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式起重机稳定性验算计算书
250吨履带式起重机稳定性验算

250吨履带式起重机稳定性验算
引言
本文档旨在对25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通过对该起重机重心位置和支撑基础的分析,以及对稳定性方程的应用,评估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情况。
起重机重心位置
起重机的重心位置是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参数。
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起重机各组件的重量和重心位置,然后计算整个起重机的重心位置。
支撑基础分析
起重机的稳定性与其所放置的支撑基础有关。
我们需要考虑基础的承载能力、坚固程度和地基条件等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撑基础的分析,确保其能够满足起重机的稳定性要求。
稳定性方程应用
稳定性方程用于评估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通过建立稳定性方程,并考虑起重机受力情况、重心位置和支撑基础条件等
因素,计算起重机的稳定性指标。
根据计算结果,评估起重机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
结论
通过对250吨履带式起重机的稳定性进行验算,我们可以分析起重机的重心位置,并确保支撑基础满足稳定性要求。
通过应用稳定性方程,评估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情况。
以上分析结果将有助于确保起重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上为对250吨履带式起重机稳定性的验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50t门式起重机计算书

ME125+125/32t门式起重机计算说明书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2010年10月目录1 概述 (1)2 125+125/32t-37.435m门式起重机主要参数 (1)2.1主要设计参数 (1)2.2主要验算项目、方法和目的 (2)3 机构计算 (2)3.1主起升机构 (2)3.1.1钢丝绳 (2)3.1.2卷筒尺寸与转速 (2)3.1.3电动机 (3)3.1.4速比与分配 (3)3.1.5制动器选择 (3)3.2副起升机构 (4)3.2.1钢丝绳 (4)3.2.2卷筒尺寸与转速 (4)3.2.3电动机 (4)3.2.4速比与分配 (5)3.2.5制动器选择 (5)3.3小车行走机构 (5)3.3.1行走轮压计算 (5)3.3.2车轮组选择 (6)3.3.3电动机 (6)3.3.4速比与分配 (8)3.3.5制动器 (8)3.4大车行走机构 (8)3.4.1行走轮压计算 (8)3.4.2车轮组选择 (9)3.4.3电动机 (9)3.4.4速比与分配 (11)3.4.5制动器选择 (11)4 125+125/32t-37.435m门式起重机结构有限元计算 (11)4.1门架载荷计算 (11)4.2结构有限元计算 (13)4.2.1刚度验算 (13)4.2.2强度验算 (14)4.3门式起重机结构刚度和强度判定 (19)4.3.1静刚度计算讨论 (20)4.3.2强度计算讨论 (20)5 总体稳定性计算 (21)5.1总体稳定性计算 (21)6 结论 (22)7 参考书目 (22)1概述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所依据委托方提供的参数,设计了125t+125/32t双小车门式起重机。
依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 3811–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J 17-88),及《起重机设计手册》,对门机机构进行计算选型及校核,对门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审核验算,并对整机的抗倾覆稳定性进行了校核计算。
