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史

合集下载

刍议当下中国摄影史研究的主体任务

刍议当下中国摄影史研究的主体任务

论体 系建 设 的 问题 。可 以说 ,在摄 影专 业 自身元 理 论建 设还 远 不 完善 的 当下 ,完成 一 部体例 完 备 、框架 严整 、内容 充 实、覆 盖 面 周全 、阐 释深 入 、评价 客观 的大部 头 的中 国摄 影史 是不 可 能 的。 摄 影 元理 论 的建 设与包 括摄 影 史在 内的所有 研 究课题 的进度 和 成 果的 获得 应该 是 同步 的 。而且 ,其 之 间的 良性 互动 可 以令 中 国摄 影史 等具 体 的研 究课题 的进 展 更加 顺利 。 于是 ,应 该注 重对 研 究
调学 术的 规范和 深度 。

究方 法思 维方 法就 显得 缺 乏针对 性 了 。这里 涉及 到 一个 摄影 元 理

明确研 究思 路和 研 究框 架
( 一 ) 以区域摄 影史 作 为研 究重 点 因缺 少扎 实 的研 究基 础 , 中国摄 影史 当 下的 主体任 务 是针 对 中 国摄影 史研 究 对象 的各 局部 分 别 的独立 研究 。甚至 可将研 究 的 具体 对象 在 时 间上落 实到 很 小 的时 间阶段 ( 即运 用年 鉴学 派 的研 究方 法 ) ,在 空 间上 落 实到地 区 如具 体 的市县 。甚至 是落 实到 具 有 了成果 ,再 将 其按 照某 些研 究框 架进 行 整合 和 归纳 。至 于 以其 为研 究基 础 归纳 出宏观 视 域下 中 国摄 影整 体 的发展 脉络 及 具体 内 容则 是下一 个历 史阶 段而 非 当下 的任 务 。 ( 二 ) 以个 案研 究为 主要形 式 摄 影 史研 究语 境 下的 个案研 究 绝不 仅仅 指对 某 个摄 影家 个 体 的研 究 ,还包 括 由若 干个 摄影 家组 成 的摄 影 团体 、 由某 行业 某 部 门来 组织 进行 的摄 影 活动 或赛 事 、在某 一 地区 较有 影 响力 的摄 影 机 构 甚至 是涉 及摄 影 的营 业性 机构 等 。这 些摄 影发 展历 程 中的个 案 虽 然都 涉及 不止 一 个摄 影家 ,都 带有 集 体或 团体 的性 质 ,但 其 作 为研 究 对象 的 身份 都是 个案 ,应 予 以个 案的研 究 视角 和研 究框 架 。对 于摄 影机 构 或 团体 以及 组织 过摄 影活 动 的部 门 的研 究应 该

数字摄影技术 第1章 摄影简史

数字摄影技术 第1章 摄影简史

(三)火棉胶的使用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火棉胶摄影法”
以往的摄影技术由于曝光时间长,不适宜人像的摄影。在世界摄影史 上1851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阿查(Archer)在《密斯特杂志》上发表
了“火棉胶摄影法”。
(三)火棉胶的使用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火棉胶摄影法”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查恩所著的《远隔光线曲折
学的人工眼》一书里图解了
几种旅行用的小型暗箱。弯 曲型暗箱的高和宽都是9英 寸,长2英尺。使用乳白色 玻璃的焦点板,为了避免反 射,箱子的内部和镜头的内 侧都涂成黑色。它成为十九 世纪照相机的原形。
十九世纪照相机的原形。
二、光化学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1657年出版的《光学魔术》一书里,记载了一位从西班牙旅 游归来的旅行家,他有一架用一只手能够提动的暗箱。之后彪尔次 堡大学教授萧特制作了一种暗箱,它是由大小两个箱子组成,把小 箱子套进大箱子来调整焦点。而其镜头的套筒内装有两块凸透镜, 只要调节镜头就可以获取正像。这就是照相机的最原始的雏形了。
1685年彪尔次堡修士
(五)彩色软片的诞生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减色法”
在19世纪对于彩色摄影贡献最大要数欧伦,在他所著的一本名为
《彩色摄影及其问题的解决法》里首次提出了“减色法”。他说:“色 素吸收从光线反射色以外的所有色彩。
(五)彩色软片的诞生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四)软片
第 一 节 摄 影 技 术 的 发 展
硝化纤维素软片
1887年天主教修士古德温(Goodwin)发明了质地更薄的硝化纤维素 软片(胶卷),并取得了专利权。

1000多本摄影书籍

1000多本摄影书籍

1000多本摄影书籍1000多本摄影书籍中蕴含了丰富的摄影知识和技巧,涵盖了从摄影基础到专业摄影的各个方面。

这些书籍既有经典的摄影作品欣赏,也有关于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的实用指南。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中一些书籍进行简要介绍。

