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茵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2010—2011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0—2011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13年海湾中学中考语文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综上表可得:本年语文A+和A人数相比前两年不升反降。

二、试卷评析(一)试题难度降低选择题部分,无论是语音认读、词语运用、语病判断,还是语文常识,都比往年降低了难度。

非选择题部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都以《考试说明》为中心,以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也降低了难度。

(二)选材富有新意深圳市今年的这份语文试卷在选材方面富有新意。

如说明文选自《海外文摘》(2013年第6期)登载的马克·伊佛斯的《萌眼杀手》。

文学作品阅读文章选自《读者》(2012年第15 期)登载的作家宗璞的散文《柳信》。

这篇文章与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的主题基本一致,是关于生离死别的感伤、生命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思考。

再如文言文选自教材中南朝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文。

(三)试卷结构稳定今年的试题虽然所考查的内容与往年相比略有不同,如今年没有考常考的语序题,但试卷的结构保持稳定不变,题量也基本维持在18—19道题,每个版块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也基本保持不变,这与《考试说明》中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保持一致性。

(四)关注语法常识深圳市已考语法多年,有时是将语病判断单独成为一个选择题,有时将句子主干分析、简单单复句判断、短语类型判断作为一个选项放在选择题中考。

尽管所考语法知识题目难度不大,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益处,值得借鉴。

三、存在问题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知识积累不足,导致A+和A人数降低。

古诗文名句出错率较高,这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

3.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

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4.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

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初中语文试卷

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4)及参考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试卷-试卷下载每周一考5 (有答案)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5)一、默写(12分)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描写花的古代诗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三重楼喻往昔(从前)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

到余(另外的)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庄严华丽),轩敞疏朗。

心生渴仰(极度的羡慕),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为什么近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解(通“晓”)作彼家端正合不(同“否”)四?”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立刻)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作楼。

愚人见其垒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彻底明白)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21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7题,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恪守(gè)慷慨(kǎi)羞怯(qiè)前扑后继(pū)B. 狡辩(biàn)钦佩(qīn)两栖(xī)曼不经心(màn)C. 酷似(sì)狼藉(jí)遨游(áo)美不胜收(shèng)D. 练达(liàn)景仰(yǎng)劳禄(1ù)胸有成竹(zú)【答案】C【解析】【详解】A.恪守(gè)——kè,前扑后继——前仆后继;B.两栖(xī)——qī ,曼不经心——漫不经心;D.劳禄——劳碌,胸有成竹(zú)——zhú;故选C。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真是不耻下问啊!B. 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 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D. 泡一杯清茶,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A【解析】【详解】A.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学生“向老师请教”,而不是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对象用错;B.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使用正确;C.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使用正确;D.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使用正确;故选A。

3. 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短篇小说,主人公是朱赫来。

C.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题强化训练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四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计划范文复习重点1、古诗文的识记、理解和阅读。

2、重点词语的识记和理解。

3、现代文的阅读和理解。

4、写作训练。

具体措施1、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复习时既要把目光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也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尽量让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清楚意识到自己复习中的弱势环节,一步步进行训练完善,争取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

2、理清头绪,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和考纲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在复习时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会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特别是课外阅读理解文章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在复习中应加强指导。

比如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训练要做到每周至少一篇,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和训练。

具体做法是:(1)重点字词,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然后采用听写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训练。

(2)文言文复习先让学生明确哪些课文是重点篇目,然后做重点指导,指导完毕后侧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争取大多数人过关。

(3)古诗词,侧重于让学生背诵和默写,训练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连续性默写,二是理解性默写,三是运用性默写。

复习完一册就利用课堂和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默写,背,要尽量做倒背如流。

(4)作文训练,每周至少讲练一次,(5)名著导读的讲练,主要依据《考纲》中指定的篇目,以问带讲。

复习步骤第一周复习七年级古诗《论语》、《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桃花源记》、《陋室铭》。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五篇)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五篇)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制定计划的目的为使学生学好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具备当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社会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特制定本学科教学计划。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在“全等三角形”一章,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就是说,三角形全等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而是让学生画出与已知三角形某些元素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画完以后,再剪剪量量,在这个基础上启发学生想一想,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

这样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实验,就会对相关结论印象深刻。

将三角形的画法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相结合,也比单独讲三角形的画法效果好,单讲容易单调枯燥。