2125+125/32t-37.435m门式起重机主要参数2.1主要设计参数125t+125/32t双小车门式起重机整机外型和主要参数如图2.1-1和表2.1-1所示:图2.1-1 125t+125/32t双小车门式起重机整机外型起升机构技术特性主起升机构副起升机构工作级别M5 M5额定起重量双小车125t+125t 32t起升速度 2.3m/min 9.2m/min卷筒直径Φ950mm Φ650mm滑轮倍率 6 4钢丝绳28NAT 6×19W+IWR 1870 ZS 521 318 20NAT 6×19W+FC 1670 ZS 220 147电动机YZR280M-8,55+55kW,725r/min YZR280M-8,55kW,725r/min减速器QJYD34-560-160 III C,i=160 ZQ-850-II-3CA,i=40.17制动器YWZ5-400/125,制动力矩:1600N.m YWZ5-400/125,制动力矩:1600N.m运行机构技术特性大车运行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工作级别M5 M5行走速度20m/min 16m/min主/从动轮数16/16 4/4车轮直径Φ630mm Φ630mm轨道型号P50 QU80轨距37.435m 3.6m减速电机KDK10-143.47-YZRE3.7-4P-M4-J1-A(B)-T KDK12RF08-166-YZRE5.5-4P-M4-J1-A(B)-T制动器电机自带,制动力矩:50N.m 电机自带,制动力矩:50N.m1)门机机构选型计算依据125t+125/32t双小车门式起重机的设计图纸,根据工作参数,对门机的起升、运行机构进行选型及校核。
20t起重机主梁的稳定性设计计算

《宁夏机械》2006年第2期20t起重机主梁的稳定性设计计算李生银(银川起重机器总厂,宁夏银川750011)摘要起重机主梁是起重机最重要的受力部件,在起重机设计中,对于大跨度或有特殊要求的起重机进行稳定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保证起重机安全使用的前提。
本文对一台起重量为20t,跨度L=40.8m的大跨度桥式起重机主梁上盖板出现局部失稳(翘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进行了稳定性设计计算。
关键词起重机主梁稳定性翘曲在起重机设计工作中,对于标准系列起重机其主梁一般只进行强度校核,而对于特殊要求的起重机,比如大跨度、大起重量应对其主梁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
九十年代我们为某德国外资企业配套生产双梁桥式起重机。
起重机主梁图纸由该企业提供,主参数起重量为20t,跨度L=40.8m。
该起重机属于大跨度形式,其主梁截面形式见(图1),但在生产试验过程中,上盖板局部出现了翘曲现象,针对该问题,我们综合分析后认为,可以采用上盖板加厚或在上盖板加纵筋的方式,解决上盖板局部翘曲问题,但上盖板加纵筋会增加主梁的自重,增加焊接工作量,耗费钢材,因此采用增加上盖板厚度的方案,初步考虑增加2mm同时减少下盖板厚度2mm,使主梁自重不变,节省了钢材,简化了工艺,改进后的截面形式如(图2)所示,针对该截面依据德国钢板翘曲安全设计规范DAST012进行了稳定性计算。
1主梁断面的参数计算根据主梁截面,计算形心坐标e、惯性矩I、抗弯截面系数W,同时建立如(图2)所示的Z,Y坐标系,其中:纵筋使用热扎普通槽钢14a,面积A=18.51cm2,Iy=564cm4,Iz=53.2cm4,c=4.09cm。
主梁截面特性值计作者简介:李生银(1963-),男,工程师,从事起重机设计与制造。
图1设计与计算-25-《宁夏机械》2006年第2期算见(表1)1.1主梁截面形心坐标eez=SyA=80179655=122.4cmey=SzA=27057655=41.3cm建立通过主梁断面形心的坐标系z0,y01.2主梁截面惯性矩I(1)相对于Y0轴的惯性矩Iy=90×1.2312+108×104!"2+1×225312+225×9.1!"2+0.8×225312+180×9.1!"2+85×0.8312+68×122!"2+4×564+37.02×36.1+37.02×56.42=4090647cm4(2)相对于Z0轴的惯性矩Iz=1.20×90312+108×0.5!"2+225×1312+225×34.5!"2+225×0.8312+180×40.9!"2+0.8×85312+68×3.2!"2+4×53.2+37.02×45.42+37.02×39.62=761917cm41.3主梁抗弯截面系数Wy1=4090647104.6=39108cm3Wy2=4090647122.4=33420cm3Wz1=76191735=21769cm3WZ2=76191740.3=18448cm32主梁的应力σ计算小车自重77.21kN,小车轮距A=260cm跨距L=4080cm起升载荷204kN,起升速度V=8m/s主梁的均布载荷0.0575kN/cm,附加在主梁上的载荷0.0222kN/cm主梁总均布载荷q=0.0575+0.0222=0.0797kN/cm每根主梁上小车自重产生的轮压:Pk=77.212=38.6kN每根主梁上起升载荷产生的轮压:PL=2042=102kN总轮压:P=K1PK+K2P1=1.1×38.6+1.235×102=168.3kN式中:K1———自重载荷系数取1.1;K2———起升载荷系数取1.235。
MG40t×26m门式起重机计算书