一、摄影技巧指南类书籍1.《摄影构图经典100例》:介绍了100个经典的构图示例,帮助摄影师提升构图能力。

2.《光影魔术师》:详细解析了光线的运用和控制,教会读者如何利用光线创造出独特的摄影效果。

3.《人像摄影技法大全》:从拍摄器材选择到人像构图技巧,全面介绍了人像摄影的各个方面。

4.《风光摄影全攻略》:指导读者拍摄出宏伟壮丽的风光照片,包括景深控制、滤镜应用等技巧。

5.《旅行摄影手册》:教会读者如何在旅行中捕捉到最美的瞬间,包括景点选择、构图技巧等。

二、摄影理论与艺术类书籍1.《摄影的视觉哲学》:探讨了摄影与视觉艺术的关系,帮助读者提升摄影作品的表现力。

2.《摄影与现实》:分析了摄影对于记录和改变现实的作用,引导读者思考摄影的意义与价值。

3.《摄影的语言》:解析了摄影作品中的语言元素,如线条、色彩、对比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摄影作品。

4.《摄影史纵横谈》:回顾了摄影的历史发展和重要人物,带领读者了解摄影艺术的演变过程。

5.《摄影艺术欣赏》: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摄影作品,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提高读者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后期处理和摄影软件应用类书籍1.《Photoshop后期处理从入门到精通》:介绍了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高级技巧,帮助读者学会后期处理摄影作品。

2.《Lightroom实战技巧》:指导读者如何使用Lightroom进行照片管理和后期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3.《摄影修图全攻略》:从基础修图到高级修图技巧,全面介绍了摄影修图的各个方面。

4.《摄影软件大全》:介绍了市面上常用的摄影软件,包括后期处理软件、拍摄辅助软件等,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软件工具。

四、摄影历史与纪实类书籍1.《中国摄影史》:全面介绍了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摄影家的作品,展示了中国摄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完整版)评价郎静山在摄影史地位

(完整版)评价郎静山在摄影史地位

文档2
评价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地位
如果论及地位,要说郎静山大师为中国摄影第一人也不为过。

以下按三点分析:
一从对摄影活动影响上分析:1928年春,郎静山参与了华社的成立,向社会开放摄影展览,向大众普及了摄影的概念。

后主播《新闻夜报》“摄影艺术”的周刊,经常刊登有关摄影文章,传播了创作经验和进行技术交流,在推广和传播摄影艺术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0年在上海松江女子学院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二从摄影技巧上分析:开创“集锦摄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与摄影艺术融汇贯通,珠联璧合的独特艺术形式,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摄影艺术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从国际影响上分析:据统计,郎静山先生一生中的作品参加了三百多次国际沙龙,入选作品近一千多幅,曾获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也提高了中国摄影界在国际艺坛的地位,改善了国际形象。

其独创的“集锦摄影”向世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美,被国际评论为是“最现代的,同时也是最中国化的”。

以上,便是是我对郎静山先生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全部分析。

中国早期照相馆人像摄影特性,实例证谈论早期外国摄影师在中国的摄影与中国早期实践者区别。

中国摄影史

中国摄影史
1926年,《良友》等画报出版。①1927年刘半农出版《半农谈影》,中国第一本关于摄影美学的著作。
摄影技术
邹伯奇制作出中国第一部照相机。《摄影之器记》写道:“以木为箱,中张白纸或白色玻璃,前面开孔安筒,筒口安镜而进退之,后面开窥孔,随意转移而观之,名曰摄影之器,此画谱之最生活者也。”
②李莲友试制干片成功。
中国最早传授照相技术。
①介绍手提轻便照相机的知识,传播纪实摄影的意义与价值②干片成功。感光部分优于国外。
①中国大型画报之先驱②《摄影测光捷径》是陈氏曝光计算方法,通过表格计算,具有实用价值。
举办展览会和出版摄影书籍我国最早的业余摄影艺术团体。
①使用坚细的漆器,不怕拂抹,不怕湿浸,色泽永久不变。
②使得操作手续大大简化,曝光时间大大缩短。
①总结当时摄影创作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很多摄影规律。②学社以研究摄影艺术为宗旨,20年代影响最大的摄影团体。
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1933年
1934—1936年
1939年——1945年
二十年代中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摄影事件
1931年,《中华摄影杂志》出版。1933年,《晨风》出版。1937年,《飞鹰》出版
②影会目标是将中国摄影推向世界影坛。
无需定影,浸液数秒即可见光显影。
是摄影“典型瞬间”理论的最早的表述。
方便快捷,改变了冲晒必须在暗房中进行的传统。
时间
九十年代末至今
摄影事件
摄影技术
1996年,中国乐凯胶片公司研制成功适应高温快显无水洗工艺的5A-1彩色相纸;中国科学院感光所研制成功适应氯化银相纸的高温快速无水洗产品CK-1冲洗套药。1998年,海鸥照相机DC-33正式推向市场。