在“轴对称”一章,图形的变换与图形的认识相结合,本册书先安排轴对称的内容,再安排等腰三角形的内容。

这样就可以从变换的角度认识等腰三角形,从而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另外,在本章中安排“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的内容,也是为了数形结合,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实数一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这个领域,有关数的内容,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系统学过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的认识,本章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由于数的扩充的一致性,本章很多内容是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延伸和推广,因此,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对于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的互为逆运算关系等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另外,本章前两节“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上基本是平行的,因此,在“立方根”一节,充分利用了类比的方法,例如类比平方根的概念的引入方式给出立方根的概念,类比开平方运算给出开立方运算,类比平方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研究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等。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 含答案)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中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2022.1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2.知困,(《虽有嘉肴》)3. ,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4.问君何能尔?(陶渊明《饮酒》)5.深秋的早晨,同学们看到田野和房屋上薄雾缭绕,而东方已是一片绯红。

甲生说:这便是《答谢中书书》中描绘的“”的画面;乙生说:可惜没有文中早晨“”的热闹场景啊。

(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12题(24分)【甲】石壕吏(节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乙】(节选)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行,齐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地名,今山东阿县。

②白首:老年人。

③决:决断(政事)。

6.甲诗的作者是(人名),乙节选语段出自课文《》。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4分)(1)遣使追()(2)铸库兵以作耕器()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9.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走出粮仓去救济贫穷的百姓,全面治理阿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周一考5 (有答案)初三语文阅读与写作强化训练题(5)一、默写(12分)1、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3、野径云俱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6、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本政府审议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许多主持正义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课内或课外找出两句描写花的古代诗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题目:三重楼喻往昔(从前)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

到余(另外的)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庄严华丽),轩敞疏朗。

心生渴仰(极度的羡慕),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为什么近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解(通“晓”)作彼家端正合不(同“否”)四?”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立刻)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作楼。

愚人见其垒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彻底明白)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

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一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a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必须)为我作最上者。

”○b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1即作是念()○2如是这楼()○3云何顷来()○4云何得造()10、解释画横线的两个语句,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6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古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与本文相同。

请谈谈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三、阅读说明文,回答文后题目:短期气候预测:帮你“听风便知雨”○1短期气候预测,就是每天电视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三五天内的气温、湿度、风力等“一切尽在掌握”,大大便利了日常起居。

但是,想不想在酷夏里知道这个冬天冷不冷?想不想在寒冬中预知到明年夏天发不发洪水?一一那就要靠“短期气候预测”了。

②中国是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旱涝、高温,冷害等气候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1000亿元,死亡人数年均6000人以上。

同时,中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靠天吃饭”,气象预测工作尤显重要。

因此,刚刚过去的5年里,一个关于气候预测的“九五”攻关项目,引来全国105个单位、400多名科研人员为之奔忙,这个项目,就是“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究”。

③“短期气候预测’堤相较‘十期气候预测”而言,后者做的是未来50年、100年的气候分析,难度极高。

而“短期”,也不像天气预报时段那么“扮’,它的时间概念不是一日”而是论“月”、“季”、“半年”、“一年”。

它所承担的是,帮助国家决策部门了解掌握未来数月里或一年里的气候变迁,减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损失。

④例如,预测即将来临的冬天何时变冷,石油开采部门由此决定需要何时封井,稍有迟缓,冰就会像刀子般把油管割裂;天气冷到何种程度,便可预知某些海湾会不会结冰,破冰船之类的交通工具要不要及早调度;而农业部门也可根据预测的气候冷暖,提前选择明年播种的作物品种。

甚至于,明年的空调产量乃至于电扇、饮料的产量,相关行业都会随时看“短期气候预测”的“脸色”行事。

农业、水利、交通、工业等等,短期气候预测的作用无处不在,说它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绝非夸张。

⑤短期气候预测,印度做了百余年,日本、俄罗斯做了七八十年。

与之树比,中国这方面的“资历”同样不算短。

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长期气候预报”,这就是“短期气候预测”的前身,40多年来经验积累了不少,______一直到90年代,我国始终处于各地零散研究状态,_______从未将之“业务化”,换句话说,完整的预测系统尚未建立。

⑤科研的每一点进展都不会是来自一两个人的一蹴而就。

预测系统包括全球各国的各种气候资料收集齐全,随之建立一个包括预报大气,海洋与大气耦合模式、中国及邻近区域地区细化、厄尔尼诺系统预报等繁杂的模式系统……这一切,意味着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5年奋战,终使“中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研究”大功告成。

○6作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项目,中国短期气候预报系统曾在“1998年抗洪年”准确预报了长江、松花江洪水以及20 0 0年的汛期。

