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教学大纲模板
《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atice
课程编号:130227042
课程周数:2 学分:2
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一、本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专业见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指导书
依据见习单位的要求而定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实践环节的考核形式:见习报告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见习报告成绩占70%
四、其他必要的说明
1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实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2.实践报告格式:标准
五、实践内容与要求。
实习教学大纲(精选5篇)

实习教学大纲(精选5篇)第一篇:实习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所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
实习的目的: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和控制智能的设计、维护、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要有机械电子两方面的基础理论,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通过生产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3.通过实习接触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实习要求1.实习工厂的选择(1)本专业实习工厂应具有中、大型规模和现代化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
工厂的实习培训部门有一定的接纳能力和培训经验,有进行实习指导的工程技术人员,同时应能提供较充足的图纸资料等技术文件。
(2)优先选择为学生实习提供生产过程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厂或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
(3)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同时选择有关的几个大、中型工厂。
2.对指导教师的要求(1)指导实习的教师应责任心强,认真刻苦,身体健康。
实习中要强调教书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实习教师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实践能力。
能组织实习活动,与工厂相互配合,完成实习全过程。
指导学生记实习笔记,写实习报告等。
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习成绩给出实事求是的评定。
(3)实习教师应能合理搭配,应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
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序号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目标1:培养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数据科学理论,大数据基本技术,以及计算机等现代计算工具解决数据科处理领域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3-9中的各个指标点。
毕业要求3
-9
2
目标2:通过项目组同学的相会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9)
项目完成好,方案最优或者接近最优,应用工具合理有效,达到或者超过实习预期。实习报告撰写质量好
项目完成比较好,方案接近最优,应用工具合理,达到或者超过实习预期,实习报告质量较好
完成完成,达到实习预期,实习报告较好。
没有完成项目,方案不合理
70
通过项目组同学的相会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毕业要求11)
五、教学条件
需要有能指导软件开发,或者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技能的相关公司作为实习基地,并能在实习基地开展项目训练。
附录:实习成绩评分标准表
《毕业实习》评分标准
教学目标要求
评分标准
权重(%)
90-100
80-89
60-79
0-59
培养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数据科学理论,大数据基本技术,以及计算机等现代计算工具解决数据科处理领域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毕业要求3
核心学习结果:培养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数据科学理论,大数据基本技术,以及计算机等现代计算工具解决数据科处理领域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通过项目组同学的相会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教育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章程,使学生自觉遵守公司制度,融入公司管理,学习公司文化的良好意识。
主要教学方法:在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5周在实习基地或其他公司的项目训练,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实习课程是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实习活动,让同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同砚的职业进步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为老师和同砚提供指导,确保实习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课程目标1. 培育同砚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
通过实际工作的练习,让同砚了解职业环境和工作要求,逐步培育同砚的职业素养和自信心。
2. 提升同砚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活动,让同砚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实际操作,熟识工作流程和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3. 增进同砚的团队合作与协作意识。
通过实习活动中与同事和领导的合作,培育同砚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人际干系处理能力。
4. 培育同砚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与挑战,引导同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同砚的独立沉思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基础知识。
介绍实习的基本观点、实习的意义和价值,培育同砚实习的正确态度和进修态度。
2. 实践技能培育。
依据同砚的专业特点,打算实践技能的培训和操作实践,提高同砚的实践操作能力。
3. 职业素养培育。
重视培育同砚的职业道德、职业思维和职业规范,提高同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进步能力。
4. 社会实践。
打算同砚参与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拓宽同砚的社会视野和实践阅历。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接受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结合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使同砚在理论进修的同时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
2. 个人实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打算一定数量的个人实习任务,同时也组织同砚进行团队合作实践,培育同砚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实践试验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实践试验和真实案例的分析,培育同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4. 个人指导与集体谈论相结合。
大学生实践实训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我校全体大学生,尤其针对理工科专业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实践实训基础知识:介绍实践实训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2. 实践实训项目: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实践实训项目,如:a. 工程实践: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b. 农业实践: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c. 医学实践:临床技能操作、医学实验、公共卫生等;d. 艺术实践: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e. 管理实践: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等。
3. 实践实训过程管理:介绍实践实训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4. 实践实训成果展示: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践实训成果的整理、总结和展示。
四、教学安排1. 学时分配:实践实训教学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2. 理论教学:在第一学期进行,主要介绍实践实训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3. 实践教学:在第二学期进行,根据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实践实训项目。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实践实训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实训的具体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实践实训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模拟训练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5.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参与实践实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2. 成果评价:包括实践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创新性等。
3. 反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践实训教学的效果和建议。
实践教学大纲样板(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以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知识。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5)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制作、演示制作等;(3)具备基本的网络应用能力;(4)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计算机硬件的组成;(2)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指标;(3)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维护。
2. 计算机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2)文件管理;(3)磁盘管理;(4)系统安全。
3. 办公软件应用(1)Word文档编辑;(2)Excel表格制作;(3)PowerPoint演示制作。
4.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网络协议;(3)网络设备;(4)网络安全。
5.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2)计算机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3)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计算机在科研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实习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实习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特定领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本大纲将详细介绍实习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二、课程目标通过参与实习,学生将能够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相关行业和职业的了解。
具体目标包括:1. 能够有效地应用课堂知识和技能于实际工作中;2. 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4. 培养职业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5. 加深对相关行业和职业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前准备:包括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实习机会的获取等。
2. 实习工作安排: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选择合适的实习岗位,并与雇主进行沟通和确定具体的实习任务。
3. 实习工作实施:学生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完成所分配的实习任务,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并与导师进行交流和指导。
4. 实习总结与报告: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分享实习经历和得到的收获,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方式实习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 实践导向: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实习导师,进行定期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互助: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实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帮助和支持。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价实习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任务质量、工作表现等进行评价,形成实习成绩。
2. 实习报告评定:根据学生撰写的实习总结报告对学生的实习经历和得到的收获进行评价。
3. 导师评价:根据实习导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和能力进行评价。
教育实践教学大纲模板(3篇)

第1篇一、课程名称《XXX教育实践教学》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XXX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X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XXX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3)熟悉XXX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步骤。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XXX专业基本理论;(2)XXX专业实践技能;(3)XXX专业前沿技术;(4)实践教学方法和步骤。
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占总学时的30%,主要讲解X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70%,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设计等环节。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至第四周:理论学习阶段,主要讲解X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第五周至第八周:实验阶段,进行XXX专业的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3. 第九周至第十二周:实习阶段,到XXX单位进行实地实习,了解XXX专业的实际应用;4. 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实训阶段,进行XXX专业的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 第十五周至第十六周:设计阶段,完成XXX专业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XXX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XXX专业的实际应用;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XXX专业的实践技能;4. 实习教学法:通过实地实习,使学生了解XXX专业的实际应用;5.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6.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