“画意摄影”在中国

“画意摄影”在中国

“画意摄影”在中国
“画意摄影”在中国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画意摄影”概念的界定,进而设定
论述的范围,回顾西方特别是中国“画意摄影”发展史,自
然得出它在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中的主流地位。

比照西方摄影
发展的历程,指出“画意摄影”不是摄影的本质功能,虽作
为一种艺术现象有其生存的价值,但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摄影
前进中的绊脚石。

关键词:画意摄影;中国;沙龙
自摄影问世以来,摄影与绘画的联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达
盖尔1)就是一位全景画家,不少艺术家也通过自身的实践
推动着摄影与绘画关系的发展,但是“摄影与生俱来就被看
作次等的艺术。

卡罗式摄影看起来就像绘画,摄影技术的进
步甚至迫使部分画种(主要是肖像画)被取代”。

2)最终,也许由于摄影使照片的“灵光”(Aura)消失了,3)或者摄影的真谛是:“它曾经存在过”,4)其主要功能只是写真和证明!5)摄影还是被拒之于绘画这门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之
外。

一、
为了取得与绘画同等的地位,19世纪下半叶首先在英国出现模仿拉斐尔前派绘画的“高雅艺术摄影”(High Art Photography)。

正如《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解释的那样:“画意派运动的先导是19世纪50年代末期O·G·雷兰德。

摄影专业的参考文献

摄影专业的参考文献

摄影专业相关的中文参考书目截止到2012年3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共收录摄影专业各方面研究的书籍792部(册)。

其中,20世纪出版的只有18部,其余的全部为近11年来的新著。

还包括近百部(册)的译著。

带“★”者为老师重点推荐的书籍(全是摄影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

此外,本参考书目中还有15部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至今还尚未收录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为2011年出版的)。

此外,中国知网上也有许多参考资料,以期刊文章和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主。

但其良莠不齐,建议大家之以国家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和博士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

