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集·确界原理
数集确界原理

数集确界原理数集确界原理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分析中,确界原理是指对于有上(下)界的非空实数集合必存在最小(大)上(下)确界。
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数集确界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集的上确界和下确界。
对于一个实数集合A,如果存在一个实数M,使得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都有x≤M,那么M就是A的上确界,记作supA。
类似地,如果存在一个实数m,使得对于A中的任意元素x,都有x≥m,那么m就是A的下确界,记作infA。
上确界和下确界是数学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数集确界原理指出,对于有上(下)界的非空实数集合,必存在最小(大)上(下)确界。
这一原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经济学中,对于某种商品的价格集合,我们可以通过确界原理得到最低价和最高价,这对于市场分析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学中,对于某种材料的强度集合,我们可以通过确界原理得到最小强度和最大强度,这对于设计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学中,对于某种物理量的测量结果集合,我们可以通过确界原理得到最小值和最大值,这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集确界原理在数学分析中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为实数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确界原理,我们可以证明实数集合的某些性质,例如实数集合的稠密性、实数集合的有界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实数集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数集确界原理是数学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为实数集合的性质和运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对数集确界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实数集合的性质,为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数集确界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高等数学第1章第2节数集·确界原理

§2 数集·确界原理引言上节课中我们对数学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作了简要讨论;此后又让大家自学了第一章 §1实数的相关内容.下面,我们先来检验一下自学的效果如何!1.证明:对任何x R ∈有(1)|1||2|1x x -+-≥;(2)|1||2||3|2x x x -+-+-≥. 2.证明:||||||x y x y -≤-.3.设,a b R ∈,证明:若对任何正数ε有a b ε+<,则a b ≤.4.设,,x y R x y ∈>,证明:存在有理数r 满足y r x <<.[引申]:①由题1可联想到什么样的结论呢?这样思考是做科研时的经常的思路之一.而不要做完就完了!而要多想想,能否具体问题引出一般的结论:一般的方法?②由上述几个小题可以体会出“大学数学”习题与中学的不同;理论性强,概念性强,推理有理有据,而非凭空想象;③课后未布置作业的习题要尽可能多做,以加深理解,语言应用.提请注意这种差别,尽快掌握本门课程的术语和工具(至此,复习告一段落).本节主要内容:1.先定义实数集R中的两类主要的数集——区间邻域;2.讨论有界集与无界集;3.由有界集的界引出确界定义及确界存在性定理(确界原理).一 区间与邻域1. 区间(用来表示变量的变化范围)设,a b R ∈且a b <.{}{}{}{}{}{}{}{}{}|(,).|[,].|[,)|(,]|[,).|(,].|(,).|(,).|.x R a x b a b x R a x b a b x R a x b a b x R a x b a b x R x a a x R x a a x R x a a x R x a a x R x R ⎧⎧⎪⎪∈<<=⎪⎪⎪⎪∈≤≤=⎨⎪∈≤<=⎧⎪⎪⎨⎪∈<≤=⎪⎩⎩⎨⎧∈≥=+∞⎪∈≤=-∞⎪⎪∈>=+∞⎨⎪∈<=-∞⎪⎪∈-∞<<+∞=⎩开区间: 有限区间闭区间: 闭开区间:半开半闭区间开闭区间:区间无限区间⎪⎪⎪⎪⎪⎪⎪⎪⎪⎪⎪⎪⎩2. 邻域联想:“邻居”.字面意思:“邻近的区域”.(看左图).与a 邻近的“区域”很多,到底哪一类是我们所要讲的“邻域”呢?就是“关于a 的对称区间”;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呢?