MG40/5t×26m 电动双梁门式起重机设计计算书编制审核设计计算依据及采用标准一.设计计算的依据为合同的技术规范二.设计计算采用的标准为《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目录一、总图及主要技术参数二、小车部分的配套选型计算三、大车部分的配套选型计算四、稳定性计算五、桥架部分的主梁结构强度、刚度计算六、支腿部分的结构强度计算一、总图及主要技术参数(一)、40/5t×26m门式起作用总图(图1-1)(二)、主要技术参数:1、起重量:40/5t2、跨度:26m3、有效悬臂:6.5m4、起升高度:9/10m5、起升速度 7.5/15.5m/min6、小车运行速度 42m/min7、大车运行速度 36.2m/min7、工作级别:主起升:M3,副起升、大小车运行 :M38、小车轨道型号: 38kgf/m9、小车轨距:2.5m10、起重机自重:109.93t二、小车部分的配套选型计算(一)、机构配套选型1、主起升减速器采用ZQ850减速器,小车运行减速器采立式减速器ZSC600,副起升采用ZQ500。
2、40吊钩采用单钩,40t 吊钩组重1.09t ,倍率m=4 5t 吊钩组重量为0.107t, 倍率m=2。
3、小车采用四只φ400车轮,采用集中驱动,车轮材质为ZG55SiMn 。
(二)、机构选型计算1.主起升设计计算:起重量:40t 工作级别:M3起升静功率:Kw V G Q P j 24.5985.06120105.709.1406120(3=⨯⨯⨯+=⨯+=)()吊钩η选用 YZR315M-10JC40% 75kw n=576r/min合格钢丝绳的最大工作拉力:kgf t m G Q S 4643643.485.04209.1402max ==⨯⨯+=⨯⨯+=η吊钩按GB3811-83 M3 工作级别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5,钢丝绳计算选用的最小破断拉力:kgf t S K p 21849)(849.2185.0643.4485.0max max ==⨯=⨯= 选用6W (19)-21.5-155 钢丝绳许用破断拉力为[]kgf p 29200=实际钢丝绳的安全系数[]34.5464385.02920085.0max =⨯=⨯=S p k 合格.选用φ650x2000卷筒传动速比:18.395.7465.05760=⨯⨯⨯=⨯⨯⨯=ππV m D n i 选用ZQ850-40.17-3CA 减速器[]m kgf M .12000= []Kw P 66= []tf R 23.14=实际起升速度:min /32.7417.4065.05760m m i D n V =⨯⨯⨯=⨯⨯⨯=ππ 合格减速器输出轴上工作扭矩:。
稳定性计算计算书

稳定性计算计算书本计算书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等编制。
一、塔吊有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有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1──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G──塔吊自重力(包括配重,压重),G=310.00(kN);c──塔吊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50(m);h o──塔吊重心至支承平面距离, h o=6.00(m);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50(m);Q──最大工作荷载,Q=60.00(kN);g──重力加速度(m/s2),取9.81;v──起升速度,v=0.50(m/s);t──制动时间,t=20.00(s);a──塔吊旋转中心至悬挂物重心的水平距离,a=15.00(m);W1──作用在塔吊上的风力,W1=4.00(kN);W2──作用在荷载上的风力,W2=0.30(kN);P1──自W1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1=8.00(m);P2──自W2作用线至倾覆点的垂直距离,P2=2.50(m);h──吊杆端部至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h=30.00m(m);n──塔吊的旋转速度,n=0.60(r/min);H──吊杆端部到重物最低位置时的重心距离,H=28.0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00(度)。
经过计算得到K1=1.506;由于K1≥1.15,所以当塔吊有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二、塔吊无荷载时稳定性验算塔吊无荷载时,计算简图: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验算:式中K2──塔吊无荷载时稳定安全系数,允许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取1.15; G1──后倾覆点前面塔吊各部分的重力,G1=310.00(kN);c1──G1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1=3.00(m);b──塔吊旋转中心至倾覆边缘的距离,b=2.00(m);h1──G1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1=6.00(m);G2──使塔吊倾覆部分的重力,G2=100.00(kN);c2──G2至旋转中心的距离,c2=3.50(m);h2──G2至支承平面的距离,h2=30.00(m);W3──作用有塔吊上的风力,W3=5.00(kN);P3──W3至倾覆点的距离,P3=10.00(m);α──塔吊的倾斜角(轨道或道路的坡度),α=2.00(度)。