★[1]姜进.新文化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2]韩丛耀.图像:主题与构成[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3]唐团结.世界摄影发展史:摄影图片探索之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林韬.电影摄影应用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5][英]史蒂夫.麦克劳德.摄影后期——拍摄.修饰.洗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6]郑虹.摄影的历史[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林路.摄影艺术二十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8]林路.瞬间与永恒:90位摄影名家作品解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9][法]于贝尔.达弥施.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鲍昆.观看再观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11]顾铮.世界人体摄影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12][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3]吴钢.摄影史话[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14]钱春莲.幻影年华:跨越时空的影像作者研究[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15]宿志刚,苏丹.光影的诗篇——摄影美[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6] [法]克里斯蒂安.柯若勒著,赵克非,谷一译.特定的情境——摄影文化散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1.★[17][德]克劳迪娅.朗法可尼.女人与珍珠:绘画与摄影中的恋物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18][美]李元.李元谈摄影修炼之道[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19][美]李元.创意与实践[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09.★[20][美]李元.李元风光摄影经典实例解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21][美]李元.行者无疆:李元大师讲风光摄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23] [美]迈克尔.弗莱伊.国际风光摄影教程:和安塞尔.亚当斯学摄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24]顾铮.世界摄影史(修订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25]张衡,李庆德,吴启文.数码照片艺术化处理圣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26]雷茂奎.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27]史林平,钟山.构图决定一切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8]刘宽新.数码影像专业锐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29]王晓军.画意摄影[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30][英]埃蒙.麦克卡比著,李中译.杰作如何产生:摄影大师的方法和技巧[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9.★[31]尚艺摄影.时尚人像摄影完全自学宝典[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32] [英]乔.科尼什.光线第一[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33]史林平.话说风光:图解风光摄影四大秘诀[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7.★[34]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北京四合院[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3.(中英文双语)★[35]刘桂桂,付京.人像摄影化妆造型教程[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36][英]格里.巴杰著,朱攸若译.摄影的精神:摄影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37][英]史蒂夫.勒克著,金荔,许维腾,陈刚译.数码摄影百科[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38]宿志刚,苏丹编著.光影的诗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39]顾铮编译.西方摄影文论选[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40]中国摄影史略[M].★[41]顾铮主编.摄影·社会·空间[M]. 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0★[42][英]泰瑞贝内特著,徐婷婷译.中国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1★[43]康大荃.摄影美学原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44][美]特里·巴雷特,何积惠译.影像艺术批评[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45][美]乔纳森·弗里德著,王升才,冯文极,库宗波译.美学与摄影[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46][美]李元.谈美国摄影[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2.★[47]苏盛鑫.人像摄影用光实战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48]徐婷婷编著.出龛入龛[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0★[49]宋刚明.影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0][美]Chris Orwing著,李钰婷译.非凡视觉:摄影大师的构思与创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51][瑞士]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后期艺术中的风格发展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2]摄影大师杰作探秘[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53][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艺术是教不出来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4][英]乔纳森.美学与摄影[M].★[55]杨绍先等编著.摄影技术与艺术(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6][美]约翰哈林顿著,马振晗译.商业摄影师的专业之路(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7] [美]杜威.艺术即体验[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1[58]吉林摄影出版社.中国传世风光摄影[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58]一白.数码单反摄影新手速成[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59]一白.轻松学好数码摄影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60]一白.数码摄影风光实拍手册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61]一白.数码摄影完全自学手册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62]严志刚, 曾鸣, 江芬.焦虑的食指 [M].长沙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1[63]于东东.艺术摄影 [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64]于文灏.摄影曝光控制 [M].上海: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65](英)伍兹, 曹天铖译, 王磊译.玩遍全球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66]伍振荣.数码摄影修图教材 [M].北京: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67][美]Barbara London, [美]Jim Stone著,杨健,陈欣钢译.美国简明摄影教程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68] 何惟增.建筑摄影 [M].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69] 何文亮.Photoshop CS5数码摄影后期调色与艺术设计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70] (英)戴维·克拉克著,洪钢,朱晨多,郭嘉译.摄影100关键词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71] (美)鲍勃·克里斯特著,焦帆,陈娟译.数码旅行摄影手册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72] 冉玉杰,冉晶. 专题摄影:用图片叙事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73] 刘智海.摄像基础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74] 刘正旭.新手学数码摄影构图 [M].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75] (韩)刘浩钟著,李红姬,李明吉译.旅游摄影完全指南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76] (英)安迪·劳斯(Andy Rouse)著,冯小娜译.图像处理了解 RAW 格式摄影 [M]. 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77] (美)Charlotte K. Lowris著,若雪译.Canon EOS7D数码单反摄影手册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78] 南子.楼兰 [M].北京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1[79] (美)卡尔 (Carr, Pete) 著, (美)科雷尔 (Correll, Robert) 著, 刁海鹏译.数码摄影工坊, HDR技术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80] 向玮.Nikon D7000完全摄影手册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81] 向玮.Canon EOS 60D单反相机超级手册 [M].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82] 吴伟烨,黄志伟.广告摄影 [M].长沙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1[83] 吴俊辰.唯美人像摄影与后期处理 [M].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84] 吴毅.数字摄影高品质制作教程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85] 吴诗中.创意摄影 [M].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86] (英)弗兰·哈尔索尔(Fran Halsall)著,罗轶,余佳译.光与影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87] 夏红斌.数码单反摄影从新手到高手 [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88] (日)大浦猛志著, 李盛(日语)译.手把手教你数码摄影 [M].沈阳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89] 奇科.人像拍摄最美摆姿及摄影技巧 [M].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1[90] (英)奈廷格尔(Nightingale, David)著,刁海鹏译,张波(摄影技术)译.数码儿童摄影手册 [M].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1] 姜平.姜平镜头中的风景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92] 日本Digital Photo编辑部著, 孙小萌,孙澜月,卢韩影译.你不可不知的208个数码单反摄影知识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93] 宋毅.数码摄影教程——风景摄影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94] (美)富卡 (Fuqua, Paul) 著, (美)比文 (Biver, Steven) 著, 张智泉,周英耀译.面孔 [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95] 岳晓琳.人像摄影化妆指南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96] (法)巴尔特 (Barthes, Roland 1915~1980) 著, 赵克非译.明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97] (德)斯库 (Schuy, Eberhard) 著, 叶佩萱译.商业静物摄影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98] (美)南希·布朗著 ; 康韵译.数码人像摄影手册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99] 庄永.全国艺术院校入学考试指南 [M].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100](英)迈克尔·弗里曼著;薛华克,王隆锦译.迈克尔·弗里曼数码摄影圣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01](英)约翰·弗里曼著;姚元译.约翰·弗里曼黑白摄影教程[M].北京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1[102](英)迈克尔·弗里曼(Michael Freeman)著 ; 樊智毅译.数码黑白摄影圣经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03](英)约翰·弗里曼著 ; 李晓译.约翰·弗里曼摄影用光教程 [M].北京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1[104](英)约翰·弗里曼著,刘欣,吴凯翔译.约翰·弗里曼摄影构图教程 [M].\北京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1 [105](英)约翰·弗里曼著,王笑宇,于小忱译.约翰·弗里曼人像摄影教程 [M].北京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1 [107]张正杰,陈汉荣.尼康D90全程学习指南 [M].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08]张炜,郑志强,骆军.数码摄影构图·光影·色彩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09]张磊,冯翠芝.Photoshop婚纱与写真·艺术摄影后期处理技法 [M].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110]张磊,冯翠芝.Photoshop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技法 [M].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111]彭博(摄影) 编著.昆虫传奇 [M].