(1) a 的δ邻域:设,0a R δ∈>,满足不等式||x a δ-<的全体实数x 的集合称为点a 的δ邻域,记作(;)U a δ,或简记为()U a ,即{}(;)||(,)U a x x a a a δδδδ=-<=-+.(2) 点a 的空心δ邻域{}(;)0||(,)(,)()o o U a x x a a a a a U a δδδδ=<-<=-⋃+ .(3) a 的δ右邻域和点a 的空心δ右邻域{}{}00(;)[,)();(;)(,)().U a a a U a x a x a U a a a U a x a x a δδδδδδ++++=+=≤<+=+=<<+(4) 点a 的δ左邻域和点a 的空心δ左邻域{}{}00(;)(,]();(;)(,)().U a a a U a x a x a U a a a U a x a x a δδδδδδ+---=-=-<≤=-=-<<(5)∞邻域,+∞邻域,-∞邻域{}()||,U x x M ∞=> (其中M为充分大的正数);{}(),U x x M +∞=> {}()U x x M -∞=<-二 有界集与无界集什么是“界”?定义1(上、下界): 设S 为R 中的一个数集.若存在数()M L ,使得一切x S ∈都有()x M x L ≤≥,则称S为有上(下)界的数集.数()M L 称为S的上界(下界);若数集S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S为有界集.若数集S不是有界集,则称S为无界集.注:1)上(下)界若存在,不唯一;2)上(下)界与S的关系如何?看下例:例1 讨论数集{}|N n n +=为正整数的有界性.分析:有界或无界←上界、下界?下界显然有,如取1L =;上界似乎无,但需要证明.解:任取0n N +∈,显然有01n ≥,所以N +有下界1;但N +无上界.证明如下:假设N +有上界M,则M>0,按定义,对任意0n N +∈,都有0n M ≤,这是不可能的,如取0[]1,n M =+则0n N +∈,且0n M >.综上所述知:N +是有下界无上界的数集,因而是无界集.例2 证明:(1)任何有限区间都是有界集;(2)无限区间都是无界集;(3)由有限个数组成的数集是有界集.[问题]:若数集S有上界,上界是唯一的吗?对下界呢?(答:不唯一 ,有无穷多个).三 确界与确界原理1、确界的定义定义2(上确界)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η满足:(1) 对一切,x S ∈有x η≤(即η是S的上界);(2) 对任何αη<,存在0x S ∈,使得0x α>(即η是S的上界中最小的一个),则称数η为数集S的上确界,记作 sup .S η=定义3(下确界)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ξ满足:(1)对一切,x S ∈有x ξ≥(即ξ是S的下界);(2)对任何βξ>,存在0x S ∈,使得0x β<(即ξ是S的下界中最大的一个),则称数ξ为数集S的下确界,记作inf S ξ=.上确界与下确界统称为确界例1 讨论数集{}S x x =为区间(0,1)中的有(无)理数的确界.分析:通过数轴看有无上、下界,进一步讨论上、下确界.提示:利用有理数集在实数集中的稠密性.sup 1,inf 0.S S ==例2.设.21inf ,1sup },2,1|1{===+=E E n n n E 证明2、确界的性质● 唯一性:若数集S存在上(下)确界,则一定是唯一的;● 若数集S存在上、下确界,则有inf sup S S ≤;● 数集S的确界可能属于S,也可能不属于S;● 存在性——定理1.1(确界原理)设S为非空数集,若S有上界,则S必有上确界;若S有下界,则S必有下确界.例3 设数集S有上界,证明:sup max .S S S ηη=∈⇔=分析:由确界原理,sup S 意义,按确界定义证明.例4.设A、B为非空数集,满足:对一切x A ∈和y B ∈有x y ≤. 证明:数集A有上确界,数集B有下确界,且sup inf .A B ≤分析:首先,证明sup ,inf .A B 有意义,用确界原理.其次,证明sup inf .A B ≤例5 设A、B为非空有界数集,S A B =⋃,证明:(1){}sup max sup ,sup S A B =;(2){}inf min inf ,inf S A B =.分析:首先,由S A B =⋃及A、B的性质知,S也是非空有界集.其次,证明(1)、(2).小结、布置作业:P9:1(1),(2); 2(1); 4 (2)、(4); 5;。
数集,确界原理

a
x
(, b) { x x b}
o
b
x
(, ) { x x < }
x
2、邻域
定义1 设a与 是两个实数 , 且 0. 数集
{ x x a }称为点a 的δ邻域 , 点 a 叫做这邻
域中心, 叫做这邻域的半径 . 记作
U (a, ) { x a x a }.
存在某个正整数n0 N+ , 使得n0 M .
事实上,对任何正数M,取 n0 M 1,
则n0 N , 且n0 M , 这就证明了N 无上界.
1 例 2 证明集合E y / y , x (0, 1) 是无界集. x
证明
对任何M 0,
0
a
a
a
x
点
a 的 左邻域 和 点 a 的空心 左邻域
U (a, ) { x a x a } (a , a]
U (a, ) { x a x a } (a , a)
0
邻域
U ( ) x | x | M , U ( ) x x M , U ( ) x x M
即 又是S 的最大下界, 则 称 数 为数集 S 的
下确界, 记为 inf S .
x0
S
(ii) 对任意 0, 存在x0 S , 使得x0 即 是 S 的最大下界.