3t起重机计算书

3t起重机设计计算书1.计算依据:1.1依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 依据《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T5663-2008设计。
1.2主要技术参数主结构:桁架结构支腿结构:桁架结构额定起重量:3t实验负荷静载起重量:3.75t实验负荷动载荷起重量:3t吊钩起升速度:7m/min吊钩行走速度:20m/min吊钩有效起升高度:24m,4m(桥上)+20m(桥下)大车行走速度:0-60m/min大车设计轮压:8t以下供电方式:自带发电机(低噪音环保型)工作电源:380v/5Hz工作状态风压:≤6级(即:250N/m2)非工作状态风压:≤11级(即:800N/m2)龙门吊工作级别:A3起升机构工作级别:M3大车走行机构工作级别:M4跨度:9.65m悬臂:两侧有效悬臂各4米适应坡度:±2%走行方式:轮胎式2.计算说明:载荷组合计算2.1载荷计算2.1.1结构自重载荷龙门吊大车结构自重约12000kg.2.1.2起升载荷PQ=30kN起升冲击系数φ1因为0.9≤φ1≤1.1,取φ1=1.05轮胎式起重机运行冲击系数φ4φ4=1.32.1.5起升载荷动载系数φ2φ2=1+0.71*V=1+0.71*0.117=1.08式中:V----起升速度,V=7m/min=0.117m/s2.1.6运行加速度α按行程很长的低速与中速的起重设备,根据葫芦的运行速度V=20m/min=0.33m/s,加减速时间按 4.5s考虑。
α =0.07m/s2 大车运行速度V=60m/min=1m/s,加减速时间按4.5s考虑,a=0.22m/s2.2.1.7水平惯性力水平惯性力下式计算:F= m*α*1.5葫芦(小车)运行情况Fx = ( mx +PQ) *α*1.5 = (410+3000)*0.07*1.5=0.4 (kN) 式中: mx ----小车质量, mx =410kgP Q ----起重质量, PQ=3000kg2.1.7.2大车运行情况葫芦及重物惯性力Fy =( mx +PQ) *α*1.5 = (410+3000)*0.22*1.5=1.1(kN)主梁惯性力:Fzg=2496kg*0.22*1.5=0.8kN大车惯性力大车结构惯性力惯性力F= m*α*1.5 =12000*0.22*1.5 =4kN式中:m ----整机质量12000kg,大车主梁惯性力在计算时以上弦杆单元线载荷方式加入,惯性力F= m*α*1.5 =2496*0.22*1.5 =824(N)主梁每米上弦杆惯性力qz= F / 2L =824/ 2*17.6=24N/m主梁每米下弦杆惯性力qz= F / L =824/17.6=47N/m式中:m ----主梁质量2496kg, m =2496kgL-----主梁长度,L=17.6m支腿惯性力支腿惯性力在计算时以内侧单元线载荷方式加入,惯性力中考虑支撑梁质量。
第章 稳定性(整理)

9 整体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风防滑安全性对在工作或非工作时有可能发生整体倾覆的起重机,应通过计算来校核其整体抗倾覆稳定性所需满足的条件。
在露天工作的轨道运行起重机,还应校核其抵抗风吹并防止出现滑移的安全性。
9.1 起重机整体抗倾覆稳定性9.1.1 基本要求与假定9.1.1.1在校核计算中,当稳定力矩的代数和大于倾覆力矩的代数和时,便认为该起重机整体抗倾覆性能是稳定的。
由自重载荷产生稳定力矩,由除自重载荷外其他载荷产生倾覆力矩,它们都是对所规定的特定倾覆线计算的结果。
在进行起重机整体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时,求倾覆力矩作用的计算载荷应乘以相应的载荷系数,分别按表53~表56给出的值来选取。
计算中要考虑起重机的结构形态及其零部件的位置,各项载荷和力作用的方向和影响均按实际可能出现的最不利载荷组合的原则来考虑。
9.1.1.2 本校核计算的假定是起重机在坚实、水平的支承面上或轨道上工作。
若起重机需要在倾斜面上工作,在校核计算时制造商应考虑此特定条件,给以明确说明并在核算时加上倾斜坡度的影响。
9.1.1.3对于固定式起重机,若在具体使用现场或地区如有地震或其他的基础外部激励效应,则将其作为附加的载荷情况在相应的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抗倾覆稳定性的核算中予以考虑。
对于地震影响,应参考国家有关部门相应的抗震规范,根据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等级来计算。