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12]徐希景.摄影基础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13]徐沛.当相机邂逅风景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14]戴菲.基础摄影新教程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15]施威铭.正确学会数码摄影的16堂课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16](美)贾斯汀·昆内尔(Justin Quinnel)著; 于东东译.DIY纸相机 [M]. 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17]曾平.数码摄影实拍手册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118](英)尼尔·本维埃(Niall Benvie)著,陶宗德,李瑶译户外摄影大师班[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19]朱印宏.中老年学会数码摄影与照片处理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120]朱杰.商业摄影实战教程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21]李元海,王利剑,李相臣.数码摄影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22]李哲.寻觅圣洁 [M].郑州 : 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1[123]李子青.倾情捕捉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24]李少白.画里有话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25]李建琪.微距的魅力 [M].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26]李强.摄影画面要素解析 [M].北京 :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127]李新军.数码单反摄影宝典 [M].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28]李昱宏著,张琪改编.灰色的隐喻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29]李金明,李金荣.Photoshop CS5蜕变, 数码摄影色彩的奥秘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30]李雪莉.新手父母这样拍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31]李鸣生.震中在人心 [M]. 北京 : 作家出版社, 2011[132]杨品,李柏秋,杨未冰.数码单反摄影技巧大全 [M].北京 :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133]杨品,李柏秋.数码单反摄影实用技巧大全 [M].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34]杨品,赵岗,李柏秋.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 [M].北京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35]杨明涛,明月国际(香港)出版公司.度假酒店 [M].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136]杨春梅.绽放 [M].武汉 : 武汉出版社, 2011[137]杨桦.滇藏线旅游摄影 [M].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38]杨桦著.青藏线旅游摄影 [M].成都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39]杨欣.人像摄影与摆姿手册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140]林路.数码摄影实用教程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41]林路.摄影名作鉴赏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42](美)桑迪奇 (女,Sandidge, Deborah) 著, 南文兰译.数码摄影工坊, 红外摄影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143]汪洋.数码单反摄影技巧大全 [M].福州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44]沧海·镜.七寻记 [M].吉林 :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11[145]潘岷.广告摄影 [M].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146]潘锋.摄影基础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47] 焦波.晨光里的孩子 [M].成都 :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148] 焦点.非常摄影手记 [M].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49] 王世仁.大壮之行 [M].北京 :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1[150] 王守明.西藏 [M].北京 :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1[151] 王日光.Photoshop CS5蜕变, 突出色感的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攻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52] 北京名人学校主编,王永亮,邹运,刘超编著.Photoshop CS5蜕变, 数码人像后期处理宝典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53] 王永辉,滕飞.Nikon D7000使用详解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54] 王海超主编,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浙江省第三届反腐倡廉书画摄影展作品集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55] 王瑶.超越梦想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56] (美)米歇尔·珀金斯(Michelle Perkins)著,许瑗玲译.婚纱摄影美姿精选Pose500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157] (韩)白种守著,武传海译.光与曝光完全自学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158] (韩)白种守著,武传海,曹婷译.摄影构图完全自学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159] (美)比利·皮格勒姆(Billy Pegram)著,朱雯,张匡匡译.模特摄影用光艺术[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160] 盛希贵.新闻摄影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61] 祝永华.西湖问茶, 春之卷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62] 童恩文.我的故事[M].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163] 罗雪,唐志.数码摄影构图与用光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11[164] 老羊.数码单反摄影实拍技法精修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65] 耿兴余.在影像中感悟风景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66](美)乔治·肖布著,郭定原译.数字黑白风光摄影 [M]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67] 胡斌.多彩的世界 [M].北京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1[168] 胡晓阳.用镜头穿越风景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69] (英)罗斯·胡迪诺特(Ross Hoddinott) 著,许向博译.数码单反镜头全攻略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 [170] 花间.花间集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171] (英)罗斯·荷迪诺特著,孙湄鸥译.品味摄影. 数码微距摄影之美 [M].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72] 莫渊.市场实现, 商业摄影 [M].重庆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173] 英)丹尼尔·莱扎诺编,陆汉臻,景晨译.风光摄影终极指南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74] (英)丹尼尔·莱扎诺编,陆汉臻著.数码单反摄影终极指南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75] (英)丹尼尔·莱扎诺编,陆汉臻,景晨译.人像摄影终极指南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76] (英)保罗·莱斯特(Paul Lester)著,王烁,王同乐译.Lady Gaga追寻名誉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77] 葛为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浙江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报名手册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78] 蒋振东.人人都是摄影师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79] 蔡雯.艺术·云南 [期刊]昆明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新闻出版大楼4楼435室(邮编650031) [该刊编辑部], 2011- [180] 藤原克也.人像摄影之道 [M].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81] 见弓.永恒之美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82] 许喜占.人像摄影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83] (英)戴维·诺顿著,钱亚光译.等待光线. 2 [M].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84] (美)Rob Sheppard著,范琳琳译,DSLR数码摄影学习指南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85] 谢静.零基础学数码单反摄影 [M].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186] 谷久文.商业摄影 [M].北京 :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1[187] (英)大卫·费伦编,陆汉臻,郑中,力群译.数码摄影终极指南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88] 贾铁英,焦点.圣经 [M].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189] (美)Alan Hess著,吴浩,李娜译.数码摄影曝光手册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90] 赵光鸣.大鸟 [M].乌鲁木齐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1[191] 连军峰,孟戈,孟永.数码风光摄影从新手到高手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92] 连军峰,骆军,周海.数码单反摄影从新手到高手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93] 邹晓军.摄影测量与遥感 [M].北京 : 中国测绘出版社, 2011[194] 钟百迪,张伟.Photoshop人像摄影后期调色圣经 [M].北京 :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195] 钱东升.肖像摄影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196] 钱晋群.天地之间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97] 阿舍.乌孙 [M].北京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乌鲁木齐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011[198] 陈勤主编,朱颜,陈玉臻,许艳清.这样拍才更好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99] 陈勤主编,陈天龙,朱颜.简明Photo词典 [M].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200] 陈平.心视界 [M].上海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201] 陈广巍.DSLR最新数码单反摄影手册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02] 陈承旗.粤建摄影俱乐部作品集 [M].广州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203] 陈振民,杨益萍,张元民主编,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编.我们大家的世博 [M]上海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1[204] 陈汉荣.Canon EOS 550D完全攻略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05] 陈汉荣.摄影POSE101%,换个姿势拍会更美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206] 陈磊.Canon EOS 60D完全摄影手册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07] (英)洛娜·雅布斯莉著,钱亚光译.梦幻婚礼摄影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08] (德)托尔斯滕·安德烈亚斯·霍夫曼著,王辉译.黑白摄影的艺术 [M].武汉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9] (英)奈杰尔·霍姆斯著,张宝月译.美女摄影摆姿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210] (英)奈杰尔·霍姆斯著,张宝月译.人像摄影摆姿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211] 韩程伟.RAW格式图像处理实战攻略 [M].杭州 :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212] (美)唐·马著,张婷译.自然光人像摄影指南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13] 美国山径组著,黄一凯译.自然生态摄影终极指南 [M].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214] 黄凯.影像魔法师照片处理秘籍 [M].北京 : 印刷工业出版社, 2011[215] 黄刚.数码单反摄影教程 [M].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216] 黄启智.数码摄影技术 [M].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17] 黄谷柳著,黄茵整理.黄谷柳朝鲜战地摄影日记 [M].北京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11[218] 黄鹤,汪建宏等编著.中国最适合摄影游的地方 [M]. 北京 :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219] 齐凤臣。