的确界. 例3 讨论数集 S {x | x为(0, 1)中的有理数}
supS = 1
上确界, 记为 sup S . S
关于实数完备性的6个基本定理

1. 确界原理; 2. 单调有界定理; 3. 区间套定理; 4. 有限覆盖定理; 5. 聚点定理; 6. 柯西收敛准则; 在实数系中这六个命题是相互等价的 。
在有理数系中这六个命题不成立 。
1. 确界原理 在实数系中,任意非空有上(下)界的数集
必有上(下)确界。
反例:S {x | x2 2, x Q},sup S 2, inf S 2, 即S在有理数集没有确界。确界原理在有理数域不成立。
5. 聚点定理 实数系中的任意有界无限点集至少有一个聚点。
反例: S {(1 1 )n | n Z }, n
S是有界的无限有理点集,在实数域内的聚点为e,
因而在必含有收敛子列。
反例:
{
xn
}
{(1
1 )n n
}是有理数系中的有界无穷数列,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等价性
实数基本定理等价性的路线 : 证明按以 下三条路线进行:
Ⅰ: 确界原理 单调有界原理 区间套 定理 Cauchy 收敛准则 确界原理 ; Ⅱ: 区间套定理 致密性定理 Cauchy 收敛准则 ; Ⅲ: 区间套定理 Heine–Borel 有限 复盖定理 区间套定理 .
任取H的有限个元素,构成集合H *,
H * {( x1 r1, x1 r1 ),( x2 r2 , x2 r2 ) ( xn rn , xn rn )}
由于H *中的开区间都不含 2,且2n个端点都是有理数, 设这2n个有理数中与 2最靠近的数为 r, 则在r与 2之间所有有理数都在上述n个区间之外。 即H的任意有限覆盖不能盖住[1,2]Q .
则 有理数域内构成闭区间套 [an,bn ]Q, 其在实数系内唯一的公共点为 2 Q.
数集确界原理

数集确界原理§1.2数集确界原理本节主要教学内容:区间与邻域确界及确界原理。
教学方法与设计:重点讲授确界的概念并补充例题对确界原理则以讲授其证明方法为主同时说明确界原理在本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区间与邻域 1、区间:开、闭、半开半闭、有限区间、无限区间(几何表示集合表示) 2、邻域点的δ领域去心领域左、右领域无穷大的领域:二、有界集确界原理 1、有界的概念 1o、设R若则称为有上界(下界)的数集M(L)称为的一个上界(下界)。
2 o、若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为有界集否则称为无界集。
说明:(1)S为有界集。
此时称为的一个界。
(2)S为无界集S无上界或S无下界有。
(3)界:只强调存在不强调大小;若M为S的一个界则比M大的正数皆可作为S的界例:S={12}既有上界()又有下界于是S有界()。
S=(a、b)既有上界()又有下界于是S有界()。
S=N有下界但无上界。
有上界但无下界。
2、确界的概念最小的上界称为上确界最大的下界称为下确界即:(1)设S为R中的非空数集若满足:(i); (ii)的最小上界. 则称数为S的上确界记为(supremum上确界的简写)(2)设S为R中的非空数集若满足:(i);(ii)是的最大下界。
则称数为的下确界记为(infimum下确界的简写)。
上下确界统称确界。
说明:(1)若S存在上、下确界则。
(2)S的上(下)确界可能属于S也可能不属于S若属于则相等。
(3)若S存在上(下)确界则唯一。
(4)最大(小)性的表示:(ii)使。
使例:(1)则。
(2)S=则。
证明:(2)只证。
(i)有即1为的上界;(ii)要证只要所以有。
例:设S有上确界证明:证明:必要性。
由上确界定义,有又故充分性:(i)有即是S的上界;(ii)则。
由上确界的定义有:。
同理可证:。
3、确界原理:(i)设S为非空数集若S上界则S必有上确界;且唯一。
(ii)设S为非空数集若S下界则S必有下确界;且唯一。
证明:只证明(i)思路:1o、根据实数的表示法和上界的性质构造一个实数。
数集确界原理

作业 :
P9: 1, 2, 3, 4, 5.
