成类似下面的表格。
2、制作各类问题的柱状图,选中下图的区域,点击插入柱状图,得到图1。
3、点击图1中的柱子,调整分类间距为0,并调整柱子的边框为黑色,得到图2。
4、右键图2,点击“选择数据”-添加数据(注意:系列值要包含0%,共12个值),然后更改图表类型,改为组合图,累计百分比设为折线图,并添加次坐标,得到图3。
5、点击菜单栏的设计-添加图表元素-坐标轴-次要横坐标轴,得到图4。
6、点击图中的次要横坐标轴,更改此坐标轴的坐标轴选项,将坐标轴位置调整为“在刻度线上”,得到图5。
7、设置次要横坐标轴的文本为无填充,调整左边纵坐标最大值为问题频次总数(该例子为457),最小值为0;右边纵坐标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0,去掉图中的网格线,添加数据标签,得到图6。
8、调整柱子颜色,折线及颜色,添加坐标轴标题,再进行简单修饰,绘制接近80%点的标线,得到最终的图7,此图很清楚的展示出问题1-4占总问题的78.77%,是进行质量改善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