中国摄影史

中国摄影史

中国摄影史(一)第一编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19)摄影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从1839年8月法国政府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以后,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摄影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蓬勃发展,并且已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社会各部门中踞有显著的地位。

摄影与世界上的其它事物一样,它的发明和发展,是在继承了各民族、各国家历史上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

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墨家学派,还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学派,他们都在各个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奠定了摄影术的理论基础。

摄影术传入中国初期,尽管当时摄影在世界上还处于摇篮时代,各国科学家为改进技术仍在尽心竭力地探索。

即使在欧洲,多数人对此道也还陌生。

而国内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一些摄影技术的应用者和探索者。

他们关心世界摄影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文字记载,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社会条件下积极地进行推广传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一节--中国古代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科学家对光学基本规律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先秦墨家学派兴起,就开始对大自然中一些光学基本现象进行了研究。

墨经光学八条墨翟(约公元前478年——前392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

他和他的门徒根据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光学知识,研究总结出八条带规律性的经验,记录在《墨经》中,分条厘说,通称“墨经光学八条”,是《墨经》中精粹部分之一。

光学八条直接涉及到光学应用中一些问题。

发光体照射物体形成影子,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现象,又是摄影师在艺术造型中饶有兴趣的问题。

《墨经》中的光学论述,首先是以此开始的。

“光学八条”中的第一、第二条是:经:景徙。

说在改为。

说:景光至,景亡。

若在,尽,古息。

(第一条)经:景二。

说在重。

说:景,二光,夹,一光。

一光者景也。

(第二条)大意是说影子产生的原因。

在光照到的地方,就没有影子;如果有影子,那就是光被物体遮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摄影史(一)第一编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19)摄影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从1839年8月法国政府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以后,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摄影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蓬勃发展,并且已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社会各部门中踞有显著的地位。

摄影与世界上的其它事物一样,它的发明和发展,是在继承了各民族、各国家历史上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

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墨家学派,还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学派,他们都在各个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奠定了摄影术的理论基础。

摄影术传入中国初期,尽管当时摄影在世界上还处于摇篮时代,各国科学家为改进技术仍在尽心竭力地探索。

即使在欧洲,多数人对此道也还陌生。

而国内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一些摄影技术的应用者和探索者。

他们关心世界摄影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文字记载,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社会条件下积极地进行推广传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一节--中国古代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科学家对光学基本规律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先秦墨家学派兴起,就开始对大自然中一些光学基本现象进行了研究。