§2 数集.确界原理
1.区间和邻域 有限区间 数集{x|a<x<b}称为开区间, 记为(a, b), 即 (a, b){x|a<x<b}. [a, b]{x|axb}——闭区间.
[a, b){x|ax<b}——半开区间, (a, b]{x|a<xb}——半开区间. 上述区间都是有限区间, 其中 a和b称为区间的端点, b-a 称为区 间的长度.
S
确界原理 设S为非空数集,若S有上界,则S必有上确界;若S有下界, 则S必有下确界. 例3 设 A, B为非空数集,满足: x A, y B有x y. 证明数集 A有上确界, 数集B有下确界,且
sup A inf B.
证: 由假设,数集B中任一数 y 都是数集A的上界, A中任一数 x 都是B的下界, 故有确界原理知,数集A有上确界,数集B有下确界.
证明 用反证法.假若结论不成立 ,则根据实数的有序性
有a > b.令e a - b, 则e为正数且 a b e , 这与假设 a < b e矛盾.从而必有 a b.
3.小结 (1), 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2), 实数的性质; (3), 区间和邻域的概念; (4), 确界原理.
直积(笛卡儿乘积) 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则有序对集合 AB{(x, y)|xA且yB} 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例如, RR{(x, y)| xR且y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 的集合, RR常记作R2.
3.实数集 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 • 定义1
给定两个非负实数 x a0 .a1a2 L an L, y b0 .b1b2 Lbn L, 其中a0 , b0为非负整数, ak , bk (k 1,2,L)为整数, 0 ak 9,0 bk 9. 若有ak bk , k 1,2,L, 则称x与y相等,记为x y; 若a0 > b0或存在非负整数l , 使得ak bk (k 1,2Ll )而al 1 > bl 1 则称x大于y或y小于x,分别记为x > y或y < x.
数集确界原理

一般地用归纳法可证明存在 nk ∈ N 及
S k = { x | x ∈ S + , x = n0 .n1 L nk ak +1 L},
则 Sk ≠ ∅ , ∃ xk ∈ S k , xk > n0 .n1 L nk ; ∀x ∈ S ,
1 x < n0 .n1 L nk + k . 10 LL
∀n, ∃ x = a0 .a1 L an bn+1 L ∈ S + , 由 于 x 由 正 规 小 数 表示, 必有 k > 0, 使 bn+ k > 0. 由于
xn+ k = a0 .a1 Lanan+1 Lan+ k ≥ a0 .a1 Lanbn+1 Lbn+ k ,
前页 后页 返回
因此 an+1 , an+ 2 ,L an+ k 不全为 0, 即η = a0 .a1a2 L
∃ k , 使 a0 .a1a2 L ak = n0 .n1n2 L nk , 而 ak +1 > nk +1 ,
1 此与 ∀x ∈ S ,x < n0 .n1 L nk + k 矛盾. 10
(ii) ∀α < η , 设 α = α 0 .α1 Lα k L . 则 ∃ k , 使 α 0 .α1 Lα k = n0 .n1 L nk, α k +1 < nk +1 . 而
前页 后页 返回
由定义∃ xk +1 ∈ Sk +1 , xk +1 > n0 .n1 L nk +1 . 则
xk +1 > n0 .n1 L nk +1 ≥ α 0 .α1 Lα k +1 L = α .
数学分析1.2数集与确界原理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2 数集·确界原理一、区间与邻域设a、b∈R,且a<b,我们称数集{x|a<x<b}为开区间,记作(a,b);数集{x|a≤x≤b}称为闭区间,记作[a,b];数集{x|a≤x<b}和{x|a<x≤b}称为半开半闭区间,记作[a,b)和(a,b],它们统称为有限区间。
(−∞,a]={x|x≤a},[a,+∞)={x|x≥a},(−∞,a)={x|x<a},(a,+∞)={x|x>a},(−∞, +∞) ={x|−∞<x<+∞}=R;它们统称为无限区间。
设a∈R,δ>0。
满足绝对值不等式|x-a|<δ的全体实数x的集合称为点a的δ邻域,记作U(a;δ),或简单地写作U(a),即有U(a;δ)={ x||x-a|<δ}=(a-δ,a+δ)点a的空心δ邻域定义为U⁰(a;δ)={ x|0<|x-a|<δ}也简单地记作U⁰ (a).点a的δ右邻域U+(a;δ)=[a, a+δ),简记为U+(a);点a的δ左邻域U-(a;δ)= (a-δ, a],简记为U-(a);去除点a后的点a的空心δ左、右邻域分别简记为U⁰+(a)和U⁰-(a).∞邻域U(∞)= { x||x|>M},其中M为充分大的正数(下同);+∞邻域U(+∞)= { x|x>M},-∞邻域U(-∞)= { x|x<-M}.二、有界集·确界原理定义1:设S为R中的一个数集。
若存在数M(L),使得对一切x∈S,都有x≤M(x≥L),则称S为有上界(下界)的数集,数M(L)称为S的一个上界(下界)。
若数集S既有上界又有下界,则称S为有界集。
若S不是有界集,则称S为无界集。
例1:证明数集N+={n|n为正整数}有下界而无上界。
证:显然,任何一个不大于1的实数都是的N+下界,故N+为有下界的数集;∀M>0,取n0=[M]+1,则n0∈N+,且n0> M,故N+为无上界的数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pA 是数集A的最小上界, 故有 supA y.