目前,该系统在国家气候中心用于年、月、季节、年及年际时间尺度的气候预测业务试报。

○7与天气预报相比,短期气候预测面对更多不确定因素。

凭啥判断下一季是热是冷、是旱是涝?即便掌握征兆、周密演算,也还可能要面对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

○81998年大洪水之所以能准确预报,正缘于一些重要征兆被我们及时抓住:1997年冬天,青藏高原大雪频频,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光顾我国。

科学家通过系统中众多模式对其进行了繁杂的演算,从而判定,第二年有洪水。

这套系统主攻的汛期预报,每年4月间都会向有关决策部门通报当年夏天汛情预报结果。

对于今年夏天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9气象变幻莫测,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12.本文围绕“短期气候预测”’,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3分)13、本文开篇用了一个设问句。

如果不用设问句,这话该怎么说?作者运用设问句有什么好处?(3分)14、根据第三段内容,用一个“是”字句给短期气候预测下个定义。

(3分)15、填入第五段空缺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虽然但是B因为所以C但而D虽却16、给第十段中的“变幻莫测”写出两个同义成语和一个反义成语。

如能多写且正确,每多写一个可加一分,最多加2分。

(3分)17、文中说:“对于今年夏天还会不会干旱下去、雨水多不多,目前仍意见不一。

”“短期气候预测绝非万能,在误差中不断修正,气象科学才能进步。

”透过这些话,你对气象研究的本身或说明文写作产生了怎样的认识?(4分)四、阅读散文,回答文后问题:松与兰这所高校的风景,最亮丽的要算囹书馆门口那两株雪松了。

它们非常庄严地对峙着,像秉承着什么诺言。

树干有五层楼高。

它远看像片云,近看似把伞,蹲下瞅它,似觉进入了一团绿色的梦境。

这是两座绿色金字塔,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

我每天都去看它。

我崇尚它的凝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

它使我想起西方一句谚语: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

人毕竟不是树,人还要遭受松树尝不到的折磨,尽管阳光是灿烂的,每日里大千世界不尽如人意的事还不少。

每当此时,我便跑到树下,去看它的庄严凝重,它的无欲则刚的气概。

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连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情感来,甚至连孰是我、孰是松都分不清了。

松树是圣哲。

在雪松前面,有10棵白玉兰。

阳春三月,草木丰茂,百花争艳,白玉兰昂首怒放,像10位亭亭玉立的仙女,一个个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爱拈花惹草的蜂蝶来了,绕着白玉兰翩翩起舞;凑景照相的来了,靠着白玉兰扭摆作态;拍摄电视的来了,对着玉兰花调试着焦距……人们一下子冷落了那两棵松树。

好景不长,一场春风,一场春雨,打得玉兰花儿败了,白玉兰十分可怜,像是被匆匆赶下台的演员,凄惨中带有一种落魄,水淋淋地向世界泣诉。

那雪松却显得更加苍翠与凝重。

这时,我忽地想起一首诗,这诗该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春日春风有时好,港风春日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是春风春日诱骗白玉兰把花儿开了,又是春风春日把白玉兰打败了。

它们还是涉世不深啊!白玉兰啜泣不语。

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道“我每天都去看它。

我崇尚它的凝重”。

(6分)(1)为什么“我每天都去看它”?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2)为什么“我崇尚它的凝重”?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18.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道“看得久了,竟生出些……莫名其妙的情感来”,这种情感指的是什么?(4分)19.作者在第6-11自然段中,写白玉兰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想起一首诗,写它花开花落的情景,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2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6分)A两株雪松的亮丽,犹如两座绿色金字塔,是从外貌来写;它们庄严地对峙着,犹如两个高深莫测的哲学童话,是从内在气质来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不管外界怎么样,我就这个样子”的松树风格。

C作者想到“台风的中心是稳定的”这句西方的谚语,旨在印证松树的庄严凝重,不受外界左右的精神。

D“松树是圣哲”一句,是把松树人格化、理想化了的写照,激励人们学习松树的风格。

E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白玉兰的亭亭玉立,冰清玉洁,光彩照人。

F作者在文章后面想起一首诗,说是松树吟诵给白玉兰的,意在告诫人们不要学涉世不深的白玉兰,要学松树无欲则刚的气概。

五、片断作文(10分)一进公园大门,最先见到的就是松树,高大挺拔,还有各种鲜艳的花朵,小路两旁还有青青的冬青树。

你认为这样的描写具体吗?如果不具体,请你铺叙一下公园的景色。

六、作文(50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有一段话: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各种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教育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蕴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

也就是说要使人们学会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