墨经光学八条墨翟(约公元前478年——前392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

他和他的门徒根据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光学知识,研究总结出八条带规律性的经验,记录在《墨经》中,分条厘说,通称“墨经光学八条”,是《墨经》中精粹部分之一。

光学八条直接涉及到光学应用中一些问题。

发光体照射物体形成影子,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现象,又是摄影师在艺术造型中饶有兴趣的问题。

《墨经》中的光学论述,首先是以此开始的。

“光学八条”中的第一、第二条是:经:景徙。

说在改为。

说:景光至,景亡。

若在,尽,古息。

(第一条)经:景二。

说在重。

说:景,二光,夹,一光。

一光者景也。

(第二条)大意是说影子产生的原因。

在光照到的地方,就没有影子;如果有影子,那就是光被物体遮挡。

进一步说,如果光源、物体和承影面相对静止,那么影子的位置也相对固定。

当两个光源同时照射一个物体时,就产生了二个“半影”夹持着一个“本影”;一个光源照射时只有一个影子。

这二条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光学现象最朴素的认识。

还有一条颇值得注意,它直接论述到针孔成像的原理。

原文是:经: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说:景光之人照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

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

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第三条)这条大意是说,影子倒过来是因为光线在小孔处汇成光束所致,“午”是指光束相交之点,即针孔处。

光线好象箭一样直线传播着,从下方来的光线通过小孔成象于上方,从上方来的光线成像于下方。

经说最后一句“在远近有端于光”,近代学者多解释为类似摄影光学中物距、像距的概念。

“这可以说明现今照像者进退暗箱的理由”。

第五条论述的是关于光的强弱关系。

结论是:发光体远近决定光的强度。

类似现代光度学概念。

四、六两条是解释平面镜反射现象。

中国古代,冶炼技术十分发达。

随之而来的是铜镜制造工艺,根据文字记载和考古的发现,当时的铜镜不仅有平面镜,而且根据不同用途制成了凸面镜或凹面镜,凹面镜,古称阳燧,是人们利用阳光聚焦取火的工具。

古代没有专门掌管阳燧的官职,《周礼》卷七十《秋官·司寇下》记载:“司烜(音火。

古官职名)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

”东汉郑玄注:“夫遂,阳燧也。

”应该指出的是,凹面镜在现代应用摄影光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来出现折反式摄影镜头,已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古人已认识到物体放在球心外时,获得的是比物体小的倒立像。

当物体在球心内时,得到的是比物体大的正立像。

即经中所说“鉴低,景,一小而易,一大而击。

说在中之外,内。

”概括起来,可推断那时人们已经懂得:1. 光的直线传播;2. 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 针孔成像的道理;4. 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 类似放大率的概念;6. 凹面反光镜前焦点到球心,这一区域在成像中的特殊意义。

墨经光学八条,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人民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用今天的眼光看来,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墨经》的内容,尽管文字深奥难解,但学术界各家的注疏基本一致,其内容本身是不容置疑的。

墨家学派形成后,开辟了中国的“格致之学”,对后人研究摄影光学有所启迪。

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墨经》中没有论及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产生的折射现象,这是因为当时的工艺制造条件,尚不能提供理想的透明玻璃,而折射现象直接关系到透镜成像理论基础。

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修的《淮南万毕术》中除了重复“阳燧见日则火生”的说法外,还出现了用冰制造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另据《西京日记》记载,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时,已知道用白光琉璃将阳光折入暗室使成为白昼。

又据清代林志诚著《事类统编》称:北魏时(386——581)西域月氏国商人用矿石制成人造有色琉璃。

曾做了一间可容百人的房子,四周利用人造琉璃折光,使室内光色映澈。

及至宋代刘歧写的《暇日记》也谈到利用水晶折光将阳光焦聚,照亮阴暗的案牍。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进一步对小孔成像理论和凹面反光镜作了分析和解释,取得新的成果。

他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线穿过“礙”(即小孔)形成光束所造成的结果。

以后,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多次观察到由于客观条件的巧合而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遂引起广泛的注意,而尤为历代文人所重视,古籍中也常有记载。

元代陶宗仪的著名笔记著作《辍耕录》中说:“平江虎丘阁,版上有一竅。

当日色清朗时,以掌大白纸承其影,则一寺之形胜,悉于此见之。

但顶反居下耳,此固有象可寓,非幻出者。

”又说:“松江城中有四塔……夏监运家乃在四塔之东,而小室内却有一塔影,长五寸许,倒悬于西壁之上,不知从何而来。

然不常有,或时见之焉,是又不可晓也。

明代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提到北京天宁寺中的小孔成像,并且做了一些解释。

原文是“塔倒影,在大土殿。

日方中,阖殿中门,日入门罅,塔全影倒现石上。

昔人云:影从罅入,空中物则旁碍,碍则影束,影束则倒。

……今悬镜中像,过旁镜,其物正倒也,阳燧倒影者,日光倒入也。

又光从上来,层十三具,光一再传,物体则小也……。

”明清时期的北京庙宇慈慧寺,也是当时以倒影著称而吸引游客的古迹。

“针孔成像”的现象,引起人们愈来愈大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研究,元代科学家赵友钦设计了一个相当庞大的光学实验。