而此式又表明数
supA 是数集B的一个下界,
故由下确界的定义证得
sup A inf B.
例5
A 和 B 为非空数集, S A B.
inf S min inf A , inf B . 证: x S , 有 x A 或 x B, 由 inf A 和 inf B 分别是 A B 的下界,有
y
1 y y , x ( 0 , 1 ) 也是无界数集. 集合 E x
由无界集定义,E 为无界集.
x
E, y M 1 M
2 确界:
直观定义:若数集S有上界,则它有无穷多 个上界,其中最小的一个上界称为数集S的上 确界, 记作sup S;
上确界 M M1 M2 上界
所以
supS max sup A, sup B.
综上,即证得
sup S max sup A, sup B.
例7 证明实数空间满足阿基米德原理. 证明 b a 0 ,要证存在自然数 n 使 na b . , 2, ) 假设结论不成立,即 na b (n 1
则数集 E {na} 有上界 b ,因此有上确界 c
前页 后页 返回
一、区间与邻域
1.集合: 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
a M,
a M,
有限集
A {a1 , a2 ,, an }
M { x x所具有的特征} 无限集
若x A, 则必x B, 就说A是B的子集. 记作 A B.
数集分类:
设 2)不成立,则 0 0, 使得 x E ,均有 x M 0 ,与 M 是上确界矛盾.
充分性, 用反证法.设 M 不是 E 的上确界,即 M 是上界,但 M M .令 M M 0 ,
x E , 由 2) , 使得 x M M , 与M 是E
N----自然数集 Q----有理数集
Z----整数集 R----实数集
数集间的关系: N Z , Z Q , Q R.
若A B, 且B A, 就称集合A与B相等. ( A B )
例如 A {1,2},
C { x x 2 3 x 2 0}, 则 A C .
sup S max sup A,sup B;
证: 由于S A B显然是非空有界数集
因此S的上, 下确界都存在 x S , 有x A或x B x sup A或x sup B 从而有x max sup A, sup B, 故得 supS max sup A, sup B; 另一方面, x A, x S x sup S sup A sup S , 同理又有sup B sup S.
同样,有下界数集S最大的一个下界称为 数集S的下确界,记作inf S .
下界 m2
m1
m
下确界
定义 2.设 S 为 R 中的一个数集.若数 满足:
确界的精确定义
(i)对一切 x S ,有 x ,即 是 S 的上界;
(ii) 对任何 , 存在 x0 S , 使得 x0 , 即 是 S 的最小上界,则称数 为数集 S 的 上确界,记作 sup S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
例如, { x x R, x 1 0}
2
规定 空集为任何集合的子集.
2.区间: 是指介于某两个实数之间的全体实数. 这两个实数叫做区间的端点.
a, b R, 且a b.
{ x a x b} 称为开区间, 记作 (a, b)
试证明:
x inf A
即
或
x inf B. x min inf A , inf B .
min inf A , inf B 是数集 S 的下界,
inf S min inf A , inf B .
3.数集与确界的关系: 确界不一定属于原集合. 以例1⑵为例做解释.
•
•
• •
4.确界与最值的关系: 设 E为数集. ⑴ E 的最值必属于E, 但确界未必, 确界 是一种临界点. ⑵ 非空有界数集必有确界(见下面的确界 原理), 但未必有最值. ⑶ 若 max E 存在, 必有 max E sup E. 对下 确界有类似的结论.