9.1.2 流动式起重机整体抗倾覆稳定性对流动式起重机,应核算验证在下列载荷状态下整体抗倾覆是稳定的:——无风实验或运行时,按表53的规定;——有风工作或运行时,按表54的规定;——向后倾翻时,按9.1.2.3的规定;——非工作风作用时,按9.1.2.4的规定。
流动式起重机的倾覆线见附录U。
这些倾覆线只是示意图,在实际计算中应由起重机不同的具体设计来决定。
9.1.2.1 无风实验或运行时的整体抗倾覆稳定性在风速不大于8.3m/s的风载作用下,流动式起重机作稳定性实验或带载运行。
用自重载荷和表53规定的载荷值计算出相应的稳定力矩和倾覆力矩,来判定起重机是否符合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条件。
3t起重机计算书

3t起重机设计计算书1.计算依据:1.1依据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 依据《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T5663-2008设计。
1.2主要技术参数主结构:桁架结构支腿结构:桁架结构额定起重量:3t实验负荷静载起重量:3.75t实验负荷动载荷起重量:3t吊钩起升速度:7m/min吊钩行走速度:20m/min吊钩有效起升高度:24m,4m(桥上)+20m(桥下)大车行走速度:0-60m/min大车设计轮压:8t以下供电方式:自带发电机(低噪音环保型)工作电源:380v/5Hz工作状态风压:≤6级(即:250N/m2)非工作状态风压:≤11级(即:800N/m2)龙门吊工作级别:A3起升机构工作级别:M3大车走行机构工作级别:M4跨度:9.65m悬臂:两侧有效悬臂各4米适应坡度:±2%走行方式:轮胎式2.计算说明:载荷组合计算2.1载荷计算2.1.1结构自重载荷龙门吊大车结构自重约12000kg.2.1.2起升载荷PQ=30kN起升冲击系数φ1因为0.9≤φ1≤1.1,取φ1=1.05轮胎式起重机运行冲击系数φ4φ4=1.32.1.5起升载荷动载系数φ2φ2=1+0.71*V=1+0.71*0.117=1.08式中:V----起升速度,V=7m/min=0.117m/s2.1.6运行加速度α按行程很长的低速与中速的起重设备,根据葫芦的运行速度V=20m/min=0.33m/s,加减速时间按 4.5s考虑。
α =0.07m/s2 大车运行速度V=60m/min=1m/s,加减速时间按4.5s考虑,a=0.22m/s2.2.1.7水平惯性力水平惯性力下式计算:F= m*α*1.5葫芦(小车)运行情况Fx = ( mx +PQ) *α*1.5 = (410+3000)*0.07*1.5=0.4 (kN) 式中: mx ----小车质量, mx =410kgP Q ----起重质量, PQ=3000kg2.1.7.2大车运行情况葫芦及重物惯性力Fy =( mx +PQ) *α*1.5 = (410+3000)*0.22*1.5=1.1(kN)主梁惯性力:Fzg=2496kg*0.22*1.5=0.8kN大车惯性力大车结构惯性力惯性力F= m*α*1.5 =12000*0.22*1.5 =4kN式中:m ----整机质量12000kg,大车主梁惯性力在计算时以上弦杆单元线载荷方式加入,惯性力F= m*α*1.5 =2496*0.22*1.5 =824(N)主梁每米上弦杆惯性力qz= F / 2L =824/ 2*17.6=24N/m主梁每米下弦杆惯性力qz= F / L =824/17.6=47N/m式中:m ----主梁质量2496kg, m =2496kgL-----主梁长度,L=17.6m支腿惯性力支腿惯性力在计算时以内侧单元线载荷方式加入,惯性力中考虑支撑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G3重心至回转中心的距离l3(m)
3
吊装荷载自重标准值Q1(包括构件自重
和索具自重)(kN)
40
吊钩自重标准值Q2(kN)
5
起重臂臂自重标准值Q3(kN)
10
旋转中心至支腿倾翻支点的距离a1(m)
2.5
旋转中心至起重臂下铰点的距离a2(m)
1.4
旋转中心至起重臂重心的距离a3(m)
汽车式起重机稳定性验算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 2、《起重吊装计算及安全技术》主编卜一德
一、计算参数
起重机是否安装支腿作业
起重机机身可转动部分的自重标准值
是
G1(不包括起重臂、吊钩、配重)(kN)
25
G1重心至旋转中心的距离l1(m)
1
起重机底盘部分的自重标准值G2(kN)
2.9
支腿倾翻支点至起重臂重心的距离
x(m)
0.4
额定起重量时幅度R(m)
7
起重机稳定性安全系数允许值[K]
二、计算示意图
1.333
示意图
三、汽车式起重机稳定性验算
稳定性安全系数: K=Mr/Mov=[G1(l1+a1)+G2a1+G3(l3+a1)]/[(Q1+Q2)(R-a1)+Q3x]=[25×(1+2.5)+15×2.5+30×( 3+2.5)]/[(40+5)(7-2.5)+10×0.4]=1.404
K=1.404≥[K]=1.333 满足要求!