他把一整座房屋作为实验室。

在左右隔开的二间房内,各掘一个不同深度圆井。

井口处各置小孔,楼房的活动棚顶作承影屏,用上千支蜡烛做发光体。

通过预先设计的实验程序得出以下结论:“针孔”扩大到相当大时,不能成像;“针孔”相当小时,屏上的像和光源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照度”和距离成反比关系。

赵友钦把这次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写成一篇论文,叫《小罅光景》,收入他的自然学文集《革象新书》。

这部书后来被收入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中。

赵友钦的试验,使用了上千支蜡做发光体,在摄影学的意义上说明他已认识到像是由许多光点所构成。

其实验场所可以说是最大的暗箱。

赵友钦的论文《小罅光景》的学术水平当时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

1611——1671),也在他所著的《物理小识》一书里叙述了他亲自做过的小孔成像实验:“屋漏小罅,日影如盘。

尝以纸征之,刺一小孔,使日照一石,适如其分也;手渐移而高,光渐大于石矣;刺四、五穴,就地照之,而四、五穴各为光影也;手渐移而高,光合为一,而四、五穴之影,不可复得矣。

”说明方以智的这个实验,是对于小孔成像的条件和影响影像大小的具体因素规律性的探索。

透镜暗箱摄影术的发明和应用离不开暗箱。

针孔暗箱虽能成像,但正如赵友钦实验结果那样,它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即不能解决影像亮度和清晰度之间的矛盾。

所以,透镜暗箱的出现,使光学应用技术前进了一大步。

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已广泛使用透镜暗箱,不过那时只作为一种绘画的辅助工具而已。

明末清初,一些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随之,一些光学器具也开始传入中国。

首先传入的是各种透镜,包括眼镜和放大镜。

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说:“古未有眼镜,至明始有之,本来自西域。

”清代以后,广东省出现了用近代方法制造玻璃的工业,为国内磨制光学透镜提供了物质条件。

清初的光学器具制造家孙云球,是中国磨制透镜的高手。

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

江苏吴县人。

生于崇祯初年,死于康熙年间,仅活了33岁。

他的父亲志儒,曾任福建漳州知府。

孙云球小时聪明异常,13岁时就读于吴江县县学。

不久父亲故去,家道中落,靠卖草药奉养母亲。

他喜欢钻研机械,自制钟表,青年时代,就成了著名的透镜制造家。

史书记载:“昔虎丘孙云球以西洋镜制昏眼、近光、童光等镜,为七十二种。

又有远镜、火镜、端容镜、摄光镜、夕阳镜、显微镜……。

”并著有《镜史》一书,可惜已经失传。

证明当时国内已经能自制摄影镜头(即所称“摄光镜”),出现了一些用摄影镜头装配的光学器具,影戏灯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影戏灯”,就是现在所说的幻灯机,或摄影用的放大机。

其实,我国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的古籍《韩非子》中就记载了古人放映幻灯的一段故事。

大意是:周君请一个人为他作画,三年后画画好了。

看的时候,需要筑一高墙,墙上开小孔,然后插入“筴”(相当于幻灯片),在有阳光的时候才能观看,“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具备。

”可惜的是,这种针孔的幻灯机没有得到发展和改进。

清代学者顾禄(铁卿)曾记载了当时流传于民间的影戏灯的情况,他说:“其法皆传自西洋欧逻巴诸国,今虎邱人皆能为之。

灯影之戏,则用高方纸木匣,腹贮油灯,燃炷七八茎。

其火焰适对正面之孔。

其孔与匣突出寸许,作六角式,须用摄光镜重叠为之,乃通灵耳……中嵌玻璃,反绘戏文……将影摄入粉壁,匣愈远而光愈大,惟室中尽灭灯光,其影始得分明也……。

”有趣的是,文中提到“须用摄光镜重叠为之”说明使用的是“复式镜头”,而这时恰恰是欧洲风景暗箱流行的时期,当时复式镜头在世界上标志先进的光学技术水平。

绘画暗箱的使用明末清初,随着绘画透镜暗箱的流行,国内出现了很多出色的暗箱制造家,古籍中多有记载。

如《虞初新志》上说康熙年间江都的黄履庄,以擅长制造“临画镜”和“缩容镜”等光学器具出名;《苏州府志》记载的长州人薄钰和《湖南通志》提到的湖南清泉人谭学之,也擅长制造光学器具。

清嘉庆年间,浙江钱塘县女科学家黄履,利用望远镜和暗箱结合,研制了一种“多镜头暗箱”,很为奇特。

清代陈文述对此在《西泠闺咏》中曾做了记述。

他说:“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四,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