5 确界原理 定理1 (确界原理). 设 E 为非空数集,若 E有上界,则E必有上确界;若E有下界,则 E必有下确界。
§1.2 数集· 确界原理
一、区间与邻域 二、上确界、下确界
记号与术语
U (a; ) { x | | x a | } : 点 a 的 邻域
U (a; ) { x | 0 | x a | }: 点 a 的 空心邻域
U (a; ) { x | 0 x a } : 点 a 的 右邻域 U (a; ) { x | 0 a x } : 点 a 的 左邻域
例2 ⑴
(1 ) n S 1 , n
则
sup S ______, inf S _______ .
2 E y y sin x, x (0, ) . 则 sup E ________, inf E _________.
例3 设数集S有上确界.证明 sup S S max S
o a x b { x a x b} 称为闭区间, 记作 [a, b] o a
b
x
{ x a x b} { x a x b}
称为半开区间, 记作 [a , b) 称为半开区间, 记作 (a , b] 有限区间
[a ,) { x a x }
( , b) { x x b}
的上界矛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定义3 设S是R中的一个数集,若数 满足:
(1)对一切 x S , 有 x (即 是S的下界) ; (2)对任何 ,存在 x0 S ,使得 x0 (即
是S的下界中最大的一个) ,则称数 为数集S 的下确界,记作 inf S .
例4 设 A, B为非空数集,满足: x A, y B有x y. 证明数集 A有上确界, 数集B有下确界,且
sup A inf B.
证: 由假设,数集B中任一数 y 都是数集A的上界,
A中任一数 x 都是B的下界, 故有确界原理知,数集A有上确界,数集B有下确界.
y B, y是数集A的一个上界,而由上确界的定义知
(a, b) (a, b 为有限数) a, b 、 、 邻域等都是有界数集; 集合 E y y sin x, x ( , )也是有界数集.
( , ) , ( , 0 ) , ( 0 , ) 等都是无界数集,
1 例1 证明集合 E y y , x ( 0 , 1 ) x 是无界数集. 1 (0, 1) , 证明: 对任意的M 0,x M 1 1
命题 1 M sup E 充要条件 1) M 是 E 上界, 2) 0, x E 使得 x M .
命题 1 M sup E 充要条件 1) M 是 E 上界, 2) 0, x E 使得 x M .
证 必要性,用反证法.
证明 设 (1).若
E {x}非空,有上界 b :
x E , x b
E
.
中有最大数 x0 ,则 x0 即为上确界;
(2).若 E 中无最大数,用下述方法产生实数的一个分划;
取 E 的一切上界归入上类 B ,其余的实数归入下类 A ,则 ( A | B) 是实数的一个分划。 1 A,B不空.首先 b B 。其次 x E ,由于
命题 2 inf S 的充要条件: 1) 是S下界; 2) >0, x0 S, 有x0 < .
命题 3:设数集 A 有上(下)确界,则这上(下) 确界必是唯一的.
证:设 sup A , sup A 且 ,则不妨设
sup A x A 有 x sup A 对 ,x0 A 使 x0 ,矛盾.
无限区间
o
a o
b
x x
区间长度的定义:
两端点间的距离(线段的长度)称为区间的长度.
3.邻域: 设a与是两个实数, 且 0.
数集{ x x a }称为点a的邻域 ,
点a叫做这邻域的中心 , 叫做这邻域的半径.
U (a ) { x a x a }.
即可得出集合E的下确界存在。
定理1解决了非空有上(下)界集合的上(下)确界存在 性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上确界的存在性,得出我们所研 究的某一类量(如弧长)的存在性。 若全序集中任一非空有上界的集合必有上确界,我们 称该全序集是完备的。定理1刻划了实数集是完备的。
例6 设A,B为非空有限数集, S A B. 证明:
a a a 点a的去心的邻域, 记作U 0 (a ).
U (a ) { x 0 x a }.
x
二 有界集 ·确界原理
• • • • • • • 1 有(无)界数集:定义(上、下有界, 有界) 数集S有上界 M R, x S有x M. 数集S无上界 M R, x0 S有x0 M. 数集S有下界 L R, x S有x L. 数集S无下界 L R, x0 S有x0 L. M R , x S有 x M. 数集S有界 数集S无界 M R , x0 S有 x0 M.
而 S ,故 是数集 S 中最大的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